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1页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2页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3页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4页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2013-2017)1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2013-2017)目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背景及依据.......................................................................11.2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2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1.4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布局......................................................41.5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41.6工程建设内容...........................................................................51.7项目管理..................................................................................61.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9效益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61.10保障措施................................................................................72、概况.........................................................................................92.1某市基本情况...........................................................................92.1.1总体情况...............................................................................92.1.2社会经济状况......................................................................112.1.3水土资源状况......................................................................122.1.4灌溉发展情况......................................................................132.2项目区概况............................................................................152.2.1社会经济情况......................................................................162.2.2农业生产状况......................................................................162.2.3水土资源状况......................................................................162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2013-2017)2.2.4灌溉发展情况......................................................................172.2.5存在问题.............................................................................183、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3.1必要性...................................................................................203.2可行性...................................................................................234、建设目标任务和布局..............................................................294.1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294.1.1指导思想.............................................................................294.1.2建设原则.............................................................................294.2编制依据................................................................................304.3设计水平年和实施年限...........................................................314.4建设目标及任务.....................................................................314.4.1建设目标.............................................................................314.4.2建设任务.............................................................................324.5建设布局................................................................................36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375.1项目区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375.1.1水资源量.............................................................................375.1.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385.2现状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415.3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425.3.1需水预测.............................................................................423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2013-2017)5.3.2可供水量预测......................................................................435.3.3供需平衡分析......................................................................436、工程建设内容.........................................................................456.1工程设计标准.........................................................................456.2主要建设内容.........................................................................456.3建设方案................................................................................476.3.1方案比较.............................................................................476.3.2典型工程设计......................................................................506.4分年度实施计划.....................................................................697、项目管理................................................................................707.1工程建设管理.........................................................................707.2工程运行管理.........................................................................717.2.1管理机制改革......................................................................717.2.2服务体系建设......................................................................727.2.