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知识体系整理一上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 【考点复习】0~10的数的认识:1.基数的含义:当一个数表示个数的时候是基数。如:2个人,2张桌子。2.数数的方法:eq\o\ac(○,1)数数量较少的物品时,按一定顺序,有条理的观察,有秩序的数数。eq\o\ac(○,2)数数量较多或排列杂乱的物品时,边做标记边数。eq\o\ac(○,3)数数时不遗漏不重复。3.数的写法:在”日”字格中要求笔顺、结构正确。4.数的顺序:0,1,2,3,4,5,6,7,8,9,10。5.大小比较:按照数的顺序,排在后面的数比排在前面的数大。6.序数的含义:当一个数表示所排位置时是序数。如:第1个,第2个。7.数的组成:一个数(0和1除外)都是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11~20的数的认识: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十个一表示一个十。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数的顺序:11,12,13,14,15,16,17,18,19,20。大小比较: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排在后面的数比排在前面的数大,也能够根据数的组成去比较。11<12<13<14<<15<16<17<18<19<20。数的组成: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或十几个一组成,二十是由2个十组成的或20个一组成。二、数与代数(数的运算)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 【考点复习】比多少的方法:(1)用数数的方法进行比较。(2)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起来,如果有多余,那么有多余的物体多,没有多余的物体少。(3)如果两种图形排列的长度相同,可是排列的疏密程度不相同时,能够判断,排列疏松的图形较少,排列紧密的图形较多。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合并在一起。加法的计算方法:1+1=21+2=31+3=41+4=51+5=61+6=71+7=81+8=91+9=102+1=32+2=42+3=52+4=62+5=72+6=82+7=92+8=102+9=113+1=43+2=53+3=63+4=73+5=83+6=93+7=103+8=113+9=124+1=54+2=64+3=74+4=84+5=94+6=104+7=114+8=124+9=135+1=65+2=75+3=85+4=95+5=105+6=115+7=125+8=135+9=146+1=76+2=86+3=96+4=106+5=116+6=126+7=136+8=146+9=157+1=87+2=97+3=107+4=117+5=127+6=137+7=147+8=157+9=168+1=98+2=108+3=118+4=128+5=138+6=148+7=158+8=168+9=179+1=10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减法的含义:从总数当中去掉一部分或减少了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减法的计算方法:求未知加数的方法:eq\o\ac(○,1)用画图、摆实物、数一数的方法求加数。eq\o\ac(○,2)用数的组成来计算未知加数。eq\o\ac(○,3)用与已知加法的有关减法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三、数与代数(常见的量)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 【考点复习】认识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将钟面分成大小相等的12大格。粗短的指针是时针,细长的指针是分针。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写整时的时候能够用中文写成几时,或用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在”:”的右边写00,在”:”的左边写几就是几时。认识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个数的中间,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写半时的时候能够用中文写成几时半,或用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在”:”的右边写30,在”:”左边写几就是几时半。四、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比长短:在生活中,比较同一方向放置的物体的长度叫比长短。比长短的方法:把物体平放在桌面上,使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把物体立在桌面上,使一端对齐看另一端。比高矮:比较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叫比高矮。比高矮的方法:比高矮能够直接进行比较,也能够经过做记号进行间接比较,但比较时,物体都要放在同一起点上,还能够经过对不同物体长度测量进行比较。立体图形:长方体的特征:有6个面,相正确两个面大小相同。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长方体不能滚动。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大小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正方体不能滚动。球的特征:球是圆圆的,在水平面上能够向任意方向滚动。圆柱的特征: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个底面是同样大小的圆。如果平躺在水平面上能滚动。平面图形: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有4条边,而且4条边都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特征:有3条边、3个角。圆的特征:首尾相连的封闭曲线。五、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给定标准的分类:按要求给定的标准对所给的所有对象进行分类。不同标准的分类:看这些事物有几个不同的特征,就分别以这些特征作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一下一、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归纳复习测试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认识计数单位:在数位表上,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计数单位是”一(个)”;右边起第二位是十位,计数单位是”十”;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计数单位是”百”。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数数的技巧:当数到”几十九”时想下一个整十数。100以内数的组成: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几就有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有几个一。读数的方法:读数时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的0不读。写数的方法: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除最高位外,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用0占位。数的顺序:100以内的数按顺序数,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相邻的两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反之这少1.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1)位数多的比位数少的数大;(2)位数相同时,先看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3)估测法: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数与代数(数的运算)归纳复习测试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1)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点读法”、”想加算减”、”破十减”和”连续减”。(2)巧算十几减9: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就是十几减9的差。十几减几:(1)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点读法”、”想加算减”、”破十减”和”连续减”。(2)巧算十几减几:十几减9就是几加1,十几减8就是几加2,十几减7就是几加3,十几减6就是几加4,十几减5就是几加5,十几减4就是几加6,十几减3就是几加7,十几减2就是几加8,十几减1就是几加9。20以内退位减法表:11-9=211-9=211-8=311-7=411-6=511-5=611-4=711-3=811-2=912-9=312-8=412-7=512-6=613-8=514-8=615-8=716-8=816-7=915-7=815-6=914-7=714-6=814-5=913-7=613-6=713-5=813-4=912-3=912-4=812-5=713-9=414-9=515-9=616-9=717-9=817-8=918-9=9100以内的加减法: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要运用一百以内数的组成,几个十加几个一就得几十几;几个十和几个一减几个一就得几十。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先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再加整十数。(2)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即先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先把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得十几,再将加得的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先用个位上的数减一位数,再与整十数相加。(2)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先用十位上的数减整十数,再加上个位上的数。