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的教案(通用12篇)_第1页
清明节气的教案(通用12篇)_第2页
清明节气的教案(通用12篇)_第3页
清明节气的教案(通用12篇)_第4页
清明节气的教案(通用1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关于清明节气的教案〔通用12篇〕关于清明节气的教案〔通用12篇〕清明节气的教案1设计思路: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不得而知。于是我们班从一开学就让他们接触古诗词,幼儿对年代长远,与他们生活毫无关系的古诗词从一无所知到饶有兴趣。因此,特意设计了《清明》的音乐活动,开场尝试将语言教育与音乐教育交融在一起,让幼儿随着音乐吟诵了古诗词,使幼儿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我的认识与想像。重难点分析^p:幼儿在体会古诗词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难的,他们往往能流利地背诵出古诗词,却讲不出诗歌里面表达的是什么事情,更无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在进展教学前,我发现我班绝大多数的小朋友都能背诵这首诗歌,但他们对诗中描绘的意境及所传达的情感一无所知。于是,我首先让孩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会其中的情绪;另外,通过运用图画和配乐讲故事的方式将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大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活动目的:1、体验音乐与古诗的意境,学习在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2、探究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展表演。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展绘画。活动准备: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活动过程: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拟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2、按节奏吟诵《清明》〔1〕老师朗读《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局部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2〕老师再次示范朗读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老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展歌词的朗读,注意重拍的运用。〔4〕老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展歌词的对答,老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老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5〕幼儿跟着音乐完好地朗读,吟唱歌词。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拟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4、交流欣赏: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附古诗: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气的教案2设计意图: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理解清明节及其由来,掌握一些清明节的风俗,欣赏古诗的语言意境之美,有语言,社会,艺术整合而本钱节教学活动。背景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晋文公受到迫害流亡在外,他在流亡过程中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侮辱,一些大臣受不了这些苦,相继分开了他,到后来身边只剩下几个人了。其中一个人叫介子推,他对晋文公非常忠心。有一天,晋文公快饿昏了,介子推拿刀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在火上烤熟了让晋文公吃,就这样晋文公没有饿死。后来晋文公当上了皇帝,他要封赏当年跟随他一起流亡的大臣,可是他把介子推忘了,有人提醒他,他心里感到非常惭愧,派手下人去请介子推进朝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官就没去,晋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当到介子推家时,发现他的门已经锁上了,介子推背着他的母亲逃进了绵山。手下人出了个主意: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子推。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派人搜山时,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已被烧死,他们紧紧抱着一棵烧焦的刘顺。晋文公厚葬了介子推母子,并把绵山改为介山。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晋文公去介子推墓前看望,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又发出新的枝芽,晋文公看到柳树枝就像看到介子推一样悲喜交加,上前折下柳枝编成环形戴到头上,以示对介子推的思念,晋文公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他都来祭奠介子推。活动目的:1、欣赏杜牧的诗《清明》,学习七言诗的.节奏。2、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幼儿理解一些清明节的风俗。3、让幼儿体验诗的语言、意境之美。活动准备:1、反映古诗内容的课件,2、儿童歌曲《清明》3、沙锤每人两个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放课件欣赏古诗《清明》二、根本活动1、介绍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有与家人结伴踏青游春,祭祖扫墓的风俗。2、介绍清明节的由来讲述背景故事3、朗读古诗〔1〕按七言诗的节奏朗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老师朗读,幼儿用沙沙的声音给古诗伴奏清明/时节/雨纷纷沙沙/沙沙/沙沙沙路上/行人/欲断魂沙沙/沙沙/沙沙沙借问/酒家/何处有沙沙/沙沙/沙沙沙牧童/遥指/杏花村沙沙/沙沙/沙沙沙〔3〕幼儿一边朗读一边用沙锤给自己伴奏清明/时节/雨纷纷沙锤:哒哒/哒哒/哒哒哒路上/行人/欲断魂哒哒/哒哒/哒哒哒借问/酒家/何处有哒哒/哒哒/哒哒哒牧童/遥指/杏花村哒哒/哒哒/哒哒哒4、理解诗的内容体验诗的语言、意境美放课件欣赏美丽画面,提问:你看到图上有什么?幼儿答复〔小桥,柳树,花,人,牛〕,老师讲解:清明时节,阳春三月,柳绿花红,更有霏霏细雨,绵绵不断,美丽迷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合家团聚,游春踏青,祭祖扫墓,这是一个最见亲情的日子,但是总会有人在这样的日子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外面匆匆行走,春雨打湿他的衣服,这样的节日,这样的美景,让行人却显得非常忧愁。在这忧愁的时候,行人生出一个念头:我要找一个酒馆,喝上几杯酒,避避雨,歇歇脚,暖暖被淋湿的衣服,排遣一下渐行渐浓的愁绪,就问路边的牧童,牧童信手向远处一指,在杏花深处,隐隐约约看到一个小村,挑出一幅酒帘。