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建设工程项目申请报告_第1页
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建设工程项目申请报告_第2页
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建设工程项目申请报告_第3页
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建设工程项目申请报告_第4页
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建设工程项目申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1-第一章总论1.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商水县综合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注册地址为商水县,注册资本金3亿元,法人代表。公司职能:受商水县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委托,行使公司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权;受财政局委托,行使县本级财政利用预算内收入、土地收益等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权;执行国家、省、市县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商水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集聚区项目,对建设项目进行经营管理,代表政府行使投资业主职能。1.2.编制依据1、河南省人民政府《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豫政〔2011〕32号;2、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豫发【2004】7号《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3、河南省住建厅豫建规【2010】23号《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4、豫发【2006】7号《河南省关于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指导意见》;5、《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32号;6、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河南省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29号);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2002版)8、发改委与住建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9、《商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10、《商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11、商水县土地利用规划》(20072020)12、《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0)13、《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规划》(20102020)14、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批文和设计单位设计的总平面图;1.3.编制的指导思想按照“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兴县、开放带动、投资拉动、人才强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着力引导要素集聚,加快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工业兴县、资源共享、集约节约用地、不断壮大经济规模,提高社会经济效益。1.4.编制原则1、遵循国家产业政策,紧紧结合当地资源、交通、环境条件。2、遵循“3E”原则,即科技为先导,效益为中心的原则;能源综合利用的节能原则;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原则;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3、集聚区发展符合商水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培育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构建具有商水特色的工业体系,加快工业化进程。4、要从长远发展出发,集聚区近期发展和远期发展相结合,最终实现以区域特色工业带动集聚区经济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5、坚持从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基础设施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达到集聚区项目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有序发展。6、加快制约集聚区标准厂房和道路及综合服务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1.5.编制内容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对集聚区综合服务综合楼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对综合服务综合楼定位、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辅助工程、环境保护、节能、项目组织与实施进度安排、项目招标方案、投资估算、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集聚区综合服务综合楼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及方案、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为集聚区的决策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1.6.项目概况1.6.1项目名称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建设工程1.6.2项目申报单位商水县综合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1.6.2项目区概况商水县属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西南部,东经114°15′-114°53′、北纬33°18′-33°45′之间。西邻郾城县,南连上蔡县,东接项城市,北靠川汇区,西北、东北与西华、淮阳县隔沙河相望。城关乡与川汇区连接,东距项城市区45千米,西距漯河市区60千米。全县总面积1314平方千米,总人口117万人。商水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商水县城西北部,北起南洛高速公路南侧,南至健康路,东临周商大道,西到西环路,规划总面积8km2。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以纺织服饰加工、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目前产业集聚区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部分企业已经入驻,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建设工程位于商水县产业集聚区、纬三路南侧。服务综合楼地理位置优越,内部自然环境优美,开发潜力巨大,服务综合楼建筑面积14919平米。1.5.建设政策、背景和必要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32号有关: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中心工作和综合性举措,围绕“两提两扩”(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规模、扩大效果),抢抓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机遇,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平台支撑,全面提升产城互动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人力资源保障水平,积极开展典型示范创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省产业集聚区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2.发展目标2011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力争完成投资65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壮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集约节约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水平加快提升。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60个以上,其中超千亿元的1个、超500亿元的3个。———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实现发展区主干路网和供电、供排水等配套设施全覆盖。———集约节约水平明显提升。全省产业集聚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产出强度进一步提高,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下降3.5%以上。