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G326清溪沙南至龙凤段改建工程环境保护与景观绿化设计总说明_第1页
国道G326清溪沙南至龙凤段改建工程环境保护与景观绿化设计总说明_第2页
国道G326清溪沙南至龙凤段改建工程环境保护与景观绿化设计总说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国道G326清溪沙南至龙凤段改建工程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S8-1第1页共3页环境保护与景观绿化设计总说明一、对建设方案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根据项目详细外业勘测,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文件基础上,对本篇章进行了优化。二、公路工程及设施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本项目的建设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为充分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设计新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实现节能减排,为实现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而尽力。本项目位于山区,沿线建筑物较多,土地以耕地为主。公路建设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因工程建设引起的粉尘污染等问题。公路运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交通噪音对沿线居民休息、学校教学的影响,同时还有路面排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针对以上影响因素,结合环境特点,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采取必要的、可行的工程措施,切实做好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工作,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防止大气污染。2.1节能减排1、拆除盖板、梁板的利用。拆除的盖板、梁板可砌筑边沟或做河底铺砌。2、行道树的利用。全线尽量保留原道路两侧行道树,不能保留的尽量采用移植,减少砍伐。2.2土地资源的影响及措施公路建设必将占用土地资源,这将对当地百姓生活、生产和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工程牵扯拌合站及预制场等的临时占地,取土前清除表层种植土,集中堆放,取土后再将表土返回,并恢复植被。2.3基础设施的影响及措施本项目的建设会拆迁电力、电讯线路,对原有道路产生挤占和改移,将对社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对拆迁电力、电讯线路等给予拆迁补偿,对横穿公路的管线按照管线部门技术要求进行管线保护;(2)对原有道路的大修,均本着不降低原有道路标准的原则。2.4对沿线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及措施公路的修建必然要对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设计中采取以下措施:(1)在线形设计中,尽量减少大填大挖路段,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和生产;(2)穿线灌溉渠道设置涵洞等措施,便于农田灌溉。(3)靠近施工路边150m的村庄和居民点,当施工机械夜间超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标准时,自22时至次日6时停止施工。对于能固定使用的机械如拌和机,应安置在距居民点150m以外的场地。对于建筑材料,如石灰、粉煤灰的料场应设在常风向的下侧,并采取防止飞扬的措施,砼搅拌厂(站)的投料器应有防尘措施,施工用的油库,沥青仓库和沥青拌和厂(站)均应远离居民区,其距离不得小于(4)施工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设置污水处理站和生活垃圾堆放站,定期处理。河道桥墩施工时,采用围堰封闭施工,以免污染水体。(5)公路的取土场及弃土堆应及时处理,防止沙化,较低洼处取土坑可以改建成鱼塘或湖泊。2.5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为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在设计中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社会环境特征,尽量对原有的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加以保护,从设计、施工到养护全过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生态原貌,使公路主体工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为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在路基填、挖处,在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路堑上方设置截水沟或平台排水沟等;深路堑路段设置急流槽等;在路堑两侧设置路肩排水沟,在路堤坡脚以外设置排水沟等;(2)路堑、路堤边坡均采取了植被防护或圬工工程防护,防止坡面水土流失,稳固边坡。三、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依据、原则3.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4)《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10)(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14)(6)《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7)其他相关规范、条文、指南等。3.2设计原则公路的建设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为充分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设计新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作好环境规划,切实抓好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工作。根据交通部《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以及国家的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要求,在科学的环保理念指导下,本设计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项目采取必要、可行的技术措施,把减轻公路对现有地形、植被的破坏和自然水系水质的影响作为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2)采用环保大修,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3)合理利用挖方段边坡防护形式,提高路堑段的景观效果;(4)采用与当地景观相适应的防护、绿化植物;(5)修整临时施工场地、便道,恢复自然地貌;(6)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减少运输车辆扬尘、尾气排放,控制施工污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四、主要场地自然条件分析及对策4.1地形、地貌沙南-龙凤段内为丘陵地貌,上部为第四系覆盖厚度变化较大,厚度2.0-5.0m,下部基岩为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灰岩,雅江镇为寒武系上统毛田组灰岩。