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72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48.1投资估算方法........................................................................748.2编制依据...............................................................................748.3投资估算...............................................................................758.3.1基础价格.............................................................................758.3.2工程单价编制......................................................................778.3.3安装费................................................................................784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2013-2017)8.3.4建筑工程估算编制...............................................................788.3.5独立费用.............................................................................788.3.6基本预备费.........................................................................798.3.7临时工程和价差预备费........................................................798.4典型工程投资........................................................................798.5总投资估算...........................................................................798.6资金筹措...............................................................................808.7分年度投资计划....................................................................809、效益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829.1效益分析................................................................................829.1.1经济效益.............................................................................8210保障措施................................................................................9010.1组织措施.............................................................................9010.2资金保障.............................................................................9110.3推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9310.4建立监督检查与考评奖惩制度.............................................9410.5规范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9510.6落实管护机制,保障长效运行.............................................9610.7加强宣传培训,完善技术支撑.............................................975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及依据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加强水利建设在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业产值中起着决定作用,事关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用水激增,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全社会都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的综合利用效率。农业作为用水大户,节水潜力十分巨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指明了方向。某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工作,“十一五”期间,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某市以国家级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民办公助”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为带动,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巨大的节水、增产效益。但某市水资源矛盾仍十分突出,存在着山区面积大、水利欠账多、水源工程少、节水面积小、灌溉条件差等实际问题,因此只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西北华北十省区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12]545号)精神,以推进农业节水、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现有灌溉面积节水改造,充分利用地表水为前提,严格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以供定需、量水而行,突出重点区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某市未来5年高效节1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水灌溉总体发展目标、布局、模式和建设任务。市水利局委托某市东方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组织编制《某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2013~2017)》。1.2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概况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与洛阳隔河相望,东与沁阳、孟县接壤,西部和北部与山西省交界,地处北纬 34°53'~35°16'和东经112°01'~112°45'之间。某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风进退与四季替换比较明显 ,年平均气温14.6℃,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3℃,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364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23天,最长年份262天,最短年份195天。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630.6mm, 年际差别大,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9月份),平均达428mm,占全年的68%左右,年均水面蒸发量为804mm。降雨量年内不均,年际差别较大。全市总面积1898.7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岭面积 1534.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80.8%;平原区面积364.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2%。全市辖11个镇,5个办事处,526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居委会 72个,村民委员会454个。区内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果树、烟叶、蔬菜等,因水资源短缺,水利工程设施薄弱,农作物产量受天气影响严重。全市总人口67.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6万人。某市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73.4亿元,财政收入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1元。2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不仅解决项目基地本身农业灌溉问题,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且高技术、高标准、高效益引导该地区农民应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带动周边高效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推广作用。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项目区防旱抗灾能力;(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3)、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切实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水利资源,通过大力推广应用高效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大幅度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4)、缩短灌水周期,减少水事纠纷,降低项目区农业生产成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符合中央支持工程建设范畴。