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2优质资料_第1页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2优质资料_第2页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2优质资料_第3页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2优质资料_第4页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2优质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2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2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体检科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科验收、检验等全过程。1.1准确打印检验申请单:各科工作人员要根据受检者所选择的检验项目,打印检验条形码,字迹要清晰可读,内容包括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所检项目、条形码号及条形码。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受检者信息,以至于不能对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1.2受检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受检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受检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受检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受检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采血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2.2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3.1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越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受检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体检科了解受检者情况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3.3结果分析和解释: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主检医师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受检者都希望了解自己体检结果,自身情况。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受检者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项目分值基本要求缺陷内容扣分标准得分一、质量管理(20)41、科主任负责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有记录文件(1)科主任不了解全面质量管理内容或不清楚科室质量管理重点,对质量存在问题的改进缺乏计划性1(2)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0.5(3)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未按PDCA循环开展有效质量管理活动0.5(4)科室存在问题改进力度不够,相同质量问题重复出现无改进1(5)缺完善的实验室信息系统14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1)未按规定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2(2)缺改进工作措施及督办记录1(3)未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12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员工知晓指控要求、程序与方法(1)缺全员培训计划1(2)员工对质量管理要求不熟悉1104、制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对特殊检测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实施准入管理、有制度、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有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检查项目(1)无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内容1.5(2)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1(3)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审批报告1(4)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2(5)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文件1(6)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1.5(7)缺乏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1(8)缺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0.5(9)无与外院先进水平比较的诊治项目0.5二、工作规范(50)121、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经批准的准入项目,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应有验收、准入程序,工作人员有上岗资格证明文件、应建立实验项目临床应用指南或手册,定期更新,对本院尚未开展或条件不具备的部分检验项目应有规范的外送运行机制,并签订有保障合同或协议及委托合同或协议,有检查服务项目清单,能够提供2h急诊服务,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1)缺检查服务项目清单1(2)不能提供24h急诊服务2(3)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2(4)开展的检验项目未经批准、准入程序2(5)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未经验收、准入程序2(6)缺实验项目应用指南或手册1(7)缺未开展检验项目的完善的外送运行机制1(8)工作人员存在无证上岗情况,每发现1人扣0.5分182、科室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有废弃物处理程序,并落实到位,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实验室废弃物、尖锐器具的处理应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规范要求,具有生物危害标志,使用正确(1)科室布局与流程不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2)缺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3)缺废弃物处理程序1(4)未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2(5)未落实废弃物处理程序2153、有室内质控制度及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参与卫生部或省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有记录,有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程序,有工作记录,检测方法、仪器操作须有SOP文件,本专业组人员均知晓并执行(1)缺室内质控制度1.5(2)缺室内质评制度1(3)缺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2.5(4)缺对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程序2.5(5)缺实施室内质控记录1.5(6)缺实施室间质评记录1.5(7)缺实施室内质控失控处理记录1.5(8)缺实施对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记录1.5(9)检测方法、仪器操作未执行SOP文件规定1.574、有设备与试剂的国家许可证明文件资料,有设备操作规程,有设备定期校准和保养记录,有主要检验设备(10万元及以上)相关资料,及时淘汰经鉴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有记录资料,应有二级以上生物安全柜配置,应有个人防护用具(护目镜、洗眼装置等)(1)缺设备与试剂的国家许可证明文件资料1(2)缺设备操作规范2(3)缺设备定期校准和保养记录2(4)缺主要检验设备(10万元以上)的相关资料1(5)缺及时淘汰经鉴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的记录资料185、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有报告管理与签发制度,有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有与临床科室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或收集意见的制度与记录文件,科室技术人员要主动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有记录资料,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抗生素药敏种类,应有报告时限的明文规定、公示承诺及贯彻执行时的对应措施,平诊检验结果日报时间:生化、临检≤24h,免疫≤48h(1)未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1.5(2)缺报告管理与签发制度和复核规定2(3)缺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1.5(4)缺科室技术人员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记录资料2(5)缺服务承诺或未落实相应措施1三、医疗安全(30)121、有防止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及掌握,消防设备配置合理,标志醒目,有紧急通道,对腐蚀药、易爆物、易燃物、毒性试剂等应有专人、定位、定量保管,并有严格的保管与使用制度,