牧童,杏花,小村,酒馆行人感觉像是回到自己的故土,心头涌起一丝暖意。5、吟唱古诗师:诗很美,诗是一幅画,更是一首歌,我们听来听歌曲《清明》,播放音乐,一起欣赏歌曲,吟唱古诗。三、完毕活动春天是美妙的,春光迷人的,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这美妙的春光吧!清明节气的教案3活动目的: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1、刚刚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2、如今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1、老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如今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答复〕2、老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3、老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4、老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刚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三〕、老师朗读并帮助幼儿理解1、老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读一遍,请幼儿欣赏。2、老师朗读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3、老师请幼儿答复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老师朗读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渐渐的跟读。4、老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老师在一旁进展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5、请幼儿再一起朗读1—2遍。〔四〕、完毕局部。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读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展交流。老师参考资料: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活动反思: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安康的古诗,不仅可以进步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清明节气的教案4活动目的:1、能用连接的语句讲述自己清明节去哪里玩了,初步理解清明节的民俗习惯。2、知道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日子,大家都会去给祖先扫墓的,也是出游踏青的好时机。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4、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风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活动准备:青团,图片PPT〔小朋友旅游的录像或照片〕。活动过程:1、4月4日清明节——4月4日我们都休息在家,你知道为什么要放假吗?〔因为过清明节〕——遇到节日就要放假,你还知道些什么节日呢?这些节日我们都可以做些什么?〔将幼儿知道的节日用图示表示出来,分享对节日的理解〕——原来我们要过这么多的节日,分一分哪些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哪些是外国人也过的节日?〔幼儿将节日图示进展分类〕——形成概念:中国节日、世界节日——清明节是中国节日还是世界节日呢?为什么?〔继续分清中国节日和世界节日的区别〕2、清明节你去了哪里——清明节你和爸爸妈妈都干了些什么?〔回忆节日过程〕——看PPT你们猜猜这个小朋友清明节去了哪里?都干了些什么?——分享与交流:你去上过坟吗?记得是上谁的的坟?你们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初步知道清明节是用来纪念祖先的节日〕——清明节除了纪念祖先,你还可以做些什么?〔交流照片,分享春天的各种活动,让幼儿感知春天是踏青的最好时候〕3、清明节的食物——清明节我们还可以吃一种好吃的节日食物,知道是什么吗?〔幼儿自由讲述不给予正确答案〕——请在食物图片中寻找出清明节的节日食物〔说说食物的名称及为什么它是清明节节日食物,幼儿自由讲述仍然不给予正确答案〕——〔出示遮盖的食物〕:用感官体验一下食物的外形、软硬程度、香味……——品味青团,知道青团是清明节的食物。——完毕教学活动。清明节气的教案5设计意图: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为幼儿设计一系列的相关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活动目的: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理解古诗大意。2、能正确熟读古诗。3、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活动准备: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2、幼儿前期经历准备: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活动过程:一、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二、理解清明节的风俗。1、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2、播放“清明介绍PPT”,老师做相应的小结。3、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别人会做些什么呢?老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思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拟难过和悲伤。三、学习古诗,初步理解古诗大意。1、完好欣赏古诗两遍。2、看背景图,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幼儿看图自由答复。3、句卡配对,进一步理解古诗大意。〔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四、朗读古诗1、幼儿整体诵读。2、记忆大考验两遍。3、幼儿跟读两遍。4、表演读。5、古诗接龙。五、认字活动:学习“明”字并讲述“明”的字故事。“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亮堂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构造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如今的明字那么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六、完毕活动:欣赏歌曲《清明》。七、活动延伸:学习歌曲《清明》。清明节气的教案6活动目的:1、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幼儿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根本风俗。2、让幼儿理解各种文明祭扫的方式,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3、简单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活动准备:对清明节有初步认识、音乐、有关清明的图片活动过程:1、播放轻音乐,师幼齐念古诗《清明》。师:你知道这首诗写的关于什么节日的事情吗?你知道清明是怎样来的吗?2、讲介之推的故事——即清明节的来历。