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物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征讲义课件_第1页
化工物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征讲义课件_第2页
化工物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征讲义课件_第3页
化工物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征讲义课件_第4页
化工物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征讲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特征3.1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3.2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危险特性3.3案例分析3.1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3.1.1危险化学品定义3.1.2危险化学品在物流过程中易发生的几种现象3.1.3危险化学品的危害3.1.1危险化学品定义危险化学品泛指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物品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常见的危险化学品爆炸品A1:硝化甘油,2,4,6-三硝基甲苯(梯恩梯),环三次甲基三硝胺(黑索金)硝化淀粉,硝化纤维素三硝基苯甲硝胺/芴酮/苯胺/苯/苯甲酸/苯甲醚/苯酚/苯酚铵/氯苯/萘高氯酸3.1.2危险化学品在物流过程中易发生的几种现象氧化燃烧爆炸中毒放射3.1.2危险化学品在物流过程中易发生的几种现象1、氧化氧化是物质和氧气化合生成含氧化合物的现象。氧化速度随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不同而不同。铁、硫、碳等在空气中氧化速度很慢。含氧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潜在危险性更大。如亚硝酸钠/钡/钾过氧化钠/钡/钙/钾/铅/锌/锶/镁/氢/过硫酸钠/钾/铵重铬酸钠/钾/钡/铜/铯/铵/银高氯酸/钠/钾/钡/铅/钙/锂/铵/镁/高碘酸/钠/钾高锰酸钠/钾/钙/锌硝酸钠/钾/钙/钡/汞/钯/钐/胍/钴/铅/铁/铝/铯/铜/铵/钕/锂/锆/锌/镧/锰/镍/镁/锶/镉/镝/镨/铊/铋氯酸钠/钾/铵/钡/锶/碘酸/钠/钾/钙/钡/铅/铵/银//锌/锂/镉溴酸钠/钾/钡/银/锌/镁3.1.2危险化学品在物流过程中易发生的几种现象2、燃烧燃烧:可燃物与氧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燃点: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发生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自燃点: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火源的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被加热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自然发热的原因:分解热(赛璐珞)、氧化热(不饱和油脂)、吸附热(活性炭)、聚合热(液体氰化氢)、发酵热(干草)等。3.1.2危险化学品在物流过程中易发生的几种现象3、爆炸定义:爆炸是物质在瞬间突然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同时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光能、热能和机械能)并伴有巨大声音的现象。现象:通常伴有发热、发光、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影响因素:爆炸强度及所造成的破坏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化学品相关:撞击感度、摩擦感度、静电火花感度、火焰感度、冲击波感度等是评价化学品爆炸危险性的重要指标。3.1.2危险化学品在物流过程中易发生的几种现象爆炸通常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例如,乙炔罐的乙炔与氧气混合发生爆炸时,大约是在1/100s内完成下列化学反应的:

2C2H2+502=4C02+2H20+Q

同时释放出大量热能和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能使罐内压力升高10~13倍,其爆炸威力可以使罐体升空20m~30m。

雷酸汞(简称雷汞)Hg(CNO)2

对震动、撞击和摩擦极敏感,而且容易被火星和火焰引起爆轰.与铜作用生成碱性雷汞铜,具有更大的敏感度.遇盐酸或硝酸能分解,遇硫酸则爆炸.爆炸热:1486千焦/千克爆速:5400米/秒爆轰气体体积:304升/千克

3.1.2危险化学品在物流过程中易发生的几种现象4、中毒毒物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投以较小剂量即可造成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坏的化学物质。毒性物质: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毒性常用表示指标:致死剂量(LD)、致死中量(LD50)等。急性口服毒性、皮肤接触毒性和吸入毒性中毒:毒物进入人、畜体内后,引起肌体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现象。分为急性(短时间大量)、亚急性和慢性(长期少量)。3.1.2危险化学品在物流过程中易发生的几种现象5、放射放射性物质定义:某些元素及其化合物能够自原子核内部自行释放出穿透力很强的射线,这此物质被称为放射性物质。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能穿透许多不透明物质,能破坏细胞组织,对生物体造成伤害。防护手段: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受到的伤害就越小。屏蔽防护,选取适当的屏蔽材料(混凝土,铁或铅等)遮挡射线。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3.1.3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呼吸系统刺激性毒物吸入,轻者呼吸道炎症,重者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氯气、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某些酸类、酯类、磷化物等。☆氨、碳酸二甲酯等可引起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甲苯二异氰酸酯、苯偏三酐、乙二胺等可引起职业性哮喘。

