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中南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中南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中南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中南地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前言2008年6月,我们受**县城市管理局的委托,承担《***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在工作期间,得到了**县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工作进展顺利。2008年6月底,《***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稿)编制完成。2008年7月11日,***市发改委召集市、县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及专家,主持召开了《***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与会领导及专家对《***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与会领导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在《***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中,市、县各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及技术人员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与配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编者2008年7月PAGE76可行性研究结论本报告对***市**县污水处理工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为了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保护区域水体水质和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城市经济,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建设***市**县污水处理工程是非常必要的。2.结合**县城市规划、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近远期结合,以近期建设为主,考虑远期的发展,本可研最终确定**县污水处理工程远期(2020年)建设总规模为30000m3/d;近期(2012年)建设规模为***市**县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指标要求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4.经过厂址方案比较,本可研推荐方案一,即两头寨厂址作为**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厂址。5.通过对微动力生物膜法工艺(DSTE)和氧化沟工艺两个工艺方案的比较。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微动力生物膜法工艺(DSTE)作为**县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方案。6.**县污水处理厂推荐方案(微动力生物膜法工艺(DSTE))工程总用地面积30000.00m2,合45.00亩,一期工程用地面积23936.62m7.本可研推荐采用分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相结合的排水体制作为**县的排水体制。8.**县污水收集系统工程污水干管总长53810m,近期共需完成截污主干管和二级纳污干管430309.根据近期工程推荐方案(微动力生物膜法工艺(DSTE))设计编制的该污水处理工程估算总投资为6948.97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工程估算总投资为3211.50万元,污水收集系统工程估算总投资为3737.47元。10.本可研对***市**县污水处理近期工程(含管网)建设方案总投资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县污水处理近期工程(含管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指标1财务内部收益率1.1税前全部投资(%)2.111.2税后全部投资(%)2.112财务净现值(i=2%)2.1税前全部投资(万元)83.932.2税后全部投资(万元)83.933投资回收期3.1税前全部投资(年)16.773.2税后全部投资(年)16.774年平均投资利润率(%)2.875年平均投资利税率(%)2.875平均盈亏平衡点(%)74.246工程总投资(万元)6948.97其中:建设期利息(万元)117.45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1.297年平均运行成本(元/m3)0.8138年平均总成本费用(元/m3)1.67011.本工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环境效益显著,建议批准实施。目录可行性研究结论 11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编制依据 11.3编制原则 21.4编制范围及内容 21.5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32区域概况 52.1城市概况 52.2城市总体规划 132.3给水现状及规划 152.4排水现状及规划 15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83.1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的需要 183.2保护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93.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 194工程建设规模 214.1工程建设期限 214.2污水量定性分析 214.3污水总量预测 224.4工程建设规模确定 265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 275.1排水水质预测 275.2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285.3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296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 306.1厂址选择原则 306.2厂址方案一 326.3厂址方案二 336.4厂址方案比较 346.5厂址推荐意见 357工艺方案论证 367.1污水处理工艺方案论证 367.2污泥处理及处置 428污水处理厂建设方案 458.1总图设计 458.2工艺设计 488.3附属建筑物设计 678.4通风和空调设计 688.5建筑设计 688.6结构设计 698.7电气设计 718.8仪表与自控设计 739污水收集系统工程方案 789.1排水体制 789.2污水管网工程 8010防洪、节能、环保、水土保持、消防、劳动保护、四新技术运用、拆迁影响及安置计划 8510.1防洪 8510.2节能 8510.3环境保护 8710.4水土保持 8810.5消防 8810.6劳动保护 8810.7四新技术运用 9210.8征地拆迁影响及安置计划 9311生产组织 9411.1实施原则与步骤 9411.2组织机构与分工 9411.3项目招投标 9411.4设计、施工和安装 9511.5调试与试运转 9611.6运行管理 9611.7污水厂人员编制 9711.8工程实施进度计划表 98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012.1工程概况 10012.2投资估算依据 10012.3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10112.4铺底流动资金 10112.5项目总投资 10112.6资金筹措 10113财务评价 10913.1财务评价依据 10913.2财务评价说明 10913.3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10913.4成本估算 11013.5财务效益分析 11013.6不确定性分析 11113.7财务评价结论 11213.8经济指标 13314社会评价 13414.