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池州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池州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池州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池州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1建设项目的由来目前池州市市政污泥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置,一般工业固废无机污泥一部分交由处置利用型企业综合利用外,其余为填埋处理。污泥填埋会对周边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首先,污泥中含有重金属、二噁英等难降解的有毒有机化合物。其次,脱水泥饼直接填埋本身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此外,污泥的流变性使得填埋体易变形和滑坡,成为人为的“沼泽地”,给填埋场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堆肥处置效率低、其发酵、分拣过程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出肥率较低,堆肥残渣量较大,残渣运距较远,成本高。所以,及时寻求更加安全环保快捷的工业城市污泥处置途径势在必行。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具有环境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能力强等特点,同时利用现有水泥窑设施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不但可以节省新建固体废物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还可以缓解社会固体废物处理压力和新建集中处理设施选址占地等问题。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对于带动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在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的应用经验,市政污水厂产生的城市污泥以替代原料身份进入水泥窑进行处置,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得到充分证实。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窑与其它窑型相比更具有热耗低、生产效率高、窑运转率高等巨大优势,从废物协同处置的角度看,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也具有明显优势。安徽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池州海螺”)是海螺集团“十一五”规划的五个千万吨级熟料基地之一。池州海螺依托当地便利的水陆运输和丰富的矿山资源,现已建成6×4500t/d和1×8000t/d七条水泥熟料生产线以及年产22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两条4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第一条生产线于2001年2月开工建设,2002年7月建成投产。第二条生产线于2001年9月开工建设,2002年12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建设的8000t/d生产线是经国务院第100次办公会讨论通过的“十五”攻关项目,该线于2002年6月开工建设,2003年8月建成投产。三期工程建设4条4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是海螺集团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富民强省”的号召,在“十一五”期间的规划建设项目。该项目在工艺设计、设备成套、环保设施等方面,均在原有基础上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进一步优化,做到工艺更先进、装备更可靠、运转更高效。其中先期建设的两条生产线分别于2007年12月和2008年3月建成投产。后续两条4500t/d熟料生产线于2010年9月开工建设,分别于2011年11月和2012年4月建成投产,目前,公司形成年产1420万吨熟料,280万吨水泥的生产规模,成为集团公司特大型熟料生产基地之一。为解决池州市及周边地区市政污泥和一般工业固废无机污泥处理能力滞后和不足的现象,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池州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10707.96万元,在安徽省池州市牛头山镇,安徽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建设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项目依托池州海螺三期工程两条4500t/d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6#及7#生产线),将污泥固体废弃物引入水泥窑中进行高温煅烧处理,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项目建成后年处理固体废物10万吨,包括池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以下简称市政污泥)5万吨(含水率60%的3万吨,含水率80%的2万吨),池州市工业企业污水处理站产生的经鉴定为一般工业固废的无机污泥(一下简称无机污泥)4万吨(含水率60%)及经鉴定为一般工业固废的污染土1万吨。2建设项目的特点本项目属于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项目,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N7723固体废物治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判定,属于三十四环境治理中的1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泥)处置及综合利用“采取填埋和焚烧方式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牛头山镇,安徽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池州海螺厂区东侧为耕地,西侧及南侧为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侧为马料湖。池州海螺部分厂区位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厂界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最近距离约1700m,与缓冲区最近距离约2250m;项目依托的6#、7#生产线不在保护区范围内,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最近距离约50m。根据2018年6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皖政秘〔2018〕120号),池州海螺部分厂区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利用池州海螺厂区内预留用地,建设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不新增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项目主要建设一座固废处置车间,占地面积1488m2,位于6#、7#线窑尾东南侧,内设三坑一仓,包括污泥仓、市政污泥储坑、无机污泥储坑及污染土储坑。池州市迫切需要更加安全环保快捷的工业城市污泥处置途径,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具有环境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能力强等特点,同时利用现有水泥窑设施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不但可以节省新建固体废物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还可以缓解社会固体废物处理压力和新建集中处理设施选址占地等问题。同时海螺集团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已有多年的应用经验,技术先进且较成熟。由于项目选址较敏感,且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等法律法规,保护环境,控制大气污染,池州海螺6#、7#水泥窑优先按照《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提标改造方案,进一步降低对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针对池州海螺厂区涉及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的问题,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7月18日,向池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交《关于池州海螺发展规划项目及已建项目在保护区范围需要调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请示》(池海政[2019]9号)(详见附件),申请协调相关事宜。待最终划定池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后,按照相关管控办法严格执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利用现有6#、7#两条45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协同处置一般固体废物,处理规模100000t/a,包括市政污泥5万吨,无机污泥4万吨及经鉴定为一般工业固废的污染土1万吨。市政污泥主要来源于池州市及周边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无机污泥主要为造纸厂等污水处理站的污泥;污染土及无机污泥入厂前必须提供按危废鉴别标准进行鉴别的合格成分检测报告,经鉴别不属于危废方可入厂处置。若经鉴别发现污染土及无机污泥属于危废,应严格不予入厂,并及时报地方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擅自入窑处置。