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古诗词鉴赏(集锦15篇)古诗词鉴赏(集锦15篇)古诗词鉴赏1浮萍篇魏晋曹植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何意今摧颓,旷假设商与参。茱萸自有芳,不假设桂与兰。新人虽得意,无假设故所欢。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日月不恒处,人生忽假设寓。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译文浮萍依附在清水上,随着风儿四处漂流。成年束发辞别父母,成为了夫君的伴侣。从早到晚恭敬勤恳,遭受罪怨毫无缘故。从前蒙受您的恩惠,如奏琴瑟欢乐和穆。为何如今岁月蹉跎,远隔如商与参两宿。茱萸自有它的香气,却不如肉桂和兰芷。新人即使令人怜爱,不如过去所爱的人。流云有返回之时,您的爱也许回转中途。悲伤地仰天叹息,忧心将到哪里去倾诉?日月不会永在天上,人生短暂如同寄宿。悲伤的风吹入帷帐,泪水跌落像滴露珠。翻开箱子制作衣裳,裁剪缝纫洁白绢布。注释浮萍:一种水生植物,比喻无依无靠,随波漂流的女子。结发:汉族婚姻风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仇:伴侣。恪勤:恭敬勤劳。无端:一作“中年”。瑟琴:出自《诗经》,“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摧颓:蹉跎。桂应为樟科肉桂,非桂花。兰为何种植物,今尚有争议。得意:一作“成列”。不:一作“无”。所:一作“人”。寓:一作“遇”。怀:一作“帷”。发:翻开。一作“散”。古诗词鉴赏2[唐]白居易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颜色非相远,贫富那么有殊。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馀。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四座且勿饮,听我歌两途。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注释:作品赏析:天下无正声①悦耳即为娱②①正声:纯粹的乐声。②娱:快乐、欢娱。《秦中吟》是一组讽谕诗,共十首,约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前后。《议婚》是第一首,主旨在抒写“富家女易嫁”、“贫家女难嫁”。这两句是说,天下没有纯粹的乐声,只要听起来悦耳,使人感到欢娱就行。诗意在引出“贫富那么有殊”的意旨,琅琅上口,且富哲理。人间无正色①?悦目②即为姝③①正色:美色。②悦目:好看。③姝:美女。这两句是说,人世间本无什么标准的美色,只要自己认为好看,那就是美女。这里提出的选美标准——悦目,不同于传统的选美标准。从全诗的诗意看,“悦目”的标准,既含容貌美,尤含心灵美。富家女虽易嫁,却“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却“嫁晚孝于姑”。足见选美标准有贫富善恶之别,具重要的社会意义。古诗词鉴赏3《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赏析:这首词通过女主人公口语式的内心独白,提醒了作为一个闺中弱女子被负心人所折磨而带来的心灵创伤,表现了旧社会情爱悲剧的一个方面。主人公怨中有爱,爱怨兼发,心情复杂。作品在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上甚见匠心,深得后代词评家的赞赏。“争忍”句以下写心池又起新澜。“争忍”两句是第一个浪头,特点是思之不已,爱怨兼发。“叫我怎忍心不苦苦追寻啊?”这一句心灵独白,说明她怨中有爱,情丝难解。但稍加推究,闺门紧闭,室内一目了然,无物可寻。“寻”这一动作,正好显示她已陷于身难自主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等到她头脑稍为清醒,又得面对令人心碎的现实——孤衾独处,因此“怨”字又重上心头。“换我心”三句是第二个浪头,特点是情之所钟,忽发痴语。清王士禛《花草蒙拾》曾指出:“顾太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自是透骨情语。徐山民‘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全袭此。”徐山民句中之“移”字,倒也深得顾词“换”字之真谛。换心者,移心之谓也。主人公是多么希望把自己的一颗心移置在对方的心腔里,以获得对方对自己思念之深的理解啊。就事论事,移心之说似属无理,而主人公发此痴想,却正好显示其爱之深,其情之真,此即所谓“无理而有情”。当然尽管如此,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将是难以防止的。这一点,明汤显祖在《花间集》评本中曾一语道破:“假设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但作品的思想倾向性却十清楚朗,同情完全放在被折磨被损害的弱女子这一边,这也就从侧面鞭挞了薄悻之徒。顾夐此词,以善作情语著称。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此词作为“有专作情语而绝妙者”的显例之一,并且说:“此等词,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足见评价之高。古诗词鉴赏4原文: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注释: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③解:明白,懂得。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赏析: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得意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得意、可亲、可信。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诗人在诗中表达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他快乐坏了,兴奋得竟忘记了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明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敏现。