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个案分析(陈莉敏)(完整版)资料_第1页
家庭教育指导个案分析(陈莉敏)(完整版)资料_第2页
家庭教育指导个案分析(陈莉敏)(完整版)资料_第3页
家庭教育指导个案分析(陈莉敏)(完整版)资料_第4页
家庭教育指导个案分析(陈莉敏)(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教育指导个案分析(陈莉敏)(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家庭教育指导个案分析(陈莉敏)(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家庭教育指导个案分析陈莉敏自然情况:小仇,男,11岁,五年级5班学生。父,服装个体户。母,服装公司营业员。基础情况:小仇,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但特别好管别人的事情,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不强,下课说话比较大胆,课堂上却思想常开小差,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在其小时离异,随母生活,但母亲缺少管教,基本交给其外祖父母管教,二老对学习比较不上心。存在问题: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常开小差,比较沉闷,回家作业写的字迹潦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表扬鼓励,奏效的持续性短,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说谎的习惯较重。诊断及措施:(1)母亲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问题。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但耐心程度不够,看到孩子作业出错、学习不理想,便经常发火,大声训斥、打骂,致使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作业出现潦草、糊弄现象。(2)长辈对孩子过于偏袒,放纵。由于,孩子的父母离异,外祖父母把对女婿的不满撒在了孩子身上,只是一味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且其外婆身体不适,对她照顾也不多,而其外公对孩子存有“恨铁不成钢”的念头。况且孩子的母亲自己总不回家,住房条件不宽余,于是两位老人将怨气出在了孩子身上,认为只要他不出事就行了。而他的祖父母及父亲,难得接他回去一次,总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贬低亲家的地位,使得孩子的两处都说好。总之,孩子在老人的教育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一次家访,竟然发现其外祖父母在打麻将,而孩子却不知去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放纵”的现象。(3)孩子比较爱说谎。经常是报喜不报忧,使其家长无法真正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由于双方长辈对孩子的恣肆放纵太过偏袒,使孩子小时形成说谎、任性的性格,兼顾长辈(双方老人)面子,和教育方法的偏颇,父母对孩子的这个毛病无计可施。采取的措施:(1)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首先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2)不断地让他负责一些班级中的事情(如卫生工作等),培养他的责任心。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虚荣心,时不时的让他负责班级中的小小的卫生工作,通过负责检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关心班集体的责任心。(3)与其父母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定期与其父母联系,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实施过程:去年,是这个孩子退步最厉害的一年。我几次找家长联系,共同商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并指出,家庭的温暖是孩子现在最需要的东西。特别是母爱。他母亲总是借口工作忙而没有实施我的要求。这学期一开学,我就又找他聊了一会儿,知道他的母亲在外面借了房子。并且他在暑假中也回过几次父亲的家,父亲对他也不如以前亲热了,似乎是因为他长大了许多的缘故吗?于是,我马上找了他母亲,与她好好交谈了一番,告诉他孩子的优点,以及孩子的未来是很重要的。因为已经是五年级了,马上临近小学毕业了,能不能较好地顺利升入中学对他今后的人生之路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不能现在将他的行为习惯矫正,将来后悔地不仅是他,还有从小爱他的你——母亲。对于我的讲话,其母亲开始并不以为然。于是,我又讲了一件小事:那是在四年级,由于孩子连续几天作业不交,但当她每次都说已经写完了家庭作业,只是忘带时,我都是宽容地对她说:“孩子,忘带了不要紧,只要按时完成,明天带来就是了。”从未做过深地追究。因为,我想用宽容来感化他。这样过了两三天之后,我通过检查发现,他有课堂作业未完成就走人的现象,并且家庭作业依然带不来,于是对他的言行产生了怀疑。而且上课纪律也十分不好,无论什么课都在不停地讲话。于是,我对他说:“老师对你很失望,所以,我决定请你一个人坐,希望你好好反省一下。”没想到,我的话一说完,他竟然流泪了。我望着他的泪水,发现有突破口。于是,我问他为什么哭?他告诉我,如果他一个人坐,那同学们都会不理他的。我马上对他说:“你既然知道后果,那为什么还要犯错误呢?比如像写作业,既然写完作业了,就应该每天坚持带来;这样每天不带作业,老师也无法知道你写没写。如果你没有完成作业,那就该在第二天把它补起来。实在来不及补,也应该跟老师说明情况,免得老师天天问你的作业。现在,我们来订个协议,要说就说真话,要不,我可真不高兴了。”他听了我的话,认真地使劲地点着头。从第二天开始,他真的每天带来作业了,真实情况也随之显露出来。作业,他是写了,只是写得不但非常潦草,而且你布置三个题,他写两个或一个,你布置五个字,他写二三个,就是写不完而已。我问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他总是说“忘写了”、“漏下了”之类的话。听了他的话,我起初只是要求他按时补完。后来看他连着两天都这样,于是,严厉地问他:“你在哪儿写作业?”“我放了学就到我外婆家写作业。”我一听就知道原因了,因为在家访中,我看见过他写作业的地方,是一个小小台子。在这张台子上不仅是他们一家吃饭的地方,也是休息的地方,周围还放着电视机等杂物。总之,一个小地方是他外祖父一家几口人的休息活动地方。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怎么让孩子能静下心来做作业呢?当他母亲听了我说的话,似乎陷入了沉思。我乘机又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心,但也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你只有一个儿子,为他准备一个小书桌,一个小角落,不会有太难的问题吧!”听了我的话,他母亲点点了头。我不停地和她交谈着,我边与她交谈着边把她送出了办公室……在她母亲的配合下,他的作业开始完成了。看到这种现象,不管他写得质量如何,我都给他一个鼓励——一颗红星,有时也故意偷偷地多给他一个,同时暗暗勉励一番;有时当堂对他进行表扬。说实话,他对学习兴趣不浓,但现在已经能将所有作业按时完成了,虽然作业的质量却仍不理想。只要在路上或校门口遇见他的家人,我都会停下来与他们交换孩子的近段表现。我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并鼓励他说:“孩子能完成作业了,真是进步了许多!希望你们应该继续与老师配合。”听了我的赞扬,他母亲不无感慨地说:“这不,为了他的学习,我晚上那儿也不去了,整天瞪着眼看他写作业。可有时候一看到他那个不认真、磨蹭的样子,我就来气,禁不住就批评一通。弄得孩子没情绪,甚至一甩手就不想干了,大人也很生气。”“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你可以在旁边,但不一定非要看着他呀。”我现身说法地告诉她,“你可以在旁边写写资料,看看书等,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你在孩子身边,既可以忙自己的事情,调整自己的情绪,也能使孩子感到慰藉,在困难时得到你的帮助。如此不就好多了?再说,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多看到孩子的长处,多表扬、鼓励孩子。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既然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例孩子因表扬过多变坏的现象,这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是不够,还应加大力度。在表扬孩子这件事上,大人不要太过吝啬了。我们大人染上了许多坏习惯(像吸烟、赌博等)都难改,就别说孩子了。换一种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式,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多表扬表扬孩子,最好不要批评孩子,好吗?”他母亲听了我的话,似乎明白了很多,总是满面春风地走了……我不断激励、表扬,使孩子的学习积极、主动意识越来越强。他不但能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了,而且课堂上也变得积极大胆起来,做小动作的现象也减少了,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看到这一切,我由衷地为他高兴。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孩子在小学阶段,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表扬、鼓励是使孩子健康、全面成长的法宝,我们在表扬、鼓励孩子方面决不能吝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对家长的指导、帮助,特别是针对那些自身素质不高的家长,表扬和鼓励不但对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非常重要,对家长依然关系重大;针对多数家长偏面追求分数、只注重孩子眼前发展的现象,我们应该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走出“注重分数、偏面看重升学率”的误区,着眼于孩子未来、终身发展的教育,使全社会掀起素质教育的高潮,将党和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在实处。下一步的打算: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其实事实已经预示,在不久的将来,他的成绩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通过这个案例,结合我校的市级科研课题,开办家长学校,让越来越多的家庭都能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参与到关心教育事业的行列,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未来献计献策。

