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538-2013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_第1页
DB15T 538-2013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_第2页
DB15T 538-2013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_第3页
DB15T 538-2013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_第4页
DB15T 538-2013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案号:36655-2013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IdentificationofBruchophagusroddiGuss2013-01~20发布2013-03-20实施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本标准附录A、B、C、D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满洲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永生、董奇彪、刘玮琦、张俊华、朱雅君、郭铁筝、赵治围、张永宏、潘国卿、李刚。苜蓿籽蜂检疫鉴定方法本标准规定了首蓿籽蜂的检疫和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苜蓿种子中苜蓿籽蜂的检疫和鉴定。2.1分类地位首蓿籽蜂又名苜蓿广府小蜂BruchophagusroddiGussakovskii.属于膜翅H(Hymenoptera)细腰亚2.2鉴别依据苜蓿籽烽成虫的形态结构特征。3.1并胸腹节propodeum膜翅目细腰亚目昆虫所特有,由腹部第1节与后胸一部分愈合而成。小蜂总科昆虫第2腹节形成服柄,观察到的第1腹节实际上是真正的第3节。产卵器基部的构造,为生殖肢的基肢节演变形成的骨片,其上生有产卵瓣,包括第八腹节的第一负瓣片和第九腹节的第二负瓣片。3.5阳基侧突paramerc阳基两侧的片状或叶状突起。3.6阳茎aedeagus昆虫的交配器官。位于下生殖板(subgenitalplate)genitalchamber节腹板后节间膜的外长物,生殖孔开口在它的末端。阳具一般为管状或锥状构造,大多包括阻蒸基phallobasephallosoma24仪器、用具和试剂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刀、解剖针、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毛笔、指形管、白瓷盘、烧杯、培养箱。饱和NaC1溶液、10%NaOI溶液、无水乙醇、甘油。5样品检疫方法5.1直观检验将样品置于白瓷盘内在体视显微镜下检查是否有虫体,并挑出。注意种子上是否有成虫的羽化孔或雌虫产卵器留下的痕迹。一般情况下每粒种子中仅有一头小蜂,危害后可以消耗儿乎全部内含物,仅留下种皮,因此也可以检查是否有空种皮的存在。5.2剖粒检验检疫种子样品较少时,把抽取的种子检疫样晶放在自瓷盘内,在体视显微镜下将种子逐粒川解剖针剥离,发现幼虫、蛹或成虫的置于解剖镜下根据幼虫或蛹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5.3比重检验在种子数量较多、含虫率较低的情况下,将抽取的种子样品放入装有饱和NaCI溶液的烧杯,充分搅拌后静置0.5h,捞取上层漂浮种子,同法将剩余种子再用饱和NaCI溶液浸泡一次,捞取上层漂浮种子,将两次捞出的种子用清水洗涤后在体视显微镜下逐粒解剂,检查有无幼虫、蛹和成虫。5.4饲养检查将可疑带虫样品放入25℃-28℃、相对湿度75%左右的培养箱,在封闭容器中饲养观察,大约观察10-30d,待成虫出现后全部有效杀灭后制成标本进行鉴定。6实验室鉴定将制作好的标本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是否符合以下鉴定特征。雌虫:头正面观宽略大于长,下端略收窄,烦与复眼长径儿乎等长,颜面常凹陷。触角着生于颜中部,索节多为5节,个别6节,棒节3节,个别2节。胸部较长,背面隆起,前胸盾片宽远大于长,略短于中胸盾片,小盾片近椭圆形,膨突。并胸腹节倾斜明显,通常有网状皱纹,并具窄而深的中纵槽。前翅透明,缘脉一般长于痣脉。腹部近圆形或椭圆形,不特别长,略侧扁,末端尖,末节背板通常较长,上翘呈角状,产卵器不十分突出于腹外。雄虫:头胸与雌虫相似,头和胸表面均有粗大刻点。