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府河永安大桥至成龙大道段)勘察设计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府河永安大桥至成龙大道段)勘察设计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府河永安大桥至成龙大道段)勘察设计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府河永安大桥至成龙大道段)勘察设计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府河永安大桥至成龙大道段)勘察设计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为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府河永安大桥至成龙大道段)勘察设计——(K0+000~K0+900段)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2.排水现状本道路为改造道路,位于锦江区,本次设计起点接府河永安大桥,终点接金石路。雨水:现状道路南侧有一根2100x2300方涵,道路北侧有一根d500~d800雨水管,分段接入南侧箱涵;污水:现状道路北侧有一根d600~d1200污水管,接入三色路现状d2400污水主管。3.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9)《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10)《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11)《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2)《球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13)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2015年版)》;14)《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市政分册》;15)业主提供的现状实测地形图及实测管探资料;15)《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21年7月;16)其他相关道路设计资料。4.设计标准1)雨水:(1)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qΨ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Ψ—径流量系数F—汇水面积(ha)(2)暴雨强度公式雨水系统采用成都市新暴雨强度公式,即:式中:q-降雨强度(L/s·ha);t-雨水流行时间,(min);t=t1+t2;t1-集水时间:t2-管渠内雨水过流时间,(min)。按满流设计,设计重现期P=5年,地面集流时间t1按10min计,综合径流系数Φ按0.70计。2)污水:按非满流设计,按单位面积定额1.3L/s.ha设计。3)本项目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本次设计排水结构的抗浮设计等级为乙级,本次设计井类结构构建的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最大裂缝宽度为0.2mm。5.排水方案本项目排水工程为雨、污分流制。1)污水方案(K0+000~K0+900段)现状污水管道d600~d1200满足周边区域污水排放需求,本次改造不新增污水管。2)雨水方案(K0+000~K0+900段)现状雨水规模不满足P=5年重现期排水需求,废除现状北侧雨水管,在北侧新增1根d2000雨水管。本工程配套建设海绵城市,详见海绵城市专篇,雨水口及连接管以海绵城市专篇图纸为准。管线位置按管线综合方案确定,管线设计桩号与道路桩号一致。7.沿线地质情况:地质特征评价根据现场钻探鉴别,在钻孔深度范围内,I级阶地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Ⅲ级阶地所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二)各土层工程性质评价:杂填土:以卵石为主,绝大部分地段为原路基及下卧层,因钻孔位置位于道路绿化中,表层0.5~1.0m含建筑垃圾、植物根系等。应清理表层杂质、压实并检测合格后可作为路基与管线持力层。素填土:以黏性土为主,混岩块、卵石,绝大部分地段为原路基及下卧层,因钻孔位置位于道路绿化中,表层0.5~1.0m含植物根系等。应清理表层杂质、压实并检测合格后可作为路基与管线持力层。粉土:该层场区内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低,承载力偏低,可作为路基和管道持力层或下卧层。细砂:该层场区内局部地段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差,承载力较低,且为轻微液化土,采取适当抗液化措施后,可作为路基和管道持力层和下卧层。中砂:该层场区内局部地段分布,物理力学性质一般,承载力一般,可作为路基和管道持力层和下卧层。卵石:场地内连续分布,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较好,是良好的路基和管道持力层和下卧层。黏土:分布较连续,具胀缩性,承载力较好,可作为的路基和管道持力层和下卧层。