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膨胀节施工方案-新版_第1页
更换膨胀节施工方案-新版_第2页
更换膨胀节施工方案-新版_第3页
更换膨胀节施工方案-新版_第4页
更换膨胀节施工方案-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润亿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工程TRT透平机出口煤气管道膨胀节更换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 审核: 批准: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七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工程名称TRT透平机出口煤气管道膨胀节更换编制人部门审批意见责任人施工单位项目经审批技术部门负责人:年月日质量部门负责人:年月日安全部门负责人:年月日项目负责人:年月日技术部门负责人:一、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TOC\o"1-5"\h\z二、编制依据 3三、施工慨况 1四、施工人力资源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主要施工工器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施工组织体系 2七、施工方法 4八、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6九、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十、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及控制对策表 7一、适用范围为了提高煤气管道更换膨胀节的施工安全加强安装工艺和质量,特制定本方案。本施工方案适用于青岛润亿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工程1#、2#TRT透平机出口煤气管道膨胀节更换。二、编制依据编制原则1)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规定,确保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2)在总体部署和资源配置上尽量做到科学、优化、充沛;3)在具体施工方案上尽量做到先进、合理,编制上突出重点;4)为工程着想,积极向业主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次采用的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规范:《炼钢管道工程安装验收规范》 GB50403-2007

三、施工概况三、施工概况本次检修主要内容如下:.在1#、2#TRT透平机出口原煤气管道膨胀节处搭建安全脚手架.将1#、2#TRT透平机出口原煤气管道上的两套直径2.4米的膨胀节拆除.将新的两套膨胀节安装到原煤气管道上.更换完成后,管道打压检漏四、施工人力资源安排四、本次膨胀节更换工作,共计投入作业人员12人左右,具体人员配置如下:五、五、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1期出a41

6氧含量分析仪5t台27气割工具套28煤气报警器台29六、施工组织体系项目经理:王Tel:

施工经理:刘七、施工1) 汽车吊选用依据及计算方式—施工班组1~~1) 汽车吊选用依据及计算方式—施工班组1~~施工班组2a.汽车吊起重高度计算:H2H1+H2+H3+H4注:H一吊车的起重2)拆除膨胀节的步骤:a.联系业主将管道内的煤气停掉,进行氮气置换煤气、空气置换氮气工作。确保管道内将煤气及氮气置换干净后施工。b.在旧的膨胀节管道上焊接吊耳便于倒链吊装。c,将1#TRT旧的膨胀节用倒链固定住,后用割枪将旧的膨胀节割除,用倒链慢慢的将苴放置在地面,用吊车将苴吊离现场;2#TRT膨胀节拆除时连同上方弯头一起割下•然后b.保证膨胀节两边的管道的间隙合理,便于焊接,焊接采用J422-4.0焊条,焊缝均为连续焊缝,焊缝高度>10mm,焊接过程中不得向焊缝内夹杂异物。焊接的把线不能放在波纹管上,焊接时要将波纹管保护起来,防止贱渣烫坏波纹管。c,焊接管道与膨胀节的连接口,焊接采用J422-4.0焊条,焊缝均为连续焊缝,焊缝高度>10mm,焊接过程中不得向焊缝内夹杂异物。d.管道试压、以所有焊缝无泄漏为标准。首先进行气压强度实验,实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即0.029MPa,试压时,压力应逐级上升,先升到实验压力的50%,进行检漏,如无泄漏及异常现象,继续按实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直至强度实验压力。每级试压应稳压3分钟,达到实验压力后稳压10分钟,以无泄漏、目测无变形等为强度实验合格。如发现有泄漏的地方,应做出标记,待泄完压后在处理漏点,消除缺陷后,再升至实验压力。八、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1、坚持“快速响应、严谨务实、科学管理、追求卓越”的十六字方针,使本次检修圆满高效完成。2、施工前坚持对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技术交底,确保施工过程有条不紊地展开,并认真填写交底记录。3、开工前各作业班组认真填写工时工序表,并经技术员审核确认。4、严格执行质量“三检制”,加强班组质量自检。自检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质量的有效办法。班组的自检要做到“三实一可靠”即实测、实量、实记、数据可靠,坚决反对填虚假数据。5、开工之前根据图纸核对备件尺寸,查出问题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坚决把问题消灭在开工之前。6、根据图纸要求,严格控制各精度等级,确保本次休风取得良好的质量效果。7、本次检修要求统一协调,统一指挥,各班组必须服从调派。九、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进入施工区域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扣好安全帽帽带,施工时必须正确穿戴好劳防用品,须听从有关领导及现场安全员的劝告和指挥。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项目经理要狠抓违章及事故苗子,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发生险肇事故要严格做到“三不放过”。3、吊装用起重机、电焊机、钢丝绳以及其它吊装用工具。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合格后才能使用,严禁超负荷使用。起重机械使用,必须指定专人操作,专人指挥;严格执行开动牌制度。区域,专人看守。8、氧气瓶、乙炔瓶、油桶等易燃易爆物品,必须离气割、电焊等明火作业区十米以上,并设有禁火标志;氧气瓶、乙决瓶不得混放,两者应相距五米以外。9、吊车必须有专人指挥,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汽车,吊车转弯或倒车时必须有人带车指挥。10、当天工程结束,必须做到“工完料清”。验收时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必须齐全有效,做到“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有台必有栏,有洞必有盖”,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试车。12、工作人员在施工区域要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高空作业时系好安全带,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工作区域和攀达高空。13、安全检查人员和项目部成员要对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十、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及控制对策表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作业条件危险评价危险级别控制措施实施负责人1使用角磨触电人身伤亡163181出库前检查其绝缘性,不使用绝缘不合格的角磨安全员技术员班组长砂轮片碎片飞出人身伤害242161戴好防护眼镜碎屑飞溅眼睛伤害243242戴好防护眼镜砂轮旋转人身伤害242161戴好防护眼镜2使用其它电动工具触电人身伤亡1415602电动出库前必须检查其绝缘性安全员技术员班组长旋转部位伤人人身伤害137212正确操作

