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融法处理垃圾焚烧飞灰过程中可溶盐的酸洗分离效果评估_第1页
熔融法处理垃圾焚烧飞灰过程中可溶盐的酸洗分离效果评估_第2页
熔融法处理垃圾焚烧飞灰过程中可溶盐的酸洗分离效果评估_第3页
熔融法处理垃圾焚烧飞灰过程中可溶盐的酸洗分离效果评估_第4页
熔融法处理垃圾焚烧飞灰过程中可溶盐的酸洗分离效果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熔融法处理垃圾焚烧飞灰过程中可溶盐的酸洗分高效果评估纪涛;王建伟;朱雁鸣;向翰;朱杰;刘汉桥【摘要】针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高含量的可溶盐组分钠、钾、氯会影响其资源化处置及利用的问题,利用高温熔融法处理飞灰,使原料飞灰中钠、钾、氯等可溶盐物质向烟气系统产生的3种浓缩灰中富集,并采用酸洗法对浓缩灰中上述物质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最终产品建材基材中氯含量相比飞灰原料含量降幅58.36%,浓缩灰(预除尘)、浓缩灰(急冷降温)、浓缩灰(布袋除尘)相比原料各成分的富集倍数分别为:钠1.96、2.90、5.59倍;钾2.17、3.58、7.47倍;氯3.06、3.93、5.45倍,优良的富集效果为可溶盐成分回收提供了技术条件.【期刊名称】《四川环境》【年(卷),期】2018(037)005【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垃圾焚烧飞灰;可溶盐;浓缩灰;酸洗【作者】纪涛;王建伟;朱雁鸣;向翰;朱杰;刘汉桥【作者单位】天津壹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384;天津壹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384;天津壹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384;天津壹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384;天津壹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384;天津城建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51引言未来五年,我国垃圾焚烧量将从2015年的23.52万吨/日提高至2020年的59.14万吨/日[1],按照3%产灰率估算,垃圾焚烧飞灰产量将从2015年的232.85万吨/年增长至2020年的585.49万吨/年。目前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方式主要采用填埋,但是由于可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填埋法处理垃圾焚烧飞灰将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并且飞灰中含有丰富的、可再利用的元素和组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垃圾焚烧量的增加,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在中国势在必行[2]。目前焚烧飞灰资源化处置主要有:作建材替代材料、作土壤改进剂、作污泥调节剂等[3],但是由于焚烧飞灰中含有高浓度的氯盐,且大多数氯盐是以可溶性氯盐KCl、NaCl的形式存在[4],在高温处理条件下,氯盐容易在高温下挥发而在设备低温出口处冷凝,堵塞设备,影响系统运行,对资源化利用造成困难[5]。天津固废集中处置与综合利用中心的“新型回转窑熔融法飞灰全资源回收利用及超净排放技术”对飞灰进行高温熔融解毒处理,同步生产建材基材。通过烟气处理系统的预除尘、急冷降温及布袋除尘等系统使其向浓缩灰中富集,再通过酸洗方式分离可溶盐组分,为后端从液相中通过蒸发结晶等方式回收可溶盐提供条件,同时避免上述成分在烟气或产品中含量过高,从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产品性能。目前尚没有关于飞灰进入窑炉后钠、钾、氯等可溶盐组分的浓缩及分离回收技术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基于上述项目,对飞灰中可溶盐组分向浓缩灰的富集浓缩效果进行评估,明确上述物质在新型回转窑系统中富集规律,并对酸洗分离效果进行探究,对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转效率、提高可溶盐资源回收率、提高系统技术经济效益十分必要。2实验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2.1.1取样工况说明:垃圾焚烧飞灰自新型回转窑窑尾进入,经过高温熔融后,由窑头下料溜槽卸出,进入冷却机冷却后,形成产品建材基材。