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水利工程重力坝课程设计_第1页
大黑山水利工程重力坝课程设计_第2页
大黑山水利工程重力坝课程设计_第3页
大黑山水利工程重力坝课程设计_第4页
大黑山水利工程重力坝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力坝课程设计I目录TOC\o"1-2"\h\z\u一、 基本资料 -1-1.1 工程概况 -1-1.2 设计基本资料 -4-1.3 水库特征表 -7-1.4 电站建筑物基本数据 -8-二、 非溢流坝剖面设计 -8-2.1 剖面尺寸的确定 -8-三、 挡水坝稳定计算 -13-3.1 荷载计算及组合 -13-四、 挡水坝应力分析 -15-4.1 抗滑稳定分析 -15-4.2 应力状态分析 -17-五、 重力坝的地基处理 -19-5.1 坝基的开挖与清理 -19-5.2 坝基的固结灌浆 -19-5.3 帷幕灌浆和排水 -19-5.4 断层的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的处理 -20-六、 重力坝的细部构造设计 -21-6.1 坝顶构造 -21-6.2 坝体排水 -21-6.3 分缝与止水 -22-6.4 廊道系统 -23-七、 附录 -23-主要参考文献 -24- 基本资料工程概况概述大黑山水利工程是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的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经过上游水库的调节,其入库洪峰流量为:百年一遇6500m/s,千年一遇8350m/s,水库总库容0.9亿m3。本枢纽电站设三台轴流转浆水轮机发电机组,电站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主厂房坝段长81m,安装间长52.4m。发电机层地面高度471.50m,尾水管高程434.60m。三个机组间设置出口断面为4.42m的两个排沙孔,孔口出口底高程为442.00m,洪水期电站仍发电运行,过流能力1000m3/s计。水库特性如下表所示表1—1水库特性表工程名称大黑山水利枢纽所在河流函河水库库容0.9亿大坝等级Ⅲ大坝类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482.0m大坝全长249m最大坝高69m坝顶宽度15m设计标准100年校核标准1000年地震烈度7度上游水位(m)下游水位(m)水文特性频率﹪入库流量正常蓄水位m480.00溢洪道设计洪水位462.2016500设计洪水位m475.50校核洪水位463.450.18350校核洪水位m481.00水电站设计洪水位465.0016500汛期运行水位m472.00极限死水位m467.00校核洪水位464.000.18350主要建筑物及其尺寸主体工程表如图1—2所示表1—2主体工程表坝段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底孔坝段电站坝段底孔坝段挡水坝段编号⑴⑵⑶⑷⑸⑹坝段长m45.045.024.081.024.030.0最大坝高m35.041.069.069.047.035.0坝宽m15.015.021.021.021.015.0其中,主体工程中的泄洪设施包括溢流坝,泄水底孔,电站及排沙孔,具体尺寸如表1—3所示。表1—3泄流设施表泄流部分溢流坝泄水底孔电站排沙孔孔数3232进口尺寸(b×h)11.0×12.08×1011.5×20.54.4×2.0高程(m)462.00446.00452.00442.00出口尺寸(b×h)11.0×12.08×911.5×10.04.4×2.0高程(m)462.00446.00434.60462.00闸门工作闸门平板闸门弧形闸门平板闸门检修闸门平板闸门平板闸门平板闸门消力池型式底流底流池长(m)104.0082.00池深(m)6.003.50泄量设计(m3/s)320025001000200校核(m3/s)440028001000200设计基本资料地址区自然条件简况大黑山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某市航河干流上,其上游100公里处已建成另一个水电站,坝区流道顺直,水面宽130~140m,两岸为不对称河谷,岸坡陡峭。