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摘要IAbstractInrecentyears,nationalandlocalonwastewatertreatmentplantemissionsstandardsismoreandmorestrict,choosetobeabletoachievestabilityoftheurbanwastewatertreatmentplantemissionsstandards(GB18918-2002)levelofstandardBprocessisnewsewagetreatmentplantandoldsewagetreatmentplantupgradingthekeyproblemfacing.ThisdesignisintroducedZhongMouXianzhengzhoucityscalefor30000m3/dcitysewagetreatmentplant,theprocessflowofthevariousstructuresprocessdesignandmajorequipment.Keywords:sewagetreatmentplantemissionsstandardsprocessdesign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目录PAGEII目录TOC\o"1-3"\h\u29703摘要 I58751、绪论 110421.1设计任务 164641.1.1设计水量 1270151.1.2设计水质 163841.2城市概况 1314641.3处理程度的计算 2208901.3.1溶解性BOD5的去除率 2123211.3.2CODcr的去除率 290591.3.3SS的去除率 2146041.3.4总氮的去除率 256251.3.5总磷的去除率 284242、工艺处理方案确定 3267902.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3119682.2工艺方案分析 3162912.2.1处理污水特点 3291442.2.2选择工艺方案 3167212.3工艺流程 788463、污水处理构筑物 8189573.1中格栅 8214223.1.1设计依据: 827913.1.2设计参数: 8220033.1.3设计计算 9100113.2提升泵房 10203333.2.1设计依据 10110183.2.2设计参数 11252553.2.3设计计算 11173813.3细格栅 1145053.3.1设计依据 11305033.3.2设计参数: 12127143.3.3设计计算 12315023.4沉砂池 13176113.4.1设计依据 139643.4.2设计参数 1421693.4.3设计计算 14130333.5厌氧池+氧化沟 16208943.5.1设计依据 1611213.5.2设计参数 19175773.5.3设计计算 20108913.6二沉池 24131543.6.1设计依据 2475113.6.2设计参数 24302623.6.3设计计算 25314393.7接触消毒池 2613013.7.1设计参数 2733343.7.2设计计算 28297214、污泥处理构筑物 30103974.1回流污泥泵房 30231834.1.1设计说明 30287194.2剩余污泥泵房 3079604.2.1设计说明 30113714.2.2设计选型 31148444.3污泥浓缩池 3196314.3.1设计参数 31181464.3.2设计计算 3148674.4贮泥池及污泥泵 33188314.4.1设计参数 3353904.4.2设计计算 33259475、污水厂总体设计及高程布置 3570475.1设计依据 3513975.2平面布置 37238785.3管线布置 3792695.4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38303875.4.1污水的高程布置 3846165.4.2水头损失计算 39116565.4.3高程确定 4124768参考文献 422915致谢 43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绪论PAGEII1、绪论1.1设计任务1.1.1设计水量污水厂的日处理量为3万吨/天1.1.2设计水质单位:mg/LCODcrBOD5SSTNTP进水380190238494.9出水602020201表1-1该水经处理以后,水质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由于进水不但含有BOD5,还含有大量的N,P所以不仅要求去BOD5除还应去除水中的N,P达到排放标准。1.2城市概况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属濮阳市。面积869平方公里,人口64.6万,辖17个乡(镇),503个行政村。东部地势平坦,西部分布一条南北向的沙岗。最高海拔55米,一般海拔49米。属典型的中纬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年平均日照2016小时,年平均气温13.4℃。全年农耕期为309天,作物活跃生长期为217天,无霜期为213天,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复种。清丰县水资源比较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全县年均降水量616毫米。县域水资源利用保护情况良好,水质优良。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0.43%。1.3处理程度的计算1.3.1溶解性BOD5的去除率溶解性BOD5的去除率为:1.3.2CODcr的去除率1.3.3SS的去除率1.3.4总氮的去除率1.3.5总磷的去除率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工艺处理方案确定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工艺处理方案确定2、工艺处理方案确定2.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城市污水处理的目的是使之达标排放或污水回用于农田灌溉、城市景观和工业生产等,以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节约水资源。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污水处理应达到的处理程度是选择工艺的主要依据。污水处理工艺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合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也是工艺流程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处理的水质、水量,选择可行的几种工艺流程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工艺先进合理、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的处理工艺。