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X县县城管道化供气工程建设单位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编建设地点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年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为策应国家发展城市燃气产业政策,改善X县的能源结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居民点生活质量,X县决定引入轻烃混空管道燃气建设项目。该项目初步建设方案为提供X县居民、宾馆等餐饮业用户、工业用户,覆盖X县40000户的生产生活用气,建立轻烃混空气站一座以及输配管网。该工程的建设能够促进X县天然气利用,改善投资环境,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增加其发展动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单位根据有关环保法规要求,特委托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就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单位工作人员经过现场实地踏勘,结合本项目的可行性方案和具体情况,依据有关环评技术规范,就该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二、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地点、建设单位及性质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设性质:新建2、建设规模设计混空气输配规模8×104Nm3/d,占地面积,建筑面积3、工程建设内容本项目项目组成和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表1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组成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备注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轻烃混空气站噪声、扬尘、废水、固废、改变土地利用性质废气、废水、废渣、噪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新建8×104Nm3/d地面集输管线工程土壤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生生物生境影响、扬尘、噪声、固废、废水噪声、水土流失新建无缝钢管(GB/T8163-1997)聚乙烯(SDR11)、螺旋缝钢管出口总管管径DN500辅助工程燃气锅炉废气、废水新建贮运工程废气、扬尘废气、扬尘公用工程供电系统废气、噪声新建供水系统新建环保工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新建3t/d雨污分流管网新建绿化新建项目主要工艺设备见表2表2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球罐1000m台2新增2低压湿式储气罐10000m台2新增3气化器HZD20002000kg/h套5新增4压缩机ZW1.5/10-15台2新增5燃气蒸汽锅炉LNS0.5-0.39台5新增6电热式气化混合器200kg/h套1新增7三叶罗茨鼓风机3HD25056.3Nm3/min台5新增8文丘里混合器4000Nm3/h30KPa套5新增9气体涡轮流量计TBQZ-200BDN200套1新增4、劳动定员、建设进度劳动定员:本工程劳动定员37人。其中管理6人,技术人员、工人31人。项目建设期:二年,建设期从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其中主体工程建设期为一年。5、输送管线走向、工程量、施工方式、沿线概况及穿越的保护目标输送管线走向施工方式本工程线路基本采用地下敷设,其最小管顶埋设深度应符合GB50028—2006规范要求:1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9m;2埋设在非车行道(含人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6m;3埋设在庭院(指绿化地及载货汽车不能进入之地)内时,不得小于0.3m;4埋设在水田下时,不得小于0.8m。特殊地段处理:1)管道通过附近居民区、公福设施、工矿企业、重要水力设施或仓库、公路,或与架空电力线和通信线、地下管道、电缆、光缆平行或交叉时,应符合GB50183-93《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六章以及GB50251-94《输气管道设计规范》第4.3.11和4.3.12条要求,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要求。2)管道通过高陡斜坡或穿越河流时,应搞好护坡堡坎、排水保土等设施,确保管道安全。6、工程总图布置及合理性分析、输气管线路径合理性分析(1)混气站总图布置及合理性分析液化石油气气化站和混气站总平面已经按功能分区进行布置,即分为生产区(储罐区、气化、混气区)和辅助区。布置符合《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设计,混气站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混气站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均符合规范要求。《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天然气输气管线路径的合理性分析本项目线路选择基本符合以下原则:1.线路力求顺直、平缓,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约钢材、投资与维护费用。2.