本枢纽处于大陆腹地,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为328.5mm,蒸发量为1468.5mm,平均湿度为58%,全年平均气温为9.3℃,气温日变差大。汛期(7~9月)最大风速的多年平均值为11.7m/s,水库吹程约1,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税文特性本枢纽上游附近两水文站,测量流量资料分别始于1934年和1947年,精度较高。所测多年平均流量为1030m/s,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1㎏/m3,年输沙量为0.68亿吨。实测最大含沙量为329㎏/m3。坝前库内淤积平衡高程为464.1m。淤积计算高程:厂房前沿为450.00m,泄水孔前沿为446.00m,溢流坝前沿为460.00m。不同频率的洪水流量见表2—1。表2—1不同频率的洪水流量频率(%)0.10.51510流量(m/s)83507930650060505640地质概况(1)库区工程地质水库区分川峡两部分,峡谷为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的中、高山,全长21.16公里,两岸发育有三级侵蚀堆积阶地,其侵蚀基准面高出河水面约30—40米。河流蜿蜒曲折,滩多水急。水库末端为小川盆地,长约7.15公里,两岸宽度约1—2公里,地势开阔,阶地发育。水库呈带状,峡谷为基岩所环抱,回水位位于三级侵蚀阶地面,川地内回水位位于一级阶地陡坎之下,不存在永久性渗漏通道。当正常蓄水位480米时,神川地区可能发生微小塌坡,不会造成塌岸问题。二里沟位于坝址以东150米处,其沟向与河流流向相反,经勘探与连通实验,证明库水不可能沿该沟产生邻谷渗漏。(2)地址区工程地质水库区分川、峡两部分,峡谷为相对高度在200m以上的中、高山,全长21.16公里,河流蜿蜒曲折,滩多水急。水库末端为小川盆地,长约7.15公里,两岸宽度约1~2公里,地形开阔。坝址区出露岩层主要为黑云角闪石英片岩,该岩石致密坚硬,不透水,耐风化性强。右岸哑口部位出露有砂岩、砂砾岩等,与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呈不整合接触。坝址区有四组断层。主要断层有八层,破碎带宽度一般仅0.2~0.8m,断层破碎带内的物质挤压紧密,胶结良好,极少有泥质材料充填,对坝基抗滑稳定不起控制作用。河床冲积层主要为砂砾石、中细砂和合砾砂土壤,并夹有少量的大小孤石,冲积层最大厚度为34.13m。建筑材料及水源坝址下游五公里的大兴滩有混凝土用砂、石料场,蓄量丰富,粗骨料可满足要求,细骨料储料不足。位于坝址下游三公里处,砂石储量丰富,可补足大兴滩砂子的不足。坝基岩石及砂砾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枢纽坝基岩石——黑云角闪石英片岩的物理力学指标如下:1、抗压强度160MPa(1600Kg/cm2)2、弹性模量2×104MPa(210Kg/㎝2)3、混凝土与结晶片岩间的抗剪指标f=0.7,f′=1.0,c′=1.0MPa(10Kg/cm2)2.5.2各类岩土开挖边坡值1、河床复盖值1:22、黄土类土1:13、全风化结晶片岩1:14、强风化结晶片岩3:15、弱、微风化结晶片岩5:12.5.3岩石、砂砾石及淤沙的力学指标1、岩石容重2.7T/m32、砂砾石容重2.2T/m33、淤沙容重(干)1.8T/m34、淤沙内摩擦角Φ=14°水库特征表(1)水库水位1)正常蓄水位480.00m2)设计洪水位(P=1%)475.50m3)校核洪水位(P=0.1%)481.00m4)汛期运行水位472.00m5)极限死水位467.00m(2)挡水坝下游水位1)设计洪水位465.00m2)校核洪水位464.00m3)正常尾水位460.00m4)最高尾水位465.00m(3)溢洪道下游水位1)设计洪水位462.20m2)校核洪水位463.45m电站建筑物基本数据本枢纽电站设三台轴流转浆式水轮机发电机组,每台装机容量为100千瓦。主厂房坝段长81m,安装间长52.4m。发电机层地面高度471.50m,尾水管高程434.60m。三个机组间设置出口断面为4.42m的两个排沙孔,孔口出口底高程为462.00m,洪水期电站仍发电运行,过流能力1000m3/s计。