根据当地自然、地形条件及土地与资源利用情况,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选择适合当地情况的处理工艺。尽量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充分利用河滩沼泽地、洼地或旧河道。施工与运行管理:如地下水位较高、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就不宜选用深度大、施工难度高的处理构筑物。也应考虑所确定处理工艺运行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实现自动控制等。2.2工艺方案分析2.2.1处理污水特点由于本项污水以有机污染为主,BOD/COD=0.5,可生化性较好,重金属及其它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标。且氨氮、总氮的进口浓度与处理目标相差较远,所以要选取除氮效率相对较高的工艺方案。2.2.2选择工艺方案(1)SBR法工艺流程:污水→一级处理→曝气池→处理水工作原理:1)流入工序:废水注入,注满后进行反应,方式有单纯注水,曝气,缓速搅拌三种,2)曝气反应工序:当污水注满后即开始曝气操作,这是最重要的工序,根据污水处理的目的,除P脱N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3)沉淀工艺:使混合液泥水分离,相当于二沉池,4)排放工序:排除曝气沉淀后产生的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一直到最低水位,在反应器残留一部分活性污泥作为种泥。5)待机工序:工处理水排放后,反应器处于停滞状态等待一个周期。特点:①大多数情况下,无设置调节池的心要。②SVI值较低,易于沉淀,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污泥膨胀。③通过对运行方式的调节,进行除磷脱氮反应。④自动化程度较高。⑤得当时,处理效果优于连续式。⑥单方投资较少。⑦占地规模大,处理水量较小。(2)厌氧池+氧化沟工作流程:污水→中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沉砂池→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接触池→处理水排放工作原理: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污水在沟渠内作环形流动,利用独特的水力流动特点,在沟渠转弯处设曝气装置,在曝气池上方为厌氧池,下方则为好氧段,从而产生富氧区和缺氧区,可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取得脱氮的效应,同时氧化沟法污泥龄较长,可以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进行特别的反应,如除磷脱氮。工作特点:①在液态上,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有利于活性污泥的适于生物凝聚作用。②对水量水温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处理水量较大。③污泥龄较长,一般长达15-30天,到以存活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如果运行得当,可进行除磷脱氮反应。④污泥产量低,且多已达到稳定。⑤自动化程度较高,使于管理。⑥占地面积较大,运行费用低。⑦脱氮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因为脱氮效果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决定于内循环,要提高脱氮效果势必要增加内循环量,而氧化沟的内循环量从政论上说可以不受限制,因而具有更大的脱氮能力。⑧氧化沟法自问世以来,应用普遍,技术资料丰富。(3)A/A/O法优点:①该工艺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的水力停留时间,总产占地面积少于其它的工艺。②在厌氧的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得不到大量增殖,无污泥膨胀之虞,SVI值一般均小于100。③污泥中含磷浓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④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缓搅拌,以不啬溶解氧浓度,运行费低。缺点:①除磷效果难于再行提高,污泥增长有一定的限度,不易提高,特别是当P/BOD值高时更是如此。②脱氮效果也难于进一步提高,内循环量一般以2Q为限,不宜太高,否则增加运行费用。③对沉淀池要保持一定的浓度的溶解氧,减少停留时间,防止产生厌氧状态和污泥释放磷的现象出现,但溶解浓度也不宜过高。以防止循环混合液对缺反应器的干扰。(4)一体化反应池(一体化氧化沟又称合建式氧化沟)一体化氧化沟集曝气,沉淀,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功能为一体,无需建造单独得二沉池。基本运行方式大体分六个阶段(包括两个过程)。阶段A:污水通过配水闸门进入第一沟,沟内出水堰能自动调节向上关闭,沟内转刷以低转速运转,仅维持沟内污泥悬浮状态下环流,所供氧量不足,此系统处于缺氧状态,反硝化菌将上阶段产生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逸出。在这过程中,原生污水作为碳源进入第一沟,污泥污水混合液环流后进入第二沟。第二沟内转刷在整个阶段均以高速运行,污水污泥混合液在沟内保持恒定环流,转刷所供氧量足以氧化有机物并使氨氮转化成硝态氮,处理后的污水与活性污泥一起进入第三沟。第三沟沟内转刷处于闲置状态,此时,第三沟仅用作沉淀池,使泥水分离,处理后的出水通过已降低的出水堰从第三沟排出。阶段B:污水入流从第一沟调入第二沟,第一沟内的转刷开始高速运转。开始,沟内处于缺氧状态,随着供氧量增加,将逐步成为富氧状态。第二沟内处理过的污水与活性污泥一起进入第三沟,第三沟仍作为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水通过第三沟出水堰排出。阶段C:第一沟转刷停止运转,开始泥水分离,需要设过渡段,约一小时,至该阶段末,分离过程结束。在C阶段,入流污水仍然进入第二沟,处理后污水仍然通过第三沟出水堰排出。阶段D:污水入流从第二沟调至第三沟,第一沟出水堰开,第三沟出水堰关停止出水。同时,第三沟内转刷开始以低转速运转,污水污泥一起流入第二沟,在第二沟曝气后再流入第一沟。此时,第一沟作为沉淀池。阶段D与阶段A相类似,所不同的是反硝化作用发生在第三沟,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一沟已降低的出水堰排出。阶段E:污水入流从第三沟转向第二沟,第三沟转刷开始高速运转,以保证该段末在沟内为硝化阶段,第一沟作为沉淀池,处理后污水通过该沟出水堰排出。阶段E与阶段B类似,所不同的是两个外沟功能相反。阶段F:该阶段基本与C阶段相同,第三沟内的转刷停止运转,开始泥水分离,入流污水仍然进入第二沟,处理后的污水经第一沟出水堰排出。