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长胜学校一位在中国工作的外籍教师,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中国的很多父母省吃俭用,把所有的钱都存起来,甚至拿出自己的养老金、看病的钱来替儿女交学费、找工作、买房结婚、照顾孙子。这种爱的方式让不少“老外”感到不可思议。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但是,怎样爱孩子,却不是每个家长都有清醒的认识。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忙着赚钱,放弃了对子女的养育,小的时候扔给爷爷奶奶,长大以后交给学校、推到社会。在他们看来,人的成长和成才是用钱堆出来的。有的家长“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追求,甘于当孩子的“陪读”和“陪练”。实际上,放任和包办这两个极端,都不是真正爱孩子。在乡村中,有多少个“留守孩子”可怜巴巴地期盼着父母的疼爱;在城市里,有多少“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学生抱怨父母的溺爱;还有多少个顽皮少年,在父母粗暴的“棒喝”下,走向违法犯罪的危险边缘。舐犊之情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但天然的父母却不一定天然合格、天然称职。爱,需要理性;养育,是一门科学。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过“神童”魏永康的独特经历。从小到大,母亲对魏永康的惟一要求是专心学习。魏永康13岁考上大学,17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然而,由于生活中的事情完全由母亲包办,魏永康不懂得如何跟周围的人交往;读研后,因为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学校劝退。在这位含辛茹苦、对孩子倾注了全部心血的母亲身上,人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也看到了溺爱的害处。对孩子期望值高是家长的普遍心态。在我们身边,“逼子成龙”、“逼女成凤”的事屡见不鲜。然而,这种忽视孩子天分的“填鸭式教育”、强迫式教育,常常会遏制孩子的成长空间,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当然应该重视孩子的学业。然而,孩子成绩突出,但未必快乐;孩子学历很高,却未必成才。家长当然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但不能无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更不能粗暴干涉孩子正确选择的权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家庭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和日后的生活。因此,对家长来说,养和育同等重要。从一般意义上说,要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家长首先要言传身教;要提高孩子的全面素质,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环境,这是家长的责任。爱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要履行一种教育的责任;爱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教会他们懂得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爱不是粗暴的命令,而是充分地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发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和优势;爱不是把孩子变成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让他们像海燕一样自由地飞翔,面对困难勇敢拼搏。我们应该懂得,爱是一种最纯正、最美好的感情,但也要讲爱的艺术、爱的科学。愿天下父母无私、真诚、崇高的爱,成为孩子成长成才的沃土,而不是一种羁绊和负担。分享到:人人网开心网印象笔记领英更多0评论区家庭是孩子出生后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都与家庭息息相关。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以独有的方式给孩子以最早的和最持久的影响。所以教育子女是我们每个家长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我认为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好事,但是不讲原则,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我们家教的盲目,其实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懂得被尊重的快乐。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懂得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尊重可以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心里话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这有利于增进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使父母教育子女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反之不仅伤害了孩子,还失去孩子对我们的信赖,教育孩子又从何谈起?那么我们该怎样尊重孩子呢?我认为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说的对,我们加以鼓励,孩子认识有偏差或者做法不对时,那么我们就教给孩子如何去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要循循善诱,让孩子真正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点我是“吃一堑,长一智”。特分享与大家1、案例背景我是一个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很是严格,孩子的分数便是孩子的智商和能力的综合,我总是习惯了给孩子定一个分数线,分数线以上不容置疑那是家长管理有方,分数线以下那就是孩子遭殃,2、案例描述一次老师给我说,孩子写字太乱,错题太多时,我急忙去学校询问究竟,打开作业,作业本被老师撕得只剩下三页,没有干净整洁的痕迹。老师的指责,让我颜面尽失。气愤之下,我挥手打了女儿两耳光,厉声呵斥让孩子惊恐万分,女儿胆小,她被我吓呆了,当时我没有顾忌太多,只顾狮子般的咆哮了。她不说话,头上冒着虚汗,那天回家后孩子发了高烧,病了两天。3、案例分析心疼之余我对孩子进行了认真分析,自己孩子为啥不如别人孩子?恍然明白,孩子入学年龄太小,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正常入学年龄是六周岁,而我家孩子因为是教师子弟,我开了绿灯,刚满五周岁就让入学。孩子年龄小,写字速度慢,老师就催促。孩子着急,字就写不好,反复用橡皮擦,作业本就开了洞,老师生气,作业本就被“破相”了。4、案例反思以后孩子变得沉默了,同学面前充满自卑,老师面前更是望而生畏,学习的信心没有了。我百感交集,开始为自己“揠苗助长”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了孩子的自信,孩子对我充满了畏惧,拒我千里之外。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非常懊悔。怎样才能唤回孩子的自信呢?于是我开始给孩子写信,每天悄悄地在女儿的文具盒里放一张小纸条,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给予温馨的提示,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渐渐地女儿受伤的心快乐起来了,她又像往常一样在我身边说笑,给我讲班里的新闻和她进步的喜讯。现在女儿六年级了,成绩优异,被评为旗级三好学生,我想作为家长,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同时,还要学会赏识,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加以发扬,才能培养健康、阳光。德才兼备的人才。切忌要么不管,要管就是“暴风骤雨”。总而言之,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以塑造孩子的心灵为本,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从人格上尊重孩子,从行为上规范孩子,我们的尊重、理解与信任会给孩子极大的鼓舞,我们耐心的、持之以恒的陪伴和帮助,会让孩子安心学习,乐于探索。尊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处处绽放和谐之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如果我们不注重它、关心它,那么就算孩子长高了个、拿到了文凭,可是心灵没长大,心灵里杂草丛生,将来既对社会对家庭都是祸害。所以我觉得明智的家长,要跟孩子一起长大,关心他的心灵成长,这样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健康、快乐、幸福、有责任感的孩子,你幸福我也幸福,对这个社会都是一种福音。·很多父母总想给孩子留下些什么,比如车子、票子、房子……其实父母很爱孩子,但不知道怎么去爱。他们想给孩子留下更多物质东西,实际上呢?把财富留给孩子,没有把孩子变成财富,孩子既不领情又没法对这些物质有更深刻的物质。·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一种肯定,肯定他成长中他自己做的事。但是今天很多父母有一个误区,老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比较,觉得人家孩子是是金子,自己孩子是沙子。·今天的父母应该看到,孩子更多的成就感来自他的精神层面,他自己努力了,他就有成就感,所以要给这个孩子肯定,这种肯定并不是没有目的的吹捧,而是他自己努力做的事情就应该得到肯定。·成长的需求,就是梦想,或者说志向。中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应该形成了,世界观也在形成过程之中。他为什么能活着?他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他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所以家长不能把这个孩子当小孩了,应该站不到一个层面上,让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家庭教育体会:让孩子成功又快乐

