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课题_第1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课题_第2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课题_第3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课题_第4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课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word/word《水调歌头》教案教学目的:1.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分析、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背景。1.每当中秋月圆之时,合家围桌而坐之际,念与异地他乡的亲朋好友,一句绝妙好词定会跃入你的脑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是何人所作,因何而作,这节课我们将追根求源。2.放幻灯:苏轼头像这位“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哪个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大文学家,唐宋八家之一。诗词、散文、书、画皆工,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号称为“三苏〞。3.苏轼与其弟苏辙自幼感情甚笃,皆因反对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新法,先后被贬出京。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兄弟俩已有六年未见了。中秋之夜,苏轼仰望着明月的清辉普照大地,想起自己政治上被压制,抱负不能施展,怀念着远方的兄弟不能团聚,不禁感慨万千,趁着酒酣兴浓,写下了这首富有浪漫色彩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板书:“水调歌头〞〕二、正音正字,听课文录音。1.我们先看一下这首词的生词。(放幻灯)绮(qi)户婵(chan)娟不胜(sheng)寒宫(que)阙2.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三、题解:1.我们来看注释①有关“水调歌头〞的介绍,请同学读一下。2.师读小记亦即题目:“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解释“达〞、“旦〞,生译。这句话有何作用?(联系《梅岭三章》小记的作用。说明作词的由来,明确这是醉后抒怀之作,同时表达对远离他乡的弟弟的思念,概括了全词的内容。)四、研讨分析词的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师解释:“几时〞、“把〞〔复习“把酒临风〞、“把酒话桑麻〞之“把〞〕指名翻译。这两句化用了李白《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句。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明月几时有〞的劈头一问,写出了词人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和迷惑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板书:问月〕清楚带有几分醉意。紧接着又是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生译“阙〞。师解释:“何〞。指名翻译。古代传说神仙世界很美好,对时间的感觉也和人间不同。齐读前三句,思考这“问月、问年〞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开头三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了问月问年的疑惑,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他为何向往月宫呢?〔联系背景材料〕写此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冷寞的现象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师解释:“乘〞、“宇〞、“胜〞。指名翻译。唐朝李白曾被称为“天上谪仙人〞,意思是说他神态飘逸,人品高尚,是天上降谪到人世的神仙。这里词人也以“天上谪仙人〞自比。这句词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一种心情?词人一方面仰慕“琼楼玉宇〞,想“乘风归去〞〔板书“乘风〞〕,幻想忘掉一切;一方面又担心“高处不胜寒〞,不能忘情于现实。此句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在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做官与退隐之间选择上的徘徊困惑的情态和矛盾的心理,这“进亦忧,退亦忧〞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师解释:“弄〞、“何〞。指名翻译。身在人间,又不像在人间,月下起舞〔板书“起舞〞〕。清影随人的境遇直令词人陶醉,这境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有了这样的人生境界的感受,还有什么进退的矛盾呢?行文至此,意境一转豁达,情绪一转乐观,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相比之下,作者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生的。齐读上阕,概括其内容。上阕写月下饮酒,由消极〔板书:“消极〞〕的遁世转化为积极〔板书:“积极〞〕的入世。下阙由望月到怀人,过片处仍从月亮写起。[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解释“低〞义。