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2019年8月26日,安徽禾美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受池州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承担《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2019年8月26日~28日,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对项目所在地现状、拟建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调查、汇总。◆2019年8月29日,该项目环评第一次公示在池州市生态环境局网站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上发布。◆2019年9月9日,委托安徽工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对项目区及敏感点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2019年9月,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确定评价思路、评价重点及各环境要素评价等级。◆2019年10月12日,项目取得了安徽工和环境监测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监测数据中二噁英由安徽和实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进行采样检测。◆2019年10月,项目课题组根据分工进行各专题编写、汇总,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并论证其可行性,得出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结论。◆2019年10月30日,该项目环评征求意见稿公示在池州市生态环境局网站上发布,同时在公示期间于2019年11月1日及11月6日在江淮晨报上进行登报公示,在项目所在地周边进行了现场张贴公示。◆2019年11月6日,池州市贵池区生态环境分局对项目下达了环评执行标准的确认函。◆2019年11月,项目环评报告书编制完成,进入内审程序,经校核、审核、审定后,于2020年1月定稿。4分析判定相关情况(1)与相关政策的相符性分析项目属于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发改令第50号)、《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水泥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关于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的通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政策要求;对照《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的意见》、《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实施方案》以及《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禁新建”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和文件,本项目建设符合相关要求。项目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无机污泥及污染土(经鉴定属于一般工业固废),对照《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第72号、《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30760-2014)、《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工程设计规范》(GB50757-2012)以及《水泥制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等技术规范和标准文件,符合相关要求。(2)规划符合性根据《池州市空间规划》(2017-2030年),项目用地属于镇建设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用地符合规划要求。项目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无机污泥及污染土(经鉴定属于一般工业固废),建设符合《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安徽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安徽省“十三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等国家和安徽省以及地方规划要求。(3)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相符性分析池州海螺厂区东侧为耕地,西侧及南侧为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侧为马料湖。池州海螺部分厂区位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厂界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最近距离约1700m,与缓冲区最近距离约2250m;项目依托的6#、7#生产线不在保护区范围内,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最近距离约50m。项目属于依托池州海螺现有生产线协同处置固废,所新建的生产设施不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池州海螺厂区位于实验区,根据厂区提供的2017年污染源监测报告、2018年的在线对比/季度检测报告、在线监测数据及2018年排污许可申报情况,目前项目可以做到达标排放。项目建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不冲突。项目选址较敏感,由于项目仅处理市政污泥、无机污泥和污染土(一般工业固废),根据成分检测报告,污泥及污染土成分与原料成分差别不大,且重金属及氯含量不高,由于池州市污泥需要进行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合理处置,同时,池州海螺6#、7#水泥窑优先按照《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提标改造方案,因此,在项目严格落实各项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措施,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满足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要求,使项目建设对湿地生态及珍稀鸟类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的基础上,项目选址基本合理。(4)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项目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牛头山镇,安徽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池州海螺部分厂区位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根据2018年6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皖政秘〔2018〕120号),池州海螺部分厂区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利用池州海螺厂区内预留用地,建设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项目建设不突破区域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不属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中所列的行业,基本符合“三线一单”要求。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本次评价过程中,主要关注的环境问题如下:(1)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2号关于发布《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公告等要求,结合《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规划,论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2)本项目属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对入窑固废的性质、处理设施的技术要求、水泥产品指标、污染物排放限值等,国家均出台了相应的控制要求。本次评价过程中,对照项目的设计资料,通过对项目拟采用的处理设备、工艺路线及污染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项目拟采取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项目选址较敏感,同时结合《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池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参照《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提标改造方案,使6#、7#水泥窑窑尾废气满足《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排放标准要求。分析项目建成运行后,可能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预测项目可能对区域环境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并结合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质量现状,从环境影响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对项目建成运行后,可能产生的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等污染源,分别按规范要求,明确其处理处置措施;对项目运行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明确其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置预案。