古诗词鉴赏5原文: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栏角。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注释:①史蘧庵:指史可程,字赤豹,号蘧庵,河南祥符人,明末忠臣史可法同祖弟。1643年〔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曾降闯、降清,为贰臣。清兵定江南后,可程未出仕,长期寓居南京、宜兴,陈维崧与之交接甚密,集中唱和作品颇多。康熙中叶乃卒。吴阊:即苏州。苏州为春秋时吴国都会,有阊门,故称。②柳花天:即暮春,杨柳飞花时节。③雪:指柳絮。晋时才女谢道韫咏雪,有“未假设柳絮因风起”之句,此处是反用。④葵肌:指葵花。⑤欹〔qī〕:倾斜。⑥吾徒:我辈,我们。⑦索索:风声。赏析:迦陵小令词多奇作,这首词尤其是奇中之奇。词开篇异常平淡,从分手时暮春的柳絮说到秋日里葵花盛开,都是闲闲而道。上片四句,其实只说了自春徂秋,韶华流逝这样一层意思。在以精悍见长的迦陵小令中,看似很浪费笔墨了。可是气势已经蓄足,下片话音一转,即由时间的流动写到时事的变迁。很多人事都不同已往,只有作者还在固守着一种落寞、一种失意。这是很难堪、很悲凉的,这是第二层意思。情绪仍然平淡,但已渐渐显出峥嵘头角,为末二句的奇幻之笔作铺垫。先生招饮,两个落魄之人能谈些甚么,那就说说英雄失路之事罢。但就在此时,凉飙骤发,索索有声,此二句不仅自身造境奇幻,同时也令小词通体振起,由极平淡化为极奇崛,情貌焕然一新。前人说:“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刘体仁《七颂堂词绎》。其实此种章法,前人颇有之。李白《越中览古》之“越女如花满宫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将极繁华化为极荒凉;辛弃疾《破阵子》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将极豪迈化为极萧瑟,都是经典性的例子。迦陵此词,可与前贤竞妙。古诗词鉴赏6古诗原文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译文翻译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完毕,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忧害怕!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注释解释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诗文赏析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那么“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窍门。古诗词鉴赏7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译文翻译携杖出门去寻找乘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注释解释倚胡床:坐靠胡床。倚:坐靠。诗文赏析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乘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次句详细指出了柳外乘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乘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妙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乘凉胜地。三四两句那么展开了对它的美妙风光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乘凉时的详细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乘凉胜地的自然风光,就活如今读者面前。此诗以乘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机密,其次进展详细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那么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乘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外表,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古诗词鉴赏8原文: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注释:1、湖:指杭州西湖。2、红树:指开满红花的树。3、乱莺啼:指到处都是黄莺的啼叫。4、长:茂盛。5、人意:游人的心情。6、箫鼓:吹箫击鼓,指游船上奏着音乐。7、几船归:意为有许多船归去。翻译: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赏析: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古诗词鉴赏9《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翻译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堤岸好似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土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赏析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诗人墨客们都会感慨光阴与人生,感慨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诗圣杜甫《小至》诗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说前一天〕。