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重点措施”,建立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有专门人员进行督查,并有记录文件,制定科室“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并登记、讨论,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在临床应用须有审批记录文件及质量保证文件(1)缺应急预案或员工对《预案》、《条例》内容不了解1(2)缺科室组织学习《应急预案》、《条例》计划及记录,或安全制度、措施不到位2(3)未制定“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1(4)医护人员不了解发生医疗差错及事故后报告处理程序1(5)未建立差错及事故登记本1(6)差错或事故后未及时报告医务科,每漏报1次扣0.5分1.5(7)未登记、讨论发生的差错或事故2(8)缺腐蚀药、易爆物、易燃物、毒性试剂的保管使用制度1(9)腐蚀药、易爆药、易燃物、毒性试剂保管使用不力1.542、应有能够迅速提供临床检查结果的运行机制、制度及程序,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1)员工对“异常医疗信息请示报告制度”不了解1(2)异常医疗信息发生后科室难以处置1(3)缺迅速提供临床检查结果的运行机制、制度和程序1(4)不能及时提供检查结果143、履行有关告知程序,落实操作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权益,需患者知情同意的诊断、操作项目,科室要列出目录,各级人员应熟悉目录内容(1)对告知内容不了解,每人次扣0.5分1(2)未落实告知程序,每例次扣0.5分1(3)科室未落实告知项目目录1(4)未维护尊重患者的权益164、建立规范的急诊实验室和严格的工作制度,急诊检验人员经过资格认证,开展适合本院急诊工作的服务项目,急诊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临检≤30min,生化≤120min(1)缺急诊实验室或开展项目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2(2)急诊报告时间延时2(3)缺急诊实验室工作制度1(4)急诊检验人员为经过资格验证145、科室工作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有事外出要告知值班人员去向,有明确的“人员紧急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以使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按时到位(1)缺人员紧急替代制度1(2)替代人员不能及时到位或通讯工具不畅通2(3)工作人员出现脱岗11、编制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时,必须对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有线调度通信设备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信号、通信、电源线缆的敷设,安全监控系统的断电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绘制安全监控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图、井下通信系统图,并及时更新。每3个月对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等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数据介质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2年。图纸、技术资料的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2年。录音应当保存3个月以上。2、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电缆必须专用。严禁安全监控系统与图像监视系统共用同一芯光纤。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主干线缆应当分设两条,从不同的井筒或者一个井筒保持一定间距的不同位置进入井下。设备应当满足电磁兼容要求。系统必须具有防雷电保护,入井线缆的入井口处必须具有防雷措施。系统必须连续运行。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应当能保持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h。监控网络应当通过网络安全设备与其他网络互通互联。安全监控和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主机及联网主机应当双机热备份,连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应当在5min内自动投入工作。当系统显示井下某一区域瓦斯超限并有可能波及其他区域时,矿井有关人员应当按瓦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切断瓦斯可能波及区域的电源。安全监控和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显示和控制终端、有线调度通信系统调度台必须设置在矿调度室,全面反映监控信息。矿调度室必须24h有监控人员值班。3、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具有故障闭锁功能。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者故障时,必须切断该监控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当主机或者系统线缆发生故障时,必须保证实现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的全部功能。系统必须具有断电、馈电状态监测和报警功能。4、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开关的电源侧或者专用电源,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安装断电控制系统时,必须根据断电范围提供断电条件,并接通井下电源及控制线。改接或者拆除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电源线和控制线时,必须与安全监控管理部门共同处理。检修与安全监控设备关联的电气设备,需要监控设备停止运行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报矿总工程师审批。5、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调校、测试,每月至少1次。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传感器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气样在设备设置地点调校,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在仪器维修室调校,每15天至少1次。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每15天至少测试1次。可能造成局部通风机停电的,每半年测试1次。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在故障处理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填写故障记录。6、必须每天检查安全监控设备及线缆是否正常,使用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或者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矿值班员;当两者读数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应当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在8h内对2种设备调校完毕。7、矿调度室值班人员应当监视监控信息,填写运行日志,打印安全监控日报表,并报矿总工程师和矿长审阅。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等信息时,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并立即向值班矿领导汇报;处理过程和结果应当记录备案。8、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实时上传监控数据的功能。9、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的调校、维护及收发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不符合要求的严禁发放使用。10、配制甲烷校准气样的装备和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选用纯度不低于99.9%的甲烷标准气体作原料气。配制好的甲烷校准气体不确定度应当小于5%。11、甲烷传感器(便携仪)的设置地点,报警、断电、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必须符合表下表的要求。甲烷传感器(便携仪)的设置地点,报警、断电、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设置地点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断电范围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1.0≥1.5<1.0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低瓦斯和高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1.0≥1.5<1.0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1.0≥1.5<1.0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采煤工作面回风巷≥1.0≥1.0<1.0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进风巷≥0.5≥0.5<0.5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0.5≥0.5<0.5被串采煤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高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中部≥1.0≥1.0<1.0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采煤机≥1.0≥1.5<1.0采煤机电源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岩巷的掘进工作面≥1.0≥1.5<1.0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岩巷的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1.0≥1.0<1.0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突出矿井的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岩巷的掘进工作面的进风分风口处≥0.5≥0.5<0.5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0.5≥0.5<0.5被串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0.5≥1.5<0.5被串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高瓦斯矿井双巷掘进工作面混合回风流处≥1.0≥1.0<1.0除全风压供风的进风巷外,双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高瓦斯和突出矿井掘进巷道中部≥1.0≥1.0<1.0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掘进机、连续采煤机、锚杆钻车、梭车≥1.0≥1.5<1.0掘进机、连续采煤机、锚杆钻车、梭车电源采区回风巷≥1.0≥1.0<1.0采区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0.75——

