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_第1页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_第2页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_第3页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_第4页
南美白对虾富民强县项目验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美白对虾高效健康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验收报告2010年,按照市科委和市财政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津南区组织申报了“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并获科技部批准,获得国家111万元的资助经费。富民强县项目实施以来,累计筹措经费3.86亿元,其中企业自筹3.81亿元,津南区科技发展资金400万元、富民强县项目资助111万元。资金用于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9860万元、技术示范应用费28190万元、科技服务费500万元、培训费50万元。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养殖区内的各种养殖设施和养殖技术实现整合,使养殖区内的养殖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项目集成、创新、示范、推广了现有的先进、成熟、实用的核心技术。形成天津重要的南美白对虾健康苗种生产基地、南美白对虾核心示范区的养殖带动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的整体升级。项目期间,津南区组织相关企业实施科技项目6项,投入科技经费400多万元,取得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6项。通过南美白对虾高效健康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使津南区南美白对虾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年实施面积40300亩,总产量21117吨,总产值52793万元,总利润27452万元。培训农民5000人次,辐射带动1050户虾农致富。与项目推广之前相比:推广前养殖面积2.4万亩,亩产南美白对虾354公斤,亩产值9600元,亩利润4800元;推广后全区养殖面积3万亩,亩产524公斤,亩产值12600元,亩利润6024元。面积增长25%,亩产量增长48%,亩产值增长31.3%,亩利润增长25.5%。一、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和任务经过2年努力,完成津南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基地建设,集成先进技术,整合科技力量,提高创新能力,解决制约因素,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有效提高产值和利润,推动产业升级,采用公司带基地、带农户的形式,带动农户1000户、养殖面积达3万亩,每户增加收入3万元,实现社会效益2亿元以上,促进我市渔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二)具体任务1、产业发展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基地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承担科研项目等途径、发展南美白对虾繁养规模,进一步完善循环节水生态型养殖的不同模式,并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条件,带动周边传统养殖,实现现代养殖与传统的池塘养殖相结合,降低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发挥科技示范、品种引进等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围绕南美白对虾养殖,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建设我市重要的南美白对虾苗种基地、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示范基地。2、津南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基地建设规模津南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基地,规划到2012年,南美白对虾苗种培育规模达到6000平米,年生产南美白对虾苗种达20亿尾。建成30000亩的南美白对虾高效健康养殖基地和一个对虾疾病监控中心,集成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形成500亩的核心示范区,改造和提升2个龙头企业,建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技术推广和示范体系,新增南美白对虾养殖户300户,由原来的700户增加至1000户。使我区南美白对虾单茬亩产量达到500公斤,亩产值12000元,亩利润5000元,总产值3.6亿元,总利润1.5亿元。3、任务指标3.1技术指标(1)优质种苗生产车间改造:根据现有情况改造6000平方米,改造后年生产优质南美白对虾种苗20亿尾,满足我区及周边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的需要,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2)核心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循环生态养殖区建设:应用生态、循环的理念设计改造500亩养殖池塘,建设3~5亩的方形连排养殖池塘。(3)高效、健康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建设:规范池塘养殖技术标准,建成高效、健康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30000亩。(4)建设疾病监控中心。(5)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3.2经济指标项目实施面积3万亩,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量达500公斤,亩产值12000元,亩利润5000元,总产值3.6亿元,总利润1.5亿元。3.3技术示范与培训建立集成技术核心区面积500亩,单产500公斤以上。示范区面积3万亩,亩产量500kg。项目总计培训人员2000人次,使1000人掌握相关技术,建立50个科技示范户。津南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基地,在现有科教依托单位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依托范围,广泛引进国内外人才和技术,积极承担科技项目,指导、带动、稼接和服务于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探索、完善并制定适合天津沿海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模式和标准;实现现代的工厂化养殖与传统的池塘养殖相结合,降低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开发建设高效生态池塘养殖,利用微生态制剂处理水的有效措施,修复、改善养殖的水环境,实现无公害养殖;实施生态养殖技术工程,是恢复渔业资源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的基础。二、任务完成情况津南区自2010年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以来,区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科技富民强县领导小组,目前,津南区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基地基本建设情况如下:2010年,核心区养殖1400亩,南美白对虾单养平均亩产量达518kg,亩产值12950元,亩利润6100元。推广面积10100亩,南美白对虾单养平均亩产量达516kg,亩产值12450元,亩利润5800元,总产量2605吨,总产值1.25亿元,总利润5858万元。2011年,核心区养殖1400亩,南美白对虾单养平均亩产量达528kg,亩产值13150万元,亩利润6800元。推广面积30200亩,南美白对虾单养平均亩产量达526kg,亩产值12650元,亩利润6100元,总产量7958吨,总产值5.08亿元,总利润1.84亿元。两年累计推广面积40300亩,完成合同指标30000亩的134.33%,总产南美白对虾21117t,总产值52793万元,总利润27452万元。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量524kg,完成合同指标500kg的105%,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值13100元,完成合同指标12000元的109%,南美白对虾平均亩利润6811元,完成合同指标5000元的136%,投入产出比1:2.08(一)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将南美白对虾产业相关专业技术进行示范推广,我们建立了优质种苗生产车间、循环生态养殖示范区、规范池塘养殖技术标准,建成高效、健康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科技示范户50个,2年累计示范面积40300亩。优质种苗生产车间改造:根据现有情况改造6000平方米,改造后年生产优质南美白对虾种苗20.5亿尾,满足我区及周边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的需要,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苗种培育生产能力由项目前的0.8万/m3提升至1.5万/m3,年产量有过去的8.5亿尾提高到20.5亿尾。