6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池州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用地符合规划要求;项目选择的处理工艺、设备满足《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2013)等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项目建设符合《关于印发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符合《池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项目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牛头山镇,安徽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池州海螺部分厂区位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根据2018年6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皖政秘〔2018〕120号),池州海螺部分厂区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利用池州海螺厂区内预留用地,建设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针对池州海螺厂区涉及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的问题,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7月18日,向池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交《关于池州海螺发展规划项目及已建项目在保护区范围需要调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请示》(池海政[2019]9号)(详见附件),申请协调相关事宜。待最终划定池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后,按照相关管控办法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不突破区域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不属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中所列的行业,基本符合“三线一单”要求。项目选址较敏感,池州海螺6#、7#水泥窑优先按照《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提标改造方案,因此,在项目严格落实各项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措施,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总量控制指标要求,满足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要求,使项目建设对湿地生态及珍稀鸟类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的基础上,项目选址基本合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实现池州市生活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在落实相应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各项污染物可以做到达标排放,注意污染物排放可以满足总量控制要求,不会降低区域环境质量的原有功能级别;项目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在采取相应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后,环境风险可接受。本评价认为,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影响角度,项目建设是基本可行的。1总则1.1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1.1.1评价目的本次评价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特点以及环境质量现状,结合工程污染物排放特征,依据客观、科学为原则,论证本工程各阶段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并通过评价达到如下目的:(1)通过对项目区域自然环境和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掌握该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对厂区现有项目调查,掌握现有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2)通过对项目物料平衡以及同类建设项目的调查,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与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并核算污染物源强,提出防治措施,并对该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3)对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止或减缓影响的措施。(4)从环境影响角度出发,对项目选址合理性、相关规划符合性进行分析,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做出明确结论,为设计单位优化设计、管理部门审批决策和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5)为项目决策、建设及环保管理提供依据。1.1.2指导思想本次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在对项目进行详细工程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6,HJ2.2-2018,HJ2.3-2018,HJ2.4-2009,HJ19-2011、HJ610-2016、HJ169-2018)和国家、安徽省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法令、标准和规范,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资料和借鉴有关项目评价成果,合理确定评价范围、监测项目,并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预测模型。结论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公正、明确与可信。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并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并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正,2018年1月1日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并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正并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并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正,2020年1月1日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并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修正,2012年7月1日施行;(1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并施行;(1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修正并施行;(1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施行;(16)《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17)《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15]17号,2015.4.2;(18)《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16]31号,2016年5月28日;(19)《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国发[2013]41号,2013年10月6日;(20)《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令第50号,2006年10月17日;(2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第687号,2017年10月7日修正并施行;(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修正本),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施行;(2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29号,2020年1月1日施行;(25)《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国发[2011]35号,2011年10月17日;(26)《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原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号文,2012年7月3日;(27)《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原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98号文,2012年8月7日;(28)《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原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发[2011]99号文,2011年8月11日;(29)《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原国家环保局环发[2012]163号,2002年11月19日;(30)《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务院国函[2013]129号,2013年12月2日;(31)《关于加强二噁英污染防治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外交部、环境保护部等环发[2010]123号,2010年10月19日;(32)《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等七部委发改环资[2014]884号,2014年5月6日;(33)《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2017年12月27日;(34)《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原环境保护部环发[2014]197号,2014年12月30日;(35)《