(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先把个位数与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当十,与个位数和在一起再减,同时十位上的数必须减去1.(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方法: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要求两个数相差多少,就用大数减小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实际上就是用大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小数多的,多的部分是几就是大数比小数多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实际上就是用小数去和小数比,把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小数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大数少的,少的部分是几就是小数比大数少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联系: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求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三、数与代数(常见的量)归纳复习测试卷【考点复习】【考点复习】认识人民币: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和1元。(2)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5角、2角、1角。(3)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5分、2分、1分。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她们的进率。(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2)人民币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几元就是几十角,几角就是几十分,反过来几十角就是几元,几十分就是几角。简单的计算:1.认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单价:以元为单位时,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2.元、角、分的加法运算: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单位不同时,要统一单位后再计算,且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位1元。3.元、角、分的减法运算:元和元相减,角和角相减,分和分相减。单位不同时,要统一单位后再计算。认识时、分:1.认识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转过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过一大格是5分钟。2.读钟面上时间的方法: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几时多时,在看分针指向哪个大格,就5分5分地数出几分。指向哪个小格,就在数出大格指向的时刻后接着1分1分地数出几分。也能够用加减计算,同样先看时针,时针过了几时,再看分针,分针过了几大格,对应的是几分,再看过了几小格,就加上几,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3.时与分的关系:1时=60分4.写钟面上时钟的方法:能够用”几时几分”和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来表示。四、数与代数(探索规律)归纳复习测试卷【考点复习】【考点复习】找图形变化的规律的方法:按照颜色的重复特点和形状的重复特点找规律。找数字与图形变化的规律的方法:数字与图形是相应的,有什么样的图形变化规律,就有什么样的数字变化规律。找数字变化的规律的方法:能够按照数字重复的特点,或者经过计算相邻两数的差或和来找规律。五、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归纳复习测试卷【考点复习】【考点复习】平面图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圆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平面图形间的关系:用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能够拼成更大的或其它的图形,这些图形是有联系的,能够互相转化。立体图形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正确面是正方形),相正确面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正方形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球,圆筒容易滚动。立体图形间的关系: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成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六、空间与图形(图形与位置)归纳复习测试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上下1.确定上下的标准:上是跟下相对,位置在高处的;下是跟上相对,位置在低处的。2.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正确;对于三个物体的上下关系,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3.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来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得下面。前后1.确定前、后的标准:一般是面正确方向是前,背正确方向是后。2.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目标,在参照物面正确方向是前,在参照物背正确方向是后。左右1.确定左、右的标准:以自己为参照物,与左手对应的一面是左,与右手对应的一面是右。2.判断左、右位置关系的方法:先确定好参照物,然后以自我为中心与左手对应的一面是左,与右手对应的一面是右。3.左右的相对性:与自己面对面的人的左、右和自己是相正确,能够看成是跟自己的左、右方向相反。位置1.认识行、列:横为行,数为列。前后物体在同列,左右物体在同行。2.按行列确定位置的方法:按行列确定位置时,先看横行是第几行,再看竖行是第几列,行与列的交接处就是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3.根据指定位置说行、列的方法:根据指定位置说出行、列,先找出物体所在的横行,即为行;再看物体所在的竖行,即为列。七、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归纳复习测试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用打”√”,画””,标数字,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对于随时出现的动态数据,采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既快捷又方便。认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在这里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顺序间隔排列起来,表示数量的多少。制作条形统计图:能够从下往上数方格涂上颜色,也能够对准直条旁边的数字从上往下涂。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从统计图直条的长短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比较数量多少时,能够用方格或计算的方法。认识统计表: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这种表格叫统计表。从统计表中,能够直接看出数量的多少。二上数与代数(数的运算)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一、100以内数的加减法1.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2.减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做10,与原来个位上的数字合起来再减。3.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四舍五入法,如:49+33≈50+30=80取”整”法,如:81-37≈80-40=40前后协调法,如:64+34≈60+40=100二、乘法的认识1.乘法的含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就是乘法。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例:3×5=15 因数因数积其中一个因数表示相同的加数,另一个因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这两个因数哪个写在前都能够,不区分前后位置。三、乘法口诀:四、倍数的相关知识:1.倍数的概念:第一行有2个,第二行有6个。即第二行有3个同样多的2个我们就说第二行的的个数是第一行的个数的3倍。2.求倍数的方法: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相加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二、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角的特征:角的组成:每个角都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每条边都是直直的。如图:角的大小:角的大小只与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张口大的角就大,张口小的角就小角的画法:三、直角的认识:1.直角的判断:三角尺中有一个直角。用三角尺的直角能够判断哪些角是直角。2.直角的画法:用三角尺能够画直角。先画一个点,并从这点起画一条边,然后将点与三角尺的顶点重合,再从这个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中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最后标上直角标记。三、空间与图形(测量)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一、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量出的结果是不同的,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体做标准。二、长度单位厘米与米1.