使用架线电机车的主要运输巷道内装煤点处≥0.5≥0.5<0.5装煤点处上风流100m矿用防爆型蓄电池电机车≥0.5≥0.5<0.5机车电源矿用防爆型柴油机车、无轨胶轮车≥0.5≥0.5<0.5车辆动力井下煤仓≥1.5≥1.5<1.5煤仓附近的各类运输设备及其他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封闭的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内,带式输送机滚筒上方≥1.5≥1.5<1.5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地面瓦斯抽采泵房内≥0.5

井下临时瓦斯抽采泵站下风侧栅栏外≥1.0≥1.0<1.0瓦斯抽采泵站电源12、井下下列地点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一)采煤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和回风隅角,高瓦斯和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长度大于1000m时回风巷中部。(二)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高瓦斯和突出矿井的掘进巷道长度大于1000m时掘进巷道中部。(三)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四)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采煤工作面的进风巷;被串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前。(五)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六)使用架线电机车的主要运输巷道内装煤点处。(七)煤仓上方、封闭的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八)地面瓦斯抽采泵房内。(九)井下临时瓦斯抽采泵站下风侧栅栏外。(十)瓦斯抽采泵输入、输出管路中。13、井下下列设备必须设置甲烷断电仪或者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一)采煤机、掘进机、掘锚一体机、连续采煤机。(二)梭车、锚杆钻车。(三)采用防爆蓄电池或者防爆柴油机为动力装置的运输设备。(四)其他需要安装的移动设备。14、每一个采区、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的测风站应当设置风速传感器,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应当设置压力传感器;瓦斯抽采泵站的抽采泵吸入管路中应当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利用瓦斯时,还应当在输出管路中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使用防爆柴油动力装置的矿井及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应当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应当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主要风门应当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当两道风门同时打开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的被控开关的负荷侧必须设置馈电状态传感器。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1.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岩巷的掘进工作面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在工作面混合风流处设置甲烷传感器T1,在工作面回风流中设置甲烷传感器T2;采用串联通风的掘进工作面,必须在被串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设置掘进工作面进风流甲烷传感器T3。2.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双巷掘进甲烷传感器必须在掘进工作面及其回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T1和T2;在工作面混合回风流处设置甲烷传感器T3。3.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长距离煤巷及半煤岩巷道掘进,每达500m巷道增设一个甲烷传感器,其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与回风流甲烷传感器相同。4.掘进机必须设置机载式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5.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测风站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6.设在回风流中的机电硐室进风侧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五﹚使用架线电机车的主要运输巷道内,装煤点处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六﹚高瓦斯矿井进风的主要运输巷道使用架线电机车时,在瓦斯涌出巷道的下风流中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七﹚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必须设置车载式甲烷断电仪。﹙八﹚兼做回风井的装有带式输送机的井筒内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九﹚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道内临时施工的电气设备上风侧10-15m处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十﹚井下煤仓、地面选煤厂煤仓上方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十一﹚封闭的地面选煤厂机房内上方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十二﹚封闭的带式输送机地面走廊上方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十三﹚煤与瓦斯突出工作面或者高瓦斯异常区域地点,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采区回风巷及总回风巷必须安设高低浓甲烷传感器。﹙十四﹚施工瓦斯钻孔的钻场内设置甲烷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必须吊挂在钻场内钻机上方,其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均为≥1.0%CH4,复电浓度为<1.0%CH4,断电范围为钻场内及其回风巷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非钻场内施工瓦斯钻孔和有瓦斯涌出的地质探查孔、探放水孔等,钻探设备下风侧5-10m处设置甲烷传感器,其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均为≥0.8%CH4,复电浓度为<0.8%CH4,断电范围为打钻地点20m范围及其回风系统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十五﹚瓦斯抽放泵站甲烷传感器的设置1.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内距房顶300mm处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井下临时抽放泵站内下风侧栅栏外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2.抽放泵输入、输出管路中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十六﹚采动卸压带、地质构造带、采掘面过老巷、采空区、钻场、距突出煤层法距小于15m的顶底板岩巷掘进工作面等处必须增设甲烷传感器,具体位置和数量,传感器的设置参数由矿总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十七)井下生产区域内的封闭墙内瓦斯浓度超过3%的,应在墙外设置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设置≥0.8%。第十七条其它传感器的设置(一)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置1.一氧化碳传感器垂直悬挂在巷道的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并挂牌管理。2.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必须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24%CO。3.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10-15m处必须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24%CO。4.自然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必须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24%CO。5.