———就业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全省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达到185万人以上,新增30万人以上。3.大力促进产城互动发展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相结合,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组团捆绑联动开发为重点,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区与产业集聚区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全面提升产城互动发展水平。3.1.推进产业集聚区与城区联动开发鼓励有条件的县(市)结合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现代城市标准,综合运用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等模式,对产业集聚区组团与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进行捆绑、联动开发,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产业与城市组团功能互补、联动发展。争取年内80%以上县城实施连片综合开发项目,形成产城互动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城区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向产业集聚区延伸,所有布局在县城周边的产业集聚区年内实现与城区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3.2.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持续扩大基础设施覆盖范围,重点完善对外联系通道、环保设施、供电设施,加强质检、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3.2.13.2.23.2.33.2.43.2.5根据上述精神,结合产业集聚区发展需求,新建服务综合楼(12层)1栋,单栋建筑面积14919m2,可为产业集聚区提供1栋149191.6、项目建设地址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位于商水县纬三路南侧。规划占地面积402512.29平方米约60.84亩。是《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0)和《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规划》(20102020)规划的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用地。1.7、建设规模及内容: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项目主要包括:总图、商水县集聚区服务中心综合楼。场地占地60.84亩,包括机关食堂、高管公寓、职工宿舍、文化服务、综合办公楼。其中综合办公楼总建筑面积:14919m2,建筑高度:48.60米,建筑层数:地上12层,地下一层。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内部功能:包括产品展示厅、技术检测、农产品检测、综合服务部门、办公、会议室、投影厅等。1.8、项目总投资及融资方案:项目总投资:根据项目工程量,工程建设总投资2512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252万元、其它费用163万元、工程预备费97万元。融资方案:商水县财政资金支持。1.9、建设工期:建设期12月,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名称数值单位总用地面积40560.29M2新建服务综合楼14919M2容积率1.39%建筑物占地面积1243.25M2建筑密度23.57绿地率36新建服务综合楼1栋建设总投资2512万元

功能面积表楼层主要内容层高(m)建筑面积(m2)地下室汽车库、消防泵房、消防水池、配电间3.62037.18一层产品展示、办公门厅、中小企业担保、消防控制室5.42037.18二层行政服务中心、质量检测、农产品、会议、演示厅、网络4.81903.30三层行政服务办公、小型会议3.6860.70四至十一层办公3.6860.7×8十二层会议4.8860.70机房层屋顶机房195.34+138.70合计149191.11、经济效益费用分析项目建设的目标是解决产业聚集区服务用房问题,是产业聚集区产业配套服务项目,属产业聚集区为产业聚集区管理委员会和园区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用房,无直接经济效益。1.12、社会效果分析项目符合《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32号有关政策要求,同时,项目的实施又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又带动了建材、化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加快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建设,促进商水县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可向产业聚集区提供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和满足需要的服务综合楼,将有效提高和改善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用房设施状况。1.13资源利用及能源耗用分析根据项目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该地块为规划中的服务综合用地,土地利用较好,符合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及挖控制性规划、商水县县城总体规划和商水县土地规划。项目设计采用新方案、新技术、新材料以节省能源,达到节能效果,确保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1.14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只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充分考虑、落实评价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建议,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从环境方面讲,该项目建设可行。1.15研究结论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32号有关鼓励发展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和规定,符合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控制性规划及商水县城市总体规划。项目选址合适,规划方案设计合理,建设规模合理,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可行,项目投资规模适度,资金来源有保证;项目规模适宜,土地利用较好,采用新方案、新技术、新材料以节省能源,达到节能效果,确保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项目建成后可为产业聚集区生产、工作提供较好的服务设施,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故该项目建设可行。综上,该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商水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项目的建设能有效地解决了商水县产业集聚区的服务综合用房困难问题。第二章项目背景、建设政策和必要性2.1项目背景2.2.1项目区概况项目所在地商水县属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西南部,东经114°15′-114°53′、北纬33°18′-33°45′之间。西邻郾城县,南连上蔡县,东接项城市,北靠川汇区,西北、东北与西华、淮阳县隔沙河相望。城关乡与川汇区连接,东距项城市区45千米,西距漯河市区60千米。全县总面积1314平方千米,总人口117万人。2.2.2产业集聚区情况商水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商水县城西北部,北起南洛高速公路南侧,南至健康路,东临周商大道,西到西环路,规划总面积8km2。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以纺织服饰加工、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目前产业集聚区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部分企业已经入驻,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5年来,商水县集中全力,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传统农区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纺织产业聚集区200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八个特色产业集聚区之一,2010年,商水县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授予首批“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示范区试点”。一、总体情况截止2010年底,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6.9平方公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6.1亿元,建成了16公里的集聚区道路,形成了“四纵五横”的道路框架,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和“五通一平”。