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工程管理材料分析及钢的热处理_第1页
机械行业工程管理材料分析及钢的热处理_第2页
机械行业工程管理材料分析及钢的热处理_第3页
机械行业工程管理材料分析及钢的热处理_第4页
机械行业工程管理材料分析及钢的热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工程材料2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

一个零件由毛坯到成形通常要经过很多工序,在加工时希望材料较软,便于加工。而加工完后希望材料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因而大多数零件都要进行热处理。一般零件的制造过程:锻造→预先热处理(退火或正火)→机械加工(粗加工)→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或表面热处理)→机械加工(精加工)→检验(尺寸和硬度)。由此可知热处理在机械加工中是很重要的工序。钢的热处理都有共同点:加热→保温→冷却。此过程可用一条工艺曲线表示即热处理工艺曲线。

一、常用的热处理分类:二、钢在加热时的变化钢的加热的变化是钢的冷却变化的逆过程,需要有一定的过热度。因此加热转变温度分别用:Ac1(PSK)、Ac3(GS)、Accm(ES)表示。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P→A⑴、基本过程:(奥氏体化)①、形核。②、长大。③、残余奥氏体溶解。④、奥氏体均匀化。⑤、亚共析钢的转变:P+F→A+F→A。⑥、过共析钢的转变:P+Cm→A+Cm→A。⑵、影响奥氏体化的因素:①、加热温度的影响:等温温度越高,“孕育期”越短,奥氏体化速度越快。②、加热速度的影响:连续加热时,加热速度越快,转变温度越高,奥氏体化速度越快。③、原始组织形态的影响:细片P>粗片P>球化P④、含碳量越高,有利奥氏体的形核和扩散,加速奥氏体的形成。2、奥氏体的晶粒长大⑴、奥氏体晶粒度:晶粒度—表示晶粒大小的尺度。起始晶粒度—奥氏体刚刚形成时的晶粒度。(此时晶粒细小)实际晶粒度—在具体的热加工条件下,得到奥氏体晶粒度。(与热加工工艺参数有关,一般比起始晶粒度大)本质晶粒度—在特定的加热条件下,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钢随温度升高,晶粒迅速长大的,为本质粗晶粒钢。反之为为本质细晶粒钢。930±10℃;保温3~8小时;缓慢冷却;放大100×;与标准图比较。钢的晶粒度1~4级,为本质粗晶粒钢。钢的晶粒度5~8级,为本质细晶粒钢。⑵、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影响因素:①、成分:C<1.2%,含碳量增加,扩散速度增加,晶粒易长大。C>1.2%,含碳量增加,网状渗碳体的阻碍,晶粒不易长大。Mn、P促进奥氏体晶粒的长大。②、温度高,晶粒大。⑶、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对冷却后晶粒的影响:奥氏体晶粒越大,冷却后的晶粒也越大。三、钢在冷却时的转变冷却时的转变需要过冷,故发生相变时的温度要低于平衡温度分别为:Ar1(PSK)、Ar3(GS)、Arcm(ES)。钢的冷却是热处理工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钢的性能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冷却又有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等温冷却的等温温度不同,所得组织不同,因而性能有很大的差异,连续冷却的冷却速度不同,所得组织不同,所以性能也不同。等温冷却时的转变过程,转变不随温度而变故以下先讨论共析钢的等温转变过程。1、共析钢的等温转变⑴、共析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和分析:等温转变—加热奥氏体化的钢快速冷却到Ar1以下的某一温度等温使奥氏体在此温度完成组织转变过程。①、曲线的建立:实验的方法:每组有若干个试样,在不同的温度等温,作出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然后在温度—时间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点即可。②、“C”曲线的分析:A、在Ar1—Ms温度之间,a曲线的左边,钢在此温度和时间范围,钢的组织还是奥氏体组织。在此时间为“孕育期”。在此温度和时间范围内存在的奥氏体组织为过冷奥氏体组织。过冷奥氏体—在Ar1温度以下存在的不稳定奥氏体。

B、在Ar1—Ms温度之间,a—b线之间,钢在此之间发生转变,从a点开始转变,到b点转变结束。C、在Ar1—Ms温度之间,b曲线的右边,钢在此温度和时间范围转变已结束,冷却到室温组织不发生变化。D、在Ms—Mf温度之间,连续冷却不与a-b线相交,钢发生马氏体转变。

