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集合5篇2_第1页
高中生物教案集合5篇2_第2页
高中生物教案集合5篇2_第3页
高中生物教案集合5篇2_第4页
高中生物教案集合5篇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集合5篇关于高中生物教案集合5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p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根本规律》为根底,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络,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一样。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消费理论中的其它应用。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才能〔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展分析^p、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才能。〔3〕可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进步缜密的思维才能。2.才能目的(1)探究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进步擅长与别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才能,进步研究效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究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2、难点:分析^p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四、学情分析^p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别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根底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展分析^p和总结。五、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讨论形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p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络。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展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p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学习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新课讲授1、色盲症的发现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考虑: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提问学生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区分色彩,即辨色才能丧失。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2、课件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设疑:红绿色盲是怎么遗传的呢?导入新课:伴性遗传。理解概念。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络。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等。〔2〕果蝇:眼色等。二:人类红绿色盲症1、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p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图谱,认识系谱,分析^p图谱,设计问题让学生考虑:〔1〕对“资料分析^p”的两个讨论题进展讨论。〔2〕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色盲基因的表示方法,填写学案中相关内容。2、课件显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填写根据遗传图解,写出Ⅰ-1和Ⅲ-6的基因型,并推测Ⅱ-3的基因型。下面我们来画一画他们的遗传图解〔这里难度较大,教师可先作示范〕!Ⅰ-1与Ⅰ-2。结论:生下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视觉都表现正常,没有色盲。可是,他们的女儿却都是携带者。Ⅱ-3与Ⅱ-4〔紧接上面的图解板书图解〕课件显示稳固练习,提问学生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考虑婚配类型并答复,然后总结给出正确答案。4、强调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在课件上边引导学生答复边演示两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5、通过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得出“穿插遗传”的结论。6、课件显示稳固联络,提问学生〔教师可稍作引导〕。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2、遗传特点四、伴性遗传在理论中的应用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知识拓展: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1]伴Y遗传:〔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来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3〕典型希普图[2]伴X显性遗传:〔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②患者中性多于性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3〕典型系谱图[3]伴X隐性遗传〔1〕特点:①具有隔代穿插遗传现象。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③女患者的父亲及女儿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⑤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1〕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典型系谱图归纳:人类伴性遗传病断定口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讲、考虑,在教师的引导下答复学生看图识别,进展自我色盲检测。填学案学生考虑,答复学生填写学生考虑答复学生在学案上练习写遗传图解黑板练写考虑答复学生观察、讨论学生聆听学生考虑分析^p作答填学案理解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记住常见实例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非常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展情感教育,体验本节课的情感目的。认同道尔顿勇于成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通过识别、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考虑,便于新课的讲授。探究、讨论形式结合:通过家系遗传图谱分析^p遗传现象→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根据释疑→结论,教师进展适当的引导,通过问题推进的方法进步学生质疑、假设、探究的才能,表达本节的才能目的。以学生为主体,肯定学生的才能,引发继续学习的兴趣。讲练结合,稳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p归纳的才能,落实本节课的才能目的。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是教学重点,在上一章已经学习过,通过学生答复既回忆所学知识,又可联络遗传的根本规律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伴性遗传也遵循遗传的根本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才能,稳固所学知识。通过讲练结合落实学生的遗传图解的书写才能,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缺点。通过练习稳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进步学生运用知识的才能。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联络,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照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稳固练习〔1〕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是〔A〕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D.祖母→父亲→男孩〔2〕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是〔B〕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D.祖母→父亲→男孩学生演练,并答复稳固所学知识点。课后作业见学案学生练习稳固所学知识九、板书设计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二、人类红绿色盲症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四、伴性遗传在理论中的应用拓展延伸:伴性遗传的方式、特点及运用十、教学反思对“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中,不仅仅将教学目的定位于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上,应该多引导学生问一些“为什么”,把教材中很多是结论性内容,通过问题推进的方法进展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交融资料搜集、遗传病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遗传图谱书写和遗传概率计算,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才能和科学探究才能三个方面的才能目的。改变过去单一的承受式学习形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擅长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高中生物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p《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方案与人体安康”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4〕人类基因组方案与人体安康2才能目的:讨论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关注人类基因组方案及其意义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制止近亲结婚的原因。四、学情分析^p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根底。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理解程度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到达学习目的。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2新授课教学根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的→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的。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开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构造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学生分组讨论1什么是遗传病?举例?2怎样做到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什么是人类基因组方案?什么是遗传病问:感冒发热是不是遗传病?