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PAGE目录TOC\o"1-2"\h\z\u一、建设基础 -2-(一)专业现状 -2-(二)需求分析 -3-(三)思考 -4-二、专业建设的目标 -5-(一)总体目标 -5-(二)具体目标 -5-三、建设内容 -10-(一)人才培养模式 -10-(二)课程体系建设 -10-(三)基地建设 -21-(四)课程建设 -23-(五)教学团队建设 -33-(六)教学运行与保障 -36-(七)教学质量监控 -37-(八)社会服务 -38-四、专业建设进度 -40-五、资金预算 -40-六、预期效果 -56-(一)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对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技术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56-(二)资源共享,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56-(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56-(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56-(五)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 -57-(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57-(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57-七、主要保障措施 -57-(一)思想保障 -57-(二)组织保障 -58-(三)资金保障 -58-(四)制度保障 -59-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建设方案8-一、建设基础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与铁道行业的快速发展,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培养具备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能力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一)专业现状1.专业特色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是我院2010年新开设的一个专业,是在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之后,紧跟高速铁路发展形势,为适应行业的人才需要而开设的新兴专业,也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适应高速铁路发展需要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有:高速动车组驾驶员、高速动车组地勤机械师、高速动车组随车机械师。2.专业优势(1)教学团队拥有丰富的教学和企业实践经验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8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名、中级职称教师1名,初级职称教师2名。聘有兼职教师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3名,主要承担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从北京铁路局、中国北车集团等企业引进4名高级工程师,改善了专任教师队伍“双师”结构。积极组织专业教师赴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铁路局北京动车客车段实习,提高实际工作技能。组织专业教师赴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学习高速动车组新技术,提高专业理论水平。(2)生源充足,质量较好本专业生源充足,2010年开始招生以来,每年计划招生人数80人,2010年、2011年实际招生分别为203人和154人,目前在校生357人。录取分数线高出生源所在地录取控制分数线100分以上,生源质量比较高。(3)深厚的行业背景学院在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紧紧依托铁路行业、服务铁路行业,与铁路建立了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分别与北京铁路局北京动车客车段、北京机务段、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铁路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可满足师生的实习实训需要;铁路企业为学校捐赠实训设备并对口接纳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二)需求分析1.社会需求铁路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以其方便、安全、经济、快捷、舒适、全天候的特点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发展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体现了人们出行越来越明显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在铁路、航空、水运和公路等四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中,人们更多地选择铁路运输方式出行。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铁路“瓶颈”制约矛盾非常突出,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铁路虽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不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历史证明,由于能源危机、环境恶化、交通安全等问题的困扰,人们重新认识到铁路的价值,特别是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能耗低、污染轻等一系列的技术优势,适应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高速铁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统计,目前从我国投入运营的9.2万公里铁路里程中高铁占8700公里。高速铁路的发展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将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2.行业需求从目前高速铁路职工队伍的状况来看,一线职工数量少,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远不能适应高速铁路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迅猛,京津、武广、郑西、沪宁、沪杭、京沪等高速铁路相继建成,目前高铁营业里程和技术等诸多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随着大规模高速铁路的建设,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技术人才缺口较大,根据铁路有关部门统计可知,每年动车组司机及检修人员需3800人,目前,全国开办此专业的学校共有5家,每年培养学生约1500人;到2020年需要随车机械师、动车组检修、动车组驾驶人员约4万名。所以,此专业急需大力发展,以解高速铁路用人之急。3.岗位需求随着高速铁路发展和建设,对于高速动车组驾驶岗位和维修岗位人员的职业精神、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质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从事驾驶与维修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具体要求为:(1)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动车组驾驶、检修、运用和维护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处理高速动车组运用中一般故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动车组网络调试基本能力。(2)职业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敬业的品质,乐观的情绪;具有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4.培养目标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取得动车组电工、动车组钳工、随车机械师和地勤机械师证书。通过三年的学习,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具备动车组驾驶、检修、维护及测试等综合职业能力。(三)思考我院开设的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定位准确,自开办以来招生良好,生源质量较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同时为北京铁路局开办了动车组维修技师培训班并赢得送培单位的好评。但是,从目前专业现状看,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如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师资队伍的结构还有待完善,实训的条件急需改善等。本专业开办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毕业生。从近期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行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我们急需加快本专业的建设。