线路应尽量靠近和利用现有公路,以方便运输、施工和生产维护管理,有利于降低施工各类建材运距,节省投资;有利于管道安全巡视;有利于施工人员食宿安排,因租用当地农房,便于施工人员生活污染源处理;沿线受人类开发影响深远,沿途农耕地居多,项目选线有利于减少林木砍伐;另外,国道沿线地势相对较平缓,项目选线有利于减少埋管土石方工程量,尽量减轻水土流失。3.选择有利地形,尽量避开施工难度较大和不良工程地质段,以方便施工,减少线路保护工程量,确保管道长期可靠安全运行。4.线路选择应尽量避开城镇、工矿企业和人口稠密区。线路走向应与所经地区的城镇、农田、水利、交通及矿产资源等工程规划协调一致5.线路走向选择应尽量避开果林、树林及经济作物区,少占良田好地。线路沿线无重要文物及生态敏感区;管线沿途对可能涉及的个别是名木古树均采取避让措施。线路不涉及搬迁安置。因此,项目天然气管线路径选线从环保角度可行。7、原辅材料混气站主要用气为轻烃,基本参数如下:组分:C4<4%,C5>80%,C5和C6>96%主要物性参数:(1)密度:气态(20℃,760mmHg):3.0314kg/Nm3液态:640kg(2)低位热值:液态53.93MJ/kg;气态163.48MJ/Nm3(3)爆炸极限上限:8.3%;下限:1.4%(4)气态运动粘度3.25×10-6m2/s(0℃,760mmHg);1.85×10-6m2(5)设计温度轻烃系统:常温;蒸汽系统:110~120(6)设计压力轻烃系统混合前:1.60MPa混合后:0.40MPa气动控制压力:1.00MPa混气系统基本参数:(1)混合比1:4(轻烃:空气)(2)混气热值32.70MJ/Nm3(3)混气运动粘度5.96×10-6m2/s(4)(5)燃烧势Cp=26.89(6)燃气类别:6T(7)露点温度50KPa的输送压力下露点温度-10.5轻烃年供应轻烃16786t;年供应混气2768.55万Nm3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管道工程及混气站为新建工程,无原有污染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1.地理位置X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18′—34°02′,东经117°17′—117°44′。县境东临泗县,西连宿州市埇桥区,南接蚌埠市固镇、五河两县,北于江苏省铜山、睢宁两县接壤,南北长82公里,东西宽36公里,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7740万亩。
2.地形、地貌、地质X县地层属(华北)皖北地层区,地表全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厚度约600m;地面标高在26~28m之间。总体上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地面坡降约为1/7500;为典型的冲积平原地貌,阶地不甚明显。其成土母质主要是历次黄泛流水形成的冲积物。区域内地形开阔、地势平坦,有多条河流从中穿过,将地面分成条块状,固有河间平原之称。建设项目场地地形开阔,地势较平坦,覆盖层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层土、粉土等,场地面相对高程为19.28—20.22m,地貌单元属于淮北冲积平原,场地类型为中等复杂场地类型;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3.气候、气象宿州市X县地处北暖温带南缘,暖温带同亚热带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受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气候特征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该区域年均降水量857mm,80%保证率降水量为647mm,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481.3mm,最小降水量为560.4mm,年平均气温为14.7℃,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14.3℃4.地表水系及水文特征X县位于皖东北部,属淮河流域,总面积2071.8km2,分为奎濉河、漴潼河、安河、新汴河四个水系.现有河道8条,干沟15条,大沟71条,塘坝301座,小型水库8座,已建大型水闸2座,中型水闸11座,小型及微型水闸251座.各类蓄水工程总库容0.538亿m3,兴利库容0.479亿m3.建有固定电灌站109座,机井12791眼,总有效灌溉面积6.971万hm2,其中地表水灌溉面积为2.79万hm2,地下水灌溉面积为4.19万hm2。X县境内河流分属4个水系,各水系干支流合计15条,总长度达388.9公里,流域面积达2054平方公里。县域内主要河流有:潼河、老濉河、新濉河、唐河、新汴河、北沱河、沱河,主要河流概况见表4。表4X县主要河流概况表河流名称源头注入地最大流量(m3/s)流域面积(Km2)老濉河洪泽湖38.7新濉河河南省虞城县洪泽湖668814.8唐河宿县蒿沟集淮河459.5新汴河宿县城西北洪泽河1450北沱河宿县城东246273.6沱河宿县西北山岭子224273.6潼河本县高楼大刘山南安河113灵城镇区内主要水体有新汴河、岳洪河。新汴河位于城西南,为全县境内最大河流,全长127.1公里,县境内长27公里,该河流经X、泗县和江苏泗洪县后注入洪泽湖。新汴河为引洪型河道,兼具灌溉、航运和养殖功能,其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最高洪水位为24.73m,洪峰流量为1455m35.地下水宿州市X县地下水量丰富,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潜水或承压水,是宿州市主要供水水源。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共有四个含水层:第一层含水层10~17m,为潜水;第二层含水层40~60m,为半承压水;第三层含水层90~120m,为承压水;第四层含水层120m以下,为承压水。目前被开发利用的是第三含水层。建设项目场地地下水为潜水型,局部有上层滞水,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因素影响,即降水入渗-蒸发型的动态特征。其丰水期为8—9月,枯水期为4—5月,年水位变化幅度为2.0米左右。