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疫区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模板_第1页
陕西省重点疫区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模板_第2页
陕西省重点疫区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模板_第3页
陕西省重点疫区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模板_第4页
陕西省重点疫区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重点疫区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附件:陕西省重点疫区临床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竞赛登报内容临床医师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竞赛活动须知为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水平,使布病患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省卫生厅、省地病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决定在榆林、延安、渭南市开展临床医师布病防治知识竞赛活动。参与竞赛的人员主要是榆林、渭南、延安市的市、县(市、区)医院(中医院、妇保院)、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同时欢迎村医、个体医生以及社会人员参与竞赛。布病防治知识及竞赛试题刊登于下面。各医院于9月15日前将本院医生的试题答卷送本地卫生局,各市卫生局于9月底前将答卷送省疾病控制中心进行阅卷评奖。每市设一等奖1名,奖励500元,二等奖5名,奖励300元,三等奖10名,奖励100元,优秀奖40名,奖励50元。临床医师布鲁氏菌病防治基本知识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又称为波状热、山羊热,民间俗称布病为”懒汉病”、”爬床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布病属法定乙类传染病,布鲁氏菌病还是职业病目录中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她岛从死于”马尔她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中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19Boone于重庆对本病作正式报道。

[病原学]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生物型1~3),牛种(生物型1~7.9)。猪种(生物型1~5)及绵羊型附睾种,沙林鼠种,犬种(各1个生物型)。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见化学消毒剂如来苏儿等[流行病学]

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160个国家中有123个国家有布鲁氏菌病发生。

当前国内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内蒙、黑龙江、新疆、吉林、青海、西藏等省区较为严重。我省于1952年在定边某牧场发现首例患者,随后在米脂、榆林、府谷、清涧、大荔、西安、澄城、蒲城等地发现,七十年代初期,在渭北地区曾发生大流行、八十年代开始逐年下降,到1986年全省达到了以县为单位的基本控制区标准。近几年,随着市场开放,生产方式逐渐变革,原有的防制措施无法逐一落实,导致疫情重新抬头,中国北方部分省(区)及我省疫情相继出现回升。我省以榆林、延安、渭南等市相继出现布病流行。(一)传染源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在我省羊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病畜患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患者在菌血症期也能够从粪、尿、乳、精液等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一般认为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二)传播途径

1、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是最危险的感染途径,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也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也有受感染的可能。2、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感染。如果集中供水水源受到布氏菌的污染,有可能形成短时间内的暴发流行。3、经呼吸道传染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三)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

,发病率的高低与接触机会多少有关,经常接触牲畜的人群发病一般较高。

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放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四)流行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我省为羊只产羔季节后数月发病较高,多见于每年4-6月份。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发病机理与病理变化]

(一)发病机理1、淋巴源性迁徙阶段病菌自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随淋巴液达淋巴结,被吞噬细胞吞噬。如吞噬细胞未能将菌杀灭,则细菌在胞内生长繁殖,形成局部原发病灶,相当于潜伏期。2、菌血症阶段细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破裂,随之大量细菌进入淋巴液和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3、多发病灶形成阶段在血液里细菌又被血流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并随血流带至全身,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称为多发性病灶阶段。4、慢性布病阶段经一定时期后,感染灶的细菌生长繁殖再次入血,导致疾病复发。组织病理损伤广泛。临床表现也就多样化。如此重复成为慢性感染。

5、慢性纤维化阶段机体的各组织器官,网状内皮系统因细菌、细菌代谢产物及内毒素不断进入血流,重复刺激使敏感性增高,发生变态反应性改变。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在布鲁氏菌病的发病机理中可能都起一定作用,形成肉芽肿、纤维组织增生等慢性病变。

(二)病理变化本病病理变化广泛,受损组织不但为肝、脾、骨髓、淋巴结,而且还累及骨、关节、血管、神经、内分泌及生殖系统,其中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病变最为显著。病灶的主要病理变化:1、渗出变性坏死改变

主要见于肝、脾、淋巴结、心、肾等处,以浆液性炎性渗出,夹杂少许细胞坏死;2、增生性改变

淋巴、单核-吞噬细胞增生,疾病早期尤著。常呈弥漫性,稍后常伴纤维细胞增殖;3、肉芽肿形成

病灶里可见由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的肉芽肿。肉芽肿进一步发生纤维化,最后造成组织器官硬化。三种病理改变可循急性期向慢性期依次交替发生和发展。如肝脏,急性期内可见浆液性炎症,同时伴实质细胞变性、坏死;随后转变为增殖性炎症,在肝小叶内形成类上皮样肉芽肿,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出现混合型或萎缩型肝硬化。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各异,轻重不一,呈多器官病变或局限某一局部。鲁德涅夫分期法分为:急性期,指患病3个月以内;亚急性期,3个月到6个月;慢性期,6个月以上。潜伏期为7~60天,平均两周。

