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总结_第1页
《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总结_第2页
《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总结_第3页
《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总结_第4页
《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3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工作报告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工作报告我市自1996年将南美白对虾引进天津并在海水池塘试养成功后,2000年我局在市科委立项,进行了虾苗的淡化培育试验及小面积的淡水养殖并取得成功;2002年在市农委立项推广,使南美白对虾养殖迅速发展,面积、产量、产值分别从2000年的几十亩增加到2004年的16万亩、2.5万吨、5亿元。使南美白对虾养殖成为推动天津市渔业经济快速增长、渔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支柱性产业。因此,2004年天津市将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划定为优势水产品产业带。但是,在南美白对虾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如:苗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水资源短缺、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病害频发、成品虾因质量问题出口受阻、效益下降等。特别是病害已呈现爆发性流行的征兆。2004年因病害发生,导致不少养殖户亏损。2005年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剧降到12万亩,与2004年相比,降幅达25%。为防止像中国对虾因发生爆发性流行性疾病导致整个产业全军覆没、渔业经济大幅度滑坡、渔民收入急剧减少那种局面的出现,从技术上基本解决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稳定南美白对虾产业,促使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2005年我局组织各水产科研、推广、教学、生产单位承担并实施了天津市农业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编号:0501120,实施年限:2005年6月至2008年4月。项目集成、创新、示范、推广了现有的先进、成熟、实用的六大核心技术及17个方面的数十项关键技术。在市农委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15个单位150名科技人员的三年努力,项目已经圆满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示范、培训指标。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合同指标及其完成情况(一)合同指标1、技术指标(1)建立3个~5个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基地,年培育优质虾苗10亿尾;(2)提出绿色人工配合饲料配方1种~2种;(3)开发出对虾白斑综合症(WSSV)快速诊断试剂盒产品,建立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TSV)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方法标准的快速检测技术;(4)开发出中草药免疫制剂1种~2种;(5)基本形成HACCP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6)开发出南美白对虾加工产品1种~3种;(7)编制出《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指导书》。2、经济指标项目最终实施面积8万亩,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量达200公斤,亩产值4000元,亩利润1700元,年总产值3.2亿元,年总利润1.36亿元。项目实现新增产量320万公斤,新增产值6400万元,新增利润3000万元。3、技术示范与培训建立10个以上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总面积2000亩以上,单产500公斤以上,产品质量100%达到无公害产品要求。示范区面积2万亩,亩产量达300kg、其中12cm以上商品虾比例达到50%。亩产值6000元,亩利润2500元。项目总计培训人员6000人次,使1500人掌握相关技术,建立50个科技示范户。(二)完成指标情况项目按时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技术示范与培训指标。1、技术指标(1)建立了5个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基地,三年共培育优质虾苗50.44亿尾,其中2007年培育优质虾苗22.37亿尾;(2)研发出了绿色人工配合饲料配方一种;(3)开发出对虾白斑综合症(WSSV)快速诊断试剂盒产品,建立了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TSV)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4)开发出中草药免疫制剂1种;(5)基本形成了HACCP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6)开发出了南美白对虾加工产品8种;(7)编印发放了《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指导书》;(8)发表论文21篇。2、经济指标2007年推广面积158753亩,完成合同指标80000亩的198%,实施单养面积112338亩,完成合同指标80000亩的140%;南美白对虾单养平均亩产量达404kg,完成合同指标200kg的202%;亩产值8460元,完成合同指标4000元的212%;亩利润3841元,完成合同指标1700元的226%;2007年总产值10.18亿元,完成合同指标3.20亿元的318%;年总利润4.79亿元,完成合同指标1.36亿元的352%。2007年实现新增产量1830万公斤,完成合同指标320万公斤的572%;新增产值25689万元,完成合同指标6400万元的401%;新增利润9591万元,完成合同指标3000万元的320%。3、技术示范与培训指标建立了18个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完成合同指标10个的180%;总面积3362亩,完成合同指标2000亩的168%;平均亩产量643公斤(附件1),完成合同500公斤以上的指标;南美白对虾产品质量经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天津)的抽检,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完成了产品质量100%达到无公害产品要求合同指标。示范区面积2.3万亩,完成合同指标2万亩的115%;平均亩产量449公斤,完成合同指标300公斤的150%;其中12cm以上商品虾比例达到73%,完成合同指标50%的146%;平均亩产值9409元,完成合同指标6000元的157%;平均亩利润4444元,完成合同指标2500元的178%。项目总计培训人员11539人次,完成合同指标6000人次的192%;使5000人掌握相关技术,完成合同指标1500人的333%;建立了69个科技示范户,完成合同指标50户的138。二、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科技入户指导小组(1)为了加强对项目的领导,专门成立由市农委、市水产局主管领导及有关区县局主管局长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整体工作,全面布置统筹,协调各参加单位工作。从组织上和横向联合上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整个领导小组对这条渔农关心牵挂的南美白对虾优势产业带给予了充分重视,每年的育苗季节,都组织技术专家到南美白对虾育苗厂进行检查,检查苗种的来源、用药情况、培育条件等,保证南美白对虾的健康育苗;每年的生产季节,也组织技术专家检查养殖基地,包括水源情况、饲料来源、用药情况、养殖技术等。2007年,天津市水产局向全市12个区县水产(畜牧水产)局发布了津水渔管【2007】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南美白对虾病防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做好南美白对虾疫情的监测工作,加强对生产单位的指导,做好疫病的调查溯源工作等,从行政上保障了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成立项目技术小组,主要由市水产局、市推广站、天津农学院、市水产研究所和相关区县推广站的技术负责人参加。技术小组负责分析南美白对虾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和攻关,进行技术集成和技术创新,从技术上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天津市农学院利用长期以来对养殖水生动物人工配合饲料营养及配制技术的研究功底,研制成功了南美白对虾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及中草药复方饲料添加剂,市水产研究所病害防治中心近年来致力于水产养殖动物病毒性疾病的病毒检测技术研究,在项目实施的第2年就顺利研制成功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并成功申请专利,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马上把该技术分别应用到虾苗培育和成虾养殖中白斑病毒病的检测中去,为白斑病毒病的快速确诊和防治争取了时间。