E、在550℃—Ms温度之间,等温冷却与a-b线相交,钢发生贝氏体转变。

F、在550℃—Ar1温度之间,等温冷却与a-b线相交,钢发生珠光体转变。⑵、共析钢的等温转变的组织和性能:①、珠光体型转变:属于扩散型转变组织组织共性: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层片状混合物。组织个性:层片间距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减小。A、珠光体;等温转变温度(Ar1—650℃);HRC5—20。(P)B、索氏体;等温转变温度(650—600℃);HRC20—30。(S)C、屈氏体;等温转变温度(600—550℃);HRC30—40。(T)400×5000×12000×②、贝氏体型转变:属于半扩散型转变组织贝氏体—碳过饱和的铁素体与渗碳体(下贝氏体是碳化物)组成的混合物。A、上贝氏体;等温转变温度(550—350℃);HRC40—50;(B上)组织形态:黑羽毛状。B、下贝氏体;等温转变温度(350—Ms℃);HRC50—60;(B下)组织形态:黑针状。

400×400×③、马氏体型转变:属于非扩散型转变组织马氏体—碳溶在α-Fe中形成的过饱和的固溶体。A、片状马氏体;连续冷却温度(Ms—Mf);HRC60—65;(M片)组织形态:灰片状。C%≥10%B、板条状马氏体;连续冷却温度(Ms—Mf);HRC35—45;(M板条)组织形态:灰板条状。C%≤0.3%正常加热条件下,冷却的到的马氏体组织非常细小,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称“隐晶马氏体”。T12过热500×500×T12正常500×C、马氏体的晶格为体心正方,a≠c,c>a,c/a为马氏体的正方度,正方度随马氏体的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马氏体的比容也增加,体积会增加。是造成钢淬火变形和开裂的主要原因。D、马氏体转变特点:a、无碳原子的扩散;b、转变速度极快;c、转变在Ms—Mf温度区间进行,冷却到室温转变未完全结束;(高碳钢还有10~15%的过冷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低碳钢有1~2%。工业上常采用“冷处理”的方法。)d、转变的不完全性。④、各种冷却条件下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见图。⑶、影响“C”曲线的因素:①、碳的影响:改变了形状:C%≠0.77%的钢均有一条先析相线。改变了位置:C%<0.77%,随含碳量增加,曲线右移;C%>0.77%,随含碳量增加,曲线左移。冷却速度不同,先析相的量不同,同种钢冷却速度不同得的珠光体的量不同。出现“伪共析组织”。伪共析组织—非共析成分得到的共析组织。②、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温度高,时间长过冷奥氏体越稳定,曲线右移。⑷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曲线。①、只有“C”曲线的上半部分;②、多了一条“K”线,即转变中止线;③、比“C”曲线,右移。④、“Vk”为“CCT”曲线的临界冷却速度。临界冷却速度—钢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小冷却速度。Vk’>Vk,在“C”曲线讨论,能得到马氏体,实际上就一定能得马氏体。四、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常用的预先热处理,是退火和正火,其安排在机械加工前,因此主要作用是为机械加工服务的。故:1、退火和正火的目的⑴、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使钢达到最佳的切削硬度(HBS160~240),低碳钢采用正火,高碳钢退火。⑵、消除残余内应力,防止钢件在淬火时产生变形和开裂。⑶、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上的准备。⑷、正火还可以,消除网状的二次渗碳体,故常用在球化退火前。⑸、可作为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零件,的最终热处理,即:代调质。2、退火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亚共析钢:Ac3以上,过共析钢Ac1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获得珠光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⑴、完全退火或等温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即:结构钢)。完全退火是连续冷却,等温退火是等温冷却,效果和目的相同,但等温退火,可以缩短退火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温度:Ac3+(30~50℃)炉冷的速度:30~150℃/h碳钢退火的要求的冷却速度:100~200℃/h普通合金钢:50~100℃/h高合金钢:10~50℃/h。例如:高速钢连续冷却退火约24小时。等温冷却,开炉门冷到750℃,约4小时,等温时间3~4小时,然后空冷,总共约8小时。⑵、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即:工具钢)。温度:Ac1+(30~50℃);得到球化的珠光体。⑶、去应力退火:铸件、锻件、焊件等温度:500~650℃;加热速度:100~150℃/h;冷却速度:50~100℃/h。冷到300~200℃出炉空冷。3、正火正火组织比退火细为索氏体组织,硬度高,含碳量在0.6~1.4%均得到共析组织,生产效率高,能耗低。正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亚共析钢:Ac3以上,过共析钢Acm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空冷获得索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温度:亚共析钢Ac3+(30~50℃);过共析钢Acm+(30~50℃)。