其主要特点:①工艺流程短,构筑物和设备少,不设初沉池,调节池和单独的二沉池,污泥自动回流,投资省,能耗低,占地少,管理简便。②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其BOD5和SS去除率均在90%-95%或更高。COD得去除率也在85%以上,并且硝化和脱氮作用明显。③产生得剩余污泥量少,污泥不需小孩,性质稳定,易脱水,不会带来二次污染。④造价低,建造快,设备事故率低,运行管理费用少。⑤固液分离效率比一般二沉池高,池容小,能使整个系统再较大得流量和浓度范围内稳定运行。⑥污泥回流及时,减少污泥膨胀的可能。综上所述,任何一种方法,都能达到降磷脱氮的效果,且出水水质良好,但相对而言,SBR法一次性投资较少,占地面积较大,且后期运行费用高于氧化沟,厌氧池-氧化沟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占地面积也不少,耗电量低,运行费用较低,产污泥量大,运行管理各个方面都优于其他处理方法。本设计的处理水量较大在,且处理水量可达30万吨/天,因此,采用厌氧池+氧化沟为本设计的工艺方案。根据任务书上所给的原始资料,与濮阳市污水处理厂比较,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因此在做本设计时,参照其运行设计污水厂方案。2.3工艺流程旱流时水中的各项指标均较高,故应设二级处理单元去除水中的BOD5及NH3-N和P,厌氧池加氧化沟及其四沟式循环的独特构造,使它具有很强除磷脱氮功能。故选用此工艺流程。各级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二级)最高日最高时3万吨最高日平均时2.0万吨平均日平均时1.5万吨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污水处理构筑物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污水处理构筑物3、污水处理构筑物3.1中格栅3.1.1设计依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5.1.1]栅渣量与地区的特点、格栅的间隙大小,污水量以及下水道系统的类型等因素有关。在无当地有运行资料时,可采用:格栅间隙16~25mm,0.10~0.05m³栅渣/10³m³污水格栅间隙30~50mm,0.03~0.01m³栅渣/10³m³污水《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6.3规定:1)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2)格栅栅条间隙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粗格栅:机械清除时宜为16~25mm,人工清除时宜为25~40mm。特殊情况下,最大间隙可为100mm;细格栅:宜为1.5~10mm;水泵前,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3)污水过栅流速宜采用0.6~1.0m/s。除转鼓式格栅除污机外,机械清除格栅的安装角度宜为60°~90°。人工清除格栅的安装角度宜为30°~60°。4)格栅上部必须设置工作平台,其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工作平台上应有安全和冲洗设施。5)格栅工作平台两侧边道宽度宜采用0.7~1.0m。工作平台正面过道宽度,采用机械清除时不应小于1.5m,采用人工清除时不应小于1.2m。6)粗格栅栅渣宜采用带式输送机输送;细格栅栅渣宜采用螺旋输送机输送。3.1.2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3×104m3/d=0.35m3/s栅前流速v1=0.7m/s,过栅流速v2=0.9m/s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e=20mm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60°单位栅渣量ω1=0.05m3栅渣/103m3污水3.1.3设计计算(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计算得:栅前槽宽,则栅前水深(2)栅条间隙数(取n=38)(3)栅槽有效宽度B=s(n-1)+en=0.01(38-1)+0.02×38=1.13m(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6)过栅水头损失(h1)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其中ε=β(s/e)4/3h0:计算水头损失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7)栅后槽总高度(H)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0.5+0.3=0.8m栅后槽总高度H=h+h1+h2=0.5+0.103+0.3=0.903(8)格栅总长度L=L1+L2+0.5+1.0+0.77/tanα=0.18+0.09+0.5+1.0+0.8/tan60°=2.23m(9)每日栅渣量ω=Q平均日ω1==1m3/d>0.2m3/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3.2提升泵房3.2.1设计依据《室外排水规范》GB50014-2006中规定如下:1)排水泵站宜按远期规模设计,水泵机组可按近期规模配置。2)排水泵站宜设计为单独的建筑物。3)抽送会产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水泵站,必须设计为单独的建筑物,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4)排水泵站的建筑物和附属设施宜采取防腐蚀措施。5)雨水泵站应采用自灌式泵站。污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宜采用自灌式泵站。6)泵房宜有二个出入口,其中一个应能满足最大设备或部件的进出。7)污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确定。8)雨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设计流量计算确定。当立交道路设有盲沟时,其渗流水量应单独计算。9)污水泵和合流污水泵的设计扬程,应根据设计流量时的集水池水位与出水管渠水位差和水泵管路系统的水头损失以及安全水头确定。10)集水池的容积,应根据设计流量、水泵能力和水泵工作情况等因素确定。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min的出水量;注:如水泵机组为自动控制时,每小时开动水泵不得超过6次。雨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30s的出水量;合流污水泵站集水池的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水泵30s的出水量;3.2.2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0.35m3/s3.2.3设计计算采用氧化沟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污水经提升后入平流沉砂池,然后自流通过厌氧池、氧化沟、二沉池及接触池,最后由出水管道排出。