特别是“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后铁路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教育,为适应岗位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二、专业建设的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两年的建设,力争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专业知识丰富、富有创新、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成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功能较完备、设备较先进的实训基地;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库;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通道。最终建成特色鲜明、在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的高速动车组驾驶与检修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铁路半军事化要求,具有新时期火车头精神、高度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具备高速动车组驾驶与检修能力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具体目标1.推进校企对接围绕国家高速铁路和路网建设规划,加强与高速铁路企业紧密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共建运行机制,创新以高速铁路企业为依托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建设为重点,带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建设。按照职业能力要求,制定核心课程标准;按照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核心课程教材及课件的建设;探索校内、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同时聘请来自生产一线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完善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深化工学结合,推进素质教育以项目能力训练为主线全面开展项目教学,以专业综合车间为主要施教场地,学做一体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并将铁路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安全意识。(2)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对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背景、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全国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进行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点多、线长、面广、流动”的特点,以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养成为主线,系统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高速动车组驾驶一次作业过程、维修工作流程为载体,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设备”的应用为重点,突出核心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及职业素养的训练,改革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的有机融合,落实“双证书”制度,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3)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与北京铁路局、中国北车轨道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以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在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上实施实境训练,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建立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做到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2.探索系统培养按照“融合职业标准,重组课程体系,强化能力培养,突出精品建设”的建设思路,根据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对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导,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基于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根据高速动车组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的职业资格标准,更新教学内容,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情境。(1)课程结构将课程分为基础学习课程、专业学习课程和选修课三种类型。基础学习课程包含政治思想、法律法规、就业指导等职业基础课程,通过对职业基础课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大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质,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须的基础。专业学习课程设置高速动车组安全与规章、构造与维护、操作与试验等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采用项目设计制作、分组研讨、社会调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撰写论文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积极探索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改革与创新,采用综合性大作业(如课程设计、项目制作)、课堂活动、实操考核、笔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均包括理论与实践内容,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数的50%以上。(3)课程内容与企业标准对接将企业技术规范与标准直接引入课程教学,例如技能鉴定的具体标准。这样既有利于教学跟上技术发展步伐,也有利于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利用铁路企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分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共同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符合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规律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3.强化实践育人按照“源于现场,虚实结合,学做一体,校企共建”的原则,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学院实训基地建设2个集教学、培训、技术开发与服务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车间,包括动车组维修综合实训车间、动车组模拟驾驶演练车间,并以此为基础下设若干个专业实训室。把校内实训基地既建设成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又建设成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并与企业合作,在相关企业建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建共享、互惠双赢”的建设理念,完善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机制及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生产周期与相关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岗位技能培养要求,落实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安排顶岗实习。4.转变培养方式(1)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训车间作为课堂,以能力训练项目为引导,根据训练项目真实工作任务的需要把知识分散嵌入能力训练项目之中。(2)建立校企合作网络管理平台建设集企业信息、院校信息、学生信息于一体的校企合作网络管理平台,使校企合作网络管理平台成为集项目教学、技术服务、人员聘任、职工培训、学生就业于一体的现代管理平台。设置专业课程网页,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化、课程组织网络化、教学手段信息化。通过网络教学,能补充校内设备资源的不足,作为实训基地技术升级的辅助手段,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交互学习,扩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信息资源,使专业课教学更加适应我国铁路高速发展的需要。5.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造就一批在铁路行业有影响的教学名师。