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是天津市最早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苗种培育研究和成虾养殖试验的单位之一,自南美白对虾引进天津近10年来,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带领全市水产技术推广系统一直在从事南美白对虾养殖各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拥有一大批技术过硬、渔农信赖的技术专家,为项目各种先进技术的顺利推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项目各技术分小组发挥自己的研究或推广优势,既有分工,又紧密协作,在自身优势领域内,把技术难题各个击破,并实现了技术的集成与升级。(3)成立科技入户指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组织科技入户技术人员把技术直接送到渔民手中运用于生产,负责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科技入户小组把项目6项核心技术作为科技入户的主推技术,组建了专家组,确定了技术指导单位和区域专家、技术人员,确定了科技入户示范户,制定了科技入户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技术指导方案和“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户登记表”掌握和分析示范区的情况,了解示范户的实际需求,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主推技术直接到池、指导措施直接到人。项目2005年科技入户52户,覆盖面积28149亩,2006年59户,39044亩,2007年69户,58683亩,完成合同指标50户的138%,实现了养殖技术和虾池的零公里对接。(二)科学制定实施方案项目申报前,天津市水产局组织全市南美白对虾的科研、推广、教学、生产单位,一起分析南美白对虾优势产业带中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讨论了产业带中应该研究和推广的核心技术。项目下达后,总课题组根据项目合同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制定项目总实施方案,各分课题组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生产实际,制订项目分课题实施方案。项目每年度都要召开工作会议,总结上年的实施技术和实施效果,分析出现的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各分课题组每年对实施方案都重新进行论证和修改,使实施方案更突出重点,更具备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三)实施合同制管理由天津市水产局与农委签订一级合同,各参试单位与市水产局签订二级合同,通过合同管理落实项目经济技术指标,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实施单位和实施人员。其中:天津市水产局负责组织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项目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协调关系、解决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完成。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项目总体技术方案的具体制订和实施,承担项目的科技入户、技术培训、信息搜集、资料(声像、文字等)整理、指导书编写、总结和验收等具体工作。天津农学院:主要开发出南美白对虾人工配合饲料、中草药免疫制剂,并进行试验和示范。天津市水产研究所:主要开发对虾白斑综合症(WSSV)快速诊断试剂盒,建立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TSV)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方法标准的快速检测技术;开展南美白对虾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测报工作,建立南美白对虾疾病预报及综合防治体系;推广应用虾病早期诊断、快速诊断试剂盒。塘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是引进良种南美白对虾,选定育苗场进行繁育,盐化植物的引进和创建海水封闭式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汉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是引进良种南美白对虾亲虾进行繁育试验,为项目提供健康优质的虾苗。津南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完成南美白对虾深、精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开发出南美白对虾加工产品。北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是完成虾苗暂养、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西青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完成鱼虾混养技术推广及捕捞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武清区、静海县、东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完成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示范和产业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宝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是引进优质南美白对虾苗种进行培育,为项目提供优质虾苗,完成新型增氧方式的试验工作。宁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主要完善覆膜式生态养殖技术及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模式的探索。项目组根据区县南美白对虾养殖分布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实施面积,在每个区县中都设立了不同类型的示范区,下达了科技入户、培训任务,使项目各项措施都覆盖整个实施地。区县级推广单位,把实施单位分片、分人管理,克服了以往一些单位推广工作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各分片技术推广人员比着干、学着干,分工明确,协作有序,技术推广工作开展得较为扎实和有效。(四)建立南美白对虾产业技术升级示范区和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市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根据项目集成技术内容的多样性、产业升级的链条性、实施面积的广泛性和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复杂性,采取了在典型地点对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突破,再大规模推广的技术开发路线。即:在南美白对虾产业带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养殖条件、不同养殖模式的标准化小区作为集成技术示范基地进行示范与推广实验;对集成技术中的单项技术,在重点小区进行示范与推广实验。项目对每个示范区和科技入户的渔户进行了挂牌,扩大了对周边养殖户的示范和影响。各示范基地由于养殖产量和效益突出,对周边甚至外区县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有些示范基地由于周边渔农对其养殖效果满意的直观感受,从经常来参观、取经,发展到用和示范基地一样的饲料和水质调节剂,有些示范基地甚至成了渔业投入品的批发基地;有些示范基地的负责人由于经常接待参观、咨询的渔农,转化成了农民型技术推广工作者,自己举办培训班、开现场会,技术推广工作做得红红火火。(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项目除保留了传统举办培训班进行培训的方式外,还因地制宜采取了养殖现场的适时培训、技术交流、科技赶集、现场会等培训方式,培训的内容包括:天然饵料培养技术、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与管理、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虾病综合防治技术、中草药防治虾病技术、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虾苗的选择及下塘技术、不同池塘条件最佳养殖模式、大规格商品虾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生态防病技术、HACCP管理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涵盖了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所有关键环节和技术。一些感观生动、形式活泼的培训方式尤其受到渔农的欢迎。例如:项目组在宝坻区鱼种场示范区举办了1期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的现场会,由于场地有限,邀请了项目实施地的技术推广站及有影响的养殖大户43人参加,现场会上,大家围绕了新型增氧系统你一言我一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大户们,不仅用眼看,而且还用手摸,甚至讨论了改进的设想。现场会开完后,又有4个区县的分课题组,2次组队进行了现场参观和讨论。