指名读P229注释①内容。月光在朱阁上转移,形容时光渐渐过去。“低绮户〞月光低低照进雕花的窗户。此处“低〞能否改为“照〞?〔不能。“低〞的含义比“照〞更丰富,它表达了月已西斜,夜已深这一含义;且下句有“照无眠〞,此处换“照〞用词又显得重复〕这三句只是写月?〔还写了“崐人〞〕如何看出?〔“无眠〞。〕〔板书:“无眠〞〕,既写月,也写月下无法入睡的离人〔作者〕这就自然过渡到对子由的怀念。词人因和子由分隔两地,看此圆月,词人心中不免惆怅,因而引起了对月亮的怀疑和不满,用反诘的语气问月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指名读P299注释②内容。〔月亮对人不应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此句运用拟人手法,笔势淋漓顿挫,外表上是责月问月,实际上是怀人。“月圆而人不圆〞,“不应有恨〞却恨在其中,但词人是否一直沉浸在这离别的感伤中呢?没有。他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解自慰自叹了。〔齐读下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师用现代汉语翻译此句:人世间有悲哀、欢乐、离别、会合,月亮有时遇到阴天、有时遇到晴天、有时圆满、有时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求全。这一句话是最富哲理的诗句。它从月亮的圆缺的自然规律,说到人间悲欢离合是自古已然的事实,难以求全〔板书:“古难全〞〕。讲出了一个自然界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哲理:客观事物是难以求全的。既然如此,那上阙问月问年的疑惑也就无须再问了。既然这样,那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指名朗读P299注释③。词人终于从感伤〔板书:“感伤〞〕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向弟弟发出了深挚的祝愿,希望从共赏明月中〔板书:“共婵娟〞〕得到慰藉,离别的遗憾可从兄弟长久的友爱中获得补偿。人生不求长相聚,只要两心相照,明月与共,也就“不应有恨〞了。词人的情绪从感伤转为乐观〔板书:“乐观〞〕。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脍炙人口的名句已被各种关系的离人〔不仅仅是兄弟〕所广泛借用了。轻声吟诵,并指名朗读下阙,概括其内容。五、小结。请大家齐读整首词,考虑:小记亦即题目作用之一概括了全词的内容,如何概括的?“欢饮达旦,大醉〞〔板书:“欢饮〞、“大醉〞〕提示上阙的内容,“问月〞清楚带有几分醉意。“天上宫阙〞“乘风归去〞者是醉中之想,“起舞〞如此是醉中之态了。“兼怀子由〞〔板书:“怀子由〞〕提示下阙内容。“无眠〞是因为孤独,“古难全〞是因离愁而生,“人长久〞“共婵娟〞如此是对子由的寄语。这首词虽有想“乘风归去〞的消极,离别的痛苦感伤,但基调还是积极乐观的。整首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通过想象来描述“天上宫阙〞,实际上是对“人间宫阙〞的关注。传说宋神宗后来读到此词,深有感触地说:“苏轼终是爱君。〞当然,即使没有这些政治背景,这首词仍以其神奇的想象、优美的意境、音乐性的词句以与感人的手足之情,被公认为是中秋词中的绝唱。六、复习巩固:1.自由吟诵,争取背诵,请两名同学试背。2.齐诵。3.做课堂练习。〔放幻灯,发打印好的练习〕七、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有机进展德育渗透。这首词我们就讲到这儿,请大家合上书,再听一遍课文的录音,体会词作者神奇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通达的言辞。是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到中秋,让我们互致问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让那皎皎明月送上我们对某某同胞满腔地思念、真诚地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期盼着她的回归,让我们中国大家庭早日过个圆圆的中秋节。八、布置课外作业〔放幻灯,发练习题〕板书设计:问月大醉乘风消极水调歌头起舞感伤苏轼无眠怀子由古难全积极共婵娟乐观课堂作业: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低绮户〔〕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又恐琼楼玉宇〔〕今夕是何年〔〕何似在人间〔〕二、填空题。1.把“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译成现代汉语。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但也流露了一些消极感崐伤的情绪,如“我欲敁,,。〞又如:“,,此事古难全。〞三、选择题。如下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答案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外作业:一、背诵课文二、名诗名句欣赏〔一〕苏轼: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二〕内容或意境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异曲同工之妙者3.海内存知己,天涯假如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X九龄《望月怀远》〕5.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三〕把酒问月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去间设?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假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此诗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看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背过很多诗词,现在请大家回忆,在我们背过的诗词中,有哪些是描写月亮或月光的?