苗种基地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技术改造:在富民强县资金和我区科技发展资金的引导下,几家企业共投资4500多万元,对原有养殖系统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主要实施内容为:(1)增加系统物理处理能力:用弧型筛、泡沫分离器替代原有的滚筒过滤,弧型筛、泡沫分离器能够更有效地分离系统中的大小颗粒物,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减少系统的运行成本.(2)增加系统消毒灭菌能力:在系统中增加臭氧和紫外线灭菌装置,有效地控制致病菌进入养殖池和生物滤池。(3)增加系统循环能力:改造原有的循环水管道和进排水系统,增加系统的循环能力,达到提高养殖产量的目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的改造及细菌的培养:生物滤池是循环水养殖的关键,它利用生物滤池中生物滤料表面上附着的各种细菌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毒害比较小的物质,根据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两种主要的处理过程,并由不同类型的细菌来承担:1)矿物化作用:生物滤池中的矿物化由异养菌来承担,其主要作用是分解养殖系统中的有机物,如:虾的排泄物、残饵、其它微生物的细胞等,在这个过程中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并最终分解为氨氮,碳水化合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2)硝化作用:硝化是生物滤池的主要作用,其是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将毒性较高的NH3-N分解为低毒性的NO3-N。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滤池中的细菌,市场上用于循环水系统的微生物制剂很多,自然界中也有不少天然的有益菌种。我们将对这些制剂和菌种进行筛选,选择最适合循环水系统的菌种及组合,用这些细菌调节系统中的微生物,使之形成优势菌落,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起到调节水质,防止细菌性疾病的作用。为了更好的筛选用于生物滤池中接种的细菌,项目组人员试验了市场上销售的七种用于降解NH4-N、NO2-N的菌种。循环水养殖系统改造前后的综合评价:通过项目的实施,华天公司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得到了根本改善和升级,系统改造后NH4-N、NO2-N、pH、有机悬浮物等指标都有显著改善(详见表1)。原来养殖水浑浊,以致于很难看得到养殖池中的虾,现在水质清澈见底。水质的改善也使臭氧灭菌和紫外线灭菌更加有效,通过在系统中添加筛选后的益生菌,使系统中的弧菌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通过提高养殖密度,养殖系统的单位能耗由原来的养殖每500千克南美白对虾的13.5KW,降低到7.5KW,降低了44.35%。系统改造后,通过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死亡率明显降低,生长率明显提高,由原来的30%,提高到90%,饵料利用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表1循环水养殖系统改造前后养殖指标变化指标项目前项目后氨氮(mg/L)0.570.12亚硝酸氮(mg/L)0.170.02pH6.5-87-8SS(mg/L)205DO(mg/L)5-88-10弧菌总数(cfu)>10000<1000系统换水量(系统水量的%)5020单位系统循环能耗(KW/系统/小时)8.4510提水能耗(包括海水及地热水,KW/系统/小时)0.830.33系统总能耗(KW/系统/小时)9.2810.33系统养殖单位承载量(Kg/m2)1530单位产量能耗(KW/Kg)13.557.54成活率(%)3090生态养殖区建设:应用生态的理念设计改造1400亩养殖池塘,具体分布在:天津海河湾南美白对虾养殖公司(西泥沽)500亩、咸水沽镇桂连水产养殖合作社300亩、葛沽镇北园村养殖基地200亩,八里台镇大孙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400亩。建设3~5亩的方形连排养殖池塘,池塘有进水沟、排水沟相通。同时按面积1:1比例设置生物处理池。所有土建设施全面覆盖专用的聚乙烯薄膜,割断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与水体的交换。在池底中央设置排污口,将池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排水沟排入生态处理池。利用生物自然净化原理,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和能量再利用,保持水环境生态良好,同时维持养殖系统的水量平衡。依据养殖场地势地形科学合理布局,实现养殖用水一次提升,自然循环的生态运行模式。高效、健康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建设:规范池塘养殖技术标准,达到无公害养殖标准,养殖规模由原来的24000亩增加到30000亩。其中:八里台镇14160亩、小站镇2500亩、咸水沽镇6000亩、辛庄镇1200亩、双桥河镇2340亩、葛沽镇1800亩、北闸口镇2000亩。项目执行期间,提供技术服务和无公害药剂、生物制剂,为基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定期监测水质和疾病的发生、流行,做好预警预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疾病监控中心建设:针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危害严重的病害,特别是病毒病,建立先进的检验检疫实验室,监控和预警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产品质量。南美白对虾养殖面临疾病高发、经济损失巨大的高风险。目前尚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为此,我们建立对虾疾病监控中心,包括对虾疾病检测实验室和对虾疾病测报预报实验室两部分。实现对虾疾病精准检测,精准测报、及时预警,有效监控、防控重大疾病的蔓延和流行。实验室有中心实验室和八里台基层实验室二部分组成,总面积300平方米。其中中心实验室坐落在津南区咸水沽镇红旗路九号,八里台基层实验室坐落在本区重点养殖区域八里台镇。共设有档案及信息处理室、样品处理室、水产品质量检验室、水化分析室、细菌检验室、无菌室、病毒检验室、培训室等9个功能区。更新我局水化实验室水质检测分析仪器设备,实现水质分析国标化,检测数据精准化。购进分子生物学检测仪器设备,引进对虾病毒病快速检测技术和方法,实现对虾白斑、桃拉病毒病快速精准检测,购进信息处理设备,购置92台(套)。组建疾病监控网络。在对虾疾病精准检测的基础上,结合养殖实际情况,及时发布虾病预报预警信息,有效防控白斑、桃拉病毒病的爆发和流行。(二)主要技术措施的实施针对项目实施前我区南美白对虾优势产业带中存在的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采取和推广了五大核心技术,即:优质虾苗保障技术、水环境调控技术、先进实用的饲料营养技术、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安全健康养殖技术。1.优质虾苗保障技术为从源头上保证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安全和养殖成功率,保证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体质健壮、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不带特异性病毒,项目实施了优质虾苗保障技术(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虾苗经过淡化暂养,个体增长到2.0cm~3.0cm,淡化更加充分,体质更加健壮,更能适应天津地区池塘养殖的水质环境,养殖成活率也能得以增加。因此,项目部分实施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实施了优质虾苗淡化暂养技术。(1)仔虾的引进仔虾选用美国夏威夷SPR的F2代,规格4万尾/500g左右,虾苗体表干净、附肢完整、胃肠线明显,具有较强弹跳力、附壁能力好、逆水性强,盐度已淡化至8。(2)培育设施培育车间为塑料顶大棚,培育池为长方形水泥池,池底锅形,坡降2%~3%,每个在25m2左右,池深1.5m,每平米布一个气石,连续增氧,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3)放苗放苗前进行清池、消毒,调节水的盐度、温度和pH值,使其和虾苗运输袋内的水质基本一致。放苗前进行36h的试水和试苗(试水是用即将进行苗种培育的水调试将调入的虾苗,试苗是从育苗单位取少量虾苗进入培育大棚进行测试)。当测试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时放苗,密度1万尾/m3~2万尾/m3,放苗时准确记数。(4)培育虾苗入池后,体力消耗较大,因此,马上投喂适量的卤虫幼体以保证虾苗有足够的适口饵料,有利于虾苗恢复体力,减少虾苗间的互相残杀,提高成活率,同时投喂虾片,虾苗体能和体质恢复后,第二或第三天开始蜕皮,此时开始少量换水和调淡,采用吸污的方法,把池中底层残饵、粪便等污物吸出,吸水量掌握在10cm~20cm,然后补入淡水,改善水质、降低盐度。育苗的中后期投饲卤虫和其他淡水枝角类鲜活饵料,也可投喂部分破碎的开口饵料,以有利于虾苗下塘后开口摄食配合饵料,每天投饵6次,每次投喂量以30min~45min吃完为宜,避免过量投饵污染水质。培育过程中,施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制剂,改善水环境。生物制剂的种类和使用量依水色、温度和水质等实际情况调整,掌握在注水后使用。隔日兑加一次淡水,兑入量不超过池水的1/6,使盐度每天下降1以内。虾苗体弱或刚蜕皮后不兑淡,用药后也暂不换水。