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是1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能够用厘米作单位(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2.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先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另一端所对着的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问题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若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尺的”0”刻度,而是对着非”0”刻度的整刻度,就是用物体所正确两个刻度相减,也可得到物体的长度。(1)5厘米(2)6-1=5厘米(1)5厘米(2)6-1=5厘米3.长度单位米的认识: 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一般见米做单位。 米尺用于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从”0”刻度开始每小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每一个大格的长度就是10厘米,总长度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即:1米=100厘米三、线段1.线段的特征: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能够量出长度。2.画线段的方法: 与前面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相对应,画线段的方法也有两种,如下:先画一个点,点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尺子的几厘米的地方,最后点一个点。画线段时,能够从尺的一个非”0”刻度的整刻度开始,先画一个点,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从这个点画到距这个刻度几大格的地方,再点一个点四、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一、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图像二、轴对称轴对称及对称轴: 如果一个图像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像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像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先找出图形各条线段的端点,再画出这些端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再将这些对称点连接起来,就画出了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三、镜面对称镜面对称:镜面对称就是相对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如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镜子是相对垂直平面的对称,这是最常见的两类镜面对称。镜面对称的特点: 竖直平面的对称,物体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一样而且上下、前后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左右的位置对换。五、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在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过程中,画”正”字是经常使用而且方便快捷的一种方法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每一笔代表一个数量。二、统计表的认识认识统计表各部分的名称:统计表名称、项目名称、数量。统计表名称项目名称数量三、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1.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的认识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个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条形统计图里能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和少,并直观的进行数量之间的比较。2.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画统计图先要获取数据,再确定一个表示的单位数,最后数出相应的格子数涂上颜色或画斜线。四、简单的排列与组合1.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排列和组合是有区别的,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顺序无关。例如:用数字卡片1,2各一张组成不同的两位数,12和21就是不同的两位数,排列数是2;用1角、2角纸币各一张组成不同的钱数,选定了1角和2角组成3角就是只有一种组合,组合数是1。2.找排列数和组合数的方法 无论是找排列数还是组合数,都能够经过直观的操作、画图、画表等列举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例如:用数字卡片1、2和3组成不同的两位数,就要按照数字顺序分类排列的方法摆卡片,就能够先把1放在十位上,然后把2和3分别放在个位上,就组成了2个两位数;再分别把2和3放在十位上,根据前面的方法进行排列。五、简单的推理简单的推理方法:根据给定的条件,先找出关键句把明确的信息确定下来,然后缩小分析的范围,再进行推理判断。例如:有3张数字卡片1、2、3,小明、小丽、小红各拿一张;知道小明拿的不是2,小丽拿的是1,每人拿的各是什么?先确定小丽拿的是1,然后缩小范围:知道小明和小红拿的是2和3,再根据小明拿的不是2,能够判断出小红拿的是2,小明拿的是3。二下一、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归纳复习测评卷(万以内数的认识)【知识梳理】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大小比较近似数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考点复习】1.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数位顺序表:数位顺序表…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2.万以内数的读法:在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如果是有0的,中间有一个0或者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的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3.万以内数的写法:在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一个一个地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十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一千一千地数,十个一千是一万。 5.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①位数多的数比较大。②位数相同,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相同数位上有不同数字为止,这位上的数哪个大,那个数就大。6.近似数:与准确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称之为近似数。数与代数(数的运算)归纳复习测评卷(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简单的)、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梳理】平均分除法的含义除法的认识包含除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表内除法除法口诀除法算式的读写、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数的运算应用除法解决问题数的运算解决乘除两步运算的应用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简单的)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考点复习】一、表内除法:1.除法的含义:平均分:除法运算能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包含除:除法运算还能够表示把一个整体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求能够分成几份。2.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除法算式的读法: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它数不变。4.除法口诀表: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简单的)1.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1):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2):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3):能够在头脑中想竖式,心里算出得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1):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2):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个位数减个位数,再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3):能够在头脑中想竖式,心里算出得数。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4.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十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加10再减。5.