建立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聘互派”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通过国内外交流、在职培训、现场训练、与铁路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推广与服务等途径,不断提升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能力、科研和教学研究能力、生产实践能力、技术推广与服务能力,提高学院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1)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北京铁路局北京动车客车段、北京机务段、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人力资源,逐步建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组成的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制订“择优聘请、相对稳定、适时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聘请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学院兼职教师,兼专教师课时比例达到1:1以上,学生技能课程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吸收兼职教师积极参与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技能训练等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敬业精神、教学效果、教学业绩等方面突出的兼职教师给予奖励,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每年召开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进行技术研讨与经验交流。(2)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学校师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专业教研室带教、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形式,由各学科对口的骨干教师与新引进青年教师签订师徒协议,师傅对徒弟的指导中要做到“三带”,即带魂、带才、带德。每年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相关企业和院校进行实践锻炼和专业进修不少于2个月,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6.实施第三方评价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本专业教学质量,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推动教学培养改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提升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功能。我们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具体措施为:扩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力度,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探索“校企共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听取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评价;进行毕业生追踪调查;主动邀请主管部门参与学校教学质量评价,通过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听课、观摩、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来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指导;积极接受铁路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评价。PAGE16-三、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对应的是动车组驾驶岗位和动车组检修岗位,两个岗位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在本专业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更加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课程体系建设1.课程体系架构(1)确定职业培养目标按照核心工作岗位需求划分成动车组检修、动车组驾驶、地勤机械、随车技师四个方向。对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铁路局、北车集团等用人单位就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咨询;对企业技师、工程师、企业人事部门、专业教师等提出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通过分析、归类、汇总形成方法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并绘制成表3-1形式的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确定职业培养目标。表3-1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职业能力调查表职业培养目标能力要求非常重要重要可有可无不需要序号职业能力动车组检修动车组一般故障判断能力1设备惯性故障提出改进处理能力2按四级作业标准正常检修能力3空气管路试验能力4电气试验能力5快速判断设备故障的能力6处理一般故障能力7走行部检查和处理故障能力8一般电器故障处理更换能力9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10动车组驾驶应急处理和带故障运行能力11按规章正确操纵动车组能力12各类安全行车信号的识别和运用能13与各级行车部门通讯联系协调能力14各式行车命令正确理解和执行能力15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及应急处理能力16社会能力与人沟通能力17团队协作能力18组织管理能力19情绪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20遵纪守法、行为自我规范能力21方法能力自我学习能力2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23信息搜索与获取能力24现代设备使用能力25填表说明:将每一能力划分成非常重要、重要、可有可无、不需要四个等级,在每一对应的选项中打√,欢迎在增加项目中补充内容。问卷共发送了100份,被调查的人群包括三大类,企业人员50份(包括技术人员、机关管理人员、技师、技术工人、职教人员),学校人员30份(包括专业教师、实验室教师、基础部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其他人员20份(包括旅客、学生、自由职业者等),回收100份,通过资料的统计分析(非常重要5分,一般3分,可有可无1分,不需要0分)得出以下结论。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得出:=1\*GB3①对自我学习的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要求占有绝对比例;=2\*GB3②对职业素质和自我道德规范要求较高;=3\*GB3③对实际基本操作水平有一定的要求。综合而言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熟练掌握高速动车组驾驶、制造、检修、运用、整备和维护保养基本技能,安心从事高速动车组基层岗位工作,爱岗敬业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包括: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动车组驾驶、检修、运用和维护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处理高速动车组运用中一般故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调试基本能力;(2)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通过现场调研、分析整合,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课程开发思路。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核心技能→工作情境;通过对每一工作情境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剖析、分解和组合,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人才培养分为职业基本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3个阶段。如表3-2所示。第一阶段为职业基本能力培养,在第一学年中按照社会人、职业人通用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要求完成。第1、2学期组织军训及通用基础知识学习;第2、3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第一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基本能力。第二阶段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第3、4学期完成。在培养“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感性了解动车组的基本结构、车内设备的主要功能及动车组的运用组织。提升铁路一线服务的职业基本技能;组织与其学习内容相衔接的校内外专业实训实习和考证训练,强化职业专项技能及综合技能的训练,强化考证训练。对“订单”培养学生引入企业的岗位工艺课程及企业岗前培训课程等进行专项训练。经过培养使学生达到“随车机械师”和“地勤机械师”等职业技能理论水平。