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3篇马说201902282131_第1页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3篇马说201902282131_第2页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3篇马说201902282131_第3页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3篇马说201902282131_第4页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3篇马说20190228213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内部文件,版权追溯第3篇马说(唐·韩愈)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23课;◎语文九上第24课;◎苏教八下第4课。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只)eq\a\vs4\al(苏)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第①段: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伯乐不常有)以及被埋没的情形(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一形象的概括显出作者愤愤不平之意。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第②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千里马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句末的反诘句,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第③段:总结全文,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文章中心】本文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写作特点】(1)托物寓意,中心明确。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抨击摧残、埋没人才的现实。(2)脉络清晰,结构精巧。正面提问和反面论述相结合。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2)才美不外见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2)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或者,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3.一词多义(1)常:①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_(2)尽:①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③进尽忠言(《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④林尽水源(《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3)知: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②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③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_(4)能:①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________金题演练一、文言文阅读。(10分)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主人日再食B.才美不外见曹刿请见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有高猿长啸D.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伯乐不常有择其善者而从之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行者休于树C.一食或尽粟有石或异二者之为D.其真无马邪谓其妻曰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马说》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明主难寻贤才。B.第①段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表现了有才之人得到的不公正待遇。C.“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这些句子中的“其”“之”等代词,都代指千里马,表意简洁含蓄。D.全文寄托了作者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针砭和控诉。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不以千里称也。虚词样板文其:其:①代词;②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③表示加强诘问语气用法1:代词(一)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的1.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二)第三人称代词,它(的),它们(的);他(的),他们(的)1.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3.飞漱其间(《三峡》)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5.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7.望其旗靡(《曹刿论战》)8.醉能同其乐(《醉翁亭记》)9.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10.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12.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13.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14.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15.其乡人曰(《曹刿论战》)(三)指示代词,这、那1.仁在其中矣(《论语》)2.其间千二百里(《三峡》)3.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四)指“既克”这件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用法2: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1.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用法3: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其真无马邪(《马说》)第3篇马说知识梳理一、1.(1)食饲喂(苏:喂养)(2)见现表现2.(1)这样之后(2)有时3.(1)①常常,经常②普通的(2)①完②竭尽③穷尽④尽头(3)①知道,懂得②认识,识得③感到,觉得(4)①才能,能耐②能够③能干(5)①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语:马鞭。这里是以鞭打马的意思;苏: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②名词,马鞭4.(1)只,仅(语:只是)受屈辱(2)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语、苏:两马并驾)(3)著称(4)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5)这样(6)吃足够,充足(7)想要,希望相等,同样(语、苏:等同,一样)办到(8)疑问代词,怎么(9)正确的方法(语:规律,方法;苏:方法)(10)才能、才干(苏:同“才”)(11)通晓,懂得意思(12)持,握(苏:握)面对[苏:到(它)跟前]5.(1)即使(2)所以,因此(3)介词,在(4)①表感叹,不译②用于句中,表停顿③表反问,可译为“呢”④表感叹,不译(5)按照(6)①辅助表示,定语后置②……的人(7)①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②结构助词,的③代词,代指千里马④补足音节,不译(8)犹,尚且(9)①表转折,却②表修饰,不译二、1.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2.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3.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不能表现在外面。4.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5.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6.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它。7.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三、1.√2.×【解析】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其“不知马”,不是“食不饱,力不足”。3.√4.√5.√6.√金题演练一、1.(2分)D【解析】A项中“食”,前者同“饲”,意思是“喂”;后者意思是“供养,给……吃”。B项中“见”,前者同“现”,意思是“表现”;后者意思是“拜见”。C项中“常”,前者意思是“普通的”;后者意思是“经常、常常”。D项中“临”,意思都是“面对”。2.(2分)B【解析】A项中“而”都是连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