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1):能够把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2):也能够看成与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三、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三、数与代数(常见的量)归纳复习测评卷(克与千克、有多重)【知识梳理】常见的量克与千克的认识常见的量克与千克的认识重量单位进率与换算秤的认识与使用【考点复习】一、重量单位:1.克与千克:克与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一般上,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一般见”克”作单位;计量一般物品的质量时,一般见”千克”做单位。2.进率与换算:1千克=1000克,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二、秤的认识与使用:要想知道物品的质量,就要用秤来称一称。不同的物品能够选择不同的秤来称量。不同的秤使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使用天平时,左边托盘放入物品,右边托盘放入砝码,指针指向中央时,说明物品的质量就是砝码的质量;盘秤和弹簧秤称物品时,能够根据指针所指向的数值知道物品的质量。指针指向几,物品的质量就是几克或几千克;台秤和磅秤靠调节砝码和游标来知道物品的质量。砝码所代表的质量与游标对应的刻度和就是物品的质量;、电子秤称物品时会直接用数字显示物品的质量。数与代数(探索规律)归纳复习测评卷(解决问题、找规律)【知识梳理】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找规律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行列方阵图形的排列规律一组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考点复习】一、解决问题:1.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1)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2)经过题中给出的两个已知条件求出中间量;(3)把中间量作为已知条件,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题中的问题。2.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题中给出了总数和其中的两部分,求第三部分。能够用以下两种方法解题:(1)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2)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即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3.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1)仔细审题,分析数量关系;(2)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①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②求总和用加法计算;③比多比少用减法计算;④求部分也用减法计算。二、找规律:1.探索行列方阵图形排列的方法:在观察行列方阵图形的排列规律时,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能够横着看、竖着看或者斜着看;也能够从图形的形状、颜色不同去观察。2.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1)上一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的位置,其它图形依次向前移动一个位置。(2)上一组图形中最后一个图形移到前面的位置,其它图形依次向后移到一个位置。3.数列的变化规律:(1)数列中,每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这样的数列是等差数列。(2)数列中,每相邻两个数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3)数列中,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与变换)归纳复习测评卷(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剪一剪)【知识梳理】锐角角的认识画锐角、钝角的方法锐角角的认识画锐角、钝角的方法钝角平移现象平移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旋转图形与变换【考点复习】一、角的认识:1.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2.锐角、钝角的画法:方法一:用三角板上的角画角。三角板上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画锐角时,直接比照三角板上的锐角画;钝角能够比照三角板上的直接画,但比直角的张口要打。如图所示:钝角锐角钝角锐角方法二:用直尺画角。先确定一个顶点,用直尺从这个顶点引出一条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方向引出另一条边。画锐角时,两边的张口要比直角的小;画钝角时,两边的张口要比直角的大。如图所示:锐角钝角锐角钝角二、图形的变换1.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且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平移是物体做直线运动,旋转是物体做圆周运动。平移时,物体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时,物体方向发生改变。4.平移图形的方法:把这个图形的各个顶点按指定的方向和格子数平移到新位置,先描出各点,再把各点按原图顺序连接起来,就是按要求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六、统计与概率(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归纳复习测评卷(统计)【知识梳理】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复式统计表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复式统计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单位)特点观察复式统计表并回答问题绘制统计图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考点复习】一、复式统计表:1.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能够表示多组数据。便于更好、更清晰地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2.根据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首先要看清表头,明白每栏所表示的内容,然后找到相关内容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解决问题。二、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单位):1.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5个单位):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如果表示的数量比较多,就能够用1格代表5个单位,这样既方便又快捷。2.画法:(1)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日期。(2)画出纵轴和横轴,用一定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3)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宽窄一样,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三上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分数的定义: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含义:1.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2.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是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上面的数是分子,表示所取得份数。如:2……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分数线(表示平均分)5……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数的读法:读作:十七分之五分数的大小比较:1.同分子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2.同分母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1减几分之几,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来计算。二、数与代数(数的运算)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考点复习】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加法验算的方法有两种:1.能够经过交换加数的位置来验算。2.能够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来验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在计算时,当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时,要从百位上退1当10,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退1当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上剩9。减法验算的方法有两种:1.能够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是不是等于减数来验算。2.能够用差加减数看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来验算。估算的方法:结合实际,把试题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除法笔算的方法与步骤:1.先写””表示除号。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4.把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6.用被除数减去上去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要比除数小。