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_第1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_第2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_第3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_第4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1学习目的: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才能。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几个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____后,画面出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PPT课件:〔1〕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词。〔2〕宋代寇准的诗《纸鸢》: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3〕明朝徐渭的诗《风鸢图》: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3.借助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同学课前查阅有关风筝的资料。课时布置:2课时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据答复板书课题:风筝〕3.联络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风筝的来。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才能。老师也一起展示自身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鸢、风鸢、风鹞、鹞子、纸鹞、纸鸦、纸鸱。二、初读感知,理解文章大意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俺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2.根据同学的自由述说,相机反应,并总结概括出以下内容:〔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一〕整体感悟。1.默读考虑:“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2.小组交流:将自身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身认为最有趣的理由。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同学畅谈自身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同学意见的根底上,引导同学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假设有同学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二〕感悟做风筝的乐趣。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2.师生合作解决以下问题:〔1〕“神往”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神往”〕〔2〕“依”的认读及“仍然”的意思。〔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俺们却仍然快乐?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2〕练习朗读。〔3〕小组内竞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4〕展示朗读。〔三〕感悟放风筝的乐趣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同学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3.指读课文,指导同学读出快乐的心情。4.分小组练习朗读、竞赛朗读。5.展示性朗读。6.拓展。〔1〕复习《村居》:看到这些小朋友放风筝的快乐劲儿,大家都会想到一首诗──《村居》,还记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人写的吗?出示课件,引导读背:《村居》清·高鼎草长驾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2〕《村居》描写的是春天放风筝的情景,明朝还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描写春天放风筝的诗歌,要不要读读?出示课件,引导诵读:风鸢图明徐渭柳条捷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3〕俺们这篇课文写的是秋天放风筝的情景,可能很多同学想读读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歌。宋朝有个诗人寇准就写了一首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大家想不想读读?出示课件,引导诵读:纸鸢宋寇准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4〕下课后,老师会把这两首诗誊写给大家,愿意背诵的同学〔四〕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示“俺们”的心情。2.理解“无精打采”:老师告诉大家,“垂头”就是低着头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做个无精打采的样子给大家看看?3.相机指导认记“丧”字。4.请同学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5.讨论:“俺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四、识字写字。〔略〕小结:这篇课文写了“俺”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境。文章语言朴实。文章既写了“俺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表达了小朋友们对幸福和希望的神往。文章自始至终,充溢了童真童趣。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2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目的: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才能进步:1.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2.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的: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欢,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设计:一、导课。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活力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那如今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天,是这样蓝,风,是那样轻,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妙,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彩色的蝴蝶,长尾巴的蜻蜓,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妙愿望。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妙)。四、板书设计:花儿也会放风筝天是这样蓝风是那样轻彩色的蝴蝶长尾巴的蝴蝶第二课时课时目的: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绘给大家:(学生读文)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才能,对学生进展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展扩展三、指导学生写生字。盈:注意中间的“又”字;蜻蜓的“蜓”上面是“壬”;瞧是左右构造的字。四、作业。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3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理解孩子们是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激发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知识要求:1.学会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阳光、明媚、宇宙、热闹等。2.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才能要求: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表达清楚。2.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大蜻蜓”飞上天的过程写详细的。3.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内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2.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3.围绕一个意思,怎样把话写详细。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3.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教具准备投影幻灯,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你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的活动吗?想想看,当自己的风筝飞上高高的蓝天时,那时的感觉会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事。〔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粗知课文内容。2.看图说说图意。〔用投影幻灯打出课文插图〕学生自由发言。〔三〕学习本课生字〔出示生字卡片〕1.读准字音。“字”、“育”,“鹰”,它们是整体认读音节。“筝”和“宙”是翘舌音。2.记忆字形。〔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筝”“宇”“稳”“衬”“宙”“闹”〔2〕重点分析^p生字。“橘”“育”“鹰”“嚷”“墨”“斑”“端”〔四〕理解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1.看图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2.讲读第一自然段。这段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四、板书设计1放风筝时间:星期天的早晨地点:体育场人物:我和哥哥五、课堂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新词。2.优化作业设计。〔1〕把下面字的部首去掉,看看是什么字,再加上其他部首,组成另外一个字。例:但-〔旦〕-〔担〕宙-〔〕-〔〕稳-〔〕-〔〕筝-〔〕-〔〕衬-〔〕-〔〕〔2〕比一比,组成词语。斑〔〕闹〔〕场〔〕班〔〕闭〔〕扬〔〕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3.边读边想像,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4.稳固学习。二、教具准备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幻灯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讲讲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明媚:〔景物〕鲜明得意。墨绿:深得近于发黑的绿。斑纹:在一种颜色的物体外表上显露出来的另一种颜色的条纹。热闹:〔景象〕繁盛活泼。〔二〕边读边想,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放音乐或幻灯片〕1.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导:讲得真好。这段主要讲了来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很多,内筝的式样也很多。2.对照课文插图,学习第三自然段课文。〔1〕看看图上画的兄弟俩的动作、神态与课文中的哪几句话相一致。学生自由发言:……〔2〕想想课文是怎样详细写把“大蜻蜓”放飞上天这个过程的。