第三阶段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在第5、6学期完成。学生进行“随车机械师”和“地勤机械师”技能鉴定,同时到合作企业或“订单”培养企业作为企业准员工进行顶岗实习,一方面强化所学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锻炼实际工作岗位的技术实践能力,并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人相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实现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顶岗实习成绩由校企共同考核,实习过程双方共同管理。表3-2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表分类序号课程课程代码教学活动总学时学分考试考查学时分配总计讲授实验实训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202020202020161719191018职业学习领域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20218311068680424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202183111484803133体育15202183140323201124体育25202183141343401225体育35202183150383801326体育45202183151383801427英语15202183112646404148英语2520218314268680424009军事理论52021831433232011210高等数学152021831136464041411高等数学252021831446868042412计算机基础520218311468402842413就业与指导15202183145161600.51114就业与指导25202183150191900.541小计65762928331618230015机械制图520218324148262231316电工应用技术1520218321048282031317电工应用技术2520218324251312032318机械原理及其应用520218321151213032319铁道概论520218325038191923220电力电子技术520218322076463053421动车组构造与日常维护5202183221114744073622动车组电机电器检查与维护5202183222114763873623动车组规章与安全5202183223114724274624动车组制动系统试验与操纵5202183224114862874625动车组机械设备检查与维护5202183255114645074626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520218323060223845627动车组辅助系统检查与维护520218326160204045628动车组操纵与运用5202183232601446456小计106259946366661818180拓展学习领域29入学教育52021831462502511130军训52021831475005021231机车钳工考证52021833402502511132中级电工考证52021833412502511133岗位综合实训520218336025002501051034毕业环节5202183362450045018618小计82508253332001018选修课专业限选课52021834600000535公共选修课152021836403434022236公共选修课252021836503838023237专业选修课152021835503838023238专业选修课2520218355120200142小计13013008022220课内学时合计26741358131614022262223200实践课学时1316总学分140总学时2674(3)基于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作业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融知识、技能、素质教育于一体,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动车组驾驶及动车组检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实践专家、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按照以下步骤开发高速动车组驾驶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见表3-3。表3-3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步骤表序号开发步骤开发工作内容开发成果示例1确定专业定位专业建设团队对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情况,确定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定位。专业调研报告2分析工作任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对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工作任务分析表3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根据各企业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工作任务的共性,总结归纳出其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表4确定学习课程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将其转化为“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检修与调试”等6个学习课程,并详细描述每个学习课程的内容。学习课程描述表表3-4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学习课程描述表5构建课程体系通过上述工作,遵循循序渐进的心理认知规律和工艺工作过程的规律,按照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工作过程进行学习课程课程设计。在完成以专业学习课程为重点的课程构建基础上,形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表3-5课程体系开发过程表6教学设计与企业合作,以高速动车组驾驶及典型部件检修作业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反馈”的过程,设计每个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以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为例,按照动车组机械检修工作过程特点和技能训练目标,设计“车内典型设备检修”等4个教学项目,对每个教学项目设计若干学习任务,并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由低到高进行排序。最后,对每个教学任务设计任务单和作业单。学习课程课程教学设计表3-7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学习课程课程教学设计表3-4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学习课程描述表学习课程: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第二学年基准学时:76学时/4学分典型工作任务:主要的工作任务有:转向架的分解、检修、组装及调试;车钩连接装置的分解、检修、组装及调试;车内典型设备的检修;基础制动装置的分解、检修、组装及调试。根据四个工作任务所涉及典型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要求,设置动车组机械装置的专项训练。学习目标:能够按照铁道部四级检修作业标准,安全、规范地对车体、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基础制动装置进行分解、检修、组装和调试作业;能够正确执行安全生产预防措施;能够掌握文明生产、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能够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够与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并有团队合作精神与职业道德。工作与学习内容工作对象:动车组车体CRH型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动车组基础制动系统工具材料:绝缘手套、绝缘手套、安全帽、手电筒、检点锤、对讲机、钢板尺等。工作方法:按铁道部动车组作业程序及质量要求,作业前确认接触网断电,防护信号标志、接地杆可靠插设。工作时必须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和安全帽。劳动组织:根据设备采用10人一组轮流进行作业。工作要求:掌握动车组基本结构、性能参数、车内设备布局等基本知识;具备动车组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基础制动装置的基本结构、作用和主要性能等基础知识;掌握车内典型设备、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基础制动装置检修作业流程和作业步骤;掌握车体、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基础制动装置质量标准和检修限度;能够按检修作业要求实施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预防措施;遵守现场劳动、环保、节能等要求;具有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表3-5课程体系开发过程表工作任务知识、能力、素质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课程教学设计教学项目学习任务课业1.转向架的更换;2.闸片的更换;3.转向架分解;4.构架检修;5.轮对轴箱装置的分解检修;……1.转向架检查、诊断知识和技能;2.车端连接装置检查、测试技能;3.车体及车下设备检查、测试技能;……1.转向架的分解、检修、组装及调试;2.车体连接装置的分解、检修及组装;3.动车组车体的检修;……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1.车体检修……课业及课业文本设计2.