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有修辞手法的诗句_第1页
2023年-初中有修辞手法的诗句_第2页
2023年-初中有修辞手法的诗句_第3页
2023年-初中有修辞手法的诗句_第4页
2023年-初中有修辞手法的诗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3初中有修辞手法的诗句初中有修辞手法的诗句

修辞手法是古代诗人常运用的表达技巧。那么有哪些诗句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有修辞手法的诗句

对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低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黄梅季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赵师秀?约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杜甫?登高?

霜落熊升树,林空路饮溪——梅尧臣?鲁山山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斛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野芳发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由近及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塞外风光、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伤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山居之乐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拟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恋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友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闲情逸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

互文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乐府诗集?〕

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乐府诗集?〕

烟笼寒水月笼沙。——李商隐?泊秦淮?

林寒涧肃——郦道元?三峡?

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吴均?与朱思元书?

比方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猛浪假设奔——吴均?与朱思元书?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思元书?

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其岸势犬牙差互——柳宗元?小石潭记?

侧面描写

夜久语声绝,如闻气幽咽。——杜甫?石壕吏?

比照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思元书?

设想

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衬托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反衬〕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季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反衬〕

情景交融

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拓展阅读

古诗中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方

比方,以彼物比此物也。通俗点说,就是打比方,用另外一个事物来比这个事物。构成比方的两者间必需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且二者间有相像性。比方这个修辞格一般要具备本体、喻词和喻体三局部。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运用比方往往能突出事物特征,化深邃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到达生动传神、详细形象的表达效果。

1、明喻

所谓明喻,即比方的事物(喻体)和被比方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方词,常用的喻词有:像、似乎、好似、如、有如、犹如、恰似、仿佛有的省略比方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例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方词“比〞。苏轼用这个比方来说明西湖的漂亮。

2、借喻

借喻是比方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干脆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如李贺赞美端砚的诗句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就是干脆用“紫云〞喻漂亮的端砚石料。

3、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推断的词语来充当。

例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这里用磐石来比方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方女子的坚贞。作者用这个比方来说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二、拟人

指把事物人格化,即给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给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这里作者运用“护〞和“排〞这两个属于人特有的动作的词,运用拟人手法给予“水〞和“山〞人的特点,把山水写的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更能表达出作者那种和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

比方和拟人的区分:

比方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像点的另一事物作,肯定得有相像点,通过相像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详细地感知事物。拟人即摹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谓、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的、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详细实在,于是原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详细实在了,当然就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三、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根底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加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句:如“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说“三百杯〞酒一次喝光,明显夸大其辞,但更能显示其豪放的性格。如“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笛声最洪亮,也不会响遍整个洛阳城,外表上看好似不合逻辑,但通过地域上的夸大,写出夜深人静之际,高亢激越的笛声随着春风四处飘散,也令人置信,符合情理。

四、比照

比照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拟,让读者在比拟中分清好坏、区分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冲突,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例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杜甫通过写大户人家积聚米肉成山以致吃不了导致变臭,而老百姓这边却少吃缺穿以致被冻死的现象,将二者进行剧烈的比照,更能突出社会的混乱动乱和封建地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压榨的社会现实,于无言中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剧烈批判和百姓的深切怜悯。

五、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异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显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俗语说:红花还需绿叶衬。用甲事物〔宾〕配衬乙事物〔主〕,就是衬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1、正衬: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还作为陪衬。

例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

桃花与美女容颜皆是美妙之物。作者用桃花的艳丽来衬托女子的容颜,更显女子容颜像花一样的美艳。

2、反衬:反衬就是用反面的事物来作陪衬。

例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假设耶溪?

蝉鸟鸣叫都是声音,山林宁静清幽是无声,二者是相反之事物。整个林子里只听见蝉叫鸟鸣而无其他声音,作者通过蝉叫鸟鸣〔客体〕来反衬山林〔主体〕的宁静清幽,以动衬静更见其静。

比照和衬托〔反衬〕的`区分:

比照是说明对立现象的,一般来说,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通过比照,相得益彰,两者更加显明突出。反衬就不一样,甲乙两个事物之间,“并不是一半对一半〞,而是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使被陪衬事物更加显明、突出。这是比照与反衬的主要区分。其次比照的事物必需是同一性质、同一范围、同一角度的不同侧面。而反衬既可是不同性质事物也可是同一性质的事物。

六、借代

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亲密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特征代本体。指的是用借体的特征、标记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桑树和梓树是古代人家常种在院子四周的树种,后来就用桑树和梓树代指家乡,简称桑梓。

2、专名代本体。是指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体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汗青是指古代用火烧过的竹子,常用来书写东西。这里的汗青就代指书写历史的史册。

3、局部代整体。就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一局部代替。

例句:克敌垂成不受勋,凛然巾帼是将军。?木兰祠?

巾帼是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头发上常见的装饰物,以后就成为了代指妇女的专知名词。这里的巾帼就是妇女的意思。

七、排比

排比是一种利用三句或三句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像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到达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方法。

例句: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浔阳即景?

这里作者运用四个一样句式的排比句来描写浔阳的景色,用排比从各个角度描述让我们可以更加完整的感受到这种美景。

八、对偶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像、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前后两局部亲密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

例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

“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例如:海内存知己,天际假设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

九、反复

反复,是依据表达须要,有意使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能增加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剧烈情感的作用。

例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王风?

这里的“一日不见〞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反复出现,是为了强调没见面的时间短,依据后边的层层递进就更能看出对对方的思念。

反复和排比的区分:

反复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词语,形式上相像,简单混淆,两者的区分关键在于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运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排比那么是把结构相同或相像、内容相关、语气一样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运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十、顶针

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