虾苗入池后,不间断充气,保证较高含量溶氧,水温控制在25℃~27℃经过10d~15d的温室培育,虾苗经历三到四次蜕皮,规格达到2cm~3cm、4000尾/500g~6000尾/500g时开始下塘,下塘前同样经过充分试水、试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后下塘。2.水环境调控技术技术人员和养殖户通过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多年的养殖经验总结出,要养好一池虾,首先要调好一池水。在项目实施前,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养殖中后期,南美白对虾主要摄食饲料,而对浮游生物的摄食极有限,加上残饵的积累,经常会出现蓝绿藻大量繁殖,池塘夜间缺氧,虾类浮头现象的发生,影响了虾类的正常生长。同时由于气温、降雨而造成水温、盐度、水质的变化也能造成虾类不适而产生应激反应,严重的可诱发白斑病毒病及其它疾病的发生,针对这一情况,项目组主要推广实施了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池塘增氧方式改进技术。2.1推广微生物制剂应用技术微生态制剂具备水质调节、病害防治作用,且无污染、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优势,在推广技术人员的不断宣传、推广下,近年开始运用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中。但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方式,如任意加倍使用,多多益善;使用时不考虑池塘的水质状况,对微生态制剂不进行选择性使用等,造成一些池塘使用微生态制剂效果不佳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项目在津南各镇实施地进行了微生态制剂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的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使用后,水质变化显示了基本同样的规律性,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几年来摸索出来的微生态制剂使用成功实例,总结并推广了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微生态制剂水环境调控及病害防治技术,旨在通过项目的实施,能科学、规范地使用微生态制剂,发挥微生态制剂应有的作用。结合生产实践的应用效果,得出微生态制剂科学使用方法如下:(1)放苗前使用微生态制剂,通过微生态制剂对水质的调控作用,使水质趋于良好和稳定,缓解养殖前期水质变化幅度大对对虾造成的应激。在水源水较肥的地区,进水后,放苗前泼洒微生态制剂;在水质较清瘦,需要施基肥的池塘,在施基肥时和微生态制剂一起施入池塘,既可控制好肥力,又可使有益菌在池塘中首先成为优势菌群,控制致病菌的繁生,同时又可繁殖虾苗下塘时优质的天然生物饵料,使虾苗在水质良好、平稳、安全;饵料优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下塘,提高虾苗的成活率。(2)各种微生态制剂的特性不一样,在选择微生态制剂时,首先检测水质的理化学指标,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微生态制剂。氨氮含量高的选择光合细菌;降解有机质、降低COD,选用芽孢杆菌;亚硝酸盐高的选择硝化细菌,化学因子适宜的池塘,选择混合菌;防病效果较好的是蛭弧菌。(3)是否使用微生态制剂,还取决于池塘浮游动物的数量,试验证明,微生态制剂(蛭弧菌除外)能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池塘浮游动物多时泼洒微生态制剂,可引发浮游动物大量繁殖,造成池塘缺氧和氨氮迅速上升。(4)对于藻类大量繁殖且种类单一的池塘,单单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调节,效果不理想,而在泼洒芽孢杆菌的同时,配合泼洒含有活性钙、CaO、MgO、SiO2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肥料效果较好,能较快地使浮游植物转化为种类多,数量适中的藻相。通过提前泼洒芽孢杆菌可预防藻类的过度繁殖。(5)试验证明,微生态制剂在池塘中不能长期占有优势菌的位置,只能通过10d~15d定期地补充微生态制剂,才能保证其优势菌的位置和发挥作用。(6)微生态制剂在泼入池塘后,不能马上发挥效用,只有在其增殖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微生态制剂只能用作预防,而不能处理突发水质或鱼病情况(蛭弧菌除外)。(7)在治疗虾病时,泼洒完消毒制剂后72h,泼洒微生态制剂,有利于微生态制剂迅速占领池塘,形成优势种,抑制病原菌的快速繁生,对虾病治疗起到辅助作用。(8)对于单精养虾池,在养殖中期和后期,虾类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对水质的调节能力差,再加上中后期残饵对水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单精养虾池的水质调节对微生态制剂的依赖性较大。而对于鱼虾混养,生态养殖的池塘,虾不再单独投喂,只能摄食鱼类的残饵和池塘中其它饵料生物和有机质为食,再加上主养鱼类中合理的品种搭配,使得鱼类和虾类都能调节水质,养殖动物调节水质的整体能力大为加强,因此,鱼虾混养的池塘可以不用或少用微生态制剂。项目实施前,在我区的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中,为了预防和治疗病害的发生,为了调节水质,一些养殖生产者有乱用药,多用药的做法,造成一些养殖虾药物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南美白对虾的质量安全水平,自项目大力推广微生态制剂后,微生态制剂所显示出的水质调节功能及微生态制剂在水体中通过营养竞争、空间竞争或分泌抗生素、细菌素等抑制病原菌生长所显示出的预防功能,使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的用药量大大下降,一些基地除清塘外已做到了不用药,不仅增加了养殖成功率,而且南美白对虾的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高。2.2池塘增氧方式改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从南美白对虾这几年对津南水质状况的适应研究情况看,南美白对虾对高氨氮的适应性很强,对有毒有害藻类的短期抗毒性也比鱼类强,而对低溶氧的适应性较差,低溶氧是导致南美白对虾产生疾病和生长不良的主要因素。项目组对使用最广泛的叶轮式增氧机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观察试验和分析,发现叶轮式增氧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存在如下缺陷:(1)在阴天和下雨时增氧效果较差;(2)对南美白对虾具有一定的机械损伤,特别是南美白对虾患病时,叶轮式增氧机的机械活动往往能加速患病南美白对虾和体质较弱的南美白对虾的死亡;(3)使用叶轮式增氧机较费电,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每3亩左右就设3kw增氧机1台,在养殖的中后期24h开启,用电成本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组在2年内,分别进行了气石式增氧设施、水下微孔曝气管增氧设施等的增氧试验,经过2年的研究和试验,研制成功了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并推广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2.2.1各种增氧(机)设施增氧效果试验(1)试验材料根据津南区现有南美白对虾常见精养池塘规模,选择面积3亩~8亩4个养殖池塘,水深均为1.7m~1.8m,分别配备气石式增氧设施、叶轮式增氧机、微孔曝气管(俗称纳米管)道式增氧设施和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其中前三种增氧设施均为单一设施增氧,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为管道增氧与叶轮式增氧相结合的增氧方式。各种增氧(机)设施功率配备情况,按照生产中常用功率配置见表3。表3试验增氧(机)设施功率配备情况增氧(机)设施亩配备功率(kw)气石式增氧设施1.50叶轮式增氧机0.35微孔曝气管道式增氧设施0.65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0.25(2)试验方法8月中旬,试验增氧设施24小时开启,同一天中,选择5:00(日出点)、10:00、14:30、19:00(日落点)、23:00,连续监测72小时,对每种增氧方式的每个池塘用采水器采北、南、中间3个点的下层水,由同一批人按碘量法现场固定和测定,同时记录下天气和水温。(3)试验结果随机抽取72小时连续监测的其中24小时,比较池塘同一点(中间)4种不同增氧方式溶氧情况见表4、图5。表3不同增氧方式池塘溶氧情况单位:mg/L类型时间类型5:0010:0014:3019:0023:005:00气石式增氧设施4.447.3510.995.253.634.12叶轮式增氧机4.937.6010.506.465.664.44微孔曝气管道式增氧设施3.886.308.896.464.443.31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4.788.9413.3113.997.175.19图5、不同增氧方式池塘溶氧情况图单位:mg/L4种不同增氧设施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即:日出点时溶氧基本最低,随着太阳出现的时间增加,溶氧逐渐增加至午后达到最高,后下降至日出前的最低水平。整个试验在晴天情况下,72小时中,底层水最低溶氧分别为:气石式增氧设施2.82mg/L,叶轮式增氧机3.63mg/L,微孔曝气管道式增氧设施2.59mg/L,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4.03mg/L。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池塘的溶解氧整体均高于其它三种增氧方式,特别是傍晚和夜间的溶氧明显好于其它三种增氧方式。通过试验和生产实际应用,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较其它增氧设施有如下优势。