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13414.2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 13414.3社会风险分析 13414.4社会评价结论 13415风险分析 13515.1政策风险 13515.2市场风险 13515.3技术风险 13515.4投资风险 13616附图、附件 13716.1附图 13716.2附件 1371概述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市**县污水处理工程1.1.2项目地点湘南省***市**县塔峰镇1.1.3建设单位***市**县城市管理局1.1.4编制单位湘南省建筑设计院湘南省建筑设计院成立于1952年,全国市政设计协会理事成员单位,具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证书,以及国家计委颁发的工程咨询甲级资质证书。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防治法;建设部于2004年3月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持总局科技部建城[2000]24号文件《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联合颁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湘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湘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长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委托书;**县情;《***市**县城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县2006年统计年鉴》;**县污水处理厂地形图。1.3编制原则遵守国家对环境保护及环境治理的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污水治理工程必须符合保护水体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总体目标。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和要求,并与城市道路、给水、防洪、环保、电力、电信、移民迁建,近期建设等工程规划相协调。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精心编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根据统一规划,分期、分阶段建设的原则,统筹兼顾近、远期工程内容,以近期为主,考虑远期的发展。因地制宜的根据客观实际,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工程投资,节省用地、节省能源,并降低运行成本。积极稳妥地引进、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新材料,提高运转的可靠性,适当提高自动化程度,尽可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尽可能减少污染物在收集、输送、处理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防止二次污染。污水处理厂建设必须与污水管网的建设相配合。1.4编制范围及内容根据***市**县城市管理局的委托,此次《***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为2006年编制的《***市**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年)范围内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部分由工业企业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的工业污水。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污水收集系统主要污水干管的规模与走向。确定污水处理厂近、远期建设规模。选择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对整个污水处理工程作投资估算。对整个污水处理工程进行项目经济评价。1.5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如下:《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烧碱、聚氯乙稀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1995)《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本)《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3-07-200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混凝土水池软弱地基处理设计规范》(CECS86:96)《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0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SDJ8-79)《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093-2002)《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131-90)《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CECS81:96)《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95)《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验收大纲》(JB/T5234-1991)《过程检测和控制流程图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GB/T2625-1981)《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控制室设计规定》(HG/T20508-2000)《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T20509-2000)《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0227-9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2325-200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7-96)