腹近圆形,腹柄长。触角索节多为5节,呈具柄的香蕉状彼此偏连,常着生环状长毛,棒节2节。36.2苜蓿籽蜂成虫的鉴别特征6.2.1雌成虫特征雌蜂体长1.3-1.8mm,头黑色,稍宽于胸,烦长,儿乎与复眼纵径等长,额上面稍凹陷。具粗刻点和绒毛,单眼3个着生于头顶,呈三角形排列。触角着生于颜的中部,柄节细长,黑色或淡黄色。索节5节,棒状,褐色,密布灰色绒毛,棒节3节,宽于索节,褐色,具灰色绒毛。胸微隆,具粗大刻点被灰色绒毛。前胸背板长约3倍于宽,略短于中胸盾片,头和胸覆盖网纹。足基节黑色,有刻点和灰色绒毛。腿节黑色,下端棕黄色或中间黑色,两端棕黄色。胫节略呈黄色,不同个体间有变化,常中间黑色两端棕黄色,个别前足胫节儿乎全部棕黄色。跗节淡黄色,爪黄褐色。翅透明,脉黄褐色,前翅缘脉和痣脉儿乎等长,后缘脉短。腹部近圆形,末端渐尖,各节光滑,仅在末端有绒毛。腹部腹面平坦,最后…节背板不向上扬起。并胸腹节儿乎垂直,有中纵槽,中央有弱的刻点,在中部具细网纹,在基部具有少量小的皱褶。产卵器不显著突出。雌蜂外生殖器的第二负瓣片端部和基部的连线与第二基支端部和基部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大于20度,小于40度。第二负瓣片弓度较小、较直,其长度为0.702十0.015mm,第二负瓣片在基部附近中央有2根刚毛。负瓣片上有大量短毛,端部密集基部略稀疏。第8背板有两列刚毛,通常有44-64根。产卵器鞘有弱的纹饰,产卵器鞘在顶端有6-16根刚毛聚集成群,并向上延伸;尾须上有5根长短不…的刚毛。(形态特征参见附录B)6.2.2雄成虫特征雄蜂体长1.2-1.7mm。雄蜂触角柄节有粗的突出,索节念珠状,4节,基部和端部均收窄,各节有小柄。索节、棒节上有深灰色环状长毛,第3节有3-4圈,第4-8节各有2圈。阳茎背面有4个感觉孔,成对错落排列,阻茎顶端有条纹,仅伸达第一对感觉孔。阳茎腹面顶端有两列3对感觉孔,小于背而感觉孔。阳基侧突外缘有3个刚毛,顶刚毛小,隐藏在阳鉴和其附属物之间,中间一根最大。阳茎在阳基侧突顶端位置处有一趾状附属物上有两个指状齿,趾边缘弧形有独立的孔,阳茎内突突出。(形态特征新产卵直径约为12.6μm。卵圆形,一端略尖,自色,光亮,有比卵本身长2-3倍的卵柄。(形态特征参见附录B)。6.2.4幼虫乳白色,初孵幼虫长约0.5mm,宽约0.2mm,老熟幼虫体长约2.0mm,宽约1.0mm,肾形、无足、头部有一对褐色上颚(形态特征参见附录B)。雄虫蛹长约1.1mm,宽约0.5mm;雌虫蛹长约1.3mm,宽约0.6mm。初期乳白色,以后逐渐变黑,复眼变为红色,近羽化时除复眼外全部黑色。7结果判定凡成虫形态特征符合6.2.1、6.2.2的即可判定为苜蓿籽蜂。卵、幼虫、蛹分别符合6.2.3,6.2.4,6.2.5,可作为苜蓿籽蜂的鉴定参考依据。48标本保存经过鉴定的苜蓿籽蜂成虫可以制作标本,外生殖器可置于指形管中用甘油保存,做好标记和基础信息计录,妥善保存。5(资料性附录)苜蓿籽蜂资料A.1苜蓿籽蜂的分布世界分布欧洲:奥地利、保加利亚、原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例牙利、摩尔多瓦、波兰、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亚洲:乌克兰、印度、伊拉克、以色列、蒙古、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非洲:南非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力、秘鲁。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国内分布新疆白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A.2苜蓿籽蜂的寄主褐斑苜蓿、草原苜蓿、小苜蓿、南苜蓿、紫苜蓿、紫云荚、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南苜蓿、天蓝苜蓿、三叶草、白花草木犀。百脈根、骆驼刺等其它豆科植物。A.3苜蓿籽蜂的生活习性成虫生活最适温度为18℃-20℃,幼虫为20.2℃-27.7℃,一般一年发生1-3代,第…代幼虫不滞育,秋季幼虫滞育80-100d。喜在幼嫩的种子中产卵,一粒种子中只有一头幼虫。成虫在温度达到25℃-27℃时较活跃,并起飞。以老熟幼虫在苜蓿种子内冬眠。幼虫4月底在种子内化蛹,5月中句出现成虫,每雌产卵约65粒,在实验室内成虫寿命为21d。A.4与近似种的区别苜蓿种子内还有一种常见的广肩小蜂为红苜蓿广肩小蜂ruchophagusgibbusBoheman,与苜蓿籽蜂该种形态上的区别主要是并胸腹节中部没有明显的网纹,有纵向皱褶,腹部最后节背板略向上翘起。