高合金钢空冷后,如果得到马氏体组织时,此工艺为“空淬”。五、钢的淬火钢的淬火是热处理工艺中最重要的工艺之一,关系到零件使用性能。淬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亚共析钢:Ac3以上,过共析钢Ac1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1、淬火温度的选择亚共析钢加热温度: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温度:Ac1+(30~50℃);2、淬火介质钢的淬火时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快,工件内外温度差越大,造成收缩或膨胀越不均匀,引起工件的变形或开裂。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水:适用碳素钢。优点:价廉、安全、无腐蚀。缺点:淬火硬度不均匀易出现软点,质量较差,易变形、开裂。但仍然是使用最广泛的冷却介质之一。油(机油或专用淬火油):适用于大多数合金钢,是使用最广泛的冷却介质之一。优点:变形小,不易开裂。缺点:价格贵、易燃不安全、有油污。但合金钢用油淬火变形小,产品合格率高。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冷却介质之一。盐水或碱水(5~15%):适用碳素钢。优点:价廉、安全、冷却能力和均匀性优于水。缺点:淬火易变形、开裂,但比水要小,工件易腐蚀,淬火产生水气损害健康。但仍然是使用最广泛的冷却介质之一。3、淬火方法⑴、单液淬火:在一种淬火介质中连续冷却到室温。⑵、预冷淬火:在空气中停留片刻,然后一种淬火介质中连续冷却到室温。⑶、双液淬火:在二种淬火介质中分段连续冷却到室温。