集聚区内工业企业达78家,投产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家。2010年,集聚区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4.3亿元,销售收入72.6亿元,入库税金1.2亿元,就业人员达到1.9万人,产业集聚区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初步显现,已经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重要的增长点。二、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商水县产业集聚区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和传统优势项目,把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作为集聚区发展的主导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两大主导产业迅速壮大,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配套、相关产业综合协调发展的喜人局面。2010年,商水县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9.7亿元,利税6.8亿元,分别占集聚区总数的80.3%、84%。两大主导产业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支撑作用逐步显现。随着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增加,推动商水县产业集聚区的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情况产业集聚区利用公共基础设施资源便于共享的特性,采用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办法搞服务配套,全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围绕生产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在各功能区创业园,产业集聚区把建设服务综合楼、尤其是多层服务综合楼作为建设的重点,降低中小企业发展成本,缩短企业运作周期。服务综合楼总面积55万平方米,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从无到有的“孵化器”和由小到大的“助推器”。配套建设了产业集聚区职业教育中心,每年将为企业免费培训技术工人1万人次,可有效解决集聚区企业熟练技工短缺问题。为承接印染项目的入驻,配套建设了产业集聚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为突破印染“瓶颈”难题创造条件。同时,决定上马产业集聚区给水净化工程,日净化2万吨,将效地解决印染企业用水问题。二是围绕生活需求,加强后勤保障平台建设。针对入驻服务综合楼企业的生活服务需求,产业集聚区同步建设了集聚区服务区,完善办公、住宿、餐饮、医疗、娱乐等功能,搞好综合配套服务。目前,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创业园服务综合楼已投入使用,解决了1600多名职工的食宿问题;占地55.29亩的服务综合楼即将开工建设,可解决75人的住房问题;在集聚区内将投资600万元建设城乡客运站,解决集聚区工人的交通问题;修建总长5.4公里的集聚区5条道路,将使集聚区交通四通八达,进一步方便企业生产、生活;集聚区新村小学、邮政、自来水和天然气入户等服务工程也将相继开工建设。四、招商引资情况产业集聚区一直把引进战略性、龙头型、高质量项目,作为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集聚水平的基础。2010年以来,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入驻商水县产业集聚区。五、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一是加强建设融资平台建设。为了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产业集聚区于2006年组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水县综合投资公司,作为集聚区开发经营实体,运作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高标准建设了机械制造创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制鞋创业园、创业园服务综合楼及其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加强融资担保平台建设。产业集聚区通过财政控股、民营独资等形式,先后组建了7家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并在县财政预算中设立了8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市场前景好、有融资需求、资本金到位的企业和项目向金融机构推荐,确保了全县工业企业贷款稳步增长。2.2.建设政策《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2011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2011〕32号有关: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中心工作和综合性举措,围绕“两提两扩”(提升速度、提高水平,扩大规模、扩大效果),抢抓国内外产业加速转移机遇,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平台支撑,全面提升产城互动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人力资源保障水平,积极开展典型示范创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省产业集聚区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2.发展目标:2011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力争完成投资65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壮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集约节约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水平加快提升。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60个以上,其中超千亿元的1个、超500亿元的3个。———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实现发展区主干路网和供电、供排水等配套设施全覆盖。———集约节约水平明显提升。全省产业集聚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产出强度进一步提高,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下降3.5%以上。———就业承载能力大幅提高。全省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达到185万人以上,新增30万人以上。3.大力促进产城互动发展: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相结合,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组团捆绑联动开发为重点,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区与产业集聚区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全面提升产城互动发展水平。3.1.推进产业集聚区与城区联动开发:鼓励有条件的县(市)结合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现代城市标准,综合运用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移交)等模式,对产业集聚区组团与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进行捆绑、联动开发,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产业与城市组团功能互补、联动发展。争取年内80%以上县城实施连片综合开发项目,形成产城互动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城区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向产业集聚区延伸,所有布局在县城周边的产业集聚区年内实现与城区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3.2.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持续扩大基础设施覆盖范围,重点完善对外联系通道、环保设施、供电设施,加强质检、信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3.2.1.道路交通设施3.2.2.供电和通信设施3.2.3.污水处理、供排水和供热、供气设施。优先支持产业集聚区环保设施建设,年内开工建设50个以上污水处理厂3.2.3.2.5.公共服务设施2.3.建设的必要性根据上述精神,结合产业集聚区发展需求,新建服务综合楼(12层)1栋,单栋建筑面积14919平方米,可为产业集聚区提供1栋14919平方米综合服务用房。解决产业聚集区服务用房问题,是产业聚集区产业配套服务项目,属产业聚集区为产业聚集区管理委员会和园区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用房。其必要性在于1、建设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是商水县产业集聚区解决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用房困难问题的需要。