例如:16÷5=3……1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份数)15除数……5……被除数15……5和3的乘积1……余数有余数除法的读法:16÷5=3……1读作:16除以5等于3余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除法就是看一个数中有几个另一个数。而余数表示把总数平均分后剩下的部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里,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中”0”前面的数去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两、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估算出近似的积,中用”≈”连接。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如果没有进上来的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可先用一位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数与代数(常见的量)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秒的认识:秒针走一格是1秒。时、分、秒之间的联系: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分与秒之间的进率是60,把时化成分,或是把分化成秒,就看时(分)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1分=60秒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1.能够经过数格来完成。2.也能够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吨的认识: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吨、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吨与千克的进率是1000,换算时,”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千克”换算成”吨”就是把”千克”数的末尾去掉3个0。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归纳复习测评卷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四边形的定义:由四条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是个封闭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且易变性,具有不稳定性。长方形的特征: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特征:有四条相等的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三种图形都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不同点:1.边的区别:正方形四边形都相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2.角的区别: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周长的求法:1.不规则图形的周长采用绳测法:用一根细线绕图形的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绳长就得到不规则图形一周的长度。2.规则图形的周长采用直尺测量,再计算出一周的长度和。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4用估算法画线段的方法:经过对长度单位已有的表象,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毫米的认识: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能够用毫米做单位,将1厘米平均分成10小格,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分米的认识:当被测量物体较长时,能够用分米作单位,将1米平均分成10小格,每1小格的长度是1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联系: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之间,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的认识:测量较长的距离时,常见千米(又叫公里)作单位。1千米=1000米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把千米化成米,在千米数末尾加上3个0;把米化成千米,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五、统计与概率(不确定现象)归纳复习测评卷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确定性的描述: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能够预知的,具有确定性就能够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性的描述: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能够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就能够用”可能”来描述。可能性大小与数量之间的联系:1.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有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2.统计结果记录次数越多,证明被摸到的可能性越大,数量就有可能相对多些。求简单的组合数的方法:要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就是把几个事物每两个组合在一起,找出有几种组合的方法。能够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按一定的顺序把要组合的事物两两相连,再数一数连了几条线,就得到了组合数。简单排列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采用一一列举或连线等方法能够找出事物的排列数。求稍复杂的组合数的方法:稍复杂的组合也能够用连线的方法来完成,组合中不计较事物的先后顺序,只在乎不同组合中的元素。三下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小数的定义:小数的认识:像5.9、0.85、和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论有几个0,都要一一读出。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去写,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再写小数点,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论有几个零,都要写出来。小数的含义: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分母是10的分数能够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能够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小数的大小比较: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依次类推。数与代数(数的运算)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 【考点复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位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中的小数点要和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减数(或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1.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还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面舔上几个0.(2)想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的口算方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以为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2)拆数估算法:把三位数拆成几百几十加几或几百几十加几十几的数(拆成的数一般都是一位数的倍数),分两次除,然后再把除得的商相加。(3)想乘法,估算除法: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几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上写在那一位的上面。(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而且在余数右边一位写下被除数在这一位上的数,再继续除。除法的验算方法:(1)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有关0的除法:(1)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2)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除法笔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中间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直接商0.(3)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过程中,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个位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就能够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1)把两个因数看做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2)把其中一个因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算出结果。