2区域概况2.1城市概况2.1.1地理位置**县地处东经111°54′15″~112°27′08″,北纬25°01′02″~25°37′08″,位于湘南省南部边陲,南岭山脉中段北麓。东接临武,南界江华与广东省连州市相连,西邻宁远,北毗嘉禾。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55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807.06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85%。2.1.2历史沿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竹管寺横江砠出土的石斧、石凿、石箭和陶片等文物证明,早在夏商前,县境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乃虞舜帝南巡过化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县境属楚。汉高祖五年(前202)建县,名南平,隶属桂阳郡。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并入临武县。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复置南平县,属郴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以境内“山岭重叠,荟蔚苍萃,浮空如蓝”而更名为**,属桂阳郡。宁真宗景德三年(1007),属桂阳监。元属桂阳路。明洪武元年(1368),属郴州。二年,属桂阳府;九年,属衡州府桂阳州。清属桂阳州。民国3年(1914),属衡阳道,11年直属湘南省;26年,全省分为9个督察区,**属第八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隶属郴县专区、湘南行政公署、郴州专区、零陵专署、***市。1995年,**县实行撤乡并镇,全县划分为9乡6镇。即塔峰镇、竹管寺镇、楠市镇、毛俊镇、新圩镇、所城镇、祠堂圩乡、土市乡、太平乡、大桥乡、浆洞瑶族乡、荆竹瑶族乡、紫良瑶族乡、汇源瑶族乡、犁头瑶族乡。因园艺场合并到新圩镇,农林茶场由原来的6个减为5个。为便于开展工作,凡在原乡镇基础上合并的乡镇,均设2至3个办事处。图2.1***市**县区位示意图图2.2***市**县城卫星图2.1.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县内经济发展加快。到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2274万元,年平均递增7.62%。1953年,全县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2810万元,年平均递增4.32%。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1962),全县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反右倾”运动,经济发展受到挫折,除财政收入外,其它重要经济指标均为负增长。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下降到2306万元,年平均递减3.87%。“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后贯彻“抓革命,促生产”方针。至1976年,工农业年总产值达5518万元,比1965年增长55.35%。但因工业投入多,产出少,企业收入下降37.57%。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上升到7181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49万元。1979年开始,县政府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城乡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到198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49亿元,比1978年增长1.1倍。其中,工业产值5555万元,增长2倍;农业产值9432万元,增长78.87%。1990年后,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1992年,工农业总产值4.10亿元,乡镇企业产值1.41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124万元。1995年,省体改委批准**列为综合改革试点县。是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199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1885万元,增长4.0%;第二产业31295万元,增长13.7%;第三产业26944万元,增长12.1%。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23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9.4%和12.3%。至2005年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达21.93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7%。2.1.4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以山地著称,南部山区属南岭山系。界岭、香炉石、野狗山一线属九嶷山区。县内海拔800米以上山峰349座,其中1000米以上山峰258座。境内地貌为两侧山脉凸起,中间凹陷,向东北和西北两处开口,形成南高北低向北倾斜的“丫”形地貌轮廓。全县最高峰海拔1826米,位于紫良乡的界岭;最低处为大洞乡境内的月田村,海拔188米。地势起伏大,高差1636米,比降3.3%。主要山岭脉络清楚,呈南北走向。南部山岭高大,连绵重叠,植被繁茂,森林资源丰富,是县内传统林木产地;中部及北部山丘岗平交错,耕地宽广,溪河纵横,土壤肥沃,是全县粮食、油茶、茶叶;烤烟及其它经济作物主要产区。(2)气象**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热量丰富,生长季节长,但春秋两寒明显;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年日照多,但春季日照少,南部山区更少;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垂直和地域差异大,小气候明显;春湿、大风、暴雨、火南风、干旱、冰冻每年均有发生;局部地区冰雹危害较大。1958-1987年30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587小时,日照率35%。全县历年平均蒸发量1327.9毫米,其中7月蒸发量236.6毫米。全县年平均气温17.8℃。一年中,1月最冷,月平均6.3℃;7月最热,月平均28℃。大部分地方热量能满足农作物三熟制需要。全县年平均降雨量1527.6毫米,比全省多99.2毫米,为全国多年平均降雨量的23.6倍和世界大陆多年平均降雨量的1.49倍。年雨日175天左右。日平均气温大于10℃期间,降雨量1234毫米,占年降雨量的81%。但年内降雨量分配不均。4-6月降雨量637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2%;7月降雨量只有114.3毫米,易造成干旱。由于雨量分配不均,故县内时有洪灾和干旱发生。县境有两个降雨中心:一在浆洞、尚屏,一在荆竹林场三分石地区,年降雨量均在2000毫米以上。洪水暴发时间多集中在每年4-7月,即“清明水”、“端午水”。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至1987年发生的26次较大洪灾中,出现在春夏季的达22次,占84.6%。县境1958-1987年,年平均大风日11天,最多达38天;平均风速2.0米/秒。全年以北风最多。10月至次年3月以偏北风为主,4-8月以南风为主。县内地处南岭中段,是南北气流交换必经之路。南部山脉高差大,谷峰并存。高山与高山之间低谷地带形成狭管效应,风速大。南部山区主要有两个风口,一是大麻乡南风坳,一是浆洞乡葫芦岭。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平均风速达5米/秒。南风坳口兆草鞋坪最大风速17.3米/秒,到岭脚仍可达9.6米/秒。另大桥乡蓝江和毛俊镇河川平地,由于地处高山之下,高山气流下沉加速,在狭谷中风速加大,形成两处明显的地形风,一般在傍晚时甚明显。(3)水文县境河流地跨长江、珠江两大流域,主要属长江流域湘江水系,是春陵水、潇水发源地。南部葫芦岭一带是珠江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之一。