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2007年7月刚刚研制成功,到2008年4月,全市就已经推广应用了8706亩,在降低用电成本67%~75%的情况下,解决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的溶氧特别是夜间溶解氧低的问题,降低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特别是高密度精养的风险。一些区县分课题组,还建设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手机短信群发系统,针对不同的养殖阶段,不同的天气情况,及时发送应时技术,使技术培训一直跟随着渔农养殖的全过程。市推广站课题组还创新培训机制,提升技术培训手段,购买了新型多媒体声像设施,结合养殖生产实际,将养殖生产核心技术声像资料与抽象讲解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制作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声像培训课件,发放给渔农,使他们做到了随时学、反复学,且直观易学,真正掌握需要的技术,并应用于养殖生产当中。该站还编写了“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指导手册”发放到渔农手中,使项目南美白对虾养殖不仅做到了高产量而且也做到了高质量。项目三年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137期,培训11539人次,完成合同指标6000人次的192.32%,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7496份;其中:2005年37期,2716人次,4000份;2006年46期,3692人次,5756份;2007年54期,5131人次,7740份。(六)建立了检查总结制度项目每年进行2次定期检查和交流,并安排生产单位所在区县推广站进行交叉检查,在交叉检查中能发现和借鉴其它区县采取的好方法和好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并总结成功经验,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七)实施物化技术补贴推广新产品新技术为推广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技术,项目对微生态制剂产品实施了价格补贴,将最低低于销售价50%的微生态制剂直接送到示范基地,2005年~2007年3年,共向示范区送微生态制剂约12000公斤,补贴资金近10万元,积极推动了这一关键技术在示范区的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些对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持怀疑态度的渔农,也开始争相使用微生态制剂,项目组再趁热打铁,推广微生态制剂科学使用方法,使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更加凸现。项目2005年在单精养模式中推广30579亩,2006年47609亩,2007年86034亩,每年分别以55.69%、80.71%的速度增长。一些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实施单位基本未发生虾病,水质一直维护良好的状态,除清塘外,未使用化学制剂用于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治,提高了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产品质量和品质。(八)实行养殖生产管理记录制度参试单位的养殖企业、合作社全部实施了养殖生产管理记录制度,养殖生产管理记录表包括了清塘方式及药物、苗种来源及投苗时间、检疫情况、渔业投入品的来源及生产厂家的资质情况、饲料投喂情况、水质检测及调控情况、病害发生情况、用药记录、产品出池销售情况,涵盖了整个养殖生产过程的技术和投入品。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渔农,推广人员就帮扶着记、指导着记、督促着记,使他们逐渐适应了养殖生产管理记录的记录工作,渔农在记录时能梳理日常养殖过程,总结养殖经验教训,使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推广人员通过不定期地检查养殖记录表,也能为渔农找出问题和缺陷,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虽然技术推广人员不能每天都在养殖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但通过查看养殖生产记录,也能及时地为渔农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养殖生产管理记录表中对渔业投入品的全程监控,也时刻提醒渔农们对渔产品质量安全和健康养殖技术的重视。养殖生产管理记录制度的实施,使项目生产环节的运行做到了规范、有序、可监控。(九)培育农民专业合作(协作)社,壮大推广队伍积极扶持有带动影响作用的养殖户,联合周边养殖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实施科技推动、典型带动、服务驱动、信息拉动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实施虾苗、饲料、肥料、微生态制剂、药品的统一选择和购进,从养殖期间的技术指导、水质化验、虾病防治,延伸到成虾销售的联系等,为渔农实施一条龙技术服务,大部分区县都实施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推广方式,还有一些区县甚至把金融企业也加进了推广链中,形成了合作社+银行+基地+农户的模式,养殖前期养殖所需要的大量投入由农民出一部分,银行补一部分,合作社做信用担保,确保了养殖生产的顺利开展,对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民也起到了帮扶作用,农民在这种合作社里感到更保险、更安心,生产起来更带劲。各推广站积极与合作社合作,提供新技术、新产品和技术服务,发挥技术特长,起到了一个带动一大片的推广效果,扩展了推广队伍,壮大了推广力量。三、经费使用情况1、总经费:项目投资来源投资总额112092万元其中单位自筹111992万元银行贷款万元财政拨款100万元其中市财政资助资金100万元其中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万元其他万元项目执行期市财政资助资金支出合计100万元试验费50万元检测费20万元仪器设备费10万元劳务费万元差旅费3万元资料信息费3万元会议费5万元培训费8万元技术引进费万元项目实施所必须的其他支出1万元2、项目承担单位匹配资金承担单位匹配资金111992万元,主要来源于参加项目的生产单位,是项目3年的生产性投入。包括苗种费15598万元,饲料费54905万元、人工费7395万元、水电费14383万元、药费3880万元、微生态制剂费2404万元、肥料费1140万元,承包费9680万元、其它(折旧等)2608万元。四、主要创新点1、制订和实施的技术路线,在水产行业的科技项目中还是首创。为使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分析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整个南美白对虾产业链中的“苗种保障、水环境、饲料与营养、病害防治、养殖模式、捕捞与加工”环节,制订并采取了“集成、创新、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实施了“优质虾苗保障技术、水环境调控技术、先进实用的饲料营养技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安全健康养殖技术、加工技术”六大核心技术及17个方面的数十项单项关键技术。2、采取的组织方式具有全面性创新性。项目由市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产、学、研及推广15个单位150名科技人员联合研究和攻关,从技术力量上保障集成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全面性和创新性;在项目实施前,分八个专题,实行二级合同制,总课题组和分课题组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科技入户小组,目标责任到组到人。同时,在每年的现场测产时,还组织各分课题组互检,以便互相学习经验和吸取教训,推动各分课题的成功实施。从组织和分工上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3、实行的技术示范推广模式、成果转化机制具有复杂性和创新性。实行“二级示范工程”,共建立和挂牌集成技术示范基地18个、单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8个。根据项目集成技术内容的多样性、产业升级的链条性、实施面积的广泛性和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复杂性,在项目实施中,实行了“二级示范工程”。即:在南美白对虾产业带中,选择设施和技术条件较好的标准化小区作为集成技术示范基地。在集成技术示范区中,项目所实施的核心技术采用度达60%以上,能示范多种技术联合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和效益。对集成技术中的单项技术,选择不同养殖条件、不同养殖模式的重点养殖小区,建立单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单项技术示范区专业性较强,对某项技术的研究较为深入,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工作,具有对单项技术的内容进行试验并采集详细数据,摸索并总结科学的使用方法,再进行示范、推广。通过实行“二级示范工程”的模式,保障了集成技术顺利、扎实的示范、推广和应用。②开展“科技入户和技术培训工程”,培育新型推广人员,壮大社会力量推广队伍,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即选择文化水平比较高、经验比较丰富的养殖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共设立和挂牌科技入户示范户69户,覆盖面积58683亩。制订科技入户方案,指定科技入户的具体科技人员,到场到户,技术到人,发现特别好的典型,还举办现场技术推广会。