1)增氧效果好。从连续72h的溶氧监测试验看,在配备功率最小的情况下,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的增氧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增氧设施。高溶氧有助于降低水中毒物的毒性,有利于增加养殖动物的食欲,增加其饵料的消化率和转化率,促进养殖动物的快速生长。特别是在南美白对虾和其它习惯于夜间摄食的动物养殖过程中,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在傍晚和夜间的溶氧情况显著高于其它增氧方式。南美白对虾投喂和摄食饵料60%以上在夜间进行,因此对于夜间摄食强度大的养殖动物,该增氧设施具有特殊的优势。2)节电明显。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亩配备功率0.25kw,而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最常用的叶轮式增氧机亩配备功率为0.75kw~1.00kw,可节电67%~75%。葛沽镇连片300亩养殖池塘安装了新型管道式增氧设施,其投入与安装水车式及叶轮式增氧机的投入基本相同,每亩池塘约300元,7月份葛沽镇300亩水面池塘用电电费为14000元,而同样亩数使用叶轮式及水车式增氧机的用电费用为53000元,节电74%,而且使用新型水下增氧设施最终养殖效果比使用水车及叶轮增氧机的效果还要好。3)对养殖虾没有损害。当池塘转水或连续阴天等造成池塘溶解氧很低时,使用叶轮式增氧机会造成南美白对虾大量集中在增氧机附近,一方面很容易造成局部缺氧,加剧缺氧状况;一方面叶轮式和水车式增氧机的机械运动会使部分体质较差或得病的虾无力抵抗机械运动产生的较大水流和撞击而大量死亡。而安装了水下新型增氧设施的池塘,由于增氧管遍布整个池塘,池塘溶氧均匀,南美白对虾在池塘中分布也均匀,不会造成局部缺氧,也不会造成机械损伤,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养殖的成功率。4)应急能力强。叶轮式增氧机在雷雨、阴天使用时,靠搅拌上下层水增氧效果不好,甚至能造成整个池塘缺氧而起反作用。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靠往水中充气增氧,不会搅动池底的缺氧层,即使水质非常恶化,极度缺氧,充入空气中的氧气不能满足池塘对溶氧的要求,生产单位还能准备瓶装纯氧,通过管道系统进行强增氧,保证危急关头度过难关,保障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研制成功当年(2010年)推广面积700亩,至2011年推广面积已达8706亩。表5修复养殖环境池塘同一般池塘的水质对比项目日期溶氧(mg/l)PH值亚硝酸氮(mg/l)氨氮(mg/l)试验池一般池试验池一般池试验池一般池试验池一般池4月10日8.20.040.040.030.0325日8.30.040.040.040.045月10日7.36.050.050.030.0520日8.50.060.060.040.0530日8.60.060.060.040.066月10日7.00.080.080.050.0720日10.070.0830日7.090.107月10日30.100.1220日8.50.0330日50.120.158月10日60.130.1620日80.150.1830日80.150.189月10日60.140.1720日70.130.1730日80.110.15图6修复养殖环境池塘同一般池塘的水质参数对比图(三)饲料营养技术1、天然生物饵料培养技术南美白对虾在仔虾和幼虾期以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食,也可摄食粒径小的颗粒饲料。通过培肥水质,增加养殖池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使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期以浮游生物为食,既可以节省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又可使饵料的种类符合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摄食天性,有利于南美白对虾增强体质,增加抗病能力。天然生物饵料培养技术根据养殖池塘水源水水质不同、池塘大小不同,养殖模式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肥料种类。(1)对于水源水较肥或淤泥较多的池塘,不再施用基肥,通过检测池塘浮游生物情况和水质营养盐情况,决定追肥的使用种类和数量。(2)对于新开挖池塘或水源水较清瘦的池塘,施用基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对于单池面积10亩以上,或鱼虾混养或半精养池塘,基肥选用经过充分发酵的畜禽粪20kg/亩~25kg/亩,视肥水效果分2d~3d,在放苗前10d左右全池化浆泼洒,同时全池泼洒光合细菌2kg/亩,效果较好且成本低。对于单池面积10亩以下的高密度精养池,基肥选用复合生物肥1kg/亩~2kg/亩全池泼洒,复合生物肥中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微生态制剂,使用后,水质变化快且不产生副作用,肥效持久,藻类以硅藻、绿藻占的比例大,效果好。(3)追肥视池塘浮游生物情况和水质营养盐情况,选用复合生物肥配合微生态制剂泼洒效果较好。(4)对于小面积,亩投苗密度在10万尾以上的精养虾池,由于养殖密度高,天然饵料在虾苗投入后1d~3d就不能满足大量虾苗的摄食需要,因此,需要根据天然饵料的丰度,在虾苗入池后2d~4d就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配制技术推广前,项目组对研制成的“虾复合预混料”的效果进行了中试,以确保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效果。中试:采用“虾复合预混料”,自行配制3000元/t,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0%和45%的人工配合饲料,与售价为4000元/t的商品饲料作对照。前期浮游生物充足,养殖3个月后,饵料系数为1.0,虾体长8cm~10cm,产量750kg/亩,三种饲料的差异不明显,说明采用虾复合预混料配制的人工配合饲料在价格下降25%的基础上,效果与其它饲料一致,中试试验成功。2010年在八里台、葛沽、咸水沽等地推广该饲料,推广面积10000亩,包括南美白对虾精养和粗养,养殖结果:精养池亩产量在300kg~810kg,粗养池亩产量250kg左右,12cm以上虾达到40%~55%,养殖效果良好。(四)病害综合防治技术1、南美白对虾主要病害早期敏感诊断技术和快速实用诊断试剂盒的推广随着南美白对虾在我市养殖的持续发展,病害发生的程度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目前危害最大、最广的是对虾白斑综合症,具有潜在危害的是对虾桃拉病毒(TSV),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在虾病诊治上,缺乏快速检测技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检测,必须在实验室内进行,检测时间在2d~4d,长时间的检测往往贻误了早期的治疗时间,造成较大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对白斑病毒在验证其检测标准的基础上完善优化其检测条件与方法,研制成功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并研究建立了对虾桃拉病毒(TSV)的检测方法。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操作简便,快速,单个试剂盒检测数量大。成本由其它产品320元/盒,检测16个样品,降低到240元/盒,检测20个样品,每个样品的检测费由20元下降到12元,下降了40%。在保证准确性和灵敏度的前提下,检测确诊时间由原来的2个~4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内,最快达到4小时,为争取时间早日治疗,确定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提供了条件。试剂盒研制成功后,在津南优质虾苗繁育基地,现场应用试剂盒,对将要出池的仔虾进行了12次检测。对各参试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抽检25个样品,其中仔虾样品12个,幼虾和成虾样品13个,均做了检测,证明试剂盒检测速度快、应用稳定。对检出对虾白斑综合症的虾池及周边虾池,马上采取了全封闭式养殖,并通过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投喂中草药抗病毒药物和体质增强药物,维持对虾的正常生长,控制其发病,由于发现早,采取的措施早,使项目白斑病毒病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2010年至2011年项目实施地及辐射区白斑病毒病捡出率在16%~44.6%间,发病率0.93%~10%,死亡率0.03%~0.67%。虽然白斑病毒病捡出率较高,但由于及时采取了预防和治疗措施,发病率相对较低,占带病虾的5.8%~22.4%,死亡率较低,仅占带病虾的0.19%~1.5%,有效控制了白斑病毒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了养殖风险。2、南美白对虾疾病预报预警体系的建立对虾疾病特别是病毒病,具有发病快、传播快的特点,1993年东方对虾病毒病的蔓延对东方对虾产业的打击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因此,建立南美白对虾疾病预报预警体系可有效地监控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情况,可迅速采取预防措施,控制发病区疾病的蔓延,整体保障我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为此项目组在津南区8个乡镇均建立了南美白对虾病害监测站,构成了南美白对虾疾病预报预警体系。图9疾病监测预警预报体系每年3月至6月底,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进驻机场设立机场检疫站,对南美白对虾苗种进行检疫,检疫的项目有:病毒(对虾白斑病毒、桃拉病毒)、弧菌。