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教城星澜汇片区道路整治工程S-DL-02PAGE1/16职教城星澜汇片区道路整治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职教城星澜汇片区道路整治工程S-DL-022/16一、工程概况1、项目区位及背景项目区位图2、工程规模道路名称等级计量桩号范围道路长度(m)路幅宽度(m)尚文西路支路K0+113.300~K0+935.460822.16016尚文东路支路K0+700~K2+145.3251445.32516尚滨一路特殊道路K0+000~K0+782.652782.65216尚滨二路次干路K0+000~K0+775.251775.251263、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该项目原道路已基本施做完成,需对部分未完成道路、人行道、交通工程、排水工程及照明工程进行后续施工。受业主委托,本公司承担对该项目的设计工作。本次设计包含:道路及交通工程、排水工程及路灯照明工程等。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标准规范1、设计依据根据建设方与本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本设计阶段属于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的主要依据有:1)建设方与本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协信·星澜汇1-4期市政道路工程》(重庆市设计院2018.08);3)我方实测的1:500电子地形图;2、采用的规范标准2.1国家规范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2019年版)(GB50688-2011)3)《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2.2建设部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37-2012)2)《城镇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3交通部标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T3610-2019)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4地方规范1)《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2)《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3)《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版)三、建设条件1、地理位置2、气象水文2.1气象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7.5℃~1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6.5℃,极端最高气温42.9℃(2006年8月16日),极端最低气温-3.1℃(1992年2月16日)。常年平均湿度81%,绝对湿度17.6毫巴。常年平均降雨量1532.3mm(1998年),最大年平均降雨量达1378.3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9%,最大日降雨量266.6mm(2007年7月17日),年平均风速1.1m/s,以北风为主。2.2水文项目所在区域属长江水系,拟建线路经过区域无大、中型河流,场地地表水主要大气降水,拟建场地为浅丘斜坡地貌,地表水排泄通畅,道路通过区主要为旱地及施工区,场地内无地表水体分布。3、地形地貌现状道路范围,地形平坦。4、项目区域建设及运输条件本项目周边筑路材料较丰富,品种规格齐全,基本满足工程需要,符合工程要求。砂石料:其境内有丰富的砂石资源。路面用碎石分布相对较少,需作仔细选择,但其储量及开采石场也满足筑路需要。工程用水及用电:本项目沿线水资源丰富,工程用水可与建设单位沟通协调于附近河道、常流溪沟内抽取。这些水源较多、水质洁净、无污染、无工程侵蚀性,运距近用成本低。沿线电力资源丰富,可直接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解决。必要时也可考虑自行发电。水泥、钢材、木材、沥青:水泥、钢材、木材、沥青等材料在当地均可直接采购,运输条件方便。四、技术标准本项目技术标准与原施工图相同,满足规范要求。尚滨二路技术标准汇总表规范技术标准采用的设计参数道路名称尚滨二路道路等级次干路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km/h)30-4030路幅宽度(m)/26最小平曲线半径(m)705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平曲线最小长度(m)7078.623竖曲线最小半径(m)凸曲线4001400凹曲线4505900最大纵坡(%)推荐8极限107.9最小纵坡(%)0.33坡段最小长度(m)110120竖曲线最小长度(m)3555停车视距(m)4040交通量设计年限(年)1515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年)1010最小净高(m)4.54.5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尚文西路、尚文东路技术标准汇总表规范技术标准采用的设计参数道路名称尚文西路尚文东路道路等级支路支路计算行车速度(km/h)3030路幅宽度(m)/1616最小平曲线半径(m)404013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252525平曲线最小长度(m)5074.6854.64竖曲线最小半径(m)凸曲线2505001100凹曲线2504681540最大纵坡(%)推荐9,极限1282.5最小纵坡(%)0.32.20.5坡段最小长度(m)85124.988142.279竖曲线最小长度(m)354858.5停车视距(m)3030交通量设计年限(年)10-1515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年)1010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尚滨一路技术标准汇总表规范技术标准采用的设计参数道路名称横三路道路等级特殊道路特殊道路计算行车速度(km/h)/20路幅宽度(m)/16竖曲线最小半径(m)凸曲线/1200凹曲线/1200最大纵坡(%)/9最小纵坡(%)/0.5坡段最小长度(m)/101.233竖曲线最小长度(m)/36停车视距(m)/30交通量设计年限(年)/15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年)/10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五、道路工程设计1、道路现状调查经现场实际勘踏调查,道路工程中:尚文西路K0+113.300~K0+790.000段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已基本施做完成,部分人行道已施做完成,需对部分未完成人行道进行后续施工;K0+790.000~K1+028.862段土石方工程已基本施做完成,需进行后续施工,应业主要求,对K0+790.000~K0+935.460段后续施工进行设计。