(2)、某市政府对项目建设高度重视。(3)、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内干部及群众已经认识到节水灌溉就是增收的道理,节水意识不断增强,项目建设决心大,积极性高,要求迫切,愿望强烈。(4)某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水源主要利用王屋山水库、天坛山水库、鳌背山水库、小浪底水库、引沁总干渠水及山区河流蓄水,灌溉水源相对有保证,项目规划经深入调查、符合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条件,并充分征求村镇群众意见,节水措施可操作性强,便于施工。(5)工程技术上可行,效益显著。经过对工程实地勘察、测量,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技术上可行。项目建设可充分利用管道工程输水能力,恢复和增加灌溉面积,社会经济效益显著。3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1.4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结合某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十二五”规划,研究提出某市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总体思路,逐步形成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规划体系。结合水利建设重点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集中资金,重点突破,通过实施规划,使全市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体系,达到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项目工程实施后,2017年达到以下目标:⑴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 90%,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达到0.86。⑵全市节水灌溉面积由现状8.03万亩达到15.53万亩,管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由现状4.14万亩提高到11.64万亩。⑶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原来的2827.5万kg提高到4363.7万kg,提高54%。⑷形成配套完善、运行方便、灵活高效的项目区灌溉工程体系。⑸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区域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通过某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逐步建立良性的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本次高效节水农业规划项目涉及王屋、下冶、邵原、大峪、思礼等5个乡镇涉及103个行政村。共规划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5万亩,其中水源采用地表水灌溉面积为 6.9934万亩,采用地下水灌溉面积为0.5066万亩。灌溉方式均采用管灌。1.5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某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 2566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总量为:18204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8470万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后水资源总量为:35401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为6404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147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5573万立方米,客水可利用量为43910万立方米,其它(指中水)水资源量为:3088万立方米。某市可利用客水资源较为丰富,其主要来源为:一是已建成的引沁灌区,该灌区年均实际可供水量为13529万立方米;二是拟建的小浪底北岸灌区,某市年均可利用水量为17500万立方米;三是前期工程已经开工的河口村水库,某年可用水量为12881万立方米。由于某市山区土地面积分散,灌溉条件恶劣,部分耕地仍为旱地,而且严重缺水,所以本此项目区均安排位于某山区,主要包括王屋、下冶、邵原、大峪、思礼 5个镇,耕地面积10.64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9.6%。水资源总量12771万立方米,可利用量只有3939万立方米,占全市可利用量的 6.1%。区内主要水利工程有王屋山水库、鳌背山水库、天坛山水库、引沁渠水和部分塘坝,水资源相对紧缺。根据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来看, 各项目区内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水资源是有保障的。1.6工程建设内容某市项目区共规划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7.5万亩,其中大田粮食作物5.5862万亩,大田经济作物1.9138万亩。根据项目区片区情况来看,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型水源工程、引水蓄水工程、输配水管网工程和田间灌溉设施等。5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根据规划,项目区共划分41个片区,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小型泵站118座,机电井67眼,蓄水调节池148座及相应田间配套设施。1.7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有关法律确定的规模以上的项目要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建立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拨付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项目区受益村公布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强化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运行管理方面主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1.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采用典型工程亩均综合投资估算法进行估算,某市高效节水灌溉规划项目总面积按75000亩计(其中提水灌溉工程7758亩,提蓄灌溉工程15276亩,蓄水灌溉工程51966亩)单位亩均投资1349.99元,共需投入资金10124.89万元。按照中央、地方投资各占50%的原则,共需资金10124.8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062.45万元,地方配套5062.44万元。1.9效益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成后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668亩,可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6332亩,提高了农业的灌溉保证率,农作物产量将稳产高产。6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经计算粮食可增产1536.2万公斤,折价3379.65万元,经济作物年可增加收入1148.28万元。现项目区农业灌溉主要依靠蓄积地表水或引水库蓄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灌区节水工程实施后,项目区每年可节水675万方,节水效益显著。项目的实施,对改变项目区面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引导当地农业逐步向优质、高效、节水、增产型农业发展,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区域内农作物的灌溉保证率,改善土壤结构状况,改善水环境和田间气候,提高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可以避免地下水污染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改善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通过节水灌溉,可以保护地下水资源、遏制地下水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回补地下水、改善地下水水质,同时有利于植树绿化,增加空气湿度,减少风沙天气,使项目区空气清新,生态效益显著。从上述各项经济评价各指标中可以看出,净收益现值9307.32万元大于零,静态投资回收期5.55年,财务内部收益率25.42%大于12%,经济效益费用比1.71大于1.2,说明该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项目实施后,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的社会环境起到重要作用。