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师:这是谁的诗?生众:李白的《静夜思》。生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师:这又是谁的诗?生众:X继的《枫桥夜泊》。生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生4:柳永的《雨霖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生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师:〔启发〕上学期,我们还学了某某女诗人席慕蓉的——生6:《乡愁》“故乡的歌是一只某某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师:很好!这些描写月亮或月光的诗句,大家记得非常清楚。现在,请跟教师再把这些诗句朗读一遍。〔师出示幻灯,带读。〕师:大家读得很不错,声音洪亮,吐字清楚。那么请问,写这些诗句的诗人,想通过月亮或月光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生7:表达思念之情。师:对!表达思念。〔启发〕是思念——生8:思念故乡。生9:思念亲人和友人。师:太好了!通过复习,大家知道我国的文人常用月亮、月光表达对故乡或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月的词,请看课题。〔师幻灯出示课题〕师:〔指示生看课题〕“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生10:词牌名。师:对!这首词有没有词名?生11:没有。师:好!再看作者。昨天有哪些同学通过网络或者其它途径查阅了作者的生平以与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生纷纷举手,师检查〕师:不错,大多数同学都去查阅资料了。现在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最好不看资料,凭记忆能说多少说多少。生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某某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最高官至礼部尚书。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人弹劾“谤讪朝廷〞,下狱,先后被贬谪到某某、某某、琼州等地。一生坎坷,飘零不定。师:讲得很好!把苏轼的生平概括得既简洁又明了。〔又向大家问〕关于苏轼,他介绍完整了吗?生:〔齐声〕没有。师:对,他只介绍了生平,苏轼在文学史上的贡献,谁来补充?生13:苏轼的学识广博,他开豪放词风,在散文、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可见,苏轼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有《东坡乐府》流传于世。师:两位同学学习态度很好,不仅查阅了资料,还整理出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来,精神可嘉。〔生齐鼓掌〕师:现在,大家把书翻到144页,把这首词先朗读一遍。〔生齐读,师聆听〕师:大家读得不错,教师仔细听了,没发现有字读错音。下面请大家跟教师一起把小序读一遍。〔师生同读小序〕师:序中的“兼〞字是什么意思?生14:“兼〞字指所涉与的内容不止一个方面。师:那我们从“兼怀子由〞四个字看,这首词至少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生:〔齐〕两个。师:对。是哪两个呢?作者除了怀子由,还怀什么?请大家结合课文注解,把这首词的意思疏通一下。〔生自读课文与注解〕师:都看完了,看懂了没有,谁能回答教师刚刚提出的问题?〔众生默然〕师:〔微笑〕没人举手。那好,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留着,等词的意思都吃透了,再回头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请大家把这个问题先记在心里,带着问题来揣摩这首词。现在我们先看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书上的注解,我们知道这两句词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为什么要问天?他真正想问的是“明月几时有〞吗?生15:好象作者想问的是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师:你的阅读能力很强,知道上下贯穿来理解诗词。那教师再问你,“天上宫阙〞指的是什么?生15:应该是月亮中的宫殿。师:〔微笑向全体〕是月亮中的宫殿吗?〔众生默然〕师:大家再看“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该怎么理解?生16:回去。师:苏轼想回到天上去吗?〔生齐笑〕师:大家都笑了,从你们的笑,我看到了两个字:不是。那这个归去是回到哪儿去呢?〔启发〕大家结合苏轼的生平来理解。生17:〔小心地〕是回到朝廷吧?师:对。“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作者关心的是——生齐答:朝廷。师:那么“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的“琼楼玉宇〞又指什么?生18:还是指朝廷。师;好极了!〔鼓掌〕你能从这一句中的“欲〞字,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生18:作者当时很想回到朝廷。师:大家说,他回答的准确吗?众生:准确!师:记得我们背过一首苏轼在密州写的词,是——众生:《江城子·密州出猎》。师:当中表达“欲归〞心情的句子是——〔师生同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师:作者想回朝廷,能回吗?生19:不能。师:从哪看出来?