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必须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1%CO。6.使用防爆柴油动力装置的矿井及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应当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7.密闭墙内出现CO的墙外,必须安设CO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24%CO。8.沿空及中(底)分层掘进工作面回风巷必须设置CO传感器。(二)风速风向传感器的设置1.每一个采区、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的测风站必须设置风速传感器,并挂牌管理。2.风速传感器必须设置在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3.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进风巷、掘进工作面进风的分风口必须设置风向传感器。当发生风流逆转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突出煤层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和掘进巷道回风流中必须设置风速传感器。4.当风速低于或者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当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三)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必须设置压力传感器。(四)瓦斯抽放管路中传感器的设置1.瓦斯抽采泵站的抽采吸入管路中必须设置流量传感器、瓦斯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利用瓦斯时,还应当在输出管路中设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2.瓦斯抽采站的抽采主管、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干管上必须安装瓦斯抽放计量装置,按规定测定瓦斯抽采量。3.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瓦斯抽放管路必须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5%CO。(五)烟雾传感器的设置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必须设置烟雾传感器。(六)温度传感器的设置1.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安装维护方便,挂牌管理。2.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矿井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报警值为≥30℃。3.井工煤矿采掘工作面和机电设备硐室应当设置温度传感器。采掘工作面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0℃。机电硐室内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4℃。(七)开关量传感器的设置1.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必须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为对旋式风机,采用两根电源线中必须单独安设开停传感器。2.矿井和采区主要进回风巷道中的主要风门必须设置语音风门传感器,语言报警器应安装在两道风门之间,当两道风门同时打开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3.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风筒末端100m内必须设置风筒传感器。4.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的被控开关的负荷侧必须设置馈电状态传感器。(八)粉尘浓度传感器的设置矿井采掘工作面必须安设粉尘浓度传感器,采煤工作面安装在回风巷距工作面10—15m处;掘进工作面安装在距掘进迎头10—15m回风侧。第十八条矿必须建立专用安全监测仪器维修室,配备主要检测仪器和仪表,并有专人负责本矿安全监测设备的调校、维护和维修工作。第十九条甲烷气样(大于5%)必须制定存放、使用、携带专项安全措施。甲烷校准气体配气装置应放在通风良好,符合国家有关防火、防爆、压力容器安全规定的独立建筑内。第二十条高压气瓶的使用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气瓶安全管理的规定,配气气瓶应分室存放,标准气体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室内应使用隔爆型的照明灯具及电器设备。第二十一条安全监测仪器使用前和大修后,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测试、调校合格,并在地面试运行24~48h方能下井。第二十二条爱护监控设施,使用中的传感器应经常擦拭,清除外表积尘,采掘工作面的传感器应每天除尘;传感器应保持干燥,避免洒水淋湿;维护、移动传感器应避免摔打碰撞。第二十三条对未经监测部门同意,擅自切断监控设备电源及挪动监控设施而造成数据中断或误报的,按事故进行追查,要对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对故意破坏和偷盗监控设施者,必须进行追查处理。第二十四条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定期调校、测试,每月至少1次。(一)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传感器必须使用标准气样(2%CH4左右的甲烷校准气体)和空气气样在设备设置地点调校,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在仪器维修室调校,每15天至少1次。甲烷电闭锁和风电闭锁功能每15天至少测试1次。调校前必须在传感器定义中增加“调校”字样,调校完成后及时恢复。(二)突出矿井掘进工作面高低浓甲烷传感器必须按照说明书规定在设置地点使用浓度在20%左右的标准甲烷气样和空气气样进行高浓度段灵敏度调校。(三)风速传感器选用经过标定的风速计调校。温度传感器选用经过标定的温度计调校。其它传感器和便携式检测仪器也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调校,使各项指标符合规定。第二十五条在用防爆交换机、分站前宜设置断路开关。每月应做一次备用电源充放电试验,并做好记录,确保备用电源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和供电时间不低于2小时。不足2小时的要及时升井检修、予以更换。第二十六条安全监控系统必须由现场设备完成甲烷浓度超限声光报警和断电/复电控制功能及甲烷风电闭锁功能:局部通风机停止转,掘进工作面或回风流中甲烷浓度大于或等于3.0%,必须对局部通风机进行闭锁,只有通过专用工具方可人工解锁,当掘进工作面或回风流甲烷浓度低于1.5%,自动解锁。可能造成局部通风机停电的,每半年测试1次。第二十七条监控系统装置的完好率应为100%,在井下连续运行6—12个月,必须升井检修。第二十八条井下安全监测工必须24h值班,6h处理故障。必须每天检查安全监控设备及线缆是否正常。使用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或者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并将记录和检查结果报矿地面中心站,当两者读数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应当以读数较大者为依据,采取安全措施并在8h内对2种设备调校完毕。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并填写故障登记表,故障时间连续大于10分钟/次,累计时间大于20分钟/24h,必须进行分析处理。在故障处理期间必须采用人工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填写故障纪录。第二十九条炮采采掘工作面设置的甲烷传感器、信号电缆在放炮前由现场瓦检员负责按规定移动到安全位置,放炮后应及时恢复设置到正确位置。第三十条掘进工作面贯通后,相应安全监控装置必须在通风系统调整稳定后至少6小时后方可拆除。第三十一条低浓度甲烷传感器经大于4%CH4的甲烷冲击后,应及时进行调校或更换。系统必须连续运行。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应当保持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小时。第三十二条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的调校、维护及收发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不符合要求的严禁发放使用。第三十三条监控系统设备报废管理(一)报废更新原则:用技术性能先进的设备更换技术性能落后而又无法修复改造的老设备。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废更新。1.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老旧设备。2.通过修理,虽能恢复精度和性能,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值80%以上的。3.严重失爆且无法修复的。4.遭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5.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设备。(二)监控装置类型的划分1.断电馈电仪、监控系统的主机、备用机、打印机、涡街流量计、防突仪表等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设备比照固定资产管理。2.各种型号的便携仪、通风仪器仪表、自救器等不随监控系统购置的各种检测仪器等仍按材料管理。(三)报废手续凡符合报废条件的监测装置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设备管理、财务、通风等部门共同鉴定,写出书面申请报告,详细说明监测装置的损坏情况和报废原因,随同报废申请单一同报恒源公司通防地测部,由通防地测部牵头,会同机运部、资产财务部、纪委等到矿复查后,提出意见,呈报恒源公司批准后,办理资产核销手续。(四)报废装置的处理待报废的设备在报批前,应妥善保管。已批准报废设备的残体收益必须用于设备的改造与更新;对于报废设备的可利用部分(包括备件及元器件等)经技术鉴定合格的,入库保管,做备件使用。第三十四条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中心站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安全监控系统主机及联网主机应当双机热备份,连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应当在5min内自动投入工作。