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射频通信】-车载应急通信技术与测试方法介绍_第1页
【无线射频通信】-车载应急通信技术与测试方法介绍_第2页
【无线射频通信】-车载应急通信技术与测试方法介绍_第3页
【无线射频通信】-车载应急通信技术与测试方法介绍_第4页
【无线射频通信】-车载应急通信技术与测试方法介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停云与您分享--------宋停云与您分享----车载应急通信技术与测试方法介绍1、引言

近几年,扩展汽车通信功能应用的车联网话题急速升温,汽车产业与通信信息产业的结合是通信业进展新的契机,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高新信息技术应用的无限前景,同时也存在跨行业合作的简单性。目前,车联通信系统的应用遍布汽车驾驶、多媒体消遣、交通信息交互、应急救援的通信应用等。本文从车载应急通信系统动身,从车载应急通信的技术特性、国内外标准、检测产业进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

车载应急通信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自动紧急呼叫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两个模块。在发生严峻交通事故后,即使司机和乘客失去知觉不能拨打电话,这一系统通过对碰撞力度的感应触发,基于以上两个通信功能模块,能够自动拨叫统一的应急救援平台的紧急救援电话,并且同时报告事故车辆所处的位置信息(见图1)。该系统对应急通信的处理具有自动化和准时的特性,使得紧急事故的信息发送快速,同时因自动包含事发位置信息,可大大缩短救援时间。欧盟会曾在致力推动该系统在欧洲的普遍使用的政策讨论中,提到采纳这套系统,有可能使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的救援时间节约40%以上。

图1、车载应急通信系统(来自heero-piot.et)

2、车载应急通信技术及标准现状

2.1、技术进展背景

车载应急通信系统的技术近年在欧洲和俄罗斯进展快速。早在2023年欧盟会(EuropeanCommission)提出建立车载紧急呼叫业务eCall的需求,盼望在欧洲范围内统一实施部署车载紧急呼叫服务系统。为了推广这项重要的道路平安措施,2023年欧盟会将技术标准任务下达至ETSI/3GPP(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对eCall技术通信标准体系进行开发建设;2023年,ETSI/3GPP开头发布eCall通信模块技术系列标准;2023年,欧洲9国共同成立HeERO(泛欧州车车载紧急呼叫业务)联盟,召集各国汽车行业和通信行业的公司组织共同加入对eCall的系统性推广建设,致力于建立一个在欧洲范围内可实现互操作的互联互通的车载应急通信大系统。HeERO联盟的任务包括对eCall业务系统的模式设计和部署规划、技术标准的起草推动、技术试验测试、试商用推广等。截止到2023年,HeERO已经进展到16个国家范围和包含车和通信行业在内的43个产业合作伙伴的加盟。

此外,俄罗斯近年大力进展车载应急通信系统,基于俄罗斯的GLONASS定位卫星系统,提出ERA_GLONASS车载应急通信系统,其技术方案与欧洲eCall系统技术方案类似,也即在发生严峻交通事故后,通过该系统也能够自动拨叫俄罗斯紧急救援电话,并且报告事故车辆所处的位置和车俩信息,其定位卫星技术明确使用的是俄罗斯的卫星定位GLONASS系统。目前,俄罗斯已经启动了对ERA_GLONASS技术的强制要求。

2.2、技术原理简介

车载应急通信技术(eCall技术)的设计主要包含两条通信路径:如图2所示,一条路径为通过蜂窝网络拨打语音紧急呼叫,这个过程与蜂窝网络紧急呼叫的实现原理全都;另一条路径是通过卫星通信系统截取的定位信息,将位置信息及相关车辆信息打包成规范化格式的数据信息单元通过蜂窝移动网络传送给应急业务平台。通过这两个通信路径,当汽车发生紧急状况(如碰撞),人为或自动的触发应急状态,将终端模块当前的位置信息通过蜂窝网络传送给应急业务平台,同时发起紧急呼叫,联络到应急业务平台,在尽量短时间内完成事故上报。

图2、车载应急通信系统两条通路路径(来自3GPPTS26.267)