从示范推广模式和成果转化机制上,增加示范者的责任感,增强养殖者的信心,提高示范者和被示范者的积极性。同时,每年的年初岁末在不同地点,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技术培训班,培训科技人员11539人次。通过“科技入户和技术培训工程”的开展,培养了一批懂技术、爱钻研、威信高、热心技术推广的新型农民型技术推广人员,使5000人掌握了相关技术,这些农民型技术推广人员在自己的基地里所取得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对其他渔农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有着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所没有的优势,他们的技术推广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鼓动性。此外,项目各技术推广站与区县养殖合作(协作)社紧密结合,形成了集团型、多技术层次、多人才层次的技术推广团队,创新了技术推广形式、发展扩大了技术推广人员,保障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的实效性。③项目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和采取的先进技术编辑成脚本,拍摄成录像,刻成光盘,发放给渔民。项目实施时的示范基地和科技入户的挂牌还挂在基地和示范户的墙上。项目结束后,为使项目成果继续在生产中应用,根据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提升内容,编写、印刷了《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指导书》,发放给南美白对虾养殖者。项目虽然有结束的时候,但项目留下的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指导书、光盘,都长久地留在了渔民中,对我市南美白对虾优势产业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起着深远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五、主要体会1、本项目制订的实施方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技术路线具有创新性,采取的组织方式具有全面性、创新性,实行的技术推广模式和成果转化机制具有复杂性、创新性,工作措施扎实、有效,保证了项目各项指标的按时超额完成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效性。2、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了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健康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使南美白对虾产业得到了全面升级。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巨大,取得的技术成果推广前景广阔,提出的《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指导书》对南美白对虾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市优势产业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项目虽然圆满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从循环经济和产业进一步升级的要求考虑,除继续示范推广现有的先进、成熟、实用技术外,有许多技术还需要立项研究和创新,因此还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技术报告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课题组二OO八年十月目录一、概述……………………18(一)立项背景…………18(二)项目合同指标……………………19(三)项目计划实施地点与规模………20(四)示范与推广的主要集成技术……20(五)项目指标实际完成情况…………21(六)主要创新点简介…………………22二、主要技术措施…………23(一)优质虾苗保障技术………………231、良种亲虾引进繁养和良种虾苗引进培育技术……232、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28(二)水环境调控技术…………………301、推广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302、池塘增氧方式改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383、利用盐化植物修复海水养殖环境技术…………42(三)饲料营养技术……………………471、天然生物饵料培养技术……………472、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配制技术……48(四)病害综合防治技术………………531、南美白对虾主要病害早期敏感诊断技术和快速实用诊断试剂盒的研究与推广…………532、南美白对虾疾病预报预警体系的建立……………603、中草药复方饲料添加剂的研究……62(五)安全健康养殖技术………………631、HACCP南美白对虾养殖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推广…632、节水型生态养殖技术………………693、生态养殖技术………71(六)捕捞与加工技术…………………741、捕捞技术……………742、加工技术……………74三、项目实施结果…………78(一)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及技术推广情况……………78(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80四、项目创新点……………84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技术报告一、概述(一)立项背景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Litopenaeus亚属。原产于中、南太平洋海岸水域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南美白对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食性杂、适盐范围广、生长速度快,通过驯化适宜淡水养殖。为调整我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2000年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市科委立项,引进、驯化、试养南美白对虾,并取得成功,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在市农委立项推广,使南美白对虾养殖迅速发展,面积、产量、产值分别从2000年的几十亩增加到2004年的16万亩、2.5万吨、5亿元。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成为推动我市渔业经济快速增长、渔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支柱性产业。但是,在南美白对虾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出现了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如:苗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水资源短缺、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病害频发、成品虾因质量问题出口受阻、效益下降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已制约了我市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发展。从养殖面积上看,全市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面积已从2004年的16万亩下降到2005年的12万亩。2004年我市制定了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划,将南美白对虾养殖作为优势产业划定为南美白对虾产业带。为稳定南美白对虾产业,促使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必须加大技术投入,示范与推广先进、成熟、实用的集成技术,提升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水平,基本解决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使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这一优势产业能够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并成为稳定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为此,天津市水产局联合各水产科研、推广、教学、生产单位申立了“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二)项目合同指标1、技术指标(1)建立3个~5个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基地,年培育优质虾苗10亿尾;(2)提出绿色人工配合饲料配方1种~2种;(3)开发出对虾白斑综合症(WSSV)快速诊断试剂盒产品,建立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TSV)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方法标准的快速检测技术;(4)开发出中草药免疫制剂1种~2种;(5)基本形成HACCP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6)开发出南美白对虾加工产品1种~3种;(7)编制出《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指导书》。