⑷、分级淬火:将钢件在盐浴(Ms温度附近)中停留2~5分钟(减小钢件内外温差),然后空冷。⑸、等温淬火:将钢件在盐浴(稍高于Ms温度)中停留较长,完成下贝氏体转变后,再空冷。⑹局部淬火:对局部硬度有要求,其他部位精度高的钢件,局部加热淬火。六、钢的淬透性1、淬透性的概念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组织深度的能力。一般规定从表面到半马氏体组织区为“淬硬层”深度。淬硬层深的,淬透性好。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组织所能达到最大硬度。2、淬透性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⑴、淬透性好,机械性能均匀。⑵、淬透性好,材料的屈强比高(σs/σb),材料的利用率高。⑶、淬透性好,材料的疲劳极限(σ-1)高。⑷、淬透性好,材料的冲击韧性高。3、影响淬透性的因素使“C”曲线右移的影响因素,均提高钢的淬透性。4、淬透性与淬硬层深度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钢的淬透性越好,淬硬层越深。而淬透性差的钢,可以通过提高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和减小工件的尺寸,提高工件的淬硬层深度。5、淬透性的测定及其表示方法:目前测定钢的淬透性最常用的方法是末端淬火法(又称顶端淬火法.简称端淬法)。此法通常用于测定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的淬透性,也可用于测定弹簧钢、轴承钢、工具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法是:将φ25×100mm的(标准试样加热后对末端喷水冷却水压固定)。试样上距末端(水冷端)愈远的部分,冷却速度愈低,因而硬度也相应地逐渐下降。端淬试样冷却后,沿其长度方向磨出一狭条平面,在此平面上,自水冷端开始,每隔一定距离测一次硬度。将硬度随距水冷端距离的变化绘成曲线,称为淬透性曲线。如图b为45钢和40Cr钢的淬透性曲线。随着至水冷端距离增大,45钢的硬度比40Cr下降得快,表明40Cr钢的淬透性比45钢大。图c为钢的半马氏体区硬度与钢的含碳量的关系。运用图b、c,就可以找出相应的钢半马氏体区至水冷端的距离。该距离愈大,钢的淬透性便愈大。例如45钢半马氏体区至水冷端的距离大约为3.3mm,而4O0r则为10.5mm左右。钢的淬透性值的表示按GB225-88《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可用“淬透性指数”J××-d表示。其中J是国际标准ISO642-1979Jominy试验法的大写字头,××表示洛氏硬度值(HRC值),d表示距淬火端的距离。例如,J35-15即表示距淬火端面15mm处的硬度值为HRC35。用维氏硬度表示“淬透性指数”时,应把HV符号写明,如:JHV340-15表示距淬火端15mm处的维氏硬度值为340。6、淬透性的应用:1)大截面的零件和在动载荷下工作的的许多重要零件,一般要求零件的表面和心部力学性能一致,应当选能全部淬透的高淬透性的钢。2)心部力学性能对使用条件影响不大的零件可选用淬透性低的钢。3)焊接件可选用淬透性低的钢。4)承受强力冲击和复杂应力,且工作部分常因淬硬而脆断的零件不可选用淬透性高的钢。5)在设计中不可根据从手册里查到的小尺寸试样性能数据用于大尺寸工件的强度计算。6)淬透性低的大尺寸工件,淬硬层很浅,应考虑在淬火之前进行切削加工。7)用碳钢设计大尺寸工件时,调质处理不如正火更经济。如:设计尺寸为φ100mm时,用45钢调质σb=610MPa,而正火σb=600MPa。7、淬透性曲线的应用举例:例如绘制φ50mm的40MnB钢半轴如图在水淬后沿截面硬度分布曲线。可先从图中查出相当于半轴表面、半轴3/4R处、1/2R处、心部各处所对应的端淬距离,分别约为1.5mm、6mm、8.5mm、11mm;然后根据已知的40MnB钢淬透性曲线,求得各端淬距离所对应的硬度(HRC),分别为48~53、45~52.5、43~51.5、37~49;最后可绘出沿截面硬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二)合理选用钢材例如选用φ60mm汽车零件转向节(如图)的钢材,技术要求;淬火后表面硬度≥HRC50,距离表面1/4R处硬度≥HRC45。1.从图中查出相当于φ60mm水淬圆棒表面、距离表面1/4R处所对应的端淬距离,分别约为2mm、7.5mm;2.经查几种钢材的淬透性曲线,发现40CrMn钢淬透性曲线(如图)淬透性值能满足要求:根据40CrMn钢淬透性曲线,求得:J52~60-2和J45~56-7.5即:选用40CrMn钢制造中φ60mm汽车零件转向节经水淬后表面硬度为HRC52~60,距离表面1/4R处硬度为HRC45~56达到技术要求。因此,选用40CrM。钢作为该零件材料较为合理。七、钢的回火钢经过淬火后必须马上进行回火。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Ac1以下某温度保温,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1、回火的目的⑴、降低脆性,减少或消除内应力,稳定组织,提高尺寸的稳定性,减小工件的变形,防止工件的开裂。⑵、提高钢的弹性极限或屈强比。⑶、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适当的降低硬度和强度,获得零件设计所要求的性能。⑷、也可以作为高淬透性钢的软化的处理方法。