对虾白斑病毒检验24小时内出结果,弧菌检验1周出结果,及时反馈给进苗单位,从源头上把住苗种质量关。分课题组负责所在地南美白对虾病害的监测、采样,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定点监测病害情况,定期送样到市“中心”,进行病毒、弧菌的检测,“中心”对全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进行全局控制。发生疾病、疫情后,根据《天津市水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中心技术人员、检疫员、渔业主管部门领导、渔政及渔业主管部门一同采取措施,消毒、销毁,阻止疫情的蔓延。“中心”定期出刊《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快报》、《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月报》发布防疫检疫快讯、检疫动态、病害监测报告、病情分析、病害预报、防治措施等信息,为渔业主管部门决策、技术人员技术指导提供保障。2010年南美白对虾重大疾病检测面积30008亩,2011年,30100亩,检测的项目包括:白斑病毒病、红体病、白体病、鳃病(包括水肿、烂鳃、黑鳃、黄鳃、红鳃)、软壳病、固着类纤毛虫病、红腿病、肌肉白浊病、肠炎病、弧菌病、吸管虫病、氨中毒症、亚硝酸盐中毒症、浮头及病因不明,涵盖了天津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出现的所有病症。2010年机场检疫进出市南美白对虾(亲虾、仔虾、无节幼体)2.4亿尾,2010年10.2亿尾,2012年30亿尾。检验重点项目是寄生虫和对虾白斑病病毒。在产地检疫过程中,对全区苗种生产单位的南美白对虾进行了检疫。入场检疫35批次,检疫苗种40亿尾,苗种检疫率达90%以上。2010年制定了“现场检疫技术规程”、“产地检疫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以保证高质量高水平规范化完成检疫任务,跟踪监督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市流向动态及进行检疫检验。针对检疫出外来南美白对虾苗对虾白斑病毒案例,组织专家进行病源的确诊,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和消毒。杜绝了该病向天津市地区的流行蔓延。3、中草药复方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为提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质量安全水平,少用或不用化学制剂已成为健康养殖的先决条件,目前取而代之之一的是中草药制剂。中草药制剂低毒、安全,药效持久,动物体不会产生抗药性,药物给南美白对虾带来的应激反应不明显,外泼的中草药制剂对水环境中浮游生物的变化影响小,不会引起水质的突变,比起化学杀虫剂,对南美白对虾的刺激大大减少。内服的中草药制剂在增强虾体免疫力的同时,还能完善饲料的营养,提高饲料转化率。中草药是天然物质,保持了各种成分的自然性和生物活性,其成分易被吸收利用,不能吸收的也能顺利排出体外,并在水体中被细菌分解,克服了化学药物在虾体内积累或排出体外后在水体中残留的缺陷,生产出的南美白对虾产品质量安全。为此项目组把中草药制剂防病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作为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1)中草药复方制剂的研究根据项目组研究出的4种不同药性中草药方剂进行实验室实验,发现中草药可以有效提高南美白对虾体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活性,且具有组织的特异性。即对于不同的组织器官其提高程度存在差异。通过试验从中筛选出1种虾用中草药添加剂。试验分别以不同药性的四种复方中草药为添加剂研究对南美白对虾机体免疫力能力的影响,即:复方一:以白术、黄芪为主的补益类药物;复方二:以玄参、金钱草、土茯苓为主的利水通淋、化湿去邪类药物;复方三:金银花、栀子为主的清热解毒类药物;复方四:黄芩、黄柏、大黄为主的清热燥湿类药物。实验虾投喂养殖1个月后,测定虾血液、肌肉、内脏团内SOD、CAT、MDA、吞噬活性、溶菌酶活性,以此作为抗氧化和免疫指标,通过对南美白对虾机体免疫、健康指标的比较和生存、生长的对比分析中草药对南美白对虾的免疫力及健康的影响。综合分析试验的总体效果,筛选出1号复方中草药在提高南美白对虾的抗氧化活性和免疫活性上,效果显著。(2)中草药防病技术的推广项目2010年推广中草药防病技术9850亩,2011年23100亩。推广的中草药制剂除项目研制成的1号复方制剂,还推广了以大蒜、黄连、大青、穿梅三黄粉、叶五倍子、穿心莲、板蓝根、野菊为主要成分的内服中草药,和雷丸、槟榔、苦楝皮、马鞭草、白头翁为主要成分的外泼杀虫剂。(五)安全健康养殖技术1、HACCP南美白对虾养殖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推广HACCP(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一种食品安全卫生预防控制体系。HACCP管理模式的核心由七个原理组成即,①危害分析和预防措施(HA);②确定关键控制点(CCP);③建立关键限值(CL);④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M);⑤纠正措施(CA);⑥记录保持程序(R);⑦建立验证程序(V)。HACCP是建立在GMP(良好操作规范)基础上的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一起控制食品危害的一种防范体系。HACCP自1992年引进中国以来,首先应用于食品加工业,直到2003年,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为首的水产科研单位立项开始研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自2004年开始把HACCP基本原理运用于天津市的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并制定了无公害池塘养殖HACCP计划和无公害工厂化养殖HACCP计划。但由于当时的水产养殖业还没有制定GMP的先例,同样也没有SSOP,因此,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所设计和实施的HACCP计划存在着设置关键控制点过多的缺陷。为解决这一缺陷,课题组研究并制定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良好操作规范》(GMP),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在这基础上对原有的HACCP计划进行了修改,使关键控制点由原来的12个减少到6个。表9原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危害分析单(1)(2)(3)(4)(5)(6)养殖工序识别本工序被引入、控制或增加的潜在危害潜在危害是否是显著危害?(是/否)对第3栏的判定依据用于显著危害的预防措施该步骤是关键控制点吗?(是/否)养殖基地生物危害否不存在化学危害是土壤、水源可能被化学物污染选择无污染地为养殖基地是物理危害否不存在养殖池生物危害是底泥中存在病原菌和寄生虫挖去底泥彻底清塘、消毒是化学危害是底泥中存在有毒化学物质挖去底泥彻底清塘是物理危害否不存在进水生物危害是水源水中存在病原菌、寄生虫和敌害生物安装滤水网,定期虾病检查是化学危害是可能存在有害化学物进行水化学分析是物理危害否不存在苗种投放生物危害是虾苗携带病原菌和寄生虫养殖前检疫、消毒是化学危害否不显著物理危害否不存在投饲生物危害是饲料中存在病原菌饲料在保质期内用完,储藏处洁净通风是化学危害是可能使用违禁添加剂,饵料在水中扩散后有害化学物的积聚自制饲料不添加违禁添加剂。购买饲料时查验生产许可证及产品批号。是物理危害否不存在水质调节︵水质变化︶生物危害是池水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换水、改变池内营养元素组成、泼洒灭藻剂、灭虫剂是化学危害是池水有毒化学物质积累换水、泼洒吸附剂、泼洒微生态制剂、水质改良剂。是物理危害否不显著病害防治︵发生病害︶生物危害是病毒、致病菌大量繁殖、寄生虫寄生定期虾病检查,发现虾病倾向及时防治。是化学危害是治疗虾病药物残留、重金属使用无公害渔药、控制药量,严格执行休药期是物理危害否不存在收获与运输生物危害否不存在化学危害否不存在物理危害否不存在表10修改后的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危害分析单(1)(2)(3)(4)(5)(6)养殖工序识别本工序被引入、控制或增加的潜在危害潜在危害是否是显著危害?(是/否)对第3栏的判定依据用于显著危害的预防措施该步骤是关键控制点吗?(是/否)养殖基地生物危害否不存在化学危害否SSOP控制物理危害否不存在养殖池生物危害否SSOP控制化学危害否SSOP控制物理危害否不存在进水生物危害否SSOP控制、虾病防治控制化学危害否SSOP控制物理危害否不存在虾苗投放生物危害是虾苗携带病原菌和寄生虫养殖前检疫、消毒是化学危害否不显著物理危害否不存在投饲生物危害否SSOP控制化学危害是可能使用违禁添加剂,饲料在水中扩散后有害化学物的积聚不添加违禁添加剂。购买饲料时查验生产许可证及产品批号,抽查违禁药物成分。是物理危害否不存在水质调节︵水质变化︶生物危害是池水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换水、改变池内营养元素组成、泼洒灭藻剂、灭虫剂是化学危害是池水有毒化学物质积累换水、泼洒吸附剂、泼洒微生态制剂、水质改良剂。是物理危害否不显著病害防治︵发生病害︶生物危害是病毒、致病菌大量繁殖、寄生虫寄生定期虾病检查,发现虾病倾向及时防治。是化学危害是治疗虾病药物残留、重金属使用无公害渔药、控制药量,严格执行休药期是物理危害否不存在收获与运输生物危害否SSOP控制化学危害否SSOP控制物理危害否不存在表11原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HACCP计划表关键控制点显著危害关键限值监控纠正措施记录验证什么怎样频率谁养殖基地化学污染GB/T18407.4-2001土壤水源检测报告审阅建场前检测1次技术员重新选址土壤水源检测记录选址前审核1次养殖池病原生物清除底泥。