2、建设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有利于县域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目前,商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较薄弱,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持续保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工业经济依然弱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县域经济的出路在工业,农业综合效益提升的出路也在工业。商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发展完善近郊型工业体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商水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应着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打造轻工业产业优势,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轻工业加工产业,使其成为商水县的支柱产业。同时抓好相关龙头企业的引进培植,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扩大规模、做大龙头、打响品牌、延伸产业链条上实现新突破。这样不仅可以带动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根本上提升农业效益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集聚区集中,形成一批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带、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基地。通过产业改造、培育发展和企业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商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项目带动,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优化县域经济布局,引导生产要素向集聚区园区汇集,进一步整合、扩容和提升纺织和服饰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做大做强一批产业群、产业带。在这样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背景下,从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协调、服务、推动的发展模式,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综合服务综合楼,形成产业集群,打造规模优势、群体优势、品牌优势,实现集约化、节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聚集化发展,对于整合聚集商水县纺织资源、延伸轻工业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进行统一规划、规范管理,积极引导企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将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产业升级,规范和促进企业群体的健康成长,也将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是促进产业集聚,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需要。从整体上看,商水县的工业生产企业已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过程,处于扩大规模、提高水平、提升档次的发展阶段。只有向集聚区集中集聚,才能实现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才能避免布局分散,基础设施不能共享等问题。在企业集中过程中,企业之间加快资产重组,实现专业化分工,同时也将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扩大再生产。企业向集聚区集聚,才能实现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避免布局分散、技术档次低、发展环境窘迫等问题。3、建设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对商水县产业集聚区进行整合、提升,构筑有利于企业集聚的良好平台,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集聚区汇集,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4、建设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是构建招商引资平台的需要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必须抓住东西合作、东引西进、中部崛起和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吸引外商投资,实现借力发展的目标,围绕商水县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以商招商,筑巢引凤。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的建立,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通过强化服务,吸引各方面的生产要素向集聚区集聚,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商水县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的平台,成为商水县经济新的增长点。5、建设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的集约化经营优势工业企业的规模分散布局不利于基础设施、环境设施的集约化、共享化建设,只有建设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综合楼,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集约化优势,才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达到规模和效益迅速提高的目的,集聚区实行资金和要素的集中投入,连片开发。同时,率先进入集聚区企业的示范效应会带动相关企业的进入和集聚,进而使集聚区滚动发展和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商水县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3.1.项目场址地概况商水县属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西南部,东经114°15′-114°53′、北纬33°18′-33°45′之间。西邻郾城县,南连上蔡县,东接项城市,北靠川汇区,西北、东北与西华、淮阳县隔沙河相望。城关乡与川汇区连接,东距项城市区45千米,西距漯河市区60千米。全县总面积1314平方千米,总人口117万人。商水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商水县城西北部,北起南洛高速公路南侧,南至健康路,东临周商大道,西到西环路,规划总面积8km2。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以纺织服饰加工、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目前产业集聚区处于发展起步阶段,部分企业已经入驻,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3.2建设场地1.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基地位于目前城市的西侧,基地东侧为城市规划路及万户千乡,西侧为规划路,北侧为纬三路,基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风景优美,交通便利。2.场地基本为平地。3.3.建设条件3.3.1.气象条件商水县地处豫东平原,黄淮流域,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其特点是:“冬长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1、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350.4小时,日照率为49%。平均每天6小时多,一年之中6月份最多是223.6小时,平均每天7小时多。2月份最少为131.5小时。2、气温年平均气温14.6℃,1月份最冷时年平均0.5℃,7月份最热时年平均27.4℃。极端最高气温为43.2℃(1964年7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6.7℃(1964年2月18日)。3、降水年平均降雨量为689--916毫米,7月份降雨量最多,12月份降雨量最少。四季分配不均,夏季最多、冬季少、春季水小于秋季。年平均雨日84.1—96.4天,一日最大降雨量为149.3—324.6毫米。降雨强度,一次过程最大降雨量224.8—410.4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542.21920.8毫米。4、蒸发、湿度年平均蒸发量为1542.2—1920.8毫米,1月份最小,月平均55毫米;6月份最大,月平均245.3—325.5毫米。相对湿度年平均72%,各月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4—83%,夏季大于冬季,8月份最高。5、风历年平均风向频率是北至东北风最多,南至西南次之,东南第三,西至西北风最少。平均风速每秒2.1—2.4米,最大值在4月份,每秒3.2—4.2米;最小值在9月份,每秒2.1—2.8米。6、气压年平均气压1009.6—1011.9百帕。极端最高气压为1041.0—1045.2百帕、极端最低气压为985.6—990.3百帕。月平均气压996.1—1022.5百帕,年变化冬高夏低,1—7月份逐月下降,7—12月份逐月升高。3.3.2.工程地质条件1、地层区内为第三系、第四系地层覆盖。