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唆犯罪行为研究目录TOC\o"1-2"\h\u10828教唆犯罪行为研究 123165摘要 19514一、引言 15783二、教唆犯罪行为认定的现状 225703(一)关于教唆犯实施过度认定方面的相关理论 24447(二)针对于教唆犯执行过度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的判定 34395三、关于教唆犯罪行为判定的方法 524543(一)教唆犯罪行为认定应坚持的原则 58941(二)关于教唆犯执行过度的具体判定 616374总结 76959参考文献 7摘要教唆犯罪行为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只要掌握如何去判定行为的问题就能解决教唆犯罪行为问题,然而,学术界对如何确定行为有不同的看法。在特定情况下,过于抽象无法清楚地确定是否已经行为,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无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对于教唆犯罪过限的认定,应具体结合实际情况,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区分不同类型的案件,综合考虑具体情况,解决教唆犯罪行为的认定问题。关键词:行为;教唆犯;认定一、引言所谓的教唆犯具体包括使用利诱、怂恿、劝说、收买、威胁以及授意等手段,强行将自身的各种犯罪倾向进行洗脑式灌输到根本没有任何犯罪倾向的人身上来洗脱自己来做的罪名,最终要求被教唆人以自己的意图进行相关犯罪行为,这里所提到的教唆者就构成了相应的教唆犯。在此我国有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通过教唆他人来进行相关犯罪的,需要根据共同犯罪过程当中所构成的作用进行相应的处罚:在对未成年人实施教唆时,就需要遵循从重的原则进行惩罚,再有就是没有教唆犯罪成功的情形,可以相应的从轻处理。教唆罪的最基本特征不是自己亲自在犯罪现场进行犯罪,具体是对其他的人员进行相关教唆逼迫他人根据自己的犯罪倾向在犯罪现场进行犯罪,所以就构成了共同犯罪的形式,被教唆对象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当对教唆对象有精神病史或者不满14周岁时,所谓的共犯关系不能成立,这种情况下只针对教唆人进行定罪。二、教唆犯罪行为认定的现状(一)关于教唆犯实施过度认定方面的相关理论1、超出教唆故意学说支持这一理论的学者认为:“教唆犯和被教唆的人在执行犯罪可能协商并达成一致,共同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再次操作过度犯罪,煽动者不能承担法律责任,刑事责任的这一部分需要独自承担被教唆的人。”也就是说,教唆犯只承担被教唆犯意图内的犯罪,如果被教唆犯犯了被教唆犯意图外的犯罪,教唆犯不承担被教唆犯意图外的犯罪责任。举个简单的例子,a唆使B殴打C致重伤,而B在殴打过程中杀死了C,那么a只承担故意伤害罪,不承担故意杀人罪。这个理论应该煽动行为的限制刑事责任认定标准的教学,为司法实践相对刚性的,没有相应的复杂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和合理分配责任,事实上更具体的条文也无法提供准确依据特殊情况,衡量和判断是否被教唆的罪过度是重中之重,而超越教唆故意说不提供一个标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案件的标准,但可以提供一个确定的方向和思路。2、未预见学说提倡的原则未预见学说的相关学者认为,“当被教唆的犯罪往往是本质上不同的煽动者所期望的目标,如果结果是煽动者可以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那么是否被教唆的人尽可能多的伤害结果,煽动者应当承担责任的伤害结果,反之亦然”是德国学者认为,加重的煽动者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增加的是疏忽的结果。教唆犯应当对教唆犯的行为所造成的危险结果具有预见意识或者预见可能性的,应当对危害结果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唆使者应该预见的危险后果,煽动者应该伤害结果相应的刑事责任,它不应该被定义为教唆的实践有限,应该定义为这样的结果,从这里可以看到之间的差异结果的理论和实施的极限结果加重犯的关键是是否有预见的可能性决定如何预见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但是因为在被教唆的人是一个个体,煽动者被教唆的罪后,有时在现场指导犯罪,这一次被教唆的人有自己的意志,和根据自己的思考犯罪行为,如煽动者是煽动打餐等等,是广义的,结果是这个犯罪教唆者受伤,在场的其他人煽动者是否需要负刑事责任。在这一点上,很难在可预见的基础上判断可预见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过度教唆的问题,只能根据每一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有效地、恰当地加以处理。3、关于教唆类别的有效区分主张该学说的学者认为“依据教唆犯罪的相关倾向具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具有选择性、概然性以及明确性教唆”。明确性教唆当中确定教唆犯的对象、方法、目的、结果和位置,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被教唆者在执行犯罪倾向过程中超出教唆者意图的范围,所造成的相应后果需要自己承担教唆者不需要承担责任。