《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土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充满着浓重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开篇二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作者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紧扣,作为总起。中间两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联,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季节特征;颈联,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最后是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结。在这无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让儿子取酒来尽饮吧!“事”、“景”、“感”三者衬托,从中可自然地悟出诗人写的只能是“小至”时令,而断非其他什么节候,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选材典型,热爱生活的不俗表达,正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存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古诗词鉴赏10作品原文牧童诗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作品译文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作品简析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又中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最终死于宜州贬所。古诗词鉴赏11《绮怀诗》黄景仁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赏析:“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此更加凄婉动人。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覆盖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首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妙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第二联“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在黄景仁的诗中,所有虚幻的抚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照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照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古诗词鉴赏12原文: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磐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注释:1.考槃〔pán盘〕:盘桓之意,指避世隐居。一说槃为木盘。2.硕人:形象高大饱满的人,不仅指形体而言,更主要指人道德高尚。宽:心宽。一说貌美。3.寤:睡醒;寐:睡着。寤寐连用,即过日子。4.矢:同“誓”。谖〔xuān宣〕,忘却。5.阿:山阿,山的曲隅。一说山坡。6.薖〔kē科〕:貌美,引为心胸宽大。7.过:失也,失亦忘也。8.陆:高平曰陆。一说土丘。9.轴:彷徨往复,自由自在。一说美貌。10.告:哀告,诉苦,哀诉。翻译:远离尘嚣隐居到山涧之畔,伟岸的形象啊心怀宽广。即使单身孤零零地度日,誓不违犯隐居的高洁理想。远离世俗隐居到山岗之上,伟岸的形象啊心神疏朗。即使单身冷清清地度日,誓不忘记隐居的欢乐舒畅。远离喧闹隐居到黄土高丘,伟岸的形象啊心志豪放。即使单身静悄悄地度日,誓不到处哀告不改变衷肠。赏析:这是一首隐士的赞歌。题目的解释,自来都包涵赞美的意思。毛传说:“考,成;槃,乐。”朱熹《诗集传》引陈傅良的说明:“考,扣也;磐,器名。盖扣之以节歌,如鼓盆拊缶之为乐也。”黄熏《诗解》说:“考槃者,犹考击其乐以自乐也。”总之,题目定下一个愉悦赞美的感情调子,使读者在承受上有了感受的提示和理解的引导。全诗分三章,变化不大,意思连接。无论这位隐士生活在水湄山间,无论他的言辞行动,都显示畅快自由的样子。诗反覆吟咏这些言行形象,用复沓的方式,加深读者的感受。诗集中描写两个内容。一是隐士形象。“硕人”一词,本身就带有身体高大与思想高尚双重含义。全诗反覆强调“硕人之宽”、“硕人之薖”、“硕人之轴”,突出“宽”、“薖”、“轴”,实际上表示隐士的生活是自由舒畅的,心胸是宽广高尚的。他远离浊世,又使浊世景仰。因此,这个隐士虽然隐居山间水际,但仍然是受人们敬重仰羡的社会人。《诗序》说,这首诗是挖苦卫庄公的,因为卫庄公“不能继先王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看来,隐士是贤者,处身于穷乡僻壤,倒是对的。至于是否直接挖苦卫庄公不用贤人,就诗本身来说,并没有明显的昭示。所以,硕人是隐士,是贤者,是有高尚思想宽广胸襟的伟人,诗内诗外,都得到表现。诗歌反覆吟咏,给人印象就深化了。诗中描写的另一个内容,是隐居的环境。“考槃在涧”、“考槃在阿”、“考槃在陆”,无论在水涧、山丘、高原,都是人群生活较少的地方。隐士之所以叫做隐,当然并不仅仅在于远离社会生活。虽说前人有“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山”的说法,在朝廷、市井之中做隐士不是不可以;不过,一般说来,隐士大多数指远离人群集中活动的范围,到山林、水际、海岛等较荒僻地方去生活的一批人。也可以说是自愿从社会中自我放逐者。