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肯定并引导:讲得不错。这段共有四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络很紧。第一句说:“我”举着“大蜻蜓”,哥哥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因为要等线放到一定的长度,才能放风筝;第二句说“等到他喊一声‘放’,我赶紧松开手。”“赶紧”说明兄弟俩配合得很好。松开手之后,还要再拽着跑一阵,风筝才能借着风力飞上天空;第三句说“哥哥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住脚”。“收住脚”就是停住脚,哥哥收住脚的时候,“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天空了。这三句话详细表达了放“大蜻蜓”的步骤。〔3〕读一读第四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3.自学第四自然段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4.请一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讲得很好。看图学文,就要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展开想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5.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用“--”标出风筝的名称。6.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肯定并引导:三位同学说得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胆地展开想像,在“看”的根底上去想,想得越美、越详细、越好。在“想”的情况下练习说。“说”时,不仅要用自己的话说,还要注意引用课文中的词句,并把书面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放风筝”的活动感兴趣吗?假如你们学校可你的家人带你去放风筝,一定要注意观察“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4教学要求: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和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重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自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课件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学习1.:童年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特别思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们有什么童年趣事和吗?2.出示课题:有一群孩子和大家一样也有着快乐的童年,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二.初读课文1.自由、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3.指导书写生字,特别注意“却、命、丧“的写法。4.词语解释。憧憬:向往。凌空:升,高出天空。垂头丧气:情绪低落。三、学习课文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读读这些句子。2.交流句子,老师出示。〔1〕.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2〕.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3〕我们都哭了……〔4〕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3.老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挺快乐,放风筝时快乐,找风筝时很难受。〕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1.创造比素气氛,读好第二自然段。A.在读、评、赛中读通课文。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写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C.感情朗读:让学生自己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好课文。2.想象入境学习第三自然段A.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B.谁想放风筝?大家是怎样放风筝的?C.出示课文的填空题,填进有关的字和词,然后把怎样放的告诉同桌。D.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着什么?说听听。3.感情朗读,带着快乐、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4、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2.体会放风筝时的快乐和找风筝时的难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风筝》,谁能说说这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呢?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学习4—8自然段。1.老师引述: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突然,发生了一件事,画出课文中的句子。2.老师引导:此时,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请画出我们心情难受的句子。3.交流,老师出示。A.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一下午,还是没有踪影。B.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4.朗读这些句子。5.老师引导: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6.学生汇报。7.“小小的风筝,你寄托了孩子们多少欢乐,多少向往。”大家能读出这份情怀吗?8.指导朗读。三、谈感受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很着急,你们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吗?2.学生交流。四、拓展练习1.亲手制作风筝。2.写一写制作风筝的过程。五、布置作业1.继续制作风筝,到公园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2.搜集有关风筝资料、图片,互相交流。3.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5一、教学目的。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仍然”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能模拟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详细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二、教学重点。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三、教学难点。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2、能较为详细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四、课前准备。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理解学情〕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答复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老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仍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2〕学生汇报。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老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搜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或在详细的语境中解决。“仍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b、我们仍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4〕假设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5〕多种方式读全段。3、学习第三自然段。〔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老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3〕引导表达:刚刚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p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6〕深化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冲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历。注:“村”可与“材”进展比拟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3、练习书写生字。〔五〕课堂练习。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第二课时:〔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1、学习第4自然段。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屡次读的方式进展〕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2、学习5、6、7、8自然段〔1〕师:假设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三〕回忆课文,畅谈感受。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四〕课堂练习。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6教学目的:1、认识“片、舱”等9个生字。学会“得、扯”等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文中的“风筝”象征着小朋友们各自的理想。4、说出自己的理想。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2、理解感悟“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2、生小组交流讨论。3、反应。4、师:有一群小朋友和你们一样喜欢,你们想看看他们都放了那些风筝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读几遍。2、与同桌一起读,正音;3、指名朗读课文,做出评价(生生互评);4、齐读;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1、默读课文,找出小朋友们放了哪些风筝(作上记号)2、小组讨论。3、各小组反应交流结果。(从哪儿读到的)四、课后考虑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第二课时一、深化理解课文1、分小组逐段读文,边读边考虑:小朋友们各自放的风筝为什么不同?2、反应。(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3、小组合作制作表格:谁放了什么风筝,理想是什么?4、班内交流。一点通教学网二、表演读各小组编排朗读,比赛三、交流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四、学写生字识字跟读、识字交流、书写临摹,适时评价。板书:2、风筝姓名风筝理想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7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时目的: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2、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3、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