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豆芽成长日记一今天,老师让我们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放学后,我和妈妈一起买了一斤绿豆芽回家,到家后,妈妈拿来一个小盆,把绿豆放在里面,放进水冲洗了好几次,然后把水倒掉,并在上面盖上了一块抹布。之后,妈妈说:“过几天就会长出绿豆芽来了”。二第二天,放学回到家,我打开小盆上面的抹布一看,小绿豆都已变得胖胖的,有的皮开始脱落,有的已经张开了小口,有的还是原来的样子,我想,这大概是成长快慢的关系吧。三第三天,放学回家后,我又仔细看了看,绿豆宝宝又胖了一圈,有的刚长出白白的嫩芽,有的嫩芽已长出了一厘米左右,我高兴极了,并把妈妈叫过来看,并按妈妈说的,把盆里面放了点水,让绿豆宝宝有充足的营养,快快长大。四第四天,放学回到家后,我发现抹布上露出尖尖的嫩芽,原来是绿豆宝宝的芽,掀开一看,所有的绿豆宝宝都已脱掉了绿皮,长出了嫩芽,有的已有三四厘米长,有的已经成了两瓣了,像一个丫字。五今天放学后,我又迫不及待地来看绿豆宝宝,我拿了一个最大最直的豆芽,用尺子量了一下,足有八厘米,而最短的三四厘米,豆芽的瓣长得更长了,根茎变得更黄了,叶子变得更绿了。我问妈妈:“这些豆芽能吃吗?”妈妈说:“能吃”。我听妈妈的话,高兴地喊着:“我们的豆芽能吃了,我们的豆芽能吃了”。这就是我观察绿豆变成豆芽的过程,虽然不十分细心,但我却感到十分开心。绿豆芽的发芽过程一、实验目的:了解绿豆芽的发芽、生长的过程,掌握做绿豆芽的办法,为以后自己动手制作绿豆芽打下基础。二、实验方法及步骤:1、到农贸市场挑选优质绿豆250克,大口浅底的陶瓷盆一个(要求底部能够漏水),用稻草织成二个扁平的草团,大量清水;2、将绿豆浸在脸盆里,放在水笼头下浸一整天;3、将草团放在盆底,将“浸胖”绿豆均匀平均摊在草团上,再将另一个草团放在绿豆上面(下面的草团用于蓄水,便于绿豆芽扎根生长,上面的草团用于防止水分蒸发,减少热量流失,保证绿豆有足够的发芽温度);4、每天按早中晚分三次大量浇水,直到草团浸透清水。三、实验时间:20**年4月12日至4月14日。四、实验过程与观察结果:1、20**年4月12日7时30分,将绿豆浸入脸盆。18时30分,绿豆已经“喝足”清水,瘦绿豆变成了一个个“绿小胖子”;19时,将绿豆铺上草团。2、4月13日7时,有个别的小绿豆已经破皮,好象被绿豆棒冰上被煮熟的绿豆。3、4月13日18时,许多小绿豆芽叁差不齐地钻出了“小脑袋”(除掉压在上面的草团);4、4月14日6时30分,绿豆长出一厘米左右的豆芽,芽瓣是嫩黄色的,豆壳挂在芽瓣边,芽根深浅浅地扎在草团里,真可爱。(成功喽,我手舞足蹈地跳了起来,把老爸吓了一大跳。)5、4月14日17时15分,绿豆芽已长成十厘米以上(也就是说,可以吃了,哈哈!)。五、收获与体会:经过三天的观察实验,我收获不小,在爸爸的讲解和启发下,我得到下面这些收获和知识:1、体会了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水份和空气这些知识(爸爸说,如果是夏天,绿豆生长速度还要快);3、经过爸爸的指导,我还了解了黄豆、蚕豆、赤豆发芽、生长的情况,学到了实验以外的新知识(万岁!)。
下页附:绿豆芽发芽生长过程观察记录表绿豆芽发芽生长过程观察记录表
日
期观
察
情
况
记
录备注20**年4月12日18时30分瘦绿豆变成了一个个“绿小胖子”
20**年4月13日7时有个别的小绿豆已经破皮
20**年4月13日18时许多小绿豆芽叁差不齐地钻出了“小脑袋”
20**年4月14日6时30分绿豆长出一厘米左右的豆芽,芽瓣是嫩黄色的,豆壳挂在芽瓣边,芽根深浅浅地扎在草团里
20**年4月14日17时15分绿豆芽已长成十厘米以上小学三年级作文:树叶贴画星期天,我在院子的小树林里穿梭着,你猜我在干什么?我在摘树叶,原来是冯老师让我们做一副手工画,我左思右想,做个什么好呢?啊!对了,做个小树林吧。
我先拿一张空白纸,接着拿起彩笔,在纸上画上金黄色的太阳和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还画了一个在摘花的小朋友,最后我把两片普通叶子和三个未知名的叶子做成了树,我还在树林的旁边画了一条清澈甘甜的小溪,小溪里有一条条活泼的小鱼。阳光灿烂无比,犹如一条金色的长龙般,普照着大地。
我望着五彩缤纷的画仿佛真的进入了大森林,看见小朋友在天真又快乐的玩耍,看见太阳冲着我笑。小草嫩嫩的,花儿犹如一个个美丽的小仙女。真美啊!【作文网-三年级作文—美丽的树叶贴画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做游戏,忽然一阵风吹来,树叶纷纷飘落下来。树叶有大的、有小的;形状五花八门:有圆形的,有心形的,还有三角形的;颜色也是各种各样:有红色的、绿色的、橙色的,还有一片叶子上有很多种颜色……我迫不及待地捡起一片树叶,对小伙伴们说:“我们来用树叶做贴画吧!”大家都说:“好耶!”我和小伙伴们用双面胶和树叶一起拼了起来。我看看小伙伴们的树叶贴画,有拼成金鱼的,有拼小兔的,还有拼蝴蝶的。我拼什么呢?我灵机一动,自言自语地说:“不如我就拼熊猫吧。”首先,我找了几片紫色的树叶,剪成两个半圆形做熊猫的耳朵,再剪两个圆形的,做熊猫的眼睛,然后又剪出熊猫的腿和身子。