回转窑内产生的烟气依次经过预除尘器、急冷降温系统、布袋除尘器等烟气处理设施后,进入酸回收及脱硫系统,净化后的烟气满足超低排放要求,进入烟囱,排放到大气中。预除尘系统、急冷降温系统、布袋除尘系统截留烟气中的颗粒物形成浓缩灰。新型回转窑处理能力6t/h,熔融温度1250°C,停留时间0.5h,烟气处理系统(预除尘系统、应急二燃室、急冷降温系统、脱硝系统、布袋除尘系统、酸回收及脱硫系统)设计规模:烟气量20000Nm3oT艺流程见图1。图1工艺流程图Fig.1Processflowdiagram2.1.2供试材料:原料飞灰、浓缩灰(预除尘系统)、浓缩灰(急冷降温系统)、浓缩灰(布袋除尘系统)、产品建材基材共5种样品均取自天津市固废集中处置与综合利用中心。采用随机采样法采集样品,垃圾焚烧飞灰取自进料系统,浓缩灰分别取自预除尘系统、急冷降温系统和布袋除尘系统,分别命名为原料飞灰、浓缩灰(预除尘系统)、浓缩灰(急冷降温系统)、浓缩灰(布袋除尘系统),建材基材取自成品库。其中原料飞灰按照垃圾焚烧飞灰(来源1):垃圾焚烧飞灰(来源2):助剂质量比1:1:1组成,成分见表1。表1垃圾焚烧飞灰及助剂化学组成(质量含量)Tab.1Massconcentrationfordifferentchemicalcomponentsinflyashesandauxiliaries(%)样品名称SiO2CaOAl2O3Fe2O3MgONa2OK2OClSO3垃圾焚烧飞灰(来源1) 25.8924.6814.292.473.773.191.985.825.22垃圾焚烧飞灰(来源2) 5.0249.531.330.511.723.573.6416.813.27助剂61.183.769.940.842.43----2.2试验方法2.2.1浓缩灰酸洗试验方法称取浓缩灰(布袋除尘系统)300g,放入2L烧杯中,加入1500mL自来水,搅拌器混合均匀后加入10.5mL浓HCl,使pH值稳定在4左右,pH值稳定后继续搅拌60min,真空抽滤进行固液分离,液相酸洗液进行收集,固相酸洗灰渣105°C烘干。酸洗过程使用的HCl浓度为36%。2.2.2分析方法原料飞灰、三种浓缩灰、浓缩灰酸洗灰渣、产品建材基材等固体样品:硅、氯、氟、三氧化硫、烧失量按照《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测定;钠、钾含量按照《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GBT14506.11-1993)测定;钙、铝、铁、镁及重金属元素含量按照《固体废物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HJ781-2016)测定;600C失重率利用综合热分析仪(SDTQ600)测定。酸洗液钠、钾离子含量用离子色谱仪(CIC-100)分析,氯离子按照《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GB11896-1989)分析。富集倍数的计算:式中:C一富集倍数;X—处理后物料中该组分的含量,mg/kg;Y一处理前原料中该组分的含量,mg/kg。3结果与讨论3.1物料组成分析本次供试材料组成见表2。表2物料化学组成Tab.2Massconcentrationsofdifferentchemicalmaterialsindifferentflyashes(%)样品名称SiO2CaOAl2O3Fe2O3MgONa2OK2OClSO3P2O5F重金属合计600C失重率合计原料飞灰39.0317.88.152.032.93.673.546.72.20.810.050.815.9893.67浓缩灰(预除尘系统)31.6218.057.191.572.737.217.6820.533.680.810.120.990.37102.55浓缩灰(急冷降温系统)20.6212.015.181.191.6110.6312.6826.337.190.580.122.161.63101.93浓缩灰(布袋除尘系统)2.371.340.380.20.1220.5126.4536.5114.540.060.034.991.56109.06建材基材47.1321.79.82.573.722.82.262.791.91.220.060.630.3596.93原料飞灰中硅、铝、钙、铁、镁合计含量达到69.91%,为主要组分,与水泥等工业建材原料组成相似,这为垃圾焚烧飞灰在建材领域作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原料飞灰中可溶盐组分含量较高,钠、钾、氯合计含量达到13.91%。在本研究的熔融法处理过程中,原料飞灰各成分流向后端系统的3种浓缩灰和产品建材基材:硅、铝、钙、铁、镁及磷元素由于其熔点高、不易迁移,主要向最终产品建材基材转移,上述6种物质在建材基材中的合计含量达到86.14%,而沸点低、迁移性较好的可溶盐成分钠、钾、氯等则主要向浓缩灰转移,呈现出明显向浓缩灰富集的规律。在最终产品建材基材中,可溶盐成分钠、钾、氯含量则明显降低,尤其是氯含量明显降低,降幅达到58.36%,实现了一定程度上飞灰中氯化物的热脱除,为产品建材基材的应用拓宽了方向。