2、经济指标项目最终实施面积8万亩,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量达200kg,亩产值4000元,亩利润1700元,年总产值3.2亿元,年总利润1.36亿元。项目实现新增产量320万kg,新增产值6400万元,新增利润3000万元。3、技术示范与培训指标建立10个以上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总面积2000亩以上,单产500kg以上,产品质量100%达到无公害产品要求。示范区面积2万亩,亩产量达300kg、其中12cm以上商品虾比例达到50%。亩产值6000元,亩利润2500元。项目总计培训人员6000人次,使1500人掌握相关技术,建立50个科技示范户。(三)项目计划实施地点与规模项目计划实施面积8万亩。其中:宁河县15000亩,津南区12000亩,武清区8000亩,汉沽区8000亩,西青区8000亩,北辰区8000亩,塘沽区8000亩,东丽区7000亩,静海县4000亩,宝坻区2000亩。(四)示范与推广的主要集成技术项目针对我市南美白对虾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进行技术创新与集成,包括:1、优质虾苗保障技术。包括:(1)良种虾苗引进培育技术;(2)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2、水环境调控技术。包括:(1)推广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2)池塘增氧方式改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3)利用盐化植物修复海水养殖环境技术。3、先进实用的饲料营养技术。包括:(1)天然生物饵料培养技术;(2)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配制技术。4、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1)推广应用南美白对虾主要病害的早期敏感诊断技术和快速实用诊断试剂盒,开展南美白对虾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测报工作,建立有效的南美白对虾疾病预报预警及综合控制体系。(2)推广中草药防病技术。5、安全健康养殖技术。包括:(1)推广应用国际通行的HACCP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2)节水型生态养殖技术;(3)生态养殖技术。6、加工技术。包括:(1)捕捞技术;(2)加工技术。旨在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广成熟、先进、实用的技术,解决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稳定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促使我市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使之真正成为推动我市渔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既可靠又可依赖的优势产业带。(五)项目指标实际完成情况1、技术指标完成情况(1)建立了5个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基地,2007年培育优质虾苗22.37亿尾;(2)提出对虾人工配合饲料配方1种;(3)开发出对虾白斑综合症(WSSV)快速诊断试剂盒产品,建立了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TSV)RT-PCR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4)开发出中草药免疫制剂1种;(5)基本形成HACCP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6)开发出南美白对虾加工产品8种;(7)编制出《南美白对虾产业升级集成技术指导书》。(8)发表论文21篇项目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2、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项目2007年实施面积15.88万亩,单养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量404kg,亩产值8460元,亩利润3841元,年总产值10.18亿元,年总利润4.79亿元。2007年新增产量1830万kg,新增产值25689万元,新增利润9591万元。项目全面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经济指标。3、技术示范与培训指标完成情况2007年建立18个集成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面积3362亩,平均亩产量643kg,南美白对虾产品质量经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天津)的抽检,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2007年建立单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8个,面积23088亩,平均亩产量449kg,平均亩产值9409元,平均亩利润4444元,经专家实地测产验收,示范区12cm以上商品虾比例达到73%,项目三年培训11539人次,7使5000左右渔民掌握相关技术,建立了69个科技示范户。项目全面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技术示范与培训指标。项目三年累计推广面积304176亩,为市场提供无公害南美白对虾96480吨,虾总产值211620万元,虾总利润99628万元。(六)主要创新点简介1、在温寒带地区首次规模化引进南美白对虾亲虾,亲虾培育采取的水位由南方地区的60cm~70cm,下降至30cm~40cm,并培育繁殖成功。2、研制成功了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3、形成盐化植物修复海水养殖环境系统模型。4、研究并制定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良好操作规范》(GMP)及《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形成了完善的南美白对虾HACCP水产品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5、研究成功4个系列7种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新模式。三年来,通过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科技入户指导小组、各参加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项目全面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基本解决了制约南美白对虾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南美白对虾产业在规模上、技术先进度上、虾农掌握技术的成熟度上、产业链的延伸上都得到了升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巩固和发展了南美白对虾产业带,使之成为一条渔民增收、渔业增效真正可依赖、可信赖的优势水产品产业带。现具体报告如下:二、主要技术措施针对项目实施前我市南美白对虾优势产业带中存在的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采取和推广了六大核心技术,即:优质虾苗保障技术、水环境调控技术、先进实用的饲料营养技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安全健康养殖技术、加工技术。(一)优质虾苗保障技术为从源头上保证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安全和养殖成功率,保证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体质健壮、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不带特异性病毒,项目实施了优质虾苗保障技术,包括:良种亲虾引进繁养、良种虾苗引进培育和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1、良种亲虾引进繁养和良种虾苗引进培育技术项目实施前,由于天津不具备南美白对虾越冬的自然气候条件,苗种培育主要是从南方引进P3~P4仔虾培育标粗。但是,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快速增长,导致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随之下降,主要原因有:一是种质退化问题。A)繁育用亲虾来源混乱,质量良莠不齐,亲虾本身带有病原,导致虾苗带病;B)从数代养殖商品虾中选育出的亲虾种质退化,抗逆性显著降低。二是苗种质量问题。我市目前还没有足够规模化的南美白对虾繁育场,苗种绝大部分从南方调运过来,调运苗种的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为: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亲虾被无节制地多次产卵,同时由于育苗海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普遍在育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虽提高了育苗成活率,却破坏了虾苗的免疫系统功能,造成引进虾苗先天不足,体质弱,抗病力差。三是市场问题。A)急剧扩大的苗种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使育苗场数量迅速扩大,苗种价格迅速下降,造成育苗厂间恶性竞争。B)完全市场化的苗种管理制度,造成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只关心苗种价格的养虾生产者,为混乱的苗种市场推波助澜。