诗歌采用了正面衬托的手法,把隐居的环境写得幽静雅致。山涧、山丘、黄土高坡,都不涉一笔荒芜、凄凉、冷落,反而成为一个符合隐士所居的幽雅环境。那么,贤良的隐士在幽雅的环境中,就如鱼得水,漫步、歌唱、游赏,自得其乐,舒畅自由。于是,隐居之乐也永远不能忘却,更不想离去了。贤人、幽境、愉悦三者相结合,强烈地表达出硕人的隐居,是一种高尚而快乐的行为,是应该受到社会尊重赞美的。诗歌每章一韵,使四言一句,四句一章的格式,在整齐中见出变化。特别是可歌的《诗经》,在吟唱中音韵的变化,就使歌声抑扬有序,载着作者的赞美之情,充盈空间,不绝于耳了。隐逸诗自六朝始盛,至渊明始大,然推其始,那么在考槃。这首诗创造了一个清淡闲适的意境,文字省净,词兴婉惬,兴趣幽洁,读之觉山月窥人,涧芳袭袂,一种怡然自得之趣,流于行间。末句”独寐寤宿,永矢弗告“,意隽韵远。〔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古诗词鉴赏13古诗原文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译文翻译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注释解释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汤沸:热水沸腾。元朝揭傒斯《寒夜》: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当代阿袁〔即陈忠远〕《寒夜》:"大国何人怜,纷纷为小我。寒夜风雨声,广厦万间破。"诗文赏析善用衬托〔或映衬、陪衬〕:因有梅花的陪衬,窗前月才别有一番韵味,不仅是嗅觉,视觉上也使人大觉不一样。巧用暗示〔或喻示、双关〕:“才有梅花”与朋友夜访相照应,梅花又象征了友谊的高雅芬芳。铺有细节〔或铺垫、渲染〕:寒夜客访、主家火红,宾客情重两相顾及,知人情之暖,胜过冬夜之寒。这些使得今夜的月色较先前格外地不同了。这首诗因为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考虑,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友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前两句,诗人与客人夜间在火炉前,火炉炭火刚红,壶中热水滚滚,主客以茶代酒,一起喝着芳香的浓茶,向火深谈;而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境地迥别。三、四句便换个角度,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诗看似随笔挥洒,但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耐人寻味。宋黄昇《玉林清话》对三、四句很赞赏,并指出苏泂《金陵》诗“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在宫墙自不同”与杜耒诗意思一样,都意有旁指,可说真正读出了诗外之味。古诗词鉴赏14春梦·赏析·岑参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这两句写梦前的思念。在深邃的房中,昨夜吹进了春风,可见,春天已经悄然来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的美妙季节,总是容易引起人们思想的波动,这里独坐洞房中的人就不禁思念起了远方的美人。“美人”既可以指男人,也可以指女人;既可指容颜姣好的人,也可指品德高尚的人。这首诗没有指明是诗人写自己的梦,还是诗人代别人写梦,所以,“美人”是男是女,无从考证。总之,微风吹拂的春季里,室中人越发思念在湘江边上的美人。后两句写室中人将这种思念直接带入了梦中。虽然只睡了片刻功夫,但他在梦中却已经走过了数千里,到达了美女所在的江南之地。“片时”和“数千里”真实地描绘了虚幻恍惚的梦境,同时,也是以时间之快和速度之快,反映了室中人强烈深切的思念之情。虽然这只是一场梦,但是,最后给人留下了美妙的感受。这首七绝小诗成功地用梦将强烈的思念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构造精巧。古诗词鉴赏15春思皇甫冉〔唐代〕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一作:秦城〕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译文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随千里的疆边。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图独眠。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房单间布局改造方案
- 公司新媒体管理制度
- 宁夏美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 数学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 2026版《全品高考》选考复习方案生物805 第24讲 体液调节含答案
- 生猪屠宰厂场管理方案
- 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健康餐创新创业:从理念到实践
- 萍乡客服面试题及答案
- 天津幼儿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消防接警调度员理论考核复习题库(精简300题)
- 【超星尔雅学习通】经济学原理(下):全球视角(复旦大学)网课章节答案
- GB/T 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 GB/T 18391.6-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第6部分:注册
- 2023年辽宁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材料封样验收清单
- 铸造作业指导书
- 边坡喷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三菱电机FX-PLC自动化培训课件(完整版)
- 数据中心搬迁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