4.2气候秀山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偏少。年平均气温为16℃,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5℃。年平均降水量为1341.1毫米,5、7两月多,均接近200毫米;1月少,不足3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213.7小时,7月最多,为201.8小时,8月稍次,为199.4小时,7、8两月日照时数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三分之一;1月较少,为48.8小时,2月最少,仅44.7小时,1、2两月日照总时数仅占全年的8%。属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在纬度、地形、季风等因素的影响下,全县气候的基本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充沛,四季分明。但由于县境属于高盖夹盆地的地形特点,又受贵州高原的影响,局部有温带和山地气候特征,四季之中,夏、冬较长,春、秋较短,夏、冬分别为117天和108天,春、秋分别为73天和67天,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为16.5℃。高气温多出现在七月,平均气温27℃以上。极端高温为1971年7月29日的39.6℃;低气温多出现在一月份,平均气温在5℃以上,极端低温为1977年1月30日-8.5℃。4.3水文秀山水资源丰富,根据县境河流及其积雨计算,多年平均经流总量达86.3亿立方,其中过境水65.4亿立方,当地水20.9亿立方,花垣河、龙潭河等过境河流外,县内流程大于五公里的河流有48条,积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的有13条。河床比降较大,落差高,经流总量大,水能蕴量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7.729万瓦。其中酉水3.365万瓦,梅江5.619万瓦,榕溪和1.581万瓦,平江河1.535万瓦,龙潭河1.3万瓦。五、拟采用的植物配置及特征全线以绿色防护为主,增强道路景观,美化环境。路基防护在岩土结构稳定、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提倡“不见土少见石,适应地形、保持原样,披上绿衣”的防护设计理念。绿化对于稳定路基、保护斜坡、保持水土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即绿化具有良好的防护功能,有利于交通安全,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绿化还能过滤径流、吸附尘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降低噪声、美化路容,具有改善公路环境的功能。全线路基边坡、路堑边坡、土路肩、碎落台等均采用植草灌绿化。挖方土质边坡,在碎落台及边坡采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草灌植物绿化防护;对于于微~弱风化坚硬岩石稳定的挖方边坡,在碎落台种植攀援植物绿化一级边坡,边坡平台种植攀缘植物和垂直型植物美化边坡。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在充分掌握本路沿线地域环境、植被基础上,选择当地表现良好、生长速度快的乡土树种,以及经过当地较长时间驯化的优良园林绿化树种;本项目可选用香樟等,爬山虎等藤本植物。六、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情况6.1绿化方案说明1、路基边坡挖方土质边坡,在碎落台及边坡采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草灌植物绿化防护;对于于微~弱风化坚硬岩石稳定的挖方边坡,在碎落台种植攀援植物绿化一级边坡,边坡平台种植攀缘植物和垂直型植物美化边坡。2、行道树行道树既有防尘、绿化、改善路面小气候、美化路容等功能。行道树种植在低填浅挖路段或者是原有老路路基剩余路段,当种植在边坡上时,应选择横坡不宜大于1:1.5的土质边坡种植。本路段树种为香樟,在种植过程中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可以适当调整株距,选择适宜的栽植位置,以便树的健康成长。6.2水土保持相关措施(1)从选线开始考虑水土保持,做到公路与周围景观协调,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在方案选择上做到“靠城不进城”,减少拆迁,便民不扰民,使路线走向方案选在城市规划区以外并与城市规划及与其衔接的主要道路相结合;(2)尽量避免对既有和规划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干扰,凡公路与沿线所经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交叉时,尽量不使构造物破坏原有的水流性质,自然沟渠处均设桥涵,避免压缩河道,以尽量减少水土流失及对农田灌溉系统的影响;(3)充分利用路基开挖出的土石方进行纵向调运,需借土时采取集中取土,取用后进行复垦;弃土场选择在偏僻的山间洼地或结合土地整平统一考虑,整平后进行复垦。弃土场开采或弃土前将表层30cm表土剥离统一堆放在安全地带,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进行防护,以备植被恢复时使用,弃土完后,对弃土场进行平整,并将原来剥离的表土进行回填覆土,厚度30cm。平整回填覆土后对弃土场进行绿化防护措施,弃土场设计图纸及工程数量详见路基分册。七、土地复垦与利用情况本项目以填方路基为主,尽可能减小对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取土采用集中取土方案,土质为砾类土,路基填料必须在指定的取土料场取用,严禁乱掘、乱挖。对砾类土取土料场,在开采过程中采用设置缓边坡、及时回填清表土等措施,以利保护环境和恢复植被。废方必须按指定的弃土场或沿线附近地势低洼或废坑内弃之。挖除废弃的旧路面必须按指定的掩埋方式进行处理掩埋,并尽量将其平铺至弃土场底部,避免恢复耕地后,翻地翻出,造成污染;清表弃方一部分可作为公路绿化用土。弃方时应尽量将弃土场填平,以利于开垦为农田,避免了对环境的重复破坏,同时有利于恢复植被和节约土地。弃土时,结合绿化设计使弃土堆成规则的形状,并设置纵、横向坡和完整的排水系统。弃土场使用前先将场内耕植土集中清除,以便使用结束后复耕,复耕回填耕植土厚度不小于30cm;弃土场低凹排水不畅段修筑排水沟;弃土场外侧边坡坡率1:2。弃土时不得使作业面积水。八、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注意事项(1)严格按苗木表规格购苗,应选择枝干健壮,形体完美,无病虫害的苗木。大苗移植,尽量减少截枝量,严禁出现没枝的单干草木。乔木分枝点不少于3个。树型特殊的树种,如垂柳,分枝必须有4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