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跨国公司全球并购的趋势特征及其影响1引言1.1研究背景跨国公司的全球兼并与收购是经济全球化产生和推进以微观形式的表现,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是跨国公司全球扩张与发展中国家接收资本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给跨国公司的战略规划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各国企业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利润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些为这些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和企业规模以及拓展业务领域提供了机遇。同时,企业面临全球范围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固有的市场格局已经被打破,各国企业不得不加快扩大企业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宣扬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软实力。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由于跨国并购的方式可以把实现品牌扩张的过程大大缩短,因而近年来引发了企业家及学者极大的关注。国内外企业的跨国并购有成功的案例,但失败的案例所占比重远超于成功案例,因此跨国公司的全球并购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得到了不少反思,例如需要储备更丰厚的资金,避免选择拥有过多历史遗产的公司等。国际化潮流是一门综合性的行为,及时掌握国际化的种种教训,对设计企业的战略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前人所经历的教训绝非历史偶然,更需要审慎待之。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国际化贸易的潮流,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是希望分析跨国公司全球并购的趋势特征及其影响,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可行的经验,为并购做好充足的准备。1.3本文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案例分析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全球并购趋势特征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联想集团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背景,经过,对联想集团的影响,并对跨国公司全球并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并购的潮流。2跨国公司全球并购的动因2.1跨国公司全球并购的外在动因
2.1.1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它使得各个国家在经济上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市场既是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相互竞争的结果,又是推动跨国公司全球并购的巨大外在动因。经过近十年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已经超过500多万多家,其产值已占全球经济产出的45%,国际贸易份额的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以上。经济全球化促使跨国公司追求更为广阔的市场,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润;但是这也使得跨国公司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更大的市场风险。现在,跨国公司的对外并购已经取代了商品输出,成为跨国公司向外扩张的主要方式,并购资金已占其对外投资总额70%以上,并购浪潮、并购规模也越来越大。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系全球化的发展,同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业、转移资本输出的过程,是发达国家低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过程。无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现象都是通过跨国公司全球并购的方式来实现的。通过跨国并购,以企业内部交易的模式、生产经营理念和全球生产分工协同化来重新整合区域的产业结构,从而最终达到企业盈利的目的。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扩张,不仅没有削弱本国公司的实力,反而使各国公司为分割国际市场而产生更加激烈的竞争。2.1.2政策性法规的推动
在市场经济中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三大规律,政府加强了干预市场垄断的行为,由此出现了宏观调控的政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本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各国政府也开始放松跨国并购管制,对原有的政策与法规进行调整。全球普遍的政策调整主要包括:取消必须成立合资企业的规定、取消对外资不能占多数股权的要求和取消对外商不能独享所有权的规定等。同时,许多国家对电信、运输等垄断行业也放松了管制,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自由调节的规律,近年来各国政府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法律相继推行,推动着民营企业并购案例的增长。虽然发达国家在民营化过程中的并购数量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也逐步重视民营企业并购的浪潮。如在南美洲国家,私有化是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主要通道,我国制造业的私有化使得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并购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地区企业。2.1.3科技的进步为全球并购提供了技术支持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广阔的国际市场逐步缩小成一个“地球村”,为跨国公司全球并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O2O”、“B2C”模式的广泛应用,为跨国公司的产品供应和销售扩展了新的维度,打破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减少了中间传输环节,为跨国公司的运营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交易成本。无线传输技术的进步使跨国公司总部与各子公司及业务伙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企业管理思想的进步导致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成为组织构建的主流模式,管理信息在组织内的传播速度和信息准确率大幅提高,员工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这样的跨国公司更容易适应国际市场风云变化的环境。
科技进步在为跨国并购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许多跨国公司为保持其领先地位,通过并购来获取新的技术,降低新产品研发的成本,进行了有效的风险控制,但是如何避免通过并购减少技术资源的重复开发,是跨国公司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的源泉。2.2跨国公司全球并购的内在动因