(二)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4h在线式不间断电源并定期进行测试,电源应有过压和欠压和漏电保护等设施。中心站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电源及信号的防雷装置。联网主机应装备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设备的绝缘电阻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接地电阻每年至少测定一次,其电阻值必须小于2欧姆,并做好详细记录。(三)中心站主备机计算机不得用与监控无关的事,运行的计算机应定期维护,监控主备机计算机定期轮换进行,正常情况下,不超过2个月轮换一次,并做好记录。(四)为确保监控系统测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测点定义后不得随意更改、删除。严禁井下任意调换传感器端口。确因监控分站接口损坏等原因要改变接口的,必须由监测队长书面汇报、说明原因,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对变更监测场所的测点必须在中心站运行日志中详细记录下来,以便查找。系统中不用的测点名称及图形,要及时修改和删除,历史数据必须按要求保存,严禁随意删除历史数据和数据库。(五)中心站所有设备应有维修及测试记录,并经技术员审核签字,以供考察各设备的技术状况。(六)安全监控系统和生产调度系统必须联合值守、统一指挥,地面中心站必须24h值班,填写运行日志,打印安全监控日报表,操作人员应具有计算机操作和系统基本知识技能,必须持证上岗。如发现设备故障,要及时汇报,并做好记录。第四节安全监控系统联网运行信息处理第三十五条各矿监控中心站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中心站值班人员必须立即通知通风和矿井调度部门,处理结果应记录备案。第三十六条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实时上传监控数据功能,值班人员发现系统通讯中断或出现中断无记录情况,必须查明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下达处理意见,处理情况记录备案,并上报矿值班领导。第三十七条当系统显示井下某一区域瓦斯超限并有可能波及其他区域时,矿井有关人员应当按瓦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切断瓦斯可能波及区域的电源。第三十八条瓦斯超限短信发布规定(一)恒源公司级设置1.恒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瓦斯浓度≥3.0%。2.恒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瓦斯浓度≥1.5%。3.恒源公司生产、安全、调度所有人员,瓦斯浓度≥1.0%。4.恒源公司通防地测部所有人员,瓦斯浓度≥0.8%。5.安监局、生产技术部、信息中心及调度值班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由各部门提供名单、号码和接收范围,由通防地测部统一设定。6.各单位调入(出)人员或人员更换号码,要及时书面通知通防地测部,以便及时更改个人信息。接收信息人员的必须24小时开机,并及时清理存储信息,确保接收到报警信息。(二)生产矿井级设置1.矿长,瓦斯浓度≥1%。2.总工程师、安全生产副职、安全生产副总工程师、通风区负责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瓦斯浓度≥0.8%。第三十九条安全监控网络上传管理(一)各矿安全监控网络设备必须设专职人员负责并做到专机专用,实行24h值班。(二)瓦斯监控网络系统的各种设备(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必须配备专线双回路供电电源或8h制式的UPS电源,确保瓦斯网络设备的不间断正常供电。(三)瓦斯网络设备的IP地址由公司网络中心统一分配和设置,任何人、任何部门不得随意更改IP地址。(四)各矿定期检查安全监控网络设备(交换机、信息上传计算机、信息发布计算机)的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确保监测监控信息的正常传送。(五)所有测点的配置定义,必须严格按要求规范进行定义(XXX采煤面、XXX采煤面上隅角、XXX采煤面回风、XXX掘进面、XXX掘进面回风等)。(六)信息中心负责整个矿区网络设备管理,负责定期检查短消息发布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讯中心负责矿区网络线路维护,确保瓦斯报警信息的正常上传。(七)各单位必须实时将监控数据上传到恒源公司服务器,确保上传数据信息真实可靠,禁止人为筛选、屏蔽监控上传数据,严禁修改数据库相关数据。(八)监控值班人员和矿调度值班人员要随机监控监控数据上传是否正常,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采取以下方法:1.当监控上传数据或网络出现中断后,矿中心站值班人员必须通知监测和信息值班人员处理。2.连续中断达10min,矿调度值班人员必须汇报相关分管领导和总值班人员,局调度值班人员必须汇报通风和信息中心值班人员。3.连续中断达20min,公司调度必须汇报恒源公司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并按恒源公司“一通三防”管理及处罚补充规定进行处罚。(九)通风监控及通讯网络部门要制定设备维修计划,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系统完好。(十)系统维护及设备检修影响安全监控系统及信号传输时,必须提前1d提出书面申请,(10d内维护不超过1次,特殊例外),由矿总工程师或分管矿长审批后,传给公司调度,由公司调度值班人员及时通知通防地测部通风值班人员。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与技术资料第四十条各矿应建立安全监控管理机构。安全监控管理机构由矿主要技术负责人领导,并应配齐足够的人员。第四十一条各矿瓦斯超限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汇报恒源公司调度。瓦斯超限浓度为:采掘面瓦斯浓度超过1.5%;采区回风巷、采掘面回风流超过1.0%;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浓度超过0.75%。第四十二条矿长或总工程师必须对当天瓦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出现瓦斯超限的必须一并传来追查结果和处理意见。第四十三条各矿的瓦斯监控日报表必须由矿长和总工程师签字。如果确因有事,必须履行请假制度(矿长向恒源公司总经理请假,矿总工程师向恒源公司总工程师请假),并委托指定人员签字,有委托书备查。瓦斯监控日报表的内容按恒源公司下发统一标准执行。第四十四条对于不按照规定进行瓦斯超限上报和瓦斯监控日报超限无审批及处理意见的矿井,纳入通风专业季度质量标准化中考核。第四十五条煤矿应制定瓦斯事故及安全监控系统事故处理预案、安全监控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第四十六条各矿应建立如下帐卡及报表:(一)安全监控设备台帐;(二)安全监控故障登记表;(三)设备检修记录;(四)设备巡检记录;(五)传感器调校记录;(六)中心站运行日志;(七)安全监控日报;(八)报警断电记录月报;(九)甲烷超限断电闭锁和甲烷风电闭锁功能测试记录;(十)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装置使用情况月报表;(十一)安全监测仪器备件台帐;(十二)设备管理档案台账等第四十七条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每3个月对安全监控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数据介质保存时间应不少于2年。图纸、技术资料的保存时间不少于2年。录音应当保存3个月以上。第四十八条本规定未尽事项,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行业标准执行。通风安全检测仪表第四十九条通风仪器仪表维修发放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公司、矿应根据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配齐通风仪器仪表等安全装备,制定通风仪器仪表等安全装备使用管理办法。(二)新购置的通风仪器仪表要集中进行验收,凡不完好的、无“三证一标志”即安全合格证、防爆合格证、检验证、标志牌的,一律不准入井。(三)任何人不得随意毁坏仪器仪表,对无故破坏的,必须追查出责任者或责任单位,给予严肃处理。(四)矿井必须建立并逐步完善仪器仪表管理制度,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发放。不合格的仪器仪表严禁下井。建立仪器仪表发放台帐,及时记录发放情况以及发放、使用、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五)仪器仪表必须经常维修,定期校正,监控装置、便携仪、两用仪七(10)天校正一次;空盒气压计等通专用仪器、仪表每半年校正一次,所有仪器、设备每修理一次后,必须进行一次校正。所有仪器仪表定期到局通风实验室进行强检,其中光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以及气象仪表(气压计、秒表、温度计等)每年一次,风表半年一次。(六)新出厂的仪器仪表必须经有资质的单位强检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立矿井安全仪器仪表使用制度,并具备如下内容:(一)一般要求1.便携式甲烷检测仪、光学瓦斯机、自救器和爆破器等安全仪器必须设专人负责发放和维护工作,并定期检查和测试其性能,检查和测试结果要有记录,以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2.安全仪器要集中统一管理,实行上架编号,下井前凭发放牌领取,上井后必须交回,严禁越班使用。3.便携式甲烷检测仪及光学瓦斯机、风表、粉尘测定仪每年送公司计量检定站或市计量站检定1-2次,便携式甲烷检测仪每周对仪器的零点、精度和报警值进行一次调校,并认真按规定格式填写便携式甲烷检测仪和光学瓦斯机的调校记录。4.安全仪器的携带和使用,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损坏,发现随意损坏或越班使用。(二)安全仪器维修、收发人员岗位责任制1.建立安全仪器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发放登记制,并备有管理台帐和检修调试记录。2.安全仪器收发人员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格发放和交接班制度。发放时要做到“两不发放”即发现牌子有问题不发放;发现安全仪器有问题不发放。交接班时必须做到“三对口”、“三清楚”,即牌子与架子对口,架子与仪器对口,仪器与牌子对口。当班使用的安全仪器情况要记录清楚,并要记录齐全,填写清楚。3.收发人员要做到服务周到,认真检查仪器零件、电池电压及报警值是否符合要求。确认仪器无问题后,方可发放。4.领用安全仪器人员在领取时应对仪器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调换。(三)便携式甲烷检测仪及自救器使用制度1.掘进班(队)长的便携仪必须悬挂在掘进迎头,采煤班(队)长的便携仪必须悬挂在采煤面上隅角。2.便携仪使用人员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严禁旋动电位器或拆开仪器。