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港南区实施乡土人才工程激活_第1页
贵港市港南区实施乡土人才工程激活_第2页
贵港市港南区实施乡土人才工程激活_第3页
贵港市港南区实施乡土人才工程激活_第4页
贵港市港南区实施乡土人才工程激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港市港南区实施乡土人才工程激活乡村振兴“强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贵港市港南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用活用好民间传统工艺、现代实用技术、古建园林技艺等领域乡土人才,通过创建“一码通”平台、建立实训基地、发展创业园等,有效激励各类乡土人才汇聚乡村,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强引擎”。截至目前,港南区各类乡土人才参与集体经济项目138个,实现村集体增收2190多万元。一、“一码”直通入库,乡土人才服务“马上来”(一)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全面开展调查摸底、甄别筛选、审核汇总,将在农村中掌握有一定劳动技能、技术特长、生产经验的“田秀才”“土专家”等能人信息分类收集,建立“港南区乡土人才信息库”。信息库设置有特色技工能手、特色种养能手、经营管理能手、乡村治理人才等4个大类,同时细化为板材技工、风土建筑师、民间厨艺师、中药材种植者、电商经营者、农村调解员等若干个小类,落实专人专管,实时发布更新各类人才信息,目前,信息库乡土人才共有836人。(二)打造乡土人才“一码通”平合。针对乡村振兴与乡土人才供需脱节问题,通过设置二维码,单位、企业和群众通过“扫一扫”即可链接进入平台,直接搜索联系所需乡土人才,实现乡村振兴与乡土人才供需“一码通”。截至目前,平台共为乡村风貌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等输送乡土人才2800多人次,信息库乡土人才通过平台联系服务群众1000多人次,指导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问题50多项。如,港南区新塘镇山边村草坪屯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初期,因缺乏专业团队规划设计,导致项目推进缓慢,村屯党组织通过乡土人才信息库“一码通”进行匹配,立即找到10多名乡村风貌设计师和30多名特色建筑泥瓦匠等“土专家”,帮助指导草坪屯融合“农文旅”设计理念,仅用3个多月就成功打造独具乡土韵味的特色文化体验旅游新村。2022年以来,前往草坪屯及周边区域打卡的游客共100多万人次,直接带动900多户27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拉动当地特色艾产品、木制手工艺品以及香瓜销售额7000多万元。二、“双向”孵化实训,“小基地”锻造人才“大熔炉”(一)创建乡土人才孵化实训基地。定期邀请本土专家或优秀乡土人才到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通过实操方式帮助群众掌握种养技术和解决种养疑点、难点问题,把实训基地变成培育乡土人才的“田间学校”、输出乡土人才的孵化中心,实现人才孵化最佳化。累计打造中草药材种植、蔬菜种植、荔枝品改、生猪养殖、白鸽养殖等特色产业人才孵化实训基地13家,每年可培养输出乡土人才200多名。(二)打造乡土人才孵化基地联盟。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传统优势,跨区域建立村级“产业联创”基地,通过基地联盟增强特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提高产业效益,实现人才孵化效益最大化。如,港南区木格镇和平村果蔬立体种植联创基地,联合新塘镇三平村绿丰蔬菜基地共同组建蔬菜种植乡土人才孵化联盟基地,定期开展蔬菜种植技术交流和培训活动,储备蔬菜种植本土人才100多名,既解决“种菜能手”用工荒问题,又促进乡土人才集聚、流动和成长,预计今年营业额达160万元,利润40万元,带动4个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港南区新塘镇利用养鸽传统优势,动员8个相邻村取长补短,抱团发展,采取“多村一企”联合经营模式,在湖表村建立白鸽养殖孵化联盟基地,孵化本土养鸽人才80多名,实现“养殖+自动化屠宰+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发展,年产乳鸽36万羽,营业收入达400多万元。三、“三轮”驱动发展,“创业园”释放人才“辐射源”(一)强化资金扶持。设立乡土人才创业园项目建设专项资金1.62亿元,通过以奖代补形式重点扶持乡土人才创建各类种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创业园项目,让乡土人才创业更有底气。如,港南区八塘街道三忠蔬菜实训基地负责人岑广金回到家乡利用自家土地种植蔬菜,成为当地蔬菜种植方面的“土专家”,2019年岑广金开始创建三忠蔬菜种植基地,港南区帮助落实莱篮子工程建设补贴资金20多万元,所在街道办、村委帮助流转土地300多亩。目前,该基地面积约470亩,发展种植户21户,带动农民就业50多人。(二)强化政策引导。出台《“智汇布山,头雁领航”乡土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等6项政策,鼓励和引导各镇街道、产业园区出台配套政策,支持在外人才加速回流,引导乡土人才争先创优。如,港南区桥圩镇乡土人才基地建立“初期孵化+中期示范+后期比学”三级阶梯递进机制,分类施策,逐级扶持,助力乡土人才创业园做大做强。截至目前,该镇共评比出乡土人才创业孵化基地11家,乡土人才创业示范基地5家,其中孵化成为明星企业的基地3家。(三)强化配套服务。设立乡土人才服务站,组建特色农业发展“一站式”服务团队156个,帮扶孵化基地开展规模化改造项目57个,其中10个成为该区农村地区创业园重点“人才辐射源”。如,港南区东津镇德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人才创业服务站点8个,聚集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乡土人才110多名,辐射带动东岭村、梁莫村等5个村建立艾草、穿心莲、藿香、莪术等中药材种植基地6个,开发艾疗产品52种,在全国建立销售点35个,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带动农户种植各类中药材5000多亩。打造乡土人才创业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借助数字化平台推介乡土人才作品,让乡土技艺活起来、效益好起来。如,港南区瓦塘镇“养鸡专家”朱性业流转土地500亩创建油茶、土鸡套种养基地,通过创新种养、销售模式,对鸡弹吉他、播放音乐,将日常养殖视频分享至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