含卵石黏土:分布较连续,具胀缩性,承载力较好,可作为的路基和管道持力层和下卧层。泥岩:局部地段分布,承载力较好,可作为的路基和管道持力层和下卧层。其他内容详见《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二、管材及基础1.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其中管径≤1200采用承插管,管径>1200采用企口管。雨水进水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2.管顶覆土小于1.0m,或管道过河时,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3.管顶覆土1.0m≤H≤7.0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GB/T11836-2009)或企口管,180度砂石基础,作法见国标图集04S516第11页。管顶覆土1.0m≤H≤4.5m时采用II级管,管顶覆土4.5m<H≤7.0m时采用III级管。4.管顶覆土7.0m<H≤9.0时,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180度混凝土基础,做法见国标图集04S516第19、22页。5.管顶覆土9.0<H时,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或企口管,360度混凝土基础,6.采用混凝土基础的管道,每隔20~25m设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360度混凝土满包基础作法见所附院标图,其柔性接口处混凝土基础分缝,缝内填2cm厚沥青木板,柔性接口管道采用的橡胶密封圈应满足JC/T946-2005标准要求。180度混凝土基础现浇混凝土套环柔性接口作法见国标图集04S516第35~37页。7.管道地基应为未扰动的原状土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柔性接口管道不小于0.1MPa(刚性接口管道和雨水方沟不小于0.15MPa)。若地基为膨胀土,采用换填砂砾石加强;8.现场施工开挖情况与地勘不符合时,由设计人员会同各方进行现场处理。9.基础特别处理说明:(1)软基深度≤3.0meq\o\ac(○,1)管道基础为淤泥、鱼塘不良地基时,应予以全部清除并采用换填砂砾石加强;如道路路基已做换填处理,管道基础不再另行处理;eq\o\ac(○,2)管道基础为杂填土不良地基时,应予以全部清除并采用换填砂砾石加强;eq\o\ac(○,3)管道基础为泥岩层时,超挖10cm后用中粗砂找平。eq\o\ac(○,4)管道基础为软塑粘土,且其承载力建议值不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时,可采用砂卵石换填,换填深度为管底以下1m。(2)软基深度>3.0m:结合地质情况采用其他特殊方式处理。10.污水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d800),其检查井每间隔一至两个普通井后设置一个带沉泥槽的沉泥井,沉泥槽深度为0.6米,沉泥井的结构参照国标图集20S515有关图纸。三、沟槽开挖及回填1.排水管道(渠)沟槽开挖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当采用砂石基础时,基坑宽度按照国标20S515总说明执行,沟槽宽度为D+2t+2a;当采用砼基础时,基坑宽度按GB50268-2008执行,沟槽宽度为D1+2(b1+b2+b3);基坑工作面宽度及沟槽边坡按《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D市政工程》取用。对条件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由施工方案确定。2.沟槽回填压实系数按国标20S515《总说明》之8.11.2-4条执行,并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3.管顶50cm范围(II区)回填压实系数为0.87±0.02,用木夯夯实。若因特殊因素需增加管顶压实系数时,管侧(I区)回填压实系数也应相对增加,必要时应对管道采取加固措施。4.膨胀土地区,管顶50cm以下沟槽,采用砂卵石回填。5.同槽施工处理:B--雨水基础宽度;x--雨水基底土被扰动的宽度。(1)当雨水基底为砂砾石地层时的处理意见:①当雨水主管基础有不足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0≤x≤B/3),该部分回填土可直接采用砂砾石,再做管道基础。②当雨水主管基础有超过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x>B/3),先将不足2B/3宽度的原状砂砾石超挖0.4米,然后统一用砂砾石分层碾压、"水夯"两遍,经检查密实度达标后,再做管道基础。(2)当雨水基底为普土地层、成都粘土地层时的处理意见:①当雨水主管基础有不足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0≤x≤B/3),该部分管基下0.4米厚的回填土采用砂砾石,其宽度以超出管基边缘0.2米为宜。先按土基要求检测合格后,再按做管道基础。②当雨水主管基础有超过1/3宽度位于回填区域时(x>B/3),先将不足2B/3宽度的原状土超挖0.4米,然后统一用连砂石加强,其宽度以双侧超出管基边缘各0.2米(即B+2×0.2)为宜。先按土基要求检测合格后,再做管道基础。6.