这些现象都造成了天津近年来引进虾苗质量良莠不齐、质量下降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正常生产。近年来的养殖实践证明,美国夏威夷SPF原种F1、F2代虾无论是在生长速度还是抗病力方面,都比中国本地商品虾选育成亲虾的子代具有优势,为解决苗种质量问题,项目组引进夏威夷SPF原种F1代培育成的亲虾,在天津本地创造条件,进行了亲虾自行培育和繁殖试验并取得成功,从源头上真正保证虾苗的质量。(1)亲虾的引进引进夏威夷南美白对虾SPF原种亲本培育的F1代作为亲虾,选择体表光滑无寄生物、健康、无损伤、无畸形、鳃部清洁的亲虾,雌雄比1:1;亲虾经抽样检测,没有检出白斑病毒、桃拉病毒、对虾杆状病毒和常见传染性细菌。采用塑料袋充氧后包装空运,每袋装海水13kg左右,亲虾40尾左右,水温17℃~20℃根据亲虾是否在天津越冬,亲虾运输时间分两种:①越冬前(11月初),雌虾个体体重35g以上,雄虾个体体重30g以上,运输海水盐度40;②越冬后(2月底至3月初),雌虾个体体重43g以上,雄虾个体体重38g以上,运输海水盐度28。(2)繁育设施亲虾培育车间:屋顶采用玻璃钢瓦,下面加设1cm厚的泡沫保温层,用于保温和遮挡光线,窗户加盖黑色窗帘,用以控制光照强度。亲虾培育池:面积25m2~40m2,池深1.5m左右的长方形水泥池,每个池距离池面1m左右安装一定数量的日光灯,使光照可在300Lx~1000Lx间调节,每9m2布一排气管,每隔1m产卵池:面积和池深与亲虾培育池相似,每7m2左右,布一排气管,散气石距池底5cm左右,以防止受精卵堆积而造成缺氧。针对天津地区水质有机质和藻类较多,透明度较低,产卵后亲虾不易抓捕的情况,研制制作了产卵网箱,由40目的筛绢制成,大小:2m×2.7m×1.3m育苗池:面积50m2左右,池深1.5m,每6m2左右布一排气管,散气石距池底各繁育池距底部20cm架设环状加温水管,池边设开关,通过调节热水流量调节池内的水温。同时每池安装气阀开关,用以调节充气强度。各繁育池在使用前均彻底清洗消毒,消毒剂采用200mg/L漂白粉溶液及200mg/L高锰酸钾溶液。繁育所用网具、器皿均专池专用,并经过高锰酸钾或甲醛浸泡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和病菌的繁生。每天冲洗繁育车间过道及操作台,以保障育苗环境的整体卫生状况。作为饵料的轮虫、卤虫卵、成体卤虫等投喂前用浓度为2mg/L的PV-I或10mg/L的高锰酸钾消毒,以保证培育对象的摄食安全。(3)亲虾的越冬培育培育用水采用盐度50~60的高盐度海水和地下深井淡水勾兑,通过调温、调盐度后使用。针对天津地区海水有机质含量高,藻类数量多,透明度低的情况,高盐度海水通过2次砂滤、2次沉淀和1次棉毯过滤,地下深井淡水经曝气后使用。亲虾入池后全池泼洒聚维酮碘制剂或烷基苄基季铵盐制剂,使池水达到0.5mg/L、0.2mg/L浓度,以防止因运输创伤造成的细菌感染。越冬培育亲虾密度为12尾/m2,雌、雄虾分养。亲虾入池水温为17℃,与运输温度温差不超过±0.5℃,稳定3天后,逐渐升至18℃~19℃(4)亲虾的催熟培育第2年2月15日左右开始升温,日升温1℃~2℃,至28℃后恒温不变。培育密度10尾/m2,加大充气强度为微沸腾状。饵料改投沙蚕为主,蓝蛤和冻鱿鱼为辅,每天投喂4次,投喂时间为:4:30、10:30、15:00、23:30,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10%~25%,以亲虾摄食后略有剩余为准。由于天津地区海水透明度低,同时由于亲虾培育用水的温度必须由人工增温,因此,亲虾培育采取的水位由南方地区的60cm~70cm,下降至30cm~40cm,这样的水深一是可以较清楚地观察亲虾的摄食、活动及交配情况;二是能节约水温升高的成本。每天换水1次~2次,日换水率80%~120%。换水前,调节换水用水的温度和盐度差控制在亲虾催熟采用烧灼的镊子切除雌虾单侧眼柄,切除眼柄后2d内不换水,雄虾不用切除眼柄。(5)诱导交配亲虾催熟培育过程中,每天检查性腺发育情况,性腺成熟的雌虾卵巢饱满,呈橘红色,前叶伸至胃区,略呈V字型;性腺成熟的雄虾,外表看精囊饱满,呈乳白色。每天15:00前,选出性腺成熟的雌虾,移至雄虾培育池中交配,交配池的光照控制在500Lx~1000Lx,晚上打开日光灯,控制光照强度120Lx~150Lx。(6)产卵孵化每天19:30和23:30检查交配池中雌虾的交配情况,具有精荚粘着在雌虾腹部的个体为已交配的雌虾,将已交配的亲虾用捞网轻轻捞出,用20mg/L的聚维酮碘浸泡1min,再用产卵池中的水冲洗干净后放入产卵池中的产卵网箱中产卵,产卵雌虾密度4尾/m2~6尾/m2。没有交配的雌虾在00:00前后捞回原雌虾培育池中继续培育。产卵池消毒后加水,水质与亲虾培育池基本相同,再进行一次棉毯过滤,水深0.7m~1.2m,加入EDTA二钠4mg/L,水温控制在30℃~30.5℃,光照强度50Lx以下,使亲虾在黑暗、安静的环境下产卵。充气均匀呈微波状,以防止精夹脱落和溶卵现象发生。第二天早晨捞起已产卵的亲虾到雌虾培育池重新培育。将产卵池中的污物清除,用等温等盐度海水将受精卵冲洗干净,按50万粒/m3~100万粒/m3孵化池的水质指标同产卵池,每0.5h~1h用搅卵板搅动池水一次,将沉到水底的受精卵轻轻翻动起来,以防止受精卵堆积,提高孵化率,同时,逐渐加大充气量。从无节幼体到仔虾P5期,光照强度由50Lx逐渐增加至500Lx,同时保持育苗室室内光照均匀,防止幼体由于趋光性集群而造成幼体密度分布不均,影响饵料的利用和局部密度过高影响幼体的正常生长,也防止强光对幼体的损害。受精卵经13h~15h孵出无节幼体。先采用虹吸法降低产卵池水位,降至0.5m时再直接排幼至收集箱,幼体收集箱采用150目筛绢制成。无节幼体可继续培育或出售,出售的无节幼体采用塑料袋充氧包装,每袋100万尾~300万尾,外加保温泡沫箱包装。(7)虾苗培育选择体质健壮、经检疫合格的无节幼体用于育苗。育苗池水质同亲虾培育池,消毒24h后,按产品说明书加入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或EM菌或枯草芽孢杆菌),此后每5d左右添加一次,水深1.2m左右,盐度30、水温31.5℃,培育密度20万尾/m3从蚤状幼体开始投饵,每天投喂6次,投喂时间分别为3:00、7:00、11:00、15:00、19:00、23:00,投喂骨条藻、角毛藻等单细胞藻,配合投喂BP(微囊开口饵料)、虾片等,天气差单胞藻不够时投喂藻粉。蚤状幼体经过3次脱皮后成为糠虾幼体,进入糠虾后投喂卤虫的无节幼体,辅以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糠虾幼体经3次脱皮后,进入仔虾第一天(P1),此时饵料以虾片、车元为主,配合投喂卤虫和轮虫,投喂6次的时间不变。至P4~P5,培育密度下降至8万尾/m3~10万尾/m3,逐渐过渡开始投喂小型卤虫,后投喂卤虫等大型动物性饵料,日投10次,投喂量1.5mg/L·次~4mg/L·次,以每次投后1h摄食90%为准。虾片每日投喂2次,每次2mg/L~4mg/L,在虾苗出池前1d,停喂卤虫,全部以虾片投喂,避免售苗时杂质过多。P5开始的前3天,每日加水10cm~20cm至池满,第4天开始换水,换水量逐渐加大,由10%逐渐升至100%,换水过滤网箱(防止虾苗随换水流出)网目由60目过渡到40目和30目。换水温差不超过2℃,每次换水时增加淡水,使换水盐度比池水盐度低3~5,前期日降盐度不超过5,逐渐过渡到后期日降0.5,以保证水质变化对虾苗不造成损害,虾苗出售前保持最低盐度三天以上,控制淡化周期在7d~10d。换水同时,缓慢降低水温,日降温不超过2℃,在出池前3天逐渐降至放苗时池水自然水温(繁育过程中,每日镜检虾苗及水中生物状况,以掌握虾苗变态情况,掌握培育成活率和饵料状况。虾苗出厂前经过检疫,特别是白斑病毒检测合格后出厂,如发现检疫不合格,则就地无害化销毁。2、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虾苗经过淡化暂养,个体增长到2.0cm~3.0cm,淡化更加充分,体质更加健壮,更能适应天津地区池塘养殖的水质环境,养殖成活率也能得以增加。因此,项目部分实施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实施了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1)仔虾的引进仔虾选用美国夏威夷SPR的F2代,规格4万尾/500g(2)培育设施培育车间为塑料顶大棚,培育池为长方形水泥池,池底锅形,坡降2%~3%,每个在25m2左右,池深1.5m,每平米布一个气石,(3)放苗放苗前进行清池、消毒,调节水的盐度、温度和pH值,使其和虾苗运输袋内的水质基本一致。放苗前进行36h的试水和试苗(试水是用即将进行苗种培育的水调试将调入的虾苗,试苗是从育苗单位取少量虾苗进入培育大棚进行测试)。当测试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时放苗,密度1万尾/m3~2万尾/m3,放苗时准确记数。(4)培育虾苗入池后,体力消耗较大,因此,马上投喂适量的卤虫幼体以保证虾苗有足够的适口饵料,有利于虾苗恢复体力,减少虾苗间的互相残杀,提高成活率,同时投喂虾片,虾苗体能和体质恢复后,第二或第三天开始蜕皮,此时开始少量换水和调淡,采用吸污的方法,把池中底层残饵、粪便等污物吸出,吸水量掌握在10cm~20cm,然后补入淡水,改善水质、降低盐度。育苗的中后期投饲卤虫和其他淡水枝角类鲜活饵料,也可投喂部分破碎的开口饵料,以有利于虾苗下塘后开口摄食配合饵料,每天投饵6次,每次投喂量以30min~45min吃完为宜,避免过量投饵污染水质。培育过程中,施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制剂,改善水环境。生物制剂的种类和使用量依水色、温度和水质等实际情况调整,掌握在注水后使用。隔日兑加一次淡水,兑入量不超过池水的1/6,使盐度每天下降1以内。虾苗体弱或刚蜕皮后不兑淡,用药后也暂不换水。虾苗入池后,不间断充气,保证较高含量溶氧,水温控制在25℃~经过10d~15d的温室培育,虾苗经历三到四次蜕皮,规格达到2cm~3cm、4000尾/500g~6000尾/500(二)水环境调控技术技术人员和养殖户通过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多年的养殖经验总结出,要养好一池虾,首先要调好一池水。在项目实施前,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养殖中后期,南美白对虾主要摄食饲料,而对浮游生物的摄食极有限,加上残饵的积累,经常会出现蓝绿藻大量繁殖,池塘夜间缺氧,虾类浮头现象的发生,影响了虾类的正常生长。同时由于气温、降雨而造成水温、盐度、水质的变化也能造成虾类不适而产生应激反应,严重的可诱发白斑病毒病及其它疾病的发生,针对这一情况,项目组主要实施了1、推广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2、池塘增氧方式改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3、利用盐化植物修复海水养殖环境技术。