1.10保障措施主要是完善项目区的各项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 保证工程长效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完善组织措施;(2)、建立资金保障体7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系;(3)、推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4)、建立监督检查与考评奖惩制度;(5)、规范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6)、落实管护机制,保障长效运行;(7)、加强宣传培训,完善技术支撑。2、概况2.1某市基本情况2.1.1总体情况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与洛阳隔河相望,东与沁阳、孟县接壤,西部和北部与山西省交界,地处北纬34°53'~35°16'和东经112°01'~112°45'之间。全市总面积1898.7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岭面积1534.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0.8%;平原区面积364.5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2%。全市辖11个镇,5个办事处,526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居委会72个,村民委员会454个。全市总人口67.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6万人。某市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季风进退与四季替换比较明显,年平均气温14.3°C,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C,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 27.3°C,大于或等于 0°C。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364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 54%,全年太阳辐射量 118.2千卡/平方公里,光有效辐射量 57.9千卡/平方公里。年内 5、6月份光照时间最长,太阳辐射值最高,对小麦后期生长发育有利,多年平均无霜期223天,最长年份262天,最短年份195天。某市太行山区的土壤多为灰棕色森林土和砂土, 土层极薄,分布不均。山麓梯田多为红、棕、灰色壤土,冲积层一般为0.5~2.0米。8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西部浅山区为土母质多为紫红色泥页岩,其上覆盖着第四系黄土及红色粘土。除王屋、邵原附近有较厚的黄土类亚砂土外,其余地区土层薄,耕层浅,肥力低,水土流失严重。东南黄土丘陵区为土母质为泥页岩和砂岩,第四系黄土覆盖,厚薄不均,丘陵西部土层较薄,东部黄土覆盖较厚,可分为立黄土、白面土等,厚度10~50米不等。山前倾斜平原区多为冲击土,市区附近及沁河两岸多为沙壤土,苗店以东多为黏壤土。另外在济河两岸,西许、裴村以南,马头、亚桥以北,以及丘陵地区的沟底以前有稻畦分布。这一地区土层厚,肥力高,耐旱涝,适宜耕作。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31.3mm,年际差别大,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9月份),平均达429mm,占全年的68%左右,年平均蒸发量为804mm。某市北部为太行山脉,海拔高程为 600~1200米以上,西部为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为 200~600米之间,东南部为黄土丘陵区,海拔高程为150~400米。李八庄以东为山前倾斜平原和沁河冲击扇,三面环山,形成了西高东低的簸箕形盆地, 地面为笫四系物质组成所覆盖,海拔高程为 131~260米,地面向东及东南倾斜,坡度为百分之一至六百分之一,属华北平原的边缘地带。某市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干旱缺水、旱涝灾害严重。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风、雹等。从历史来看,影响某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是旱灾。建国以来 60年中,几乎年年都有旱灾发生,即使在大涝年份,也会有局部旱灾。 60年代旱灾面积在资料中显示最小9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的是1964年,受灾面积0.04万亩,成灾面积0.04万亩。即使在1982年大水年份,仍有旱灾,受旱面积 30多万亩(春秋两计),成灾面积26万亩。全市受灾面积小于 5万亩的有17年,大于5万亩的有43年,即不足两年就会发生一次受灾面积大于 5万亩的旱灾;可见旱灾的发生是十分频繁的。受灾面积大于 5万亩小于10万亩的有6年,大于10万亩小于20万亩的有10年,大于20万亩小于30万亩的有11年。大于30万亩的有10年,平均六年就有一次受旱面积在 30万亩以上。可见旱灾不仅频繁发生,而且受灾面积是很大的,大旱年几乎受灾面积占总耕地面积一半以上。影响农业生产的第二个主要因素是涝灾。 建国以来,通过兴修水利,涝灾范围和危害程度有所减轻。平均每年受灾面积 3.8万亩,成灾2.2万亩。大水年份有1952年、1953年、1958年、1964年、1976年、1982年、1996年、2000年。其中1953年、1964年1982年受灾最为严重,1953年受灾面积达23.77万亩,成灾14万亩;1964年受灾面积达24.8万亩,成灾16.23万亩;1982年受灾面积达26.49万亩,成灾16.34万亩。建国以来,全市成灾面积5万亩以上的涝灾年份有10年,成灾10万亩以上的年份有4年,即1952年、1953年、1964年和1982年,至于局部性涝灾则二年发生一次。2.1.2社会经济状况某市全市总人口 67.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2.6万人。全市总耕地面积为62.56万亩,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果树、烟叶、蔬菜等,作物复种指数 1.653。200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85.95万10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 62.04万亩,总产量 21.4万吨,平均亩产量344.9公斤。2011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86.16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2.66万亩,总产量21.58万吨,平均亩产量344.4公斤。项目区位于王屋、下冶、邵原、大峪、思礼 5个镇,项目区涉及 103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10.645万亩。区内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果树、烟叶、蔬菜等,因水资源短缺,水利工程设施薄弱,农作物产量受天气影响严重。某市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373.4亿元,财政收入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341元。2.1.3水土资源状况某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 2566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8204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 8470万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后水资源总量为: 35401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为 64048 万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1477m3,地下水资源量为5573万m3,客水可利用量为43910万m3,其它(指中水)水资源量为:3088万m3。某市可利用客水资源较为丰富, 其主要来源为:一是已建成的引沁灌区,该灌区年均实际可供水量为 13529万m3;二是拟建的小浪底北岸灌区,根据规划,某市年均可利用水量为 17500万m3;三是前期工程已经开工的河口村水库,某年可用水量为 12881万m3。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拥有中小型水库 21座,有效库容2299万立方米;中小型灌区15处;塘坝208处,有效库容804万立方米;11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灌溉泵站298处,装机7277千瓦;机井2349眼,装机18451千瓦;水窖、水池、水柜 2493处,有效容积98.15万立方米。以上工程的修建,大大提高了某市防旱抗灾能力, 为某市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某市土地总面积284.06万亩,其中农用地172.21万亩,建设用地38.59万亩,未利用地73.26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0.62%,13.58%,25.80%。在农用地中,耕地62.56万亩,园地6.05万亩,林地92.56万亩,牧草地0.03万亩,其它农用地11.23万亩,分别占农用地的 36.20%,3.51%,53.75%,0.02%,6.52%。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 24.53万亩,交通及水利设施用地 14.06万亩,分别占建设用地的 63.56%,36.48%。在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71.63万亩,其它土地 1.63万亩,分别占未利用地的 97.78%,2.22%。2.1.4灌溉发展情况某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将节水灌溉工作做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积极推进节水灌溉工作。解放初期至70年代末,水利工程建设主要以骨干工程为主,主要灌区的干渠均采用砌石渠道, 农田灌溉一般利用土渠,水利用率极低,浪费较大。到 80年代初期,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水量急剧上升,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面砌石渠道开始由平原井灌区到山区、 丘陵区逐步发展起来。