生石灰清塘:75kg-100kg/亩;漂白粉:4kg清淤清塘消毒记录清淤情况,清塘药物用量养殖前1次技术员重新清淤清塘消毒清淤记录清塘药物用量记录苗种放养前审核1次有害化学物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同上进水病原生物、敌害生物入水口放置60目滤水网,每半月检查虾病1次,虾病防治药物符合NY5071-2002滤水网网目、用药时间、数量、频率验证网目、用药时间、数量、频率每次进水、每次用药技术员改换滤水网、再次用药。用药时间、数量、频率每次进水、用药化学污染物进换水前、虾苗放养前自然净化,泼洒吸附剂或微生态制剂。NY5051-2001NY5052-2001水源水水化学指标检测虾苗放养前技术员延长自然净化时间,泼洒吸附剂、水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改用其它水源水质化验记录进换水前苗种放养病原生物虾苗来源于无公害养殖基地、虾苗放养前检疫。无公害基地及产品证书、检疫证书审阅,每次虾苗放养技术员改换其它单位的虾苗。虾苗验收记录虾苗放养前投饲病原微生物饲料符合NY5072-2001,在保质期内投喂。饲料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号、饲料储存条件和时间审阅抽检每一批技术员调换新的饲料饲料验收、储藏记录每日审核记录,每年抽检饲料违禁添加剂、有害化学物积聚饲料符合NY5072-2001投喂后没有残饵。饲料配方、虾吃食情况、常规水质分析审阅、检查、检测每批饲料,每天检查虾吃食情况,每半月检测水质一次技术员改换饲料调整投喂量泼洒微生态制剂饲料验收记录、虾吃食情况记录、水质分析记录每年抽测饲料、水质水质调节︵水质变化︶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水色为黄褐色、黄绿色等中间色,透明度30-40cm,有害藻类不能成为优势种。换水的水质符合NY5051-2001NY5052-2001泼洒灭藻剂、灭虫剂药物符合NY5071-2002池塘浮游生物优势种,水质调节药物的种类、数量、频率,施肥种数量频率监测。监督用药时间数量、频率、停药时间施肥种类数量频率每半月检测浮游生物优势种每次水质调节技术员换水、泼洒灭藻剂或灭虫剂,施肥。浮游生物检测记录、换水记录、泼洒灭藻剂或灭虫剂记录、施肥记录。每次监测、每次调节。池水有害化学物积累水质符合NY5051-2001NY5052-2001、渔业用水水质标准水化学指标监测每半月检测常规水化学指标、渔业环境监测站的定期、不定期检测。技术员换水、泼洒吸附剂、水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常规水化学检测记录、渔业环境监测站的水化学记录。泼洒吸附剂、水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记录。每次监测、每次调节。病害防治︵发生病害︶病毒、致病菌大量繁殖、寄生虫寄生每半月检查虾病一次,发现虾病倾向及时防治。防治药物符合NY5071-2002预防虾病情况、虾病发生情况、用药种类、时间、数量、频率、停药时间检查虾病监督用药时间、数量、频率、每半月检查虾病一次、每次用药技术员改换其它药物,再次用药。预防虾病情况记录、虾病发生情况记录,用药时间、数量每次治疗后检查治愈率,每次用药后审核药残虾病防治用药符合NY5071-2002药物种类、用药时间、数量、频率、停药时间监督用药时间、数量、频率、停药时间每次用药技术员调换清洁水延长饲养期用药时间、数量每次用药后审核,定期抽检水产品质量表12修改后的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HACCP计划表关键控制点显著危害关键限值监控纠正措施记录验证什么怎样频率谁苗种放养病原生物虾苗放养前检疫。检疫证书审阅,每次虾苗放养技术员改换其它单位的虾苗。虾苗验收记录虾苗放养前投饲违禁添加剂、有害化学物积聚饲料符合NY5072,投喂后没有残饵。饲料配方、违禁药物抽查、虾吃食情况、常规水质分析审阅、检查、检测每批饲料,每天检查虾吃食情况,每半月检测水质一次技术员改换饲料调整投喂量泼洒微生态制剂饲料验收记录、违禁药物抽查记录、虾吃食情况记录、水质分析记录每年抽测饲料、水质水质调节︵水质变化︶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水色为中间色,透明度20-35cm,有害藻类不能成为优势种。换水的水质符合NY5051或NY5052,泼洒灭藻剂、灭虫剂药物符合NY5071池塘浮游生物优势种,水质调节药物的种类、数量、频率,施肥种数量频率监测。监督用药时间数量、频率、停药时间施肥种类数量频率每半月检测浮游生物优势种每次水质调节技术员换水、泼洒灭藻剂或灭虫剂,施肥。浮游生物检测记录、换水记录、泼洒灭藻剂或灭虫剂记录、施肥记录。每次监测、每次调节。池水有害化学物积累水质符合NY5051或NY5052水化学指标监测每半月检测常规水化学指标、渔业环境监测站的定期、不定期检测。技术员换水、泼洒吸附剂、水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常规水化学检测记录、渔业环境监测站的水化学记录。泼洒吸附剂、水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记录。每次监测、每次调节。病害防治︵发生病害︶病毒、致病菌大量繁殖、寄生虫寄生每半月检查虾病一次,发现虾病倾向及时防治。防治药物符合NY5071预防虾病情况、虾病发生情况、用药种类、时间、数量、频率、停药时间检查虾病、监督用药时间、数量、频率、每半月检查虾病一次、每次用药技术员改换其它药物,再次用药。预防虾病情况记录、虾病发生情况记录,用药时间、数量每次治疗后检查治愈率,每次用药后审核药残虾病防治用药符合NY5071药物种类、用药时间、数量、频率、停药时间监督用药时间、数量、频率、停药时间每次用药技术员调换清洁水延长饲养期用药时间、数量每次用药后审核,定期抽检水产品质量修改后的HACCP计划更符合HACCP体系只对少数显著危害进行关键控制的要求。同时项目还形成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HACCP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附件3),并全面实施。项目建立南美白对虾无公害养殖HACCP管理模式示范点3个涉及面积360亩。并把关键控制点设计到《养殖生产管理记录表》中,在全项目区推广,使养殖南美白对虾的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提高。2、节水型生态养殖技术天津是个缺水的城市,水产养殖用水尤其缺乏。大部分南美白对虾养殖池的养殖用水都年复一年地在使用,造成养殖用水污染严重,用于水质调节的药物和微生态制剂数量增大,水质调节的投入加大,养成虾的品质下降;部分水源水相对充足的区县,为了缓解池塘的污染程度,排出污水,加入新水,水资源浪费大,同时养殖水的排入和排出,可能造成自然水体的污染和虾病的流行。为解决这个问题,项目组完善、推广了节水型膜覆盖全封闭型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节水型膜覆盖全封闭养殖系统的主要设施有净化系统和养成系统,两者面积比近1:1。净化系统包括沉淀池、生物净化池和储水池。其它设施还有进排水渠、增氧设备等。养成池方形,内覆土工膜,每个池塘面积6亩~7亩,池底呈锅底状,中间设排污口。每池配水车式增氧机4台,增氧机启动后,使池水形成环流,污物集中在池底中央排放。沉淀池、生物净化池、储水池通过换水泵站、渠道与养成池形成循环水生态养殖系统。水处理池和蓄水池全部覆盖土工膜,以防水的渗漏。采用循环用水方式,养成池的水排出后,经排水渠进入水处理池,经过生物净化处理后,再进入蓄水池。节水型膜覆盖全封闭养殖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养殖水环境,膜覆盖生态系统中,前一年冬季进水后即与外界隔绝成一封闭系统,系统中养殖用水循环使用。通过生物自净和施入微生态制剂进行净化,为养殖池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首先是保证了充足的水源,在养殖期内养殖池塘可以充分地加水或换水;其次是提供了良好的养殖环境。项目2年检测养成池水质指标,养殖前期溶解氧5mg/L~7.8mg/L,pH值8.2~8.7,氨氮0mg/L~0.2mg/L,亚硝酸盐为0mg/L;养殖中后期,溶解氧4mg/L~11.7mg/L,pH值8.0~8.6,氨氮0.1mg/L~0.4mg/L,亚硝酸盐0.01mg/L~0.05mg/L。整个养殖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有效地提高饵料的转化率,较好地满足了虾的生长要求。通过定期排污,一些有机物在池塘积累时间短,因此pH值稳定,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较低。水色能始终保持黄绿色和茶绿色,藻相稳定,养殖过程中以硅藻、绿藻为主,透明度30cm左右。节水型膜覆盖全封闭养殖系统的优势为①能有效地节约水资源。在系统内,虾池排出的水经过滤、沉淀和生物净化后进入储水池可循环利用。一般每亩水深2.5m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土池,在养殖期内池水交换一次,弃掉的水约为1700m3,而该系统为零排放,不仅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而且比传统池塘节约养殖用水50%以上,这一优势在水资源极缺的天津市以及“三北”②能增加环境的可控性。系统内养殖用水的封闭循环使用,为养虾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也切断了外界病原进入系统的机率。从本项目对南美白对虾白斑病毒病的跟踪检测情况看,绝大多数病害都是在放苗后养殖期间被感染上的,全封闭的养殖模式对虾病的感染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土工膜的铺设,中间排污的方法,减少了各种病原在池底的富集和繁衍,也减少了感染虾的几率;池底定期排污避免了因大量有机物积累造成的“能量陷阱”及在阴雨天底泥大量耗氧形成的“氧债”。从而增加了环境的可控性,为养殖过程中水环境调控、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③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一是系统内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用水成本;二是系统内全封闭覆膜切断了水环境中病原传播途径,减少了病害的发生,不用药或少用药,降低了用药成本;三是养殖过程中保持微循环水,加之池底定期排污,养殖环境良好,池水溶氧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饵料转化率,降低了饵料成本。项目节水型膜覆盖全封闭养殖系统示范面积每年230亩,亩放养密度7万尾~10万尾,亩产量1250kg~1400kg,亩利润7500元~11200元。