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侧向径流补给,蒸发、人工开采及径流排泄为主要排泄方式。6.土壤、植被及农作物、生物多样性X县现有土壤分为三类:一是丘陵地区土壤,主要为山红土和山黄土,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6.2%;二是砂礓黑土,占耕地面积的45.7%;三是灰潮土,占耕地面积的38.1%。主要农作物由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林地占土地面积的3%,森林覆盖率为7.1%,树种共有26科59种。林木植被均为人工种植,已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宿州市森林属暖温带夏绿冬枯阔叶林带,主要树种有杨、柳、桐、桑、槐、椿、刺槐等。评价区域内动物主要为家养禽畜。社会环境简况:X地处安徽东北部,与本省埇桥、固镇、泗县、五河接壤,与江苏铜山、睢定毗邻;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耕地181.3万亩;辖8乡13镇;总人口108万。(2005年2月,调整乡镇区划,撤销灵西乡、长集乡建制,分别并入娄庄镇、灵城镇。现所辖乡镇共19个。)X交通便利,水陆运输优势互初,铁路空中近水楼台。陆路:104国道穿经灵北,302、303省道横贯东西,201省道纵贯南北,形成倒“夫”型框架。铁路:距陇海线仅50公里,距京沪线仅20公里。水路:横跨豫、皖、苏三省的新汴河从境内穿过,通长江、入东海,空中:离国际航空港——徐州观音机场仅10余里。四通八达、出入快捷的立体式的交通格局已全面形成。全县盛产小麦,棉花、花生、大豆、水果、蔬菜、烟叶、桑、麻及黄牛、猪、羊、家禽等,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黄牛生产基地、瘦肉型猪生产基地、优质棉茧基地。90年代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粮禽生产百强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省畜牧业生产十强县、全省农机化十强县等。全县名、优、特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主要产品有降解地膜、牛肉制品、碳铵、普钙、磷肥、白酒、面粉、食油、水泥、纸张、小农机等。X大理石矿和石矿和石灰石矿储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改革开放以来,X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围绕发挥资源优势,明确了全方位改革、多渠道开放、高标准起步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强农重工、活商兴教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快X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把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作为发展X经济的突破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全县各行各业呈现出百花齐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好态势。1999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5亿元,比上年增长9%;职工年均收入4503元,增长4.1%。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2亿元,增长17%。农民纯收入1703元,增长14.4%。全县工业共完成产值亿元,增长%。财政收入实现1.73亿元,增长11.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秩序持续稳定。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大气环境质量X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本次环评采用X县环境保护局提供的监测资料反映本区域的环境质量较好,项目所在地TSP、NO2、SO2多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287mg/m3、0.028mg/m3、0.009mg/m3,、由上述结果可知,拟建厂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总悬浮颗粒物TSP、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现状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良好状态。二、水环境质量界洪河水系受城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影响,水质严重恶化,属有机污染类型,具体水质情况见下表。丰水期CODcr指标能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旱作水体标准,枯、平水期其水质则不能达到旱作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氨氮、BOD5和COD等。界洪河现状水质状况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SSDOCODcrNH3-NBOD丰水期8.12320.21892283.9枯水期7.651310.0395.224235.6比较来看,X县虽然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但生活污染源点多、面广,不易控制,使界洪河水质长年低于Ⅳ类水体水质标准,仍是本区域所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三、地下水环境质量根据宿州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受城市废水影响的程度较小;能够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标准,但该区域地下水硬度偏高。