但由于砌石渠12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道容易损坏,防渗漏效果仍不理想。在此期间,某市还率先在五龙口镇的裴村建成了3000亩自压喷灌、滴灌工程,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力量薄弱,未能进一步推广。进入90年代,某市的节水灌溉多以硬化渠道为主,管道输水和微灌技术开始出现。90年代期间,先后建设国家级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1个,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2个,对全市发展节水灌溉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全市先后完成砼硬化渠道1800公里,建成平原区高标准节水小区31个,完成地埋砼管道32公里,完成大田半固定喷灌面积6200亩,温棚渗灌面积80亩,果园渗灌面积120亩,山区梯田渗灌面积300亩,山区梯田滴灌面积146亩。在完成以上节水工程的同时,鹏源公司在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自行研制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孔渗灌管材,这种管材表面无孔,在低压下全身出流,具有节水、节电、节地、省工、增产等多种效益。进入新世纪,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财力的不断增强,为节水灌溉的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2001年以来,某市在全市开展了“愚公精神杯”竞赛活动,将节水灌溉作为“愚公精神杯”竞赛活动的主要指标来考核,除实行优胜奖励外,全市每年还列支部分资金支持发展节水灌溉工作。2001年以来,全市共发展国家级节水增效示范项目1个,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3个,国家级“民办公助”节水灌溉示范项目1个,省级“民办公助”节水灌溉项目1个,小农水专项县节水灌溉工程1项,同时大力推进面上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全市62.56万亩的总耕地面积中,灌溉面积达 34.14万亩,有13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效灌溉面积31.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 8.03万亩,其中:渠道防渗面积3.89万亩,低压管道输水面积 4.14万亩。根据某市高效节水“十二五”规划,某地区总体布局上分为三个板块。一是实施王屋山水库灌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 实现新增高效节水面积5万亩,涉及王屋、下冶和大峪镇,涉及 72行政村;二是实施鳌背山水库灌区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实现新增高效节水面积 3万亩,涉及邵原镇个34行政村;三是在适宜地区发展小规模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实现新增高效节水面积2.41万亩,范围涉及王屋镇、邵原镇、大峪镇、下冶镇个32行政村。截止2010年底,共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1万亩,到2011年达到2.98万亩;到2012年达到7.98万亩;到2013年达到8.74万亩;到2014年达到11.74万亩;到2015年达到12.51万亩。2.2项目区概况某市高效节水农业项目区拟规划41个片区,耕有面积10.645万亩。项目片区内有效灌溉面积为5.73万亩,水源工程主要是王屋山水库,天坛山水库,及山泉蓄水。由于项目区水利配套不完善,输水多为渠道,渗漏严重,同时,地方财政十分薄弱,导致水利工程维修不及时,并逐年老化,区内末级渠道均未衬砌,大水漫灌,粗放经营,用水高峰期水量供不应求。随着灌区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城镇规模的扩大,项目区用水量将大大增加,而在来水量不变的情况下,用水矛盾日趋严重。水将成为制约项目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高效节水已经刻不容缓。14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项目区内根据不同水源类型,可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668万亩,其中利用小浪底水库和引沁干渠为水源可发展节水灌溉0.298万亩,利用地表径流拦蓄来水或取用地下水为水源可发展节水灌溉1.5688万亩;根据原灌溉水源类型可改善或恢复灌溉面积5.6332万亩,其中王屋山水库灌区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4.1896万亩,其他已有水源(机电井、山泉水、塘坝蓄水)可发展灌溉面积1.4436万亩。2.2.1社会经济情况某市本次规划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项目涉及 5个乡镇办事处 103个行政村。项目区总人口 9.12万人,农业人口9.1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3.79%;耕地面积10.64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7.46%;项目区国内生产总值5.10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农业总产值为1.295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7.03%。区内农民人均收入为4876元。见附表1某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2.2.2农业生产状况项目所在地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烟叶和果树,粮田复种指数1.653,粮食生产总产量为 2827.5kg。区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滞后,致使灌溉保证率低,特别是山区,丰水年份作物收成相对高,而遇到干旱年境产量急剧下降,甚至出现“望天收”。截止到目前,项目区还未实施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因此,要借此机遇,加快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作进度。15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2.2.3水土资源状况项目区位于山岭地区,主要包括王屋、下冶、邵原、大峪、思礼5个镇,耕地面积10.5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7%,水资源总量12771万m3,可利用量只有3939万m3,占全市可利用量的6.1%。区内主要水利工程为王屋山水库、鳌背山水库、天坛山水库三座小型水库和部分塘坝。项目区可利用客水资源主要来源为:一是已建成的引沁灌区,该灌区年均实际可供水量为13529万m3;二是拟建的小浪底北岸灌区,根据项目建议书,某市年均可利用水量为17500万m3;见附表2某市项目区土地资源基本情况表2.2.4灌溉发展情况项目区有效灌溉面积 5.73万亩,其中地表水灌溉面积 5.4万亩,地下水灌溉面积 0.33万亩。灌溉方式主要是渠道灌溉,由于配套设施不到位,加上工程维修经费短缺,工程管理手段落后,项目区骨干工程老化损坏非常严重,基本丧失了灌溉功能。项目区灌溉渠系工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渠系坍塌严重,加上地形条件复杂,许多渠段岸坡塌陷将过水断面堵死,严重影响灌区正常输水,直接制约着灌区灌溉效益的发挥。2)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坍塌破坏问题严重,完好率低。灌排工程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渠系建筑物多系砖混结构, 经过多年运行,设施老化及损坏严重,病险工程和卡脖子工程随处可见,基本上丧失了灌溉功能,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16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3)项目区乡镇水利站共有 5个,农民用水协会共 19个,管理面积5.4万亩,管理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灌区缺少通讯、交通设备,整体运行调度困难。由于以上原因,导致项目区有限的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灌溉面积消失,粮食生产能力不能稳产高产及自给, 严重影响了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农民增收,也给社会增加了不可忽视的不稳定因素。见附表三某市项目区灌溉面积基本情况表2.2.5存在问题项目区因水利工程设施薄弱,灌溉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 16.3%,农作物产量受天气影响严重。 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滞后, 致使灌溉保证率低,特别是山区,丰水年份作物收成相对较高,而遇到干旱年境产量急剧下降。项目区农业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标准偏低、配套不全、且老化失修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的稳定。现有的骨干水利工程大部分是 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当年设计标准较低,配套不全,大部分渠道为土渠、没有衬砌,衬砌的渠道也因年久失修渗漏严重;由于先天不足(质量不好,配套不全),后天失调(维修管理跟不上),普遍老化破损严重,效益衰减,直接威胁到农业生产的稳定。二、灌溉技术落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难度较大。