非溢流坝剖面设计剖面尺寸的确定查SL319-2005《混泥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及课本《水工建筑物》则:坝顶高程:水库的静水位以上的超高∆h=式中∆h防浪墙顶至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h1%波高,hz波浪hc安全超高,按表根据SL319-2005《混泥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可得安全超高hc相应水位坝的安全级别123正常蓄水位校核洪水位北京官厅波浪要素计算公式h式中D风速长度,m;L波长,m;H上游平均水深,m。坝顶上游防浪墙高程:防浪墙顶高程=设计洪水位+∆h设防浪墙顶高程=校核洪水位+∆h该大坝水工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对应得安全级别为Ⅱ级的坝,查得安全超高设计洪水位时为0.5m,校核洪水位时为0.4m。分别按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三种情况计算。(1)设计洪水位风区有效吹程为D=1km,最大风速vf=11.7m/s,计算风速在设计洪水情况下取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的本设计才用北京官厅水力计算式,根据课本《水工建筑物》(第5版)可得波高:h=0.0166=0.85m波长:L=10.4=10.4波浪中心线到计算水位的距离:hz=πhl2Lh根据SL319-2005《混泥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可得官厅水库公式,适用于V0<20m/s及D<20km的山区水库。波高hl,当gD/V02=20~250时,为累计频率为5%的波高又因为gD/V02=(9.81×1000)/(11.72∆h=正常蓄水位时:坝顶高程=480.00+1.80=481.80m设计洪水位时:坝顶高程=475.50+1.80=477.30m(2)校核洪水位风区有效吹程为D=1km,最大风速vf=11.波高:h=0.0166波长:L=10.4=10.4波浪中心线到计算水位的距离:hz=h根据SL319-2005《混泥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可得因为gD/V02=(9.81×1000)/(11.7∆h=校核洪水位时:坝顶高程=481.00+0.94=481.94m取上述三种情况坝顶高程中的大值,即最大坝顶高程为481.94m。防浪墙宜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墙身要有足够的厚度,来抵抗波浪及漂浮物的冲,并设置止水,墙身高度取1.2m,坝的下游应设置栏杆。防浪墙顶高程为481.94+1.20=483.14m。取厂房坝段进行稳定分析:根据课本《水工建筑物》(第5版)及SL319-2005《混泥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可得最大坝高=481.94-413.00=68.94m,为了便于施工取坝高为69.00m。坝顶宽度取坝高的8%~10%(5.52m~6.9m),且不小于2m,又无交通要求,为使坝顶维修要求取坝顶宽为6m。坝坡的确定。根据工程经验,考虑利用部分水重增加坝体稳定,上游坝面采用折坡,起坡点按要求为13~23坝高,该工程拟折坡点高程为453.00m,上部铅直,下部为n=1:0.05的斜坡,下游坝坡取m=1:坝体的防渗排水。根据经验坝底的宽度约为坝高的(0.7~0.9)H倍。则取坝底宽为50m。要求设防渗灌浆帷幕和排水孔,灌浆帷幕中心线距上游坝踵一般取(0.05~0.1)H,且不小于3m,这里取为4m,距基础底为5m,距排水孔中心线距防渗帷幕中心线3m。坝内廊道断面力求标准化,可采用城门洞形或矩形。基础灌浆廊道的断面尺寸,应根据钻灌机具尺寸及工作要求确定,宽度可取2.5~3.0m,高度可为3.0~3.5m。本设计取为城门洞形宽度3m,高度为3.5m。拟定的基本剖面尺寸如图:挡水坝稳定计算荷载计算及组合计算情况选择根据SL319-2005《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中作用(荷载)组合,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荷载组合包含:自重+静水压力+淤沙压力+扬压力+浪压力。沿坝轴线取单位长度1m计算。荷载计算分别对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对坝体的作用情况进行计算。