2、神经系统有毒物质可损害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侵犯神经系统的毒物称为“亲神经性毒物”。常见品种有铅、四乙基铅、锰、汞、一氧化碳、正己烷等

3.1.3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血液系统血液系统有毒物质可直接作用于血液系统引起疾病,包括造血抑制、血细胞损伤、血红蛋白变性。☆苯、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砷,某些重金属和四氯化碳能引起铁幼细胞性贫血;☆苯、二甲苯、二硝基酚和巯基乙酸等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和硝基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病人突出的表现是因血红蛋白变性影响携氧能力而出现皮肤、粘膜青紫。☆砷化合物,尤其是砷化氢急性中毒可致溶血性贫血,重者可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确认苯可以引起白血病,以急性白血病多见,共发病率约14/10万。

3.1.3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消化系统☆有毒物质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很大。☆汞,汞毒性口腔炎;☆氟,氟斑牙☆汞、砷经口侵入可引起出血性胃肠炎;☆铅中毒,腹绞痛;☆黄磷、砷化合物、四氯化碳、苯胺、铅、铊、三硝基甲苯、氯丁二烯、氯乙烯

,中毒性肝病。3.1.3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4、循环系统☆锑、铅、二氯乙烷、二氯丙醇、溴乙酸、己二胺中毒都可引起心肌退行性变。☆长期接触二硫化碳的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率高。☆苯、汽油、氯仿、三氯乙烯等可使心肌对肾上腺素敏感性增加,引起室性早搏,甚至室颤或停搏。☆可溶性钡化合物(如氯化钡、碳酸钡等)急性中毒可发生低血钾症,引起心律失常和肌肉麻痹。严重低血钾可损害心肌,可发生心肌坏死和纤维化。☆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3.1.3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其他不少生产性毒物对肾脏具有毒性,其中以重金属类和卤代烃等最为突出。如汞、铅、铊、镉、四氯化碳、氯仿、六氟丙烯、二氯乙烷、溴甲烷、溴乙烷、碘乙烷等。

3.1.3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危险化学品不当的生产、储存、运输及排放易导致案例事故的发生。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时间:2005年11月13日直接后果:5人死亡,1人失踪,60多人受伤。间接后果:大量苯类污染物直接进入松花江,哈尔滨等多个城市停水,河流污染严重,对邻国河流造成污染。事故原因:苯胺装置硝化单元发生着火爆炸是P-102塔发生堵塞,循环不畅,加上处理不当造成。3.1.3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深圳清水河危险化学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火灾事故时间:1993年8月15日直接后果:15人死亡,25人重伤,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间接后果:继第一次爆炸引起着火1小时后,着火区以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大范围的破坏和火灾。事故原因:干杂仓库违章改作危险化学品仓库,仓库内混存氧化剂与还原剂。3.2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危险特性3.2.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3.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3.2.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3.2.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法与国际接轨,基本源于联合国。相关的国家标准有:《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危险化物品名表》GB12268-90《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与标志》GB13690-923.2.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化学品共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第一类:爆炸品(explosives),分5项,第1、3、4项包含危险化学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ompressedgasesandliquefiedgases),分3项第三类:易燃液体(flammableliquids),分3项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flammablesolidssubstancesliabletospontaneouscombustionandsubstancesemittingflammablegaseswhenwet),分3项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oxidizingsubstancesandorganicperoxides),分2项第六类:毒害品(poisons)第七类:放射性物品(radioactivesubstances)第八类:腐蚀品(corrosives),分3项3.2.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第一类:爆炸品(explosives)爆炸品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物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3.2.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ompressedgasesandliquefiedgases)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1)临界温度低于或等于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1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2)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1.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4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第3项:有毒气体,如液氯、液氨等

雷德蒸气压(reidvapourpressure)汽油挥发度表示方法之一种,指汽油在摄氏三十七点八度(华氏一百度),蒸气油料体积比为四比一时之蒸气压.