2、淬火钢在回火时的转变⑴、回火的第一阶段:<200℃,马氏体得分解成为“回火马氏体”。回火温度>100℃,淬火马氏体开始分解,从淬火马氏体中析出ε碳化物,形成过饱和的α固溶体和ε碳化物共格的混合组织。内应力减小,硬度不变或稍微升高,脆性降低。40Cr500×⑵、回火的第二阶段:200~300℃,残余奥氏体转变“下贝氏体”。在马氏体进一步分解,硬度下降的同时残余奥氏体200℃开始分解并转变为下贝氏体,一直到300℃转变结束使硬度上升。内应力进一步减小,硬度不变或稍微升高,脆性进一步降低。⑶、回火的第三阶段:300~400℃,析出的ε碳化物,聚集长大转变生成渗碳体。马氏体片中的碳完全析出,ε碳化物聚集长大转变生成渗碳体。形成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为“回火屈氏体”。内应力基本消除,硬度降低,塑性和韧性升高,弹性极限达到最高。⑷、回火的第四阶段:>400℃,渗碳体长大,片状铁素体发生再结晶。40Cr500×回火500~650℃时,渗碳体不断长大,片状铁素体发生再结晶形成等轴晶粒。形成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为“回火索氏体”。内应力消除,硬度显著降低,塑性和韧性显著升高,综合力学性能较高。⑸、回火650~Ar1℃时,形成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为“回火珠光体”。组织和性能与球化珠光体接近。常用于高淬透性的合金钢的软化处理。3、回火的种类及应用⑴、低温回火(150~250℃)得到回火马氏体(M回),HRC58~64。40Cr500×用途:用于各种工具钢制造的工具淬火后的回火处理。用于结构钢中低碳钢的渗碳+淬火后的回火处理,于结构钢中中碳钢的表面淬火后的回火处理。⑵、中温回火(350~500℃)得到回火屈氏体(T回),HRC35~50。用途:用于各种弹簧钢制造的弹簧淬火后的回火处理。用于工具钢制造的模具淬火后的回火处理。⑶、高温回火(500~650℃)得到回火索氏体(S回),HRC25~35。用途;各种结构钢制造的机械零件淬火后的回火处理。淬火+高温回火的工艺名称“调质处理”。⑷、时效处理(100~150℃)保温时间10~15小时。用途;各种结构钢制造的精密机械零件淬火后的尺寸稳定性处理。4、回火脆性⑴、淬火钢在250~350℃回火,产生低温回火脆性,因无法消除,故一般避开此温度回火。⑵、淬火钢在500~650℃回火,产生高温回火脆性,在一部分合金钢中易产生(含:Cr、Ni、Si、Mn等元素),可以用快速冷却消除。5、淬火回火的工艺缺陷⑴、硬度不足:温度低、脱碳、冷速不够等。⑵、硬度不匀:原组织不匀、冷却不匀等。⑶、过热和过烧:“过热”奥氏体化加热温度过高。“过烧”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太高,部分晶界或氧化,只能报废。⑷、淬火变形和开裂:加热和冷却不均匀造成的。(设计、选材、工艺等方面考虑)。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推動策略姚素蓮一、學校擁有發展課程的決定權:我們如何決定?課程決定的信心多大?課程決定規準是主觀?客觀?專業?隨意?檢視課程理論與學校現場二、教師自主決定:1.課程設計2.教學實施3.學生輔導4.教學評量5.班級經營教師的專業知能如何?

三、教師專業表現1.建構學校課程、教材2.靈活有效啟發學生3.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四、教師專業自主的省思1.教師自主VS.專業提升2.自主衝突VS.專業判斷3.判斷標準VS.衝突、和諧4.職場現象VS.專業知識五、評鑑為溝通與協商的歷程推動策略宣導→溝通→實作

↑↓培訓檢討評鑑回饋←結果運用←人員

實用正當可行具體壹、宣導一、對象:行政人員、教師、家長二、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日殷三、評鑑的本質與目的是為教師專業發展四、試辦是找可行性和發現執行問題五、學校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提供支持六、試辦的選擇權在學校和教師七、並非為解決不適任教師八、試辦期程自95年~98年有補助經費,加速學校本位發展貳、溝通一、澄清疑慮1.與不適任教師、考績..等脫鉤2.是教師專業形象的重塑二、透過對話建立互信三、評鑑計劃回歸學校本位四、實施計畫、配套措施、支持系統同步規劃實施計畫含:(一)評鑑內容:1.課程設計與教學2.班級經營與輔導3.研究發展與進修4.敬業精神與態度(二)評鑑人員(三)評鑑方式(四)評鑑時程(五)評鑑結果的運用五、引領教師了解評鑑指標意涵*評鑑指標可自訂,亦可參考已研發之規準評鑑人員在評鑑時,以所列規準和項目為依據。工具若有錯誤,結果必打折。好的工具應符合:1.教育現場需求2.有效評量出所要達到的目標。參、實作一、掌握回歸教學現場,化評鑑於無形的原則二、輔導建置教學檔案三、擬訂實用可行的評鑑方式四、開發簡易具體的評鑑工具一、掌握回歸教學現場,化評鑑於無形的原則1.全面宣導。自願參與鼓勵參與全面參與。2.成立評鑑推動委員會,討論評鑑計劃。3.透過工作坊(讀書會)方式詮釋評鑑規準、內涵、示例..等。4.經由討論決定評鑑模式、工具..等二、輔導建置教學檔案教育專業被挑戰!專業的尊嚴-是贏來的,而非爭來的.

