发热诊断与处理_第1页
发热诊断与处理_第2页
发热诊断与处理_第3页
发热诊断与处理_第4页
发热诊断与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热诊断与处理第一页,共30页。发热的定义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第二页,共30页。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人一般为36-37℃左右小儿体温的正常值各家报道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因为正常体温可随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①体温可随性别、年龄及种族不同有所变化;②正常体温受昼夜及季节变化的影响,一日间以清晨体温最低,下午至傍晚最高;夏季体温稍高,据统计上午平均体温为36.9℃,其它三季平均为36.6℃;第三页,共30页。③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及室温过高均可使小儿体温升高达37.5℃左右(腋表);④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这种差别随体温升高变得不明显,高热病人三者基本一致。第四页,共30页。测温时间长短对所测得的体温也有影响,测温时间长测得的体温略高,将腋表、口表及肛表测温时间分别固定为5、3、2分钟,则三种测试方法所得结果近似。第五页,共30页。一般认为体温比平时所测温度增高为发热。目前儿科临床多采用腋表测温,因其较方便,且不易引起交叉感染。除环境温度过低,或病儿循环不良时,腋表所测体温偏低,需采用肛表测温较准确可靠,一般均可满足临床需要。第六页,共30页。腋表测温时间以5分钟为准,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如只是个别1次体温达37.4℃,全身情况良好,又无自觉症状,可不认为是病态。第七页,共30页。二、病因与临床分类1.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第八页,共30页。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第九页,共30页。三、临床表现按体温高低可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表为准,<38℃为低热,38℃~38.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41℃为超高热。第十页,共30页。按发热时间长短,发热可分为4类:①短期发热指发热<2周,多伴有局部症状及体征;②长期发热指发热时间≥2周,有的可无明显症状、体征,需实验室检查帮助诊断;③原因不明发热(FUO)指发热持续或间歇超过3周,经体检、常规辅助检查不能确诊者;④慢性低热指低热持续1个月以上。第十一页,共30页。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1)体温上升期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Ċ或以上,如疟疾。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结核。2)高热期体温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3)体温下降期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如疟疾。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肺炎。第十二页,共30页。四、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第十三页,共30页。1.稽留热(continued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第十四页,共30页。4039383736C稽留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天数第十五页,共30页。2、驰张热(remittentfever)

体温常在39Ċ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第十六页,共30页。4039383736驰张热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天数第十七页,共30页。3、间隙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第十八页,共30页。4039383736间隙热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天数第十九页,共30页。4、波状热(undulantfever)体温渐升至39Ċ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第二十页,共30页。4039383736波状热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天数第二十一页,共30页。5、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第二十二页,共30页。4039383736不规则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天数第二十三页,共30页。注意小儿热型不如成人典型,由于近年不少疾病在基层医院已开始用抗生素控制,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也会对体温产生明显影响,使热型发生变化,使其对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远不如过去。第二十四页,共30页。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增强,可增强白细胞的动力及活性,刺激干扰素的产生及激活T细胞的功能。发热可使一些病原体生长受抑。这些均有利于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的好转。动物实验也发现感染后能引起发热的动物要比不能引起发热的动物病死率低。第二十五页,共30页。但发热尤其是高热时,也会对机体带来一定危害。例如高热可引起惊厥,发热使氧消耗增加,对本已缺氧的病人可加重组织缺氧;发热时心搏出量增加,可使心脏病或贫血病人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引起心力衰竭;高热可增高颅内压等。因此,对每一具体病儿应作具体分析,必要时给予对症治疗。第二十六页,共30页。惊厥第二十七页,共30页。五、治疗要点1、病因治疗:如感染性疾病需使用有效抗生素。风湿性疾病需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肿瘤性疾病需化疗等

2、对症治疗:第二十八页,共30页。(1)降温物理降温(退热帖、酒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