发展节水灌溉前期工程投入较大,没有政府扶持难以自发建设;农民不愿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太多; 另一方面是农业生产体制17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与节水灌溉技术不相适应,农田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与节水灌溉的规模化运行管理相矛盾,农民分散经营是先进实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发展节水灌溉是目前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唯一途径。要致力于水环境改善,只有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规模经营,才能突破“瓶颈,”实现灌溉节水化和农业产出高效益。三、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从投入状况来看,项目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量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如下:①是投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两工的取消,农民投资比例呈逐年减少趋势。②是村集体投入主要来源于赊欠和机遇性收入。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无力投资水利建设。投入方向主要集中在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饮水工程建设中,且赊账现象十分普遍,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村级负担。个别获得占地赔偿、水利设施损坏赔偿和周边大企业支持等机遇性收入的村开展了一些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但数量有限③是市级财政资金这几年主要投向饮水工程建设和一些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每年只有不足300万元。四、建后管理问题仍是难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一直是水利部门的一个难题。 近年来尽管实施了拍卖、承包、租赁等管理制度改革,但效果均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 经营者营利难度大,群众传统观念难以改变等。五、建后维护资金短缺。18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点多面广,主要靠受益群众进行维护管理,维护资金来源单一,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穷村,一旦工程出现较大损坏,往往因缺乏维护资金导致工程报废。3、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必要性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农村群众生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某市农田水利建设经过长期努力,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建成了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洪抗灾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使某市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但是与农业发展的需求相比,农田水利设施还严重不足,山岭区灌溉问题尤其突出;工程管理维护资金的短缺,加快了工程老化,进而加剧了某市灌溉设施不足的矛盾;工程建设投入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尚未建立农田水利建设长效投入机制。通过实施高效节水农业项目,不仅解决项目基地本身灌溉问题,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且高技术、高标准、高效益引导该地区农民应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带动周边高效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推广作用。(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灌区抗灾能力。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使抵御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缓解、减轻当地灾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尤其在近几年的抗旱中得以充分现和有力验证。19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增加灌区农民收入。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水利基础设施保证,促使农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农业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通过先进的灌水设施对高效作物实行精确灌溉,以此增加产品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最佳农业效益。面对农村新形势新变化,有必要加快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必要的水利支撑。因此,要从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发展水利对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必要性, 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村水利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把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 进一步增强农业抗御灾害的能力, 充分发挥水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保障粮食安全、 改善农村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基础性作用。(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切实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通过大力推广应用高效田间节水灌溉技术, 大幅度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农业节水主要为种植结构调整起到主导作用。使项目区供水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减少与项目区供水能力的提高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随着某市社会事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工农业用水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受地下水连年超采、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水资源日趋紧张。近年来某市降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70年代年均降雨量68020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毫米,80年代降到580毫米,进入90年代年均降雨量只有540毫米,较70年代减少了20%。2002年全市降雨量仅371毫米,其中6~8月份降雨量只有历年同期降雨量的三分之一,致使大部分河道断流,全市21座小型水库在汛期有 12座出现干枯,平原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 60%以上的机电井不能正常工作,严重的旱情使大面积秋作物减产或绝收,农业生产遭受了沉重打击。 2009年春天,我市持续 100多天无有效降雨,出现较为严重的旱情,夏秋又逢连续降水,低洼地区面临涝灾,在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厅领导大力支持下,某市积极发动群众建设抗旱夺丰收应急灌溉工程, 使某市农业生产得到暂时保障。旱情的连年加剧,说明了某市水资源的短缺和水利设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不足,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不仅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村稳定的大局,同时水环境的恶化还将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和投资环境。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才能保持农业的稳定高产,才能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农村稳定的大局,只有通过农业节水措施,才能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充沛的水源保证,才能逐步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才能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四)缩短灌水周期,减少水事纠纷,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供水效率显著提高,大大缩短灌水周期。项目区改造后能够大大缓和用水矛盾,即使在抗旱放水时也不会有水事纠纷发生。