四、声学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噪声经监测,昼间等效声级范围为52-54dB(A)、夜间等效声级范围为41-44dB(A),符合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区标准要求。五、生态环境本工程地处宿州市区,该区域为规划的商业居住区。工程周围现均为水泥路面和砖混建筑,工程所处区域绿化均为人行道绿化及草坪,无大面积的林木植被生态系统。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他著名旅游景点和文物古迹等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对象。总体上不因本项目实施而改变区域环境现有功能,具体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2)评价区域声学环境符合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区标准要求。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水体标准大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标准噪声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区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废水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噪声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II类标准锅炉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Ⅱ时段标准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图1混气站工艺本方案采取加热强制气化法,由汽车槽车从气源基地把轻烃运至混气站,通过轻烃压缩机把液态轻烃送入球罐内,球罐中液态轻烃通过自身压力,等压流入气化器内,在气化器内以蒸汽为热源间接将液态轻烃加热至70℃,气化后压力0.46MPa的气态轻烃经文丘里混合器与空气形成1:4的轻烃混气,混气压力30KPa,再经球罐检修、开罐检查或者其他原因需要倒空时,利用轻烃压缩机将夜态轻烃转移到另一外一个。管道敷设流程及产污见图2图2管道敷设流程及产污主要污染工序:1、废气正常生产时,废气源为卸液储罐、罐装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以非甲烷总烃计,经类比调查分析泄漏率按0.03‰计算,全年供气量16786t,则非甲烷总烃产生量0.503t/a。燃气锅炉燃用轻烃混气量为160Nm3/h,锅炉废气12000000Nm3/a,锅炉产生SO298kg/a,NOx400kg/a,TSP非正常工况污染程序:原料储运、集输管线的泄漏;清管作业及事故时,将产生废气污染物;管线破裂将引起天然气泄漏损失及事故泄漏、爆炸等危险事故引起的大气污染风险性因素。2、废水水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生活区污水的排放量均很小,约700t/a,主要污染物是COD,BOD和SS等,排放量约0.35t/a,0.22t/a,0.24t/a,处理后0.15t/a,0.10t/a,0.12t/a。生产污水包括场地冲洗废水(只含少量泥沙类机械杂质)、设备检修时产生的清洗污水(含S、Fe和油类有机物、3m3/次)以及锅炉废水。锅炉废水约1000t/a,主要污染物SS,0.16t/a,沉淀后0.07t/a,场地冲洗、设备清洗污水4000t/a,主要污染物SS和石油类,分别1.2t/a,0.7t/a,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各污染物排放量0.42t/a,0.03t/a厂区设雨污分流管道。3、噪声噪声发生源:压缩机、鼓风机、泵类产生噪声,噪声级55-80dB(A)。4固废固废产生源:生活垃圾10t/a,隔油池产生油污0.7t/a。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处理后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燃气锅炉TSP13mg/Nm3164kg/a130mg/Nm3164kg/aSO2,8mg/Nm398kg/a80mg/Nm398kg/aNOx32mg/Nm3400kg/a320mg/Nm3400kg/a车间及罐区(无组织排放)总烃<4mg/Nm3503kg/a<4mg/Nm3503kg/a水污染物生活污水总量700t/a700t/aCOD500mg/L0.35t/a215mg/L0.15t/aSS340mg/L0.24t/a172mg/L0.12t/a场地冲洗、设备清洗污水总量4000t/a4000t/a石油类175mg/L0.7t/a7.5mg/L0.03t/aSS300mg/L1.2t/a105mg/L0.42t/a锅炉废水总量1000t/a1000t/aSS160mg/L0.16t/a70mg/L0.07t/a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10t/a0噪声压缩机噪声55-80dB(A)厂界达标泵罗茨鼓风机其他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本工程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可分为工程建设期及工程营运期两个时期的影响。本工程管线敷设作业属短期的临时性占地。开发过程中,造成地面裸露,加深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管道施工对管沟两侧1~5m的范围内植被的影响较严重,树木等其它植被恢复需要的时间较长。在施工设过程中,可能对公路和管道沿线的野生动物产生一定影响。本项目建设区域无自然风景点,工程的施工不会对自然风景区等环境保护目标造成影响。