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窃读记公开课教学设计(共5篇)篇:《窃读记》设计(说课)
《窃读记》教学设计(说课)
备课人:杨容芳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在尊重学生个人的阅读体验基础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充分、快乐地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去读书,逐步积累丰富的语言中,品味语言中的情感,习得运用语言的方法,从而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教材解说:
《窃读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林海音。它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第一单元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学习本组课文,要紧紧地围绕“读书”二字,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魅力。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檐、碗”两个字。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3.通过品读人物心理、动作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将“窃读”的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教学重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2.通过品读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将“窃读”的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人物的心理、动作描写的句子,学习作者将“窃读”的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学情分析:关于读书的方式、方法,五年级的学生一定有自己的心得,尤其是在假期中孩子们也读过了不少书。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应该比较顺畅;但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很多学生懂得区分种类,不一定懂得用法以及它的好处。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反复品读等方法去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情感写具体的,并运用这种方法。学法: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的读书习惯,也学会从阅读中找重点;2.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讨论法。教学准备:
学生:除了常规的预习外,结合课后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布置每个学生搜集一位名人的读书故事和一句读书名言。老师: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认识作者:(出示作者照片)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她就是林海音。有谁对她有所了解?(显示作者简介)——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小时候却有着非常辛酸的读书经历,她写过一篇文章,讲述的就是她窃读的故事——一起读课题
2.抓住题眼:通过预习,课题中的这个“窃”可以换成哪个字?——连起来说就是(偷偷地读书)。【设计意图】以认识作者入手,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要习惯性地去了解作者,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课题中的“窃”字,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抓题眼,找中心。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在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生字新词。2.检测生字: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哎呦、饥饿、惧怕、充足、屋檐、皱眉、一碗、真酸、支撑、书柜、饥肠辘辘、倾盆大雨、滚瓜烂熟(检测方式:轮读—抽个别生读——齐读;期间要指导“檐、碗”两个字的写法。一要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写紧凑;二要注意“檐”字的穿插避让,平行等距,“碗”字写好竖弯勾。)3.交流主要事情:通过刚才的朗读,有谁来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参考答案: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交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题目扩充法”和“要素串联法”说出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的是学生严谨的、细致的思维能力。4.直击中心句:请学生找出表现“窃读”滋味的一句话。【设计意图】找中心句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承上启下。品窃读滋味: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划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时既快乐又惧怕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感受。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应课件)预设: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1.圈出表现动作与心理的词。2.想象作者窃读的动作,感受作者读书的艰难;去掉心理词朗读,感受作者读书的喜悦。体会作者将动作与心理写具体的好处。3.仿写一个动作、心理句,表现某种心理。题目设计:小明周日在同学家玩到深夜才回家,当他回家时发现家里的灯已经熄灭了,于是„„4.指导朗读:找出句子后自由读——体会句子后代表读——评读——再代表读——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动作与心理描写的词,通过想象动作,去词朗读的方式切身感受作者窃读时的复杂心理,最后通过练习加深对写法的掌握。此环节体现的是对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1.引导学生找出修辞手法;2.为什么会像饿狼?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3.指导朗读:抓“急忙”和“贪婪”两个词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书的热爱。多几位学生代表读。)
3.指导朗读(具体到每个句子中,见上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四、小结:同学们,今天的我们是只要想读书,就不怕没书读。是不是这样?但恰恰相反的是我们还有不少同学怕读书。要把林海音对书的爱分点给你就好罗。好了,一起来回顾今天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一是通过“找要素”的方法,学会了根据课文内容。二是重点品读了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中有关作者“窃读”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初步感受到了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也初步学会了运用细节描写将人物情感写具体的方法。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种方法。下课
【设计意图】小结时又回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上,同时开启下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五、布置作业:
1.自行抄写课后方框格内的生字,准备下一节课的听写。2.背诵课文
3、4自然段。板书设计
1.窃读记
快乐窃读滋味惧怕
表现手法:动作、心情描写将人物情感写具体
【设计意图】板书是一堂课内容的浓缩,要求简单扼要,眉目清楚。我设计的板书第一块对文章中心句的提炼,这样既统领了全文,又提示了文章内容,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第二块是对教学重难点落实的体现。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回顾主要内容2.听写生词
二、细品“窃读”滋味:第一步:学习5-10自然段
1.重温窃读滋味: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林海音童年时读书的不易,每当她找到一本喜欢书时,她就会——(生一起读)
显示:急忙打开书„„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2.了解惧怕的原因:快乐是源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书。那么惧怕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到一句总的说明作者惧怕原因的句子。(显示)我害怕被书店老师发现„„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知趣”一词,并造句。)
3.感受“窃读”的不便:结合课后练习二,默读课文5-10自然段,划出表现作者“窃读”不便的语句。4.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应课件)预设:
(1)一本书要走几家才能读完。(2)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想象有时候我还会怎样隐藏,感受“窃读”的不易。)(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引导思考:表面上是皱着眉头,心里却高兴得要死。你从这句话当中感受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然而在这句话当中,作者的神态和内心却表里不一,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2.请学生谈类似的经历,体会作者言不由衷的苦楚。3.指导朗读:请生表演读。)
【设计意图】此处又回到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上,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心理描写的好处。(4)当饭站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5)我的腿真酸哪„„5.指导朗读(见上述)
6.理解“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子话。(方式:个人思考——小组交流——汇报——做笔记)
三、小结写法,全文:
可以说《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作者读书的辛酸与快乐。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这种错综复杂的心理,是源自于什么?(显示)读得到的是内容,读不到的是形式。在这篇课文当中,作者正是通过对窃读时的艰难动作和百感焦急的心理进行细致的描写,才让我们仿佛也同作者一块经历了一次快乐而又惧怕的窃读。在今后的习作当中,我们也要善于运用人物的动作、心理描写,将人物的情感具体化。2.齐读部分读书名言:古往今来还有很多名人就读书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我们一起来读。⑴抓紧时间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⑵读好书: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⑶善读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⑷读书的乐趣:“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般。似乎每一个字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徐志摩
五、作业布置:1.印发《窃读记》(节选),写读后感。2.自创一句激励自己读书的句子。【设计意图】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设计阅读《窃读记》(节选)是引导学生通过读原著的片段,进而读整本书,这是也对课文理解的辅助。板书设计:
1.窃读记
快乐——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能收获到智慧„„窃读滋味
惧怕——害怕被人发现,饥饿,腿酸„„
备注:1.2.不是所有的环节都需要有【设计意图】,围绕重点、难点或是别出心裁的环节才须说明。之所以要求将设计写得详细,一是为省写说课稿;二是平常若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么,假以时日,我们都会是说课,写教案的专家。第2篇: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3、抓住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使学生受到感染。4、让学生懂得一个人的成长既需要知识的滋养,也需要爱的关怀的道理。并学会去关爱弱者。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窃读记》,再次共同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少年时那段独特的读书经历。板书课题,理解“窃”。二、整体感知
1.师生轮流朗读除
5、6、7自然段的其它段落,体会作者的感情。2.共同理清思路。三、感悟窃读的滋味。1.简介插叙。2.5——7自然段把哪句话写具体了?找出来勾画下来。3.分组读5——7自然段。你听出了什么,用一个词语来表达。4.再读,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她是怎么做的。5.找出这三个自然段的共同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再次朗读,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指导朗读。7.朗读体会中心句,觉得有什么问题?8.全文没写快乐,却隐含快乐。理解中心句,先写快乐后写惧怕,因为快乐大于惧怕的感觉,快乐比较惧怕的感觉更多一些,快乐战胜了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更多的是快乐!四、学习写法。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五、积累、体会。1.积累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2.作者也写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那就是——
3.体会长大的含义。让我们用更多的爱去关怀那些需要关怀的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仅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都是在爱里长大的。作业:用本课学到的写法写一篇自己的读书体会。板书设计:
窃读记
心理描写:快乐、惧怕
动作描写:走、贴、装姚君兰2011.9.27
第3篇:窃读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节课上,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给课文批注时产生的丰富的思考和个体的独特感受。同样,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也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的过程。所以我将放手把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寻找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促其思维得以升华。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复杂的心理描写;
2、了解倒叙的作用;
3、继续训练学生圈划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概括总结的能力;
4、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通过与自己优越的读书条件进行对比,加倍珍惜并充分利用我们现在的读书机会。二、教学重点
1、学习将两种复杂的心理交织在一起的写法;
2、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优越的读书条件。三、教学难点
1、品味其中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充分感受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2、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四、教学突破口
对于课题的理解:“窃”的含义,“读”的心理,“记”的内容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
课前预习:
1、熟课文,查清生字生词,把握文章脉络。2、布置学生互相走访调查同学们的读书环境(包括学校和家中的,如家中藏书、班级图书馆、上网看书等),至少每人走访两人以上。(二)
导入新课:1、一位学生演讲《我爱读书》;
2、三位学生点评;
3、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作者、课题)
是的,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三)
感知新课
1、速读课文,思考:(1)“窃”的含义;(2)“读”的心理;(3)“记”的内容;怎么记的?(1)偷偷的;(2)惧怕;
(3)“我”窃读时候的各种经历;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游山者为之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是悬崖飞瀑,赏文者喜欢的是盘绕于作者笔下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曲径通幽的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能起到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波澜起伏的妙处。2、小组交流。(四)
自主体验、品析课文
1、自读课文,圈划出心理描写的字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2、我们看书都是在窗明几净的教室,或是躺在家中柔软舒适的沙发上,这让我们觉得很惬意愉悦,但是,作者读书时的这种“惧怕”的心理恐怕是我们没有体会过的,那么,我们再次深入文本,快速的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作者的快乐源于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于同伟人对话,源于感受着书香气,源于从书本中吸取各种营养。——读书长大。同时,也源于被人关爱,被店员在默默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的仇恨人类。——在爱里长大。(五)
总结拓展