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原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2号,2016年12月6日;(36)《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原环境保护部环环评[2016]150号,2016年10月26日;(37)《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节[2010]582号,2010年11月25日;(38)《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18]22号,2018年6月27日;(39)《关于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区域差别化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原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四部委环环评[2016]90号,2016年12月27日;(40)《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原环境保护部环发[2014]30号,2014年3月25日;(41)《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的通知》,原环境保护部环发[2015]162号,2015年12月10日;(42)《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国发[2009]38号,2009年9月26日;(43)《关于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的通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第89号,2019年1月12日;(44)《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1月1日施行;(45)《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12月1日施行;(46)《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修正),2018年11月1日施行;(47)《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2018年3月30日修正并施行;(48)《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013]89号,2013年12月30日;(49)《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015]131号,2015年12月29日;(50)《安徽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实施方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皖政办秘[2019]24号,2019年2月2日;(51)《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2018]120号,2018年6月27日;(52)《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皖发[2018]21号,2018年6月27日;(53)《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016]116号,2016年12月29日;(54)《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018]83号,2018年9月27日;(55)《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的规定(2019年本)》,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皖环函[2019]891号,2019年9月21日;(56)《安徽省环保厅转发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安徽省环保厅皖环发[2013]1533号,2013年12月23日;(57)《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58)《安徽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新增大气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徽省环境保护厅皖环发[2017]19号,2017年3月28日;(59)《安徽省重点控制区域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公告》,安徽省环境保护厅皖环函[2017]1341号,2017年11月10日;(60)《安徽省环保厅关于加强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土壤环境监管的通知》,安徽省环境保护厅皖环函[2018]955号,2018年7月23日;(61)《安徽省大气办关于印发<2019年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皖大气办[2019]5号,2019年2月28日;(62)《安徽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安环委办[2019]17号),2019年5月5日;(63)《池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池州市人民政府池政[2014]4号,2014年2月18日;(64)《池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池州市人民政府池政[2015]69号,2015年12月31日;(65)《池州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池政办[2016]85号,2016年12月28日;(66)《关于印发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池发[2018]8号,2018年7月20日;(67)《关于印发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共池州市委办公室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池办发[2018]11号,2018年7月20日;(68)《关于印发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禁新建”等七个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共池州市委办公室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池办发〔2018〕10号,2018年7月20日;(69)《池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池政[2018]61号,2018年10月30日。1.2.2技术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9)《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35-2013);(10)《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2017);(11)《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物设计规范》(GB50634-2010)及其局部修订条文;(12)《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1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662-2013);(14)《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30760-2014);(15)《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工程设计规范》(GB50757-2012);(1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17)《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18)《水泥制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原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环办环评[2016]114号,2016年12月24日;(19)《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原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43号,2017年8月29日。1.2.3相关规划及文件(1)《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3)《安徽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4)《安徽省“十三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5)《安徽省水环境功能区划》;(6)《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7)《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池政[2018]42号,2018年8月6日;(8)《池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9)《池州市贵池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0)环评委托书,池州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1)《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2)安徽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污染源例行监测报告等其他资料;(13)安徽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排污许可证;(14)池州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其他相关技术资料。1.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1.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根据本项目的过程特点,通过初步分析识别环境因素,并依据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等,筛选本评价的各项评价因子汇总见下表:表1.