携带便携仪入井时要打开开关,使便携仪保持工作状态。3.便携仪在使用前按规定对其充电,确保足够的充电时间,充电前要放电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4.便携仪下井前必须由发放人员检查仪器零点、电池电压及报警点是否符合要求,并认真填写发放记录。不合格的严禁发放使用。5.当工作地点的瓦斯浓度达到便携仪报警值时,便携仪便发出警报,施工地点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并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6.便携仪的充电、发放、维修、校验应由专人负责,并建立台帐,故障登记册,调校记录,发放记录,维修、发放室应悬挂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过程,室内保持整洁卫生,挂牌上岗。7.自救器每月进行一次气密性检查,每旬对自救器的完好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过期或检定不合格的自救器严禁使用。8.每一个入井人员都必须熟悉自救器的使用方法,下井时随身携带自救器。(四)光学瓦斯机使用制度1.定期对光学瓦斯机各组件进行仔细检查和维护,做到气球、胶管、气室不漏气、不串气,开关接触良好,各组镜片清洁,灯泡、电池、硅胶、光谱正常。2.每月必须用压力校准仪对光学瓦斯机进行校正一次,发现误差及时维修,校正要有记录。(五)爆破器使用制度1.爆破器使用前,必须每日检查测试所有爆破器的冲能、峰值电压、充电供电时间,各项技术指标全部符合规定后,方可下井使用。2.领用爆破器时,应对爆破器的防爆性能进行检查,以确保应用安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摔碰和淋水。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目录名称页码一、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1二、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制度……………3三、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5四、标本采集运输制度…………………6五、菌、毒株保管制度…………………8六、尖锐器具安全使用制度……………9七、废弃物处理制度……………………10八、安全应急处理制度…………………11九、实验室准入制度……………………14十、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8十一、检验科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19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1.目的根据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为加强科室实验室管理,确保检验质量,防止实验室污染,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本科实验室按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标准管理;本规定使用于本科所有实验室。3.具体内容3.1本科实验室是进行临床检验和教学科研实验的场所,不作它用。3.2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在独立进行工作前还需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3.3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3.4非本室人员到实验室做实验,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3.5非实验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在实验室内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3.6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3.7进入实验室时,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当知道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应立即更换。离开实验室区域之前应脱去防护服。3.8禁止在工作区内使用化妆品和处理隐形眼镜。长发应束在脑后。在工作区内不应配带戒指、耳环、腕表、手镯、项链和其它佩饰物品。3.9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饭、饮水等。以上活动应在检验科专用休息室内进行。3.10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戴手套,以防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冷和热,标本污染,刺伤、擦伤等。在工作完成或中止后应摘掉并放入垃圾袋中,教医院污物处理中心处理。摘除手套后、使用卫生间前后、离开实验室前、进食或吸烟前、接触每一患者前后应例行洗手。3.11鞋应舒适,鞋底防滑。在从事可能出现漏出的工作时可穿一次性防水鞋套。3.12对污染的防护服应用黄色塑料袋封装好,交医院洗涤科处理。工作服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3.13实验结束后,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以及室内存放的高压容器等,杜绝不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安全。3.14离开实验室时,应向交接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3.15实验结束后,关掉仪器设备电源开关、拉闸,将仪器设备整理好,实验现场整理干净。用肥皂流水充分洗手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制度1、目的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第二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和卫生部2002年发布的行业标准WS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特制定检验科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措施。2、适用范围生物安全措施适用于检验科各专业组。3、具体内容检验科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时,通过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守标准化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其内容如下:3.1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而且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3.2实验室人口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生物安全级别,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进入。3.3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穿戴工作服和手套,离开实验室时,工作服必须留在实验室。工作服送至医院洗衣房中洗涤,不能带回家中。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3.4禁止在工作区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3.5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3.6严格遵守锐器使用管理办法,防止锐器损伤,如受锐器损伤,按“医学生物实验室事故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理。3.7试管离心前,观察试管有无破裂,离心管套底部有无缓冲垫,以避免离心时试管破裂,造成实验室污染。3.8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具体方法参照“实验室消毒、灭菌措施”。3.9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需,具体方法参照“实验室消毒、灭菌措施”。3.10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3.11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3.12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包括离心、剧烈震荡或混匀、开启装有传染源的容器(容器内部的压力可能与大气压不一致)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工作人员需采取面部保护措施如眼镜、口罩、面罩或其它防溅装置;3.13可能接触潜在传染源、被污染的实验台表面或设备时,需戴手套。当检测工作结束时或手套破损时,应摘除手套。一次性手套不用清洗、不能重复使用。戴手套不能接触“洁净”设施表面(如键盘、等),也不宜到实验室外。3.14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养成让手远离口、鼻、眼及其它粘膜的习惯,减少实验室感染的危险。3.15人员暴露于病毒或其它感染性微生物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同时参照“医学生物实验室事故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理。3.16强致病性微生物,如SARS病毒、结核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参照“SARS病毒、结核杆菌等强致病性病原菌标本检测的消毒灭菌及防护”。