尚文东路K0+700.000~K1+400.000段已基本施做完成;K1+400.000~K1+860.000段土石方工程已基本施做完成,需进行后续施工;K1+920.000~K2+145.325段道路行道树未栽种及左侧人行道未铺装,需进行后续施工。尚滨一路K0+130~K0+240段道路右侧部分人行道未修建;K0+260~K0+320段道路左侧人行道未修建;K0+530~K0+640段道路左侧人行道未修建;同时需补种少量行道树。尚滨二路K0+120~K0+220段道路右侧部分人行道未修建;K0+270~K0+390段道路右侧人行道未修建;K0+370~K0+450段道路左侧人行道未修建;K0+540~K0+760段道路左侧人行道未修建;同时需补种少量行道树。2、总体设计原则本次道路改造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维持原道路的平、纵、横设计,路面标高不变。2)完善道路未施做完成工程。3)人行道恢复后与周边已施做人行道相匹配,形成整体。4)保持不中断交通的快速改造。3、道路平、纵、横设计尚文西路(K0+113.300~K0+935.460)段,全长822.160m。项目起点K0+113.300,起于原道路计量范围线;终点K0+935.460,止于与尚文东路交叉口处。尚文东路(K0+700.000~K2+145.325)段,全长1445.325m。项目起点K0+700.000,起于原道路计量范围线;终点K2+145.325,止于与尚文西路交叉口处。尚滨一路(K0+000.000~K0+782.652)段,全长782.652m。项目起点K0+000.000,与规划道路相接;终点K0+782.652,止于与尚文东路交叉口处。尚滨二路(K0+000.000~K0+775.251)段,全长775.251m。项目起点K0+000.000,与规划道路相接;终点K0+775.251,止于与尚文东路交叉口处。本次道路改造平、纵、横指标不变,与原路相同。4、平交口设计本项目平交口设计与原施工图相同。5、路基设计根据道路逐桩横断面图,本项目新建段填方边坡高度小于3m,挖方边坡高度小于4m,故采用1:1.5坡率自然放坡,不做支护处理。本项目原路基工程已基本施做完成。其中尚文西路K0+790.000~K0+935.460段、尚文东路K1+560~K1+860段现场局部铺筑20cm厚C30砼硬化基层,考虑到道路纵坡及横坡满足设计要求,破除砼面层后重新铺筑基层。6、路面设计本次道路恢复路面结构设计与原道路一致。1)尚文西路、尚文东路、尚滨一路路面结构如下:40mm厚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上面层0.3~0.5kg/㎡改性乳化沥青粘层60mm厚沥青砼(AC-20)下面层6mm厚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7~1.5kg/㎡乳化沥青透层300m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尚滨二路路面结构如下:50mm厚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上面层0.3~0.5kg/㎡改性乳化沥青粘层70mm厚沥青砼(AC-20)下面层6mm厚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7~1.5kg/㎡乳化沥青透层200m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50m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7、人行道设计本次道路恢复人行道结构设计与原道路一致,如下:250×150×60mm深灰色透水砖面层30mm厚粗砂垫层150mm厚C20砼基层人行道面砖采用挤浆法安砌,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人行道上必须设置连续的盲道,行进盲道宽600mm,在交叉口处须设置缘石坡道。8、道路附属设施8.1路缘石、路边石及树池圈路缘石尺寸150×300×900mm,高出车行道路面200mm;路边石尺寸120×200×900mm;树池圈边框尺寸100×200×1200mm。路缘石、路边石及树池圈采用花岗岩,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5mm,安装路缘石、花带石及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8.2人行道铺装要求人行道面砖的铺筑坚实平整,横坡按2.0%控制,向车行道一侧倾斜。9、人行系统及无障碍设计道路全线均采用人行横道线(斑马线)组织行人过街,人行道及路口设有盲道及残疾人坡道,供残疾人行走和过街。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在人行道上及道路交叉口处设置盲道、三面坡缘石坡道,供残疾人使用。(1)盲道人行道盲道砖采用透水砖,其强度不小于Mu30号,其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与人行道板一致。人行道盲道宽0.6m,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走向一致。(2)残疾人通道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过。三面坡缘石坡道适用于无设施带或绿化带处的人行道,人行道与缘石间有设施带或绿化带时,设单面坡缘石坡道。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中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稍微移动缘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缘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缘石坡道用人行道砖铺砌,路面结构组合与人行道相同,坡面转折处人行道砖须切割齐整。10、安全设施为防止行人横穿马路,结合交警支队及建设方要求,于双黄线位置设置隔离栏杆,人行道路缘石上安置防撞栏杆,确保行人安全。11、绿化设计道路是城市区域印象的重要元素,道路绿化是形成该区域标识的主要载体之一。道路绿化采取点、线结合的原则。本次道路绿化内容主要有人行道种植行道树,行道树采用香樟,干径18~20cm、株高4.5~5.5m、冠幅2~2.5m、分枝大于2.6m,等间距5m布置。六、施工要点本次道路恢复工程主要为人行道及终点段人车行道施工,施工时应尽量保证施工期间道路交通运输正常使用。1、底基层、基层1.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适用于尚滨二路)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1.1.1质量标准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7%平整度允许偏差:≤12mm厚度容许偏差+20mm,-15%层厚中线高程允许偏差:+5mm,-15mm横坡度:±0.3%且不反坡;宽度:不小于设计值+B弯沉值:≤97.9(0.01mm)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2.5Mpa注:B为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1.1.