3使用倒链链条或钢丝绳断裂167422出库前必须对其进行负荷试验,合格后方可出库使用。安全员技术员班组长刹车片失灵263362出库前必须对其进行负荷试验,合格后方可出库使用。接触带电体人身伤亡0.5615452葫芦避开电焊线及电源线。生根处滑动人身伤亡167422必须保证生根处可靠牢固。4使用割把火灾人员伤亡167422施工前先检查附近及下方是否有易燃、可燃物,如有则清理完这些可燃物,若无法清理,则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安全员技术员班组长熔渣掉落烫伤他人363542施工前先检查确认下方是否有人施工,或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后再施工回火爆炸人身伤害167422正确使用割炬,皮带接头需用夹子夹紧,使用中经常检查皮带是否有老化、破损,配戴好防护眼镜、手套。

5使用钢丝绳钢丝绳超负荷使用坠物造成人员伤亡1315452合理选用钢丝绳,用做缆风绳时安全系数取3.5,用做吊索无弯曲时安全系数取6〜7,用于机动起重设备时安全系数取5〜6,用于捆绑时安全系数取8〜10,用于载人升降机时安全系数取14安全员技术员班组长磨损或腐蚀坠物造成人员伤亡1315452避免在运动中与设备摩擦打结或弯折坠物造成人员伤亡137212不能使用打结、弯折的钢丝绳接触尖锐棱角坠物造成人员伤亡237422在与设备尖锐棱角接触处垫半圆管或橡皮接触带电体坠物造成人员伤亡、触电1315452避开电焊线及电源线6高空对口工具坠落人员伤害337632所使用的工器具要系按全绳,不用时放在安全地带或挂牢。安全员技术员

班组长高空坠落人身伤亡1315452正确使用安全带,下方应铺设安全网。架子垮塌人员伤亡0.5340602脚手架搭设牢固,经验收合格后再使用,脚手架上的荷载不能超载倒链或索具断裂人员伤亡1315452使用合格的倒链和钢丝绳、卡7管子吊装捆绑不牢,管子滑落人身伤亡1215302吊装件捆绑要牢靠,吊平安全员技术员班组长8压力试验被水刺伤人身伤亡11771停止试验系统的一切工作,升压前所有人员离开试验区域,人员不得站在焊缝处、堵头的对面或法兰盘的侧面。安全员技术员班组长被爆裂飞出物击中人身伤亡11771人员不得站在焊缝处、堵头的对面或法兰盘的侧面

9煤气余气检查管道内留有煤气余气导致煤气中毒,人身伤亡11771必须随身佩戴煤气报警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