2.2.1避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并购之所以能促进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主要原因在于:并购带来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机器设备,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在海外扩大规模生产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专业化程度,作业分工保证了产品、服务的品质,提高了员工的劳动熟练程度,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大规模生产需要大批量地采购原料,有利于共享资源,节省单笔原材料采购开支,避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跨国并购无论是横向并购还是纵向并购都有可能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2.2.2减少交易中间环节的费用
跨国并购的实质是企业组织对市场秩序的重新调整,目的是为了减少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交易费用。由于市场普遍存在不完全竞争,加上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等因素导致市场交易成本较高,交易中间环节复杂。为降低交易成本,跨国公司经常通过内部组织精细化并购多个经营单位,减少市场调研、谈判费用。在跨国并购的众多案例中,跨国公司既可以通过并购突破关税与非关税等贸易壁垒限制,减少其进入海外市场的法律限制,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通过并购获取被并购企业的管理人员、生产技术设备、技术人员及其他固定资产,降低获取人才和技术的成本。
2.2.3规避商业周期风险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居民收入、市场自由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各国商业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律不尽相同。商业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在不同国家存在的时间差可以被跨国公司利用,可以很好地规避商业周期风险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我国经济的长期稳步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并购。从这种现象来看跨国并购的次数越多,表明这个国家经济越有活力,跨国并购的活动偏少说明该国经济增长缺乏活力。从产品销售的角度分析,当跨国公司的某一产品在产品市场萎缩时,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扩大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市场的销售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这样通过跨国并购,跨国公司可以实现产品的市场多元化,达到摆脱单纯依赖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束缚,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
2.2.4争夺先进技术和创新型人才
先进技术和创新型人才是一个企业得以持续发展、永葆活力的动力和源泉。在当今世界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获得先进技术与优秀人才,必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但跨国公司仅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开发技术、新产品,不仅加大投入的风险,而且研发周期长,效率低下,不能过快的把技术转化成资本,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先进技术与人才优势,并购无疑是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当今跨国公司的并购已从传统并购中对被并购企业实物产品和市场的关注转向为对先进技术和创新人才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认识到,除了技术能力之外,被并购企业的关键人才非常重要,一旦他们离开被并购的公司,再好的技术也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理想的并购是选择那些具有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公司作为并购对象并将其留住,有效并购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和扩大市场份额,它通常还把获取人才和新一代产品作为前提。衡量跨国公司并购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是否留住了被并购企业的优秀人才,其次才是看新产品的开发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
2.2.5寻求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知识经济时代造就了一批以信息技术、生物基因技术等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这些高科技产业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许多经营良好的传统产业则没有得到投资者应有的关注,公司的市值被大大低估,这给跨国公司并购提供了绝佳的投资机会。如果目标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小于1时,即说明该企业的价值被低估,可以制定并购方案。3全球跨国并购的现状和最新发展趋势3.1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大型并购交易所占份额不断增加从跨国并购的交易主体看,大型跨国并购活动在近十几年发展迅速,跨国并购交易总规模在2014年达到了16370亿美元。根据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统计的数据,交易在10亿美元以上跨国并购虽然在交易数量上所占份额低,但从金额来看,大型并购交易已经成为跨国并购总交易的绝对主体。大型跨国并购占跨国并购交易总额的比重从2008年的25%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55%。虽然跨国并购的交易活动与国际直接投资在统计不完全相同,但跨国并购已成为推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和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年份交易数量比重(%)交易金额(10亿美元)比重(%)20084072.110902520094372.715513520104052.614503520113783.212843820124113.513904020134823.119594420145153.918585120156004213555表1交易在1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并购规模3.2跨国并购仍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稳步提升进入21世纪,日本和欧盟的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打破了战后美国跨国并购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美国、欧盟和日本三足鼎立之态势。虽然跨国并购依然以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为主,但却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2014年发达国家跨国并购总额虽占全球跨国并购总额的89.13%,但同2010年相比降低了5.8%。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额占全球跨国并购总额的比重有所增加。中国和印度的跨国并购额显著增加。2014年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额占全球跨国并购总额的比重为10.7%,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5.8%。其中,中国跨国并购额占发展中国家的比重由2010年的3.2%提高到2014年的12.4%;印度由1.7%提高到3.2%。此外2014年,中国的跨国并购额达到680亿美元,不仅达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水平,而且首次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跨国并购目标国。