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能源工业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分析_第1页
电力能源工业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分析_第2页
电力能源工业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分析_第3页
电力能源工业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分析_第4页
电力能源工业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电力工业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分析§6.1技术经济指标一、技术经济指标概念、作用、分类技术经济指标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各种设备、各种物资、各种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的度量标准。它是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政策的经济效果的数量反映。各部门和企业都有一套与本部门、本企业的技术装备、工艺流程、所用原料、燃料动力以及产品特点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1、概念

反映工业部门、行业和企业对设备、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结果的统计指标,因与生产技术密切相关,所以称其为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可反映各种技术经济现象与过程相互依存的多种关系,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成果。技术经济指标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管理、指导、控制、监督和检查的重要工具。2、作用

技术经济指标在工业统计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工业部门的技术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工业生产的经济成果,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行业、国家的技术进步发展的水平。利用技术经济指标,可以:①查明与挖掘生产潜力,增加生产,提高经济效益;②考核生产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以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改善产品质量;③评价各种技术方案,为技术经济决策提供依据。3、分类

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分为:①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前者是以价值形态反映出来的指标,后者是以实物形态反映出来的指标。②综合指标与单项指标。前者如成本指标包括了原材料、燃料动力、折旧、工资等各种消耗费用,后者如每百元燃料动力费用提供的产值等。③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前者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后者是从企业经济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④绝对数量指标与相对数量指标。前者如国民收入、利润总额等,后者如产值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成本利润率等。⑤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前者如国民总收入等,后者如人均国民收入等。⑥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前者如能源节约额、资源节约额等,后者如质量等级、优质品率、合格率、废品率等。

4、技术经济指标的表示方法

技术经济指标既属于经济指标,但又区别于经济指标,如消耗总量、产品产量等单纯表示资源消耗与经济成果的指标不是技术经济指标,只有将两个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经济指标才是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三种:

4、技术经济指标的表示方法

①双计量单位表示法。即将消耗与成果进行比较时所得到的指标,如产值能耗、棉布用纱、劳动生产率等,用双计量单位表示:产值能耗用“吨/万元”表示,棉布用纱用“公斤/百米”表示,劳动生产率用“价值量(实物量)/人(人年、人日、人时)”表示。

②百分率表示法。即在某一总体中某一部分所占比重,如优质品率、材料利用率等均用“%”表示。

③指数表示法。即在两个相关指标中,用“一个为100时,另一个为多少”表示。如百元产值提供利润、百元资金提供产值等都是用这种方法表示。5、技术经济指标的指标设计

技术经济指标设计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①科学性。即指标的设计必须同技术经济范畴的科学含义相一致,指标的数量应取决于实际经济部门的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完善程度。②实用性。即指标设计应适应于经济发展水平、计划水平、统计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与经济的相应变动;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技术实践,其指标设计应有不同,各有侧重。

③可比性。即指标设计应在统计数据、满足需要、时间、价格、消耗费用等方面可比的条件下进行,要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6.2发电煤耗及供电煤耗分析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发电标准煤耗:发电标准煤耗率是指火电发电厂每发一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计算公式为:一)发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供电标准煤耗供电标准煤耗率是指火力发电组每供出一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它是综合计算了发电煤耗及厂电用率水平的消耗指标。因此,供电标准煤耗综合反映火电厂生产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水平。计算公式为:3、标准煤量又称标准燃料或标准能源,是指将不能直接相加的各种不同发热量的燃料按一定系数折合成标准燃料的一种方法。所谓标准燃料,是指每一千克含热量29271千焦的理想燃料。为了反映不同种类和不同品种能源的使用价值,便于计算企业的能源消耗并进行企业间的对比,需要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能源数量。是该种燃料的低位发热量与标准能源的热值之比,称为“折标准燃料系数”。计算公式为:

