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核心考点1_第1页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核心考点1_第2页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核心考点1_第3页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核心考点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核心考点11.训练的概念

训练是培育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训练,是训练者依据肯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通过学校训练,对受训练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进展的活动。

2.学校训练制度

(1)学校训练制度在形式上的进展正规训练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训练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训练。训练制度的进展经受了从前制度化训练到制度化训练再到非制度化训练的过程。前制度化训练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训练。

中国近代制度化训练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公布的全国统一的训练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l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l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训练而言,非制度化训练所推崇的抱负是:“训练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训练制度进展的趋势

①加强学前训练并重视与小学训练的连接;②强化普及义务训练并延长义务训练年限;③一般训练与职业训练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进展;④高等训练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训练与非学历训练的界限渐渐淡化;⑥训练制度有利于国际沟通。

3.古代中国训练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训练的形态。西周以后,形成了六艺训练,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殊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根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4.20世纪以后世界训练的特征

(1)训练的终身化;(2)训练的全民化;(3)训练的民主化;(4)训练的多元化;(5)训练技术的现代化。

5.历的训练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训练学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训练的进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意后天的训练工作,主见“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仁”为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索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意文史学问的把握和规律思维力量的培育,还注意科学技术的传习。

道家主见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的训练。

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训练理论和阅历。《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心的完整的训练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主见启发式教学,主见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进展的特点,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的训练学思想

苏格拉底以问答法。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挖苦,其次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其代表作为《抱负国》。

亚里士多德认为,训练应当是国家的,主见根据儿童心理进展的规律对儿童进展分阶段训练,提倡对学生进展和谐的全面进展的训练。他的训练思想代表作是《政治学》。

6.训练学的建立与变革

(1)训练学学科的建立

训练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强调训练的自然性,提出“泛智训练”,他的训练思想反映在《大教学论》中。

(2)标准训练学的建立

从独立的训练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训练家赫尔巴特的《一般训练学》为标志。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训练》是20世纪初有用主义训练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①赫尔巴特奠定了训练学的科学根底

在教学上,他强调系统学问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训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②杜威与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