转向架的分解、检修组装与调试1.各型转向架主要结构特征、技术参数;2.构架的检修;3.轮对轴箱装置的检修;4.空气弹簧的检修;5.齿轮传动装置的检修。…………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PAGE61-表3-6课程体系表入学教育机械原理及其应用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铁路新技术钳工技能实训军事课机械制图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动车组英文阅读与对话电工、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电工应用技术动车组制动系统试验与操纵动车组机械部分专项检查职业指导电力电子技术动车组电机电器检修与维护牵引与控制专项实训应用文写作动车组操纵与运用电气系统专项实训心理健康知识制动系统专项训练计算机基础动车组构造与日常维护空调系统专项实训实用英语动车组辅助电气系统检修与维护电机电器专项实训高等数学顶岗实习形势与政策体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表3-7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学习课程课程教学设计表教学项目学习任务工作过程知识教学目标教学形式参考学时教学项目1车体的检修与维护(14学时)任务1-1:动车组布局认知列车编组特点、车体基本结构、室内布局熟悉四种车型的编组特点及室内布局。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6任务1-2:排障器检修排障器的结构、拆装、更换利用工具对排障器进行拆装、更换、组装。一体化教学2任务1-3:卫浴设施检修结构、使用原理、检修作业及标准利用工具对小便器、坐便器进行日常维护。一体化教学2任务1-4:座椅检修室内布局、座椅结构座椅的日常检查。多媒体教学4教学项目2转向架的检修(26学时)任务2-1:转向架分解、组装转向架的结构、作用、参数;分解步骤掌握转向架的结构、利用工具正确分解。项目教学10任务2-2:构架的检修构架的结构、外观检查、磁粉探伤掌握构架外观检查及维护、更换新部件。项目教学2任务2-3:空气弹簧系统检修空气弹簧检修作业步骤及标准,高度阀、差压法的检修掌握检修作业和质量标准,检修空簧、高度阀、差压阀。项目教学8任务2-4:油压减振器检修减振器原理、特点、常见故障、作业标准掌握减振器的作业步骤及操作标准。项目教学6任务2-5:轴箱弹簧装置检修轴箱结构、外观检查、分解组装;弹簧的结构、特点、检修作业步骤及标准掌握轴箱弹簧外观检查、作业步骤及标准、载荷试验。项目教学6任务2-6:轮对检测轮对知识、清洗、测量、探伤作业掌握论对检修检修作业步骤及标准。项目教学2教学项目3连接装置检修(12学时)任务3-1:密接式车钩检修车钩的结构及特点;拆卸分解作业;磁粉探伤;组装作业掌握车钩的结构和特点;能够按作业步骤和质量完成车钩的检修。项目教学8任务3-2缓冲器检修外观检查;拆解作业;磁粉探伤及处理;尺寸检测;组装能够按照作业步骤和质量标准完成缓冲器的检修。项目教学6任务3-3:风挡检修风挡结构、特点、检修作业步骤及标准利用工具正确对内风挡进行检修、组装。一体化教学2教学项目4基础制动装置检修(8学时)任务4-1:制动盘检查作业制动盘结构、作用检查、测量作业能够利用工具对制动盘进行检查。项目教学6任务4-2:制动卡钳检查作业卡钳的结构、检查、更换及调试能够利用工具对制动盘进行检查。项目教学62.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对接动车组检修与动车组驾驶有其必要的分工,在技术作业上是独立和协作的,它们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流程,分为多种工作情境,下面分别举一典型的作业过程加以说明。动车组检修的作业具体过程为:动车组根据修程入库;检修人员根据修程并结合动车组故障诊断系统记录的数据确定检修范围;检修前试验和测试或检查;确定动车组性能和故障范围,即故障查找;故障部位拆卸、更换或维修保养;检修后进行试验和测试;检修后的验收与交接;动车组出库。根据上述检修工作流程,不难归纳出每一流程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可以构建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所需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动车组构造与日常维护》、《动车组电机电器检查与维护》、《动车组制动系统试验与操纵》、《动车组机械设备检查与维护》、《动车组辅助系统调试与维护》、《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共六门专业课程。据此亦确定了本专业所需实施的职业技能训练项目。依据高速动车组驾驶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和知识需求,从动车组驾驶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动车组新技术的特点来设置与专业技能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动车组驾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流程,分为多种情况,一个标准的动车组司机作业过程为:待乘→出勤→接车→出库→发车→途中运行→进站停车→折返作业→交班→退勤。根据动车组司机作业过程,分析总结出每一流程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素养和技能,主要有:动车组操纵及运用、动车组规章与安全、客运服务与动车组司机综合素养、动车组应急故障处理、主回路系统、辅助回路、列车网络与监控、列控装置与测试、转向架与传动、制动系统、车辆连接装置、空调与换气、车门与车内设备、广播与信息系统等教学模块和实践训练模块。在此基础上对以上模块进行整合后即形成:《动车组构造与日常维护》、《动车组电机电器检查与维护》、《动车组制动系统试验与操纵》、《动车组规章与安全》、《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动车组操纵与运用》共六门专业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教学实践一体化,通过构建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情境训练,形成专业技能训练,完成对应的专业核心技能要求,化解了理论教学的难度,最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表3-8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相关职业资格与课程内容的衔接关系职业资格项目任务地勤机械师随车机械师动车组钳工动车组电工车体检修核心应会核心了解转向架分解、检修、组装与调试核心核心核心应会车钩缓冲装置检修与调试核心应会核心了解基础制动装置检修核心了解核心了解牵引与控制系统了解应会了解核心牵引与控制系统试验与操纵应会核心了解核心牵引与控制系统故障处理与应急处理应会核心了解核心制动系统管路检查与试验应会核心应会核心司机制动控制器检修与试验应会核心应会核心空压机、干燥器检修与试验了解核心应会核心增压缸的检修核心应会应会应会电器维修了解应会了解核心电机维修了解应会了解核心车门的检修与调试核心应会核心核心辅助供配电系统识别与正常操作了解应会核心△车辆信息监控系统识别与正常操作了解核心应会核心辅助电气绝缘测试应会应会了解核心空调系统运用、调试与故障处理应会应会了解核心空调换气系统保养核心应会应会应会空调制冷、通风系统检修应会应会了解核心车载信息系统的综合测试练了解应会了解核心电气设备的检查与调试了解应会了解核心(三)基地建设1.建设目标在原有2个动车组实训室基础上,扩建成两个实训车间,下设8个实训室。在原有3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6个,达到9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在企业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可靠的保障。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013年学校将迁入海河教育园区,结合新校区建设,拟建成高速动车组模拟驾驶演练、高速动车组维修两个综合车间。每个车间各包括4个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购置相关仪器设备,按高速动车组检修的“工艺流程”构建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训现场,聘请从事本岗位技能工作的技师和专任教师共同管理实训室,指导学生实训。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课程与新建实训室对应关系见表3-9。表3-9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课程与新建实训室对应关系实训室课程高速动车组模拟驾驶实训车间高速动车组维修综合实训车间动车组模拟驾驶实训室事故列车救援起复演练实训室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实训室动车组制动系统实训室动车组辅助电气系统实训室动车组空调系统实训室动车组电机电器检修与维护实训室动车组辅助空气系统实训室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动车组制动系统试验与操纵★★★★动车组辅助电气系统检修与维护★★★★动车组电机电器检修与维护★★动车组空调系统检修与维护★★★动车组驾驶与运用★★★★★★★★动车组规章与安全★★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完成9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完善和建设工作,并与之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顶岗实习项目,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度规划如表3-10所示。表3-10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度规划序号实训基地名称建设状况主要功能建成时间2011至2012年度2012至2013年度1北京动车客车段已建进行师资培训,学生专业实习、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企业现场员工培训,企业技术服务。