1)流量确定=0.35m3/s=1260m3/h,考虑采用4台潜污泵(三用一备),则每台设计流量为2)集水池容积考虑不小于一台泵5min的流量,则:W=取有效水深h=1m,则:集水池面积A=可取(设计)集水池尺寸L×B=12×5m水泵的扬程污水提升前水位-4.37m,提升后水位3.65m。所以,提升净扬程Z=3.65-(-4.37)=8.38m水泵水头损失取2m从而需水泵扬程H=Z+h=10.38m污水提升泵站中污水只经一次提升,然后靠重力使污水通过整个处理系统。泵站选用集水池与机器间合建式泵站。泵房尺寸的确定泵站尺寸L×B×H=12.0m×5.0m×15.0m5)泵的选型选用江苏亚太泵业有限公司生产的350QW1200-18-90型潜污泵四台(三用一备),该泵性能参数为:流量:600扬程:12m转速:590r/min功率:55kW效率:82.5%3.3细格栅3.3.1设计依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5.1.1]:栅渣量与地区的特点、格栅的间隙大小,污水量以及下水道系统的类型等因素有关。在无当地有运行资料时,可采用:格栅间隙16~25mm,0.10~0.05m³栅渣/10³m³污水格栅间隙30~50mm,0.03~0.01m³栅渣/10³m³污水《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6.3规定:1)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2)格栅栅条间隙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粗格栅:机械清除时宜为16~25mm,人工清除时宜为25~40mm。特殊情况下,最大间隙可为100mm;细格栅:宜为1.5~10mm;水泵前,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3)污水过栅流速宜采用0.6~1.0m/s。除转鼓式格栅除污机外,机械清除格栅的安装角度宜为60°~90°。人工清除格栅的安装角度宜为30°~60°。4)格栅上部必须设置工作平台,其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工作平台上应有安全和冲洗设施。5)格栅工作平台两侧边道宽度宜采用0.7~1.0m。工作平台正面过道宽度,采用机械清除时不应小于1.5m,采用人工清除时不应小于1.2m。6)粗格栅栅渣宜采用带式输送机输送;细格栅栅渣宜采用螺旋输送机输送。3.3.2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3×104m3/d=0.35m3/s栅前流速v1=0.7m/s,过栅流速v2=0.9m/s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e=10mm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60°单位栅渣量ω1=0.10m3栅渣/103m3污水3.3.3设计计算(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计算得栅前槽宽,则栅前水深(2)栅条间隙数(取n=70)设计两组格栅,每组格栅间隙数n=35条(3)栅槽有效宽度B2=s(n-1)+en=0.01(35-1)+0.01×35=0.69m所以总槽宽为0.69×2+0.2=1.58m(考虑中间隔墙厚0.2m)(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6)过栅水头损失(h1)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3,则其中ε=β(s/e)4/3h0:计算水头损失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7)栅后槽总高度(H)取栅前渠道超高h2=0.3m,则栅前槽总高度H1=h+h2=0.5+0.3=0.80m栅后槽总高度H=h+h1+h2=0.5+0.26+0.3=1.06(8)格栅总长度L=L1+L2+0.5+1.0+0.8/tanα=0.88+0.4+0.5+1.0+0.8/tan60°=3.16m(9)每日栅渣量ω=Q平均日ω1==2.0m3/d>0.2m3/d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3.4沉砂池3.4.1设计依据沉砂池的作用是从污水中将比重较大的颗粒去除,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故应将沉砂池的进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起立。《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册城镇排水):沉砂池设计中,必需按照下列原则:(1)城市污水厂一般均应设置沉砂池,座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座(格),并按并联运行原则考虑。(2)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考虑:1)当污水自流进入时,应按每期的最大设计流量计算;2)当污水为用提升泵送入时,则应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3)合流制处理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3)沉砂池去除的砂粒杂质是以比重为2.65,粒径为0.2以上的颗粒为主。(4)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每106m3污水沉砂量为30m3计算,其含水率为60%,容量为1500kg/m3。(5)贮砂斗槔容积应按2日沉砂量计算,贮砂斗池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55°排砂管直径应不小于0.3m。(6)沉砂池的超高不宜不于0.3m。(7)除砂一般宜采用机械方法。当采用重力排砂时,沉砂池和晒砂厂应尽量靠近,以缩短排砂管的长度。说明:采用平流式沉砂池,具有处理效果好,结构简单的优点,分两格。