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的新理念与新策略课件_第1页
高血压防治的新理念与新策略课件_第2页
高血压防治的新理念与新策略课件_第3页
高血压防治的新理念与新策略课件_第4页
高血压防治的新理念与新策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防治的新理念与新策略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主要内容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概况2010版中国高血压指南更新要点总体心血管评估指标高血压病的治疗主要内容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概况2010版中国高血压指南更新要点总体心血管评估指标高血压病的治疗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

血压管理任重道远发病率(%)2010年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1/5成人患有高血压2010年高血压控制率、治疗率、知晓率有所提高,但血压控制管理仍任重道远所占比例(%)1.2005中国高血压指南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3.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首位危险因素JAMA.2004Jun2;291(21):2591-9202067339934455441135134424010203040506070(%)CHD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CVD高血压吸烟高TC低HDL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防治任务艰巨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特点高钠饮食低钾饮食低肾素水平2010最新中国高血压指南明确指出:中国是脑卒中大国关注我国超重/肥胖问题:

2002年超重/肥胖人数达2亿6千万人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9月第39卷第5期:311-315比例%38.6%80.6%1992年2002年2002年超重+肥胖率为23.2%,接近总人口的1/4

中青年超重/肥胖率快速增长超重+肥胖率比例%1992年2002年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9月第39卷第5期:311-315超重和肥胖将成为高血压患病率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我国流调显示:超重/肥胖增加高血压患病率我国东北地区33个社区25196例成人横断面调查:超重/肥胖人群高血压发生风险是BMI正常人群2倍和8倍体重指数n高血压发生率(%)OR(95%CI)正常740524.91.00。。。。。。超重388443.72.00(1.80-2.23)肥胖1390770.68.28(6.70-10.15)JournalofHypertension2011,29:000–000超重和肥胖将成为高血压患病率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超过1/3的我国高血压患者存在超重/肥胖戚文航,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457-460ASCC研究:我国高血压患者超重/肥胖患者比例超过35%BMI:25-30kg/m2 BMI:>30kg/m2 BMI:<25kg/m2 机制:胰岛素抵抗RAAS激活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超重/肥胖导致高血压的机制: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血管反应性异常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钠潴留高血压RAAS过度激活胰岛素抵抗超重/肥胖患者高血压发病土壤之一超重/肥胖患者RAAS激活、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对高血压发挥重要作用JNutr.1995,125:1718S主要内容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概况2010版中国高血压指南更新要点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β受体阻滞剂地位高血压病的治疗

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更新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指南更新要点一:高血压定义及测量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血压测量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2010版指南增加对血压变异性的监测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家庭自测血压诊室血压不能代表整体血压状况反应不同时段血压总体水平,诊断晨峰高血压和夜间高血压,评价短时血压变异观察数日、数周、数月、数年血压长期变异情况,评价长时血压变异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变异性(BPV)21世纪高血压治疗新指标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血压在一定时间内波动的程度正常人生理血压变异性2010ESH:血压变异性时间性分类Minutes(数分钟间变异)e.g.within~visit(同次随诊血压变异)Hours(数小时间变异)e.g.ABPM(24小时血压监测变异)Days(数日间变异)e.g.homemonitoring(家庭自测血压变异)Weeks(数周间变异)(月、季及年度血压差异)e.g.visit~to~visit(随诊间血压变异)RothwellP,2010ESHPlenarySessionPresentation短时BPV长时BPV血压变异性更全面预测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高血压治疗需选择平稳控制24h血压药物晨峰血压6:000:0012:0018:001.Mulleretal.NEnglJMed1985;313:1315–13222.Marleretal.Stroke1989;20:473–476.020406080100120140160180卒中(每2h)05101520253035404550心肌梗死(每1h)卒中(n=1,167)心肌梗死(n=2,999)时间清晨高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

1.1167例缺血卒中患者,观察新发卒中在一天中的分布12.2999例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观察新发心梗在一天中的分布23.黄绮芳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1)4.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87-288清晨SBP-10mmHg或DBP-5mmHg2002年LewingtonS.等对6个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

方伟,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1110-1112Lancet,2002,360(9349):1903-1913.心脑血管事件下降(%)降低晨峰血压是降压治疗又一新目标指南更新要点二: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血压(mmHg)1级高血压SBP140-159或DBP90-992级高血压SBP160-179或DBP100-1093级高血压SBP≥180或DBP≥110无低危中危高危1-2个其他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高危高危极高危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将合并糖尿病患者划为极高危人群新指南中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均为极高危人群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比例增高19.5%28.7%17.2%无1种CV危险因素≥3种CV危险因素百分比(%)34.6%2种CV危险因素≥2种CV危险因素:45.9%CV危险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超重5.8%22.6%36.1%35.5%无其他危险因素1个危险因素2个危险因素≥3个危险因素患者比例%GuDF,etal.Circulation.2005;112:658-665.赵冬.CONSIDER研究.2010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2010年≥1个危险因素94.2%2001年≥1个危险因素80.5%