全县5公里以上河流69条,总长度849.50公里,其中积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者有舜水、俊水、钟水、琛水、大源河等12条。全县有地下河3条,泉井1366处,较大泉井370口,地下河及泉井年排泄量3024立方米,约占每年全县大气降雨天然补给量3.38亿立方米的9.2%。泉井分常流井和雷公井两种,涌水量随季节降水量变化而变化,一般为春小秋大,雷公井则春有秋渴。**县城区属舜水流域,流域总面积521.83平方公里,呈带状,是春陵水的主源,干流长度35公里,干流比降9.6%,流域内无水库,只有几座拦河坝。流域为山林地区,地层主要为沙壤、花岗岩,土质为黄土和砂质土土壤,河床为岩石、卵石组成。**县城段河流控制面积258.5平方公里。该段河床浅、沙洲多、两岸地势低洼,最大河宽85米,最小河宽60米。**县城区内溪流纵横交错,共有10多条溪流和一条人工的灌溉渠道,最大河宽8米,最小宽度1米,流量随季节性变动,具有重要的调贮能力。表2-1**县地下水不同频率渗入量表分区面积(平方公里)不同频率地下水渗入量m350%75%95%基岩裂隙水916.61937580616500松散岩开隙水259.52208017741410石灰岩裂隙水629.81223201903415137合计1805.94337752886923047表2-2**县河流统计表流域名称河流名称河流条数河流长度(公里)积雨面积(平方公里)5以下5│1010│2020│5050以上5│1010│5050│100100│500500│10001000以上春陵水系舜水221362191111钟水1213629111俊水16110234822萧水水系琛水981351电河5122311大源河5235全县692371910116414611(4)地质**县地质构造主要为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和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境内加里运动形成东西向构造,印支运动产生南北构造,燕山运动主要形迹是北东向断裂。东西向构造适分两期。加里东期褶皱和断裂,发育在震旦系至奥陶系地层中,该期褶皱属紧密型,多为向斜倒转褶皱,岩层倾角一般为45-75度,多形成褶皱背山。部分背山斜经长期剥蚀,出现地形倒置,背斜形成各地,向斜形成山地。毛俊桐子坪倒转背斜,构成桐子坪管谷地,竹管寺长冲岭倒转向斜,构成长冲岭山地,全鸡岭至天鹅的东南向隆起地带,及其中的东西断裂为燕山期产物。该隆起地带由花岗岩组成,构成花岗岩山地,此带受南北向的所城——堡城断裂的干扰和破坏,其间的凹陷带零星出现古代地层,断层通过之处,常形成冲沟,溪岩,局部小盆地,如所城盆地。南北向构造,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受其影响的有泥盆系至下三选纪大沼群,该期构造由一系列近于南北向的褶皱及走向断层组成,背向斜两翼地层倾角平,山背被冈化剥蚀,形成尖峰的中低山。南北向断裂,为褶皱同期或后期形成的构造,将各背向斜分割开,破坏了它的完整性。境内最大的南北断裂为所城大桥断裂。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分布在荆竹、紫良、所城、大麻、大桥、浆洞、千俊、火市等乡镇,多处花岗岩、次火山岩出露区,重要的有大湾——冷水源,下坪——大麻,葫芦岭——千俊断裂,规模较大,延伸20余公里,这些断裂在花岗岩区表现为硅化带,在沉积岩、变质岩区为破碎带。县境内上元古界至下古生界地层为浅变质岩,地槽形沉积,上古生界为地台型沉积,中、新生界为地洼型沉积。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侏罗系、第四系。震旦系——分布在荆竹乡的凌江、老寨、大桥乡的坪河等地。岩性为石英砂岩,泥板岩,其上部夹硅质岩,厚度为4000米。寒武系——分布在县境犁头、江源、荆竹等乡及东部茶盘岭、尚屏等地。主要岩性为板状页岩、石英砂岩,底部夹炭板岩,石煤层,厚度为2000米。奥陶系——县境仅有下奥陶系,出露极少,分布在蓝屏乡成家源一带。主要岩性为天绿色泥板岩,上部地层含有灰黑色泥板岩,厚度为300米。泥盆系——泥盆系地层在县境发育,分布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为**大向斜主要组成部分,除中、下泥盆系组成较陡高山外,上泥盆系形成不高的山岗,泥盆系岩层厚度约为2390米。石灰系——石灰系分布广,仅在县境北部以及东北部的楠市、总市、新玗等地稍有出露。它往往组成向斜核部,有时为大向斜的一翼,一般形成不高岗地和凹地。侏罗系——县境均为下侏罗系,出露不多,仅分布在楠市镇大元巷、正市乡希政等地,为灰色、黑色砂页岩,夹不稳定的薄层烟煤,厚度为500米。第四系——县境内第四系分布在龙溪、城关、竹管子、总市、楠市、正市、洪观、火市等乡镇,为黄棕色亚砂土及亚粘土。此及舜水、溪水的冲积物,属中更新系统,厚1-10米。岩石主要为花岗岩、火山岩、石灰岩、变质岩、砂页岩、砂砾岩。(5)森林资源**县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北麓,萌诸岭九嶷山系贯穿全境,地貌特点以山地为主、属中山、中低山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光能充足,适于植物生长。**县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据83年农业区划考察,全县有乔木、灌木共86科,210属,583种。其中有栽培价值的有58科,253种。有实用推广价值的有180种。计划用材林128种,防护林34种,薪炭林31种,经济林60种(其中木材37种)。属国家省重点保护的有水杉、银杏、金叶白兰、福建柏、黄杉、香杉、红豆杉、三尖杉、不莲、鹅掌楸、白克木、杜仲、楠木、檫树、华南栲、南岭黄檀等16个珍贵树种。稀有观赏树种有红山茶花、斑竹、罗汉竹、紫竹、铁坚油杉等。境内经济林品种繁多,面积22194公顷,占全县面积的12.2%,占有林地面积的21%,主要有茶、油桐、山苍子等,果树有柑桔、奈李、核桃、板栗、蜜桃等。药材有杜仲、厚朴、黄柏、天麻等。全县林业用地14283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8.6%。有林地面积和疏林地面积80113.1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4357.1公顷,占92.8%,疏林地面积5756公顷,占7.2%。经济林总面积22194公顷,其中油料林占91.9%,特种经济林占0.6%,果木林占5.5%,其它占1.9%。竹林面积9176.2公顷,主要为毛竹,占97.7%。(6)矿藏县境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已探明的有20余种。其中金属矿有铁、锰、铝、锌、稀土、锑、铜、银、金、铀等。全县铁锰蕴藏量较大,储量约1.58亿吨。铁矿主要分布在所城、龙溪、楠市、祠堂圩、洪观等地;锰矿主要分布在太平圩、土市、火市、田心、早禾、毛俊等地;铜、铅、锌、锑矿主要分布在土市、荆竹、紫良、犁头、太平圩、龙溪、汇源等地。金、银矿主要分布在大桥、紫良、大麻、浆洞等地。非金属矿主要有水晶、灰岩、白云岩、硅石、磷、高岭土、长钾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岗石、煤等。灰岩、白云岩、硅石主要分布在新圩、田心、太平圩、大洞、竹管寺、楠市、祠堂圩、蓝屏、荆竹等乡镇。磷矿主要分布在塔峰、大麻等乡镇。水晶、高岭土、钾长石、方解石、大理石、花岗岩等主要分布在大桥、大麻、荆竹、紫良、浆洞、正市等乡。煤为烟煤,主要分布在正市、洪观、楠市等乡镇。2.2城市总体规划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市**县城总体规划》(2002年~2020年),主要内容简述如下:1、规划期限近期:2002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2、规划范围根据**县城近期建设及长远发展需要和整体协调原则,将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发展用地、及各类规划控制用地、水源、江河、山林等需规划控制的地区划入规划区范围。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北至下五里冲-油榨脚-下咸,西至朱家-里仁首-两江口-鸭婆冲-小岭湖山体边线-岭脚,包括都龙庙水库周边山林保护区,南至下肖家-牛塘坪,东至源头大队—岭脚坪—东江大队—黄泥洞,沿山脚线划分,用地面积为50平方公里。3、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或地区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职能,它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的。