3.4.2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0.35m3/s设计流速:v=0.25m/s水力停留时间:t=30s3.4.3设计计算(1)沉砂池长度:L=vt=0.25×30=7.5m(2)水流断面积:A=Q/v=0.35/0.25=1.4m2(3)池总宽度:设计n=2格,每格宽取b=1.2m>0.6m,池总宽B=2b=2.4m(4)有效水深:h2=A/B=1.4/2.4=0.58m(5)贮泥区所需容积:设计T=2d,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则每个沉砂斗容积(每格沉砂池设两个沉砂斗,两格共有四个沉砂斗)其中X1:城市污水沉砂量3m3/105m3,K: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1.5(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设计斗底宽a1=0.5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斗高hd=0.5m,则沉砂斗上口宽:沉砂斗容积:大于0.26m3符合要求(7)沉砂池高度: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0.06,坡向沉砂斗长度为则沉泥区高度为h3=hd+0.06L2=0.5+0.06×2.65=0.659m池总高度H:设超高h1=0.3m,H=h1+h2+h3=0.3+0.58+0.66=1.54m(8)进水渐宽部分长度:(9)出水渐窄部分长度:L3=L1=1.10m(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最小流量即平均日流量Q平均日=Q/K=0.35m3/1.5=0.23m3/s则vmin=Q平均日/A=0.23/1.4=0.164>0.15m/s,符合要求3.5厌氧池+氧化沟3.5.1设计依据《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6.6-Ⅴ]1)根据去除碳源污染物、脱氮、除磷、好氧污泥稳定等不同要求和外部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2)生物反应池的超高,当采用鼓风曝气时为0.5~1.0m;当采用机械曝气时,其设备操作平台宜高出设计水面0.8~1.2m。3)污水中含有大量产生泡沫的表面活性剂时,应有除泡沫措施。4)每组生物反应池在有效水深一半处宜设置放水管。5)廊道式生物反应池的池宽与有效水深之比宜采用1:1~2:1。有效水深应结合流程设计、地质条件、供氧设施类型和选用风机压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可采用4.0~6.0m。在条件许可时,水深尚可加大。6)生物反应池中的好氧区(池),采用鼓风曝气器时,处理每立方米污水的供气量不应小于3m3。好氧区采用机械曝气器时,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一般不宜小于25W/m3;氧化沟不宜小于15W/m3。缺氧区(池)、厌氧区(池)应采用机械搅拌,混合功率宜采用2~8W/m3。机械搅拌器布置的间距、位置,应根据试验资料确定。7)生物反应池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冬季低水温对去除碳源污染物、脱氮和除磷的影响,必要时可采取降低负荷、增长泥龄、调整厌氧区(池)及缺氧区(池)水力停留时间和保温或增温等措施。8)原污水、回流污泥进入生物反应池的厌氧区(池)、缺氧区(池)时,宜采用淹没入流方式。9)氧化沟前可不设初次沉淀池。10)氧化沟前可设置厌氧池。11)氧化沟可按两组或多组系列布置,并设置进水配水井.12)氧化沟可与二次沉淀池分建或合建。13)延时曝气氧化沟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按本规范表6.6.25的规定取值。表:延时曝气氧化沟主要设计参数项目单位参数值污泥浓度(MLSS)Xag/L2.5~4.5污泥负荷LskgBOD5/kgMLSS·d0.03~0.008污泥龄θCd>15污泥产率YkgVSS/kgBOD50.3~0.6需氧量O2kgO2/kgBOD51.5~2.0水力停留时间HRTh≥16污泥回流比R%75~150总处理效率η%>95(BOD5)14)当采用氧化沟进行脱氮除磷时,宜符合本规范6.6.17~6.6.20条的有关规定。15)进水和回流污泥点宜设在缺氧区首端,出水点宜设在充氧器后的好氧区。氧化沟的超高与选用的曝气设备类型有关,当采用转刷、转碟时,宜为0.5m;当采用竖轴表曝机时,宜为0.6~0.8m,其设备平台宜高出设计水面0.8~1.2m。16)氧化沟的有效水深与曝气、混合和推流设备的性能有关,宜采用3.5~4.5m。17)根据氧化沟渠宽度,弯道处可设置一道或多道导流墙;氧化沟的隔流墙和导流墙宜高出设计水位0.2~0.3m。18)曝气转刷、转碟宜安装在沟渠直线段的适当位置,曝气转碟也可安装在沟渠的弯道上,竖轴表曝机应安装在沟渠的端部。19)氧化沟的走道板和工作平台,应安全、防溅和便于设备维修。20)氧化沟内的平均流速宜大于0.25m∕s。21)氧化沟系统宜采用自动控制。22)生物反应池中好氧区的供氧,应满足污水需氧量、混合和处理效率等要求,一般宜采用鼓风曝气或表面曝气等方式。23)生物反应池中好氧区的污水需氧量,根据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的硝化和除氮等要求,宜按下列公式计算:O2=0.001aQ(So-Se)-c△XV+b[0.001Q(Nk-Nke)-0.12△XV]-0.62b[0.001Q(Nt-Nke-Noe)-0.12△XV] (6.8.2)式中:O2—污水需氧量(kgO2/d);Q—生物反应池的进水流量(m3/d);So—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mg/L);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mg/L);△XV—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kg/d);Nk—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k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t—生物反应池进水总氮浓度(mg/L);Noe—生物反应池出水硝态氮浓度(mg/L);0.12△XV—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中含氮量(kg/d);a—碳的氧当量,当含碳物质以BOD5计时,取1.47;b—常数,氧化每公斤氨氮所需氧量(kgO2/kgN),取4.57;c—常数,细菌细胞的氧当量,取1.42。去除含碳污染物时,去除每公斤五日生化需氧量可采用0.7~1.2kgO2。24)选用曝气装置和设备时,应根据设备的特性、位于水面下的深度、水温、污水的氧总转移特性、当地的海拔高度以及预期生物反应池中溶解氧浓度等因素,将计算的污水需氧量换算为标准状态下清水需氧量。25)鼓风曝气时,可按下列公式将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供气量。 (6.8.4)式中:Gs—标准状态下供气量(m3/h);0.28—标准状态(0.1MPa、20℃)下的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氧量(kgO2/m3);Os—标准状态下,生物反应池污水需氧量(kgO2/h);EA—曝气器氧的利用率,以%计。26)鼓风曝气系统中的曝气器,应选用有较高充氧性能、布气均匀、阻力小、不易堵塞、耐腐蚀、操作管理和维修方便的产品。应具有不同服务面积、不同空气量、不同曝气水深,在标准状态下的充氧性能及底部流速等技术资料。27)曝气器的数量,应根据供氧量和服务面积计算确定。供氧量包括生化反应的需氧量和维持混合液有2mg/L的溶解氧量。