第三系上更新统为粘土、亚粘土夹砂土薄层,呈棕红、深棕红色,埋深46.9—48.06米,含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暗色。上部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层:主要为全新式河流泛滥形成,厚度不等。岩性黄色、灰绿色。中部河床相冲积层:以粉细砂层为主,夹中砂、及亚粘土,黄色或灰黄色,中密至密实状,而选性较好。砂层一般厚3—15米,层位较稳定。下部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层:主要为黄褐色、棕褐色、灰褐色亚粘土、粘土及少量亚砂土,硬塑至坚硬状,富含钙质结核,局部胶结成姜石盘。2、地震根据国务院批准施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2008)》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2008)使用规定》,地震基本裂度为Ⅵ。3.3.3水文地质地下水变化不大,一般埋深2.0—3.0米,含水层为亚粘土,富水性较好,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为主要排汇手段,地上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据河南省地矿厅水文地质资料,浅层地下水属深滤型重碳酸低矿化度水,矿化度小于1克每升,属于淡水,按地下水侵蚀性标准判定,可不考虑地下水对砼的侵蚀性。3.3.4.基础设施条件1、供水拟建场址紧临市政道路,项目用水由县城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引入,可满足本项目供水需求。2、排水项目区设有完善的排污管网。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和生活污水分别通过院内雨污管道排入市政雨水和污水管网系统,满足项目排水要求。3、道路交通交通便利,设施配套齐全。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商水县产业集聚区,临周商路和“宁洛”高速,交通十分方便。并且拟建场地位置适宜,交通条件便利,便于物流和人流的疏散,适宜项目的建设。4、供电目前,拟建场址由双回路供电。引入10KV电源,通过区内变配电设施低压供电,项目建设区电力资源充足,设施齐备,供电条件较好,可满足项目的用电需求。5、通讯项目所在地通讯基础设施完备,自动程控电话已通达世界各地,实现了国际联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讯网络已覆盖全区,通讯联络非常方便,满足项目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3.3.5.建设材料及运输条件工程所需的建设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电缆等均可通过汽运由当地建筑材料市场供应。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4.1.建设原则1、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相结合,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组团捆绑联动开发为重点,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区与产业集聚区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全面提升产城互动发展水平。2、按照国家和省相关产业集聚区服务设施建设规范进行项目规划建设。本着适用、经济、美观、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合理的原则。3、项目建设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合理确定功能分区,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建设标准和服务要求、建筑规划、设计布局紧凑,内部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4、根据国家有关产业集聚区职工服务设施建设的方针、政策及相关规范、规程,结合商水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商水县总体规划及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进行设计。4.2.建设规模及内容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项目主要包括:总图、商水县集聚区服务中心综合楼。场地占地60.84亩,包括机关食堂、高管公寓、职工宿舍、文化服务、综合办公楼。其中综合办公楼总建筑面积:14919m2,建筑高度:48.60米,建筑层数:地上12层,地下一层。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内部功能:包括产品展示厅、技术检测、农产品检测、综合服务部门、办公、会议室、投影厅等。服务综合楼土建工程功能面积表楼层主要内容层高(m)建筑面积(m2)地下室汽车库、消防泵房、消防水池、配电间3.62037.18一层产品展示、办公门厅、中小企业担保、消防控制室5.42037.18二层行政服务中心、质量检测、农产品、会议、演示厅、网络4.81903.30三层行政服务办公、小型会议3.6860.70四至十一层办公3.6860.7×8十二层会议4.8860.70机房层屋顶机房195.34+138.70合计14919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规划建筑设计依据1、《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规划(2010-2020)》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3、《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2008年版)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23-2010)6、《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6)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2008)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7-2002)14、《河南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15、《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163301-2005)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7、其它有关的现行国家规范及地方规范。5.2.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以建设新型产业集聚区、带动产业集聚区发展、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为目标,本着超前性和先导性的原则,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力争使集聚区服务中心的建设达到高起点和高标准。2.以商水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满足整个区域对集聚区服务中心综合楼在建筑形态方面的要求,带动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商水县一处新的建筑景观。3.在满足产业集聚区各项功能的合理性、先进性和高效率的前提下,塑造一个具有鲜明的标志性和时代气息的服务中心综合楼,展现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风貌,体现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的建筑形象。4、站在产业聚集区整体的背景下看待服务综合楼建设,创造与产业聚集区和谐的服务环境,使服务综合楼成为产业聚集区的组成部分,并与产业聚集区充分和谐共生,为产业聚集区所亲近接纳。

5、“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服务综合楼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工作办公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营造理念。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提供生活、居住、娱乐、餐饮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6、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服务综合楼。7、具有超前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含量,考虑地方气候与习俗等特点,力求建筑风格的创新。