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分析来看,**县城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是随着永连公路的通车,与经济发达省份——广东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之后,其受到珠江三角洲经济拓展的影响将越来越强;同时凭借其独特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以及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成为适宜居住创业的城市。规划确定**县城的城市性质是:“湘粤边界生态工贸型城市”。4、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规划近期2010年:6.3万人规划远期2020年:12万人(2)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6.3Km²人均用地100~110m²远期(2020年)12.0Km²人均用地90~100m²5、城市规划结构形态规划空间结构形成“一带两轴、三中心七组团”总体格局。“一带”——构筑舜水河两岸的滨河风光带;“两轴”——构筑“童峰塔—塔下寺—塔峰路—市政广场—魁峰山”的东西景观轴,将是城市的虚轴;规划湘粤路向北打通至东方大道,成为城市南北景观轴,将是城市的实轴;“三中心”——构筑永连公路两侧新建西路与塔峰西路之间的公建中心,综合布置县城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在北部东方大道与湘粤路交汇处形成公建副中心,在塔下寺公园周边形成公建副中心。“七组团”——规划形成四个居住组团、两个工业组团和一个仓储物流组团。四个居住组团分别为南平路以北居住组团,南平路以南、湘粤路与永连公路之间的居住组团,湘粤路以东、南平路以南居住组团,舜水河以南居住组团;两个工业组团分别为南平路以北的**边贸开发区和七里江工业区;仓储物流组团位于南平西路以北的永连公路西侧。6、城市发展目标**县城发展的总目标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引导,以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途径,将**县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越、景观环境优美、交通顺畅、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历史文化风貌独特、适于居住和创业发展的***市域南部次中心城市。近期(2002-2010)发展主要目标:积极改善现状城区居住环境、景观面貌,推进工业园区、边贸物流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对外招商引资的物质环境,为经济腾飞创造良好基础。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积极推进城市化;各类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实现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推进沿舜水河绿化景观带及居住生活区的建设,城区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远期(2010-2020)发展主要目标:进一步推动产业与人口集聚,同时工业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和治理,城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成为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山水生态城市,实现小康社会的总目标。2.3给水现状及规划2.3.1给水现状县城有水厂2座,分别是一水厂和二水厂。一水厂位于县城西南胡家岭头,现供水规模为8000吨/天,以都龙庙水库作为主要水源,取用龙溪渠水作为第二水源,现已停产。二水厂位于岭脚,供水规模为2万吨/天,以新田湾河水为主水源,舜水河上游水为补给水源。现实际供水约1.5~1.6万吨/天。目前全县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基本保持在Ⅱ—Ⅲ类水质。水质满足给水取水要求。经过努力,**县县城的供水已经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是供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供水水质没有得到切实可行的保护,常常受到县城排污的困扰,加大了水处理的成本,影响了供水水质。其次管网老化生锈,二次污染严重,供水不够稳定。另一方面县城周边地区仍然有很多居民采用手摇压水井,而一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2.3.2给水规划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2020年县城供水保证率达到100%,保证生活及工业用水,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科学合理布设给水工程设施,力求最佳综合效率。保护水源,确保饮用水水源达到Ⅱ类标准。县城扩建水厂采用集中供水,给水水源为河流及水库等地表水。给水水源的枯水流量及卫生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县城二水厂应根据城市发展逐步扩大规模,到2020年规模扩大到7.2万吨/日,占地面积为10公顷。并且加强供水工程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水质好、水量富余、水压充足。扩大供水覆盖面积,提高供水普及率。一水厂逐步转化为工业供水。2.4排水现状及规划2.4.1排水现状目前,**县全县范围内,排水体制总体为雨污合流制,管网为明渠与暗渠、暗管相结合的形式,但是不成系统,而且卫生条件差,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整个城区有5条穿过县城的水渠由西向东流入舜水河,其排水主要根据地势向水渠排放。其中舜峰路、城东路、塔峰路等一些地段的排水通过涵洞向舜水河直接排放。**县道路两侧修砌的下水道,下水道的材料主要为青片石与红砖,铺设好以后用水泥砂浆封住。污水、雨水通过自然地形排放,或经沟渠、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在城镇里居民日常生活废水一般倒入路面,靠自然蒸发或渗入地下。县城内主要排水设施很少,目前无污水处理厂。由于受到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由于工厂内的污水处理设施设备简单,规模小,利用率低,污水管道收集设施不完善,县城的生活污水和各企业单位的工业污水基本上都是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舜水河,造成舜水河水体受到污染。因此,兴建污水处理厂已刻不容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城工业污水量不断增长,但处理率低,水体存在污染隐患的情况应当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市**县城区排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急需解决:(1)、排水系统不健全,现有城区的排水系统缺乏合理的组织性,另外还有很多地方尚处于无组织排水状况。城区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管网大体上为明渠与暗管、暗渠相结合的形式,而且污水、雨水往往直接通过自然地形排放,或者经沟渠、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在日常生活中,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废水一般倒入路面,靠自然蒸发或渗入地下。