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_第1页
《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_第2页
《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_第3页
《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_第4页
《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钟焕斌乡愁是春日飘飞的柳絮,乡愁是山林如练的晨雾;乡愁是绵绵如丝的长长的铁轨,乡愁是落日天际的一叶孤舟;乡愁是羁旅途中扬起的灰尘,乡愁是明月下窗口仰视的双眸。思乡是人类最美的情感,它在岁月的心河中愈酿愈香。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假设何进展古诗文的学习,假设何引导学生品尝这一香醇佳酿,下面的案例为我们作了一些大胆而有益的尝试。首先,我想谈一下这次案例的有关背景。《次北固山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唐代律诗。该单元以“自然〃为主题,以三个维度为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根基上领略美的景物,感受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我校语文组针对课标实验开展了系列教改活动,“单元整体感知〃和“单元整合与反思〃是最常规的学习活动。在“单元整体感知〃学习中,我自行设计了一次以“思乡〃为主题的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他们分组搜集的资料包括:1,关于“思乡〃的感人的故事;2,古今中外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歌;3,吟唱游子思乡的歌曲,并学唱其中的一两首。课前,根据学习难点,我有目的的通过长途请教了江苏镇江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其间,适逢一同学于镇江出差,时值岁末,嘱其亲临北固山,以证实并描述“潮平两岸阔〃之实景,释“海日生残夜〃关于写景虚实之疑。另外,在备课时,根据我对“风正一帆悬〃的理解,我疑心书中插图关于“帆向〃的错误。我在长江边长大,父亲是这方面的行家。于是,我屡次打向一辈子都未离开过江水河水的父亲请教,请教桅杆所在的位置,请教帆的悬挂技巧及升扬降落旋转的原理.,请教风向、帆向与船行方向之间的关系。在自己这一结论得到证实后,我欣喜万分。然后,与学生一起找到了几只作为艺术品的帆船,其中有一个模型令我非常满意,因为它的桅杆悬挂与我父亲所讲的一样,帆的方向是可以自由旋转的。下面的案例描述,我是按照这次课堂学习活动的六个流程进展的。情景导入,以歌煽情课前,我播放了一首歌曲,让学生进展曲名竞猜。当歌曲前奏刚刚开场,许多学生都争相喊出了歌曲的名字一一《流浪歌》。在我的提议下,大家都跟着录音机唱起来。一个片段以后,我示意学生停下来,并将音量慢慢扭小。以这段缠绵哀愁的乐曲为背景,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拉开了本次学习活动的帷幕:“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陈星多年前演唱的《流浪歌》。《流浪歌》刚一出世,就唱遍了长城内外,席卷了大江南北。街头巷尾,男女老少,轻吟低唱“同学们,当年和《流浪歌》一起走红的许多流行歌曲,都如同夜空一瞬即逝的流星,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可为什么《流浪歌》却能如此受人欢迎让人喜爱呢在学生七嘴八舌的答复中,我以“乡愁〃为话题,顺势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示了诗歌《次北固山下》。整体感知,读中现情首先,我结合自身处境,调动情绪,满怀激情的朗读了课文。然后,我组织学生通过自由读、齐读等形式朗读了几遍课文。律诗十分讲究形式,律诗的朗读自然也要注重形式。在与学生讨论时,我们结合课外背诵过的《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几首律诗的特点,适时在屏幕上出示了诗歌节奏的划分以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文字。然后,又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几个轮回下来,学生的朗读也已有几分滋味了。赏析诗歌,领悟诗情“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赏析诗歌的第一步,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并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在全班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言。生:乡书是家信,诗人漂流在外,很想家,所以写信。师:他现在何处家在何方生1:他现在在北固山下。生2:他的家在洛阳,这从“归雁洛阳边〃可以看出。我当即出示中国地图:“大家看,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河南洛阳在这,当时作者可能行船向东去办事,因为在唐朝殷番的《河岳英灵集》中,该诗题目为《江南意》,诗的首联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江苏镇江与河南洛阳两地相隔千里,作者可谓是'人在他乡'啊!