各位家长:大家好!应十一中校领导的邀请,要我来大家交流一下家庭教育的体会。有的家长可能会问:你一个党务干部怎么会这么关心家庭教育问题呢?我以前是学教育的,当过十多年老师。2004年,我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市创学委要我作了一个发言,结果引导广大家长的兴趣,很多家长关心一个问题:家庭教育到底有没有秘诀?我说有,很简单。三句话:学习,学习,学习,好父母是学出来的。07年我出版了著作《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总结了我十七年的教子体会。这本书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好父母要学习?如果大家把这三位专家的话真正听到心里了,真正开始学习怎样来做父母,其他的问题就好解决了。要怎样学习?我的亲身体会是三条:先学后教、边学边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为今天时间有限,不能把全书的内容和大家交流,针对高中生家长面对的情况,与大家讨论一下高中生的教育话题。我作为过来人,理解高中生家长两个愿望:既希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又希望孩子以优异成绩在高考中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就是希望孩子成功又快乐。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结合我自己学习的体会和实践的效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学生的故事。一个是刘洋。一个是四川考生张非。2003年考了606分考进北大。北大规定的五门不及格要退学,他只用两个学期就完成了这个目标,18门课程中7门学科都不及格,而最低的仅仅只考了5分。2005年以703分的优秀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张非就读清华大学以后,仅仅只坚持了一个学期,又旧病复发,疯狂地迷恋起了网络游戏,张非的母亲专程赶到北京,一边打工一边看管照顾儿子。2006年10月份,张非的学习已经有5科都亮起了红灯,不及格学分已经超出清华规定的20分的底线,2006年底,张非不得已自动选择了退学。2007年再次以677分考入清华大学,能不能毕业还有待时间证明。清华大学每年淘汰10%的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我们来看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说法。家长一定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否则教育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孩子就有可能出问题。面对高一的学生家长,我给大家提三条建议。一、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好的成绩是怎么来的?是什么在影响孩子的成绩?

原理:人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到17岁时,他的智力已基本成熟了,这时要大幅度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已不太现实。但是,高中是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三年,孩子遇到的困难是很多的。能不能坚持?靠什么坚持?适合的目标、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个人认为:不一定每个家庭都能培养出高分学生,但是,如果家长注意方法,一定可以培养出一个积极进取健康的孩子。1、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智力因素是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动力系统。一辆性能再好的车,没有动力,这车能跑吗?如品德、理想、信念、自信、态度、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无论孩子的智商是高是低,这些因素都将对孩子今后一生的成败、幸福与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案例: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他从小智力超群,从小学到哈佛,都是尖子。超常的非智力因素。他从小有远大的目标,做事非常执著,可以三天不睡觉,意志力非常强大,任何困难都挡不住他。案例:怀化学院的洪战辉成为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是他热忱的友善、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感动了中国。2、树立理想,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在我家里有两张在同一个地方照的全家相:清华大学的校门。一张是在孩子初三时照的,为了激发他的目标意识,我们特意在“五·一”安排他到北京参观了清华、北大两所著名高校。我们一家在清华大学的校门前照了一张合影。这次参观在孩子的心目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回到常德后,他写了一篇作文,在作文中他记叙了参观清华、北大的经过和感想,他在作文中写到:我相信清华大学一定有一张课桌是为我准备的,我一定要考进这样一流的大学去学习一流的本领,成为一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有用之人。高中三年,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不管学习上的困难有多大,也不管成绩如何波动,他要考上清华的信念一直没动摇过。也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为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最后取得高考的成功。所以,在送他上清华时,我们特意在清华大学的校门口再照一张合影。我作为家长,清楚地看到,只要他的理想信念上稍有动摇,在意志努力上稍有松懈,在纪律约束上稍有松散,就很难获得成功。从这一件事上我得出结论:一个适合孩子的理想,能够为孩子提供强大的动力。这种动力比父母用金钱的奖励和用打骂的惩罚都要来得更直接、更强大。因为,这种动力一旦产生,就是发自孩子的内心深处,其情感和意志都会作良好的配合与支持,所以这种动力会强大而且持久。3、培养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决定人的命运。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品德: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行合一。讲道理、培养习惯,所以要言传身教。众多家长要保持一致,前后要求要一贯。朱智贤教授: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后天习得,是不断重复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要培养积极的良好的习惯,要不有妨害他人的习惯。品德总是以习惯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培养习惯四阶段