彻底结束以往灌溉高峰期乡、村干部齐上渠道 ,三步一岗的21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管水历史,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水利用系数和供水能力的提高,亩均灌溉用水费用大大降低,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这无疑也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对适应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2可行性(一)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符合中央支持工程建设范畴。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加强水利建设在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业产值中起着决定作用,事关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指明了方向。某市近年来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某市防旱抗灾能力,为某市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标准偏低、配套不全、且老化失修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的稳定。灌溉技术落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难度较大。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另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经营者营利难度大,群众传统观念难以改变等原因导致建后管理仍然是难题,建后维护资金短缺。在某市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正是对中央工作精神的响应。(二)某市政府对项目建设高度重视。某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批复的水利工程项目高度重视,全力支持,足额拔付配套资金,始终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确保全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22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某市1992年就成立了某市节水灌溉工作领导小组,2004年又根据现状对领导小组进行了充实,由市长、副市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发改、水利、财政、人事、农业等部门的领导为成员,为节水灌溉工作提高了良好的组织保证。某市坚持把节水灌溉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管理,每年都把发展节水灌溉纳入各部门、镇办目标,实现台账管理,加强考核。市水利局、各乡镇政府都成立了具体办事机构,人员组织合理、分工明确,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制,细化工作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凡中央和省下达的节水灌溉项目成立专门的工程建设指挥机构,同时成立资金管理、技术指导、协调等专业小组,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强化建设管理是确保节水灌溉工程效益的基础。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凡中央和省下达的项目,明确水利局为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建设组织工作,认真实行招标投标制,择优选择施工队伍,所有工程建设过程中,均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选定符合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同时在落实“三项制度”的基础上,落实工程审计制、竣工验收制和资金管理制。同时强化对技术人员培训,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督导,严格的建管措施,确保了工程的规范化建设。对乡镇或行政村自建的节水灌溉工程,水利局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工作,依托某市抗旱服务队,组成了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中心,在做好工程技术服务的同时,重点把好工程建设质量关,确保节水灌溉工程质量。(三)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区内干部及群众已经认识到节约灌水就23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是增收的道理,节水意识不断增强,项目建设决心大,积极性高,要求迫切,愿望强烈。为确保节水灌溉工作顺利推进,某市加强了对节水灌溉工程的宣传,每年都利用科技下乡、节水宣传周等活动,广泛宣传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效益,印制了节水灌溉宣传手册和宣传资料,让农民了解节水灌溉的节水、增产、省工、省时等综合效益,得到群众的支持、鼓励群众自发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某市每年都利用农业工作观摩会,观摩节水灌溉示范点,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看到实际的建设效益和效果,电视台、报社等媒体适时对节水灌溉工作的报道,赢得农村群众对发展节水灌溉工作的支持,同时报道节水灌溉建设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节水灌溉的节水、增产、省工、省时等综合效益,有力地促进了节水灌溉的顺利推进。(四)某市高效节水项目区水源主要为王屋山水库、天坛山水库、小浪底水库蓄水、引沁总干渠及山区河流蓄水,灌溉水源相对有保证,项目规划经深入调查、合理准确,符合当地条件,并充分征求村镇群众意见,节水措施可操作性强,便于施工。某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566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8204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8470万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后水资源总量为:35401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为6404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147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5573万立方米,客水可利用量为43910万立方米,其它(指中水)水资源量为:3088万立方米。某市可利用客水资源较为丰富,其主24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要来源为:一是已建成的引沁灌区,该灌区年均实际可供水量为13529万立方米;二是拟建的小浪底北岸灌区,根据项目建议书,某市年均可利用水量为 17500万立方米;三是前期工程已经开工的河口村水库,某年可用水量为 12881万立方米。项目区位于山区,主要包括王屋、邵原、下冶、大峪、思礼5个镇,耕地面积18.4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9.6%,水资源总量12771万立方米,可利用量只有3939万立方米,占全市可利用量的6.1%。区内主要水利工程为王屋山水库、鳌背山水库、天坛山水库三座小型水库和部分塘坝,另外还有引沁渠,水资源可满足本次高效节水农业水源要求。(五)工程技术上可行,效益显著。经过对工程实地勘察、测量,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技术上可行。项目建设可充分利用管道工程输水能力,恢复和增加灌溉面积,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另外某市水利局不断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既是水利建设管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支队伍,也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这支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基层水管队伍建设非常重要。要采取措施,稳定基层水利队伍,增强水利技术力量,加强水利技术培训,更好地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利局出台鼓励性政策促进水利工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培育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咨询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专业维修单位等。25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水利局成立专门的技术服务组织,服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工作,工程开工后组织专门技术服务组织做好工程施工的技术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深入基层,使镇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尽快掌握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工程管理技术,并定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搞咨询服务,搞好建后管理的指导工作。(六)财政资金投入有保证。①、某市逐年加大对节水灌溉工作的投资, 首先是对中央和省下达的项目,能够足额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二是市财政支持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每年3+1水利建设中,利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节水灌溉工作进行补助,补助比例不低于工程投资的30%。