沟槽回填说明:管道180度砂石基础以上管顶50cm以下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回填,其最大粒径≤40mm;道路路基加强层以下至管顶50cm以上填料同路基填料。(1)挖方段:应在道路清表至道路路基加强层底后再开挖排水沟槽。(2)填方段:应在道路路基回填至管顶50cm后,再二次开挖排水沟槽。7.换填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并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且应要求沉降观测。四、构筑物1.排水检查井采用混凝土检查井,要求混凝土面浇筑平整,不再抹面。检查井做法按国标图集20S515选用。位于车行道下的检查井,井周100cm范围内采用5%水稳加强,自井底至调节环下。2.井盖荷载等级按《检查井盖GB23858-2009》标准执行,车行道采用D400,其他采用C250。车行道、人行道及绿带内均采用新型防沉降、防盗、防响动、防坠落、防位移球墨铸铁井盖座。五防球墨铸铁井盖及雨水口按照《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施工。井盖应有“污”、“雨”、“给”、“消”及铸造厂名等相关标志。位于人行道上的井盖采用双层井盖,下层采用球墨铸铁井盖,上层结合铺装,采用方形的不锈钢钢板与不锈钢角钢框密焊,其内部纹路色泽同人行道一致,并应在井上对应刻字以明确相应管线类别,上层井盖不能影响下层井盖的开启。3.雨水口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雨水口。雨水支管管径按照16S518采用,i≥0.01。雨水篦子采用球墨铸铁篦子,雨水口在有路沿的道路上,采用偏沟式雨水口,其它采用平篦式雨水口,本工程雨水口深度按0.88米,有道路透水盲沟接入处加深为1.4米。在道路最低点和道路交叉口位置必须设置雨水口,雨水口位置要安装正确,雨水篦顶部与其相接的道路路面低3~5cm,并应与道路路面平顺连接。在新增加道路开口位置,须将雨水口作相应调整。4、20S515检查井盖板适用条件为污水管顶覆土不大于6m,雨水管顶覆土不大于4m,当盖板覆土超过国标图集适用范围时,应对盖板作加强设计或采用多层井室,盖板加强及多层井室作法另请设计人员附设计图或加以说明。五、抗震设计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5.1.4条,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本次设计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按柔性接口进行设计,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180°砂石基础,柔性接口管道采用的橡胶密封圈应满足JC/T946-2005标准要求;构筑物按国标图集20S515实施,符合抗震设计要求;管道与检查井采用柔性连接,参图集20S515;毗邻构筑物及构筑物连接的管道,当坐落在回填土上时,回填土应严格分层压实,其压实密度应达到该回填土料最大压实密度的95%-97%;其他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六、顶管设计6.1顶管布置污水管在部分规划路口布置横向连接管道,需穿越现状成渝高速公路,采用顶管穿越,顶管管径采用d2000。6.2顶管技术要求由于顶管受顶管工艺、施工单位技术力量、顶管材质等因素影响,顶管设计差别很大。由于本段顶管埋深较大,为明确责任,确保安全,设计提出顶管设计相关参数如下:1.顶管管材本次顶管所用管道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不低于C50,抗渗等级不低于P8。2.管道最大顶力本次设计预估顶进力3404KN;拟采用两台400t千斤顶,施工单位需按要求采购顶管管材。3.顶进方法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段顶管管道管身基本位于卵石层内,建议顶管采用人工工具管施工,最长一次顶进长度为60m。4.管道接头接口为钢承口,做法参照国标《给水排水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T11836-2009);混凝土标号>C50;管节长度误差±5mm,端面垂直度误差±6mm,管节外径误差±6mm;接头处理详见大样图,顶进工程中管口间的油麻被挤紧,竣工后在管口内缘的管节间内填抹膨胀水泥砂浆。5.工作坑的构筑方法本次设计管段管道埋深约4~8m,工作坑全部布置在检查井位置,最大深度约8m。工作坑采用逆作法施工,详见相关大样图。顶管开洞应在工作坑封底后进行施工,开洞处要求按图纸进行洞口加强,工作坑最大允许顶力为15280KN。6.3顶管沉降监测沿线设置路面沉降观测点,路面沉降不大于2cm,施工中定期观测、分析,一旦沉降超过临界值,必须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方可继续施工;6.4施工注意事项A.施工降水:施工中需降水至作业面以下1米;B.手掘式顶管作业:顶管掘进机切入土体后,应严格控制水平偏差不大于5mm,高程应为设定标高加上抛高数,其数值可根据土质情况、管径大小、顶进掘进机的自重及顶进坡度等因素确定,以抵消机头到达接收坑后的"磕头"而引起的误差;顶管掘进机切入土体后,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开挖进尺严格控制在20~30cm,土体自稳能力差的土体,应采取减少进尺随挖随顶,或者加强迎机面土体钻孔注浆),或者在管壁增设注浆润滑泥浆孔等措施;为控制路面沉降,严禁超挖,并采用欠挖的方式硬顶进尺;顶管施工前应作试验段,确定掘进进尺,若存在掌子面塌方段,报请设计提出处治方案;C.