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水泥材料要求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应小于10h,水泥质量必须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有关规定,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指标进行检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压碎值≤30%,其级配组成如下表:底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级配组成表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37.5100<28<931.590~1001967~909.545~684.7529~502.3618~380.68~220.0750~7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1.1.3施工要求①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②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③宜在夏季组织施工,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④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适用于尚滨一路)底基层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5.5%。1.2.1质量标准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8%平整度允许偏差:≤10mm厚度容许偏差:+20mm,-10%层厚中线高程允许偏差:+5mm,-10mm横坡度:±0.3%且不反坡;宽度:不小于设计值+B弯沉值:≤40(0.01mm)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4.5Mpa注:B为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1.2.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5.5%,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31.510026.590~1001972~899.547~674.7529~492.3617~350.68~220.0750~7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压碎值≤26%。1.2.3施工要求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3)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4)宜在夏季组织施工,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5)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适用于尚文西路、尚文东路、尚滨一路)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5.5%。1.3.1质量标准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7%平整度允许偏差:≤12mm厚度容许偏差:+20mm,-15%层厚中线高程允许偏差:+5mm,-15mm横坡度:±0.5%;宽度:不小于设计值+B弯沉值:≤64(0.01mm)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3.5Mpa注:B为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1.3.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5.5%,水泥材料要求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应小于10h,水泥质量必须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有关规定,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指标进行检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31.510026.590~1001972~899.547~674.7529~492.3617~350.68~220.0750~7集料中0.5mm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压碎值≤30%。1.3.3施工要求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须用机械拌和摊铺和碾压。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摊铺或拌和必须均匀,并应严格掌握厚度,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3)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4)宜在夏季组织施工,最低气温要求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5)基层、底基层施工中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稀浆封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完成后可施工稀浆封层。2.1材料1)改性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指标表指标BCR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0.1T0652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5%T0655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5%T0655恩格拉粘度E253~30T0622沥青标准粘度C25.3