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首先对实验室的风险级别进行分析,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尤其对检验科内风险级别较高的、接触高危标本几率较大的区域如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室予以高度重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更好地完成自已的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1、目的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2、适用范围本制度使用于本科室所有实验室3、具体内容3.1实验室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3.1.1验室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3.1.2单向气流(负压):外界HEPA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HEPA外界3.2实验室内设置和准入3.2.1在主实验室内应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3.2.2非实验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3.2.3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的批准3.3个人安全防护装备科室配备有实验室防护服、面部防护、手套、呼吸防护等安全防护装备3.4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3.4.1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在独立工作前须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3.4.2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3.4.3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标本采集运输制度目的为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防止实验室污染、交叉污染和周围环境污染,特指定本指导原则。2、概念强传染性样本是指含有SARS病毒、霍乱弧菌、爱滋病毒、炭疽芽孢杆菌、结核杆菌等具有强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样本。具体处理原则3.1标本采集3.1.1为避免交叉污染,检验人员原则上不直接进入病区采集标本,如必须进入时,应穿隔离衣加一次性防护服,戴口罩(12-18层或双层口罩)、双层帽、防护镜、戴三双手套。3.1.2详细登记有关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等基本信息以及标本采集日期。3.1.3采集的标本放入带盖的容器内,盖紧盖子,加注特别标识,密封送检。采集标本时不能污染容器外部。3.2标本运输送检的标本要求密封包装,放在专门运输用的容器内,加盖,由专人运送。运送过程严防破碎和外溢。送入检验科由专人签收。3.3标本前处理标本编号、接种、血清分离等步骤原则上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使用专用的离心机,离心时使用密闭的离心机转头或密闭样品杯。3.4标本检测标本尽量集中在专用区由专人进行检测,以便标本、仪器、环境集中消毒和处理。尽量避免标本分散到多个实验室。3.5标本检测后处理检测后标本以及检测过程中使用过的污染废弃物一律集中放入带盖专用污物桶内,用有效氯2000-2500mm/L消毒液泡,4小时后再进行煮沸清洗。3.6标本的保存分析前标本根据实验需要合理保存。分析后已发出报告的标本原则上不保存;如有特殊需要保存的标本,应保存在加锁的专用冰箱,并作特殊记录,专人管理。禁止将标本放入普通冰箱,以免造成其它物品的污染。菌、毒株保管制度1、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必须进一步加强菌(毒)种的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2、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3、具体内容3.1菌种或毒种的保存种类3.1.1标准菌株: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ATCC29212粪肠球菌、ATCC13883肺炎克雷伯菌ATCC90028白色念珠菌等,由温州康泰生物科技提供。3.1.2保存丙级菌种:如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3.1.3如实验室检出甲级菌种或毒种,应立即消毒、灭菌处理。任何人不得私自保存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等传染性强的菌种。3.2菌种或毒种的保存方式3.2.1需氧菌采用半固体保存,35℃培养18-24小时后置4℃冰箱保存一个月,每月传代一次。3.2.2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嗜血杆菌等苛氧菌的保存:将对数生长期的培养物混悬于0.5-1.0ml无菌兔血小管中,置-20℃冰箱保存即可。3.3微生物室设立菌种专管人员,实行组长负责制,菌种保存于有锁冰箱中,房门专人加锁,确保菌种安全。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3.4建立菌种保管及发放登记册,包括细菌名称、分离日期、鉴定日期、鉴定方法、耐药机制、签发者等并注明使用、转移、销毁情况及原因,见附表。3.5凡科研、临床新药试验需要转移菌种,须填写使用申请,经微生物室组长签字同意后,方可在菌种专管人员处签名领取。

3.6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转种,一般在转种三次后作一次全面的鉴定,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污染及变异时,应及时更换。并做好相应记录。3.7菌种或毒种的消毁必须有科主任、微生物工作人员在场,并注明销毁情况的原因,作好记录。3.8菌种保存范围及向外单位转移,应按国家卫生部的规定执行。尖锐器具安全使用制度1、目的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以便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特制定检验科锐器使用管理办法。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检验科各专业组。具体内容检验科锐器包括刀剪、注射器针头和破损的玻璃器皿等,使用时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刺破或割破皮肤而发生实验室感染。因此,有必要制定锐器使用管理办法以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使用锐器的意识。管理办法包括锐器的贮存与使用以及事故性刺伤、划伤或擦伤的处理两方面。3.1锐器的贮存与使用刀剪、玻璃器皿应放置在坚固的容器中。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及其他利器要特别小心,以防止刺伤、划伤。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时,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重新盖帽。用过的针头必须直接放入有消毒液的容器中,一次性注射器用后放入消毒液中消毒,由医院废物处理中心处理。非一次性利器(如刀剪)的消毒参照“实验室消毒、灭菌措施”。处理破碎的玻璃器皿,污染的针头、利器时必须戴手套,脱掉手套后要洗手。试管离心前,观察试管有无破裂,离心管套底部有无缓冲垫,以避免离心时试管破裂,造成实验室污染。3.2事故性刺伤、划伤或擦伤的处理使用锐器进行致病微生物实验时,可能无意中刺伤或划伤皮肤,引起严重的实验室感染。一旦发生这种意外,必须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同时参照“医学生物实验室事故的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并按规定报告预防主管部门。废弃物处理制度1、目的防止废弃标本中病原菌引起院内或社区感染,所有废弃标本必须严格消毒处理。2、适用范围各种体液、粪便、盛入标本的各种容器、物品具体内容3.1各种体液标本(尿、胸水、脑脊液、睡液、胃液、胸液、关节液等)集中回收到一起,每100ml加漂白粉5g或有效含氯液2500m/L浸泡作用2-4小时倒入厕所。3.2固体标本及痰、脓、血、粪等加入2500-5000mg/L有效含氯溶液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搅匀作用2-4小时后倒入厕所。3.3确诊为肝炎、结核病的标本集中收集在一起,采用5000-10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作用时间6小时再倒掉。3.4容器的处理:纸质和塑料可集中收集后统一焚烧。玻璃或搪瓷容器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2-6小时清洗,压力灭菌后再使用。3.5所有剩余标本或装标本的容器及一次性用品均应采用密封不漏水的污物袋(箱)存放。并有专人进行消毒或烧毁。每日至少处理1次。3.6每日运出的废弃标本作好登记。3.7每日运出废弃一次性塑料物品:空针、试管、标本杯应作好登记。安全应急处理制度1.目的根据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为减少涉及潜在传染性材料、化学品或有害物质的不利作用和事件的发生,提供实验室内可能遇到与危险相适应的紧急医学处理措施,特制定本规程。2.使用范围本规定使用于本科所有实验室。3.具体内容3.1少量的样本溅泼在工作台面或地面时,以0.5%次氯酸钠或过氧乙酸覆盖1小时后洗去。3.2标本离心时试管破裂,应戴手套,用镊子将试管碎片夹出。离心机内塑料套管用2000ppm有效氯消毒液浸泡4小时;用2%戊二醛擦拭离心机,半小时后用清水擦净。3.3手和足被样本本污染时,以0.2%过氧乙酸洗涤消毒;污染工作服应立即更换,用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交医院洗涤室处理。3.4被大量烈性传染病的病原菌污染时,除采取上述应急措施外,立即封闭现场,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及省防疫站,请防疫人员研究处理。3.5误服微生物悬液者,立即用含漱,洗胃,催吐等方式处理;若标本溅入或接触到皮肤上,立即用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溅入眼中者,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每隔1小时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视具体情况作针对性的处理。3.6除特殊情况外,禁止在实验室使用针、注射器及其他利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禁止用手对任何利剪器剪、弯、折断、重新戴套或从注射器上移去针头。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如被针刺、刀割或其他形式的割伤,致伤口与病毒标本直接接触,或者带病毒样本碰到皮肤,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清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给予必要的预防和相应的抗生素处理。对于毒性较强的病原体,必须立即向有关负责人报告,根据不同病原体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予以较详细的登记;3.7腐蚀品大量溅泼于人身上、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如溅泼在工作台面或地面上,应及时冲洗台面或地面,执行者应佩带个人防护用品;3.8易燃品引起火灾应使用CO2灭火机灭火,切断电源,除救火外,其他人员按安全线路撤离,同时报警寻求消防部门援助;3.9水银温度计断裂,用毛细管吸走水银。