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四篇_第1页
《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四篇_第2页
《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四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四篇  《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1  当我看完走向海洋的第一章中的第一篇——海洋——生命的摇篮后,我觉得我对“生命”这两个字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海洋是一滩又苦又咸的一大滩盐水,但在这其中,藏有许许多多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是使海水不能达到饮用的标准。  在这滩盐水中曾有许多无机物的胚胎。这些胚胎在海洋中经过漫长的时间,孕育出了原始的生命,随后,这些原始生命慢慢演变,进化,就出现了原始植物和原始动物。有无颈椎动物变成了有颈椎动物。在这有颈椎动物的门类中,出现了颈椎动物中不断进化而变成的高等级腐乳动物——人类。  从这里可以看出生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可有些人呢。谋杀,自杀·············什么都有。因为一次考试考得不好而跳楼,因为情感问题而谋杀,自杀,这个样子很好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比得上“生命”珍贵。爱护生命,爱护自己。  《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2  提起海洋,我之前只是略知一二。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海洋已成为人类第二个聚宝盆,它包含的丰富资源,使人类叹为观止。本学期,我认真拜读了《走向海洋》这本书,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从书中,我了解到,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哺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种;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和能源,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帮助。  就拿海底富饶的油气田来讲吧,英国本来是一个石油贫乏国,可是在1980年,英国从海底取得石油161万桶,摇身一变竟成了一个石油输出国。再者,长时间以来,外界一向称中国为贫油国,由于中国海洋根本不具有储油条件。然而,中国人民不甘心这样一个大国竟会是贫油国,通过不懈探索和实践证明,中国的南海、东海和北海都包含着丰富的油气田。随着科技的奔腾,进进事业已向深海发展。中国与日本***争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南海争端,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也有很重要一方面的缘由是为了能源,由于在那片海底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油气田。  你看,就凭石油怎样不能说海洋不是一个聚宝盆呢。另外海洋中还有自然气、可燃冰„„海洋里的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解决了一系列世界能源危机。  目前,由于世界人口众多,陆地上食品快匮乏了,而海洋,此时成了我们的大粮仓。例如南极磷虾,每年产量将近1亿吨,只需捕捞几百万吨,就大大超出了当今世界上的海产品产量总和。海洋中还有许很多多的食品质源,可供人类今后的开发和利用。  掩卷寻思,庞大的数字,令我大开眼界,不过,海洋中固然包含着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再生周期太长,所以无序开发的话,终究会有枯竭的一天。假如人类再像对待陆地那样,对海洋造成伤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人类还能到那里寻觅资源。月球。火星。且不说现在还未有如此高明的科学技术,即使有了居住在太空星球上的条件,那人类的劣根性不消除,“搬家”早晚还是必定的。看,如今,人类又开始了对海洋的破坏:围海造田、将有毒物排进海洋„„种种劣迹,让人扼腕叹息。我想向人类大声疾呼:善待海洋、有序开发,让这个聚宝盆长远地为人类服务。  《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3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己经来临。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筹划建立或已经建立了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人们正在从过去单纯的海洋捕捞时代,逐渐过渡到未来的“耕海”时代。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在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中,将比在陆地上的农牧场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为同面积的单位产量,海洋养殖的产量要比陆地种植高出100倍。人们将大量养殖海藻和海草等,供应陆地上的牛、猪、羊等作饲料,从而获得更多的蛋白质、世界海底田园的总产量不久将会从目前的2000万吨跃增到5000万吨,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将由水下联合收割机来割取,然后由钢索吊装到船上。  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世世代代捕鱼用的渔网将被强大的吸水装置替代,利用电场发出的光、一定频率的声音和溶于水中的特殊化合物,能够引诱和迫使鱼群集中在一起,游近船上放下的吸水管道,吸水管道连水带鱼一起吸进船舱中。到那时,连同海底牧场向人类提供的各种鱼虾类一起,人们从海洋中所获得的海味将达10亿多吨,比现在向海洋索取到的多上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随着世界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这些资源的大量开采,陆地上的这些资源将日益枯竭。使人们势必将目光转向海洋,或者另找新能源。据估计。海底的石油蕴藏量约为900亿吨,仅北冰洋的石油储量就可供世界用上50年。目前,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大陆架和深海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己发现了500多个油气田,一个为期十年的世界海洋边缘钻探计划的实施已近尾声。探索和开采海底石油,并将把生产基地建在海底。对于海底石油开采后的运输问题,人们将用大型潜水艇。设想把巨型塑料筒沉入海底,里面装上10万吨原油,由潜艇拖带航行。也有人设计用飞船装运。  海洋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人们称之为“蓝色的煤海”,它将转化为人类未来的能源。未来的海洋热能转化厂,将设置在海中,在沿海可由电缆供给城市用电。被誉为“未来的燃料”的重水,海水中的含量也比陆地水高得多。从重水中可以提取氢的同位素,科学家们正在用它来进行热核反应试验,如果获得成功,它将成为取之不尽的能源。  《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4  通过读《走向海洋》这本书,让我对向往已久的蓝色王国——海洋,有了进一步认识。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可谁知道我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海洋呢。海洋的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成。难怪杨利伟叔叔说:地球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是个土黄色的、浑浊的星球。恰恰相反,它看起来更像一个湛蓝色的、晶莹剔透的“水球”。  海洋里不但有丰富的生物、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有占全球90的淡水资源和几万只沉船中的宝藏。  在这本书里,我还认识了中国历史上许多的著名人物,如郑和、郑成功、魏源、毛泽东,他们对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