被动:“内力不足,特别需要外力”。自发:“既需外力也需内力”。自觉:“不需外力,但还需内力”。自动:“既不需靠外力,也不靠内力”。

4、做一个快乐父母。快乐父母培养快乐孩子。斯宾塞名言:“我认为:教育应当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训斥和指责不能带来好的结果。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情绪:积极的情绪对人的行为产生增力作用。由明确动机和乐观情绪产生坚定的积极的进取精神。积极的态度产生积极的行为。消极的情绪对人的行为产生减力作用逆反心理源于初中生的半成熟半幼稚状态。

5、指导孩子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不刻苦学习,再聪明的孩子的也难取得好成绩。这是我10多年教育孩子的切身体会,说到刻苦,肯定是要吃苦的,但是苦与乐一样,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一个人对艰苦的承受能力而言的。同样是晚上学习两小时,对承受能力强的孩子不算苦,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可是叫苦不迭了;同样是背一篇课文,有的孩子觉得很轻松,有的孩子觉得累得不得了。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这些差别呢?是孩子意志品质的差别造成的。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与两个因素有关。第一,意志总是与一定的目的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所有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意志的努力,但需要意志努力的行为一定是有目的的。如要孩子努力学习,目的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明确这个目的,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就会很高,态度才会积极。如果孩子根本意识不到今天的学习与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关系,是在为父母的面子而学习,所以,一遇到困难就不愿学习了。第二,意志总和克服困难联系在一起的。玩电脑游戏,读休闲小说,看电视节目为什么不需要意志努力?因为没困难。但是,要背大量的英语单词,要做大量的习题,这是有困难了,不用劲是做不到的,这就需要意志努力来配合了。所以,这就取决于一个人对困难的承受能力,有的孩子学习四个小时还能坚持,有的孩子学两个小时就非常疲倦了。这种品质是锻炼出来的。每次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总指导和帮助孩子想办法克服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帮助孩子磨练意志。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遇到困难也就不那么怕了,会积极地自觉地想办法克服困难,孩子的意志就增强了。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想到,这是培养孩子意志品质的最佳时机。有很多家长对培养孩子的才能十分重视,却忽视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得一些很有才华的孩子因为缺乏良好意志,一遇困难就屈服,有的甚至走上极端。03至06年,北京有43名大学生跳楼自杀,真是令人心痛。其实,如果家长早一些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也许这些拥有才能的学生就不会因为一些暂时的挫折而放弃生命了。

6、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不教这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一句名言。孩子自己的事多让孩子自己作决定,作选择。这是培养意志力和责任感的重要手段。包办代替、溺爱看似很爱其实是不爱,是极不负责的做法。《中国青年报》报道:“没长嘴”的大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1月13日报道:《“没长嘴”的大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天津是2021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之一,天津青年志愿者协会近日开通了志愿者报名咨询。一开通,立刻吸引了大量市民咨询。在咨询的市民中,在校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工作人员很快发现,大学生中由家长代劳来咨询的,占到了15%~20%。天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感叹:“‘没长嘴’的大学生怎么越来越多了?!”而一家公司的招聘主管曾对记者说:“我们一看到由父母陪着来应聘的大学生,心里已有80%不愿要,不管这名学生的条件如何好。”案例:魏永康。1983年出生,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20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是母亲从小一直包办到大学的结果。案例:王思涵1987年出生,10岁时考进了东北育才中学少年班。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初、高中课程。2001年,14岁以572分考进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18岁因“除英语及格外,其他科目成绩为0”,被学校“责令退学”。有责任心的父母不会让孩子要离开时除学习外什么都不懂。案例:猎豹母亲教授小猎豹捕猎,在确认孩子学会本领之后再赶出家门。2021年10月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三名会游泳的同学跳入江中救人。10多名不会游泳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突然,链条中间的一名同学因体力不支,手从相邻同学的手中滑落,前端的9名同学顷刻落入江中,水中乱成一团,呼喊声一片。顿时,第二场大营救迅即展开。正在宝塔河100米以外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施救,他们和大学生们一道,陆续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2021年8月26日,丰都县一名非常漂亮的18岁女学生王敏涵舍己救人英勇牺牲。这些孩子的行为绝对是英雄行为,他们的品德是高尚的,这个不容怀疑。可是,无论谁牺牲,对他们的家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记者见到王敏涵父亲时,他正拿着女儿的照片垂泪,喃喃自语道:“好乖嘛,养了18年啊!”是啊,十八年的教养,却没有敌过水中的一分钟。这难道不让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长好好的反思吗?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发布的中国儿童意外溺水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溺水在所有儿童意外伤害死因中所占的比重,6年来持续保持在一半以上,是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头号杀手。这还不够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吗?从小学读到大学却没有一所学校教孩子学会游泳!养育孩子二十年家长却没抽出一点时间来教孩子学会游泳!二、加强沟通,引导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在《心理学》中,是这样给情绪和情感下定义的: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快乐是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所以,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在接触大量家长、分析大量家庭教育的案例后,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众多不快乐的家庭教育中,主要源自于父母与孩子的三大冲突。父母过高的愿望与孩子能力、父母的能力与孩子需要、父母的要求与孩子观点之间的冲突。一些快乐家庭,主要是这三大冲突处理得很好。所以,我给大家提三条建议。1、客观看待孩子,指导孩子确定合适目标。孩子的苦恼是从过高目标开始的。案例:每个孩子都有跳不过的高度。四年前,曾经有一位妈妈,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向我倾诉她的苦恼。她的女儿上高一了,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她按照学校往年高考的情况来判断,孩子很难考上一所很好的大学。从此,她就加大了对女儿的教育力度。也给自己和女儿带了巨大的烦恼。我问她是怎么教育女儿的,她给我讲了她和女儿的故事。女儿每天晚上做完作业要到9点半左右,女儿走出房间想看看电视放松一下,这时当妈妈的就开始说教了。什么要抓紧啦,高中三年很快就会过去的。什么要集中精力啦,每天在打扮上不要花太多时间。什么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就业就会很困难啦等等。每天如此,开始女儿只是沉默,只听不说。你说你的,她看她的电视。后来女儿受不了,妈妈一开口她就离开,弄得妈妈心里很难过,以前女儿跟自己像朋友一样,现在却像敌人一样,在一起难说三句话了。妈妈是既着急又难过,不仅影响到她的生活,工作起来也是无精打采的。她也知道这样下去对女儿的学习影响也很大。她问我到底要怎么做女儿才理解她。我就给她说了我在孩子高中三年的做法。我告诉她,普通家长一般没有能力辅导高中孩子学习了。所以,孩子回到家里家长要与孩子谈学习上的事情往往谈不到点子上。再说现在信息如此发达,高考的重要性孩子都知道,家长在这方面再去过多的讲就成了孩子的压力。所以,我很少在家里与孩子谈学习上的事情。如果要谈,我一定是在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经过认真思考,把谈话的内容写成文字,在孩子比较轻松的时候找孩子谈。因为次数不多,孩子一般不反感。像你这样天天与孩子谈,她知道反正天天要说的话,肯定不重要,所以孩子不听。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心里不急呢?那就是对孩子的成绩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校里那么多孩子无论家长怎样急,成绩照样要分出上中下。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学习成绩与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直接相关的,每个孩子都有跳不过的高度。这些成绩将影响孩子的高考,是很重要,但决不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所以,高中三年,你不要去管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个交给学校老师去管。你就管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多关心孩子的成长问题。鼓励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关心她学习之后做什么事情人最放松,有空了与她谈些有趣的事情,缓解孩子学习上的压力。把生活安排好,保证孩子的学习的正常秩序。还可以帮助孩子查一些高考的相关资料,这样孩子不会反对的。