有关参数的选择:混泥土的容重为24KN/m3、水的容重9.81KN/m3、淤沙浮容重7.84KN/m3、淤沙内摩擦角140自重:将坝体剖面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计算其标准值,廊道的影响暂时不计入;W=静水压力:按设计洪水时的上下游水平水压力和斜面上的垂直水压力分别计算其标准值。P=扬压力:扬压力强度在坝踵处为γH1,在排水孔幕中心线处由我国的SL319-2005《混泥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规定:在排水孔幕处的折减系数α1=0.20~0.25;在排水管帷幕处的折减系数α淤沙压力: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计算。泥沙浮重度为7.84kN/m3,内摩擦角φn=14浪压力:坝前水深大于1/2波长(H>L/2)采取下式计算浪压力标准值:Pl坝体剖面简图及压力分布情况:(1)正常蓄水位工况计算见附表一;上游水位:480.00m,下游水位:460.00m(2)设计洪水位工况计算见附表二;上游水位:475.50m,下游水位:465.00m(3)校核水位工况计算见附表三。上游水位:481.00m,下游水位:464.00m挡水坝应力分析抗滑稳定分析1)正常蓄水位情况:坝体抗滑稳定极限状态,属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根据SL319—2005《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本题的有关系数:混凝土与结晶片岩间的抗剪指标f=0.7,f′=1.0,c′=1.0MPa。(1)根据抗剪强度公式则:K==1.09Ks根据规范可得:抗剪公式的安全系数Ks见下表荷载组合坝的级别123基本组合1.101.051.05特殊组合(1)1.051.001.00(2)1.001.001.00(2)根据抗剪断公式:KKKs根据规范可得:抗剪公式的安全系数Ks'见荷载组合K基本组合3.0特殊组合(1)2.5(2)2.32)设计洪水位情况:(1)Ks(2)Ks3)校核洪水位情况:(1)Ks(2)Ks应力状态分析查课本《水工钢筋混泥土结构学》(第5版)可得相应的结构系数1)正常蓄水位情况:大坝以发电为主,3级建筑物,对应可靠度设计中的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相应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坝址抗压强度极限状态的设计状况系数ψ=1.a.坝址抗压强度的极限状态计算:S=1.0×1.0=1328.68对于基岩处:又11328.68kPa<2692.31kPa故基本组合时坝址基岩抗压强度极限状态满足要求。b.坝体上下游面拉应力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在坝踵处

S=1.0×=103.03kPa因103.03kPa>0,故上游坝踵处不出现拉应力,满足要求。2)设计洪水位情况:坝址抗压强度的极限状态计算:S坝踵处拉应力极限状态计算:S3)校核洪水位情况:坝址抗压强度的极限状态计算:S坝踵处拉应力极限状态计算:S重力坝的地基处理坝基的开挖与清理根据SL319-2005《混泥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要求:混泥土重力坝的建立基面应根据岩体物理性质,稳定性,坝基应力,地基变形和稳定性,上部构造对地基的要求,进行地基加固。靠近坝基面的缓倾角软弱夹层应尽可能地清除。基岩面应避免由高低悬殊的突变,以避免坝体内的应力集中,在坝踵或坝址处可开挖齿墙槽以利于稳定。在平行于坝轴线的方向应开挖程阶梯状,但要避免尖角,以保证侧向稳定。浇筑混泥土前,需要进行彻底的清理和冲洗。坝基的固结灌浆在应力较大的坝踵和坝址的附近,以及节理发育和破碎带的范围内,灌浆孔呈梅花状方格状布置。孔距和排距一般重10~20m开始,采用内插逐步加密,最终为3~4m,孔深5~8m。灌浆钻孔应正交与主要的裂隙面,灌浆压力以不能抬动地基岩石为原则,一般取为0.2~0.4MPa。帷幕灌浆和排水用帷幕灌浆来降低坝底渗流压力,防止坝基产生管涌,钻孔和灌浆常在坝体的内部特别设置的廊道内进行,帷幕的孔数对于本设计来说只设置一排就可以了,孔距一般为1.5~4.0m,注意灌浆时的压力应以不破坏岩体为原则。