5.3.设计目标1、以建设新型产业集聚区、带动产业集聚区发展、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为目标,本着超前性和先导性的原则,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力争使集聚区服务中心的建设达到高起点和高标准。2、以商水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满足整个区域对集聚区服务中心综合楼在建筑形态方面的要求,带动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商水县一处新的建筑景观。3、在满足产业集聚区各项功能的合理性、先进性和高效率的前提下,塑造一个具有鲜明的标志性和时代气息的服务中心综合楼,展现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风貌,体现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的建筑形象。4、规划总平面应构筑合理清晰的符合项目要求的规划布局结构5、组织顺畅灵活的无障碍道路系统6、配置人性化、多层次的绿地系统7、创造自然多变、富有情趣的空间景观5.4.设计理念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强调服务环境与建筑的共存和融合、精心处理“人、建筑、环境”三者关系,形成一种自然、艺术、和谐、舒适的人文环境;提倡人与自然环境、建筑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充分考虑项目和城市空间的关系,力求服务综合楼与城市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城市的一个元素,创造有个性特色的现代化服务综合楼景观建筑。5.5.总体布局在对基地位置和周边环境进行了仔细分析和研究之后,在总体布局方面,确定把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与广场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设想通过一系列的空间组织,使市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大楼成为这一空间序列的视觉焦点,从而突出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综合楼在这一区域中的主导地位。在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总体布局方面,综合服务大楼为中心,由北向南依次为综合大楼、机关食堂、文化服务、及高管公寓、职工住宅。综合楼建筑物整体上呈弧形面向入口广场,形体呈围合环抱之势,在保证各个单体建筑能单独使用的前提下,共同形成了一个功能合理明确,高低错落,造型新颖现代,同时又具有很强标志性的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建筑群体,充分地体现出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的形象,有助于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5.6竖向设计整个基地自然地面基本平整,根据四周道路交叉口中心线交点控制标高。故本场地室外地坪设计标高确定要根据已建道路纬三路道路中心线,室内地坪±0.00确定为m,室内外高差1.5.7交通设计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的整组建筑,不论从它的建筑形态或内部功能组织上,都将体现出对外工作联系的繁忙,因此合理地进行交通流线设计和出入口布置,做到人车分流,各种流线导向明确、组织有序对于提高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和总体环境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交通流线组织及出入口设计(1)设计原则基地内道路系统和车流人流的组织首先以满足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的各项功能活动需求和方便对外交通联系为原则。道路系统的布置充分考虑基地周边环境的因素,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综合大楼人流、车流由大楼北侧经广场进入基地。南侧生活服务区人流、车流由大楼西侧设出入口及道路进入。车流、人流合理分开,合理安排动态和静态交通系统,充分考虑室外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的设置。(2)机动车流线、人员流线划分区域①综合大楼人流、车流由纬三路经广场进入基地。外来车辆可直接停靠在建筑入口;贵宾的礼仪车辆由纬三路进入后绕行到大楼一层平台,人员可直接进入大厅。面对市民广场,视野开阔,能给贵宾留下深刻的印象。内部人员停车位位于大楼南侧邻近办公人员出入口。②职工、高管公寓人流、车流经西侧道路进入基地,内部设置环路。③在文化服务及机关食堂南侧设置栅栏,南北两侧人流可相通。方便人员的使用,同时能解决管理分开的问题。2.道路设计西侧主干道宽8m(机动车道宽6m,两侧各有1m宽人行道),南侧场地内环道宽度为5米3.停车场的设置基地北侧综合楼入口两侧、综合楼南侧均设有地面停车场。南侧生活服务区院落内及出入口处设有地面停车场。5.8绿化及景观系统设计绿化和景观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整体功能布局、空间组合相协调,特别强调城市广场空间和基地绿化带的处理,以及南侧生活服务区休闲中心的景观处理,除设置必要的活动健身器材、休闲廊架等、小广场等。1.基地南侧中间为硬地广场,广场上布置有灯柱、水池、喷泉、雕塑、花坛等小品,既丰富美化了空间效果,又能满足职工生活休闲的要求。2.综合楼北侧入口广场,作为城市绿地和基地景观的联系,既丰富的绿化景观、又使基地视野开阔、大气,烘托出建筑的整体形象。。3.文化服务南预留绿地为职工的休闲中心,同时也为服务中心的长远发展留有余地。5.9建筑设计

5.9.1.建筑内容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项目主要包括:总图、商水县集聚区服务中心综合楼。场地占地60.84亩,包括机关食堂、高管公寓、职工宿舍、文化服务、综合办公楼。其中综合办公楼总建筑面积:14919m2,建筑高度:48.60米,建筑层数:地上12层,地下一层。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内部功能:包括产品展示厅、技术检测、农产品检测、综合服务部门、办公、会议室、投影厅等。5.9.2.建筑耐久年限本建筑为一般建筑,建筑耐久年限为二级,50年。5.9.3.建筑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8年版)的规定,本工程服务中心综合楼项目建筑防火分类为二类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消防设计说明详见《消防设计》专篇。5.9.4.抗震设防要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本建筑抗震基本烈度为6度,本建筑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说明详见《结构设计》。5.9.5.人防设置要求根据商水县人防办的要求5.9.6.卫生标准卫生标准满足国家行业规范《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3的有关规定,详见建筑和机电设计文件。5.9.7.环境保护要求环境保护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环保设计详见《环境保护设计》专篇。5.9.8.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详见《节能设计》专篇。5.9.9.建筑智能化详见《弱电设计》。5.9.10.无障碍设计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JGJ50-2001,本建筑基地、建筑入口、水平和垂直交通、接待用房、公共用房、厕所等考虑无障碍设计,详见设计图纸。5.9.11.建筑使用人数本建筑四层及以上办公部分为商水县产业集聚区使用,暂定使用人数为350人(23.08m2/人)。一层、二层、三层为产品展示及行政服务中心。5.9.12.综合楼各层平面布局(1)地下室主要为汽车停车库,消防泵房、消防水池、配电间。(2)一层平面主入口朝北侧,内部为产品展示大厅包括实物展示和演播;西侧为企业服务部分出入口,内部设置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东侧为办公人员出入口,设置有前厅和男女卫生间、残疾人专用卫生间。一层东、西两侧均设无障碍坡道。(3)二层建筑主要设置①行政服务大厅。包括各种政府服务部门,税收、工商、质检、农业、工业、银行等联合开敞办公,保证一站式、高效率服务;②农产品展示厅。③产品质量检测。④演示厅。⑤网络机房。(4)三层行政服务大厅各部门派驻人员的办公场所。设置有大厅、办公室、小型会议室。(5)四至十一层为产业集聚区工作人员办公,考虑到集聚区各公司、企业的需求故加大了办公面积。(6)十二层布置会议室。(7)屋顶机房为电梯机房,消防水箱与增加设备、屋顶风机和专用空调室外机组。(8)本工程设置两部疏散楼梯,有效疏散宽度为3.54米。设置三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电梯均考虑无障碍。5.9.13、剖面设计和垂直交通主楼地内外高差为1.2m。地下室层高3.6m,一层层高5.4m;二层层高4.8m,四至十一层层高为3.6m,十二层层高为4.8m。垂直交通主楼设有3台客梯,其中1台消防电梯兼客梯。并设有2座防烟楼梯。5.9.14、建筑造型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的外立面造型设计着重体现建筑物雄伟壮观端庄稳重的政府办公楼特征,同时又注重简洁轻快和现代感。场地内建筑共同形成了一个舒展开阔的立面造型,一层的大台阶和二层的弧形立面又增加了空间的气势。浅色的主体墙面与透明的玻璃体现了明快的虚实对比,局部的石材又增添了建筑的稳定感。建筑物的外立面造型充分体现了一个具有现代感的产业集聚区形象。5.9.15.功能面积表楼层主要内容层高(m)建筑面积(m2)地下室汽车库、消防泵房、消防水池、配电间3.62037.18一层产品展示、办公门厅、中小企业担保、消防控制室5.42037.18二层行政服务中心、质量检测、农产品、会议、演示厅、网络4.81903.30三层行政服务办公、小型会议3.6860.70四至十一层办公3.6860.7×8十二层会议4.8860.70机房层屋顶机房195.34+138.70合计149195.9.16.建筑用料1.外装修材料(1)底层室外入口台阶、踏步:毛面花岗石结合抛光花岗石。(2)外立面:基本均为石材、真石漆和玻璃相结合的幕墙,局部线脚采用铝合金型材。2.建议内装修材料门厅、中庭、走道:地面为花岗石,墙面门厅为花岗石,其他部位为内墙涂料,天花二、三层为轻钢龙骨穿孔铝板吊顶,四层以上为轻钢龙骨矿棉板吊顶。普通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接待室:地面为硬质PVC塑料地板,墙面为内墙涂料,天花为轻钢龙骨矿棉板吊顶(市级领导的办公室和重要的会议室由二次装修确定)。设备用房地面为细石砼地坪,墙面为内墙涂料,天花为内墙涂料。卫生间:地面为防滑地砖,墙面为瓷砖,天花为轻钢龙骨防潮矿棉板吊顶。重要部位由二次装修确定。3.内隔墙墙体材料(1)设备用房和防火墙采用200厚陶粒砼,其耐火极限不小于3小时。(2)房间、走道分隔墙均采用砼加气块,耐火极限不小于1小时。4.屋面保温:屋面保温材料采用聚苯乙烯保温板。5.屋面防水材料屋面防水等级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规定为II类建筑。防水层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上,设防要求为需设二道防水层。本工程屋面防水层用料一道为细石砼,另一道为彩色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5.10.结构设计5.10.1设计依据1.