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说明这一点呢一阵紧张而安静的思考后,学生们马上纷纷答复:“从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可以看出来,'客路'是旅途的意思,'行舟'也说明作者还在他乡途中。〃“题目中的'次'是停泊的意思,也说明是在路途之中。〃学生的答复比我预料的要好,在他们的发言过程中,我适时给予点拔与鼓励。至此,我引导学生已经挖掘出了诗歌感情的第一个层面:思念洛阳,思念家乡。如果说“思念家乡〃是诗情的第一个层面,那么“思念亲人〃则是本诗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我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引,带着学生走进诗歌的又一洞天。“行舟客路,人在他乡。王维有这样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一〃我动情的拉长了语调。“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一〃学生们很默契的齐声咏和。“一些重大的节日是中华民族家庭团聚的日子。那么,本诗所反映的时令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时间呢〃“是秋天,因为有大雁。〃一位急性子学生脱口而出。局部学生在底下暗自窃笑。“刚刚这位同学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值得表扬。但我发现有些同学似乎有不同的观点。〃我微笑地看着窃笑的学生,“难道说‘秋天’不对吗〃“是春天。〃一个学生肯定地说。“因为春天到了,大雁才会飞回来。〃另一个学生好似生怕功绩被别人抢走,“喇〃地一下站了起来。“言之有理。〃我指着地图说,“从地理上看,洛阳在北固山的北边,春天,天气变暖,留鸟才会从南方飞回来。所以作者才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同学们,向刚刚两位同学学习(带头鼓掌),他们敢发言,肯动脑。大家想想,还有哪此词句说明了当时的具体时间呢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待会请选出中心发言人。〃学生讨论两分钟后,各中心发言人纷纷要求发言。生1:“江春入旧年〃说明当时春天快到了。师:“江春入旧年〃是什么意思生1:意思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师:你假设何知道的生1:我们从书上的注释看到的。师:不错,看来你们小组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大雁南归,旧年未过,但我国有一传统的节日却要降临,这个节日是一一生(齐):春节。我平静地扫视全班,假设有所思的停顿几秒,用缓慢深情的语调说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一,让我们满怀真情的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学生齐声背诵,教室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我暗示学生继续发言。“当时是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水涨起来了,所以作者说‘潮平两岸阔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春》就说‘春天来了,水涨起来了'。〃我带头鼓掌,学生跃跃欲试,气氛更加活泼了。“当时还是早晨,作者看到了海里升起的太阳。〃第三个中心发言人停了停,似乎明白了什么,“是从‘海日生残夜'看出来的。〃我颔首微笑,在引导学生弄清“海日生残夜〃是什么意思后,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里升出来。作者真的看到了太阳从海里升起来吗〃一个学生说:“可能是因为当时江面开阔,连接大海吧。〃另一个学生说:“可能是作者看到太阳,想像它是从海里升起来的。〃“刚刚两位的发言,一个说是看到的,是实写;一个说是想到的,是虚写。你们同意哪一种意见呢〃我的话音未落,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就争论了起来。到了是该出手的时候了。“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刚好有一位同学去了北固山。〃我扫视了全班学生一眼,“他是到镇江市出差的。受我的委托,他是特意去北固山为我们实地考察这一问题的。大家愿意请教一下他吗〃“愿意一一〃“他现在正等着我们的呢谁来听这个〃我拿出,将话筒插入录音机的扬声器里,“不过,可要注意礼貌用语哟,我的同学姓鲁,也是教师。〃“班长!班长!〃班长在掌声中走上来,其余学生伸长脖子,凝神注视。我拔通了早已储存的号码。“嘟一一嘟——〃的声音在教室回响。鲁:喂,你好。班长:喂,您好,是鲁教师吗我是钟教师的学生,您在北固山吗鲁:受老同学委托,我今天特意来到北固山的。班长:您在那儿能看到海吗鲁:你们钟教师也问我这个问题。我在这里是看不到海的,这里离大海有好几百里地哩,“海日生残夜〃是作者想到的吧。但是现在江面开阔,抬头望去,对岸遥不可及,远远看去,还真有“海天相接〃的感觉,太阳从远处的水天相接处升起来,自然会让人产生“海日〃的感觉,这样,理解为实写似乎也可以。你明白吗班长:我明白了,谢谢鲁教师,再见。我连忙接过,大声的说了句“谢谢老同学〃,说实话,老同学那声音飘飞在风中,绝对能够把人的思绪带到那碧水迂绕的北固山前。