2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装备有限公司已建3北京机务段已建4天津机辆轨道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完成5丰台机务段完成6沈阳机务段完成7济南机务段完成8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完成9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公司完成已建成3个,计划新建6个,到2012年建成9个校外实训基地4.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引企进校,吸收企业文化,建立校企共建共管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运行和考核办法;建立实训学生档案和指导教师档案数据库;运用现代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实训管理平台。实训教材建设规划如表3-11所示。表3-11实训教材建设规划序号建设项目建设目标完成时间1动车组机械装置实训指导书校本教材2011至2012年度2动车组电机电器实训指导书校本教材2011至2012年度3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检修指导书校本教材2012至2013年度4动车组制动系统检修实训指导书校本教材2012至2013年度5动车组空调系统实训指导书校本教材2012至2013年度6动车组辅助系统实训指导书校本教材2012至2013年度5.实训基地投资建设计划(见表3-12)表3-12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建设计划实训室名称建成功能建设模式实训室容量资金投入(万元)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动车组模拟驾驶实训室动车组试验;动车组电气线路分析;动车组运行操纵;动车组故障分析、判断及处理;动车组故障运行。新建50人分组实训57动车组辅助空气系统实训室熟悉动车组辅助空气管路系统基本结构及车体内装设备,明确主要功能及作用,辅助空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作用过程;能进行出库整备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新建50人分组实训40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实训室动车组转向架的分解、检测、检修、组装、测量及调试;车钩缓冲装置的分解、检测、检修、组装和调试;基础制动装置的检修及维护;车体典型设备的检修作业级标准。扩建50人分组实训59动车组制动系统实训室制动系统管路检查、司机制动控制器检修、空压机和干燥器检修、增压缸的检修、制动控制装置检修;铁道车辆制动系统试验;铁道车辆制动系统检修。新建50人分组实训70动车组辅助电气系统实训室辅助供配电系统认知与检查;辅助电气绝缘测试;车辆信息监控系统认知、正常操作与综合测试;照明等用电负载的检修与维护;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新建50人分组实训48动车组电机电器检修与维护实训室受电弓检修与试验实训;主断路器检修与试验实训;牵引电机检修及试验。扩建50人分组实训74动车组空调系统实训室空调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校内不能做);空调换气系统保养实训;空调制冷系统故障检修实训。新建50人分组实训50事故列车救援起复演练实训室高速铁路事故列车救援起复实训;桥梁、隧道、涵洞、接触网下特殊情况拉复、顶复、吊复实训。新建50人分组实训50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基本满足教学团队师资培养、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要求。建成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44(四)课程建设1.建设目标以高速动车组驾驶技术和动车组各级别检修作业过程为基础,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制定8门核心专业课的行业性课程标准;以职业技能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实施项目教学、专项训练、顶岗实习。同时随着高速动车组装备的更新以及作业过程的发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2.建设内容(1)以职业技能为目标,重组课程内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重组课程内容。与企业共同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速动车组驾驶和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职业特色鲜明、科学性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高速动车组驾驶和维修技术专业核心教材。将专业基本素质、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关注的技能融入课程,与行业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结合目前铁路高速动车组的运营与检修情况,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高速动车组驾驶和维修各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知识和基本技能,确定8门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重点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程目标如表3-13所示。表3-13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目标序号课程名称计划或已完成建设内容建设目标负责人1动车组操纵与运用制定行业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完成电子课件。建成院级资源包仇玉庄2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制定行业性课程标、编写教材完成电子课件。建成院级资源包林桂清3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制定行业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完成电子课件。建成院级资源包卢大民4动车组制动系统试验与操纵制定行业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完成电子课件。建成院级资源包阳东5动车组电机电器检修与维护制定行业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完成电子课件。建成院级资源包李笑6动车组辅助电气系统检修与维护制定行业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完成电子课件。建成院级资源包李飞7动车组构造与日常维护制定行业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完成电子课件。建成院级资源包甄东生8动车组规章与安全制定行业性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完成电子课件。建成院级资源包田桂丽1)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见表3-14。表3-14动车组机械装置检查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学习任务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车体检查4种车型的编组特点及室内布局、风挡检修、排障器检修、侧裙板检修、卫浴设施检修、座椅检修。转向架检修转向架分解、构架的检修、空气弹簧的检修、油压减振器检修、轴箱装置的检查与诊断、轮对检测、转向架组装。车钩缓冲装置检修密接式车钩检修、缓冲器检修、风档检修。基础制动装置检修制动盘检查作业、制动卡钳检查作业。专项实训单车检查依据日常维护作业标准,进行单车检查。2)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见表3-15。表3-15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学习任务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调试与维护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作业司机室作业流程、车内电器和电气屏柜作业流程、车顶作业流程、车下电器和电气屏柜作业流程、转向架电气部件作业流程。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试验与操纵牵引与控制系统的供电前检查、牵引与控制系统的外接供电检查、接触网供电后试验、牵引与控制系统的运行操纵。动车组牵引与控制系统故障处理与应急处理牵引与控制系统的故障处理、牵引与控制系统的应急故障处理。3)动车组制动系统试验与操纵课程教学设计见表3-16。表3-16动车组制动系统试验与操纵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学习任务动车组制动系统试验与操纵制动系统管路检查MR总风管系检查;BC制动管系检查。司机制动控制器检修司机制动控制器检修;司机制动控制器试验。空压机、干燥器检修空压机检修;干燥器检修。增压缸的检修增压缸的检修。制动控制装置检修制动控制装置各部件的检修。专项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制动性能静态综合试验。4)动车组辅助电气系统检修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见表3-17。表3-17动车组辅助电气系统检修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学习任务动车组辅助电气系统检修与维护辅助供配电系统认知与使用维护方法熟悉辅助电源装置与蓄电池的安装位置、外观、主要技术指标及内部组成元器件,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图和检修规程,掌握其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方法。车体配线的检查与维护熟悉辅助配电柜、接线盒、车体各系统配线的安装位置、外观、主要技术参数和内部元器件组成,理解工作原理图和检修规程,掌握其正确的检查和维护方法。车辆信息监控系统的认知与正常操作根据车载信息系统布线图熟悉各部件(安装位置、外观、主要功能、技术指标与接线情况);理解其功能、作用原理与检修规程,掌握车辆信息监控一般模式操作、检修模式操作、诊断模式操作和日常维护。