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2例护理分析_第1页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2例护理分析_第2页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2例护理分析_第3页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2例护理分析_第4页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2例护理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2例护理分析

【关键词】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护理

摘要:目的与方法:研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治疗临床护理新方法,提高治愈率。我院自2000年至2006年2月对2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采用静滴维生素K,补充凝血因子、输血、吸氧、降颅压、镇静,加强基础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结果与结论:临床治愈15例,好转4例,有效率达%。加强基础护理,对提高治愈率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关键词: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护理

TheNursingAnalysisof22casesIntracranialHemorrhageResultedfromDelayedVitaminkDeficiency

YAOXiao-cui,LIUMing-jie

(ThePeople‘sHospitalofYangxiCounty,GuangdongYangxi5298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andMethod:Toimprovethecurerate,WestudythenewnursingmethodforintracranialhemorrhageresultedfromdelayedvitaminKdeficiency.22casesinfantwithintracranialhemorrhageresultedfromdelayedvitaminKdeficiencywereintravenouswithVk,recruitedfibrinogen,withbloodtransfusionoxygentherapy,encephalicpressureandsedationfrom2000toFeb.2006.Inthemeanwhilewetookthebasicnursing.ResultandConclusion:15caseswerecured,4caseswerebetter,Theeffectiverateis%,Stregthenthebasicnursingisthekeytoimprovethecurerate.

Keywords:PelayedVkdeficiency;Intracranialhemorrhage;Nursing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由于维生素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因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约60~80%伴有颅内出血[1]。我科2000年至2006年2月收治2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患儿,现分析

1临床资料

本院收治颅内出血者22例,男15例,女7例。入院时年龄为1/2月至3个月,均为家中分娩,全部单纯母乳喂养,出生后未接受过维生素K3预防注射,家住郊区及农村。患儿就诊时多为哭闹不安、惊厥、拒乳、呕吐、面色苍白、精神反应差、嗜睡,前囟饱满为首发症状,CT检查均有异常,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脑实质出血6例,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出血2例。入院确诊后,立即静滴维生素K35~10mg,连用5d,并输血浆或输血,以补充凝血因子,纠正贫血,给于吸氧,镇静,降颅压等综合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临床治愈15例,好转4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患儿体温不升或高热、呼吸不规则、屏气或暂停均提示病情危重。

密切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应。如双侧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常提示颅内压增高;双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提示病情危重。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以兴奋和抑制状态相继出现为特征。常见的兴奋症状有:患儿烦躁不安,易激惹,脑性尖叫、惊厥、拥抱反射亢进、双眼凝视等。抑制症状常表现为患儿嗜睡、昏迷、肌张力下降、全身肌肉呈松弛性瘫痪、各种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颅内压增高的观察:患儿颅内压增高时,前囟紧张、饱满,眼球震颤或斜视、凝视、瞳孔大小不等、呼吸不规则、拒奶或喷射性呕吐等表现。

用药观察:应用脱水剂时,应注意心、肾功能,防止肾衰发生。应用速尿时,及时观察尿量,防止电解质紊乱;应用镇静剂时,注意呼吸和精神状态,谨防用药过量造成呼吸抑制。

3护理体会

体位:抬高患儿头肩部25°~30°,以减轻颅内压,以右侧卧位为宜,防止患儿呕吐物误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发生。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但要避免对流风。

注意保暖,体温不升者或早产儿可置暖箱,随时根据患儿的体温及体重调节箱温,箱内湿度为55%~65%。保持病室的温度在22℃~24℃,每4~6h测体温1次,使患儿体温保持恒定。

保持患儿绝对安静,头部制动。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稳,尽量减少搬动,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加重颅内出血。

吸氧:吸氧能提高动脉血氧浓度,改善缺氧。输氧时应保持导管通畅,鼻导管应柔软,粗细适宜,每班更换。头罩给氧应监测氧浓度。

4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头颅CT检查对颅内出血量、出血部位的早期诊断很有意义,为早期治疗创造条件。因人乳中维生素K含量少,故母乳喂养易发病。该病一经诊断,早期应用维生素K1及输鲜血,能迅速控制出血,减轻脑组织受压,以防远期后遗症。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认为该病的早期诊断依据为:①纯母乳喂养的1~2个月小婴儿;②男婴多见于女婴;③自发性颅内出血发病率高;④大多数伴有感染;⑤严重的凝血障碍,PT延长;⑥用维生素K治疗有效。该病颅内出血发病率较高,因大多数患儿都有突发性高颅压征象同时伴有急速进展的贫血或/和全身出血倾向,故早期诊断并不困难。但有时警惕性不高会遗误诊断的时机。因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颅缝及前囟未闭,有缓冲高颅压的作用,所以早期及少量出血时征象不明显。如果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如有以下情况时应考虑颅内出血的可能,未接受过维生素K治疗的小婴儿,贫血迅猛,并出现烦躁,阵发性发绀,双目凝视,阵发性肢体痉挛,脑性尖叫,前囟紧张等。

5喂养

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如患儿吸吮吞咽困难可用滴管法或胃管鼻饲法喂哺。患儿一般情况好转后可开始喂奶,以少量奶试喂,无不良反应后再逐渐增加奶量。喂奶时切勿抱喂。母乳是婴儿的理想食物,最好以母乳喂养。喂奶时要认真观察患儿情况,如出现面色发绀,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哺乳,给予氧气,待患儿情况好转后再改用其他方法喂养。危重患儿应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可输入氨基酸、脂肪乳剂、白蛋白等。

6加强基础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易擦破引起口腔炎,不能用手指、布类擦口腔,在喂奶之后喂约5ml开水以保持口腔清洁。若发现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能是鹅口疮,可用4%苏打水洗口腔或制霉菌素溶液涂口腔黏膜,每天2~3次[2]。

皮肤护理:保持颈下、腋下、腹股沟、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穿着柔软、宽大易吸收的绵织衣服。

脐部护理:每日检查脐部,更换消毒纱布,并用75%酒精消毒,保持清洁干燥,防止脐炎。

红臀的预防: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涂5%鞣酸软膏。选用柔软易吸水的尿布;尿布不要包扎过厚过紧,尿布外层更不能用塑料布包扎,尿布要清洗干净,并在日光下晾晒,或用消毒液消毒后清净用烘干机烤干。

7预防

及早发现异常胎位,及时处理孕妇的慢性病,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有效的预防措施:正常足月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难产儿,生后常规肌注维生素K~1mg,1次/d,连续3d;生后1~2周及足月时重复注射维生素K11次可有效地预防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的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