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与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三、数与代数(常见的量)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年、月、日:一年有12个月,天数为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天数为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一年中的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一年中的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年全年共有365天,闰年全年共有366天。平年、闰年的判定方法:根据每年二月份的天数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根据全年的天数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根据公历年份直接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24时计时法:(1)24时计时法:在1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因此经常采用0时到24时的计时法,一般叫做24时计时法。(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从夜里0:00到中午12:00,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小时。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用当时时刻加上12;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用当时时刻减去12;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在时刻前面加上表示时间的限制词。(3)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时间、时刻的意义:两个不同的日期或两个不同时刻的间隔,叫做时间.如某一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经过5小时或坐火车一直坐了2天,这都是表示不同时刻的间隔.表示时间用小时、天等时间单位.时刻是时间的某一瞬时,即此时刻的具体时间,如1998年9月1日8时15分.表示时刻用日、时等词.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能够根据钟表推算;能够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空间与图形(图形与位置)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确定一个方向的方法:能够借助身边的事物辨别方向,也能够借助工具辨别方向。2.根据一个确定的方向找其它三个方向的方法: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顺时针排列。3.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4.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选好观察中心,把选好的观察中心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中心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的方向:(1)利用指南针辨认。(2)借助身边事物辨别,只要辨认出东、南、西、北中的其中一个方向,其余七个方向便可确认。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看路线图时首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在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来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方所在的方向,在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五、空间与图形(测量)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面积的定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常见的面积单位: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土地面积常见单位:测量土地的面积常见公顷、平方千米作单位。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相邻两个常见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面积单位间的转化:同类单位中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进率;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要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六、统计与概率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简单的数据分析:横向条形统计图: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能够让纵轴表示统计事物的名称,横轴表示统计的数据,这样所画出的条形呈水平方向排列,这样的统计图就称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横向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的方法和纵向条形统计图相同,经过看图搜集数据,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也能够经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而且能对图中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根据图中的信息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制作统计图时,有时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值都比较大,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这时能够用起始格表示一个较大的单位量(用折线),从第二格起,每格表示较小的单位量,这样更能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平均数平均数的含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用除法算式计算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综合应用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制作年历设计制作年历1.先设计好自己是要把全年做成一整张的,还是把每个月各做成一张。2.选择制作哪一年的年历,并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3.确定整体布局的形式,如制作单张年历能够每行3个月,排4行。每张月历都画五行格子,每行有7个格子,用每一竖行表示星期几。如果第一竖行表示星期日,第二竖行就表示星期一,第三竖行就表示星期二……如果第一竖行表示星期一,第二竖行就表示星期二……4.填好每月的天数,特别要注意如果制作的是平年的年历,2月是28天,闰年的年历,2月是29天。5.用颜色区别出休息日和大家所知道的重要节日,并用文字标出这些节日的名称。6.设计封面、插图、花边或在年历空白处填充其它内容。设计校园设计方案1.校园内考察:总结新校园的设计计划,到室外进行时地考察,看计划是否能够实行,如果不能实行要进行调整。这里要涉及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场地面积的大小,增添的设施放置在操场的哪个位置等。2.根据新规划画出新校园的平面图。为了把图画得很美观、合理应注意一下几点:(1)注意各建筑、设施在图上的方位。(2)注意各建筑、设施在图上的大小,比例要适中。(3)先用铅笔画,再涂上合适的颜色。集合思想借助直观图解决重叠问题,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示意图,借助示意图进行思考,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地计数,应从她们的和中减去重复部分;也能够先用其中一部分减去重叠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等量代换思想1.根据天平的原则能够得出:两个完全相等的量能够互相替换,这就是等量代换。2.等量代换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如果a=b,b=c,那么a=c。四年级上册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十进制计数法: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整数数位顺序表:数级……万级个级位数……第九位第八位第七位第六位第五位第四位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数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㈠自然数的概念: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12,……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3.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先读亿级、万级,再读个级;亿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个”亿”和”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4.多位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先写亿级、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多位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多的数比较大。②位数相同,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相同数位上有不同数字为止,这位上的数哪个大,那个数就大。6.四舍五入: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位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者大于5,小于5则直接舍去后面的数,大于则要向前进1后再舍去后面的数。7.