听了我的一席话,她得到启发。从那时起她不再找孩子谈学习上的事情,而是从关心孩子的生活入手,很快又与孩子恢复了亲密的母女关系。再遇到她时,她告诉我,是“每个孩子都有跳不过的高度”这句话让她得到解脱,女儿也轻松了,真的不把高考成绩看得那样重时,人就轻松了。女儿看到妈妈对自己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反正更加努力学习,去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不要用过高目标培养一个愤怒和自卑的孩子。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培养出高分学生,只要方法对可以培养一个自信的积极进取的孩子。案例:浙江金华徐力在母亲高压下失控打死母亲。案例:在上海市,有一个高学历的家庭,父亲是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导师,母亲也是教师,家里有一个聪明的男孩,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一。孩子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很不错,平时成绩名列前茅,遵守校纪,甚至连迟到记录都没有。按说这应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可是,这天孩子晚上没有回家,在一天一夜的担心焦虑之后,父母终于看到儿子重新回到家里。可是,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逃夜呢?带着种种疑惑,父母带着孩子来到市青少年心理行为门诊部。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孩子终于道出了逃夜的真实原因。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他的数学考试成绩未进入前3名,身为数学博导的父亲决定亲自辅导孩子,并规定他每天功课必须在学校完成,回家后做父亲布置的几十道数学习题。随着学业的加重,孩子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但因怕父亲失望,也不敢把自己的压力告诉父母。由于父亲的作业难度较高,和高中课程相对脱节,他的数学成绩因此滑坡得更厉害,而有时校内功课来不及完成,又不敢晚回家,只能把作业本塞在家中的楼道里。渐渐地,他拖拉的作业越来越多。他既不敢去学校,又不愿回家,终于做出了逃夜的举动。心理医生告诉他的父母亲,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盲目增加压力,最终造成孩子的心理疾病。这时父母才知道孩子逃夜,错在父母。案例:在浙江省浦江县寺前村一个农民家里,母亲没上过一天学,仅仅读了3年书的丈夫长年在外打工挣钱。但他们的二女儿居然考取了上海同济大学;2003年8月,三女儿又以浙江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北京大学录取!记者专门跑到她家采访,以《文盲妈妈教出高考状元》为题,介绍了她家的传奇故事。而记者挖掘出来的经验却很简单,在大女儿上学后,她就交给她一个任务,把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教给两个妹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三个孩子都上学后,她就要孩子们教她识字,而且经常向她们请教问题,孩子们答不出就去问老师或是在书上找答案。在这样的家里,母亲给孩子的只有爱的鼓励和赏识,不会有指责和过高的期望。孩子反而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学习积极性。一位父亲胜过一百位校长!英国诗人乔·格贝尔名言。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爱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布什政府家庭专业顾问GlennT.Stanton教授:父亲的角色参与,会让孩子更有同情心、更健康,也更容易成功,就连做功课思想集中、不容易与老师产生矛盾等,都与父亲密切相关。他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相对于由母亲单方面教育的孩子来说,有父亲参与教育的孩子,他们的发展要好50%。2、平等交流,注意满足孩子合理需要。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由需要决定。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要注意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孩子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有生理方面的需要,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案例:孩子的自由换来妈妈的惊喜。德山一个初一学生,母亲管得很死,请家教把时间都占用了,孩子出了很多问题,我建设妈妈把周末两个下午让出来,孩子发生明显的变化。道理: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溺爱是从满足孩子一切要求开始的。溺爱就是不爱。案例:警察父亲开枪打死儿子

2005年2月1日中午12时40分,位于安徽合肥的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简称“铁四局”)家属院内,突然连续传来四声清脆的枪响,紧接着救护车开进了院内……几分钟后,铁四局公安处接到本单位民警刘洪涛的,刘洪涛有些恍惚地说:“我把儿子毙了,我要投案自首……”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个孩子智力上是很好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考上了大学。但自幼娇生惯养,父母对其非常溺爱,从而使其养成了骄横的脾气,长大后经常殴打父母,当警察的父亲再也忍不住了,最终酿成悲剧。一位父亲说得好,当孩子小时候出现必须给予一定惩罚的行为时,父母不及时惩罚,却等来了长大后父亲用枪来惩罚。这教训多么深刻啊。虽然这是极个别的案例,但问题产生的原因却有一定的普遍性:其发展过程大多是从父母不管孩子品德上的小问题开始的。所以,有的家长看了这个例子后感叹:宁愿培养一个品德优良的成绩差一点的健康孩子,也不愿培养一个成绩优良的但品德败坏的危险孩子。

