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痹症、漏肩风_第1页
腰痛、痹症、漏肩风_第2页
腰痛、痹症、漏肩风_第3页
腰痛、痹症、漏肩风_第4页
腰痛、痹症、漏肩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腰痛、痹症、漏肩风第一页,共18页。腰痛(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寒湿腰痛,多由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风寒水湿之邪浸渍经络,经络之气阻滞而发病。腰肌劳损,每因闪挫撞击未全恢复,或积累陈伤,经筋、络脉受损,瘀血凝滞所致。肾虚腰痛,则因长期操劳过度,久坐久立,或因房劳伤肾,精气耗损,肾气虚惫导致腰痛。

1、寒湿腰痛:外感风、寒、湿邪,浸渍经络——腰部经络阻滞,气血远行不畅。2、腰肌劳损:劳累过度、跌仆闪挫、体位不正——气滞血瘀,脉络受阻。3、肾虚腰痛:禀赋不足、年老精亏——肾气虚惫,腰府失养。第二页,共18页。腰痛(分型辨证)分型辨证

1、寒湿腰痛:外感风寒湿邪,主症为——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活动不利,拘急不舒,痛连下肢,阴雨天加重。2、腰肌劳损:主症为——腰痛有僵硬、牵制感,痛有定处、活动受限,遇劳加重,舌质暗,脉涩。既往有外伤史。3、肾虚腰痛:起病缓慢,隐痛或酸多痛少,腰脊酸软无力,喜揉按,劳则加重。肾阳虚者—神疲肢冷,滑精,面白无华,舌淡,脉沉细;肾阴虚者—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第三页,共18页。腰痛(基本治疗)

基本治疗治则除湿散寒,补益肾气,通经止痛。以局部穴位及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阿是穴、大肠俞、委中。配穴寒湿重者,配腰阳关用艾盒灸,血瘀配膈俞、委中刺血,肾虚配关元、肾俞。操作毫针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留之、温之,可艾灸、可拔火罐,每日一次,每次留针10min,10次为一疗程。方义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络,通经止痛;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四总穴之一,具有活血通络、止腰痛的作用。第四页,共18页。腰痛(其他治疗)其他治疗

(1)耳针法:选穴:腰骶椎、肾、神门。方法: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三天换一次,10次为一疗程。(2)穴位注射:选穴:痛点。方法:用地塞米松5ml和普鲁卡因2ml混合液,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回抽无血后推药,每穴0.5~1ml,每日或隔日一次。第五页,共18页。腰痛(附

)附

1、由脊椎结核、肿瘤引起的腰痛不属于针灸治疗范围。2、平时预防可用掌根按揉腰部,早晚各一次。第六页,共18页。痹症概述痹指闭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正气不足,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名为痹证。临床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本证主要是感觉异常,严重者可见有活动不利。本病在临床上具有渐进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分类:按病因分为风、寒、湿、热痹;按症状特征分为行、痛、着痹。按五体病位分为皮、肌、筋、骨、脉痹;按五脏病位分为肺、脾、肝、肾、心痹。前后两种分类方法有一定联系。本证包括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织炎以及神经痛等。第七页,共18页。痹症(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本证发病原因,多由卫气不固,腠理空疏,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此外有因阳盛之体,复受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发为热痹者。内因主要是正气不足,由于劳逸不当或体质禀赋差,阳气不足则易为风寒湿邪侵袭而表现为风寒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或寒郁化热则表现为风湿热痹。病机主要是肢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病初以邪实为主,病久邪留伤正则虚实相兼

1、多由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2、居住潮湿,涉水冒寒。3、劳累之后,汗出当风,以至风寒湿邪侵犯人体,注于经络,滞留关节,气血痹阻发为风寒湿痹。4、或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复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5、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第八页,共18页。痹症(分型辨证)分型辨证

主症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行痹:为风邪偏甚,关节疼痛呈游走性,痛无定处,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痛痹:为寒邪偏甚,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遇寒加剧,得热则舒,关节活动受限,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着痹:为湿邪偏甚,其性粘滞,关节疼痛重着不移,酸痛或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湿天气可促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热痹:热邪壅滞于关节,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伴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等症状。第九页,共18页。痹症(基本治疗)

基本治疗治则:通痹止痛。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取肾俞、关元;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湿痹可艾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热痹大椎、曲池点刺出血。方义:阿是穴、局部取穴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再结合审因、分部取穴a、审因:行痹加膈俞、血海,意义在于祛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痛痹取肾俞、关元,用艾灸,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着痹取阴陵泉,健脾利湿;热痹加大椎、曲池清风散热、凉血消肿。b、分部:肩部:肩髃、肩贞、臂臑,肘部:曲池、天井,腕部:外关、阳池,背腰部:身柱、腰阳关,髀部:环跳、髀关,股部:承扶、风市,膝部:犊鼻、委中,踝部:悬钟、申脉。第十页,共18页。痹症(其他治疗)其他治疗

(1)耳针法:取穴:选穴:肾上腺、神门。方法:毫针刺,每日1次,留针25min,或用皮内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三日更换一次。(2)穴位注射法:选穴:首先是压痛点。方法:虎杖注射液,每穴注射1ml,严禁注入关节腔。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3)电针法:选穴:同毫针刺法。方法:毫针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机,先用连续波5min(镇痛),再改用疏密波20min(能促进气血循环、增加组织代谢、消除炎性水肿等),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第十一页,共18页。痹症(附

)附

1、针灸治疗痹证效果较好,但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顽固。2、本证还需与骨结核、肿瘤鉴别,以免延误病情。3、平时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湿邪侵犯。第十二页,共18页。漏肩风

[概述]

漏肩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由于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常称为“漏肩风”;因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故俗称“五十肩”;因患肩局部常畏寒怕冷,尤其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粘连,肩部呈现固结状,活动明显受限,故又称“肩凝症”、“冻结肩”等。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西医学认为本病是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与肩部受凉、慢性劳损、外伤等有关。早期单侧肩部酸痛,偶见两侧同时受累。其痛可向颈部和上臂放散,或呈弥散性疼痛。静止痛为本病的特征,表现为日轻夜重,晚间常可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后疼痛可减轻。由于疼痛,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局部按压出现广泛性压痛。后期病变组织产生粘连,功能障碍加重,而疼痛程度减轻。因此,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第十三页,共18页。漏肩风

[病因病机]

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所致。

肩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皆可使肩部脉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

肩部主要归手三阳所主,内外因素导致肩部经络阻滞不通或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第十四页,共18页。漏肩风

[辨证]

1.主症:肩周疼痛、酸重,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患者肩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主动和被动外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①手太阳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病“肩似拔”,当肩后部压痛明显时,为手太阳经证;

②手阳明经“上肩,出髃骨之前廉”,其病“肩前臑痛”,当肩前部压痛明显时,为手阳明经证;

③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其病“肩、臑、肘、臂……外皆痛”,当肩外侧压痛明显时,为手少阳经证。

2.兼症:

①兼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为外邪内侵;

②肩部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疼痛拒按,舌暗或有瘀斑,脉涩,为气滞血瘀;

③肩部酸痛,劳累加重,或伴见头晕目眩,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虚弱。第十五页,共18页。漏肩风

1.基本治疗

治法:通经活血,祛风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

配穴: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

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

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

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

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

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

操作:足三里、气海用补法,余穴均用泻法。先刺远端配穴,做较长时间的手法,行针后鼓励患者运动肩关节;肩部穴位要求有强烈的针感。可加灸法。

方义肩髃、肩髎、肩贞分别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而止痛。第十六页,共18页。漏肩风

2.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