输气管线在正常输送过程中全线采用密闭流程,无污染物外排。管线事故或场站检修时,由于本项目天然气不含硫量,燃烧天然气不产生的S02;场站生产废水暂存于作防渗处理的废水池中,定期用污水罐车外运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回注处置。因此,输气站的废气、废水、噪声及输气管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甚微。综合以上分析,采取相应的生态破坏的防止和恢复措施,尤其是通过施工管理和强化施工期的保护和恢复,则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工程施工便道建设的主要环境影响是占地并造成对地表土壤和植被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2.施工期间产生扬尘、少量施工废水。施工废水经沉淀后排放,不会对当地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扬尘采取洒水等措施加以控制。3、在管线施工过程中,以管沟为中心两侧2m4、工程建设改变了部分林地的土地利用性质,可能影响到极少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但不会影响其迁徒通道。5、管线穿越河流时将产生弃土及爆破噪声。弃土运至附近填冲沟,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爆破噪声对近距离范围内的水生生物及生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该噪声影响为瞬时的、影响范围小,随施工结束而消除。6、工程施工期间车辆、搅拌机等施工装置运转时将产生噪声,但该噪声源为移动性噪声污染源,影响期短暂,影响范围小,随施工结束而消除。总体而言,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道敷设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及场站建设等永久性占地,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用性质。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可使影响降至最低。营运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本工程在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集输系统出现紧急事故、检修等情况,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场站内分离、计量装置因节流导致的噪声;事故放空时产生的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采气站产生的清管检修废水、锅炉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1.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本项目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站内燃气锅炉对当地大气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在管线上增设了截断阀室,当检修或事故放空时,大大地降低了天然气的排放量,有效地减轻了对环境空气的污染。同时,在工程建设时采取了防腐处理和配套的安全检测措施,使事故性紧急排放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总体而言,本工程建成营运期间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明显,在事故状况下对环境空气影响时间短,影响有限。2.水环境质量影响分析(1)地表水本工程产生的清管检修废水、锅炉废水采取沉淀池,经处理达标后外排;生活污水及粪便采用化粪池,由环卫部门处理。采取以上措施,项目建成后不会改变当地地表水水质。(2)地下水工程建设不会对浅层地下水造成影响。3.声环境影响分析分离器、汇管、阀门是输气站的主要噪声源,声级值一般在65~75dB(A)之间,均为连续稳态噪声。经计算,输气站正常生产时,噪声源与受声点相距50m之处就可达到GB12348-90中Ⅰ4.固废影响分析本项目固废包括清管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清管废渣主要成分是FeS,年产生量95kg/a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管线及站场采取设自动截断阀、阴极保护、作防腐处理、安装自动检测仪等防护措施后,使事故性紧急放喷次数及放喷量降至最低,极大地减轻了紧急放喷燃烧辐射热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采取以上措施,项目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检修及事故性紧急放喷通过火炬燃烧,可大大降低烃类的排放量,有效地减轻了对土壤、植被的影响。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本工程在营运期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轻微。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及投资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燃气锅炉烟尘SO215米烟囱排放水污染物锅炉废水和检修废水CODCr、SS等沉淀池估算投资0.3万元回用含油污水CODCr、SS、BOD5、石油类隔油池、沉淀池估算投资0.3万元回用生活污水CODCr、SS、BOD5、NH3-N设废渣中转设施建化粪池。粪便定期掏运用作农田施肥,不外排。估算投资0.3万元对地表水环境影响不明显固体废物输气站清管废渣(主要成份FeS)设中转设施,干燥后就地挖深填埋,并作好防雨、防渗漏处置措施。估算投资9万元不会对环境造成固废污染。