3、消除对抗,尽量与孩子达成合理共识对抗心理:孩子在心智上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父母的方法不对极易产生对抗。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要平等,与孩子达成合理的共识是解决对抗的一个办法。很多对抗源自认识和情感上的差距。晓之以理才能达成共识。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提出的古老的教育原则,主要是要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平等交流才能启发孩子。达成共识需要情感和意志的支持

从孩子能做到的开始。人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真是一个神奇的老师,很多怒气冲天的家长带着垂头丧气孩子来找王老师。可经王老师一点拔,学生非常自信的走了,最后都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弄得一些家长目瞪口呆:怎么我们这么多年说了那么多的话就不如王老师的十多分钟管用?这里面的秘诀是什么?一些家长百思不得其解。“我的眼里,根本就没有差生!”王金战老师经常这样说。王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他从不拿成绩差的学生去与那些尖子生比,从不给学生提过高的目标,他只鼓励这些学生去做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所以总能激发学生的自信。王老师的解释吧。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案例。王老师在人大附中当高中班主任时,有一天半夜接到校长,要王老师接收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因为经常旷课,搞得班里的纪律一团混乱,老师便“联名上书”要“开除”他。王老师根据这个学生的特殊情况,给了他一些特殊的政策,允许他每周违反两次纪律。由于以前没好好学,有些课他根本接不上。最终,这个男生自暴自弃,自己主动要求离开王金战的班。王金战老师再次给他特殊政策:每天早上来了之后,能听懂的课就好好听,听不懂的课就可以不听,而且随时都可以回家自学。

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前,这个男生说生病了,不想考。王老师知道他实际上是怕考。为了鼓励他,王金战老师说:这次考试,你肯定是倒数第一,既然如此,你还顾虑什么?于是他参加了高三的第一次考试。这次考试,让这个男生很难忘:“全不及格。但我没有多么难过。人家付出了多少努力啊!自己刚学了一个暑假,怎能比得过人家。此后,我一直玩命地学。”第一次月考他虽仍是班里倒数第一,但和倒数第二的差距,一下子缩小了30分。

在月考的总结中,王金战老师一个劲儿地夸这个男生:“你们看人家这位同学,一下子差距能缩小30分,高三总共要经过八次大型考试,如果每次都能缩小30分,那就不是考大学的问题了,而是考清华北大的问题了!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了。你站起来谈一谈,下一次你的目标是什么?”

被表扬得晕头转向的男生站起来说:“我下一次,肯定不考倒数第一啦!”

这名学生非常振奋,也看到了自身的潜能,学习进步得异常迅速。最终,这个男生果真考上了北大。案例:愤怒让人失去理智。14岁的儿子沉溺网络打游戏,父亲说服不了,失手打死孩子。被北京平谷区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案例:一个父亲的故事。高二的儿子半夜起来看欧洲杯足球赛,上课打瞌睡,从年级前十名掉到了年级160多名。那天他准备暴打儿子。在四处找打儿子的工具时看到了我这本书,“平等交流”这句话让他冷静下来,坐在电脑前给孩子写了一封信。父亲真诚感人的话语深深的打动了孩子。承认错误,发奋学习,考上重点大学,现在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来到欧克·霍尔学校从1—6年级选了一些学生,开出一份“能有显著进步的学生”名单,交给校长和老师,并且说“预计这些学生在这个学期会有显著进步”。老师们惊奇的发现,名单上的学生并非都是他们认为好的学生,有的是一般学生,甚至还有差生。但出于对心理学家的信任,老师给他们特殊的关爱,学生也受到特别的鼓舞。到学期结束时,罗森塔尔又来到该校,结果发现,这些最初被指定为“会有显著进步”的学生真的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的学习成绩(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有明显改善,而且,老师对这些学生的操行评语也很高。

罗森塔尔教授说,我对这几位学生根本不了解,他们是从教室的座次表上随机抽取的,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孩子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反过来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所以孩子们进步了。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期望和关爱更能使人进步!你把孩子看成什么样子,他就成为什么样子!也有人把这叫做“爱的效应”。我今天把这个故事送给每一个在座的家长,希望你们把这爱的效应用在孩子身上。衷心祝愿每个家长都能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谢谢!家庭教育家长手册(宋冰冰老师提供)前言需要的爱才是真的爱父母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爱,给予多少爱才是恰当的?恐怕这是所有做父母的都思量过千百遍的问题。有一个故事可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一个小男孩踊跃报名参加了学校的长跑比赛,他非常有信心拿到好的名次,而且他只想得到第三名,因为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小鞋。那是他梦寐以求的奖品――如果他得了第三名,妹妹就可以每天穿着小鞋上学了。想象着妹妹穿上鞋子兴奋的劲头,小男孩觉得无比的幸福。跑步时他一不小心摔倒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还要为妹妹赢得一双鞋子,他立即爬起来卖力地往前跑。没有想到,情急之下他竟然冲到了第一名。同学们欣喜若狂地祝贺他,他的奖品是一个奖杯,并获得了和校长合影的殊荣。可是男孩却难过地流下了眼泪。尽管冠军有着很高的荣誉,还能得到更为值钱的奖品,但那不是男孩最真实的需要,他想要的只是一双并不起眼的小鞋子。结果,他不仅没有为妹妹赢得一双鞋子,反而连自己仅有的一双鞋子也跑坏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父母给孩子的爱也如此。不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那么给予孩子的有可能就是孩子不需要的。因爱生错,因爱生恨,大都缘于此吧。所以,就让我们用心做一个聪明的家长,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体味生活,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第一部分认识你和孩子(一)