施工前应编制紧急预案:地下水渗漏处理预案、塌方处理预案、洞内缺氧急救预案、瓦斯及其他有毒气体涌出救急预案等;D.为了减少顶进工程中的阻力,施工中应采用注浆减摩的触变泥浆。6.5顶管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相应施工组织方案、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并报主管部门及专家会审查通过。依据《CECS246-2008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3.1.4条,顶管实施前,施工单位应仔细核实该顶管周边障碍物空间尺寸(特别是地下室空间结构尺寸),确定是否有顶管条件,不可盲目实施。顶管与建筑物空间间距应满足《CECS246-2008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5.3.3以及5.3.4条要求,若不满足,严禁盲目实施,应及时报与业主及设计单位采用其他处理方式。七、危大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2018.3.28),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基坑开挖(管线、涵洞和桥台等部位)、拆除工程、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等施工环节可能会出现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当基坑开挖深度≥3m时,管道顶管施工时,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专项方案论证后方可实施。应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并注意:(1)施工前必须现场踏勘,准确摸清开挖基坑与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物的相互关系;(2)除出土运输车辆外,基坑边10m范围内不得停放施工重型车辆;(3)砼泵车停放位置处应做加强处理;(4)基坑开挖前应在现场准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砂包等材料,发现异情后可采取卸土、回填等应急措施。(5)发生坑底隆起、坑底水平位移较大时,可采取回填、坑内砂包反压措施。(6)土方开挖期间,设专人定时检查边坡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以便及时处理;(7)旧挡墙拆除应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在交通转换后再进行旧挡墙的拆除,以免影响行人、交通的安全;(8)在挡墙浇筑过程中可能存在超过5m高度的混凝土模板,严格控制每层的浇筑高度,以控制模板板面所堆集的砼及施工机械等荷载,支撑应保证牢靠;(9)在塔吊吊装转运模板时,工人不得站在吊点吊臂活动范围内;(10)未尽事项应参照现行有关规范与图集施工。八、竣工验收1.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作施工验收。2.全部雨、污水管道及检查井要求作闭水试验。九、施工注意事项1.本工程图纸采用成都坐标系及85黄海高程系,施工前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作施工准备,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对项目影响范围内的现状道路、管涵、现状雨污水管道、河道、相交或相邻的所有管线的各种参数(如:平面位置、管径、规模、坡度、高程等)进行核实,对项目影响范围内的地铁站点、地铁区间、地铁其他附属设施、地下室、地下车库、其他地下结构等的结构位置及高程、基坑支护位置及高程进行核实,对项目影响范围内是否有其他障碍进行核实,确认未改变设计边界条件、确认与本设计管道及构筑物的位置及高程等无冲突后方可实施,若存在矛盾或其它实施障碍,应在正式开工前提出并解决。若在施工期间出现因前期调查不清而未提前解决的实施障碍,由施工方负责解决方案,并经设计人员审核。2.根据地下管线探测中间成果说明,鉴于地下管线探测的局限性,存在部分区域为收集资料未反映实际情况、管线延伸方向不确定、积水较深或淤积较多或建渣较多测量误差较大、部分管线无法测出、部分管线规模及高程有偏差等问题。因此,施工单位应在实施前对工程影响范围内的现状管线进行复核,包括但不限于挖探坑等方式。3.本工程需废除北侧现状雨水管。废除管段的端头需进行封堵。废除的排水检查井需将井筒挖出,然后采用盖板进行封堵。与新建管线冲突的需废除检查井应整体挖除。具体工程量以实际为准,具体实施方法以《成都市水务局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做好废弃排水管道处置工作的通知》成水务发[2016]78号中相关要求为准。4.如道路两侧建筑物基本形成,施工过程中应尽量详细了解两侧已建建筑排水情况,做好分流接管工作。对于道路两侧开发较密集的区域,预留支管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以满足用户需要。5.在道路纵坡低点及交叉口最低点增设雨水口。6.管道安装时,宜按先下游后上游次序安装,管道承口朝向施工前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