市财政制定了节水灌溉建设办法,每年财政出资培育1-3个节水灌溉亮点,作为示范工作,供各镇办观摩和农村群众。各镇办制定的具体的奖励办法,克井、轵城等镇对节水灌溉工作每年投入的资金者达100万元以上。对上级下达的项目,为确保工程资金规范使用,对水利局组织实施的工程和物资的采购,严格落实资金审计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发挥效益。坚持“政府引导、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加大政府投入与鼓励农户投工投劳结合起来,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逐步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市财政要按照中央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等政策要求,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逐步扩大资金规模,增加投入。26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项目投资规模大,跨越时间长,市政府需以正式文件出台专门文件将配套资金比例、政策明确下来,确保工程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保证工程建设按时开工、顺利实施。②、按照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2009〕439号)要求,进一步加大小农水专项资金整合力度,推进资金整合,深化县级项目整合,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着力打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整合平台,巩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整合成果,扩大整合范围,提高资金效益。③、强化资金监管小农水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要公开透明,实行公示制。财政、水利部门要采取适当的形式,将项目建设情况在当地进行公示,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应及时向受益区群众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政府采购制度,同时要积极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工程资金实行“专户立账、专款专用、适量预付、验收报账”的原则进行管理。审计局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工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资金进行全程监控、跟踪审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综上所述,发展某市高效节水灌溉,从配套基础设施、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运行管理、技术及设备支撑力量、制度建设、宣传培训等方面考虑都是可行的。27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4、建设目标任务和布局4.1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4.1.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灌溉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立足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某市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推进农业和水利现代化为目标;加快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灌溉发展新机制,科学指导、有序推进灌溉事业发展,促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全面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水利基础。结合某实际,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建设与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农田灌溉保证率和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民脱贫致富为目标,以解决山岭区灌溉问题为重点,全面规划某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4.1.2建设原则一是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统筹考虑区域与流域水土资源条件和28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农业发展布局,大中小型工程并举,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实施;二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特点,确定节水灌溉任务和重点,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根据水土资源条件发展新灌区;三是总量控制、以供定需。以水确定灌溉发展规模;四是高效利用、科学发展。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灌溉制度设计和技术推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五是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建立建全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良性运行机制,促进项目区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重视政策制度制定和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以现有灌溉面积的节水改造为主, 以高效利用地表水为主,以粮食、大田经济作物为主,严格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以供定需、量水而行,突出重点区域,科学合理确定适宜的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方式,完善基层水利服务和技术支撑体系, 改革完善体制和运行机制,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连片建设、集中推进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3)河南省水利厅关于转发水利部《关于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2013-2017)编制工作的通知》;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50363-2008;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2-94;29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7)《某市节水灌溉规划(2009—2020年)》8)《某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十二五”实施方案》9)《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10)《某市雨水集蓄利用(灌溉)规划(2009—2020)》4.3设计水平年和实施年限基准年:2011年设计水平年:2017年实施年限:2013年~2017年4.4建设目标及任务4.4.1建设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结合某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十二五”规划,研究提出某市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总体思路,逐步形成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规划体系。结合水利建设重点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集中资金,重点突破,通过实施规划,使全市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体系,达到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规划工程实施后,2017年达到以下目标:(一)、工程实施后,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 90%,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达到 0.86。(二)、节水灌溉面积由现状的 8.03万亩达到15.53万亩,管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由 4.14万亩提高到11.64万亩。(三)、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原来的 2827.5 万kg提高到30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13-2017)4363.7万kg,提高54%。(四)、形成配套完善、运用方便、灵活高效的项目区灌溉工程体系。(五)、项目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改善,区域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六)、通过某市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逐步建立良性的工程管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