3.3跨国并购在产业领域开始向第三产业、技术密集型行业转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入推进,第三产业推动全球经济不断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跨国公司对服务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制造业和资源产业的影响,跨国公司成为服务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并成为各国服务业深入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主体。近年来,跨国并购在产业领域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是制造业跨国并购急剧下降,而服务业的跨国并购迅速增加。服务业跨国并购增长迅速,成为推动服务业全球化的主体。从统计数据来看,9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但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跨国公司投资也与母国的产业转换和升级遥相呼应,并开始加快向服务业拓展的速度。目前跨国并购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制造业的并购份额呈下降势头,服务业呈上升势头。单位:%199019952000200520102015第一产业(农业)4.65.03.3第二产业(制造业)45.345.531.4第三产业(服务业)50.149.552.35961.665.3总计100100100100100100表2跨国并购的行业构成3.4资本市场与跨国并购互动性增强国际资本市场成为跨国并购的重要载体,没有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风险分散、信息公开等功能,跨国并购活动难以顺利进行。目前大型跨国并购多数是通过股份互换来实现,既能合理避税,节约交易成本;又能带动股价上扬,提振投资者信心。通过股票互换方式实现的跨国并购不但在交易上能降低成本,同时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的影响也较小。虽然股票互换融资导致的资本规模极其巨大,但在外国企业收购目标企业引起资本流入的同时,通过向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分配新建立的外国企业的股票,将导致东道国证券投资账户上的资金流出,因而相当大程度上抵消了国际资本的流动。3.5在跨国并购交易中,私募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表现日趋活跃目前在国际并购活动中,以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为代表的股权投资基金参与的并购活动增长速度惊人。私募基金以灵活的投资目的、宽松的监管环境、大规模的资金实力成为跨国并购市场日益重要的投资主体。2001年以来,私募基金参与的跨国并购活动增长迅速。私募基金在跨国并购交易中所占份额也不断上升,2001年为12%,2007年迅速增长到28%,在短短的7年间私募基金占国际并购的比例翻了一番多。在2008年,由于资本流动性危机导致杠杆收购(LBOs)大幅度下降,跨国并购交易活动受到极大影响。私募基金是杠杆收购的主体和重要促进因素,此次金融危机导致多数私募基金从银行获得贷款承诺以取得对杠杆收购活动的支持变得越来越难,因而2008年以来私募基金参与的跨国并购交易萎缩是导致当前跨国并购总规模下降的重要原因。3.6跨国并购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并购交易之后,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在全世界范围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国际生产体系,跨国公司的产品规模不断扩张,以及在全球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并购交易使得全球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实现的销售额、出口额和雇员总数分别从1982年的27170亿美元、7170亿美元和19232万人提高到2014年的186770亿美元、36900亿美元和57394万人;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创造的GDP占全球GDP比重从1982年的5.4%提高至2004年的9.4%。二是跨国并购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组织、国家管理和国际合作三个方面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在企业组织层面上,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将更广泛地延伸拓展到全球范围内,进而将推动东道国进一步探索在全球范围构建有效调动企业内外资源的管理组织和企业合作方式;在国家管理层面上。全球跨国并购的发展浪潮将对东道国产生积极的经济效应,这将有利于东道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和以及学习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方式。特别是对转轨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这些国家市场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建立和完善;在国际合作层面上,本国企业被跨国公司并购,将引起这些国家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自身更加关注本国与跨国公司母国之间贸易、投资和生产制度的差别。由此,跨国公司的母国和东道国双方都会共同推动管理方式和产品标准趋同化,国际贸易自由化,国际投资便利化,进而推动和促进双边、多边及区域的国际经济合作。4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案例分析4.1联想集团企业概况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市场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联想集团在2014年10月30日,被小米公司超过,成为仅次于三星苹果和小米公司的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联想集团作为名列世界《财富》500强的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其并购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历经十年的吸纳与消化,联想集团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对中国企业的其他跨国并购行为,包括国内企业之间的投资并购,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对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在理论和现实上都具有重要意义。4.2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案例介绍2014年10月30日,联想集团与谷歌共同向外界公布,联想正式完成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在加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地位的同时,向前两名对手发起强有力的挑战。联想将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运营摩托罗拉,其总部将继续设在美国芝加哥。收购完成后,将有近3500名来自全球的员工加入联想,其中包括在美国的约2800名员工,他们专责设计、策划、销售和支持摩托罗拉的产品。此次交易的收购总额约为29.1亿美元(可有若干在交割后的调整),其中包括约6.6亿美元现金,以及5亿股新发行的联想普通股股份(总值7.5亿美元,约占4.7%的联想股份)已在交易完成时交给谷歌。余下15亿美元将以三年期本票支付。此外,联想已向谷歌支付约2.28亿美元的额外现金补偿,这主要是摩托罗拉在交割时持有的现金和运营资金。从图1和图2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联想集团在2005财年至2013财年的一些赢利情况。从图1和图2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联想集团在2005财年至2013财年的一些赢利情况。图1联想集团2005财年至2013财年营业收入图2联想集团2005财年至2008财年EBITDA(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经营溢利)4.3案例分析的基本思路联想通过收购摩托罗拉获取了企业急需的专利、品牌、市场等战略性资源,实现其国际价值链位次的跃升。