生19:“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中“恐〞字说明苏轼害怕回去。师:〔微笑〕他怕什么?生19:“寒〞。师:“寒〞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冷吗?生19:不是。师:那指什么?生20:应该是指心理上的恐惧吧?具体好象是指朝廷中的诽谤、中伤。师:〔鼓掌〕你回答得太精彩了!时刻不忘作者生平。确实,苏轼被贬,就是因为在朝中受小人的诽谤和中伤。虽然他想报效朝廷,但心生恐惧。那最后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什么意思?“人间〞指什么?生21:“人间〞就是指“地方〞,包括密州在内。师:在人间好还是在天上好?生21:我觉得从书上注解看,作者认为在人间好——也就是在“地方〞作官好。师:〔微笑〕在地方,天高皇帝远,在地方,没有排挤、没有诽谤和中伤,所以他觉得留在地方为政好。学完上阕,我们齐读一遍。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展开想象,你就是那天晚上的苏轼,你现在不是在念,而是在“吟〞,所谓的吟,就是抑扬顿挫地读。从声音和语调上读出词的意境来。〔生读,师聆听〕师:非常好!我看见有些同学摇头晃脑,很投入。×××,教师感觉刚刚你是最出色的,不仅神色投入,而且语速、语调也很到位,现在,能请你给大家示X朗读一遍吗?〔生22读〕〔众生鼓掌〕师:学完上阕,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在这里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生讨论〕生23:作者在上阕中表达了想回朝廷但又恐惧害怕的心情。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吗?生23:好象是“欲〞和“恐〞。师:〔微笑看大家〕大家赞同吗?〔生赞同〕师:〔对生23〕你概括得太好了!请大家看幻灯。〔师插入幻灯,显示上阕概括内容〕师:现在我们来看下阕。请大家先朗读一遍。像×××同学,带着情感去读。〔生齐读,师聆听〕师:有进步。不过,还需逐字逐句地揣摩。“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从结构上说有什么作用?生24:承上启下。师:〔启发〕具体点说——生24:“转朱阁,低绮户〞前省略了主语月亮,是承上阕写的。从下阕看,作者因为无眠产生思念。所以“照无眠〞是启下。师:看来你把这首词理解得很透彻,我提一个问题,你把我后面要提的问题都回答了。我再问你,下阕应和了序中哪一个句子?生24:“兼怀子由〞。师:太好了!这就是说,作者在下阕主要要写——生:〔齐〕怀子由。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书上注解说是月亮没有人世的愁和恨,这样理解正确吗?生25:不正确。这里应该是作者恨月亮老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是作者在恨。师:作者因什么而恨?生26:因为与亲人别离,也因为被贬。师:好!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生27:难。师:我们常听老人们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这恰好也是苏轼的看法。所以他说“古难全〞。既然认识到了人生的困难,作者是不是就认命了?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的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生28:有变化。因为作者认识到自然和人生共有的规律,所以他不悲观消极,而是充满期待和祝愿。师:你从哪里看出了期待和祝愿?生28:但愿。师:“但愿〞怎么解释?生28:只希望。但,是副词,只。愿是动词,希望的意思。师:作者在下阕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生29:下阕中作者表达的主要是对七年未见的弟弟子由的怀念。师:你能用词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吗?生29:“难〞、“愿〞。师:一步到位,好极了!生30:教师,我还是不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底是什么意思?师:还不懂呀?!这个问题谁帮解决?生31:因为作者已经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不会因为我们的喜好而改变,虽然我们不想和亲人别离,但别离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作者只有提出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和弟弟子由能够年年平安,虽相隔千里,但可以共享美好月光。师:你表述得准确极了。〔向生30〕现在明白了吗?〔生30点头〕还有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吗?〔众生:没有了。〕师:我们把下阕再齐读一遍,注意感情把握。〔生齐读〕师:对你们的朗读,我找个同学来点评。谁来?生32:感情把握得比拟好,不象刚刚朗读时,每一句的语速和停顿都一样。这次,大家都能根据词意,做到抑扬顿挫。师:同意他的点评吗?〔众生点头〕师:不错,他的点评很到位,这次朗读,同学们根本能注意到词意的感情色彩,很好!现在请大家跟教师一起回到小序中,还记得刚上课时给大家提的问题吗?生众:记得。师:现在有答案了吗?在这首词中终究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生33:作者在上阕主要抒发了自己想回朝廷而又心怀恐惧的矛盾思想;下阕主要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之情。师:你真聪明,刚学完就归纳出来了。请大家看幻灯。〔师出示幻灯显示全词概括内容〕师:这首词我们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现在请大家饱含感情地朗读一遍。〔生齐读,师巡视,不时大声导读〕师:大家来背一遍,敢不敢?要求不是“唱〞读,怎样背?生众:饱含感情。师:对,我们饱含感情地把这首词背一遍。〔生背诵〕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