1、请同学说说学完本课后的感受(或者了解林海音窃读经历后的感受);2、拓展(1)请举出其他的你所知道的象林海音这样热爱读书的例子;(2)指出:我们应该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六)布置作业这篇文章对你触动最大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篇100—200字的文章。(七)教学反思: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窃读记》它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喜爱和渴望。其目标主要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窃读记》是五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它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喜爱和渴望。其目标主要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本课稍显成功的地方在于:对语言进行感悟和积累,引导学生在欣赏、品悟课文语言基础上进行交流,活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大段语言铺陈叙述,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训练语感,培养语文素养。第4篇:《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
大陈学区泊头小学
蒲京茹
教材分析:《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窃读”二字,情趣活现。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假期中孩子们读过许多书籍,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都可以加以联系,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读书,了解读书的好处,掌握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养的好习惯。教学目标
1.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2.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课时课题:
《窃读记》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小组讨论法教学流程
一、简介作者二、1、理解“窃读”的含义
同学们,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2.整体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2)认读生字词.(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三、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①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挤”“钻”“贪婪”“装着”②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①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③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④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3)“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4)“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①作者感受怎样?②从这句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再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一句或几句都可以,感受长短不限。(学生练习在书上批注。全班交流批注心得,指名答。教师随机指导朗读。).4、读书在我们面前是何等的简简单单,而文中的“我”却是怎样一番滋味“涌上心头”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抒发作者“窃读”感受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5、深悟“窃读”,回归整体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四、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课件显示: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1)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3)小结:“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4)诵读句子.五、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⑵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⑶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刘向)⑷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8)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六、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
1、2、3、4(课本上)
2、生字词抄写5遍,拼音5遍。3、复习课文。4、抄写5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和诗句。板书设计:
放学之后——匆匆赶到书店窃读经历吞下所有智慧
夜晚降临——离开书店,浑身轻松
教学反思: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课文哪些方面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等。学生学习比较轻松。但对于作者为什么窃读离学生生活较远,因为现在小孩生活条件较好,不会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补充有关的背景资料,这样学生易于理解。本课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书的酷爱,我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效果很好。但是,在教学中应更加联系生活中的感受加以理解效果会更好。第5篇: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必须对学生的思想,阅读习惯及阅读兴趣进行人文关怀,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不是学习的被动者,而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3、板书课题。4、学生质疑,预测:“窃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二、整体感知
(一)学生初读课文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3、自学生词新词。(二)检测阅读效果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2、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三)整体把握课文
师提问: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三、品味阅读
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2)边读边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四、课后作业
1、作者林海音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啊!当她找到那本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书后,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找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示
1、听写生字词语。2、回顾课文内容。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2、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交流体会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乡村手工艺合作社法务岗位面试要点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招聘考试题库
- 2025年农村金融专业招聘考试模拟题集萃
- 抹灰工人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医用气体系统项目发展计划
- 福建省福州市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抗焦虑抑郁药物分类课件
- 2025年1月吕梁市贺昌中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人教版2019
- 2024-2025学年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物流集团国际物流事业部招聘面试经验及模拟题集
- 乡镇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四川省公安厅招聘辅警(4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中望CAD机械版使用手册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2024年9月28日安徽省地市级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
- 五运六气方剂
- 精益生产之自働化培训课件
- 施工现场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 腰椎穿刺术3PPT优秀课件
- 广州市小升初语文分析PPT学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