联想在收购后拥有因收购带来的2000个专利,同时联想将可以使用2100个交叉授权的专利,解决了联想手机进入成熟市场的专利保护问题,为联想进军欧美市场获得了通行证,最大程度避免可能存在的专利壁垒。作为美国和拉美的第三大安卓智能手机厂商,摩托罗拉移动的品牌资产依然强大。美国和拉美等国人民倾向于苹果、三星、摩托罗拉和LG等品牌,而联想智能手机对北美市场是有企图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借成熟品牌曲线进入是个很好的捷径。摩托罗拉在全球市场内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将会大幅加快联想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研发、生产和销售当地化,产品得到当地消费者的真正认可。一方面,可以在发达国家真正扎根,另一方面,对开辟发展中国家市场也有高屋建瓴之效。摩托罗拉多年来与全球各地运营商、渠道商的紧密合作关系,而运营商渠道占据了主要市场,这可以帮助联想集团移动业务进军欧美市场。同时,此次收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同之前收购摩托罗拉的PC业务一样,此次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也出现了预设交易成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跨国并购活动付出惨重代价。早在两年前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后不久,杨元庆就和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表达了联想接手的意愿,最终以29亿美元的价格买下被谷歌拿去黄金部分17000项专利、剩下的2000项专利和目前持续亏损的有形资产部分,这是有些不划算的。整合文化差异依旧是一个难题。联想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也是弱势文化企业对强势文化企业的并购,实施并购企业的文化可能存在难以得到被并购企业及社会的认可的问题。对于联想和摩托罗拉来说,文化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在人事、行政等方面的管理和调度也不尽相同,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整合效果,这是联想亟待解决的。联想集团可以借鉴十年前并购后整合摩托罗拉的PC部门的经验,考虑运用渐进式文化整合来解决这一难题。4.4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案例的启示4.4.1实施并购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的所有权优势一定的所有权优势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就跨国并购而言,我国制造业企业所拥有的优势是局部的、相对的、杠杆式的。这些优势包括规模优势、制造成本优势、细分市场优势、资金优势等。只有具有一定的所有权优势,我国的制造业企业才能顺利进行跨国并购活动。4.4.2渐进式文化整合是符合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选择国际上关于跨国并购有一个“七七定律”,即70%的并购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其中70%的并购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联想集团能够在并购后的十年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与其实行渐进式文化整合有很大关系。由于联想本土化精耕自作的强竞争性文化与摩托罗拉全球化系统驾驳的严谨企业文化都已经根深蒂固,贸然推进一步到位的激进式整合必然会加剧文化冲突,为此,联想集团制定了三阶段渐进式文化整合方案。第一阶段,联想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力求保持摩托罗拉公司人员队伍和市场的稳定,维持了摩托罗拉原有企业文化。在第二阶段联想始大幅度调整与改革,随着人员重组、机制改革和投资结构变化,双方接触层面进一步加大,较为顺利地进入了文化整合与融合的第三阶段。联想并购后整合经验告诉我们,跨文化整合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磨合,中国企业相对于欧美企业在文化地位和管理方式上处于弱势,釆取渐进平稳的推进式整合是一种较好的跨文化整合模式。渐进式文化整合是处于弱势困境的我国制造业企业逆向跨国并购中的现实选择。预设交易成功,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可能使跨国并购企业付出惨重代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的跨国并购也逐渐发展起来,中国企业开始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国并购大国,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跨国并购。5跨国公司全球并购的意义5.1跨国并购的积极影响5.1.1跨国并购通过技术转移作用推动和促进了技术进步按照国际投资理论,跨国公司拥有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一揽子资源,在东道国的投资相对能更有效地转移这些资源,从而促进其对东道国的技术扩散,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跨国公司通过与国内供销商和下游企业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以及国内企业通过反向工程手段促进了技术外溢并缩短了国内外企业技术的差距。经验证明,FDI流入与技术复杂程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外国企业比国内企业更具有外向性。近十年,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规模剧增,中等收入国家外资净流入占了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的95%。根据笔者的一项实证研究发现,在中等收入国家,东道国的FDI流入与该国高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比率有很强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外资能增强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的结论。5.1.2对东道国参与全球分工体系的积极作用跨国公司并购后,如果能持续地进行配套产业投资和增加对东道国中间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采购的份额,这会将更多的国内企业吸引到跨国公司生产体系之中,从而提高东道国的相关产业和外资企业的融合程度和关联程度。5.1.3推动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更加成熟目前大多数跨国并购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换股、杠杆收购、借壳收购等方式在跨国并购交易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虽然相当比例的跨国并购是以金融收益为目的,带有较强的短期投机色彩,加之发展中国家监管体系较为薄弱,因而不可避免地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总体而言,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管理制度下,跨国并购有利于东道国资本市场效率的提高和改善。跨国并购额与东道国股票交易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相关性,表明资本市场在推动跨国并购和跨境资本流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同时跨国并购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5.2跨国并购的负面效应5.2.1短期内对就业的不利效应新建投资对东道国不仅带来新增的固定资本投资,也促进了新增就业的增加,这对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十分有利。新建投资增加就业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新建投资是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的一揽子转移,跨国公司拥有的生产要素一般与东道国劳动力要素的结合才能形成生产能力,才能实现其全球战略扩张的目的。