由于该模式提高了水环境的可控性和对科学技术的吸纳性,同传统土池比,养殖的虾体质好、规格整齐、体色漂亮、成活率高、产量高,同样的放养密度,比传统养虾池亩效益提高近1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发展设施化渔业、节水型渔业、环境友好型渔业树立了一个模式。3、生态养殖技术天津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水源不同,池塘大小不同,财力不同,养殖技术水平不同造成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多种多样,养殖产量和效益悬殊较大,发展不平衡,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组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加强了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的研究和推广。主要推广了鱼虾混养和鱼虾蟹混养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在原来单一鱼类(或虾类)养殖环境中,加入了虾类(或鱼类),使整个养殖环境的生物链更加丰富和完善。试验结果表明:鱼虾混养的池塘均没有出现轮虫、枝角类、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水质始终保持清新和稳定,鱼虾均没有发病现象,在养殖虾产量和效益不变的情况下,平均亩产增产鱼200-300公斤。(六)项目实施结果1.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及技术推广情况(1)项目建立了2个南美白对虾优质苗种培育基地。2010年培育优质虾苗20.5亿尾,2011年20.5亿尾,所有优质苗种培育基地出池的南美白对虾均经过白斑病毒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它检疫项目均合格。(2)项目筛选应用推广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复合菌、蛭弧菌。2010年推广20550亩,2011年推广28000亩。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推广使用微生态制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带动鱼类池塘养殖、名特优水产品工厂化养殖及人工育苗均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均取得了较好效果。(3)2010年项目研制成功了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并对气石式增氧设施、微孔曝气管道式增氧设施、叶轮式增氧机、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的增氧效果进行了试验,筛选出了增氧效果好,适宜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新型水下管道式增氧设施.从2010年研制成功的试验面积300多亩,到2011年,推广8706亩。(4)2010年推广天然生物饵料培养技术28426亩,2011年29800亩,占项目当年亩放养量10万尾以下养殖面积的84%左右。采用天然生物饵料培养技术的池塘,由于对虾在5cm左右之前不投喂饲料,因此整个养殖过程的饵料系数在0.8~1.2间,比全程投喂颗粒饲料池塘饵料系数1.1~1.5最多下降了0.7。(5)对南美白对虾维生素及矿物盐需求进行了多因素多水平组合研究,提出效果较好的维生素及矿物盐添加量的人工配合饲料配方1种,完成合同指标。2010年在八里台等地推广该饲料,推广面积26000亩,包括南美白对虾精养和粗养,养殖结果:精养池亩产量在300kg~810kg,粗养池亩产量250kg左右,12cm以上虾达到40%~55%,养殖效果良好。(6)全面使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建立了对虾桃拉病毒(TSV)的检测方法。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每个样品的检测费由20元下降到12元,下降了40%。在保证准确性和灵敏度的前提下,检测确诊时间由一般方法的2个~4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内,最快达到4小时。(7)建成南美白对虾疾病预报预警及综合控制体系,覆盖全市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区域,实现了全市范围的南美白对虾疾病预报预警及反馈、控制体系。(8)开发出以黄芪、白术、甘草、泽泻等为主要成分的中草药免疫制剂1种,通过试验证明,在提高南美白对虾的抗氧化活性和免疫活性上,效果显著,完成合同规定指标。(9)项目研究并制定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良好操作规范》(GMP),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形成了完善的HACCP南美白对虾养殖质量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完成合同规定的指标。基地针对制约我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集成示范应用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均是成熟的研究成果,技术成熟度高,并已在养殖生产单位稳定应用。优质种苗生产技术:该项技术是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研发的南美白对虾优质种苗生产技术,已在我区部分南美白对对虾育苗场进行应用,年培育南美白对虾苗20亿尾,部分满足我区养殖生产需要。该项技术的特点是:应用原代南美白对虾进行人工育苗生产,从源头保证苗种纯正。所产苗种体形粗壮、体质健康,经过淡化培育后,苗种平均体长达到1.5cm以上,适宜淡水池塘养殖。养殖环境调控技术:天津农学院研发建立的池塘养殖环境调控技术在淡水养殖池塘广泛应用,修复养殖环境,很好的解决了养殖池塘荒漠化问题。该项技术适应范围广,实用性强,适宜在我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应用。该项技术特点是:综合应用物理化学及生物调控技术方法,从池底、水中、水面全方位立体调控养殖环境,养殖前期应用生物制剂快速肥水,满足养殖对虾生物饵料需求,养殖中后期,应用大型水生植物吸收池塘养分,有效控制水中浮游生物数量,保持池水肥瘦适宜,促进对虾快速生长。生态养殖技术: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开发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已在设施化养殖企业应用,增强生产可控性,运行稳定,养殖效益较高,是都市化、集约化渔业经济发展方向。该项技术的特点是:应用物理化学方法集中排除养殖水中大型颗粒物、病原微生物。应用生物净化技术有效降低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和营养盐,清除有害物质,实现养殖污水零排放和能量的再利用,经济环保。与传统养殖模式比较,可节约用水70%,节能50%以上,在我区推广应用。疾病监控和控制技术:天津市水产研究所研发的养殖对虾疾病监控技术和控制技术,已在我区对虾养殖生产中进行应用,特别是在淡水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中应用,有效监控、防控白斑病毒病的暴发流行,效果良好。该项技术特点是:(1)应用重大疫病的快速检测诊断技术和产品,检测诊断周期短、实用性强,可对重大疾病进行养殖全程监控、精准测报。(2)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构建疾病侧预报、预警体系,可全天候及时发布病情和预警信息,便于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防范疾病的暴发流行,减少病害损失。(3)疾病控制技术针对性高、实用性强,可治疗细菌性疾病和纤毛虫病。及时杀灭重大疫病病原,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饲料营养技术: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发的天然生物饵料培养技术和天津农学院研制的对虾高效饲料“天农一号”,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解决了对虾饲料营养关键问题,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该项技术的特点是:(1)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显著降低饲料成本。(2)技术实用性强,已在我区对虾养殖生产中实际应用,较传统的人工投喂养殖模式节约饲料成本30%,效果良好。生物絮团养殖技术:黄海水产研究所研发的生物絮团养虾技术,充分利用养殖水体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有益菌大量繁殖繁殖,凝集成团块状,供对虾摄食,是养殖物质、能量高效利用的新技术。该项技术的特点是:(1)操作简单、实用方便,只需定期检测养殖水体酸碱度、C、N含量,因地制宜补充碳源。(2)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化养殖系统,不需要大规模改造和添加配套设施。(3)在培养生物絮团的同时改善养殖环境,抑制病原生物滋生,起到防控疾病的作用,实现对虾健康养殖。2.