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汇总表影响因素施工期营运期废气废水噪声固废事故风险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土壤环境●□□/●●声环境●//●/●水生生物□□□//●陆域生物□□/●£●湿地禽类□□/●£●植被□□//£●水土流失●/////公众健康□●□□£●社会经济□////●景观□/□//●□为轻微影响,●为一般影响,▲为重大影响1.3.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拟建项目工程特点、建设方案及排污规划,结合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筛选出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因子汇总如下:表1.3-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汇总一览表项目现状评价因子预测评价因子总量控制环境空气SO2、NO2、PM2.5、CO、O3、PM10、TSP、NH3、H2S、氯化氢、汞、铅、氟化物、砷、铬(六价)、镉、二噁英类NO2、PM10、PM2.5、氟化物、氯化氢、NH3、H2S、汞、铅、砷、铬(六价)、镉和二噁英类SO2、NO2、烟(粉)尘地表水环境pH、COD、BOD5、NH3-N、总磷、汞、镉、铅、六价铬、砷粪大肠菌群//地下水环境K+、Ca2+、Mg2+、CO32-、HCO3-、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SO42-)、氯化物(Cl-)、铁、锰、挥发性酚类、耗氧量、氨氮、钠(Na+)、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亚硝酸盐、硝酸盐、氰化物、汞、砷、镉、六价铬、铅//土壤环境砷、镉、铜、铅、汞、镍、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䒢并[1,2,3-c,d]芘、萘、2-氯酚、二噁英类//环境噪声L(A)eqL(A)eq/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利用量、处置量/1.4评价标准经过池州市贵池区生态环境分局确认,本次评价过程中,各环境要素执行标准汇总如下:1.4.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区域环境空气中SO2、NO2、CO、O3、PM10、PM2.5、TSP、氟化物(F)、汞、砷、六价铬、铅、镉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执行一级标准;NH3、H2S、氯化氢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参考限值;二噁英类参照执行日本环境厅中央环境审议会制定的环境标准(年平均值为0.6pgTEQ/m3)。具体标准值见表1.4-1。表1.4-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汇总一览表污染物标准限值单位标准来源平均时间一级二级SO2年平均2060μ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及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501501小时平均150500NO2年平均404024小时平均80801小时平均200200CO24小时平均44mg/m31小时平均1010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00160μg/m31小时平均160200PM10年平均407024小时平均501501小时平均*150450PM2.5年平均153524小时平均35751小时平均*105225TSP年平均8020024小时平均120300氟化物(F)24小时平均771小时平均2020汞年平均0.050.0524小时平均*0.10.11小时平均*0.30.3砷年平均0.0060.00624小时平均*0.0120.0121小时平均*0.0360.036六价铬年平均0.0000250.0000251小时平均*0.000150.00015铅年平均0.50.524小时平均*1.01.01小时平均*33镉年平均0.0050.00524小时平均*0.010.011小时平均*0.030.03NH31h平均200μg/m3《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中参考限值H2S1h平均10氯化氢日平均151h平均50二噁英类年均值0.6pgTEQ/m3日本环境厅中央环境审议会制定的环境标准24小时平均*1.21小时平均*3.6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对仅有8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日平均质量浓度或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分别按照2倍、3倍、6倍折算为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地表水环境区域地表水体升金湖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标准,长江池州段执行III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4-2。表1.4-2水环境质量标准(mg/L,pH除外)水质因子pHCODBOD5氨氮粪大肠菌群GB3838-2002II类6~9≤15≤3≤0.5≤2000(个/L)GB3838-2002III类6~9≤20≤4≤1.0≤10000(个/L)声环境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4-3。表1.4-3声环境质量标准(dB(A))标准类别标准值昼间夜间GB3096-20082类6050地下水环境项目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Ⅲ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4-4。表1.4-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mg/L,pH除外)指标名称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标准值6.5~8.5≤450≤1000≤250≤250≤0.3指标名称挥发酚耗氧量氨氮钠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标准值≤0.002≤3.0≤0.5≤200≤3.0≤100指标名称硝酸盐氰化物氟化物汞砷镉标准值≤20≤0.05≤1.0≤0.001≤0.01≤0.005指标名称铅锰亚硝酸盐六价铬————标准值≤0.01≤0.1≤1.00≤0.05————土壤环境项目区域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标准;周边农用地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标准。土壤二噁英浓度参照执行日本环境厅中央环境审议会制定的标准1×103ng/kg。表1.4-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kg标准名称及级别污染物项目筛选值管制值《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标准砷60140镉65172铬(六价)5.778铜1800036000铅8002500汞3882镍9002000四氯化碳2.836氯仿0.910氯甲烷371201,1-二氯乙烷91001,2-二氯乙烷5211,1-二氯乙烯66200顺-1,2-二氯乙烯5962000反-1,2-二氯乙烯54163二氯甲烷61620001,2-二氯丙烷5471,1,1,2-四氯乙烷101001,1,2,2-四氯乙烷6.850四氯乙烯531831,1,1-三氯乙烷8408401,1,2-三氯乙烷2.815三氯乙烯2.8201,2,3-三氯丙烷0.55氯乙烯0.434.3苯440氯苯27010001,2-二氯苯5605601,4-二氯苯20200乙苯28280苯乙烯12901290甲苯12001200间二甲苯+对二甲苯570570邻二甲苯640640硝基苯76760苯胺2606632-氯酚22564500苯并[a]蒽15151苯并[a]芘1.515苯并[b]荧蒽15151苯并[k]荧蒽1511500䓛129312900二苯并[a,h]蒽1.515茚并[1,2,3-cd]芘15151萘70700《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其他用地标准(6.5<pH<7.5)镉0.33.0汞2.44.0砷30120铅120700铬2001000铜100——镍100——锌250——1.4.2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项目建成运行后,6#、7#水泥窑大气污染物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排放在满足《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表2规定的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的基础上参照执行《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表1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其他污染物排放执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中表1标准。厂界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执行《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表2标准;氨、硫化氢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2标准。具体标准值汇总如下:表1.4-6水泥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序号污染物项目排放限值单位标准来源1颗粒物10mg/m3《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2二氧化硫50mg/m33氮氧化物100mg/m34氨8mg/m35氯化氢10mg/m3《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中表1标准6氟化氢1mg/m37汞及其化合物(以Hg计)0.05mg/m38镉、铊、铅、砷及其他化合物(以Cd+Ti+Pb+As计)1.0mg/m39铍、铬、锡、锑、铜、钴、锰、镍、钒及其化合物0.5mg/m310二噁英类0.1ngTEQ/m3表1.4-7恶臭气体及厂界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标准序号污染物限值单位标准来源1颗粒物0.5mg/m3《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2氨1.0mg/m33NH34.9(排放高度15m)kg/h《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2标准4H2S0.33(排放高度15m)kg/h5臭气浓度20无量纲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建成运行后,地坪冲洗水、车辆冲洗水经收集后定期回喷至水泥窑,各类生产废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厂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二级生化)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入厂内人工湖用于厂区绿化和增湿塔喷水,不外排。