28)采用表面曝气器供氧时,宜符合下列要求:叶轮的直径与生物反应池(区)的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之比:倒伞或混流型为1:3~1:5,泵型为1:3.5~1:7;叶轮线速度为3.5~5.0m/s;生物反应池宜有调节叶轮(转刷、转碟)速度或淹没水深的控制设施。29)各种类型的机械曝气设备的充氧能力应根据测定资料或相关技术资料采用。3.5.2设计参数共建造两组厌氧池直径D=20m,高H=4.3m1).厌氧池设计参数设计流量:最大日平均时流量为Q′=Q/Kh=0.35/1.3=270L/s,每座设计流量为Q1′=135L/s,分2座水力停留时间:T=2.5h污泥浓度:X=3000mg/L污泥回流液浓度:Xr=10000mg/L考虑到厌氧池与氧化沟为一个处理单元,总的水力停留时间超过15h,所以设计水量按最大日平均时考虑。2).氧化沟设计参数拟用卡罗塞(Carrousel)氧化沟,去除BOD5与COD之外,还具备硝化和一定的脱氮除磷作用,使出水NH3-N低于排放标准。氧化沟按2010年设计分2座,按最大日平均时流量设计,每座氧化沟设计流量为Q1′==0.135m3/s总污泥龄:20dMLSS=3600mg/L,MLVSS/MLSS=0.75则MLVSS=2700曝气池:DO=2mg/Lα=0.9β=0.98其他参数:a=0.6kgVSS/kgBOD5b=0.05d-1脱氮速率:qdn=0.0312kgNO3-N/kgMLVSS·dK1=0.23d-1Ko2=1.3mg/L剩余碱度100mg/L(保持PH≥7.2):所需碱度7.1mg碱度/mgNH3-N氧化;产生碱度3.0mg碱度/mgNO3-N还原硝化安全系数:2.5脱硝温度修正系数:1.083.5.3设计计算1.厌氧池(1)厌氧池容积:V=Q1′T=135×10-3×2.5×3600=1215m3(2)厌氧池尺寸:水深取为h=4.0m。则厌氧池面积:A=V/h=1215/4=304m2厌氧池直径:m(取D=20m)考虑0.3m的超高,故池总高为H=h+0.3=4+0.3=4.3m。(3)污泥回流量计算:1)回流比计算R=X/(Xr-X)=3/(10-3)=0.432)污泥回流量QR=RQ1′=0.43×116=49.79L/s=5016m3/d2.氧化沟尺寸:L×B=82m×28m,高H=3.5m(1)碱度平衡计算:1)设计的出水为10mg/L,则出水中溶解性=10-0.7×10×1.42×(1-e-0.23×5)=3.2mg/L2)采用污泥龄20d,则日产泥量为:kg/d设其中有12.4%为氮,近似等于TKN中用于合成部分为:0.124635.65=78.82kg/d即:TKN中有mg/L用于合成。需用于氧化的NH3-N=34-6.76-2=25.24mg/L需用于还原的NO3-N=25.24-11.1=14.14mg/L(2)硝化区容积计算:硝化速率为=0.204L/d故泥龄:d采用安全系数为2.5,故设计污泥龄为:2.54.9=12.5d原假定污泥龄为20d,则硝化速率为:L/d单位基质利用率:kg/kgMLVSS.dMLVSS=f×MLSS=0.753600=2700mg/L所需的MLVSS总量=硝化容积:m3水力停留时间:h(3)反硝化区容积:12℃时,反硝化速率为:=0.019kg/(kg.d)还原NO3-N的总量=kg/d脱氮所需MLVSS=kg脱氮所需池容:m3水力停留时间:h(4)氧化沟的总容积:总水力停留时间:h总容积:m3(5)氧化沟的尺寸:氧化沟采用4廊道式卡鲁塞尔氧化沟,取池深3.5m,宽7m,则氧化沟总长:。其中好氧段长度为,缺氧段长度为。弯道处长度:则单个直道长:(取61m)故氧化沟总池长=61+7+14=82m,总池宽=74=28m(未计池壁厚)池壁厚度按0.35m计算(6)需氧量计算:采用如下经验公式计算:其中:第一项为合成污泥需氧量,第二项为活性污泥内源呼吸需氧量,第三项为硝化污泥需氧量,第四项为反硝化污泥需氧量。经验系数:A=0.5B=0.1需要硝化的氧量:Nr=25.241166410-3=294.4kg/dR=0.511664(0.19-0.0032)+0.15436.23.6+4.6294.4-2.6164.9=3971.95kg/d=165.50kg/h取T=30℃,查表得α=0.8,β=0.9,氧的饱和度=7.63mg/L,=9.17mg/L采用表面机械曝气时,20℃时脱氧清水的充氧量为:(7)回流污泥量:可由公式求得。式中:X=MLSS=3.6g/L,回流污泥浓度取10g/L。则:(50%~100%,实际取60%)考虑到回流至厌氧池的污泥为11%,则回流到氧化沟的污泥总量为49%Q。(8)剩余污泥量:如由池底排除,二沉池排泥浓度为10g/L,则每个氧化沟产泥量为:给水系统:通过池底放置的给水管,在池底布置成六边行,再加上中心共七个供水口,利用到职喇叭口,可以均化水流,减少对膜式曝气管得冲刷。尽可能的提高膜式曝气管得使用寿命。出水系统:采用双边溢流堰,在边池沉淀完毕,出水闸门开启,污水通过溢流堰,进行泥水分离。澄清液通过池内得排水渠,排到接触消毒池。在排水完毕后,出水闸门关闭。曝气系统:采用表面机械曝气DY325型倒伞型叶轮表面曝气机。排泥系统:采用轨道式吸泥机,由于池体为氧化沟,其边沟完成沉淀阶段后,转变为缺氧池,因此其回流污泥速度快,避免了污泥的膨胀。所以此工艺排泥量少,有时可以不排泥。吸泥机启动时间在该池沉淀结束时。3.6二沉池该沉淀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采用刮泥机。3.6.1设计依据《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市排水[5.3.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6.5]中关于辐流沉淀池设计的规定:⑴径深比的要求。根据辐流沉淀池的流态特征,径深比宜为6~12。日本指南和前苏联规范都规定为6~12,沉淀效果较好,本条文采用6~12。为减少风对沉淀效果的影响,池径宜小于50m。⑵排泥方式及排泥机械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各地区设计的辐流沉淀池,其直径都较大,配有中心传动或周边驱动的桁架式刮泥机,已取得成功经验。故规定宜采用机械排泥。参照日本指南,规定排泥机械旋转速度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大于3m/min。当池子直径较小,且无配套的排泥机械时,可考虑多斗排泥,但管理较麻烦。3.6.2设计参数设计进水量:Q=10000m3/d(每组)表面负荷:qb范围为1.0—1.5m3/m2.h,取q=1.0m3/m2.h固体负荷:qs=140kg/m2.d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T=2.5h堰负荷:取值范围为1.5—2.9L/s.m,取2.0L/(s.m)3.6.3设计计算(1)沉淀池面积:按表面负荷算:m2(2)沉淀池直径:有效水深为h=qbT=1.02.5=2.5m<4m(介于6~12)(3)贮泥斗容积:为了防止磷在池中发生厌氧释放,故贮泥时间采用Tw=2h,二沉池污泥区所需存泥容积:则污泥区高度为(4)二沉池总高度:取二沉池缓冲层高度h3=0.4m,超高为h4=0.3m则池边总高度为h=h1+h2+h3+h4=2.5+1.7+0.4+0.3=4.9m设池底度为i=0.05,则池底坡度降为则池中心总深度为H=h+h5=4.9+0.53=5.43m(5)校核堰负荷:径深比堰负荷以上各项均符合要求3.7接触消毒池污水排入水体前应进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见表:消毒剂优点缺点适用条件液氯效果可靠、投配简单、投量准确,价格便宜氯化形成的余氯及某些含氯化合物低浓度时对水生物有毒害,当污水含工业污水比例大时,氯化可能生成致癌化合物。