3、老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寒食节的第二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给烈士扫墓的日子。老师: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____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请幼儿观看有关清明节风俗的图片。4、互动猜测环节: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吃青团、扫墓、踏青〕老师讲解:扫墓为什么要选择清明呢?〔1〕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3〕为思念古人介之推,而如今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____先烈的主要活动了。5、一起品味青团,完毕活动。清明节气的教案7活动目的1、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理解当地过清明节的风俗。2、理解清明节的来历,学习筹划与清明节有关的活动。活动准备《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画笔、画纸;幼儿向家长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以及清明节这一天的安排。活动过程一、交流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结合《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21——24页“清明节的传说”,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清明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人们怎样过清明节?故事中古代人怎么过清明节的?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第25页“清明节的风俗”,看图说说现代人们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二、幼儿交流清明节的安排提问:你们准备怎样过清明节?三、讨论清明节的相关活动1、小组讨论:我们的清明节:引导幼儿讨论清明节相关活动,并将活动用图画的方式画在纸上。注意引导幼儿考虑活动筹划的可行性。2、交流讨论结果:师结合幼儿的设想确定相关活动安排,主要包括:采____、做青团、参观茶园、到烈士陵园扫墓等。四、老师组织幼儿折已学过的菊花和百合花,幼儿可将折好的花带回家,清明节扫墓时用。清明节气的教案8活动目的:1.简单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2.初步体验思念先祖、思念____烈士的情感。活动重点:简单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活动难点:体验感受清明的气氛,懂得思念先祖与____烈士。活动过程:一、开场局部古诗导入:《清明》师:这首古诗里藏着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二、根本局部。1、幼儿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并可以简单讲述。师:为什么会有清明节这个节日呢?清明节是怎么来的?清明节到了,都有哪些风俗呢?幼儿自由讲述。老师播放清明节由来的视频,幼儿观看。2、交流:师:清明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清明节呢?在清明节这天我们都要做些什么?〔根据幼儿答复老师出示相应图片。〕3、引导幼儿初步体验思念先祖,思念____烈士的情感。〔1〕出示扫墓图片。师:瞧!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去扫墓呢?小结:每年清明前后,为了表达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思念,我们都会去他的墓前祭拜,表达哀思。〔2〕出示____烈士陵园扫墓图片。三、完毕局部老师播放关于“____烈士”的事迹,请幼儿观看,引导幼儿理解“烈士”:____、黄继光、消防英雄等。清明节气的教案9活动目的:1、引导孩子铭刻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艰辛奋斗的精神。2、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严谨治学的态度,发奋学习的精神,大胆创新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准备:事先进展地形勘察,理解山路情况。班级准备:1、让家长理解此次活动和意义2、幼儿带好水、小零食,穿简便的衣服、鞋子,便于步行和登山3、人手做一朵小白花4、进展平安教育过程:一、谈话,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初步感受清明节的风俗。二、出发前进一步做好平安教育,引导孩子遵守纪律,进步出行的平安意识。三、步行至戚家山,登山到山顶烈士墓前。四、祭扫烈士墓1、理解烈士的荣耀事迹2、向烈士献花致敬3、全体肃立,向____先烈默哀五、休息,吃点小零食六、踏青:欣赏戚家山的春景、留影七、整队回幼儿园八、活动要求及考前须知:1、9:00准时在操场集合。2、出发前注意清点人数,活动完毕后也要清点好人数。班主任和带班老师、阿姨跟好队伍,保证幼儿平安。3、扫墓期间,全体师生严肃认真,不讲话,不嬉戏,不追逐,不喝饮料,不吃零食。4、回来后引导孩子将感想记录、分享。清明节气的教案10【活动目的】1、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2、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活动准备】白纸、线、彩笔。【活动过程】1、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日子。①师:每年4月4,5或6日是清明,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____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②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2、老师解释:扫墓为什么选择清明呢?原因之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之二,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之三,为思念古人介之推,而如今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____先烈的主要活动了。3、集体制作花圈。师:无数____先烈为了人们的解放事业,为了使小朋友都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战争中荣耀牺牲了。为了纪念他们,今天我们将组织为烈士扫墓活动,如今,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制作一个花圈。动手制作,老师扎竹圈,写挽联,然后把幼儿做好的小花绕在花圈上,再贴上挽联。4、扫墓。老师讲解扫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要严肃,不乱讲话,表示对先烈的尊重〕,然后由二位幼儿抬着花圈,其余幼儿排好队出发。清明节气的教案11活动目的:1、初步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风俗。2、通过活动感受体验哀思的情绪。3、敬仰思念____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5、感受节日的气氛。活动准备:课前与家长联络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活动过程:一、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