2.3、技术标准进展状态

3GPP作为eCall技术的国际标准制定的托付组织,从2023年起开展eCall技术的标准化工作,间续推出系列eCall系统数据通信传送技术标准。系列标准的主要功能目标是定义两条通信通路(定位信息和紧急呼叫)如何协调统一的工作。

eCall在通信网络技术的实现主要分别架设在两个功能实体(见图3),一个是车载系统(IVS-In-VehicleSystem),一个是公共平安应答业务系统(PSAP-PublicSafetyAnsweringPoint)。两个功能实体通过GPS卫星通信网络和PLMN公共(蜂窝)电信网络进行连接。

图3、车载应急通信系统蜂窝系统框架(来自3GPPTS26.267)

ETSI/3GPP制定的eCall技术标准具体对IVSDataModem和PSAPDataModem两个功能实体进行了最小数据单元(MSD-MinimumSetofData)的结构设计、字段内容定义以及发送接收的流程的全面定义,系列标准参见表1。

表1、系列标准

紧急呼叫的流程因在3GPP标准体系早有定义,故此系列标准不再重新定义该部分,而是重点关注于MSD传输以及其与紧急呼叫过程之间的同步协作。图3清楚地描述了MSD与Speech语音呼叫之间以时间分割开关来完成协调同步的通信。

eCall技术进展已历经11年,其技术演进依托于蜂窝网络的技术进步。3GPP将eCall技术分成两个进展阶段:In-BANDeCall和演进的NGeCall(NextGenerationeCall);目前,In-BANDeCall为进展阶段,即上文所描述的基于2G或3G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将语音和数据包MSD打包一起进行传输,并支持网络向车载系统询问信息的交互;NGeCall则被放到3GPPR14技术版本进行标准化工作,NGeCall将纳入IMS语音及多媒体形式的数据,以实现更高性能的报警传输。NGeCall目前还处于技术设计和标准化工作中。

此外,欧洲标准化会CEN也对eCall在高层应用要求,运营要求和数据传送及端到端测试方面开展了标准的起草编制工作。目前,eCall的CEN系列标准包括如下:

CENEN15722: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s-eSafety-eCallminimumsetofdata(MSD)。

CENEN16062:eCallHighLevelApplicationRequirements(HLAP)。

CENEN16072:PanEuropeaneCall-operatingrequirements。

EN/ISO24978:ITSSafetyemergencymessagesusinganyavailablewirelessmedia-Dataregistryprocedures。

CENTS16454: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s-eSafety-eCallendtoendconformancetesting。

其中,CENTS16454标准是eCall系统的通信模块的主要测试标准,其内容为对车载终端(IVS)和业务系统(PSAP)进行包括注册、业务触发、SIM/USIM卡全都性、MSD传送、语音呼叫等系列流程在内的端到端的全都性测试方法。

3GPP技术标准体系与CEN技术产品标准共同实现了eCall清楚完整的技术和测试规范,为eCall的产品研发和网络部署供应了技术依据。

俄罗斯的ERA_GLONASS系列技术标准由俄罗斯国家标准起草机构InterstateStandard起草编制,以测试标准为例,内容涵盖电磁兼容性、功能和协议、导航模块等各类测试,目前GOST系列测试标准如下:

GOSTR54618-2023:耐气候和机械因素以及电磁兼容性测试Resistancetoclimaticandmechanicalfactors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

GOSTR55530功能和协议测试FunctionalandProtocolTesting。

GOSTR55531电话扬声器测试Speakerphone。

GOSTR55532碰撞检测CollisionDetection。

GOSTR55533通信模块CommunicationModules(GS、UMTS)。

GOSTR55534导航模块,含俄罗斯卫星定位GLONASS系统和全球定位GPS系统Navigationmodule。

其中,GOSTR55530-2023和GOSTR55533-2023标准包含了对蜂窝通信功能模块的主要检测内容,其内容类似CENTS16454标准,包括对车载终端(IVS)和业务系统(PSAP)进行包括注册、业务触发、MSD传送、语音呼叫等系列信令流程相关的测试方法。

3、车载应急通信模块测试方法介绍

车载应急通信模块测试方法在CENTS16454标准中进行了具体描述,CENTS16454标准包含IVS终端模块的整体工作流程的测试,对于理解eCall业务模式比较完整。本部分重点对此标准所设计的测试方法进行介绍。