一陈掌声之后,教室里平静了下来,我再次扫视全班,用深沉的语调说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子过得真快,一天未过,新的一天又降临了;旧年未去,新年的脚步却又近了。漂流在外的诗人是多么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亲人啊。“独立船头,仰望长空,一行大雁,从南方飞回,诗人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得意的故土,见到我得意的爱人啊……我发现,在学生朗朗书声中,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咏叹。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这一环节,我首先请学生质疑,把还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结果,许多学生的问题都聚焦在“风正一帆悬〃上,一一而这正是我预料之中的。“首先,我想请问大家,当时江面上的风大吗〃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后,教室里又炸锅了,有的说风大,有的说风小。在讨论分析时,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帆船模型,从“风正〃入手,让学生认识到,风的方向与船行走的方向完全一致;接着,我又问学生,能不能说成“风顺一帆悬呢〃让学生结合“悬〃来区分“风正〃与“风顺〃的意思,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能用“风顺〃,因为帆没有鼓起来,当时风不大。此时,我将船托在嘴边,以风吹帆,问道:“‘风正’时帆该悬挂在什么方向〃“朝船头的方向。〃学生得出这样的答案并不难。“那你们看看书中的插图,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画错了!画错了!帆的方向画错了!〃不少学生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们真不简单,居然能挑出专家的毛病!〃我顿了顿,提高了音量,”只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是能发现很多真理的。不迷信权威!做学问就要敢于向权威挑战!同学们,让我们为自己鼓掌!〃诗境再现,配乐朗读在哀愁的《二泉映月》中,我让学生闭目静听教师的朗读,然后,请他们描述自己脑中想象再现的画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这首二胡曲为背景,兴致盎然的进展了一次配乐诗朗读的表演赛。拓展共鸣,交流资料以“乡愁〃为主题,各组依次展示了自己的收获。他们搜集到的材料来自网上、书籍、报刊与杂志,内容广泛,有传说,有诗词,有歌曲:从李白的《静夜思》到泰戈尔的《母亲》,从徐小凤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到费翔的《故土的云》……最后,在《二泉映月》的乐曲中,在学生朗朗的背诵中,我们完毕了这一课的学习。但我知道,学生的学习才刚刚开场。这节课后,我们语文教研组及时地进展了研讨,大家认为:这堂课的学习活动围绕三个维度目标进展设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注意了对学生进展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表达了课程标准改革精神。同事们的意见,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以“学案〃代替“教案〃,活动的设计处处表达了“以生为本〃的课改思想。.培养了学生大胆创新、挑战权威的精神。其中最精彩的是引导学生根据对“船向〃“风向〃“帆向〃的分析,发现了课本插图中的错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本课学习活动的诸多环节表达了教师这一精神,如导入等多处创设的诗歌学习情景。其中“采访〃还具有不可重复操作的独创性。.善于运用教学评价手段,保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放纵〃了学生的情感,在学生获得独特学习体验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个性化的品质。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尊重他们的发言,尊重他们的参与,尊重他们个人独特的学习感受。.注重了知识与能力训练中的层次教学原则。为了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课堂以“思乡〃、“思亲〃、“情景再现〃三环节进展,以“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艺术〔配乐朗读)〃为诗歌学习梯度,抓住了教学重点。在给我鼓励的同时,教师们也给我提出了珍贵的意见,他们认为,这堂课的容量还可以再大——止匕,—\O本次学习活动前后,结合课标,我进展了认真深入的思考。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资源整合的过程。语文学习,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活动的设计应表达语文课标学习的“开放性〃特点。在本次活动设计与实施中,除课本、教参外,我还请教了江苏省镇江市教研室的同志,请教了自己的父亲,并与出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