车辆照明、火灾报警装置等用电负载的检修与维护熟悉照明等用电负载的安装位置、外观、主要技术指标及内部组成元器件,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图和检修规程,掌握其正确的检修和维护方法。专项训练车载信息系统的综合测试供电前驾驶室综合测试、接触网供电后驾驶室通电检查、接触网供电后驾驶室试验检查。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辅助电源装置停机;辅助电源装置ARFN2、ACVN1、ATN、VDTN跳闸,ACK1接通不良、辅助电源装置传输不良;旅客信息显示器传输不良、无法显示、线路绝缘不良查找。5)动车组电机电器检修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见表3-18。表3-18动车组电机电器检修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学习情境工作任务动车组电机电器检修与维护动车组牵引电机与电器的总体布置任务1:动车组牵引电机(驱动装置)总体布置。任务2:动车组牵引电器的总体布置。动车组继电器柜电器的检查与维护任务3:动车组继电器柜电器的认知。任务4:动车组继电器柜电器的拆装、检查与维护。动车组接触器箱电器的检查与维护任务5:动车组接触器箱电器的认知。任务6:动车组接触器箱电器的检查与维护。动车组车顶专用电器的检查与维护任务7:DSA250受电弓的检查与维护。任务8:动车组高压接地开关EGS、高压隔离开关、高压电缆连接器的检查与维护。动车组高压设备箱电器的检查与维护任务9:动车组高压设备箱的各级别检修作业。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的检查与维护任务10: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的各级别检修作业。动车组牵引电机的检查与维护任务11:牵引电机的结构认知。任务12:牵引电机的特性分析。任务13:动车组牵引电机(驱动装置)的各级别检修作业。6)动车组规章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见表3-19。表3-19动车组规章与安全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学习任务动车组规章和安全动车组安全调车和车载信息系统的综合应用掌握确保动车组行车安全的基本方法;掌握高速铁路相关安全规定。动车组站内安全作业和区间安全行车掌握动车组规章以及相关的管理规定的基本内容。动车组突发事故下的安全行车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安全行车掌握动车组事故以及应急预案处理方法;动车组安全驾驶的相关技能及应急能力。7)动车组构造与日常维护课程教学设计见表3-20。表3-20动车组构造与日常维护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学习任务动车组构造与日常维护动车组车顶设备检查维护作业车顶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各型动车组车顶设备的差别:主要技术参数、总体布置、工作原理认知。动车组驾驶室检查和维护作业驾驶室的基本结构;各型动车组驾驶室的结构及其特点;各部位的检查与维护;动车组空调系统的检查维护作业空调系统的组成、作用与工作原理;各型动车组空调系统组成、特点、工作原理、相关技术参数;空调系统正常工作状态、空调系统故障分析与判断;空调控制系统的保养与维护;空调系统加热、加湿系统作用、基本构成、特点、工作原理;空调系统一、二、三、四级修规程及标准、常见故障处理等。动车组上部设施检查维护各型通风系统的检查维护;相关控制电路电器柜的检查与维护。动车组车体两侧和车下设施的检查维护动车组两侧和车下各部位的检查;车下各部件的检查标准和维护目标,各型动车组不同级别的检查和维修作业的指导书。8)动车组操纵与运用课程教学设计见表3-21。表3-21动车组操纵与运用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学习任务动车组操纵与运用动车组运用与驾驶操作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动车组操纵方法;动车组管理与运用实践动车组牵引基础知识;动车组管理与运用基本知识;动车组突发事故下的安全行车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安全行车动车组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方法;动车组应急故障处理。(3)教材建设根据铁道部动车组检修作业标准,动车组司机一次作业标准,联合企业、行业与学校共同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实训校本教材和电子课件;随着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技术提升工作过程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4)顶岗实习体系建设1)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机构。顶岗实习由学院和校外实习单位共同管理。学院分两级对顶岗实习进行管理。教务处负责制定顶岗实习有关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的教学文件,负责对各系顶岗实习教学检查评估,抽查顶岗实习实施情况和实习效果,提出顶岗实习经费预算建议。院系和教研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2)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办法应具体规定顶岗实习的目的与要求、管理组织、管理文件、管理职责、考核评价等。3)设计一整套适用于顶岗实习管理的教学文件。包括学生顶岗实习安全协议、实习计划及任务书、实习指导书、实习用考核表等。4)制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5)制定顶岗实习的成绩评定标准和办法。(5)职业技能鉴定学院现有国家技能通用工种和铁路行业特有工种鉴定所(站)共两个。充分利用该所的职业培训能力,开发并完善高速动车组驾驶和维修相关工种技能鉴定试题库,把推行“双证书”制度与职业资格培训联系起来,参与行业开展职业资格认证鉴定项目,为学生或企业职工提供职业资格培训、服务。(6)课程考核与评价1)课程考核由企业人员、教师、学生共同设计课程考核体系。从态度、认知感、协作精神、技能水平等方面,全方位跟踪考核。以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课程中的转向架检修教学项目考核为例,构建评价标准见表3-22。表3-22项目考核标准表评价等级实践技能自我发展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习笔记、调研报告等资料质量优秀能熟练选择工具,处理转向架一般性故障;通过自我学习、研究、分析具有解决非惯性故障的能力。具有利用现代化工具搜索新知识、自我学习的能力;具有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优秀的沟通、团队协作、组织能力。通过自我学习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方法具有创新价值。资料完整、全面、认真、数据可靠;有独特的思想和创新意识。良好能熟练运用工具,对转向架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并能处理一般性故障;通过指导可以解决非惯性故障。具有利用现代化工具搜索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好沟通、团结协作能力。通过自我学习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完整、全面、认真、数据可靠。通过能熟练运用工具,对转向架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利用现代化工具搜索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团队的协作下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较为完整、全面有一定的数据。不通过不能正确使用工具或不能正确地处理一般性故障。对自己的行为规范没有自控能力;抄袭他人的学习成果。对问题采取盲目照搬硬套的处理方法;剽窃他人成果。资料缺乏完整性,不认真,数据不可靠;有抄袭他人的行为。2)课程评价按照高速动车组驾驶和维修实际过程,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方案确定、学习过程转化、教学项目创设、学习过程实施等方面,对课程的目标定位、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方面制定课程质量标准,采取学校专兼职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7)教学改革研究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申报如:“基于工作情境的‘学、做’一体化教室建设方案研究与实践”和“基于工作过程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开题报告、调研报告和结题报告。3.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投资建设计划(见表3-23)表3-2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计划项目名称教改内容资金投入(万元)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理论,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研究,开展教学课题研究。16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社会、行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企业共同进行各类现场实习实训评价。1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中北京铁路局、北京动车动车客车段,调整优化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3课程体系开发根据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岗位需求,参照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地勤机械师等主要岗位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评价体系11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动车组检修基地等企业共同建设4门专业核心课程。