(s)12~60T0621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60T0651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100g,25℃,5s,0.1mm)40~100T0604延度5℃cm不小于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7.5T0607软化点℃不小于53T06062)石料稀浆封层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各项性能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8.2的要求。稀浆封层用通过4.75mm筛的合成矿料的砂当量不得低于50%,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石料生产的机制砂或洁净的石屑。对集料中的超粒径颗粒必须筛除,级配组成如下表:石料级配技术要求筛孔尺寸(mm)通过各筛孔的百分率(%)4.751002.3690~1001.1860~900.640~650.325~420.1515~300.07510~20一层的适宜厚度(mm)2.5~32.2性能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下表性能要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性能要求技术指标要求试验方法可拌和时间,s>120手工拌和粘聚力试验30min(初凝时间),N·m≥1.2T075460min(开放交通时间),N·m≥2.0磨耗值(湿轮磨耗试验)WTAT浸水1h<800g/m2T0752粘附砂量(负荷轮碾压试验)LWT<450g/m2T0755稠度2~3cmT07512.3施工要求1)稀浆封层应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宜现场制备。2)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3)稀浆封层的配合比需经反复试验确定。4)稀浆封层的施工可采用国产或进口稀浆封层机铺筑,稀浆封层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5)稀浆封层铺筑机摊铺时应匀速前进,摊铺速度一般为100~200m/min,表面应平整,对于局部的不平整应进行人工整修。6)混合料铺筑后宜采用8~10t轮胎压路机连续碾压4~8遍,在碾压过程中,禁止压路机急刹车,不得在新摊混合料上调头。7)稀浆封层铺筑后,乳液破乳、水份蒸发、碾压成型后即可开放交通。3、透层、粘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验收合格后应浇洒透层沥青,下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完后应浇洒粘层沥青,下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时,应视下面层被污染的程度确定是否增洒粘层沥青。3.1透层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稀浆封层时,透层油不能省略。3.1.1材料及要求透层油采用PC-2型乳化沥青,用量为0.7~1.5kg/m2。本工程所采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要求:透层油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PC-2试验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T0652恩格拉粘度计E251~6T0622道路标准黏度计C25.3s8~20T0621蒸发残留物性质含量%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针入度(25℃)0.1mm50~150T0604延度(15℃)cm不小于40T0605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储存稳定性(5d)%5T0655储存稳定性(1d)%1T06553.1.2施工要求1)气温低于10℃或大风天气,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2)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3)透层油宜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喷洒透层油前应清扫路面,遮挡防护路缘石及人工构造物避免污染,3.2粘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喷洒粘层油:1)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2)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3)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3.2.1材料及要求粘层沥青选用PC-3型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用量为0.3~0.5kg/m2。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粘层用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PC-3试验方法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电荷阳离子(+)T0653筛上残留物(1.18mm筛),%不大于0.1T0652恩格拉粘度计E251~10T0622道路标准黏度计,C25.3,s8~25T0621蒸发残留物性质含量%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针入度(100g,25℃,5s)0.1mm40~120T0604软化点,℃不小于50T0606延度(5℃)cm不小于20T0605与矿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不小于2/3T0654储存稳定性(5d)%5T0655储存稳定性(1d)%1T06553.2.2施工要求1)气温低于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寒冷季节不得不喷洒时可分两次喷洒。路面潮湿时不得喷洒粘层油,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喷洒。2)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成条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处应予刮除。喷洒粘层油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3)粘层油宜在当天洒布,待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成后,紧接着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4、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验收合格后方可铺筑路面,分为上、下两层。