新建投资带动就业的增长是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也对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跨国公司体系内人员流动、人力资本培训、人力投入的本地化对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跨国并购是对东道国现有企业的收购或合并,能够带动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但对新增就业促进作用不大,至少在跨国公司生产能力没有扩大的情形下如此。5.2.2跨国并购对新增固定资本投资的影响与新建投资相比,短期内跨国并购对资本形成的影响并不直接,作为企业所有权在国内外投资者之间转移的跨国并购,并不直接增加东道国资本存量。但是如果出售方将所得的现金和可处置股票等这些可投资资本用于国内再投资时,东道国资本存量就会增加。但从长期来看,跨国并购有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第一,跨国企业并购可使被收购企业不断进行后续性追加投资;第二,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连锁效应引发产业链前端和后端的投资项目,带动投资来源国关联企业对东道国的新增投资;第三,通过提高被收购企业生产效率,进而通过外溢作用带动东道国其他关联企业效率的提高,带动新增投资;第四,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投资来源国其他相关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投资。5.2.3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跨国并购作为目前跨国公司主要的投资方式,寡占的国际产业市场结构与跨国并购行为密切相关,国际寡占的产业市场结构推动了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行为,也就是说投资国的高度集中的市场集中度是推动跨国公司对外并购的重要起因;同时,跨国并购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在国际范围的市场结构趋于非竞争性。从国际并购与东道国市场结构的关系看,由于跨国公司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因而东道国市场的进入壁垒对其约束和限制较小,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活动能较容易地取得比东道国企业更优越的市场势力,因而对竞争的市场结构不利。但不能由此得出跨国并购限制了竞争的结论。在东道国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存在过度竞争的市场格局、东道国企业退出成本极高和相关产业存在严重的过剩状况,跨国并购是有利于市场竞争的。6结束语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外资并购发展。要正确把握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和特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外资并购发展。既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外资并购投资的环境,努力使并购投资成为我国吸引外资新的增长点。也要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引导,规范其发展。同时,要以《公司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依据,推进企业依法改革、规范改制。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要严格履行程序,理性选择适于企业实际的合作伙伴、合作形式,不能盲目资本化运作。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积极参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竞争。加快中国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既是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企业成熟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首先积极支持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推动国内经济资源的优化重组,促进形成合理的产业集中度,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加快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加大其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积极按照跨国公司模式调整我国优势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营方式,鼓励其从全球战略的角度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参考文献[1]王志乐.跨国并购公司在中国报告[J].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51—58[2]袁永友.面对FDI新形势中国引资政策何去何从[M].中国外资.2005.12[3]李德水.谨防垄断性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信息报[J].2006[4]周振华.产业融合中的市场结构及其行为方式分析[M].中国工业经济.2004[5]王一.企业并购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6]何立胜.产业融合与产业变革四.中州学刊,2004(11):59-62[7]徐向艺.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C].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3[8]史东明.外资并购国企的双赢机制[J].中国外汇管理,2003,8[9]Curran,C.-S.,S.Broring,andJ.Leker.AnticipatingConvergingIndustriesUsingPublicly[10]AvailableDate.TechnologicalForecasting&SocialChange.2010(3):385-395.致谢词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基于Cygnal单片机的μC/OS-Ⅱ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γ-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YP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庆市中医院专业领域技术引领考核
- 中国己二腈项目创业计划书
- 晋中市中医院孕期感染性疾病筛查与处理考核
- 鹤岗市人民医院胎儿窘迫诊断与处理考核
- 大同市中医院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考核
- 鹤岗市中医院医技绩效管理考核
- 鹤岗市中医院尿控手术术后管理考核
- 中国氧化铝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甲基β-萘酮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自动变速箱油项目创业计划书
- 2024-2030年中国旅行社运作模式及经营效益预测报告
-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全套教学课件
- DZ∕T 0270-2014 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
- DL-T5153-2014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程
- (高清版)JTGT 3365-02-2020 公路涵洞设计规范
- 八年级物理单位换算专项练习
- 中国书法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美术学院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 三年级数学加减简便计算400题及答案
- 医养结合知识培训课件
- 审核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