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则:1.平等原则。有利于孩子们的自信心,促进小孩的个性发展;2.尊重原则。建立相互信任和热爱的基础;3.感情交流原则。非物质的精神支柱很重要,金钱不是万能的;4.自由原则。不要给孩子定性,当然这并不等于放任自由,而是给孩子多一点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5.统一原则。家庭成员要一致,不要爸爸在打孩子,妈妈却在那互着,当然也要与学校统一;6.榜样原则。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7.信任原则。要相信小孩,这样才可以培养小孩的自信心;8.宽容原则。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这样小孩以后长大也会宽容别人,而非冷酷无情的一个人;9.鼓励原则。使小孩有动力去学习、前进;10.方法转变原则。或许有些方法不适合你的小孩,这时你就要用别的方法去教育你的小孩了。(二)家长应给予孩子的10个经历1.幸福家庭的经历家庭是孩子的依归,一旦家庭有所动摇,孩子情绪会变得不稳定、坐立不安、容易生气、甚至神经质。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孩子在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下成长,让孩子感受何谓幸福家庭,并了解父母的责任。2.独立处事的经历孩子初初尝试,难免遭遇困难,我们不应干预,更不可代他做,应让他从失败中学习。只在重要时刻才替他作决定,但当孩子坚持要自己解决,不妨善用其好胜心,给予适当的鼓励。3.参与工作的经历训练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分配工作给他。我们应先考虑孩子的年龄、能力、兴趣和性格,让他帮忙做家务,但也不要强逼他。孩子在担当责任的同时,也觉得备受重视,自会变得懂事。4.处理不同意见的经历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切忌强行说服他,这只会令他抗拒,即使服从,也只会流于表面化。5.失败后又成功的经历教孩子运动时,应先选择容易掌握的竞技活动,使他不会多番失败,挫折感会令他失去兴趣;同时还要让他感受失败后的成功,他既会感到趣味,也可启发他凡事要尽力而为的道理。6.出外活动的经历孩子喜欢四处走动。父亲平日忙于工作,闲时应多跟孩子游戏、运动,或到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以增广见闻,也让他感受您的爱护。或趁假日带孩子到郊外,一同吸吸新鲜空气,舒展筋骨,放眼远眺,同时也能增多见闻。7.情绪流露的经历人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因此不应害怕在孩子面前宣泄。伤心时不避孩子,生气时告之因由,可让孩子了解我们的情绪,同时也可示范宣泄情绪的方法。孩子看到父母吵嘴后和解的经过,体会到冲突的化解和爱的持续力量,也学到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看到父母悲哭,学到如何处理哀痛的情感;孩子难过时,我们在旁慰藉,让他知道分担悲伤可使亲密关系更深厚。8.父母得体吵架的经历夫妻吵嘴时要有原则,每次须有特定的主题,不要翻旧帐,清楚说明自己的要求。虽然得体的吵架是孩子社交上的重要学习机会,但有些事应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金钱问题,只会令孩子不安;数落亲戚不是,会破坏他与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子女的教养方式,会令他无所适从。9.父母过往的经历当孩子遇到问题向我们倾诉时,不妨将以往的经历、挫折、失败和痛苦、所得的教训等,一一坦诚地讲给孩子听。毋须害怕会破坏您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相反,这会使孩子更了解您,也可使他得到启发,并可将您的观念和价值观灌输给他。10.生命和死亡的体会孩子在成长期间须经历无数的尝试、考验、困难、挫折和失败,惟有他克服这些挑战,才能发展成独立坚强的人。如果养的小动物死了,孩子会感到伤心,可趁机会令他明白失去亲人的伤痛,使他知道珍惜生命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向他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令他明白生命的可贵之处;平日多带他接触大自然,令他领略生命奥妙之处。(三)我国家庭教育的十种误区:

1.

知识传授多,智力开发少。很多父母把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等同起来,错误地认为多教孩子几个字、背几首诗就等于发展了孩子的智力,因此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硬性灌输各种知识。

2.

娇惯宠爱多,严格要求少。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甚至姑息、迁就孩子的错误,缺乏必要的约束。

3.

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父母过多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而不注意满足孩子精神成长方面的需要,如限制孩子交朋友等。

4.

期望要求多,因材施教少。不少父母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而符合其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的具体措施却很少,造成教育缺乏针对性或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相背离,事与愿违,两败俱伤。

5.

身体关心多,心理指导少。有些父母过分关注孩子身体方面的发展,为孩子拼命增加营养,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了孩子大量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

6.

关心智力因素多,培养非智力因素少。很多父母关心孩子的焦点是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危机。

7.

硬性灌输多,启发诱导少。有些父母教育孩子不讲究方式方法,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孩子稍有反抗,轻则怒斥一番,重则棍棒相向拳脚相加,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变得懦弱、自卑,或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变得难以驾驭。

8.

脑力劳动多,体力劳动少。有些父母把读书当成孩子成才的唯一途径,尽一切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不让孩子分担任何家务,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把脑力劳动凌驾于体力劳动之上,使孩子变得高分低能,眼高手低。

9.

父母分歧多,统一要求少。家庭成员之间为孩子的教育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对孩子缺乏统一要求,使得教育的作用相互抵消。

10.