噪声排放标准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项目施工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相关要求。具体标准值见如下。表1.4-8厂界噪声排放标准(dB(A))标准类别昼间夜间GB12348-2008中2类6050表1.4-9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dB(A))昼间夜间705固体废弃物处置标准一般工业固废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相关要求、危险固废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中相关要求。1.5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1.5.1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6、HJ2.2-2018、HJ2.3-2018、HJ2.4-2009、HJ610-2016、HJ169-2018、HJ19-2011、HJ964-2018)中有关规定,确定出本次评价工作等级如下:大气项目建成运行后,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水泥窑尾废气、污泥储坑恶臭气体等。其中,水泥窑窑尾属于扩建污染源,污泥储坑恶臭气体废气属于新建污染源,且正常工况下污泥储坑恶臭气体经抽风系统输送至水泥窑焚烧,只在停炉检修等情况下才会有恶臭气体外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规定,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式中:-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采用估算模型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1h地面空气质量浓度,μg/m3;-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μg/m3。一般选用GB3095中1h平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浓度限值,如项目位于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应选择相应的一级浓度限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使用5.2确定的各评价因子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对仅有8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或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分别按2倍、3倍、6倍折算为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评价等级按表1.5-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根据AERSCREEN估算模式计算,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按公式计算,取P值中最大者PMax。表1.5-1评价等级判别表序号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1一级评价Pmax≥10%2二级评价1%≤Pmax<10%3三级评价Pmax<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推荐模式清单中的估算模式分别计算本项目各个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下风向轴线浓度,并计算相应浓度占标率,估算模型参数取值见表1.5-2,评价工作等级判断计算结果见表1.5-3。表1.5-2估算模型参数取值一览表参数取值城市/农村选项城市/农村农村人口数(城市选项)——最高环境温度/℃40.8最低环境温度/℃-7.3土地利用类型农村区域湿度条件湿润气候是否考虑地形考虑地形是R否□地形数据分辨率/m90是否考虑岸线熏烟考虑岸线熏烟是□否R岸线距离/km——岸线方向/°——表1.5-3估算模式参数取值及估算结果一览表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排放特征评价标准mg/m3最大落地浓度mg/m3占标率%D10%m名称排放速率kg/h排气量m3/h高度m直径m温度℃水泥窑窑尾烟囱(6#窑)SO27.021476917906900.51.66E-0133.192925NO236.2650.27.71E-01385.6825000PM102.1230.455.02E-0211.15925PM2.51.060.2252.51E-0211.13925Pb3.95E-050.00219.80E-070.030HCl0.9540.050.023747.335200HF0.4340.020.010853.836000二噁英4.77E-083.6E-091.18E-0932.872950Hg5.01E-050.00091.24E-060.410As4.24E-040.0091.10E-050.030Cr6+8.91E-060.000152.11E-07140.3819000Cd9.57E-070.0092.37E-0800水泥窑窑尾烟囱(7#窑)SO23.792564237906900.58.32E-0216.641450NO242.9840.28.49E-01424.4925000PM103.6180.457.94E-0217.641475PM2.51.8090.2253.97E-0217.641475Pb3.95E-050.00219.10E-070.030HCl1.1280.050.026051.976000HF0.5180.020.011959.667800二噁英5.7E-083.6E-091.31E-0936.472950Hg4.84E-050.00091.11E-060.370As4.24E-040.0091.02E-050.030Cr6+8.91E-060.000151.96E-07130.3418000Cd9.57E-070.0092.20E-0800破碎粉尘PM103.79E-0440000150.45250.45000无组织恶臭氨0.035——22.5m×8.62m×14.7m0.22.78E-0213.9175硫化氢0.0040.013.18E-0331.78250根据工程分析内容并结合项目特点,选择SO2、NOX、PM10、PM2.5、HCl、氟化物、Hg、Pb、As、Cr、Cd、二噁英等废气污染因子进行评价等级的确定计算。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A推荐AERSCREEN估算模式将污染源带入计算,估算模式计算参数选择见表1.5-2,计算结果见表1.5-3。由表1.5-3可知,水泥窑窑尾烟囱(7#)排放NO2占标率PMax最大,为424.49%,大于10%。按照表1.5-1分级判据,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应按一级开展工作。按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推荐的AERSCREEN模式进行计算,窑尾废气排放NO2D10%最远,大于25000m,最终确定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为边长50km的矩形区域。地表水根据设计方案,项目建成运行后,地坪冲洗水、车辆冲洗水经收集后定期回喷至水泥窑,各类生产废水不外排。生活污水经现有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绿化,不外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3-2018)中的相关规定,项目属于“生产工艺中有废水产生,但作为回水利用,不排放到外环境”,地表水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B。具体如下表所示。表1.5-4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评价等级判定依据排放方式废水排放量Q/(m3/d);水污染物当量属W/(无量纲)一级直接排放Q≥20000或W≥600000二级直接排放其他三级A直接排放Q<200且W<6000三级B间接排放——(10)建设项目生产工艺中有废水产生,但作为回水利用,不排放到外环境的,按三级B评价声环境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地区,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以下(不含3dB(A)),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相关规定,按二级评价。表1.5-5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表功能区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增加量受影响人口变化情况判定等级2类≤3dB(A)不大二级地下水环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表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属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泥)集中处置”,“一类固废属于III类项目,二类固废属于II类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参照下表可知,项目区域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为自来水,不采用地下水。项目不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且不属于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情况见表1.5-6。表1.5-6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注:a“环境敏感区”是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表1.5-7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别表环境敏感程度项目类别I类项目II类项目III类项目敏感一一二较敏感一二三不敏感二三三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表2规定的要求,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风险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经判定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评价等级为进行简单分析。