CENTS16454标准的定义方法包括每个测试用例的预备条件、测试步骤及结果判定。该标准将eCall服务供应链条上的参加实体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划分,分别为车载系统(IVS)、移动通信网络(MNO)、公共平安应答平台(PSAP)和第三方服务供应商(TPSP)。IVS包含两种不同接入方式接入不同的业务平台,PanEuropean与PSAP公共平安应答平台连接,TPS与第三方服务供应商连接。同时,CENTS16454标准为每个eCall服务参加实体都制定了具体的测试方案。

车载系统IVS与PASP之间通信协议的测试是通过在协议流程上的每个关键环节设置一系列的检查点,来检查车载系统的行为是否满意要求。例如,在消失紧急状况时是否能自动拨打语音电话,是否能自动发送MSD数据包等。

在遇到紧急状况时,MSD(MinimumSetofData)能否被正常发送到PSAP特别关键。MSD虽然只有短短的140个字节,但其中包含了关系到是否能准时实行正确的方式对事故进行处理及营救的极为重要的信息,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车辆的品牌、车型及颜色。

以测试对象之一的车载模块系统IVS为例,设计一个MSD消息发送的测试用例。其中,IVS终端模块作为被测对象,其他参加主体用仪表进行模拟,作为测试设备。IVS与PASP之间的通信协议流程,测试目的为验证IVS能否正常发送MSD消息,测试步骤设计如下:

(1)PSAP向IVS发送"SendMSD'恳求。

(2)收到该恳求,IVS将语音通话置于静音模式。

(3)IVS发送MSD数据。

(4)PSAP确认收到MSD。

(5)IVS停止发送MSD。

(6)PSAP检查MSD数据的有效性及完整性。

(7)IVS接收PASP关于MSD数据有效性的反馈。

(8)IVS启动语音模式。

(9)AP也启动语音模式。

(10)VS与PSAP之间的语音通话是否正常。

4、国内外车载应急产品和技术标准化进展

国内目前在车载应急平安方面主要基于目前各类信息技术的组合应用,如两客一危系统,该系统主要结合多媒体技术于一体化的智能车载设备,并与后台的服务和监控平台联网,完成对车辆及驾驶的平安监控和应急防范。

图4中的一体化智能车载系统,能将车辆上所需的各种功能高度集成,用单一设备即可完成多种智能化功能,包括客流分析、驾驶员疲惫检测系统、身份认证等,同时又配置了常规车载系统中所必需有的视频监控录像系统、GPS系统、报警系统等,设备多种功能高度集成后,能带来肯定的便利性、功能多样性、低成本的优势,但对应急紧急处理全程全网和实时救援还有待新技术的支撑。

图4、一体化智能车载系统

近几年,与eCall和ERA_GLONASS技术类似的车载应急通信技术标准建设在"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TIAA)'旗下的eCall技术工作子组中有所推动。该子组起草了《紧急救援系统车载子系统技术要求》,对车载应急通信功能的要求进行了初步定义。同时,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ST3(应急组)也起草了《个人紧急状况下报警及位置信息传送技术要求》系列标准,其中对移动终端的定义范围涵盖了车载终端。由于跨行业的技术争论合作和标准化组织的多样性,需要国内产业界更紧密的合作,来推动国内eCall技术标准的尽快制定以支持产业的部署和产品商用化实现。

欧盟会多年来通过制定政策和推动行业,也逐步实现了eCall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并将其纳入强制范围。回顾2023年以来欧盟会屡次将eCall提到重要的争论议程上,在2023年引入eCall系统的4年进展报告中会曾提到:项目推广初始,以企业和个人自愿的方式加入非常无效,因而必需考虑强制措施。2023年7月,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敦促会提交一份提案要求全部成员国新批准的汽车搭载112-eCall系统;2023年11月,欧盟会再次提出推广eCall系统也作为欧盟汽车业的一个重点项目进行建设。至此,可以预见2023年将在欧洲范围内实现eCall汽车配件产品的大规模强制检测认证,届时欧盟境内所销售的新家用车和轻型乘用车都必需安装紧急救援呼叫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削减道路交通事故中因救援迟缓造成的人员死亡。作为一个重要的道路平安措施,同时还要考虑现有车载系统的设备升级或后装市场的推动。在PSAP业务系统方面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建设部署和完善。

俄罗斯的ERA_GLONASS商业部署目前进展特别快速,自2023年俄罗斯政府强制要求政策确定后,目前进入俄罗斯市场的汽车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