适用于,中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漂白粉投加设备简单,价格便宜。同液氯缺点外,还有投量不准确,溶解调制不便,劳动强度大适用于出水水质较好,排入水体卫生条件要求高的污水处理厂臭氧消毒效率高,并能有效地降解污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色,味,等,污水中PH,温度对消毒效果影响小,不产生难处理的或生物积累性残余物投资大成本高,设备管理复杂适用于出水水质较好,排入水体卫生条件要求高的污水处理厂次氯酸钠用海水或一定浓度的盐水,由处理厂就地自制电解产生,消毒需要特制氯片及专用的消毒器,消毒水量小适用于医院、生物制品所等小型污水处理站表3-1经过以上的比较,并根据现在污水处理厂现在常用的消毒方法,决定用液氯消毒。采用隔板式接触反应池3.7.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20000m3/d=231.5L/s(设一座)水力停留时间:T=0.5h=30min设计投氯量为:ρ=4.0mg/L平均水深:h=2.0m隔板间隔:b=3.5m3.7.2设计计算(1)接触池容积:V=Q′T=231.510-33060=417m3表面积m2隔板数采用2个,则廊道总宽为B=(2+1)3.5=10.5m取11m接触池长度L=取20m长宽比实际消毒池容积为V′=BLh=11202=440m3池深取2+0.3=2.3m(0.3m为超高)经校核均满足有效停留时间的要求(2)加氯量计算:设计最大加氯量为ρmax=4.0mg/L,每日投氯量为ω=ρmaxQ=42000010-3=80kg/d=3.33kg/h选用贮氯量为120kg的液氯钢瓶,每日加氯量为3/4瓶,共贮用12瓶,每日加氯机两台,单台投氯量为1.5~2.5kg/h。配置注水泵两台,一用一备,要求注水量Q=1—3m3/h,扬程不小于10mH2O(3)混合装置:在接触消毒池第一格和第二格起端设置混合搅拌机2台(立式),混合搅拌机功率N0实际选用JWH—310—1机械混合搅拌机,浆板深度为1.5m,浆叶直径为0.31m,浆叶宽度0.9m,功率4.0Kw解除消毒池设计为纵向板流反应池。在第一格每隔3.8m设纵向垂直折流板,在第二格每隔6.33m设垂直折流板,第三格不设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污泥处理构筑物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污泥处理构筑物4、污泥处理构筑物4.1回流污泥泵房4.1.1设计说明二沉池活性污泥由吸泥管吸入,由池中心落泥管及排泥管排入池外套筒阀井中,然后由管道输送至回流泵房,其他污泥由刮泥板刮入污泥井中,再由排泥管排入剩余污泥泵房集泥井中。设计回流污泥量为QR=RQ,污泥回流比R=50%-100%。按最大考虑,即QR=100%Q=231.5L/s=20000m3/d回流污泥泵设计选型(1)扬程:二沉池水面相对地面标高为0.6m,套筒阀井泥面相对标高为0.2m,回流污泥泵房泥面相对标高为-0.2-0.2=-0.4m,氧化沟水面相对标高为1.5m,则污泥回流泵所需提升高度为:1.5-(-0.4)=1.9m(2)流量:两座氧化沟设一座回流污泥泵房,泵房回流污泥量为20000m3/d=833m3/h(3)选泵:选用LXB-900螺旋泵3台(2用1备),单台提升能力为480m3/h,提升高度为2.0m-2.5m,电动机转速n=48r/min,功率N=55kW(4)回流污泥泵房占地面积为9m×5.5m4.2剩余污泥泵房4.2.1设计说明二沉池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及其它处理构筑物排出污泥由地下管道自流入集泥井,剩余污泥泵(地下式)将其提升至污泥浓缩池中。处理厂设一座剩余污泥泵房(两座二沉池共用)污水处理系统每日排出污泥干重为2×1334.4kg/d,即为按含水率为99%计的污泥流量2Qw=2×133.44m3/d=266.88m3/d=11.12m3/h4.2.2设计选型(1)污泥泵扬程:辐流式浓缩池最高泥位(相对地面为)-0.4m,剩余污泥泵房最低泥位为-(5.34-0.3-0.6)-4.53m,则污泥泵静扬程为H0=4.53-0.4=4.13m,污泥输送管道压力损失为4.0m,自由水头为1.0m,则污泥泵所需扬程为H=H0+4+1=9.13m。(2)污泥泵选型:选两台,2用1备,单泵流量Q>2Qw/2=5.56m3/h。选用1PN污泥泵Q7.2-16m3/h,H14-12m,N3kW(3)剩余污泥泵房:占地面积L×B=4m×3m,集泥井占地面积4.3污泥浓缩池采用两座幅流式圆形重力连续式污泥浓缩池,用带栅条的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剩余污泥泵房将污泥送至浓缩池。4.3.1设计参数进泥浓度:10g/L污泥含水率P1=99.0%,每座污泥总流量:Qω=1334.4kg/d=133.44m3/d=5.56m3/h设计浓缩后含水率P2=96.0%污泥固体负荷:qs=45kgSS/(m2.d)污泥浓缩时间:T=13h贮泥时间:t=4h4.3.2设计计算(1)浓缩池池体计算:每座浓缩池所需表面积浓缩池直径取D=6.2m水力负荷有效水深h1=uT=0.18413=2.39m取h1=2.4m浓缩池有效容积V1=Ah1=29.652.4=71.16m3(2)排泥量与存泥容积:浓缩后排出含水率P2=96.0%的污泥,则Qw′=按4h贮泥时间计泥量,则贮泥区所需容积V2=4Qw′=41.39=5.56m3泥斗容积=m3式中:h4——泥斗的垂直高度,取1.2mr1——泥斗的上口半径,取1.1mr2——泥斗的下口半径,取0.6m设池底坡度为0.08,池底坡降为:h5=故池底可贮泥容积:=因此,总贮泥容积为(满足要求)(3)浓缩池总高度:浓缩池的超高h2取0.30m,缓冲层高度h3取0.30m,则浓缩池的总高度H为=2.4+0.30+0.30+1.2+0.16=4.36m(4)浓缩池排水量:Q=Qw-Qw′=5.56-1.39=4.17m3/h4.4贮泥池及污泥泵4.4.1设计参数进泥量:经浓缩排出含水率P2=96%的污泥2Qw′=233.36=66.72m3/d,设贮泥池1座,贮泥时间T=0.5d=12h4.4.2设计计算池容为V=2Q′wT=66.720.5=33.36m3贮泥池尺寸(将贮泥池设计为正方形)LBH=m有效容积V=46.66m3浓缩污泥输送至泵房剩余污泥经浓缩处理后用泵输送至处理厂南面的苗圃作肥料之用污泥提升泵泥量Q=66.72m3/d=2.78m3/h扬程H=2.3-(-1.5)+4+1=7.8m选用1PN污泥泵两台,一用一备,单台流量Q7.2~16m3/h,扬程H14~12mH2O,功率N3kW泵房平面尺寸L×B=4m×3m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参考文献5、污水厂总体设计及高程布置5.1设计依据《室外排水规范》(GB50014-2006)中规定如下:1)污水厂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专业规划的要求,并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在城镇水体的下游。