生态环境评价项目主要依托池州海螺6#、7#两条生产线厂区预留空地,土地利用类别为建设用地,不涉及特殊或重要生态敏感区,且本项目不新征用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位于原厂界范围内的工业类技改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池州海螺部分厂区位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因此,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一级。表1.5-8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别依据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长度50km~100km面积≤2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土壤环境评价(1)影响类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拟建项目属于土壤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2)项目类别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拟建项目为“采取填埋和焚烧方式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城镇生活垃圾(不含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置”,对应项目类别为Ⅱ类。(3)占地规模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将建设项目占地规模分为大型(≥50hm2)、中型(5~50hm2)、小型(≤5hm2),建设项目占地主要为永久占地。根据设计方案,项目依托池州海螺6#、7#线进行技改,利用池州海螺厂区内预留用地,占地面积10000m2,为1hm2≤5hm2,属于小型规模建设项目。(4)敏感程度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拟建项目属于土壤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土壤敏感程度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判别依据见表1.5-9。表1.5-9污染影响型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判别依据敏感建设项目周边存在耕地、园地、牧草地、饮用水水源地或居民区、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较敏感建设项目周边存在其他土壤环境敏感目标的不敏感其他情况周边区域土壤敏感程度与调查范围息息相关,调查范围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导则中建设项目“周边”是否存在环境敏感目标,应结合大气沉降、垂直入渗、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水位等因素综合判断。本次评价主要按照以下原则确定调查范围,具体如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土壤污染影响型项目评价一级评价现状调查范围为1km,二级评价现状调查范围为0.2km,三级评价现状调查范围为0.05km。评价采用试估——校正法,拟定项目周边1km作为项目评价范围,对1km范围内环境敏感点存在及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反馈校正项目评价等级。根据实际调查,池州海螺厂址周围1000m范围内分布有耕地、居民点。因此,可判定拟建项目周边土壤环境敏感程度为敏感。(5)评价等级判定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表4,拟建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依据见下表。表1.5-10污染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敏感程度评价等级占地规模=1\*ROMANI类=2\*ROMANII类=3\*ROMANIII类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敏感一级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较敏感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不敏感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注:“—”表示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前述分析,拟建项目属于土壤污染型Ⅱ类小型规模项目,区域土壤敏感程度为敏感,因此评价等级为二级。1.5.2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本次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窑尾废气排放NO2D10%最远,大于25000m,最终确定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边长50000的矩形区域。(2)地表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要求,三级B项目评价范围应符合以下要求:①应满足其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可行性分析要求;②涉及地表水环境风险的,应覆盖环境风险评价范围所及的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本次评价重点分析项目废水处置措施的环境可行性。(3)地下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三级评价,根据公式法计算L为3500km,项目厂址下游至长江岸线,评价范围为16.19km2,主要针对浅层地下水,评价范围详见图1.5-1。(4)声环境声环境评价范围为池州海螺现有厂界外200m区域。(5)土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二级评价调查范围为池州海螺厂区及周边0.2km范围内。(6)生态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本项目直接影响区域为依托生产线周围外扩1km范围;间接影响区为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价范围详见图1.5-2。(7)环境风险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中相关要求,本项目环境风险进行简单分析即可。表1.5-11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环境空气现状评价边长为50km的矩形区域影响分析地表水环境——本次评价重点分析项目废水处置措施的环境可行性。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项目场址及下游16.19km2范围影响分析声环境现状评价池州海螺厂界及周边200m范围内影响分析土壤——池州海螺及周边0.2km范围内生态影响现状评价依托生产线周围外扩1km范围及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风险——根据导则,简单分析,无需设置评价范围图例依托水泥窑生产线池州海螺厂界地下水评价范围地下水流向图例依托水泥窑生产线池州海螺厂界地下水评价范围地下水流向图1.5-1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图图1.5-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6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1.6.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项目属于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发改令第50号)、《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水泥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关于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的通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政策要求,具体分析见表1.6-1。表1.6-1与国家法规、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一览表序号国家法规及产业政策与本项目相关的条款内容项目的相符性备注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类:十二、建材中第1条:利用不低于2000吨/日(含)新型干法水泥窑或不低于6000万块/年(含)新型烧结砖瓦生产线协同处置废弃物。四十三、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20条:城镇垃圾、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污泥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本项目利用池州海螺两条45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污泥,属于鼓励类符合2《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发改令第50号)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新型干法窑系统废气要进行回收利用,鼓励采用纯低温废气余热发电。鼓励和支持在大城市或中心城市附近大型水泥厂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生活垃圾,把水泥工厂同时作为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本项目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综合利用污泥,现有新型干法系统废气进行了回收利用,采用纯低温废气余热发电符合3《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二)产业政策导向:支持企业在现有生产线上进行余热发电、粉磨系统节能改造和处置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及垃圾等。