为了进一步降低扬压力,应在防渗帷幕后设置排水孔,排水孔一般略向下游倾斜,与帷幕成10°~15°交角。排水孔孔距为2~3m,孔径约为150~200mm,不宜过小,以防止堵塞,孔深为帷幕的深度的0.4~0.6倍。对于本设计可以采用下游抽排水来降低扬压力。断层的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的处理对于倾角较陡的走向近于顺河流流向的破碎带,采用开挖回填混泥土做成混泥土塞。对于倾角较缓的走向近于顺河流流向的破碎带,埋藏较浅的应给与挖除,埋藏较深的做成混泥土塞。必要时可在破碎带内开挖斜井和平洞,回填混泥土,形成刚性骨架封闭该范围内破碎物。对于软弱夹层,多采用明基开挖,清楚夹层,回填混泥土。结合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①在坝踵出开挖深齿墙,切断断层,到达完整岩基;②对埋藏较深的、较厚、倾角平缓的夹层,可在该处内部做混泥土塞;③在坝址处建混泥土深齿墙以加大尾岩抗力;④在坝址下游采用预应力锚索以加大岩体的抗力,此办法适用于已建成的工程加固处理。有时情况比较复杂,同一个工程可能采用几种不同的办法处理。重力坝的细部构造设计坝顶构造 坝顶上游设置防浪墙,与坝体连成整体,下游侧设置防护栏。其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浪墙在坝体横缝处留有伸缩缝,缝内设止水。墙高为1.2m,墙身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低于波浪和漂浮物的冲击,采用与坝体连成整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坝顶面应有倾向上游的横坡,并有排水管通向上游。为了坝体排水为了减小坝体的渗透压力,在靠近坝的上设置排水孔,排水管幕距坝踵处为(0.06∼0.1)H沿坝轴线方向,布置一排竖向排水管。其中心线距离上游坝面(1/10∼1/12)倍坝前水深,一般为2∼5m。排水管间距2∼3m,采用预制多空混凝土管,管径不小于110mm,管径过小容易造成堵塞,一般取150∼250mm。渗水有排水管进入廊道,然后汇入集水井,经由横向排水管自流,或用水泵抽水排向下游,排水管的上部延伸至最高水位以上,下部直通廊道,竖直布置,不宜有弯头。布置见图。分缝与止水(1)横缝:垂直于坝轴线,用于将坝体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坝段,以减小温度应力,适应地基不均匀变形和满足施工要求。横缝的划分主要取决于地基特性、河谷地形、温度变化、结构布置和浇注能力等。本设计中取缝距为20m,缝宽2cm,内有止水。(2)止水:止水与坝的级别和高度有关。本设计为中坝,中坝的第一道止水片为紫铜片,第二道止水片可采用塑料或橡胶止水片。横缝止水必须与坝基岩石妥善连接,止水片一般埋入岩基的深度为30∼50cm,沥青井也埋入岩基内。本设计采用两道止水铜片5mm厚的紫铜片。布置见图。廊道系统为了满足灌浆、排水、交通、检查、观测和排除坝体深水而设置不同的廊道,一般多采用城门洞形或矩形,最小宽度1.2m,最小高度2.2m,至上游面的距离应不小于0.05∼0.07倍水头,且不小于3m,上游侧设排水沟。本设计中廊道系统,宽度取3m,高度取3.5m廊道距上游坝踵的距离为4m,底板距基岩面不小于1.5倍廊道宽度,本设计距坝基面5m,靠近上游面应设置排水沟。布置见图。附录附表:P25-P27主要参考文献[1]林继镛.水工建筑物[M].第五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31~135.[2]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M].第5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3]重力坝设计规范[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4]杨邦柱.焦爱萍.水工建筑物[M].第二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3~81.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应用HYPERLINK"/deta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