这个“计划”不是特指一套详细的操作流程,在实务当中大部分案件当中也不会把一套犯罪计划十分的详细,所以应该是一个大概的流程,对于犯罪对象,方式,目的,地点,时间等有一个大体上详细的计划。由于实际的情形具有多变性,所以如果是能够预见的危害结果,就不应该认定为行为。选择性教唆是指教唆者教唆的内容较为概括具有可选择性,也就是指教唆者教唆去犯罪的对象,犯罪手段,时间地点等提供一种或几种方式给被教唆者有自由选择,若被教唆者没有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方式去实施犯罪行为,那么就不存在行为过限的问题,若被教唆者按照教唆者的方式去实施犯罪行为,那么被教唆者也不存在行为过限的问题,在教唆者拟定的犯罪意图之外,还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犯罪行为,此时被教唆者就存在行为过限的问题,因被教唆者过限行为产生的危害结果就由被教唆者自己承担,教唆者不承担,在教唆犯罪的范围之内,教唆者和被教唆者共同承担。(二)针对于教唆犯执行过度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的判定在教唆犯罪当中,被教唆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教唆犯罪的行为比如教唆者的某些概然性的字眼例如“教训一下”、“打一顿”等理解错了教唆者的犯罪意图,又或者是实施犯罪行为时因为客观情况变化等。而行为的认定又影响到实际案件对刑事责任的判断有重大的影响。在实际的司法务实当中对于学说又有不同的理解,导致有时候对相同的案情的两个案件有不同的定罪与量刑。1、案件1案发时间为2005年9月29日,余某在某平台上购买了洗漱相关的用品,却心生怀疑被其同寝室舍友王某偷偷使用,从这里就能够看出发生了一系列的纠纷问题,由于余某心生怒气,先打电话告知自己的老乡陈某,讲解了事情的缘由,让陈某去教训某某一番,第2天陈某并协同吕某并佩带管制刀具一同与余某照面,在蹲点过程中遇到了王某及胡某等人,陈某等人便对这些人等实行殴打,在此过程中陈某掏出刀具对吴某胸部腿部等部位进行捅刺,最终造成胡某失血过多而亡,经过法院一审判决,将余某定为故意杀人罪,被告人余某不服便进行了相应的二次上诉,二审判决给予的答复陈某属于教唆执行过度行为,余某需要对死者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2、案件2逄某与王某均从事谋划砂石料倒卖,王某因自身经营效果不佳,便对逄某怀恨在心产生歹意,并于2003年10月8日,王某便联合韩某崔某等人,并将事先准备好的钢管一并分发,在沙地里对逄某夫妇展开殴打,在此过程中韩某从兜里掏出自己的刺刀,在逄某腿部连刺数刀致其死亡,经法院判定韩某所执行的教唆行为不属于执行过度,王某等人的行为都构成了故意伤害罪,从这里就能够看出这些人都需要对逄某的死亡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3、案件3周某与华某因为一些琐事造成了强烈的争执,随着矛盾日益激化,华某便要求谢某前来援助,与此同时,谢某又叫上了王某的人,谢某与王某等人佩戴砍刀一把,由于华某挨了彭某一记耳光,从这里就能够看出矛盾再次激化,华某又叫上谭某以及封某火速支援。不久之后谭某、封某某各自携带刀一同赶到现场。到了现场后,通过华某的指认,谭某等人便是挥刀而去,周某见情况有变并前去拉架,与此同时挨了几刀,最终导致周某当场毙命彭某重伤。以上3个实际案情法院作出以下判决:案件1法院一审判决,将余某定为故意杀人罪,被告人余某不服便进行了相应的二次上诉,二审判决给予的答复陈某属于教唆执行过度行为,余某需要对死者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案件2经法院判定韩某所执行的教唆行为不属于执行过度,王某等人的行为都构成了故意伤害罪,从这里就能够看出这些人都需要对逄某的死亡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案件3判决谭某属于教唆执行过度行为,华某不需要对谭某的故意杀人承担相应责任,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华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的相关罪名。终上所述三个案件当中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由于教唆而产生的,且因各种原因产生了教唆意图之外的犯罪结果,但是案件中的法院对于实行犯的犯罪责任并无争议,但是对于被教唆者的行为是否属于行为及教唆者所承担的犯罪责任由较大的争议。例如案例一和三所造成的危害结果皆系被教唆者行为所产生,而案例二和案例一、三具体的案情并无太大的区别,法院却做出了相反的判决,认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非被教唆者的行为所造成的。不仅仅要完善教唆执行过度判定的相关理论依据,并且司法部门也需要对此问题进行妥善研究后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准则。三、关于教唆犯罪行为判定的方法在司法实践当中由于案情类型的不同以复杂性的不同,导致教唆犯罪行为的认定标准也不一样,现有的理论当中要么过于抽象不利于统一标准,要么过于强调某一部分导致不能解决复杂的案情等原因,导致也出现各种不同的认定标准不能统一。不过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考虑,以此作为认定行为的标准。(一)教唆犯罪行为认定应坚持的原则1、坚持主客观相结合原则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有必要通过合理的司法逻辑来推断主观犯罪意图是否与客观犯罪行为相一致。然后,首先,司法逻辑推理的合理证据需要客观、真实和可靠。如果证据不客观、真实和可靠,那么推理结果就不真实和可靠。