2000-2001年间14690名35-74岁人群5206例21.0%11.8%11.1%23.6%20.1%12.7%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左室肥厚冠心病脑卒中患者比例%戚文航,潘长玉,林善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457-460ASCC:26655例中国原发高血压患者登记调查中国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CVD比例高每日一次使用能够控制24h血压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本指南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抗高血压药物初始选药选择长效高血压治疗目标是血压达标,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指南更新要点三:

强调选用可以控制24h血压长效药物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指南更新要点四:

个体化降压目标降压方式强调和缓平稳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普通高血压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患者(≥65岁)收缩压降至150mmHg伴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冠心病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血压目标140/90mmHg能耐受,逐步达标闭塞性冠心病、糖尿病或年龄>60岁,舒张压不低于60mmHg降压目标降压并非越快越好对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应该慢一点更强调和缓降压理念对高血压伴冠心病心绞痛,心动过速者首选阻滞剂妊娠高血压,必要时用小剂量阻滞剂等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建议对DBP<60mmHgSBP>150mmHg者谨慎小剂量利尿剂,ACEI/ARB,CCB治疗对难治性高血压,可用利尿剂+CCB+ARB或ACEI+受体阻滞剂或α阻滞剂联合治疗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特点指南首次将“固定复方制剂”作为起始治疗方案钙拮抗剂、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ß阻滞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适于固定复方制剂起始治疗的患者:对血压≥160/100mmHg或中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或用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主要内容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概况2010版中国高血压指南更新要点总体心血管评估指标高血压病的治疗新指南增加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指标糖耐量受损(IGT)首次被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列入危险因素PWV被列入靶器官损伤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指标新增项目危险因素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m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10μmol/L)靶器官损害eGFR<60ml/min/1.73m2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12m/s踝/臂血压指数<0.9为什么新指南将IGT列入心血管危险因素?我国的流行病学现状:

IGT人口庞大高血压患者合并IGT比例高糖尿病前期患病率15.5%

单纯IGT患病率高达11.0%糖尿病患病率9.7%约1/4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IGT研究人群NIGT(%)2005王志华等住院高血压患者181722.62007,孙宁玲等门诊高血压患者,不知晓自患糖尿病142137.42007班安然等高血压患者56223.72007刘伟斌等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30645.12008孟祥云等住院高血压、冠心病患者49734.8发现并干预IGT,可以预防进入糖尿病阶段

生活方式干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样本量治疗分组主要终点主要结果中国大庆研究577例IGT生活方式干预vs.对照组20年新发糖尿病(NOD)NOD风险降低51%美国DPP研究3,234例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升高非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vs.二甲双胍vs.安慰剂新发糖尿病(NOD)生活方式干预较安慰剂使NOD风险降低58%芬兰DPS研究522名中年、超重IGT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治疗vs.对照组新发糖尿病(NOD)生活方式干预使NOD风险降低58%CONSIDER研究对5206例中国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调查表明: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比例高,但漏诊率也高合并IGT/IFG/DM合并糖尿病患者率%51.4%24.2%1/2中国高血压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68.4%

本次研究中强制筛查才被发现1/4中国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32.8%

本次研究中强制筛查才被发现本次就诊前血糖状态本次就诊后血糖状态赵冬.CONSIDER研究.2010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新指南将IGT列入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实践指导意义:

促进高血压患者IGT筛查和早期干预新指南修改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指标

利于早期筛查和干预中国高血压指南2010年修订版

危险因素腹型肥胖中腰围标准改为男性≥90cm,女性≥85cm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LVH)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

或Cornell>2440mm·mms;超声心动图: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2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指标新指南明确左室肥厚诊断标准的实践意义:肯定了心电图这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在LVH诊断的地位使LVH可能在早期即被识别,利于早期干预从2005年到2010年,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坚持”和“更新”首次将IGT列入心血管危险因素,更新腹型肥胖的标准增加血管损伤的评价指标:PWV、踝臂指数、eGFR降低规范LVH检查标准细化各类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水平,个体化达标首次提出高血压是“心血管综合征”强调降压和靶器官保护并举综合干预强调对低危、中危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均为“极高危”依据循证修改各类降压药物的适用人群;首次提出固定复方制剂可作为起始治疗方案主要内容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