因此,城区的排水系统完全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系统,结果导致城市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污染。(2)、污水处理率低,造成水体污染,卫生状况不佳,直接损害了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县主要排水设施很少,污水的排放量大,特别是由于缺乏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外排,造成河流受到污染,水质有所下降。工厂内的污水处理设施设备相对简单,规模小,利用率低,污水管道收集设施不完善,污水管道较少。而且污水量大,处理率低,更严重的是已经造成舜水河水体受到污染,进而对下游的河流水体造成影响。(3)、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接排入舜水河,使区内地表和地下水水体受到污染,影响区域水环境。目前,舜水受到已经受到了污染,但是由于视觉上觉得舜水河仍旧是那么清澈纯净,这是很叫人担心的,如果在不加以控制,美丽的舜水河将只能在**人民的脑海中珍藏。2.4.2排水规划(1)规划目标县城污水处理率到2020年达到80%,满足国家对卫生城市的要求。工业污水采取内部处理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相结合。科学、合理布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力求投资少、效益高。(2)排水体制选择县城采用雨污合流制,分区逐步实施截污并进行处理。(3)污水规划在两头寨山脚下舜水河岸边,设置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7公顷,分三期建设,到2020年规模达到5.76万吨/日。(5)雨水规划合理地布置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充分利用地势条件,因势利导,顺捷快直的排入河涌。对地势低洼,直接排除困难的地段,可设雨水泵站。保护县城范围内的塘、湖、河涌、水库等自然水体,严禁在开发建设中占用雨水调蓄用地。(6)城市防洪规划**县城的防洪标准定为20年一遇,堤防工程的级别确定为Ⅲ级。根据2002年元月《湘南省**县城市防洪规划报告》,确定舜水河堤坝顶高程为20年一遇的洪水位加高0.8米,堤坝顶高程从272.4到266.7米(黄海高程)。过水断面按60米,水深按2.112米已可满足20年一遇洪水的过水流量。Ⅲ级防洪堤沿县城区段内舜水河两岸设置。舜水河北岸防洪堤:从鸭婆洞至两头寨山脚,总长约8.5公里。舜水河南岸防洪堤:从鸭婆洞至六甲铺,总长约9.5公里。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的需要目前,我国环保压力持续加大。我国已签署和批准了30多项国际环境公约,履约任务十分繁重。不久前,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成为预期性指标,而将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中的8项指标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在这8项备受关注的强制性指标中,在“十五”时期落空的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被作为重点列入其中。五年之内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作为考核政府责任的硬杠杠。减排指标成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不仅显示出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保护环境的坚定信心,还折射出环境保护正在成为优化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而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中,体现公众利益的环境保护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各级政府不容推卸的职责所在。《十一五规划纲要》通过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的区分,划清了政府“为”与“不为”的界限。而政府职能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政府责任的转变,是政绩考核内容的转变。环境指标成为约束性指标,也就意味着环境指标的实现与否,是政府作为与否、作为得好与不好的表现,环境指标将构成政府政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我国要达到的12项环境保护指标为:80%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80%;地表水国控断面达Ⅴ类水质标准以上的比例大于75%,其中七大水系好于Ⅲ类的比例大于40%;近岸海域海水好于Ⅱ类水体的比例大于55%;65%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好于Ⅱ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核设施周围的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10%;城市污水处理率(二级)大于70%,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大于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6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大于6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比例大于25%;20%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得到保护;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大于20%。《湘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加大设市城市和县城环境治理力度。根据发展规划,到“十一五”期末,设市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70%、30%以上;设市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40%以上。《长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规划到2010年,长江中下游COD、氨氮排放总量比2004年削减4%,以此作为长江中下游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指导性目标。《技术大纲》初步确定,“十一五”期间,流域内100万城镇人口以上的城市,城市污水收集率要达到80%以上;50万城镇人口以上的城市,城市污水收集率要达到60%以上;20万城镇人口以上的城市,城市污水收集率要达到50%以上。《技术大纲》还要求流域内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认真进行排水现状调查,准确测算水质水量,保证建设规模合理并有一定的预留,对工艺技术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并解决污泥处理和处置,根据条件考虑中水回用,提高和改善投资决策水平,按照规划指标的要求,完成各城市的城市废水处理率。保证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的实际处理负荷在第一年达到设计负荷的60%,第三年起达到设计负荷的75%。完成配套脱氮设施建设,湖泊、水库周边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同时建设除磷设施。为确保完成***市**县“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遏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市**县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已成为一项相当紧迫的任务。