不过,我觉得好像还少了点什么,哦,原来我少拼了竹子!接着,我找了些绿色的叶子,剪成长条形,竹子就做好了。小伙伴们和我一起评价我们的树叶贴画。看,小金鱼摆着尾巴,可好看了;小兔子的眼睛红红的,可爱极了;还有那些蝴蝶,好像真的在飞舞着翅膀呢!再看看我的熊猫,抱着竹子不放,真是活灵活现。做树叶贴画这有趣呀!一节树叶贴画展示课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展示了同学们做的树叶贴画,作文树叶贴画展示课。车嘉伟同学的小熊猫憨态可掬,你看,它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竹子呢!郑培萱的小老鼠聪明机灵,又一次从大脸猫的爪子底下逃脱。张雨涵的叶贴画里有花、有树、有草、有蝴蝶,真是一幅大自然的美景图。康郡越的蝶恋花美丽迷人。刘延的大乌龟好像在慢慢爬行……熊冠跃同学的《金鱼和海草》也不错,金鱼好像在水里游动,大大的眼睛好像在说话,水草是用长长的树枝做的,弯弯曲曲,像在水中漂着。我做的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我先用四片银杏树叶做蝴蝶的翅膀,然后用一片细长的柳叶做蝴蝶的身子,再用水彩笔画上蝴蝶的眼睛。蝴蝶好像活了一样,要翩翩起舞。我最喜欢的是荣州杰的作品《秋夜里的猫头鹰》。他用一片心形的树叶做猫头鹰的身子,贴上两片紫红的小圆叶片当眼睛,中间还贴上两个黑色的小叶片,就是眼珠了。猫头鹰站在用冬青的枝条拼成的树枝上,睁着圆圆的眼睛注视着远方,仿佛在搜寻猎物,多么尽职的猫头鹰啊!在深蓝色的背景上,还有一个大大的、圆圆的、金黄的月亮,月亮下有一根树枝,好像还在晃动。多么生动的一幅秋景图啊!同学们的树叶贴画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丰富多彩!定兴县实验小学三年级: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树叶贴画。我们捡回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树叶。有柏树叶,有桑树叶,有丁香树叶……。我想:做什么呢?就做一幅《悄悄话儿》吧!于是,我就拿一片丁香树叶剪出鱼头的形状,在背面涂上胶贴在纸上。又用一片银杏树叶当鱼尾,也贴在纸上,就这样一条漂亮的小鱼就出现在纸上。然后按同样的方法做了另一条小鱼。把他们嘴对嘴摆放,这样好说“悄悄话”呀!我还在它们的下方用柏树叶贴上了成片的珊瑚。这样“小鱼”就能在珊瑚里面边“散步”边说“悄悄话”呀!最后我又给“小鱼”画上了泡泡,原来它们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我还画上了大海,就这样一幅发生在大海里的“悄悄话”出现在眼前。看着这幅自己亲手制作的美丽的树叶贴画,我和妈妈都开心地笑了。周记范文:吃美食我们一家和小舅一家去黄龙体育中心吃美食。我们到了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挤都挤不进去,可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Module10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3
- 特征数及抽样方法(新高考地区专用)原卷版
-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清单)-202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原卷版
- CN120202920A 一种水培作物的根温智能调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CN120197406A 基于风浪耦合作用的施工船舶作业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5单元过关卷(含答案)
- 2018年1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TPM全员生产维护精要
- 2025版商场租赁合同:融合智能系统及数据分析
- 2025年度电子商务营销合作框架协议范本
- GB/T 41-20161型六角螺母C级
- GB/T 26463-2011羰基合成脂肪醇
-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连铸坯质量控制与缺陷控制课件
- 中国园林史全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 雕塑基础教学课件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2002363
- 《普通逻辑》全册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含原题)
- 新版(七步法案例)PFMEA
- 0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