1、推广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微生态制剂具备水质调节、病害防治作用,且无污染、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优势,在推广技术人员的不断宣传、推广下,近5年开始运用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中。但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方式,如任意加倍使用,多多益善;使用时不考虑池塘的水质状况,对微生态制剂不进行选择性使用等,造成一些池塘使用微生态制剂效果不佳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项目在津南、静海、宁河、东丽、汉沽、北辰等实施地进行了微生态制剂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的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使用后,水质变化显示了基本同样的规律性,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几年来摸索出来的微生态制剂使用成功实例,总结并推广了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微生态制剂水环境调控及病害防治技术,旨在通过项目的实施,能科学、规范地使用微生态制剂,发挥微生态制剂应有的作用。现以津南区北洋水产养殖二区13号土池为例分析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1)试验材料试验地点为津南区北洋水产养殖二区13号土池,面积6亩,池深2.8m,养殖期间不换水,设叶轮式增氧机1kw/亩,水源水盐度2~5;水温:4月下旬16℃~18℃,5月上旬至8月下旬18℃~29℃;水质具有天津市近郊高氨氮、高亚硝酸盐的典型水质特点。虾苗来自项目优质虾苗培育基地塘沽八一盐场育苗场,规格1cm/尾,经检疫合格。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泡腾片:有效活菌含量≥1011cfu/g;EM菌:有效活菌含量≥109cfu/g;绿水利生素:枯草芽孢杆菌含量≥2×109cfu/g;硝化宝:硝化细菌有效纯化活菌≥3×103cfu/g;培藻底改:主要成分活性钙、CaO、MgO、SiO2及生物活性物质等。(2)试验方法每10d~15d使用微生态制剂1次,使用后,检测水质变化状况,包括: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溶氧、化学需氧量、磷酸盐磷、浮游生物状况。水质采样时间:10:00左右,测定时间:11:00左右。(3)试验结果①产量情况803kg/亩,养殖期间未发生任何疾病,未使用任何药物。②水质调控情况见表1。表1:应用微生态制剂前后水质调控情况微生态制剂使用时间使用品种使用量(mg/L)水质检测日期pH值氨氮mg/L亚硝酸盐mg/L硝酸态氮mg/LCODmg/L磷酸盐磷mg/L浮游生物组成5.268.20.7900.1935.08390.410.400隐藻、蓝藻(颤藻)、裸藻较多,少量硅藻(舟形藻),藻类数量多、种类偏少。轮虫及原生动物数量多。6.2光合细菌、绿水利生素0.04.9550.08666.900.916蓝藻(螺旋藻)数量多、少量硅藻(舟形藻),藻类组成单一,轮虫大量繁殖。960.29849.730.860隐藻、绿藻(栅藻)、蓝藻(微囊藻)较多,种类偏少,轮虫较多,枝角类开始繁殖。6.13硝化宝1.06.21硝化宝培藻底改1.02.06.269.00.3280.0140.20069.620.433隐藻、硅藻(舟形藻)、绿藻(栅藻)、蓝藻,少量桡足类。7.1绿水利生素培藻底改0.52.0780.0010.19953.340.055硅藻、蓝藻(平列藻、颤藻)、裸藻、隐藻、绿藻(栅藻、小球藻、绿球藻),数量适中,种类多。800.1704.78054.250.074裸藻、隐藻、硅藻、绿藻(栅藻、小球藻)数量较多,原生动物少量、枝角类少量。8.2绿水利生素培藻底改0.52.0800.2000.64056.960.260绿藻(实球藻、栅藻)硅藻、裸藻、蓝藻(颤藻)数量较多,枝角类、桡足类、轮虫数量适中400.1787.12056.070.405蓝藻(颤藻、空球藻),绿藻(绿球藻、栅藻)、硅藻、数量适中,榴弹虫较多,枝角类多。900.55029.63079.560.030蓝藻(微囊藻)、绿藻(栅藻)较多,原生动物多,枝角类大量繁殖。注:括号内的藻类为该门的优势藻,以下类同。图1应用微生态制剂前后水质氨氮和磷酸盐变化情况图2应用微生态制剂前后水质亚硝酸盐变化情况图3应用微生态制剂前后水质化学需氧量变化情况图4应用微生态制剂前后水质硝酸态氮变化情况试验池水源水亚硝酸盐偏高,化学需氧量偏高,磷酸盐磷偏高,藻类数量多但种类偏少,浮游动物数量多。虾苗入池后1个月,开始泼洒微生态制剂,6月2日泼洒光合细菌和绿水利生素后第4天检测水质,氨氮上升至4.955mg/L,磷酸盐磷上升至0.916mg/L,亚硝酸盐下降至0.086mg/L,COD下降至66.90mg/L,泼洒10天后,氨氮下降至2.796mg/L,亚硝酸盐重又上升至0.298mg/L,COD继续下降,磷酸盐磷稍有下降。说明: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混合菌,在泼洒的4天内对氨氮、磷酸盐无明显作用,氨氮由于池塘浮游动物量多而直线上升,对亚硝酸盐的下降只有短期效应,而对COD的下降则效果持续而且明显,从开始的90.41mg/L,持续下降至49.73mg/L,下降了45%,藻类的种类虽然有些变化,但仍然维持了数量多,种类少的状态,浮游动物量继续加大,并由轮虫、原生动物向枝角类转变。由于亚硝酸盐上升幅度较快,6月13日、21日,改为连续泼洒硝化宝,距第一次泼洒13天检测水质,亚硝酸盐由0.298mg/L下降至0.014mg/L,下降了95%,效果非常明显,同时,为了改变藻相,泼洒了培藻低改,藻类组成开始多样化,浮游动物数量显著下降,随着浮游生物组成及数量的改善,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磷均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88%、96%和50%,COD由于培藻底改的加入而有所上升。10天后,改为泼洒绿水利生素和培藻底改,9天后检测水样,藻类进一步多样化,数量适中各项化学指标除氨氮、硝酸态氮仍然维持良好状态外,亚硝酸盐、COD和磷酸盐磷继续下降。泼洒后20天检测水质,氨氮、亚硝酸盐、硝酸态氮、COD、磷酸盐磷均开始上升,其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态氮上升速度较快,分别上升了68%、99%和96%,说明微生态制剂的最佳作用时间在泼洒后10天左右,之后作用开始下降。8月2日再次泼洒绿水利生素和培藻底改后8天,硝酸盐和磷酸盐数量上升,其它指标基本维持原状,浮游动物量持续上升,影响了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22天后,亚硝酸盐、硝酸盐、COD均迅速上升浮游生物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也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藻相由数量、种类较多向数量多、种类少发展,说明微生态制剂已不再成为优势菌种,不再发挥作用。在泼洒芽孢杆菌的有效时间内,COD基本都处于下降或稳定态势,说明芽孢杆菌对COD具有下降和稳定的作用。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氨氮和磷酸盐的变化受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动物数量变动的影响较大,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磷酸盐的变化稍滞后于氨氮。通过微生态制剂在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的应用试验,结合生产实践的应用效果,得出微生态制剂科学使用方法如下:(1)放苗前使用微生态制剂,通过微生态制剂对水质的调控作用,使水质趋于良好和稳定,缓解养殖前期水质变化幅度大对对虾造成的应激。在水源水较肥的地区,进水后,放苗前泼洒微生态制剂;在水质较清瘦,需要施基肥的池塘,在施基肥时和微生态制剂一起施入池塘,既可控制好肥力,又可使有益菌在池塘中首先成为优势菌群,控制致病菌的繁生,同时又可繁殖虾苗下塘时优质的天然生物饵料,使虾苗在水质良好、平稳、安全;饵料优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下塘,提高虾苗的成活率。(2)各种微生态制剂的特性不一样,在选择微生态制剂时,首先检测水质的理化学指标,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微生态制剂。氨氮含量高的选择光合细菌;降解有机质、降低COD,选用芽孢杆菌;亚硝酸盐高的选择硝化细菌,化学因子适宜的池塘,选择混合菌;防病效果较好的是蛭弧菌。(3)是否使用微生态制剂,还取决于池塘浮游动物的数量,试验证明,微生态制剂(蛭弧菌除外)能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池塘浮游动物多时泼洒微生态制剂,可引发浮游动物大量繁殖,造成池塘缺氧和氨氮迅速上升。(4)对于藻类大量繁殖且种类单一的池塘,单单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节,效果不理想,而在泼洒芽孢杆菌的同时,配合泼洒含有活性钙、CaO、MgO、SiO2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肥料效果较好,能较快地使浮游植物转化为种类多,数量适中的藻相。通过提前泼洒芽孢杆菌可预防藻类的过度繁殖。(5)试验证明,微生态制剂在池塘中不能长期占有优势菌的位置,只能通过10d~15d定期地补充微生态制剂,才能保证其优势菌的位置和发挥作用。(6)微生态制剂在泼入池塘后,不能马上发挥效用,只有在其增殖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微生态制剂只能用作预防,而不能处理突发水质或鱼病情况(蛭弧菌除外)。(7)在治疗虾病时,泼洒完消毒制剂后72h,泼洒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微生态制剂迅速占领池塘,形成优势种,抑制病原菌的快速繁生,对虾病治疗起到辅助作用。