(一)急性期

80%起病缓慢,常出现前驱症状,其表现颇似重感冒。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纳减少,头痛肌肉痛、烦躁或抑郁等。持续3~5天。1、发热:

76.8%以上有发热。典型病例热型呈波浪状,初起体温逐日升高,达高峰后缓慢下降,热程约2~3周,间歇数日至2周,发热再起,重复数次。其它尚有弛张热、稽留热型等。热前多伴寒战畏寒。高热患者意识清晰,部分还能够下床活动,而热退后反感症状恶化,抑郁寡欢,软弱无力,为布病发热的特有表现。

2、多汗:为本病的突出症状之一,能够是盗汗或自汗,每于夜间或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也有患者发热不高或处于发热间歇期仍多汗。与一般疾病不同的是,布病出汗相当严重,常可湿透衣被,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使患者感到烦燥不安。出汗后多数感软弱无力,甚至可因大汗虚脱。3、关节痛:76.09%以上有关节痛,与发热并行。疼痛呈锥刺样或钝痛,痛剧者似风湿,辗转呻吟。但关节疼痛程度与病理改变并不平行。病变主要累及大关节,如髋、肩、膝等,单个或多个,非对称性,局部红肿。也可表现为滑膜炎,腱鞘炎、关节周围炎。少数表现为化脓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疼痛多呈游走性,慢性期病变已定局,疼痛固定某些关节。肌肉也痛,特别下肢肌及臀肌,重者呈痉挛性痛。4、乏力:多数患者伴有全身疲乏无力的症状,患者自觉浑身乏困,不愿活动,这也是本病被称为”懒汉病”、”爬床病”的原因之一。5、泌尿生殖系病症:因睾丸炎及附睾炎引起睾丸肿瘤是男性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多为单侧。个别病例可有鞘膜积液、肾盂肾炎。女性患者可有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及乳房肿痛。但人类引起流产者少见。

6、其它:坐骨神经、腰神经、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均可因神经根受累而疼痛。脑膜、脑脊膜受累可发生剧烈头痛和脑膜刺激症。其次还可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以及皮疹。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顽固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鼻衄、便血等。

(二)慢性期: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缺乏急性病史由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者逐渐变为慢性。慢性期症状多不明显,也有典型,呈多样表现。

慢性期活动型:具有急性期的表现,也可长期低热或无热,疲乏无力,头痛,反应迟钝,精神抑郁,神经痛,关节痛,一般局限某一部位,但重者关节强直,变形。一部分患者自述症状很多,缺乏体征,类似神经官能症;另一部分患者表现多器官和系统损害,如骨骼肌肉持续不定的钝痛,反重复复,迁延不愈,晚期有的发展成为关节强直,肌肉挛缩,畸形,瘫痪。神经系统表现为神经炎、神经根炎,脑脊髓膜炎。泌尿生殖系统,可有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等。心血管系统可有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另外尚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视网膜血栓性静脉炎,视神经炎;乳突炎及听神经损伤等。

慢性期相对稳定型者,症状、体征较固定,功能障碍仅因气候变化,劳累过度才加重。但久病后体力衰竭、营养不良、贫血。

患病后复发率6~10%,常在3个月以内发生。可能是细菌为细胞内寄生,不易为抗生素杀灭或者与疗程不够有关。

[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

(一)流行病学资料:是否有流行地区居留史与病畜接触史,进食未严格消毒的乳制品及未煮熟的畜肉史。

(二)临床表现:重复发作的发热,伴有多汗、游走性关节痛、乏力。查体发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如有睾丸肿大疼痛,神经痛,则基本可确诊。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半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分类可达60%以上。血沉在各期均增速。久病者有轻或中度贫血。2.细菌学检查:患者血液、骨髓、乳汁、子宫分泌物均可做细菌培养。急性期阳性率高,慢性期低。骨髓标本较血液标本阳性率高。3.免疫学检查

:(1)试管凝集试验:1:100以上为阳性。病程中效价递增4倍及以上意义更大。(2)补体结合试验:1:10以上为阳性。对慢性患者有较高特异性。

(3)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1:400以上为阳性。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皮肤变态试验可做为参考,在调查筛选中常见,不做为诊断依据。[鉴别诊断]

主要与伤寒、副伤寒、风湿热,肺结核,疟疾等相鉴别。鉴别时注意体会本病特征性表现,如发热伴出汗、关节痛、神经痛、全身软弱

;游走性关节痛;高热但神志精神尚可,很少有谵妄。再结合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能够做出正确诊断。[治疗]

