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个人和功绩)范文_第1页
心理学概论(个人和功绩)范文_第2页
心理学概论(个人和功绩)范文_第3页
心理学概论(个人和功绩)范文_第4页
心理学概论(个人和功绩)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概论1、冯特:1《生理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的独立宣言(未出版)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 标志心理学的诞生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冯特的主要功绩:心理学的确立实验心理学的创立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弗洛伊德:1)创立精神分析学派人的意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早期理论:潜意识理论、梦的解释、泛性论后期理论:本能学说、人格理论侵犯性行为的心理学解释:从人的破坏性本能来解释人的攻击性。3、华生:1)行为主义的创始人2)1914年出版《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行为主义创立标志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的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4、亚里士多德《灵魂论》 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5、荣格: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6、Y-G人格测试: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7、卡特尔: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8、班杜拉:1)观察学习;自我调节侵犯性行为是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观察学习而得的,因此,侵犯榜样起着重要作用。2侵犯性行为是通过对外在榜样的观察与模仿而习得的。9、霍兰德:1)6类人格2)场依存+场独立10、比纳-西蒙智力测验: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2个月的年龄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12、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13、皮亚杰:1、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2、逻辑决定论基本观点: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认知阶段出现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3、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2岁感知动作前运算阶段岁)---符号功能出现具体运算阶(8-12岁动作向运算转变思维具有灵活和平衡特性,具体运算达到“可逆性形式运算阶(13岁以) 命题运算阶段。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形式思维能进行假设—演绎的推理。4、皮亚杰用“平衡化”的概念来阐述认识发展的机制。认知发展三大基本因素:1)成熟;2)经验;3)社会环境5、人的品德成熟的表现:尊重法则和社会公正儿童道德发展的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岁)--他律阶段可逆性阶段岁)--自律阶段4)公正阶段(10-12岁)14、斯滕伯格三元理论 《超越》中提出2“成功智力”的概念15、乔姆斯基:先天决定论 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16、加德纳:在《心理结构》中提出7种智力17、戴斯:提出智力的PASS模型18、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成6个层次:1)知识、2)领会、3)运用、4)分析、5)综合、6)评价2、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1)认知;2)情感;3)动作技能3、掌握学习法基本观只要恰当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可以使90%以上的学生达到掌握水平。利用卡罗尔的学习程度函数说明教学变学习时间和适当教学4、认为学习的情感准备状态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变量---三种情感准备状态:对学科的态度对整个学校学习的态度对自我的态度19、加涅:1)认知学习分类理论------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强调认知结构的变化略的综合应用。20、奥斯本:头脑风暴法---集体激励的策略21、奥苏贝尔:1、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3、从两个维度对学习进行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接受式和发现式2经验的关系:意义性学习与机械性学习221年存活期;年调试期;年及以上成熟期23、马杰:教学设计----1)目标;2)策略;3)评价24、华莱士:问题解决的四个步骤----1)准备;2)孕育;3)明朗;4)验证25、斯金纳:1)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消退作用26、塞伦: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巴甫洛夫、斯金纳28、加涅、奥苏贝尔: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29、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题要发生持久的变化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学习需要受到强化学习需要练习30、潘菽:《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的根本内容和结果:知识学习;技能与熟练的学习;心智、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31、桑代克:1)主要学习规律:2)3)准备率2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325个条件:情绪教稳定乐于工作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4)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5)患者,或生活适应困难者予以诊断与治疗的一切措施教育”的历程33、乔姆斯基:先天决定论---“先天语言能力说”。