3.2保护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市**县城区的建设发展迅速,区内道路、交通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亦有了历史性的改变。但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接排入舜水河,使区内地表和地下水水体严重污染。排水渠道及出口附近,卫生环境差,蚊虫滋生,给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没有污水及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多年来,污水直接排入水体,给城市附近的鱼塘、农田以及下游的农田灌溉用水和农民饮用水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本项目作为环境公共服务产品,民生工程,有利于城市形象和竞争能力,有利于生态文明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尽快建设***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已成为摆在**县人民面前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亦是**县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3.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一定义在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上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而这里的经济发展是不降低环境和不破坏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也就是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就是可持续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低于自然资源的再生速率。可持续发展是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行相协调。如果将经济发展简单以GDP作为唯一的指示标牌,那么**县在若干年后将会为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自己的行为埋单。在这一点上**县的经济发展没有其它的殊途可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唯一正道。促进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无疑是确保**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降低生态、人居环境相当重要的一环。

4工程建设规模4.1工程建设期限根据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适当超前的原则,本可研统筹兼顾近、远期工程内容,以近期为主,考虑远期的发展,使污水处理厂建设与城市建设进度相协调。***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期限分为近、远两期,并预留远景发展的空间。具体如下:近期 2008年~2012年远期 2013年~2020年4.2污水量定性分析正常情况下污水的组成主要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组成,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适当考虑地下水渗入量。本工程污水处理厂汇水区域属于地下水较高地区,应考虑地下水渗入量。非正常情况下,有部分水也有可能进入污水系统,如给水管爆管、破损、自来水直接进入污水系统或一些水体的水直接进入污水系统等,其不在本工程污水量统计范围内,但有可能影响水质,水量调查结果,需即时发觉并加以修复和改造。因此,本工程污水量主要由生活污水量、工业污水量和地下水渗入量三部分组成。(1)生活污水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和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采用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排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工业企业内生活污水量、淋浴污水量的确定应与国家现行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协调。本工程污水处理厂纳污区范围内工业企业相当部分均采用自备水源,自备水源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用水,而工业企业内居民生活用水和淋浴用水主要由城市水厂供水系统统一供给。自备水源工业企业内部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大部分分开供给,工业企业内部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也基本分开排放。因而,我们实测调查和统计中一般把工业企业内生活用水和生活污水统一并入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和生活污水量中。(2)工业企业的工业污水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工业企业的工业污水量及其总变化系数应根据工艺特点确定,并与国家现行的工业用水量有关规定协调。由于本工程纳污区内工业企业涉及行业众多,工艺也五花八门,因而,只能根据其用水量折算成排水量和实测、调查、统计其排水量去分析和确定其排水量。(3)地下水渗入量本纳污区属地下水位较高地区,须考虑地下水渗入量。地下水渗入量与地下水位高低及水量有关,同时也与其排水系统尤其是污水系统(主要为截污管)的密闭性有关。本工程城区部分排水管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没做闭水试验,近年建设的管道进行了闭水实验,但即使闭水实验合格也有其规范允许的渗水量。目前缺乏检测数据,地下水渗入量较难预测。因此,在***市**县污水处理工程中本可研参考相似城市的污水处理工程的地下水渗入量,按生活污水量和工业污水量总和的10%计。4.3污水总量预测4.3.1生活污水量预测生活污用水量规模计算采用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是根据规划期人口数,综合考虑预测期内人民生活水平对用水的影响因素预测各年的用水量。(1)人口规模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市**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年),***市**县人口规模如下:近期2010年:6.3万人远期2020年:12万人目前***市**县城实际人口约5.5万人。预计2012年将达到6.8万人左右。下面以此作为生活污水量预测的依据人口数。(2)综合生活用水定额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县属于中、小城市第一分区。中、小城市第一分区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最高日:220~370l/cap.d,平均日为170~280l/cap.d。考虑**县现状及规划发展情况,既注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充分考虑节水节能的要求,生活用水定额以采用国家标准的中低值为宜。本可研取近期(2012年)平均日综合用水量为170l/cap.d,远期(2020年)平均日综合用水量为220l/cap.d。