生活垃圾设垃圾中转设施,送垃圾处理厂处置。估算投资0.1万元噪声输气站分离器1)采用隔离围墙防噪2)装消声器3)种树估算投资6万元场界噪声达标。罗茨鼓风机等降噪10dB(A)以上其他安全、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1)地貌、植被恢复2)水土保持工程3)绿化4)安全工程估算投资420万元防止水土流失,尽可能恢复生态环境。管理及监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环保培训、环境监测、水土流失监测等估算投资10万元具体的施工期环保措施通过合同管理落实到施工单位。将环保措施的实施及生态破坏的防治恢复要求纳入经营管理体系中。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结果:(1)(2)在管线走向及施工便道建设方案设计中,尽可能避开成片树林、果园等地段。(3)在管道施工中执行“分层开挖原则”,施工后进行地貌、植被恢复,以植被护土,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4)对土壤、植被的恢复,遵循破坏多少,恢复多少的原则。(5)站场内搞好绿化工作,既美化环境,又防止水土流失。(6)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管理工作,严禁随意砍伐破坏施工区内外的植被、作物,严禁捕杀野生动物。(7)在对管道敷设组焊时,注意加强火源管理,防止因施工焊接的火星引发火灾。(8)为防止水土流失采取毛石护坡、挡土坎、加固等水土保持工程。(9)在管道维修过程中,尽量减小开挖量,回填应按原有的土层顺序进行,减轻对植被恢复的影响。通过采取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恢复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结论及建议结论和建议:(一)项目分析1、项目概况该项目初步建设方案为提供X县居民、宾馆等餐饮业用户、工业用户,覆盖X县40000户的生产生活用气,建立轻烃混空气站一座以及输配管网。2、产业政策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选址合理性以及与当地规划相容性选址基本满足以下原则:1)紧凑布置,节约用地,减少投资;2)满足工艺流程要求;3)尽可能利用当地建筑材料,减少运输费用;4)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等国家现行规程规范要求。5)站场空地尽可能绿化,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周边1000m内无居民区、敏感点,符合县区规划。(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大气环境质量现状(TSP、SO2、NO2)均满足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表明项目所在区域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2.地表水环境水环境质量现状均满足GB3838-2002中V类水域标准的要求,表明项目所在地评价范围内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3.声环境声环境质量现状均满足GB3096-93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表明该范围内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4.生态环境本项目管线沿线地形主要为沿城市道路规划,区内自然植被坡地以灌木为主,并有松、柏间杂分布;人工植被以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为主。项目所在地动物以家畜为主,无珍稀濒危保护动物,无原生天然林,尚存少量次生天然林。(三)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及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分析1.清洁生产本工程采用先进、可靠的集输工艺,设备选型及材质满足生产需要,防腐措施得当,自动化控制较好,生产安全可靠,能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符合清洁生产原则。2.总量控制本工程为天然气集输项目,仅少量燃气锅炉废气,正常输气状态下无废气、废水及固废产生。采气站仅在清管时临时性排放少量废水及产生少量废渣,在检修时临时性产生少量废气。废水3.达标排放及污染治理措施有效性分析(1)废水本项目生产废水最大排量为5700m3/a,主要产生在场地冲洗废水,设备清洗用水。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生化处理后,处理后回用少量外排。生活污水每天产生量约(2)废气工程在正常营运状态下主要为燃气锅炉废气,以及在检修或事故放空时,会产生烃类污染大气环境的事故。采取放空天然气必须通过放空火炬燃烧后,再经15m高排气筒排放的措施,可使烃类转成为CO2(3)噪声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节流阀和分离器等设备噪声及事故紧急放空时产生的高压气流噪声。采取建隔声围墙、安装消声器、绿化等防噪措施,可使工程正常运转状态下场界噪声达标;可降低事故时产生暂时影响的程度。防治措施可行。(4)固废本项目产生的工业固废主要来源于清管废渣,产生量95.0kg/a(4)卫生防护距离以及风险防范措施1、卫生防护距离本项目年加工原料油约2万吨<250万吨,含硫<0.5%,年均风速2.8m/s,参照《炼油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8195-87,卫生防护距离800m,区域内无敏感目标。2、风险防范措施项目设计与建设必须严格参照国家规范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设计防雷规范》GB50057-94等设计安全规范措施,必须取得安全、消防部门相应证书,并且由具备相应资质单位进行设计及施工建设。项目营运中必须遵守《安徽省液化石油气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储罐必须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要求,安全条件符合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消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①储配站生产区域内,应在醒目位置设置“严禁烟火”的警示牌,并不准任何人携带火种(如火柴、打火机等);如因施工需要,必须动火时,应事先制订动火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②在生产区域作业的人员,应穿防爆鞋,其他进入生产区域的人员也不得穿鞋底有铁钉的鞋。