3.10化学品进入眼睛的处理3.10.1必须立即紧急处理,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球,并送眼科医生处理;3.10.2可用一次性吸管吸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冲水时要将两眼张开,一面冲水一面转动眼球至少15分钟,越早将药品清洗出来,眼睛受害程度越小。3.11吸入有毒物蒸气的处理在实验室中如呼吸到有毒蒸气时,可能会感觉到头昏目眩,甚至昏倒。此时应迅速离开实验室,到室外空气流通处休息。对昏倒的患者其处理办法为:3.11.1将患者迅速抬到室外空气流通处;3.11.2解开患者的钮扣、领带等衣物束缚,平躺通风处;3.11.3如果呼吸微弱或已消失则要赶快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3.12化学灼伤的处理任何化学药品(不论水溶性与否),当溅落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用肥皂清洗。当落在皮肤上的药品属强酸或强碱时则立刻用大量冷水清洗,如大量药品喷洒到全身,则应马上除去衣物并冲水浴。3.13衣服着火时紧急处理3.13.1不可奔跑3.13.2用防火毯或实验衣包裹身体灭火3.13.3可在较大空地上翻滚以便灭火3.13.4用安全淋洗设备冲洗或用灭火器灭火3.14触电时紧急处理3.14.1症状较轻者:即神智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者可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3.14.2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将伤者就地平卧,解松衣扣,通畅气道,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3.14.3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3.14.4呼吸心跳均停止者: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以2比15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2次,心脏按压15次。如现场抢救仅有1人,也应按2比15的比例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3.14.5处理电击伤时,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如触电后弹离电源或自高空跌下,常并发颅脑外伤、血气胸、内脏破裂、四肢和骨盆骨折等。3.14.6以上情况(3.14.2-3.14.5),均需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及时处理。3.15遇火灾、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时,视建筑物或实验室遭破坏程度,隔离污染区和污染源,有效消毒、疏散工作人员,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实验室准入制度1目的明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或所在岗位职责涉及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的一切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质量监督人员、安全监督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涤人员、保洁人员和其它工勤人员、外来单位参观、学习、工作人员以及中心职工跨科室开展实验活动人员等人员的准入。3职责3.1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人员准入制度的制定和更新。3.2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病原微生物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准入。3.3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本中心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人员的准入工作的实施。3.4科室/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人员准入工作的实施。3.5质量管理部门或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病原微生物操作和管理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检查。4准入原则4.1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本中心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基本情况,熟悉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上报程序,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4.2科室负责人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熟悉国家相应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熟悉本科室病原微生物相关人员、环境、工作内容和相应的生物安全要求,熟悉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上报程序,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4.3实验室负责人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和相应的实验室工作经历,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掌握本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相关人员、环境、仪器设备、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和工作内容等情况,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有解决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4.4实验室技术人员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熟练掌握有关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通过所需的生物安全知识、技术考核,获得相应的上岗证,按要求参加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掌握相关技术规范,掌握与所承担工作有关的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风险,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4.5质量管理部门或人员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和相应的实验室工作经历,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熟悉责任范围内实验室相关追踪曲线、环境、设备、设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和工作内容等情况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关键控制点,能够及时发现生物安全隐患,熟悉生物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和报告程序,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4.6实验活动辅助人员专职消毒人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清洁人员等与实验活动相关的人员应掌握责任区域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人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4.7安全保卫部门或人员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卫工作经历,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了解本中心或所在实验室相关基本情况以及安全保卫要求,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消除一般安全隐患,能对较严重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或方案,熟悉生物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原则和程序,具备火灾等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能力,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解决问题的能力。4.8健康监护部门或人员具有相应的工作经历,接受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责任范围内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的原则和程序,以及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时的人员救护知识和处置程序。4.9外单位参观、学习、工作人员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申请必须获得必要的批准,申请进入实验室并参与实验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教育和工作经历,并按要求参加培训。批准程序详见本手册《进入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批准程序》、《进入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批准程序》。4.10中心跨科室职工按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和《进入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批准程序》、《进入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批准程序》要求准入。5准入制度5.1所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满足上述准入原则的前提下,了解潜在危险,必要时在生物安全知情书上签字。5.2按本手册《进入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批准程序》、《进入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批准程序》的有关规定发行批准手续。5.3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