有关条文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0)(2006年版)《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本工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2.设计资料(1)风荷载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取西华县风压,对于高层建筑,取50年一遇风压Wo=0.45kN/m2,对于主楼,因其高度小于60m,不属于对风载敏感的高层建筑,按JGJ3-2002第3.2.2条,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Wo=0.45kN/m2。(2)地震作用抗震设计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为依据,同时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取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抗震设计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本工程主楼高层结构抗震等级为剪力墙三级、框架三级。(3)使用荷载办公室 2.0kN/m2会议室 2.0kN/m2档案室 2.5kN/m2楼梯间 3.5kN/m2走廊 2.5kN/m2未注明部分均按荷载规范或实际荷重取值。5.10.2结构1.工程概况本工程包括12层主楼一栋。主要为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档案室、展示厅、行政服务中心等;底部二层裙房部分主要用于产品展示、信息发布。2.结构初步设计(1)基础根据本工程特点,主楼拟采用桩—筏基础,具体采用哪种基础形式,应根据正式的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的设计将充分考虑地下水浮力和渗透性的影响,地下室超长也将采取相应加强措施,以防止结构在收缩及温差作用下开裂。此外,基础的埋深尚应考虑高层建筑稳定性的要求。(2)上部结构主楼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主楼楼面超长,受温差作用及混凝土收缩及徐变的影响,混凝土楼面将产生开裂,由于建筑设计的需要,结构不允许设置伸缩缝,为减小或避免结构在温度应力及收缩徐变作用下产生开裂,采用预应力楼板。(3)伸缩缝裙楼及主体结构间因所受荷载及结构体系统的不同,而且因长度较长容易产生裂缝,设计中采用伸缩缝将各结构分为不同施工单元,避免因结构的相互影响造成结构开裂。5.10.3材料1.混凝土基础承台采用C30混凝土。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均采用C30密实防水混凝土,柱、墙、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采用C40砼,梁、板、楼梯等均采用C30砼。2.钢筋普通钢筋采用HRB335钢(原Ⅱ级钢,fy=300N/mm2)及HRB400钢(原Ⅲ级钢,fy=360N/mm2),为节省钢材,降低结构配筋量,建议尽量采用HRB400钢。3.钢材主体钢结构采用Q345B。次钢梁及其它次要钢构件采用Q235B。4.墙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砼块或其它轻质隔墙材料。以减轻结构自重,减少梁、柱、墙、基础构件截面,本次初步设计按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计算荷载。幕墙为玻璃幕墙。5.11.防水设计屋面防水等级:顶层为一级,其余部分防水等级均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25年。5.12.建筑设备名称载重量(kg)速度(m/s)停站层数(站)提升高度(m)装修标准台数(台)客梯10002.01248.6标准1消防梯兼客梯10002.01248.6标准1擦窗机擦窗机设置由专项工程设计确定

第六章 给排水6.1、设计依据1.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建筑专业提供的扩初设计图纸3.设计委托书及有关市政管线资料6.2、给水系统1.水源分别从纬三路和规划路各引入DN200供水管;在场区内连接成环环,环网管径为DN200。2.用水量用水项目用水量标准用水人数使用时间(时)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办公60L/人·日2000人102.0120m3/d24m3/h合计120m24m3.供水方式(1)压力分区1~4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5-12层由变频泵加压供水。(3)加压设备设置在地下室泵房内,与消防泵房合建。6.3、污水排放1.污水量:最高日排水量108m3/日,最大时排水量21.62.排水体制(1)室内采用污、废水合流。(2)室外污水管道收集室内污、废水后,进入化粪池处理,最后再接入城市污水管道。6.4、雨水排放1.室外雨水管道收集屋面及地面雨水后,排入城市雨水管道。2.屋面雨水按重现期P=5年设计,雨水量:55l/s6.5、管材1.室内冷水管采用PP-R管,生活水泵出水管,输送管采用衬塑无缝钢管,室外绿化浇水等采用UPVC给水管。2.污水管、雨水管室内为芯层发泡U-PVC塑料排水管,室外为加筋型塑料排水管。3.消防管、喷淋管≤DN100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DN100采用热镀锌无缝钢管,卡箍沟槽式连接。第七章 电气7.1、设计依据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7.2、设计范围及内容1.照明及配电系统2.动力配电及控制系统3.消防设施配电及控制系统4.防雷与接地系统5.弱电网络系统7.3、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1.本工程属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等消防用电设备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其余用电设备按三级负荷供电。二级计算负荷安装容量为80KW,三级计算负荷安装容量为1059KW。本综合楼暂配置两台630KVA变压器。2.为满足本工程供电要求,拟由附近城市电网两个上一级独立变配电站分别送二路10KV电源,至本工程室外变电站(两台630KVA变压器),两路电源同时供电,保证当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电源不致同时受到损坏。3.本楼内弱电网络机房电源采取双重回路配电,设UPS电源供电。4.消防及重要用电设备采取双重回路配电在末级配电箱内自动切换。7.4、低压配电及线路敷设方式1.220V/380V低压线路由室外配电房采用YJV22-1KV电力电缆以埋地方式引入室内一层配电室,室内照明主干线采用三相五线密集型铜母线,消防设备配电线路采用低烟无卤耐火交联电缆(WDZNYJY-1KV型),其余动力、照明配电线路均采用WDZYJY-1KV型低烟无卤阻燃交联电缆沿电缆桥架敷设。2.照明、动力配电线路除消防设备采用NHBV-500型耐火塑料绝缘铜芯线外,其余均采用低烟阻燃BF(A)-500型塑料绝缘铜芯线穿塑管暗敷或穿金属管吊顶内敷设。3.除照明及动力分支线采用钢管敷设。4.低压供配电线路至重要设备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至一般设备配电方式采用放射与树干混合方式配电,采用\U+201CT\U+201D接和预分歧电缆沿强电井内明敷设。5.各层设置强电配电小间兼竖井,设置层配电箱、密集型铜母线、垂直电缆桥架等。6.所有消防及重要设备供电均设置双电源末端自动切换设备,选用质量可靠的ATS切换开关,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消防设备配电装置均设置明显的消防标志。7.5、照明系统1.照度标准:各部位按下列照度标准及功率密度值设计办公室、会议室、产品展示厅300lx9W/M2大厅、门厅 200lx电梯厅 75lx卫生间 30lx楼梯间 50lx会议厅、产品展示厅 300lx9W/M22.所有办公室、会议室、产品展示室、大厅等均采用高光效嵌入式荧光灯和节能荧光筒灯。3.大会议厅、产品展示厅、采用高光效气体放电灯。4.大会议厅、多功能厅照明控制系统采用集中控制系统,以适应其不同功能的照明控制需求,既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又有利于节能。5.走廊、电梯前室,楼梯间采用节能高光效荧光灯。6.各层疏散走廊及疏散楼梯设置应急疏散指示灯。7.大会议厅、门厅、大厅等设置不低于正常照度10%的应急备用照明。8.大会议厅、产品展示厅等大空间照明需进行二次装饰设计,本设计仅预留足够电源。9.设计中所选用荧光灯具均采用高品质、节能型、高显色荧光灯管,并配以高品质起辉器和高功率因数的电子镇流器。10.设计中所选用荧光灯具均采用高品质、节能型、高显色荧光灯管,并配以高品质起辉器和高功率因数的电子镇流器。7.6、防雷、接地及安全保护1.本工程属三类防雷建筑物。2.本工程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电梯控制系统的功能接地,计算机功能接地,等电位联结接地及其他电子设备的功能接地合用同一接地体(联合接地体),即利用大楼基础桩基及承台内主钢筋作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3.为防直击雷,在屋面四周女儿墙上设置环状避雷带,屋面上装设不大于16MX24M或20M×20M的避雷网格。4.引下线利用柱内外侧两根(\U+2265φ16)主钢筋,接地极利用建筑物基础桩基及承台内主钢筋。5.为防止直接或感应雷电过电压沿配电线路入侵设备,设置三级过电压保护装置。(参照《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99D562))第一级通流:60~40KA,保护电压:1.5~2KV,持续耐压:275V/440V,波形8/20us。第二级通流:40~20KA,保护电压:1~1.5KV,持续耐压:275V/440V,波形8/20us。第三级通流:20~10KA,保护电压:0.75~1KV,持续耐压:275V/440V,波形8/20us。6.大楼内联结参照《等电位联结安装》(97SD567)设计。7.本工程采用接零保护(TN-C-S)系统,三相四线配电,在低压电源进户处做重复接地。8.所有插座回路均设置漏电保护开关,其它低压配电线路设置相应的接地故障保护措施。9.在每层机电竖井设置等电位联结线,各层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器件(包括电气设备外壳、风管、水管等)均须与等电位联结线可靠相连。10.弱电机房等部位设置辅助等电位联结。