(一)治疗原则

①早治疗。诊断一经确立,立即给予治疗,以防疾病向慢性发展;②联合用药,剂量足,疗程够。一般联合两种抗菌药,连用2~3个疗程;③中医结合。中医包括蒙医、藏医和汉医;④综合治疗。以药为主,佐以支持疗法,以提高患者抵抗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

①休息。②饮食。应增加营养,给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给足够水分及电解质。③出汗要及时擦干,避免风吹。每日温水擦浴并更换衣裤一次。④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也可用退热剂;中毒症状重、睾丸肿痛者可用皮质激素;关节痛严重者可用5~10%硫酸镁湿敷;头痛失眠者用阿斯匹林、苯巴比妥等。⑤医护人员应安慰病人,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以树立信心。

(三)抗菌治疗

急性期要以抗菌治疗为主。我省对新发病人进行免费治疗,主要采用利福平、强力霉素、链霉素联合用药治疗,利福平用量为0.6g/日,链霉素为1g/日,强力霉素为0.2g/日。

(四)中医中药疗法

祖国医学认为急性期系外感湿热病邪为患,慢性期因久病正气耗伤,风、寒、湿三气杂合,表现为虚证、血瘀、痹证和湿热等。治疗应辨证施治。急性期给予清热、利湿、解毒方剂,如三仁汤,独活寄生汤等。慢性期根据证型分别用益气阴煎,细辛牡蛎汤,复方马钱子散,逐瘀汤,化瘀丸,三黄一见喜汤,晰蜴散,穿山龙制剂等。针炙也有一定疗效。

(五)其它疗法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中毒症状重者,伴有睾丸炎者,伴顽固性关节痛者可应用。免疫增强剂及免疫调节剂,如左旋米唑、转移因子等对调节机体免疫力可能有益。物理疗法对症治疗也可应用。慢性期的并发症治疗可随症使用抗生素及对症措施。[布病预防控制]

中国主要采取以畜间免疫为主的”检、免、处、消”相结合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即畜间全部检疫、病畜全部处杀、健康畜全部免疫、污染环境消毒的防制措施。

(一)疫情报告布鲁氏菌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法定传染病,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发现布病病人后,农村在24小时内,城市在12小时内,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上报。对诊断的布鲁氏菌病病例,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要求在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二)管理传染源

对牧场、乳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检出的病畜,坚决予以处杀,进行无害化处理。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须深埋。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须煮沸消毒。

(三)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对畜产品的卫生监督,禁食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四)保护易感人群