專業的權威-是來自別人的肯定,而非自我的認定.建置教學檔案是展現教師專業能力簡易、具體的措施教學檔案的定義一、教師是教學檔案的主體二、教學檔案的要項是有系統的、有結構的三、教學檔案的內容是反省與對話的歷程四、教學檔案的目的是促進教學專業發展教學檔案含一、教學目標與教學理念之陳述二、檔案計畫與組織三、課程的計畫四、作業的樣本(含對作業的解說與標題)五、師生的互動情形六、學習成就記錄七、個人的成長及反省八、他人的回饋及建議九、自我專業成長的記錄十、對檔案的評述三、實用可行的評鑑方式:(一).對話(二).審閱教學檔案(三).教室觀察(四).教學計畫(五).作業調閱對話訪談模式有:1.非正式訪談2.導引式訪談3.標準化開放式訪談4.封閉式訪談(一).對話說明目的→使參與者感到輕鬆→促使人際互動1.要有議題.2.對話內容要有準備.3.論述要有辯証,勿淪於各抒己見.訪談要領1.確認錄音(錄影)正常運作2.一次只問一個問題3.過程保持中立4.鼓勵多發表意見5.紀錄時不忘注意受訪者表情6.順利移轉主題訪談方法與發問技巧

1.選取符合主題需要人員.2.先談事實的問題,再談爭論性問題.3.先討論現況,再討論過去或未來的事4.讓受訪者自由發揮感覺.對話(訪談)1.以開放性問題引起討論問題.如:您以為目前的教學環境如何?2.激發與會者提出不同想法.如:我不認為有那麼糟,您以為呢?3.達到初步共識後:引入更深入討論.如:我們可以怎麼做?4.討論離題時,需回到主題.5.盡量不要過度贊同與會者意見.6.盡量不發表個人意見.7.錄音或即時紀錄要點.(二).審閱教學檔案評量要項一.檔案目錄二.個人專業背景三.課程教學設計與省思四.學習成果評量五.班級經營與輔導六.個人專業成長*注意事項1.不論是教師成長或學生作品樣本均須同一教學單元,其因為:a.能真正深入教學整體的各細部,有效協助教師反思與專業成長.b.一次一個單元不會造成過度負擔較易引導教師分析反省自己.2.簡要解釋每一個作品內容的標題和註解3.對教學及作品反省思考.4.檔案內容要逐年更改.屬直接觀察教學行為、察看環境與設備,以了解實際行為、環境現況的方法.含:1.教學環境佈置.2.學習形式組織.3.師生互動.4.靜態文件資料.如:教師檔案、學習檔案、作業、會議記錄.(三).教室觀察:教室觀察方法:1.準備紀錄單/檢核表.2.觀察並紀錄每一項的行為或存在事實.3.可同時紀錄次數、人數,以符合程度、量化依據.4.留意紀錄單未載之行為或情形.5.簡單紀錄行為發生或事物存在之現場環境.6.觀察次數要足夠,避免斷章取義.教室觀察注意事項:一.要蒐集具有代表性的事實資料,不必蒐集全部資料二.掌握新發現問題,並進一步蒐集相關資料以為驗證三.有效運用時間:1.觀察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2.與學生晤談

3.觀察對象要廣泛,觀察要完整a.觀察課外活動情形b.查閱評鑑與績效管理情形c.分析學生近期表現資料d.分析特殊學生學習紀錄4.把重點擺在影響學生表現的原因(四).教學計畫一.教學目標1.掌握教材內容~能連結舊經驗與新概念.2.設計教學方案~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並提供切合教學目標的補充教材.3.系統呈現教材二.活用教學策略~善用不同教學方法;善於發問.三.善用評量回饋~評估學習表現提供回饋與指導.