4、发电用标准煤量正常发电(供热)生产耗用的标准煤量。根据正平衡法计算的原煤、燃油等燃料的消耗量,乘以该种燃料实测低位发热量,除以标准燃料发热量29271千焦后算得。计算方法详见“标准煤量”。热电厂耗用的标准煤量,必须按发电用和供热用分开计算。发电耗用标准煤量=5、发电用原煤量日耗用原煤量:通过计量装置,测算出当天发电耗用的原煤数量,减去应扣除的其他用煤量。有中间储仓的电厂,尚应包括原煤仓,粉仓存煤期末期初的差额。热电厂耗用的原煤及其他燃料,按发电耗用和供热耗用分开计算(标准煤量的计算式也相同):低位发热量是指燃料经完全燃烧,但燃烧物中的水蒸汽仍以气态存在时的反应热,它不包括燃烧中生成的水蒸汽放出的凝结热。6、发电原煤耗:发电原煤耗是指发电厂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耗用的原煤量。计算公式为:7、发电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率是指发电厂生产电能过程中消耗的电量(称发电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除计算水、火电合计平均厂用电率外,还要分别按水电、火电计算厂用电率。计算公式为:计算发电(供热)厂用电率时,发电(供热)厂用电量包括动力、照明、通风、取暧及经常维修等用电量,以及它励磁用电量、设备属电厂资产并由电厂负责其运行和检修的厂外输油管道系统、循环管道系统和除灰管道系统等的用电量。既要包括本厂自发的用作生产耗用电量外,还包括购电量中用作发电厂厂用电的电量。8、发电单位成本发电单位成本是指发电总成本与厂供电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发电总成本是指发电企业为生产电能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燃料费、水费、材料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它费用。厂供电量=发电量–厂用电量。1、供热耗用标准煤量:正常供热生产耗用的标准煤量。根据正平衡法计算的原煤,燃油等燃料的消耗量,乘以该种燃料实测低位发热量,除以标准燃料发热量29271千焦后算得。计算方法详见“标准煤量”。热电厂耗用的标准煤量,必须按发电用和供热用分开计算。一)供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发电耗用标准煤量=“供热耗用标准煤量”的计算,根据不同的供热方式,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1) 由供热式汽轮机组供热:可将发电、供热耗用的标准煤总量,按照发电、供热消耗的热量比重划分计算。公式为:供热耗用原煤及其他燃料的数量,也可按上述方法划分。(2)由锅炉直接供热的计算公式为:2、供热标准煤耗:供热标准煤耗率是批热电厂每供出一吉焦热量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计算公式为:3、供热原煤耗:供热原煤耗是指热电厂每供出一吉焦热量所消耗的原煤量。计算公式为:4、供热单位成本:供热单位成本是指供热总成本与供热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供热总成本是指热电厂为生产热能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燃料费、水费、材料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它费用。5、发电(供热)水耗率发电、供热水耗率是指发一千瓦时电量或供出一吉焦热量所耗用的水量。计算公式分别为:6、供热厂用电率:供热厂用电率地指电厂在对外供热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厂用电量与供热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热电厂的厂用电率要分别计算发电厂用电率和供热厂用电率。为此,必须将热电厂的全部厂用电量划分为发电耗用和供热耗用两部分。首先,计算出各自的直接用电量,然后将发电、供热共用的电量,按照发电和供热消耗的热量比进行分摊,计算出供热与发电所用的厂用电量。二、影响供电煤耗水平的高低1、供热机组所占比重的大小;2、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所占的比重;3、石油和天然气在火电厂燃料构成种所占的比重;4、发展大电网,实行电网的统计经济调度,实行水火调节;5、利用海水冷却,对提高真空,降低煤耗有利三、主要经济“小指标”影响火电厂供电煤耗技术经济小指标可分为:汽轮机小指标、锅炉小指标、厂用率和其他小指标四类。1、汽轮机小指标对供电煤耗的影响(1)蒸汽温度和压力;主蒸汽压力是蒸汽状态参数之一,指电厂锅炉出口和汽轮机入口主蒸汽压力。以“PMa”表示,即“兆帕”。主蒸汽温度也是蒸汽状态参数之一,指电厂锅炉出口和汽轮机入口主蒸汽温度。用摄氏温度“C”表示。电厂锅炉和汽轮机规程规定了运行温度的上下限。主蒸汽温度和压力即是保证运行安全的监视指标又是保证运行经济性的考核指标,从低温低压、中温中压、高温高压、超高压、亚临界压力到超临界压力大机组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电厂的循环效率,使发电煤耗率大幅度降低。(2)真空度;真空度是指真空占大气压力的百分率。真空度的计算公式为:提高真空度目的在于降低排汽压力。排汽压力愈低,绝热焓降愈大,汽机热效率就高。但有个限度,即达到极限真空为止。超过极限真空,反而不经济。(3)凝结水过冷度凝汽器中排汽经过温度时即产生过冷。计算公式为:过冷度℃=凝结水温度℃-排汽温度℃正常时,过冷度不通过0.5~2℃。过闪冷度产生不可逆的汽源损失,是一项影响经济性的小指标。产生原因是真空系统严密性差漏入过量空气、凝结水水位老祖宗高、凝汽器结构不良等。(1)排烟温度排烟温度指锅炉低温空气予热器的出口烟气温度。排烟热损失是锅炉所有损失中最大的一项,影响排烟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排烟温度与排烟容积。排烟温度越高,排烟容积越大,排烟热损失越大。2、锅炉小指标对供电煤耗的影响(2)给水温度;指最后一个高压加热器出口的联承阀后给水温度。利用抽汽加热给水,目的是减少汽机侧冷源损失,提高循环热效率。给水温度与高压加热器投入率、机组负荷、加热器数量、结构关系密切。给水温度(给水焓)是常用的技术经济小指标焓表征物体吸收的热量(在等压过程中)为一个体系的内能与体系的体积和外界施加于体系的压强的乘积之和2、锅炉小指标对供电煤耗的影响(3)冷风温度冷风温度指锅炉低温段空气予热器入口的风温,随季节和厂房内温度高低而变化。冷风温度高,排烟热损失降低,冷风温度低,排烟热损失增加。2、锅炉小指标对供电煤耗的影响四、供电煤耗分析法1、动态分析法供电煤耗动态分析法,主要与计划比、与去年同期比、与历史先进水平比,在时间上分为年、季、月、旬分析。(1)年、季、月动态对比分析法一般按下表形式进行分析表6-1

