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实施方案_第1页
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实施方案_第2页
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实施方案_第3页
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实施方案_第4页
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4月19日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实施方案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小学生的厌学心理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和概念界定(一)研究背景我校虽是永昌县的一所城镇小学,但受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小学的并班并校等大环境的影响,使我校班额过大,平均每个教学班的学生达到70左右,且学生来源复杂,有来自教师家庭的,有来自机关干部的,有来自农民工的、个体户的,更多的来自临近乡镇的农村孩子,她们的家长受教育的程度也参差不齐,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学生的学前教育、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反差极大,这就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虽然我校学生中有严重厌学现象的学生不多,但据平时老师反应,班级中也有个别厌学学生存在。而且每个学生厌学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课业负担过重造成的,有的是因教育方式不正确造成的,有的因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还有的是因家庭不和睦导致学生自卑而造成的……。这些学生在校具体表现为学习自主性差,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特别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不与老师与同学交流。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这些学生如不及时矫治,厌学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有可能影响她们一生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经过学生厌学的表现,分析她们的心理,探求矫正的方法。(二)概念界定“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在当前的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特别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二、理论依据及研究原则(一)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具体见《小学生心理学》)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二)研究原则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2、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动态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经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4、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5、指导性原则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或家长或老师或其它重要人物)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她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她们发展。6、异同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7、保密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结果予以保密,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人格与利益的关系,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8、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9、寓教于乐原则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经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希望经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2、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3、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二)研究内容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四、研究对象、方法及进程(一)研究对象永昌城关二小一—六年级43个教学班级中有严重厌学现象的学生以及厌学学生的家长和相关教师(以班主任为主)。(二)研究方法1、调查法(谈话与问卷)经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2、观察法教师经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3、个案法教师经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5、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三)研究进程1、准备阶段:(4月——6月)(1)组成课题实验组: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制订实篱方案。(2)问卷调查,了解班中学生厌学现象,作好数据统计。(3)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2、研究阶段(7月——12月)(1)教师对厌学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2)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并改进教学方法作跟踪调查。(3)对实验对象作心理测试。(4)课题组成员进行分析与研究,交流成果与经验,撰写个案。3、总结阶段(1月——4月)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五、课题研究措施及策略(一)确定研究对象对全校学生进行“小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观察、谈话等几个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进一步展开调查、统计、观察、访谈,找出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及时矫正。(二)分析厌学原因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还有因自身的认知条件造成学习困难的等等,这么多的原因中,一定存在着主导原因。而造成厌学的主导原因也因人而异。因此,要解决厌学问题,就必须找到起根本性作用的主导原因,对症下药。课题组在分析原因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统计厌学学生近几个学期的学习成绩2、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学生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3、跟踪观察厌学学生在课堂上、课间、晨会上及各种活动中的表现。4、多方面进行访谈(访谈厌学学生、与同班同学谈话、与家长、教师谈话)5、全方位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社会方面、家庭方学校方面的原因)(三)矫正厌学措施学校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使学生有个引导和支持。同时端正家长对子女读书的看法,使其与校方达成共识,做到学校能及时把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而家长能把学生在家的情况提供给学校。2、加强师资建设学校要加强各项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管理。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师资力量,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质量。同时学校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必要的改革,改变教师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角色观,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也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吸引力,才有出路。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巧用各种媒体,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快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加强师生联系有人说“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可见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而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她们以信心与关爱,让她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能够与学生交朋友的教师是出众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