数的改写:多位数改写成”亿”或”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①整”亿”或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能够直接省略”亿”或”万”后面的0,换成”亿”或”万”。用”=”连接。②非整”亿”或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或”万”后面的尾数后写上”亿”或”万”,用”≈”连接。8.认识计算工具:认识重用的计算工具,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操作。二、数与代数(数的运算)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1.口算乘法方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再分别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一:先按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去乘,然后在得数后面添一个0。方法二:用一位数先乘整百数,再乘整十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先把0去掉,用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最后在结果的末尾添上所去掉的0。笔算乘法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十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时,第一个因数中间的0也要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末尾加上几个0。3.乘法的估算方法:把两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转化成接近它们的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来估算。4.积的变化规律:(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除时,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这个数。(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乘积不变。5.除法口算方法:(1)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法(2)转化为表内除法计算。6.除法估算方法:被除数或除数是接近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要用”四舍五入”法把它们看成接近它们的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来估算。7.除法笔算方法: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1)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8.除数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的比较: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不同点:除数是一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9.商的变化规律:(1)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要除以(或乘)相同的数。(2)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3)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三、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1.直线、射线与线段的联系与区别:名称相同点联系区别图形端点长度直线直的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无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射线1个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线段2个端点有限长,能够量出长度线的关系: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能够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垂直: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画垂线的步骤:边边重合——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的直线重合;点点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上的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画线——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画平行线的步骤:画线——固定三角板,沿着一条直角边先画出一条直线;靠紧——用直尺靠紧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平移——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板;(4)画线——沿着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角的认识: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分类:名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图形度数小于90°90°大于90°而小于180°180°360°角之间的关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4.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2)对角相等;(3)具有不稳定性(易变形)。梯形的认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四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空间与图形(测量)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中心0刻度线中心0刻度线半圆被等分成180等分内刻度圈外刻度圈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是量角器。①中心点:量角器的中心有一个点,叫中心点。②刻度线:量角器上有许多刻度,从中心到各刻度之间的连线叫做刻度线。为方便使用,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和两圈刻度。一个是内刻度圈,一个是外刻度圈。角的计量单位和表示符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正确角的大小是1度。”度”是度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作1°。角的度量方法:(1)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让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2)使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找出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最后读出这个角的度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不准确;(2)重叠比较法——准确但不实用;(3)用量角器测量——既实用又准确。2.角的画法(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所要画的角的度数的刻度线上点一个点。(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经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五、统计与概率(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归纳复习测评卷【知识梳理】【考点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共同点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一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联系多张结构一样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能够合并到一张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从而能够更清楚看出各类之间的比较。区别只表示一种事物数量的多少。表示多种事物数量的多少。画法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日期。画出纵轴和横轴,用一定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抚顺矿务局职工工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微机励磁屏项目合作计划书
- 体育赛事数据分析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纯四氧化三锰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核电站用电缆项目建议书
- 2024年凉山州会理市定向考聘社区工作者真题
- 消费赠与合同
-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易错知识点专项练习(判断选择分单元编排附参考答案和点拨)
- 顶岗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 享税收优惠-8个备案管理税务风险需防范
- 五年级期末家长会含内容模板
- 肺功能进修汇报护理课件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长春高新:2023年年度审计报告
-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一)
- 传感器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
- 锦江之星企业文化
- 人工智能在智能检验中的应用
- 球磨工培训课件
-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二元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 数据治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