年、季、月供电煤耗分析表单位:克/千瓦时年计划年实际同期与计划比与同期比408405409-3-4(2)旬分析一般是由火电厂进行。例1:设某电网有“一、二、三”三个电厂,基期和报告期电网及分厂的厂供电量分别为:和基期和报告期电网及分厂的供电煤耗为:,和。试用“多因素指数分析法”分析报告期比基期供电煤耗的绝对变化、相对变化和综合变化。例2:设某电网有“一、二、三”三个电厂,2000年全网及一、二、三电厂的厂供电量依次为100000万千瓦时、20000万千瓦时、30000万千瓦时和50000万千瓦时。全网及一、二、三电厂的供电煤耗为439.38克/千瓦时、520.35克/千瓦时、450.45克/千瓦时、400.34克/千瓦时。2001年全网及一、二、三电厂的厂供电量依次为110000万千瓦时、21000万千瓦时、32000万千瓦时和57000万千瓦时。全网及一、二、三厂的供电煤耗为432.73克/千瓦时、517.40克/千瓦时、445.35克/千瓦时、394.45克/千瓦时。试用多因素指标分析法分析报告期比基期全网及一、二、三厂供电煤耗的绝对变化、相对变化和综合变化值。五、供热煤耗分析供热标准煤耗是指每供出一百万千焦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其计算单位为“千克/百万千焦”。例:某热电厂当日锅炉供气量为18822吨,蒸汽焓,给水温度,锅炉效率为93.5%;供热量为27372百万千焦,试求供热煤耗。§6.2发电厂用电率分析一、定义厂用电率是发电厂在生产电能和热能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称厂用电量)与发电量(或供热量)的比率。厂用电率可分为发电厂用电率和供热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率又分为水电厂用电率和火电厂用电率。二、影响发电厂用率的主要因素1、燃油和天然气的机组厂用率比烧煤机组低。2、采用大容量机组也使厂用率降低。3、日本火电厂多采用汽动给水泵。4、采用可调叶片的循环泵,以提高低负荷时的水泵效率。三、发电厂用率的分析法发电厂用率的分析法一般可分为:动态对比法、单耗分析、多因素指数分析及节能措施效果分析法。1、动态对比分析法发电厂用率动态对比主要与计划比、与去年同期比、与历史先进水平比,在时间上可分为年、季、月、旬等。(1)年、季、月动态对比分析一般可按下表进行分析。年计划年实际同期与计划比与同期比7.006.957.00-0.050(2)旬分析2、单耗分析法单耗分析法就是分别计算四方面的主要厂用设备的单耗及用电率,加上其他生产用电的用电率以求得全厂厂用率。(1)发电厂用率的绝对变化值

3、多因素指数分析法(2)供电煤耗的相对变化值

作业:某电网有“一、二、三”三个电厂,2000年全网及一、二、三电厂发电量依次为2000000万千瓦时、400000万千瓦时、600000万千瓦时和1000000万千瓦时。全网及一、二、三电厂的厂用率为7.10%、5.00%、7.00%、8.00%。2001年全网及一、二、三电厂的厂供电量依次为2130000万千瓦时、410000万千瓦时、620000万千瓦时和1100000万千瓦时。全网及一、二、三厂厂用率为7.75%、4.90%、7.05%、7.90%。试用多因素指标分析法分析报告期比基期全网及一、二、三厂发电厂用率的绝对变化、相对变化和综合变化值。§6.3线路损失率分析一、基本概念1、定义:线路损失率是电力工业企业在变压、输送电力过程中损失的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比。2、影响因素分析→二、线损率的分析方法1、动态对比分析2、多因素的指数分析法(1)线损率的绝对变化值(2)线损率的相对变化值

(2)线损率的相对变化值例:某电网所属5个供电局1999及2000年线损率如表6-3所示,试用多因素指数分析法分析2000年全国及各供电局线损率的综合变化值及绝对变化和相对变化值。表6-3