对与牲畜或畜产品接触密切者,要进行宣传教育,做好个人防护。

人用布氏菌苗,中国以前有104M活菌苗,免疫采用皮上划痕或滴鼻接种,但由于人用布氏菌苗成本过大,接种复杂,副反应重,保护期短,保护效果差等原因,当前已不常使用。

临床医务人员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竞赛试题试题均为选择题,可单选或多选,每题2分,共50道题,满分为100分,把认为正确的选项写在试题后边的答题卡内。试题均为选择题,可单选或多选,每题2分,共50道题,满分为100分,把认为正确的选项写在试题后边的答题卡内。1、布鲁氏菌属于:()A、革兰氏染色阳性短小杆菌B、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C、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D、革兰氏染色阴性球菌2、布鲁氏菌首先在下面哪个地方被分离到()A、定边县B、马尔她岛C、重庆D、丹麦3、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能力:()A、较强B、弱C、极强D、极弱4、致病力最强的布鲁氏菌为:()A、猪种布鲁氏菌B、羊种布鲁氏菌C、犬种布鲁氏菌D、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5、1985年WHO 布鲁氏菌病专家委员会把布鲁氏菌分为:()A、5个种15个生物型B、5个种19个生物型C、6个种19个生物型D、6个种20个生物型6、下列那种方式不能杀死布鲁氏菌:()A、水浴60℃C、5%来苏儿浸泡2小时D、高压蒸汽灭菌7、陕西省人间布病主要分布于:()A、宝鸡,汉中B、榆林,延安,渭南C、西安,咸阳D、安康,商洛8、在我省,布鲁氏菌病最主要是由下面哪种动物给人传染:()A、猪B、牛C、羊 D、狗9、家畜患布病后表现为:()A、流产B、不孕C、公羊出现跛行腿D、睾丸肿大10、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A、消化道传播B、经呼吸道传播C、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播D、经血液传播11、人感染布病最危险的途径是()A、接触病畜流产物B、放牧羊只C、喝生奶D、屠宰12、布病易感人群()A、老人B、屠宰工易感C、人类普遍易感D、小孩13、布病在人与人之间:()A、基本不传染B、经过呼吸道传播C、经过消化道传播D、共用餐具、用具14、关于布病的传播因素,说法正确的是:()A、布鲁氏菌可存在于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乳汁,流产物中B、布鲁氏菌可存在于急性期患者的粪,尿,乳,精液中C、布鲁氏菌可经过正常皮肤、粘膜侵入机体D、布鲁氏菌可存在于空气中15、关于布鲁氏菌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鲁氏菌病是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病死率高B、导致人间布鲁氏菌病扩散的主要原因是人和人的密切接触C、病畜的分泌物,流产物及乳制品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播因子D.生活在布鲁氏菌病疫区环境下的人,只要不接触病畜,就不会发生布鲁氏菌感染16、符合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的有:()A、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B、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屠宰工、皮毛工等高于一般人群C、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D、男多于女17、下列那种职业为布鲁氏菌病的高发职业()A、贩皮毛者B、干部C、学生D、屠宰工18、在陕西布鲁氏菌病的高发季节为()A、冬季B、春夏季C、秋季D、全年19、布鲁氏菌在进入机体后首先在下面哪个组织繁殖:()A、血液B、肝脏C、淋巴结D、关节液20、下面哪些变态反应在布鲁氏菌病发病机理中发挥作用:() 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21、急性期布病发病机理中,主要是布氏菌重复被吞噬细胞吞噬,菌体破坏释放()作用引起发热等症状()A、外毒素B、细菌核酸C、内毒毒D、布氏菌素22、布鲁氏菌能够侵犯:()A、生殖系统B、骨关节C、神经系统D、肾脏,心脏23、布鲁氏菌病的平均潜伏期为:()A、1周B、2周C、3周D、4周24、急性期布病是指发病多长时间以内()A、1周B、1个月C、3个月D、6个月25、慢性布病患者一般是指布鲁氏菌病从发病开始持续:()A、1年以上B、半年以上C、3个月以上D、2年以上26、布鲁氏菌病可出现下列那些症状:()A、发热B、多汗C、关节痛D、乏力27、布病发热的典型热型是:()A、弛张热B、稽留热C、低热D、波状热28、布病发热的突出特点是:()A、高热伴意识模糊B、低热持续不退C、发热时意识清醒,热退后症状反而加剧D、发热均为波状热29、布病出汗的特点有:()A、出汗后患者感觉轻松,精神焕发B、急性期病人在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大汗淋漓C、出汗有盗汗,也有自汗D、严重出汗可致患者虚脱30、部分男性布病患的特有症状是()A、淋巴结肿大B、肝、脾肿大C、睾丸肿大D、脑膜刺激征31、关于布鲁氏菌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鲁氏菌病可引起人的流产B、急性期布鲁氏菌病引起的关节痛多为游走性C、慢性期布鲁氏菌病引起的关节痛固定于某些关节D、慢性期布鲁氏菌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32、布病称为”懒汉病”、”爬床病”的原因()A、布病患者懒惰B、布病患者嗜睡C、患布病后乏力症状明显,能吃不能动D、由于发热而无精神33、慢性布病的特点()A、慢性布病极易导致死亡B、慢性布病迁延不愈,甚至留下终身损害C、慢性布病能够表现出急性症状D、危及全身各大系统,症状复杂34、布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有()A、有家畜及畜产品的流行病学接触史B、典型的布病临床症状和体征C、特异性实验室检查D、血常规等辅助检查35、布病特异性实验室诊断的方法有()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B、试管凝集试验C、补体结合试验D、抗人球蛋白试验36、确诊布病病人的实验室诊断标准:()A、试管凝集试验1:100阳性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160为阳性C、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D、皮肤变态实验阳性37、布病诊断应着重询问患者的()A、一般情况B、与家畜及畜产品的接触史C、是否去外地旅游D、是否饮用生水38、某患者来医院就诊,自述全身乏力,夜间盗汗,关节痛,睾丸胀痛,体温39℃A、询问患者接触史及职业等B、采血并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布病检查,以排除布鲁氏菌病C、对病人立即进行隔离D、确诊布病后应填报传染病报告卡39、抗菌素联合用药主要是那些药物()A、链霉素B、青霉素C、盐酸多西环素(强力霉素)D、利福平40、我省对下列那类布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A、全部患者B、新发患者C、贫困患者D、慢性患者41、布病患者下列那种情况可考虑使用激素治疗()A、严重中毒症状B、高热达38℃42、慢性期布病治疗较为有效的方法是()A、抗菌素治疗B、对症治疗C、中医分型治疗D、支持疗法43、布病复发的的主要原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