第二,由合理的司法逻辑推断出的结果需要高度概括,并且不可避免地与事实相符。2、“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异议的时候要做出“倾向于被告人的相关判决”譬如案件当中拥有大量相对合理的疑问时,导致被告人处于有罪与无罪之间的判决时应当做出无罪的判决。在教唆犯罪当中,由于教唆者往往都是口头上的教唆,而被教唆者为了减轻或者逃避责任经常的捏造虚假的教唆意图拉教唆者一起承担责任,所以在合理的情况下产生疑问,司法机关理应做出有利教唆者的判决。且“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也是目前我国司法务实的一大准则。3、理论与个案相结合使用的原则之前提到过的未预见说、教唆类别区分说、故意说、构成要件异质说等学说在理论上都是由有理有据让人信服的学说,但是在实际上却各有短板,例如教唆类型区分学说中对于一些概然性的字眼有些许或者是未预见说有些许抽象从这里就能够看出影响责任判定,不能很好的解决司法实务中的案件,但未尝没有给这些案件对于教唆犯罪行为的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甚至可以用各种学说合在一起给实际案件提供更好的认定方向。从这里就能够看出虽然大多数理论抽象,但是若在理论提供的思路指导而后结合实际的案件来推定执行过度判定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解决方式。(二)关于教唆犯执行过度的具体判定1、准确区分教唆故意的范围如何来确定教唆犯罪行为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怎么来确定教唆者教唆意图的范围。确定教唆犯的教唆故意范围,首先,要分别从教唆犯的主观和客观意识着手考虑,从而推测出其所期望的倾向范围,将被教唆者现场具体执行的犯罪后果与教唆者的期望倾向进行有效对比,倘若现场执行行为超出所期望的犯罪倾向,则被教唆者实施的行为属于过限行为。2、考虑教唆犯所产生犯罪意图的动机教唆者有犯罪意图的时间和原因。比如老张赌博输了钱,看到珠宝店里的金子,就唆使小李一起去偷。他在偷东西的过程中,碰巧遇见了一个路人,那个人什么都看见了。守夜人小李急得把路人打死了。小李和小明吵架使小李丢了面子,鼓动小黑一起打小明,如果小黑会受重伤,那么就不属于行为,如果被杀了那就可能是行为。因此,判断教唆犯是否有过犯罪限度,不仅要看教唆犯的犯罪动机,更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3、区分教唆犯的犯罪目的与被教唆者犯罪行为之间关系第一层次的关系是在所谓的相对明确的教唆下进行的。教唆犯未遵循教唆犯的手段或造成超出教唆犯目的的有害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它属于教唆的过度行为。二是教唆犯没有明确的教唆犯目的或教唆犯手段,所以无论教唆犯造成什么样的伤害结果,都不应该认为教唆犯实施了过度的限制。三是教唆犯需要对教唆犯的危害结果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例如,教唆一个酗酒者殴打某人,那么教唆者应该对酗酒者故意伤害的一系列可能结果做出相关预测,例如死亡或严重伤害。4、关于教唆犯对结果加重呈现是否能够有效预测教唆犯中过度限度的认定与结果的加重容易混淆。造成结果加重的损害结果是由于实施者的一种行为产生两种不同的损害结果;两者的区别在于教唆犯的超限执行与个人和结果恶化程度的差异,以及教唆犯能否有效地预测结果恶化程度。例如,当教唆犯进行了相对危险的行为时,一些教唆犯进行了过度行为,那么这些教唆犯将独自承担责任,而其他教唆犯则不需要对过度行为造成的有害后果承担责任。例如,A教唆B、C对D实施故意伤害罪,而B、C实施故意伤害致死罪。如果A能预见可能导致死亡的情况而不阻止它,这属于一种不作为,应是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南宁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综合题)
- 滁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松原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年高压电工复审(湖南)电工作业模拟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高血压病护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危妊娠管理试题及答案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年飞行员执照考试《航线运输驾驶员(135飞机)》能力提高训练题及答案
- 2025年飞行员执照考试(航线运输驾驶员直升机)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 钦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 泌尿与男性生殖系感染
- GB/T 32663-2016成型模压铸模订货技术规范
- GB/T 21860-2008液体化学品自燃温度的试验方法
- ERCP并发症教学讲解课件
- 《雅思阅读讲义》课件
- 经贸俄语教案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全册测试题
- 初中 初一 音乐 劳动号子歌曲欣赏(一)课件
-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 异位妊娠(正式)课件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完整版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