为个人着想多,为社会着想少。很多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根据自己的心理和需要任意摆布,使孩子从小就被束缚在家庭、自我这个小圈子里,向孩子灌输利己主义的思想,而很少把孩子当成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教他们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公而忘私、舍己为人、锻炼成长。(四)杰出父母只做三件事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1.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4)教育要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2.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3.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五)中外知名教育专家的60条教子建议1.最耐心和最诚实地回答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2.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3.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4.只要与创造活动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7.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8.帮助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设计完成计划的方法。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10.孩子在场,不要吵架。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12.父母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留心使孩子照着做。13.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14.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以便他能干自己喜欢的事。16.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19.夸奖孩子编故事,去幻想。20.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21.每天都抽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22.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23.从来不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24.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予以答复。25.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26.详细拟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2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2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29.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30.从不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32.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相信孩子的理智。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36.发挥孩子们具有的积极性,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37.从来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38.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39.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40.要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相信会有积极的结果。4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4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4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免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性格。44.不要贿赂孩子。以免孩子养成“一切向钱看”的不良习惯。45.不要欺骗孩子。以免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46.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47.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48.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惩罚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投机钻营”的恶习。49.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50.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51.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人吃、乘车不购票等。52.不要勉强孩子做他力所不能及的事,以免身心受到摧残。53.不要强制孩子的情趣。应让孩子充分发挥潜能、爱好等腰三角形,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54.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应让孩子充分自由活动、多交往,以免养成“独来往、不合群”的性格。55.不要以大人的喜怒哀乐训斥孩子。要循序教导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思想怪异喜怒无常的性格。56.不要无限上纲。孩子活动偶尔超出常规时,要用适当语言教育他,以免孩子无所适从。57.不要包办孩子的困难。应帮助孩子分析困难,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5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5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60.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撒谎。(六)最好与最坏的五句父母之言也许你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而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最好的五句话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最坏的五句话1.“你怎么越大越……”2.“别跑,会摔跤的。”3.“我只是逗你玩儿。”4.“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丽丽那样呢?”5.“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七)教育孩子应做到“三不四要”很多家长为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而苦恼,建议不妨先从“三不四要”开始做起。“三不”是:1.不要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培养;2.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挂在嘴边。家长重复这种无效的方式只能让孩子更厌倦学习,产生精神沟通障碍,回避与父母交谈;3.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四要”是:1.家长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可以培养“阳光心理”,从而让孩子更自信;2.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关注孩子的心情和感觉比关注成绩更重要;3.家长要寻找与孩子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与孩子找到共同的话题,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4.家长要与孩子交朋友。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们的情感、意愿以及他们的隐私。(八)青春期心理特点从儿童过渡到青年的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如果说人生的第一次危机——“断乳危机”是在温暖的襁褓中度过的,幼儿的反抗充其量也不过是无力的挣扎、无望的哭闹。那么,人生的第二次危机——从精神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却来势迅猛,锐不可当。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要求、规范的抗拒态度和行为,从而会引起一些不利于他们的社会适应的心理卫生问题。他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碰撞、检索、回视,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段时间里,需要老师和家长很大的耐心和开放的胸怀,静观他们的表演;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赞扬,这对于铸就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要求师长敢于冒点风险。尽管如此,因为存在着许多家庭教育的失误,青春期问题仍然无法避免,为了有效地预防青春期发生各种心理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1.青春期的情绪特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代际冲突。二、青春期的人际交往特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渐渐地从家庭中游离,更多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为知心朋友。他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视友谊至高无上,甚至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些举止往往令家长很难理解,而这恰恰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只是发生得太快,家长没有心理准备。如果此时的家长愈加束缚,他们离家长愈远,有的甚至逃离家庭去投奔同学。同时,青春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现为开始比较注意自己形象,特别是异性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也尝试与异性交往,但是在交往过程中心理变得很复杂,一方面渴望接近对方,另一方面又很害怕别人发现,结果,交往过程神神秘秘,羞羞答答,反而显得别扭。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恋爱,只是彼此有共同的语言喜欢一起交流和彼此欣赏。但是,由于表现的别样成为同学们的谈资,一经同学的夸大处理便成为有色新闻,令当事人非常尴尬。就这样,由一起异性同学的交往而引发严重的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为数不少。这就是青春期的苦恼┉┉3.青春期的情感特点:在这段时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来对亲人的挚爱之情,拓展到对同学、老师、明星、科学家和领袖人物崇敬和追随;由自爱到爱集体,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爱整个全人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情感充分的体现了社会性。此时,他们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对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体投地,对坏人坏事嫉恶如仇。他们追求公平公正,一旦发现某人有私心杂念,他们就会嗤之以鼻。就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妥协和容纳不同意见的人与事,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4.青春期的思维特点:初中生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他们对一般的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到了高中阶段,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多维的、立体的考虑问题,并且通过综合、分析、推理找出本质和规律。所以,在此阶段,他们好辩论,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窝问到底。敢于挑战老师和家长,呈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但是,有时由于缺乏交流技巧,容易遭遇挫折。总之,青春期可以形容为疾风骤雨期。他们充满热情和抱负,但又富于理想主义,对现实缺乏了解。由于抱负和理想,使他们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但是,现实又很容易让他们心灰意冷,甚至忧心重重。第二部分帮助你的孩子――高中生常见问题及家教对策(一)如何让孩子知道感恩?1.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爱长辈的行动影响孩子。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因此,做父母的,平时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在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春暖花开时带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去公园赏花观景;过年过节、老人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老人选购礼物;朋友送来的稀有食物先给老人留出一份等等。用你对长辈的关爱言行,来不知不觉地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使之能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灵。同时,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既要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相互间要多用:“行”、“谢谢”、“对不起”等语言。2.经常给予孩子道德信仰的灌输。作为父母,在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感染孩子的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要教育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知道自己将来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帮助孩子确立健康的信仰,并经常鼓励孩子为这个信仰去追求、去努力;要让孩子懂得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无论是与家人团聚,还是与伙伴交往,都不能称王称霸,不以“自己”为中心,绝不能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要乐于助人,时刻不能忘记感恩,时常要想到提起自己最感谢的人或事,学会赞美他人与保持微笑,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彼此互动,来培养感恩之心。3.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荣誉感。根据孩子年龄,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做事能力;同时,鼓励和支持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开展小区环境卫生治理、安全防范宣传以及访问、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性活动,要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等等。从而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的事的同时,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4.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学校在注重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在加强孩子德育方面的教育,培养孩子养成感恩这一良好的思想品德,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家校联合,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更加尊重自己。(二)如何应对青少年上网成瘾?专家研究发现,青少年上网成瘾与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有关。一般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特别是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那些希望得到同学、老师重视但又十分孤独的学生,生活、学习遭遇挫折的学生,家庭不和睦的学生,没有特长、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心情压抑的学生,因为这些青少年在现实中不太容易成功而上网。这不仅令他们忘掉现实生活的各种烦恼,还可以带来心理上的群体归属感,渐渐对网络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感,同时也使他们丧失了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造成网络成瘾。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心理上的,并不像传统上的药物成瘾对人们的影响是生理上的,对此我们是不是应该采用传统的严格控制?当然不可以,因为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并非罪恶之源,并不是每一个上网的青少年都会上网成瘾。对待青少年上网成瘾,最重要的不是如何齐心协力对付网络,而是家庭、社会、学校如何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与大禹治水一样,青少年上网问题需要的是疏通而不是堵封,应当疏通青少年间的人际关系,在心理上加以指导。首先,作为家长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