(8)对于单精养虾池,在养殖中期和后期,虾类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对水质的调节能力差,再加上中后期残饵对水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单精养虾池的水质调节对微生态制剂的依赖性较大。而对于鱼虾混养,生态养殖的池塘,虾不再单独投喂,只能摄食鱼类的残饵和池塘中其它饵料生物和有机质为食,再加上主养鱼类中合理的品种搭配,使得鱼类和虾类都能调节水质,养殖动物调节水质的整体能力大为加强,因此,鱼虾混养的池塘可以不用或少用微生态制剂。项目实施前,在我市的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中,为了预防和治疗病害的发生,为了调节水质,一些养殖生产者有乱用药,多用药的做法,造成一些养殖虾药物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南美白对虾的质量安全水平,自项目大力推广微生态制剂后,微生态制剂所显示出的水质调节功能及微生态制剂在水体中通过营养竞争、空间竞争或分泌抗生素、细菌素等抑制病原菌生长所显示出的预防功能,使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的用药量大大下降,一些基地除清塘外已做到了不用药,不仅增加了养殖成功率,而且南美白对虾的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2、池塘增氧方式改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从南美白对虾这几年对天津水质状况的适应研究情况看,南美白对虾对高氨氮的适应性很强,对有毒有害藻类的短期抗毒性也比鱼类强,而对低溶氧的适应性较差,低溶氧是导致南美白对虾产生疾病和生长不良的主要因素。项目组对使用最广泛的叶轮式增氧机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观察试验和分析,发现叶轮式增氧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存在如下缺陷:(1)在阴天和下雨时增氧效果较差;(2)对南美白对虾具有一定的机械损伤,特别是南美白对虾患病时,叶轮式增氧机的机械活动往往能加速患病南美白对虾和体质较弱的南美白对虾的死亡;(3)使用叶轮式增氧机较费电,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每3亩左右就设3kw增氧机1台,在养殖的中后期24h开启,用电成本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组在3年内,分别进行了气石式增氧设施、水下微孔曝气管增氧设施等的增氧试验,经过3年的研究和试验,研制成功了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的构造:该设施由充气设施和管道设施组成。充气设施由1台气泵组成,气泵功率的大小根据养殖面积的大小而定,20亩~30亩的用1.5kw气泵,30亩~50亩的用3.0kw,50亩~70亩的用4.0kw。面积15亩以下的小型池塘,中间再配置1台3.0kw的叶轮式增氧机;面积15亩以上的,每增加15亩,增配3.0kw叶轮式增氧机1台,整体配备功率0.25kw/亩。养殖后期全天开启增氧设施时,设2台气泵轮流运行,以保障系统的正常高效使用。管道设施由主输气管和分输气管组成,主输气管是直径6.66cm的塑料管,主输气管两侧是分输气管,整个池塘形成“丰”字形,分输气管每隔6m~10m铺设1道,分输气管由塑料管上分隔1.5m套60cm的微孔曝气管组成,套微孔曝气管部分的塑料管上开气孔数个,使气体通过气孔,再通过微孔曝气管进入水体。通过试验得出,每个1.5kw的气泵,带动80m的输气管道时效果最佳。在每节塑料管中间,套上沉子,以保证分输气管在水底水平位置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充气时,分输气管在垂直位置上的稳定性。池底成锅底型的,在每行输气管边插设竹竿维持整个管道位置的稳定。为验证各种增氧设施的增氧效果,2006年至2007年,项目组对各种增氧设施的增氧效果进行了试验。2各种增氧(机)设施增氧效果试验2.1试验材料根据天津市现有南美白对虾常见精养池塘规模,选择面积3亩~8亩4个养殖池塘,水深均为1.7m~1.8m,分别配备气石式增氧设施、叶轮式增氧机、微孔曝气管(俗称纳米管)道式增氧设施和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其中前三种增氧设施均为单一设施增氧,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为管道增氧与叶轮式增氧相结合的增氧方式。各种增氧(机)设施功率配备情况,按照生产中常用功率配置见表2。表2试验增氧(机)设施功率配备情况增氧(机)设施亩配备功率(kw)气石式增氧设施1.50叶轮式增氧机0.35微孔曝气管道式增氧设施0.65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0.252.2试验方法8月中旬,试验增氧设施24小时开启,同一天中,选择5:00(日出点)、10:00、14:30、19:00(日落点)、23:00,连续监测72小时,对每种增氧方式的每个池塘用采水器采北、南、中间3个点的下层水,由同一批人按碘量法现场固定和测定,同时记录下天气和水温。1.3试验结果1.3.1增氧效果随机抽取72小时连续监测的其中24小时,比较池塘同一点(中间)4种不同增氧方式溶氧情况见表3、图5。表3不同增氧方式池塘溶氧情况单位:mg/L类型时间类型5:0010:0014:3019:0023:005:00气石式增氧设施4.447.3510.995.253.634.12叶轮式增氧机4.937.6010.506.465.664.44微孔曝气管道式增氧设施3.886.308.896.464.443.31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4.788.9413.3113.997.175.19图5、不同增氧方式池塘溶氧情况图单位:mg/L4种不同增氧设施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即:日出点时溶氧基本最低,随着太阳出现的时间增加,溶氧逐渐增加至午后达到最高,后下降至日出前的最低水平。整个试验在晴天情况下,72小时中,底层水最低溶氧分别为:气石式增氧设施2.82mg/L,叶轮式增氧机3.63mg/L,微孔曝气管道式增氧设施2.59mg/L,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4.03mg/L。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池塘的溶解氧整体均高于其它三种增氧方式,特别是傍晚和夜间的溶氧明显好于其它三种增氧方式。通过试验和生产实际应用,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较其它增氧设施有如下优势。(1)增氧效果好。从连续72h的溶氧监测试验看,在配备功率最小的情况下,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的增氧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增氧设施。高溶氧有助于降低水中毒物的毒性,有利于增加养殖动物的食欲,增加其饵料的消化率和转化率,促进养殖动物的快速生长。特别是在南美白对虾和其它习惯于夜间摄食的动物养殖过程中,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在傍晚和夜间的溶氧情况显著高于其它增氧方式。南美白对虾投喂和摄食饵料60%以上在夜间进行,因此对于夜间摄食强度大的养殖动物,该增氧设施具有特殊的优势。(2)节电明显。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亩配备功率0.25kw,而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最常用的叶轮式增氧机亩配备功率为0.75kw~1.00kw,可节电67%~75%。宝坻区尔王庄连片300亩养殖池塘安装了新型管道式增氧设施,其投入与安装水车式及叶轮式增氧机的投入基本相同,每亩池塘约300元,7月份尔王庄300亩水面池塘用电电费为14000元,而同样亩数使用叶轮式及水车式增氧机的用电费用为53000元,节电74%,而且使用新型水下增氧设施最终养殖效果比使用水车及叶轮增氧机的效果还要好。(3)对养殖虾没有损害。当池塘转水或连续阴天等造成池塘溶解氧很低时,使用叶轮式增氧机会造成南美白对虾大量集中在增氧机附近,一方面很容易造成局部缺氧,加剧缺氧状况;一方面叶轮式和水车式增氧机的机械运动会使部分体质较差或得病的虾无力抵抗机械运动产生的较大水流和撞击而大量死亡。而安装了水下新型增氧设施的池塘,由于增氧管遍布整个池塘,池塘溶氧均匀,南美白对虾在池塘中分布也均匀,不会造成局部缺氧,也不会造成机械损伤,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的成功率。(4)应急能力强。叶轮式增氧机在雷雨、阴天使用时,靠搅拌上下层水增氧效果不好,甚至能造成整个池塘缺氧而起反作用。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靠往水中充气增氧,不会搅动池底的缺氧层,即使水质非常恶化,极度缺氧,充入空气中的氧气不能满足池塘对溶氧的要求,生产单位还能准备瓶装纯氧,通过管道系统进行强增氧,保证危急关头度过难关,保障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研制成功当年(2007年)全市推广面积700亩,至第2年的2008年全市推广面积已达8706亩。目前,该设施被专利局接受专利申请,专利受理号:200720096829.1。3、利用盐化植物修复海水养殖环境技术天津市海水池塘养殖用水基本上来自渤海,近年来,渤海水域的水质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总氮和总磷超标严重,石油类超标等,海水池塘养虾由于对渤海水质的依赖性较大而造成养殖产量较低、产量不稳定,影响了天津市南美白对虾的海水养殖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开展了利用盐化植物修复海水养殖环境技术试验。(1)池塘改造与循环系统构建将原有传统海水养殖池塘改造成为单池面积5亩~6亩的方形池塘,池底向中心有纵坡,使池底呈锅底型,池底中间设滤水排水节制设施,通过在池底安装的排水管道,将养殖废水排入蓄水沟或沉淀池,在排水沟管道上设蝶阀,控制池塘排水量和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