为什么?教师讲述:遗传病是由于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人类遗传性疾病,而感冒发热是由感冒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问:什么是单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方式如何?〔1〕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有的位于常染色体上,有的位于性染色体上,有的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有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比方软骨发育不全是属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2〕多基因遗传病问: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遗传病的区别是什么?教师讲述,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它在兄弟姐妹中的发病率并不像单基因遗传病那样,发病比例是1/2或1/4,而远比这个发病率要低,约为1%—10%。多基因遗传病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已发现的多基因遗传病有100多种,如唇裂、无脑儿、原发型高血压及青少年型糖尿病等。〔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假设人的染色体发生异常,也可引起许多遗传性疾病。比方染色体构造发生异常,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而患病,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取名为“猫叫综合症”;又比方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变异,人的第21号染色体为3条的,患者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外眼角上斜〔银幕出示“21三体”综合症患儿图〕,口常半张,即为“21三体”综合症,此患者体细胞中为47条染色,即45+XY;又比方女性中,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44+X〕出现性腺发育不良症等等。问:遗传性疾病有哪些危害,举例说明。探究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讨论:“什么是安康的孩子?怎样才能做到优生”?教师讲述:优生就是让每一个家庭生育出安康的孩子。为此,就应该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进步人口的质量。为了到达优生的目的,首先,要制止近亲结婚。问:什么是近亲结婚?有什么危害?〔出示人类《血亲关系表》〕。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最后指出制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探究三、人类基因组方案与人体安康教学引导阅读阅书92--94页,理解人类基因组方案的根本内容、正负面影响,知道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根本知识。人类遗传病主要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要知道这些病的遗传方式及常见病症。要提倡优生,重点是“制止近亲结婚”,要联络已学过的遗传知识分析^p制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自觉宣传优生措施,进步优生意识,减少遗传性疾病,以进步我国人口素质。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展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展简单的反响纠正。〔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章第一节。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p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并完本钱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稳固进步。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1〕单基因遗传病〔2〕多基因遗传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三、人类基因组方案与人体安康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展当堂检测,课后进展延伸拓展,以到达进步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的、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监测和预防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8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7分钟,可以完成教学内容。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珍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高中生物教案篇3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根本方法,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说明植物细胞的根本构造。【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实验以及小组学习交流等方式,掌握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技能以及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培养动手操作才能,以及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构造。【教学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并区分植物细胞的构造。三、教法学法启发法、讲授法、实验法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邀请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并且对于材料做以适当的说明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请学生使用显微镜,并请有关学生纠正其中容易出错或者操作注意要点。从而复习、稳固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最后,教师通过显微镜的使用与再次的学习,由显微镜的用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环节二:自主探究,新课教学:由显微镜的用途,提出问题: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利用它看到微观生命世界,那么是否可以直接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放到显微镜下,就能看到起内部构造呢?引发学生考虑。最终引出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以及材料的特点。其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各种不同玻片的标片,让学生更加理解到制作标片的必要和根本形式。由教师介绍制片所需要的一些材料用途和用法,简单介绍一下在制片过程中牵涉到的一些陌生的名词和过程。在学生大致理解制片根本的一些知识根底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考虑并观察教师制片,以及选择一两名学生跟随着操作,同时,随时根据所提出的问题,适时的停顿,一一对疑惑加以解决。所提问题依次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假设擦拭不净,后果如何?②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③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④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防止出现的不利影响)⑤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⑥吸引染液的方法?最后,组织学生开始自主来制作临时装片,对于刚学习的方法加以及时稳固,教师那么在其中不断巡视加以指导纠正。在学生学会制备临时装片之后,组织学生用显微镜来初步观察一下自己所制备的玻片的效果。同时,教师通过细胞构造的彩色挂图、模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细胞的构造。在此根底上,教师先给学生以标准的玻片,组织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植物细胞的各个构造,学会区分各个细胞以及其构造上的特点。同时,邀请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各个细胞构造的特点,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总结。在观察了多种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后,讨论、归纳、总结出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主要构造,体会细胞的整体性。并适当联络日常生活实际,感知细胞液里含有的物质。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物像,跟随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绘图。注意把握绘图要领。同时,作为教师那么通过边讲解生物图的画法和本卷须知,边在黑板上画板图示范。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制作的玻片,检查制片效果,以及是否能找出相关的细胞构造。分析^p制片过程中的缺乏和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环节三:稳固进步,小节作业:组织学生集中讨论课后的练习题,也可在制片、观察过程中留意各种情况的出现,及时考虑、尝试处理,再讨论交流,总结。高中生物教案篇4一、教学目的1.描绘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节引入〕以“问题讨论”引入,学生考虑并答复。〔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根本恒定等。〔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考虑。〔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体液——不管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根底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考虑与讨论〕学生讨论后答复,师提示。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一样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根本化学组成一样。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板书〕2.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三、细胞外液的成分〔资料分析^p〕有学生分析^p并答复,教师提示。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浸透压。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浸透压和酸碱度〔旁栏考虑题〕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浸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浸透压一样,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假设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那么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考虑与讨论〕学生讨论后答复,师提示。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以下反响:CO2+H2OH2CO3H++HCO3-。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小结〕略。〔作业〕课后习题一二题。〔提示〕1.C。2.B。3.B。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