34、安斯沃斯:首创评估儿童依恋的方法:安全依恋; 儿童明显依恋的征兆焦虑 回避型依恋焦虑 矛盾型依恋35、布鲁纳:发现教学法 四大优势利于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利于培养内部动机利于学会发现的技能利于知识的保持、维果斯基:认为在教师的教学支持下,学生的认知能力可以达到“最近发展区其已有的认知水平。37、邓克尔:当有机体具有一个目标,但并不知道怎么达到这一目标的时候就产生了问题38碍。39、杜威:曾提出过问题解决过程的5步骤模式:产生困难对困难的界定借助已有的知识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验证假设产生迁移40、教学效能感最早的研究:源于黑格尔和怀特的早期研究---教师积极的教学信念41、阿西顿:优秀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表现在:优秀教师有个人成就感认为从事的教学活动很有价值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应负有责任42、本次:将教师专业成长期分四层次:1)依赖权威;允许质疑、积极探索;组织个人教学方案、分享;更复杂的关注43、佛勒:按教师关注重点划分:1)职前关注;2)早期生存的关注;3)教学情境的关注;关注学生44、舒尔曼:教师应具备的三类知识:1)原理规则知识案例知识策略知识41、品德与教学的意义:42、柯尔伯格:品德发展理论 道德发展与认识发展关系密切“道德两难论”是他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三水平六阶段:前道德水平岁)以惩罚与服从为规则以朴素的享乐主义与功利性的原则2)因循水平(9-15岁)“好孩子”取向的准则Iv 以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准则3)原则水平(15岁以后)V以社会契约与法律为准则Vi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43、塞伦:学习风格1954年首先提出“学习风格”5要素:1)生理性要素;2)认知要素:3)情感要素;;5)社会性要素44、丹塞露:学习策略的定义出发分成:1、基本策略:1)领会和保持策略2)提取与利用策略(理解、回想、详释、扩展、复查)2、辅助策略:1)计划和时间安排2)专心管理(包括情绪调节与情绪维持)3)监视与调控45、迈克卡:学习策略分成三部分:1)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46、黄旭: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学习的调控、学习方法等识记策略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理解监控策略情感策略47、学习理论两大策略:1、联结派“刺激 反应理论”—“-试误说”—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1898年出版《动物的智慧》—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他将行为分解为最简单的元素:刺激(s)--反应(R)单元-----根据他的动物实验研究建立S-R学习理论范式----总结出三条主要学习规律:1)效果律练习律(应用律、失用律)准备律斯金纳 “操作性跳线反射理论”习得反应条件强化泛化作用消退作用学习的公式: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给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强度就增加;学习行为的产生式由可起到强化作用的刺激引起的巴甫洛夫斯彭斯2、认知派“认知理论” 源于格式塔学派的学习观科勒 顿悟理论托尔曼---认知地图理论“中介变量”—S刺激-O中介变量-R反应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认知结构理论主张学习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1974—1)2)3)4)编码、6)7)8)反馈48、格拉瑟德:激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适应的结果,知识只体现我们的经验。学习者建构起来49、威特洛克:生成学习理论(基础是信息加工学习理论)50、宋书文:《心理学词典》---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51、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在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52、凯勒:ARCS(学习)模式1983年提出的一个综合各种动机因素的学习模式:四大条件:注意、相关、自信、满意(兴趣)、(兴趣)56、情绪的作用“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2))认知因素(意志):一个大脑、两只壮手……誓必克服(意志)(立志与学习“学者须是立志“61、海德:朴素心理学(归因论)---核心是在对个体的行为进行分析与解释时,首先要弄清某种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内在力量的作用的结果还是外部因素的结果。---1)情境归因个人倾向归因、维纳:二维度成败归因论稳定的内在原因(能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努力)稳定的外在原因(任务的难度)不稳定的外在原因(运气)63、凯利的归因理论:在个体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时,无论是作情境归因,还是作个人倾向归因,往往都先设定一定的参照点1)个体会根据他人行为的特殊性、连续性与一致性原则进行归因2)归因的第二个参照点是他人的其他条件64、凯尔曼:对态度转变的典型例子的分析,提出态度的转变分三个阶段进行:顺从过程认同内化65、莫雷诺:社会测量法---了解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心理滚系66、波加杜斯:社会距离测量揭示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67、洛伦茨:侵犯性行为的生物学解释素和遗传基因等生物学因素解释侵犯性68、道拉德:动机认为挫折和侵犯往往有关,挫折是引起侵犯的一个原因69、扎荣次:有些人当有他人在场时比他们单独一人时表现更好“观众效应“70、吉利兰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