某电网1999-2000线损率表单位19992000供电量(万千瓦时)线损电量(万千瓦时)线损率%供电量(万千瓦时)线损电量(万千瓦时)线损率%供电局1400000244006.10430000210704.90供电局2350000136503.9037000011843.20供电局315000055503.7016000060803.80供电局46000018603.106500019503.00供电局54000016004.004500022505.00全网1000000470604.7061070000431904.0363、降损措施效益分析法降低线损的途径:(1)提高线路电压等级,架设超高压输电线路或对部分线路进行升压改造工作;(2)提高功率因数,并制定功率因数标准,对电价实行功率因数奖惩制度;(3)降低线路电阻;(4)采用低损变压器;§6.4频率合格率分析一、频率的定义1、频率定义:是指交流电在一秒钟内所变化的周期次数。2、频率合格率:是指频率合格的时间与日历时间的比率。

3、影响频率变化和造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①电网装机容量不足;

②电网负荷预测不准。

③电网热备用容量不足,电网内大容量机组发生事故,甩负荷,也会使频率下降。

④电网调峰容量不足,或水电缺水,未能发挥水电站的调峰作用,出现高峰时低频率,同一天也可能出现低谷时高频率。二、频率合格率分析例:某电网频率标准为频率不合格时间为40时30分10秒,试计算一季度频率合格率。,某年一季度频率合格率一般采用“因素分析法”,即计算各种因素造成频率不合格的时间,并列表进行统计分析。§6.5劳动生产率分析一、劳动生产率含义劳动生产率是指人们在生产中的劳动效率,它等于劳动者的生产成果与相应的劳动消耗之间的对比关系。

二、电力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实物量劳动生产率1、按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2、关于职工平均人数的计算

①全部职工平均人数;②工业生产人员平均人数;

③工人平均人数;

①全员劳动生产率;

②生产人员劳动生产率;

③工人劳动生产率;3、按实物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①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

②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三、劳动生产率分析方法1、对比分析法

人员**年**—1年后年比前年人数(人)构成比%人数(人)构成比%人数(人)构成比%职工人数49449100486731007760其中:工人2945659.572994761.53-491-1.96学徒25645.1920804.274840.92工程技术人员30176.1030346.23-170.13管理631212.76588812.104240.66服务530110.72491810.103830.62其他27995.6628065.77-7-0.112、因素分析法

作业:某电网1999年和1998年的发电量、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及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如表6-5所示,按因素分析法分析该电网1999年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的发展速度。表6-5年份19991998发电量(万千瓦时)25985432378605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人)4913848042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万千瓦时/人/年)52.8849.51谢谢大家《化妆品术语》起草情况汇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一、标准的立项和下达时间2006年卫生部政法司要求各标委会都要建立自己的术语标准。1ONE二、标准经费标准研制经费:3.8万三、标准的立项意义术语标准有利于行业间技术交流、提高标准一致性、消除贸易误差,作为标准体系中的基础标准,术语标准在各个领域的标准体系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加快,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在此情形下,化妆品术语标准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四、标准的制订原则1.合法性遵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中关于化妆品的定义。2.协调性直接引用或修改采用的方式,与相关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相协调。3.科学性对于没有国标或定义不统一的术语,在定义时体现科学性的原则。4.实用性在标准体系中出现频率较高,与行业联系较紧密的术语优先选用。五、标准的起草经过

第一阶段:资料搜集

搜集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文献并对国外文献如美国21CFR进行翻译。第二阶段:2007年末形成初稿

初稿内容包括一般术语、卫生化学术语、毒理学术语、微生物术语、产品术语、人体安全和功效评价术语,常用英文成份术语等7部分。第三阶段:专家统稿1.2007年12月第一次专家统稿会(修订情况:1.在结构上增加原料功能术语、相关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等内容;2.在内容上增加一般术语、产品术语的种类,将化妆品行业的新产品类别纳入本标准;3.对于毒理学、卫生化学、微生物学术语进行修改;4.删除与化妆品联系不紧密、无存在必要的常用英文成分术语。2.2009年1月第二次专家统稿会会议意见:1.修改能引用国家标准的尽量引用国家标准;对存在歧义的个别用词进行修改。2.删除由于本标准中的“产品术语”一章和香化协会所制定的某个标准存在重复,因此删除“产品术语”一章的内容;对“原料功能术语”的内容进行梳理,删除了20余条内容。3.增加专家建议增加“化妆品限用物质”等若干项术语。第四阶段:征求意见2009年2月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第五阶段:征求意见的处理与形成送审稿。在征求意见的处理阶段再次征求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六、标准的内容依据1.《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2.《化妆品卫生规范》;3.美国21CFR;4.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如:GB5296.3-2008消费品使用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