(1)质量标准压实度:>96%(*98%)(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带*号者是指SMA路面)厚度容许偏差:±20mm,-5mm;平整度:国际平整度指数IRI<2.0m/km、σ<1.0mm;宽度:-20mm;纵断面高程:±15mm;横坡度:±0.3%且不反坡;弯沉值:≤33(0.01mm)(上面层);(适用于尚文西路、尚文东路、尚滨一路)弯沉值:≤26(0.01mm)(上面层);(适用于尚滨二路)(2)材料组成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参照现行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中附录表C.1。面层材料技术要求材料试验项目上面层下面层沥青标号AH~70AH~70针入度(25℃,100g,5s)(0.1mm)60~7060~80延度(5cm/min,15℃)不小于(cm)100100(5cm/min,10℃)不小于(cm)6060(5cm/min,10℃)不小于(cm)1010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4848含蜡量不大于(%)22薄膜烘箱试验后的针入度比不小于(%)5555碎石磨光值不小于(BPN)42压碎值不大于(%)2528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级)45坚固性不大于(%)1212抗冲击不大于(%)2828吸水率不大于(%)22沥青混合料击实次数双面各(次)7575稳定度大于(KN)7.55.0空隙率(%)3~63~6流值0.1mm)20~4020~40沥青饱和度(%)70~8560~75线留定度(%)7575动稳定度(次/mm)>3000>6000低温弯曲蠕变试验速率(0℃,1Mpa,1/S/Mpa)≥0.5×10-6≥0.5×10-6应用于路面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SBS类(I类)SBR类(II类)EVA、PE类(III类)试验方法I-AI-BI-CI-DII-AII-BII-CIII-AIII-BIII-CIII-D针入度25℃,100g,5sMin(0.1mm)100806040100806080604030T0604针入度指数PIMin-1.0-0.6-0.2+0.2-1.0-0.8-0.6-1.0-0.8-0.6-0.4T0604延度5℃,5cmmin,cmMin50403020605040T0605软化点TR&B℃Min45505560454850485256>60T0606运动粘度135℃Pas,Max3T0625T0619闪点℃Min230230230T0611溶解度%Min9999——T0607弹性恢复25℃%Min70758085————T0662粘韧性N·mMin——5——T0624韧性N·mMin——2.5——T0624储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Max2.5——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T0661RTFOT后残留物T0610或T0609质量变化%Max±1.0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25℃%Min5055606550556050555860T0604延度5℃,cmMin30252015302010——T0605注:改性剂为SASOBIT或SBS。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层的改性乳化沥青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指标要求试验方法1.18mm筛上剩余量%<0.3JTJ052-2000贮存稳定性(CH5)<5粘度C255(秒)≥16蒸发残留物含量%≥55施工前必须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通过配合比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矿粉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相关技术要求的石灰石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路面表层SMA混合料采用木质素纤维。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定量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上须浇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采用慢裂的洒布型乳化沥青,沥青的品种及用量通过试洒确定,待透层沥青完全下透后,再喷洒封层沥青,封层沥青采用改性沥青,喷洒封层沥青后,应立即洒布S10矿料,用量宜为5~8m3/1000m2,按层铺法施工要求,完成下封层。为使面层各沥青层间粘结良好,各层沥青混凝土应连续施工,并在层间酒布粘层沥青,粘层沥青选用快凝喷洒型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PC-3型,粘度8~20,C25.3),用量为0.3~0.5kg/m2。本说明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4.4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路面的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0mm(热接缝)或300-400mm(冷接缝)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表面层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可采用自然碾压的斜接缝,斜接缝的搭接长度与层厚有关,宜为0.4-0.8m。搭接处应洒少量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颗粒应予剔除,并补上细料,搭接平整,充分压实。平接缝宜趁尚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创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要求工序控制温度(℃)沥青加热温度155~165矿料加热温度间隙式拌和机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连续式拌和机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145~165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195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45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5低温施工150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130低温施工145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钢轮压路机70轮胎压路机80振动压路机70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50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做好保护,保持整洁,不得造成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未尽事宜,请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执行。