便于处理后出水回用和安全排放。便于污泥集中处理和处置。④在城镇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⑤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⑥少拆迁,少占地,根据环境评价要求,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⑦有扩建的可能。⑧厂区地形不应受洪涝灾害影响,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镇防洪标准,有良好的排水条件。⑨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2)污水厂的厂区面积,应按项目总规模控制,并作出分期建设的安排,合理确定近期规模,近期工程投入运行一年内水量宜达到近期设计规模的60%。3)污水厂的总体布置应根据厂内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功能和流程要求,结合厂址地形、气候和地质条件,优化运行成本,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4)污水厂厂区内各建筑物造型应简洁美观,节省材料,选材适当,并应使建筑物和构筑物群体的效果与周围环境协调。5)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施宜集中布置,其位置和朝向应力求合理,并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6)污水和污泥的处理构筑物宜根据情况尽可能分别集中布置。处理构筑物的间距应紧凑、合理,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规范的要求,并应满足各构筑物的施工、设备安装和埋设各种管道以及养护、维修和管理的要求。7)污水厂的工艺流程、竖向设计宜充分利用地形,符合排水通畅、降低能耗、平衡土方的要求。8)厂区消防的设计和消化池、贮气罐、污泥气压缩机房、污泥气发电机房、污泥气燃烧装置、污泥气管道、污泥干化装置、污泥焚烧装置及其他危险品仓库等的位置和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9)污水厂内可根据需要,在适当地点设置堆放材料、备件、燃料和废渣等物料及停车的场地。10)污水厂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主要车行道的宽度:单车道为3.5~4.0m,双车道为6.0~7.0m,并应有回车道;②车行道的转弯半径宜为6.0~10.0m;③人行道的宽度宜为1.5~2.0m;④通向高架构筑物的扶梯倾角一般宜采用30°,不宜大于45°;⑤天桥宽度不宜小于1.0m;⑥车道、通道的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要求,并应符合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11)污水厂周围根据现场条件应设置围墙,其高度不宜小于2.0m。12)污水厂的大门尺寸应能容运输最大设备或部件的车辆出入,并应另设运输废渣的侧门。13)污水厂并联运行的处理构筑物间应设均匀配水装置,各处理构筑物系统间宜设可切换的连通管渠。14)污水厂内各种管渠应全面安排,避免相互干扰。管道复杂时宜设置管廊。处理构筑物间输水、输泥和输气管线的布置应使管渠长度短、损失小、流行通畅、不易堵塞和便于清通。各污水处理构筑物间的管渠连通,在条件适宜时,应采用明渠。管廊内宜敷设仪表电缆、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给水管、污水管、污泥管、再生水管、压缩空气管等,并设置色标。管廊内应设通风、照明、广播、电话、火警及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独立的排水系统、吊物孔、人行通道出入口和维护需要的设施等,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要求。15)污水厂应合理布置处理构筑物的超越管渠。16)处理构筑物应设排空设施,排出水应回流处理。17)污水厂宜设置再生水处理系统。18)厂区的给水系统、再生水系统严禁与处理装置直接连接。19)污水厂的供电系统,应按二级负荷设计,重要的污水厂宜按一级负荷设计。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备用动力设施。20)污水厂附属建筑物的组成及其面积,应根据污水厂的规模,工艺流程,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水平和管理体制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着节约的原则确定,并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定。21)位于寒冷地区的污水处理构筑物,应有保温防冻措施。22)根据维护管理的需要,宜在厂区适当地点设置配电箱、照明、联络电话、冲洗水栓、浴室、厕所等设施。23)处理构筑物应设置适用的栏杆,防滑梯等安全措施,高架处理构筑物还应设置避雷设施。5.2平面布置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处理构筑物是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建筑物,在对它们进行平面布置时,应根据各构筑物的功能和水力要求结合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紧急与安全教育
- 国际航空运输合同中的货物保险与索赔处理实务
- 建筑垃圾处理厂运营管理模式优化方案
- 物业委托合同(包含社区安全保障与应急处理)
- 校园安全教育讲课视频
- 5A级景区综合提升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 离婚财产分割中子女教育基金提取及使用补充协议
- 离婚协议补充: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调整补充协议范本
- 昭通驾校考试题目及答案
- 亲子主题餐厅生日蛋糕充值卡销售与广告宣传合同
- 技能大师室管理制度
- 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6.去外婆家》教案设计
- 2025年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 人力入股合同标准文本
- 2025静脉治疗规范
- 锅炉房设计规范
- 京东自营采购合同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基础题】
- 2025年保密知识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精练)
- 信息与网络安全培训
- 人教版七上《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