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项目2年总推广面积40300亩,总产南美白对虾21117t,总产值52793万元,总利润27452万元,2年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量524kg,亩产值13100元,亩利润6811元.2010-2011年推广面积40300亩,完成合同指标30000亩的134.33%,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量524kg,完成合同指标500kg的105%,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值13100元,完成合同指标12000元的109%,南美白对虾平均亩利润6811元,完成合同指标5000元的120%,投入产出比1:2.08表13项目推广面积及产量效益情况年度面积产量产值利润(亩)虾产量亩产量虾产值亩产值虾利润(万元)亩利润(元)(t)(kg)(万元)(元)2010101002605516.12575124505858580020113020079585273820312650184226100合计40300105635077824280三、项目进展及取得的成效(一)覆盖农户及带动农民增收方面项目实施以来,依靠津南水产局所属技术推广站的专业技术实力,开展对重点养殖企业的育苗、养殖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人员长期坚持驻场服务的同时,积极帮助企业申报项目,受到养殖企业的欢迎。举办科技培训班五期,集中各村养殖户600人次,开展了“优质虾苗的选择与投放技术”、“池塘养殖水质调节技术”培训。天津市华天农业有限公司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先后承担国家级、市级和区级重点科技项目10项,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比较系统地研究解决了循环水养殖技术、苗种繁育、新品种引进和循环水处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总结和探索出一套工厂化全封闭自循环水养殖新模式和一套健康养殖的技术体系。公司的发展也引起了同行业的极大关注,山东、福建、河北等地的不少养殖企业到企业参观学习,公司循环水养殖的成功为水产养殖企业技术升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我区工厂化养殖的发展。(二)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及县(市)财政增收方面通过渔业结构的调整,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异军突起,总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已达5个,它们不仅起到了带农户、带基地的作用,也为现代化渔业做出了科技示范。天津市华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津南国家农业园区内,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1700万元。占地160亩。有工厂化养殖车间4个,共6000多平方米,每个工厂化养殖车间有8*8*1.7立方米培育池14个。是集贸工农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无公害,绿色水产品有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52人,大专以上学历40人。公司2009年末总资产3272.66万元。固定资产总额922.2万元,年产南美白对虾20亿尾,总收入719.6万元,净收入237.2万元。公司拥有工厂化养殖车间6000平方米、水处理车间200平方米、完善的进排水系统和水处理工程设施。公司依托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区域优势,天津农学院的水产品养殖技术优势,生产销售绿色无公害蔬菜、有机农产品、水产品(南美白对虾),并且拥有自主进出口权,可保障项目的实施。公司是以南美白对虾育苗、养成为主,集科研、生产、开发于一体的科技型水养殖企业。公司坚持科技创新,一直将开发节约、环保、健康的水产养殖技术为己任,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全封闭内循环水养殖车间6000平方米,年产南美白对虾苗种20亿尾。循环水养殖技术和生产规模具国内领先地位。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公司循环水养殖系统单产由原来的1万尾/平方米提高到5万尾/平方米,能耗比公司成立初期降低了40%,养殖成活率由原来的不足50%,提高到90%。目前公司年产南美白对虾苗种20亿尾,占天津市市场份额的10%以上。拥有一支国家技术农业推广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工组成的专业技术队伍,保障养殖技术的先进性。主要开展南美白对虾的苗种培育、成虾养殖,并与养殖户合作,带动300多户。公司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几年来,公司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市级和区级重点科技项目10余项。通过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比较系统地研究解决了循环水养殖技术、苗种繁育、新品种引进和循环水处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近几年,公司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的科技合作,先后与天津水产研究所、天津农学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湾养殖公司以培育各种虾、蟹、鱼苗种和反季节鱼、蟹高效养殖为主的专业化、工厂化的养殖基地。企业产品属无污染、无公害、环保型绿色食品。该公司占地面积2.8万平米,拥有育苗车间2座,有效育苗面积1500平米,工厂化养殖车间3座1万平米,公司有职工18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5人。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年生产鱼、虾、蟹等苗种1亿尾,生产南美白对虾、优质商品鱼、蟹200吨,年产值可达500万元以上。经过近年来持续的科技投入和产业化开发,在养殖区内各企业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养殖品种和技术,南美白对虾养殖也因此而成为推动我市渔业经济快速增长、渔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支柱性产业。津南南美白对虾高效健康养殖基地建设,按照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思路,将天津市现水产研究所和天津农学院雄厚的技术优势相结合,采取高效灵活的创新机制和组织模式,强化科技成果的组装集成、孵化带动、转化示范,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建立优质海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及管理体系,促进农业增长方式向技术和资本密集的集约经营转变,并通过产业化经营,促进资金、技术、管理的高度聚集,大幅度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抵御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能力。基地的建设可发挥渔业技术和产品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用,有利推进天津渔业生产的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成为高科技引领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促进天津特色渔业产业升级。津南现已形成了种苗产业、现代渔业、特色种植产业、农业观光休闲业等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雏形,对津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加快津南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津南区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对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至关重要。津南区南美白对虾高效健康养殖基地通过整体规划,强化基地内部各个环节有机联结,发展工厂化养殖、集约化养殖,精深加工产业,延长养殖产业链条,大幅度提高养殖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同时,基地内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通过市场、信息、技术和管理的结合,按照“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公司的工厂化养殖和养殖户传统的池塘养殖相结合。与养殖户签订收购和养殖技术服务协议。公司根据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季节特点,在高温季节为渔(农)户提供苗种、技术、优质鱼饲料等服务,经过4个月的养殖,由公司按保护价格收购,在工厂化养殖车间继续养殖,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最大限度保护养殖户利益。专项行动的实施,通过基地内龙头企业带动全区3万亩养殖水面、500多户从事渔业生产的农民共同致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竞争力增强,推动区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三)培训、人才引进及科技成果方面通过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也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其中:(1)公司组织实施了“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项目,项目在现代高效养殖技术、设备、工艺、企业标准和养殖模式等4个方面进行集成与创新,形成多项用于行业推广的技术标准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在技术设施方面,集成应用了高效节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