此外,本研究中的熔融法飞灰处理技术中,飞灰不经任何预处理直接入窑,入窑物料中飞灰占比达到67%,处理能力明显高于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由于在水泥生产过程中,氯及碱金属是影响窑炉正常运转的有害组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可能会造成水泥窑预热系统结皮堵塞,所以一般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时还会将飞灰先做水洗处理,且控制飞灰最大加量仅为水泥生料量的3%~5%[6~8]。3.2可溶盐的富集特性熔融法处理飞灰过程中,可溶盐组分在飞灰处理不同工艺段的富集程度见图2。图2不同工艺段可溶盐富集情况Fig.2Accumulatingofdifferentsolublesaltsindifferentprocessescomparedwithrawwasteincinerationflyash钠、钾、氯在浓缩灰中出现了明显的富集现象,预除尘系统、急冷降温系统、布袋除尘系统分别收集的浓缩灰中钠、钾、氯含量合计分别达到35.42%、49.64%、83.47%,浓缩灰(布袋除尘系统)中富集倍数达到最大。具体到某一成分而言,相比原料飞灰,浓缩灰(预除尘系统)、浓缩灰(急冷降温系统)、浓缩灰(布袋除尘系统)中可溶盐组分富集倍数为:钠1.96、2.90、5.59倍;钾2.17、3.58、7.47倍;氯3.06、3.93、5.45倍。预除尘系统烟气温度850OC,与窑尾温度一致,烟气中钠、钾、氯组分并不发生凝聚,大部分以气态存在的可溶盐穿过预除尘系统流向工艺后端,但部分可溶盐会附着在颗粒物表面[9],最终进入颗粒物被截留形成的浓缩灰中,发生初步的可溶盐富集。烟气进入急冷降温系统后温度被迅速降至200C,此时大量气态可溶盐发生凝聚,随颗粒物自然沉降,共同形成浓缩灰,发生第二次可溶盐富集。在前端系统未沉降的颗粒物则随烟气大量进入除尘效率达99.99%的布袋除尘系统,气固强制分离,被捕集的颗粒物形成浓缩灰,此时可溶盐富集效应最为明显。优良的可溶盐富集浓缩效果为浓缩灰中可溶盐成分回收提供了技术前提。3.3可溶盐可回收性分析为了探究浓缩灰中可溶盐回收的可性能,利用富集效应最明显的浓缩灰(布袋除尘系统)进行酸洗试验,研究数据见表3。表3浓缩灰酸洗过程物质浓度分布Tab.3Distributionofmaterialconcentrationinconcentratedashpicklingprocess组分浓缩灰(布袋除尘系统)(%)酸洗灰渣(%)酸洗液(mg/L)组分迁移至液相比例(%)Na25.080.144186099.81K19.46035000100.00C130.751.0412329798.81目前国内外针对飞灰方面的酸洗研究多是针对垃圾焚烧飞灰,主要研究其在降低飞灰重金属含量、增强飞灰环境稳定性等方面的效果[10-11],另有少量文献以酸作为溶剂提取二次飞灰(焚烧飞灰在气化熔融过程中产生的飞灰)中的重金属[12],对于酸回收飞灰或浓缩灰中可溶盐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盐酸溶液作为浸提剂,分离提取浓缩灰中的可溶盐钠、钾、氯等成分。钠、钾、氯可分别以氯化钠、氯化钾的形式向酸洗液中溶出[9],三种物质迁移至液相的比例分别为99.81%、100%、98.81%,为后续从液相中通过蒸发结晶等技术回收可溶盐组分提供了优良基础。对于影响可溶盐溶出率的因素,王峰等人[9]利用原飞灰进行了酸浸出行为的研究,发现钠、氯、钾元素由于在飞灰颗粒表面形成了可溶盐,在酸浸过程中会迅速释放至溶液中,受时间和pH影响不大。但也有研究表明,在酸溶的最初期,随着可溶盐的溶解,一些元素含量升高,之后它们可能以次生矿物的形式沉淀下来,因此,为提高浓缩灰中可溶盐迁移至酸洗液中的效率,应进一步优化酸洗时间、酸洗pH、固液比等关键工艺参数。4结论4.1垃圾焚烧飞灰经回转窑处理后,硅、铝、钙、铁、镁(合计含量68.43%-71.15%)主要向最终产品建材基材迁移(合计含量86.14%),而可溶盐成分则主要向浓缩灰转移。最终产品建材基材中氯含量相比飞灰原料含量降幅58.36%,实现了一定程度上飞灰中氯化物的热脱除,为产品建材基材的应用拓宽了方向。4.2可溶盐在浓缩灰中出现了明显的富集现象,最主要发生在布袋除尘系统中。浓缩灰(预除尘系统)、浓缩灰(急冷降温系统)、浓缩灰(布袋除尘系统)相比原料各成分的富集倍数分别为:钠1.96、2.90、5.59倍;钾2.17、3.58、7.47倍;氯3.06、3.93、5.45倍,优良的富集效果为可溶盐成分回收提供了技术条件。4.3酸洗后浓缩灰(布袋除尘系统)中钠、钾、氯分别迁移至液相的比例分别为99.81%、100%、98.81%,为后续从液相中分离回收可溶盐提供了优良基础。同时,为提高浓缩灰可溶盐迁移至酸洗液中的效率,还应进一步优化酸洗时间、pH、固液比等工艺参数。参考文献:【相关文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发改环资(2016)2851号)[Z],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