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当代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_第1页
浅析我国当代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_第2页
浅析我国当代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_第3页
浅析我国当代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_第4页
浅析我国当代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浅析我国当代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唐宇四川师范大学20113715宋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年 月浅析我国当代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农村青少年是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近年来农村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增加,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青少年犯罪者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农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当代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剖析,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研究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地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为我国涉及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关键词]农村地区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措施3.418300021.6%—32%,并且有上升的趋势。同时,农村青少年在这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比城镇青少年更为突出。但社会、教育机构对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不够,这将会导致农村青少年犯罪率增加,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一、我国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一)能正确全面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夸大了自己的缺点,忽视自身所具有的优点,自信心不足,害怕接受新的事物。这些都容易发生在农村青少年身上,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在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感觉自己没有依靠和呵护。面对巨大的悬殊,部分农村青少年开始否定自己,并接受现实的差距,不思进取,自甘堕落。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这样的心态将会严重阻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二)苦生活使农村青少年缺乏自主权,过度的受到限制。生活被恶劣情绪所控制,不能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当他们与城市同龄的人相比较时产生了很多出生于农村和家庭贫困所带来的诸多心理问题。一部分农村青少年考入大学进入城市学习后,目睹了城市的繁荣和物质生活无比的优越,使他们的自卑心理变得愈加的严重,使他们改变了以前艰苦朴素的生活,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通过偷窃等犯法的手段使之达到这一目的。马加爵的案例则表明了农村青少年思想极端化的一面。(三)他们产生孤僻、离群、不善交际等弱点。一旦离开自己原来所适应的生活圈子,便无学生那样花钱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了社会关系和同伴群体的支持,开始封闭自己,这种自闭的负面的心理意识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四)(四)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灵活的、开放的,学校与老师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少农村青少年在以前的学习中养成了死记硬背和死读书的习惯,很少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一有时间久钻进书本的海洋,一旦新的竞争与挑战,以后将不利于在社会立足和生存。二、我国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原因剖析二、我国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原因剖析(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生长和发展的温床,是塑造情感、性格、意志,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场所。正常的家庭结构、家庭气氛、管教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而农村家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例如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孩子有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在家管理,由于孩子与老人之间有很大的代沟,老人的教育方式过于陈旧,会导管理上的错误,如粗暴型、完全放任型和百依百顺的管教方式,会引起紧张的家庭气氛,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二)农村经济落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10.7%269599.6%3.10:120113.13:1201210年来最低,但是城乡收入差距还是很大。和城里的青少年相比,农村青少年他们的童年生活还是比较平淡的、乏味的。整个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文化、教育的落后,从而引发农村青少年种中问题。(三)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入学后,学校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占了主导地位,学校(1)教师的管教方式及期望效应。民主的管教方式以及积极的期望态度对学生最为有利,反之,专制、放任的管教方式以及消极的失望态度,如对学生体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的学生产生偏激,自卑心理。则会影响学生(2)学习压力的影响。如果学习压力过重,会使学生(3)学生团体的影响。一个生机勃勃、团学校的条件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学校的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农村学校生活单调、乏味,许多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信心不足,心理恐慌。(四)社会环境因素。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也是人加上他们没有接受系统的学校社会化过程,这将极易导致农村青少年受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而误入歧途。三、我国农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一)学校、家庭携手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学校要为家长提供各种交流、互动、沟通的机会,让家长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家长能用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质和适当的方法去教育和影响自己的子女,真正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同时,学校应努力营造一个温暖、文明、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做人、交通过自学和进修相结合,让教师掌握心理专业知识和心理教育方法;其次,制定心理教育目标。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农村青少年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心理教育目标;第三、立足实际,侧重不同的心理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编写简易可操作的教材,以深入浅出的方法,用启发性的事例,让学生讨论、选择、思考、分析,逐渐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最后,建立心理档案,注重归纳总结学生的心理偏差,推行个案研究分析法,实行个别辅导和群体辅导相结合。(二)发扬农村青少年独有的勤劳、节俭、朴实的精神。农村虽然在物质上、经济上、文化教育上等很多方面无法和城市相比,但是农村人的身上的那些宝贵品质,是他们所独有的。笔者从小就在农村长大,父母日常教育我们说“我们是穷,但我们穷(三)争取社会力量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社会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学校和家庭要积极与社区及司法部门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交流心得,防止青少年有违法乱纪现象发生;学校要充分利用心理研究机有计划地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技能和认知能力进行训练,以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让学生真实感受社会中的压力和竞争,感受未来所面对的各种挫折和压力,以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农村青少年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四)优化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当前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出现裂痕,导致农村青少年与城市青少年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产生差异,甚至会有部分城市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农村人,城乡的对立,极不利于农村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祛除各种社会上所存在歧视,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社会形象,消除城乡之间的隔阂,增强农村青少年的子自尊心、自信心。积极的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只有建立和谐的文化环境,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才有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社会环境。四、结语四、结语力的强大与否。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还任重而道远,他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需求最优方法,探索最佳措施,为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