5、人行道及附属工程5.1路缘石、路边石所有路缘石、路边石均采用花岗岩材质,车行道路缘石规格为150×440×900mm,路缘石高出路面200mm;路边石规格120×200×900mm,路缘石及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5m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5.2透水砖人行道采用深灰色透水砖,尺寸250×150×60mm,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方块必须表面平整,线路清晰、棱角整齐。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灌缝应饱满,不得有翘动现象,不得有积水现象。透水砖强度等级为Cc30,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抗折强度不小于3.0Mpa(28天)。采用一等品,透水系数为不小于3.0×10-2(cm/s)。5.3人行道基层人行道的基层采用150mm厚C20砼,基层铺筑后表面应平整,不得出现裂缝、石子外露现象,应设置纵横温度缝和施工缝,纵横温度缝和施工缝间距采用4m,缝宽5mm。检修所采用的材料要求如下:(1)水泥用于素砼基层的水泥可采用各种硅酸盐类水泥。不掺用粉煤灰时,宜采用强度等级32.5级的水泥。掺用粉煤灰时,只能用道路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水泥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必须检验合格。(2)砂应采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的特细砂。(3)碎石碎石应质地坚硬、符合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碎石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人行道基层碎石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颗粒级配筛孔尺寸(mm)4020105累计筛余量(%)0-530-6575-9095-100石料强度等级2级(饱水极限抗压强度80~100MPa)针片状颗粒含量<16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1含泥量(冲洗法)(%)<1(4)水混凝土及养护用水应清洁,使用非饮用水时,应经过化验,硫酸盐含量(按SO4)计不得超过2700mg/L;含盐量不得超过5000mg/L;pH值不得小于4;不得含有油污、泥和其他有害物质。6、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由业主统一协调落实各种地上地下管线,现场刨验,落实管线位置及埋深,并要求管线所属单位派人员到现场监护,方可进行施工;施工中应注意对各种管线的保护。2)地上地下管线切改、保护方案由甲方联系各管线权属单位统一确定。3)施工时应做好临时排水,应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汇入施工场区后积成水坑,以免影响路基的强度及安全性。4)沥青路面在雨天时不得施工。5)应进行封闭做到文明安全施工,采取措施确保行人及居民安全。6)若现场情况与勘察物探资料及设计图有不一致之处,请及时联系设计单位,以便及时研究处理,切忌盲目施工。7)未尽事宜请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定执行,并及时与业主、设计、监理联系。七、主要工程数量表本项目道路部分主要工程量如下:尚文西路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1拆除及土石方工程1.1破除20cm厚C30砼面层m2764.65终点段新建道路1.2挖土石方m31361.671.3填方m347.001.4弃方m31314.672路面工程2.1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上面层厚40mmm21355.652.20.3~0.5kg/m2改性乳化沥青粘层m21355.652.3普通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60mmm21355.652.4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6mmm21355.652.50.7~1.5kg/m2乳化沥青透层m21355.652.6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300mmm21534.042.7新旧沥青路面搭接m260暂估,以实际为准3人行道及绿化工程3.1透水砖250×150×60mmm21309.013.2盲道砖300×300×55mmm2207.003.3粗砂找平层厚30mmm21516.013.4C20砼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动化游戏AI设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量子精密测量在航空航天测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法律文具用品品牌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太空育种实验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造价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学国贸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一班主任家长联络沟通计划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师生互动计划
-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暑期实习总结范文
- 超星尔雅学习通《形势与政策(2025春)》章节测试及答案(全国)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题库附有答案
-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材问题参考答案
- 2025年中级消控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4年中国防锈油行业调查报告
- 办公软件培训课件
- 成人氧气吸入疗法-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中级)考试试卷:职业指导师考试备考策略
- 2025年度辅警招聘考试题(含答案)
- 初三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
- 初一新生入学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