③各种机动车辆进入生产区域时,必须在排气管上戴防火帽;同时,严禁兽力车、电瓶车和拖拉机等车辆进入生产区。
④不准机动车辆在生产区域内进行修车、擦车和加油等作业,在进行灌装和卸液操作时,必须将车辆的发动机熄火。
⑤不准在生产区域内放散液化石油气和乱倒残液,并应及时消除从设备和管道“跑、冒、滴、漏”出来的液化石油气。
⑥每天末班下班时,必须将生产用的电源切断。
⑦各种设备都应装有良好的接地设施,其最大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Ω。
⑧消防水泵系统
a.消防水池的储水量应按规定备足,并每天检查,及时补水。
b.消防泵、深井泵应各有应急电源,泵和电源应定期检查和试运转。
c.消防水带和水枪应放置在固定位置,保持整齐完好,不得挪作他用,并应经常检查、修复或更新。
d.在每次试运转时,全面检查消火栓有无漏水,卡口有无损坏等现象。
⑨灭火器
a.定期检查各种灭火器的数量和质量,若有失效,应及时补充或更换。
b.干粉灭火器一般每年春、秋季各检查一次,平时应加强保管,防止干粉受潮或变质。
c.泡沫灭火器每年入冬之前应进行全面检查,并放在室内使用方便的地方,以防药液结冻;次年春季应再检查一次,并移至室外放置。
⑩消防队伍。除公安部门的专业消防队伍外,各储配站都应建立义务消防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应学习有关液化石油气的安全基本知识。熟悉各种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方法,既会预防事故,又能处理事故,一旦遇有火警,即可迅速投人灭火和抢险救灾活动,防止事态扩大,保护人民生命和社会财产不受或少受损失。二、建议1.公司应设专人负责日常环保工作,加强环保管理,建立健全生产环保规章制度和污染源管理档案。2.加强设备、管线及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废气、废水、噪声处理设施保持正常运行,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3.加强施工期的植被恢复和场站的绿化。4.工程产生的生活垃圾及污泥可送县垃圾处理厂就近处置。5.妥善解决好占用土地,毁坏作物、植被,穿越河流等造成损失的赔偿问题。6.管道中心线两侧及附属设施场外、采气站场界外800目录TOC\o"1-2"\h\z\u1.总论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概况 -3-2.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4-2.1需求分析 -4-2.2项目使用功能与建设规模 -7-3.场址选择 -9-3.1场址现状 -9-3.2场址自然条件 -10-3.3地质条件 -11-3.4建设条件 -12-4.工程建设方案 -12-4.1指导思想与原则 -12-4.2总平面布置 -13-4.3建筑设计方案 -15-4.4结构设计方案 -16-4.5给排水设计方案 -17-4.6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方案 -21-4.7电气设计方案 -22-4.8弱电工程规划 -23-5.消防与人防 -25-5.1编制依据 -25-5.2消防设施与措施 -25-5.3人防 -25-6.环境保护 -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骨科锻炼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时政团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民生小事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初级c语言面试题及答案
- 东海县人民医院2025年6月三基试卷及答案(检验专业)
- 2025年河南省急救知识竞赛题库
- 汽车修理工(高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填词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商法试题及答案
- 2026届高考英语总复习分类阅读理解-应用文
- 2024年鲁人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月考试卷
-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2016
- 上海市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24年
- 爬架安装培训
- 集团总部薪酬管理制度
- 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技术手册
- LED户外屏施工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晶圆代工行业市场供需形势分析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 2024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
-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2030年全球甲烷评估基准线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