(3)生活污水量计算综合用水量指标法生活污水量计算见下表:表4.1***市**县生活污水量计算表年限项目近期远期2012年2020年人口规模(万人)6.812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l/人/日)170220平均日用水量(万m3/d)1.162.64污水排放系数0.800.80污水收集率0.800.90平均日生活污水量(万m3/d)0.741.90通过以上分析计算可知,***市**县近期(2012年)平均日生活污水量约为0.74万m3/d;远期(2020年)平均日生活污水量约为1.90万m3/d。4.3.2工业污水量预测(1)现状工业排水量介绍根据有关资料,**县城工业污水的排放量约为生活污水量的20%左右,2007年县城规划区内现有工业企业排放量估算约2000吨/天。(2)工业污水量预测本可研参考相关城市工业污水排放量的年递增率,考虑***市**县现状及规划发展情况,预测***市**县工业污水年增长率为8%。以此增长率和现状工业排水量为依据,***市**县(2007~2020年)工业污水量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4.2**县工业污水量预测表(增长率法)序号年份合计水量万m3/d序号年份合计水量万m3/d12007年0.2082014年0.3422008年0.2292015年0.3732009年0.23102016年0.4042010年0.25112017年0.4352011年0.27122018年0.4662012年0.29132019年0.5072013年0.31142020年0.54通过以上工业用水增长率法计算可知,***市**县近期(2012年)工业污水量约为0.29万m3/d;远期(2020年)工业用水量约为0.54万m3/d。(3)工业污水量预测结果考虑***市**县现状及规划发展情况,取近期(2012年)工业污水收集处理率为80%;远期(2020年)工业污水收集处理率为100%,则***市**县近期(2012年)工业污水处理量约为0.23万m3/d;远期(2020年)工业污水处理量约为0.54万m3/d。4.3.3污水总量预测结果及分析根据上述**县生活污水量和工业污水量计算分析,并考虑污水收集系统地下水渗入量按生活污水量和工业污水量总和的10%计,可预测出**县城污水总量,结果详见下表:表4.3***市**县污水总量预测表年限项目近期远期2012年城区2020年城区平均日生活污水量(万m3/d)0.741.90平均日工业污水量(万m3/d)0.294.6624.7630.546.9777.128地下水渗入量(万m3/d)0.100.9291.1820.241.3941.776平均日污水总量(万m3/d)1.137.1259.0622.6810.68913.613由上述分析计算可知,***市**县近期(2012年)污水总量约为1.13万m3/d;远期(2020年)污水总量约为2.68万m3/d。4.4工程建设规模确定通过以上的分析计算,结合***市**县城市规划、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近远期结合,以近期建设为主,考虑远期的发展,本可研最终确定***市**县污水处理工程远期(2020年)建设总规模为30000m3/d;近期(2012年)建设规模为10000m3/d。***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模详见下表4.4:表4.4***市**县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模表年限项目近期远期2012年2020年建设规模(万m3/d)1.03.0

5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5.1排水水质预测(1)居民生活污水排水水质预测生活污水水质中BOD5和SS值,根据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长期调查,一般BOD5为每人20~35g/d,SS为每人40~50g/d。CODcr及TP值由统计资料分析,一般城市污水CODcr=2.3(BOD5)及TP=0.1TN。根据**县现有居民生活水平的情况,结合《***市**县城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对区内居民生活水平的规划预测,本可研对***市**县城区的生活污水负荷及水质进行了预测,结果见下表5.1、表5.2:表5.1***市**县城区居民生活污水污染负荷预测表(单位g/cap.d)年限项目2012年2020年CODcr4650.6BOD52022SS4042NH3-N6.56.0TP0.650.6表5.2***市**县城区居民生活污水排水水质预测表(单位mg/L)年限项目2012年2020年170220CODcr271230BOD5118100SS235191NH3-N3827TP3.82.7(2)工业企业排水水质预测根据***市**县城区主要工业项目的产品性质和总体规划区内企业性质定位,本工程纳污范围内工业企业出厂水排放主要执行以下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19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92)和《烧碱、聚氯乙稀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1995)。根据以上标准要求,***市**县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建成通水后,区域工业企业出厂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见下表5.3:表5.3***市**县工业企业出厂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表(单位mg/L)项目标准CODcrBOD5SSNH3-NTPpHGB8978-1996500300400//6~9CJ3082-19995003004003586~9GB3544-200135070100//6~9GB13457-92500300350//6~8.5GB4287-92500300400//6~9GB15581-95500250250//6~9根据***市**县城区现有工业企业排水水质情况及城区工业企业出厂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结合城市规划企业性质的产品性质、产量和排水量,本可研对***市**县城区工业企业排水水质进行了预测,结果见下表5.4:表5.4***市**县工业企业排水水质预测表(单位mg/L)项目CODcrBOD5SSNH3-NTP排水水质300150200252.55.2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根据污水总量预测结果,本可研取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混合污水中,工业污水占总污水量的25%,经加权平均计算,预测出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混合污水的水质,结果见下表5.5:表5.5混合污水水质预测表(单位mg/L)年限项目2012年2020年CODcr278247.5BOD5126112.5SS226.3198.3NH3-N34.826.5TP3.52.7根据污水水质的预测结果,并结合考虑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的比例和留出适当余地等各种因素,确定***市**县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见下表5.6:表5.6***市**县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进水水质(单位mg/L)项目CODcrBOD5SSNH3-NTP进水水质300130220303.05.3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市**县污水处理厂工程最终受纳水体为舜水河,属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功能水域,其水质目标要求,城市污水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故***市**县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见下表5.7:表5.7***市**县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单位mg/L)项目CODcrBOD5SSNH3-NTP出水水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