第八章 弱电系统8.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5.《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8.2、系统设计根据本工程项目建筑功能及业主需求,并结合未来智能化大楼的发展趋势,将设计如下智能化系统: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2.通信系统3.安全技术防范系统4.有线电视接收系统5.公共广播兼紧急广播系统6.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8.3、系统组成和功能描述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为满足和适应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并为今后实现办公管理全面自动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先进性、开放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原则,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将设计一套主干为千兆位的标准、灵活、开放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该布线系统采用光纤加双绞铜缆布线,集语音、数据、文字、图像于一体,可满足高速数据传输对ATM、FDDI、Fiberchannel、10Base-F、100Base-Fx和GbitEther的发展要求。在具体设计上采用三层配线结构,建筑群总配线架设于会议中心的二层计算机总机房及通讯总机房内,各楼设网络总配架楼层需要设层配线架。本系统语音主干线缆为3类铜缆;数据及图像为主干线缆多芯多模光纤,水平线缆均为6类4对铜缆,部分楼层采用光纤到桌面预留。布线系统的拓扑结构为星型方式,各楼内语音及数据均由各自的网络设备间(或局域网机房)以放射性方式敷设3类大对数语言铜缆和6芯数据光纤至各层弱电间网络配线柜,由配线柜至平面端口则采用6类4对无屏蔽双绞线。在具体的布线系统设计中,即考虑了主楼与辅楼网络联接,又考虑到其能独立组网,以适应各部门的灵活使用。本工程信息端口设计基本为8~10平方米1个双孔信息点,端口采用RJ45型,可灵活的满足电话通信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在端口使用上采用端口防护装置,对重要用户采用跳线安全锁装置。有关三网分开的要求,经与业主讨论,仅采用在配线架上跳线解决的方式。信息端口基本为双孔型(少量单孔)。安装方式为墙面型,端口面板采用86型。2.通信网络及程控交换机系统(CAS)本工程弱电网络机房设在二层,由电话局引来二路通信光缆,另外备用100对电话铜缆。楼内电话通信网络利用楼内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其它楼不再设电话交换机通讯设备,电话通讯均由会议中心的电话总机房引来。除一些重要的办公室设直线电话外,一般办公室设分机电话。楼内电话交换机采用虚拟数字程控交换机(也可视当地电信局的要求设置电信局的远端用户模块)。可按各部分的使用要求,建立自己的交换网。整个交换机容量为2000门,电话交换中继方式为D0D2,DID方式。电话终端为标准RJ45端口。产品展厅、会议室内的电视电话会议室有待与业主讨论后确定指挥调度用电话交换的容量。3.安保技防系统本工程的安保系统均为二级管理方式,监控中心设在室外总值班室,系统采用主机联网方式整个系统共由高性能的摄像机构成,设置在各楼的出入口、公共部位、电梯厅、电梯轿厢等处。本系统采用黑白及彩色摄像机,1/3”黑白CCD摄像机水平清晰度不低于500电视线,1/3”彩色CCD摄像机水平清晰度不低于330电视线。整个系统以黑白为主,除入口层部分采用彩色外,其余均为黑白制式。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美观和隐蔽性,摄像机的防护罩分别配置半球型和普通防护罩(电梯轿厢除外)。电视监控系统主机采用多路输入,多路输出微机矩阵主机,该主机可通过操作键盘对输入信号进行任意分组切换、点切及时序切换,也可对云台、变焦镜头进行各种姿态的遥控。主机切换输出的视频信号在监视器上显示,同时将矩阵主机输出视频信号送至数字硬盘录像机进行录像,并在监视器上显示。系统采用低损耗同轴射频电缆传输信号,摄像机和云台电源采用24VAC,采用电源同步方式。4.有线电视系统本工程有线电视系统传输网络由同轴视频电缆、分支器、分配器和放大组成。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须满足商水县广电部门的要求。电视终端电平控制在63-75db范围,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不低于4级。5.公共广播兼紧急广播系统本工程设广播设备,可以满足一般广播及消防紧急广播的功能。本广播系统主要为语音广播,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语音广播兼播放一般音乐即可。系统采用定电压输出方式,传输电压采用100V。有吊顶处扬声器嵌顶安装,无吊顶处明挂扬声器箱,嵌顶、明装扬声器均为3W,消防广播时由就点火灾报警控制模块按规范要求切换广播线路。广播线路设计上采用按楼层设置广播区域。6.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本工程属于二类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总的设计按二级保护对象设防,并采用集中报警系统的形式,系统采用二级联网方式。各自独立工作,并将报警信号反映至消防中心。系统构成如下:(1)为提高大楼对火灾自动监测的防范能力,需设置一套高可靠性、智能化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产品选用智能化模拟报警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由智能型光电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水流指示器和水流闸阀组成。手动报警按钮主要设置在近楼梯出口处,各层消火栓动作信号、水流指示器及水流闸阀动作信号均送至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控制室设在本工程室外,内设火灾自动探测报警器、消防联动控制柜、消防广播及消防电话。消防广播按防火分区要求本层防火分区和上下左右相邻防火分区报警。消防泵房、变配电间及消防电梯机房内设固定消防电话,各层手动报警按钮均带消防电话插孔,消防控制室设火警专线电话。(2)联动控制分以下几类1.消防给水联动要求室内消防给水分消火栓水系统和喷淋水系统,消防泵及喷淋泵可由消防控制中心手动或自动控制,并接收水泵动作信号,喷淋泵的启动受喷淋总管上的湿式压力阀开关控制。在消防值班室可接收各层消火栓按钮动作信号,并可显示消火栓箱启动的位置和消防室可直接控制消防水泵的启、停,显示消防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2.消防紧急广播火灾预报警时,消防广播按本层着火层防火分区及上下左右相邻防火分区作提示性预报警,火灾确认后,着火层防火分区及上下左右相邻防火分区的消防广播投入正式报警,消防广播至火灾报警结束才停止。3.电梯联动控制电梯在火灾发生后,由消防中心手动或自动实施电梯迫降。4.在火灾发生时应能切除相关区域非消防电源。(3)线路敷设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采用普通导线穿金属管在吊顶内明敷设,消防控制、消防电话线路采用防火导线穿金属管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敷设,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公共广播兼消防广播线路采用防火导线穿金属管在吊顶内明敷,且在金属管外涂防火漆处理。本工程内在不设吊顶的部位,上述管线均在不燃烧体结构层内敷设,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7.智能化集成系统本工程智能化集成系统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以物业管理为主线,对整个大楼所有设备资源、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管理,并且对建筑物内的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保系统、电视系统、广播音响系统进行综合管理。本工程集成系统可视管理方式采用分系统集成或总个工程主系统集成。8.4、弱电系统布线本工程消防值班室引出的火灾报警线路、消防联动控制线、消防电话线和广播线均采用防火铜芯导线穿管敷设,其它弱电系统敷设方式基本采用通道为线槽,由线槽引出至终端设备敷设管路,其中地下层线槽明敷,其它层线槽均在吊顶明敷。垂直布线均在各楼弱电上升井内或空调机房内明敷。弱电系统的线槽、管路均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8.5、其它1.本项目的弱电初步设计内容,仅为设计院在没有业主明确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的设计,在施工图阶段前,请业主结合本设计,提出明确要求。2.所有弱电系统设计有待落实产品后进行深化设计。

第九章 消防9.1、概况1.设计依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2.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约14919m2。3.建筑层数和高度综合楼地上12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48.60m。4.建筑使用性质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使用性质为内部办公。5.建筑物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综合大楼防火分类为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6.玻璃幕墙防火措施主楼玻璃幕墙上下层大部分设有窗间墙高度大于0.8m,耐火等级大于1.0h,局部无上下层窗间墙处用耐火极限大于1h,高度大于0.8m的不燃烧体封堵,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处、隔墙处的缝隙,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9.2、总体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