(五).作業調閱1.作業內容要項分布是否平均?2.學生作業品質.3.教師批閱是否適切~批閱的時間、方式進度、評語..等等作業訂正是否追蹤?四、開發簡易具體的評鑑工具1.課程計畫編寫自我檢核表2.課程計畫編寫課發會檢核表3.教學檔案建置指標檢核表4.教學環境佈置檢核表5.教室觀察表6.班級經營表現(檢核表)教室觀察量表1.教室管理技巧2.維持適當的教室行為3.集中並維持學生的注意力4.提供學生複習與練習的機會5.展現發問技巧6.呈現多種教學方式7.營造一個積極的教室氣氛8.促進正向的自我概念9.佈置積極教室環境教學效能教室觀察表一.學科教學能力1.導引學習方向2.清楚呈現教材3.運用多種教學技巧4.提供練習與回饋5.有效利用時間二.班級經營能力1.維持班級秩序2.鼓勵正向行為表現3.實施生活教育4.表達清晰5.板書適當6.正向的師生互動教學效能教室觀察表臺北縣○○國小教師教學評鑑—「教室觀察」檢視表

基本資料授課教師()老師學習領域()學習領域授課班級()年()班教材來源□教科書()版本□其他

教學日期

年月日時分觀察者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1瞭解學校課程計畫的內涵□持續參與領域課程計畫□徹底執行彈性學習課程□設計校本課程相關主題與活動設計□規劃補救或銜接教學□自編教材或學習單□教學札記□□2瞭解學校課程的架構□了解學校願景□了解校本課程主題□參與教科書評選□了解重大大議題融入領域教學□□□□□□

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3參與學校課程的發展□參與課程發展小組的座談、研討□與行政人員、教師意見交流、對話□學校課程地圖充分運用□積極參與學年(班群)、班親會會議□學生課程活動紀錄□教學札記□

4分析可運用的教學資源□思賢公園□文化藝術中心□新莊運動公園□署立台北醫院□大眾廟□慈祐宮□廣福宮□文昌祠□新莊老街□傳統行業□導護商店□自然公園

5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教學計畫設計週延□活動安排與學校行事曆相結合□運用家庭聯絡簿進行個別輔導□注意學生學習經驗□流暢的教學歷程

6編選適切的教學材料□教材與學生身心發展相合□採用教科書版本經過分析、整理□社區資源融入教材□教學材料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融合□

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7規劃適切的學習評量□筆試□口試□表演□實作□自我評量□小組討論□實踐□同儕互評□

8編選適當的評量工具□文字描述的□圖畫的□量化的測驗□檔案記錄的評量□口語的評量□□□□□

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9.營造有利於學習的情境□配合教學單元佈置教室□佈置欄分類呈現□佈置欄內物品沒有掉落□掃除用具排列整齊□粉筆槽整理乾淨□黑板只呈現該單元內容□學生桌面整潔□學生抽屜不雜亂□教師桌面整齊□桌椅排放整齊□公物維修良好□打開窗戶讓教室光線充足、通風□美化、綠化教室□教室內外保持整潔□維護教室內設備如CD收錄音機、電視、錄放影機等清潔。□上課秩序良好□□

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10.建立有助於學習的常規□準時上、下課□學生秩序井然有序□學生學習氣氛熱絡□師生互動頻繁□學生對教師問題樂意回答□學生學習態度認真□學生對課程有興趣□學生穿著整齊□教師說話語調自然□教師說話語詞合適、比喻恰當□教師教學態度自然、舉止適合□教師穿著得體□眼神關愛全班□表情□以手勢動作輔助表達□身體動作□儀態大方□模仿動作□幽默、滑稽動作□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11.積極落實班級學生輔導.□快樂的學習氣氛□良好的教室常規□傾聽□讚美□口頭鼓勵□良性的師生互動□活絡的親師互動□和諧的同儕互動□適才適性的原則□鼓舞團隊士氣□公開獎勵□私下規勸□妥適規劃合作學習小組□肢體語言溫婉□晤談12.建立人力資源網絡與管理□班親會□親師懇談□家庭訪問□電話聯絡□聯絡簿聯絡□約談□通知書聯絡□E-Mail聯絡□由學生轉達□親職講座□□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13.善用教學媒體進行教學□自製教具□合製教具□多媒體使用:電腦結合電視、等□投影機使用□實物使用□網路資源□學術專書□雜誌資源□刊物資源□圖書館資源14.靈活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比較法□練習教學法□欣賞教學法□角色扮演□價值澄清□問題解決□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發現教學法□建構式教學法□創意思考教學法□編序教學法□精熟學習法□發現教學法□協同教學法指標觀察紀錄或資料來源省思暨建議15.系統呈現學習單元的教材內容□簡介單元之重要性□資料蒐集整理□教學活動設計周延□□□□□□□16.熟練有效的教學技巧□講解□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