属于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综合处置城市污泥符合4《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四、分业施策:支持利用现有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进一步完善费用结算机制,协同处置生产线数量比重不低于10%属于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综合处置城市污泥,项目协同处置利用2条生产线,池州海螺水泥7条线,比重28.57%大于10%符合5《水泥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三、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六)开展废物协同处置,须严格执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四、节能降耗和综合利用(四)支持现有企业围绕余热利用、粉磨节能、除尘脱硝等开展节能减排改造,围绕协同处置城市和产业废物开展功能拓展改造。本项目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综合利用污泥,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满足《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2013)符合6《关于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的通知》2、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投资建设旅游和生产经营项目。禁止在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投资建设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项目池州海螺部分厂区位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厂界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最近距离约1700m,与缓冲区最近距离约2250m;项目依托的6#、7#生产线不在保护区范围内,与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最近距离约50m。具体见图1.6-1符合6、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投资建设除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勘查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军事国防项目以及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等必要的民生项目以外的项目根据池州市生态红线图和池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池州海螺部分厂区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利用池州海螺厂区内预留用地,建设池州海创水泥窑综合利用固废项目,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项目所在地为建设用地,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符合7、禁止在长江干支流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禁止在合规园区外新建、扩建钢铁、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高污染项目项目距离长江岸线3km,项目建成后,不新增池州海螺六七线厂区产能符合9、禁止新建、扩建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明令禁止的落后产能项目本项目属于国家和地方鼓励类项目符合7《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七)深化工业污染治理: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项目选址较敏感,池州海螺6#、7#水泥窑优先按照《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提标改造方案,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执行《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排放标准限值符合本项目依托水泥窑生产线图例核心区本项目依托水泥窑生产线图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项目地依托水泥窑图1.6-1项目与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图与安徽省及地方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对照《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的意见》、《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实施方案》以及《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池州段)“禁新建”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和文件,本项目建设符合相关要求,具体分析见表1.6-2。表1.6-2与安徽省及地方法规、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一览表序号地方法规及产业政策与本项目有关的条款内容项目的相符性备注1《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鼓励类:六、建材第3条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产品生产中消纳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十五、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20条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本项目利用4500t/d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市政污泥及无机污泥,属于鼓励类符合2《安徽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四)严控“两高”行业产能。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本项目固废主要作为部分原料替代现有水泥窑生料,不新增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产能符合(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项目选址较敏感,池州海螺6#、7#水泥窑优先按照《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提标改造方案,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执行《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符合3《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一)开展“禁新建”行动:1、严禁1公里范围内新建项目。2018年7月起,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除必须实施的防洪护岸、河道治理、供水、航道整治、港口码头及集疏运通道、道路及跨江桥隧、公共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等事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建设项目,以及长江岸线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区内非工业项目外,不得新批建设项目,不得布局新的工业园区。已批未开工的项目,依法停止建设,支持重新选址。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严格进行检查评估,不符合岸线规划和环保、安全要求的,全部依法依规停建搬迁。2、严控5公里范围内新建项目。长江干流岸线5公里范围内,全面落实长江岸线功能定位要求,实施严格的化工项目市场准入制度,除提升安全、环保、节能水平,以及质量升级、结构调整的改扩建项目外,严格控制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重化工、重污染项目。严禁新建布局重化工园区。合规化工园区内,严禁新批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不能稳定运行的企业新建和扩建化工项目。3、严管15公里范围内新建项目。长江干流岸线15公里范围内,严把各类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把主要污染物和重点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禁止建设没有环境容量和减排总量项目。在岸线开发、河段利用、区域活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执行国家长江经济带市场准入禁止限制目录。实施备案、环评、安评、能评等并联审批,未落实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能源节约要求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拟建项目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牛头山镇,安徽池州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规划厂界距离长江池州段最近距离约3km。属于严控区域,项目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市政污泥、无机污泥及污染土,属于一般工业固废处置项目,项目选址较敏感,池州海螺6#、7#水泥窑优先按照《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提标改造方案,项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执行《安徽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排放标准限值。本项目属于提升环保水平的技改项目。符合4《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的意见》一、加强源头管控(五)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建设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和设施。(六)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支持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技术研发,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