6(资料性附录)苜蓿籽蜂形态特征图图B1苜蓿籽蜂雌虫(引自V.V.Neymorovets(VIZR))图B2苜蓿籽蜂雄虫(引自RadoslavAndreev)7图B4苜蓿籽蜂雄虫外生殖器背面观和腹面观8图B5苜蓿籽蜂雌虫外生殖器图B6苜蓿籽蜂危害种荚状(引自RadoslavAndreev)9图B7苜蓿籽蜂幼虫(引自L.Turton)DB15/T538--2013图B8苜蓿籽蜂危害种子状(引自RadoslavAndreev)(资料性附录)膜翅目分亚目和总科检索表(部分)1腹基部宽,不收缩成腰;足转节2节;后翅至少有3个完整的基室(广腰亚HSymphyta) 2腹基部缢缩,略呈柄状或长柄状,与胸部呈细腰状联接;后翅最多只有两个基室(细腰亚日 32前足胫节有2端距 蜂总科Tenthredinoidea前足胫节只有1个端距 峰总科Cephoidea3后翅无臀叶,足的转节多为2节;产卵器不能缩入体内;腹部末节腹板不纵裂;寄生 4后翅有臀叶;足转节T节;产卵器鳌刺状,不用时缩在体内,腹部末节腹板不纵裂 5 小蜂总科Chalcidoidea触角非膝状;前胸背板向后延伸达肩板,触角多在16节以上,前缘脉与亚前缘脉会合,无前缘 姬蜂总科Ichneumonoidea5腹部能弯转和胸部相接触;腹部可见背板3-5节;有金属光泽 青蜂总科Chrysidoidea腹部不能折到胸部下;腹部可见背板6节以 76前胸背板与肩板相接触 胡峰总科Vespoidca前胸背板不与府板相接触 略7头和胸部的毛不分支;后足第1跗节正常,无毛 泥蜂总科Sphecoidea头和胸部的毛分支或羽状;后足第1跗节宽扁、增厚,常有毛 蜜蜂总科Apoidea1(资料性附录)小蜂总科分科检索表 纹翅卵蜂科(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跗节4-5节;翅上的毛不呈放射状排列;形状各异 22后翅很窄,在基部具1长柄,翅缘具长缨;触角柄节短而竖扁,且无环状节;体长短于 柄翅小蜂科(缨小蜂科)Mymaridac后翅不很窄,在基部无长柄,翅缨一般短;触角柄节长,通常有1-3节环状节 33胸三角片前端超过翅基片联线;触角少于10节 4胸三角片前端不超过翅基片联线 54跗节4节。触角9节或更少;体具金属光泽,极少为黑色或黄色;肘脉或后缘脉或。者明显发达;体长大于1mm 寡节小蜂科(姬小蜂科)Eulophidae跗节多为5节,4节极少;体淡黄至黑色,无金属光泽;体长小于1mm;触角短,最多6节(环状节 蚜小蜂科Aphelinidae5头长卵圆形,头与体呈水平方向,颜面凹陷甚深;前、后足短而粗壮,胫节比腿节短得多;雄性常无翅;植食性为无花果的传粉昆虫 榕小蜂科Agaonidac头与体呈垂直方向;颜而很少深陷;前、后足胫节不特别短 66后足基节呈盘状,扁形,三角形扁平膨大;翅长过无柄的腹部末端,显楔状,或前、后缘互相平行;触角最多10节,雄蜂常有分枝,雌蜂索节3节;跗节4-5节;体铁黑色或具黄色斑 扁股小蜂科(纹腿小蜂科)Elasmidae 77前胸背板长,呈长方形或前端稍狭;中胸侧板大而突出,通常无容纳腿节的沟;三角片的基角通常 8中胸侧板有可容纳腿节的沟;中足胫节端距不大 8中胸侧板多少隆起,盾侧沟缺 9中胸背板平或稍四陷,中央前面有 三角形突起,后侧沟分界不甚明显;前翅缘脉长;触角具一状节,索节常为7节 旋小蜂科Eupclmidae9缘脉很长,约与亚缘脉等长;小盾片很短且有横线;三角片小,互相远离,中足胫节距具齿或栉;触角6-7节,具极长而不分节的棒节及2-4个环状节,无索节,体黑色具光泽,间或黄色;寄生介壳缘脉短,且短于亚缘脉;小盾片不短或无横线;中足胫节距无齿;触角无环状节,索节常少产7节许多种类寄生介壳虫 跳小蜂科Encyrtidae10胸部特别发达,显著隆起,前胸自背面观隐藏;三角片内侧连接;腹具长柄,第1腹节背板长,覆盖其余腹节,腹部略侧扁 蚁小蜂科Eucharitidae 111后足胫节具1端距;前胸背板自背面观多少呈圆锥形,前方窄;后足基节很少比前足基节大;产班器一般短;若产卵器长,那么翅痣小;很多是 金小蜂科Pteromalidae后足胫节具2端距,其中个小;前胸背板自背而观通常为正方形,但在前方不明显收缩;产卵器 12后足腿节极度膨大,在下方具齿或细齿,后足胫节一般弯;无金属光泽 13足基节上方有锐脊 盾足基节有点椭圆或圆,在上方无锐脊;主要寄生鳞翅目、双翅目蛹,也寄生膜翅目及鞘翅 小蜂科Chalcididae5-10mm 前翅休息时不纵褶;产卵器较短且不向上弯;体黑色,7mm左右 长尾小蜂科Torymidac15足基节比前足基节大得多 足基节比前足稍大 16具盾侧沟;产卵器很长;腹部无刻点或小穴;体具光泽 长尾小蜂科Torymidae盾侧沟缺或很不明显;产卵器短且隐蔽;雌虫腹部圆锥形且长,雄虫为长方形;体上有成行的刻点或小穴 刻腹小蜂科Ormyridae 般有细的刻 金小蜂科Ptcromalidae前胸背板多少为方形,且与中胸背板等宽,中胸背板通常具粗的刻点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