15教材建设完成8种校本教材,与企业共同编写、收集专业配套资料,并制作电子课件。41教学资源库开发制订实训指导书、技能试题库和实训考核标准等,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建成满足工学结合要求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体系。完成实训中心管理系统制度建设及平台的初步建设,开发管理系统。27顶岗实习体系建设与企业合作,建立顶岗实习体系,制定顶岗实习教学文件、管理文件、考核文件。13职业技能鉴定开发动车组技能训练题库;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9%以上;参与动车组检修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的制订工作。14(五)教学团队建设1.建设目标从企业聘请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1名,对学校现有的1名专业带头人进行继续培养;培养7名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专业教师7人。专职教师总数达到11名、常年聘请的兼职教师总数达到12名,兼专教师课程比例超过1:1,兼职教师库人数达80名,实训环节的教学任务主要由兼职教师完成。打造一支“双师”素质高、“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具体见表3-24。表3-24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表师资结构类型现状目标新增专业带头人11+0专职教师教师总数811+3骨干教师57+2职称结构高级57+2中级12+1初级22+0“双师”素质教师611+5兼职教师常年聘请人数912+3资源库5080+302.建设内容(1)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和聘请计划,通过进修、学术交流、企业锻炼和出国研修等途径提高其水平;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组成专业建设团队;完善与专业建设成果相结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年度培养计划,分年度进行考核。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如表3-25所示。表3-25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表现状与差距培养目标培养措施目前聘请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程刚是北京动车客车段检修车间主任,有16年企业工作经历,4年兼职教师教龄,具有动车组实践经验丰富;参加高速动车组的专业培训2.5年,发表论文5篇,主持和参加科研技术项目3项;具有在日本学习动车组驾驶与维修技术的经历。专业带头人通过二年继续学习和培养,使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的高职教育理论水平、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研教改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综合素质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能引领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①制定可行的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并进行年度考核;②带项目或课程到国内相关机构、企业进行培训,掌握先进的动车组新技术、新知识。通过主持1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丰富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提高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能力;③到国内外进行考察培训,学习高职教育新理念、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通过主持本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和参与重大应用技术项目,提高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研教改能力。本专业带头人甄东生,5年教龄,专业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专业开发、教研教改能力,是动车组专业核心课主讲教师;发表论文5篇,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高速动车组驾驶与维修专业优秀高端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方案》;参加企业技术服务项目2项;目前对国际高职教育理念认识还需加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2)教学团队及骨干教师培养到2012年,培养6名专业骨干教师,以此为骨干组成教学团队,与企业人员共同构建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开发职业技能核心课程;完成各项专业建设课题研究和相关工程技术服务课题。骨干教师建设规划如表3-26所示。表3-26骨干教师建设规划表现状与差距培养目标培养措施目前培养的骨干教师有4人具有15年以上企业工作背景,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3人有十五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副教授或讲师职务。目前教师对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理念认识不足,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培养7名骨干教师。学习先进的高职教学理念;掌握动车组先进技术,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1.制订个性化的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并进行年度考核;2.到唐山车辆厂、北京动车客车段现场培训,学习动车组新技术,参与技术服务;3.通过专业培训,学习先进的课程开发、课程建设理念。主讲或负责1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完成工学结合的高职专业教材开发,提高理论及实践教学水平。(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每年专职教师必须到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2个月,“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规划如表3-27所示。表3-27“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规划表现状与差距培养目标培养措施目前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有待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和课程建设水平有待加强。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达到95%。①制定个性化的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并进行年度考核;②骨干教师到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动车组客车段学习动车组驾驶与维修、试验调试技术;③对7名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兼职教师聘用计划,建立兼职教师准入制度,制定相应标准,严把质量关。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教研和技术服务水平。依托行业企业,建立校企“互聘互派,双向交流”制度。为保障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发展,依托北京铁路局北京机务段、北京动车客车段和中国北车唐山机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将具有现场丰富经验的动车驾驶员、工程师和技术能手充实到专业教学队伍中,主要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指导工作。使兼专教师课程比例稳定在1:1,逐步建立完善的兼职教师动态资源库,入库人员80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如表3-28所示。表3-28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表现状与差距建设目标建设措施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缺乏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企业聘请12名热心职业教育,有较强的动车组检修、安装、调试技能,具有技师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建立80名以上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参与实训指导及顶岗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形成一支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①建立相应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②聘请来北京动车客车段、北京铁路局、北京机务段等企业的技术骨干、技师、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校内实践教学;③开展教学能力培训,承担专项技能训练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