测定:将汽油放在一密封容器内,上面有四倍于液体容积的大气容积,在温度为37.8℃时测出的油蒸气压力。

3.2.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第三类:易燃液体(flammableliquids)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包括易燃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第1项:低闪点液体,闭环试验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汽油、乙硫醇、二乙胺、乙醚、乙醛、丙酮等。第2项:中闪点液体,闭环试验闪点为-18~23℃(不包括23℃)的液体,如无水乙醇、苯、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酰氯、丙烯腈、甲醇、丙烯酸清烘漆、硝基清漆及磁漆等。第3项:高闪点液体,闭环试验闪点为23~61℃的液体,如环辛烷、二甲苯、氯苯、苯甲醚、正丁醇、环已酮、糠醛、松节油、醇酸清漆、环氧清漆等。3.2.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flammablesolidssubstancesliabletospontaneouscombustionandsubstancesemittingflammablegaseswhenwet)第1项:易燃固体,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黄等第2项:自燃物品,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如黄磷、三氯化钛等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3.2.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oxidizingsubstancesandorganic

peroxides)第1项: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3.2.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第六类:毒害品(poisons)毒害品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固体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

3.2.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第七类:放射性物品(radioactivesubstances)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自然界中原子序数大于83(Bi)的元素都是放射性元素。外照射防护:对穿透能力较强的γ射线、中子流和高能β射线需从辐射源的性质、用量、距离、操作时间和防护屏蔽等方面考虑。内照射防护:避免放射性物质、尤其是高比活度的α放射性核素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受创伤皮肤进入体内。极毒组:210Po(钋)、226Ra、228Ra(镭)、227Ac(锕)、228Th(钍)、231Pa(镤)等高毒组:天然铀、天然钍、129I(碘)、210Bi(铋)、212Po(钋)等中毒组:89Sr(锶)、90Y(钇)等许多放射性裂片核素低毒组:3H、14C等3.2.1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第八类:腐蚀品(corrosives)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硫氢化钙等第3项:其他腐蚀品,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3.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第一类:爆炸品(explosives)★爆炸性★碘化氮用羽毛轻轻触动引爆,敏感易爆性★

双基炸药缓慢发热分解直至自燃爆炸,自燃危险性★遇火(火焰)

易爆性★

不需外界供给氧气,着火危险性★机械作用危险性★

静电作用危险性★苦味酸遇某些碳酸盐生成更易爆炸的苦味酸盐,雷汞遇盐酸或硝酸分解,遇硫酸爆炸,梯恩梯日光照射易爆,不稳定性★爆炸破坏性★苦味酸、梯恩梯、硝化甘油、雷汞、叠氮化铅等均具有一定的毒害性,

爆炸时产生诸如CO、CO2、NO、NO2、HCN、N2等有毒或窒息性气体3.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ompressedgasesandliquefiedgases)★54.1%可燃,61%具有火灾危险,易燃易爆性,

比液体、固体易燃,组分简单的比复杂的易燃(H2比CH4、CO易燃),价键不饱和的比饱和的火灾危险性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含氢、硫元素的气体有腐蚀性,硫化氢、硫氧化碳、氨、氢等。★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氰化氢、二氧化硫、氯气★除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其他都具有窒息性,氮气、二氧化碳、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氧化性即助燃性,如氧气、压缩空气。

3.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第三类:易燃液体(flammableliquids)★二硫化碳的闪点为-30℃,最小引燃能量为0.015MJ,高度易燃★挥发性大,蒸气易爆★受热膨胀性,夏季“鼓桶”,容器留有5~10%空隙★流动性★多数易燃液体都是电介质,带电性★毒害性,如甲醇、苯、二硫化碳等★忌氧化剂和酸,乙醇与高锰酸钾接触会发生燃烧,与硝酸接触也会燃烧,松节油遇硝酸立即燃烧。3.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第四类:易燃固体(flammablesolidssubstancesliabletospontaneouscombustion)★镁粉、铝粉着火点低于300℃,点火能量20MJ,燃点低、易点燃★萘遇浓硝酸(特别是发烟硝酸)反应剧烈、爆炸,遇酸易燃易爆★赤磷与氯酸钾、硫磺粉与氯酸钾或过氧化钠接触,均易燃烧爆炸,

遇氧化剂易燃易爆★硫磺、三硫化四磷与皮肤接触或吸入粉尘均引起中毒,本身有毒★硝基化合物、硝化棉等燃烧产生NO、NO2、HCN、N2等有毒或气体

燃烧产物有毒3.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第四类:自燃物品(flammablesolidssubstancesliabletospontaneouscombustion)★黄磷、硫化钠接触空气自燃,遇空气自燃

★硼、锌、锑、铝的烷基化合物等遇水或受潮分解自燃或爆炸,遇湿自燃★硝化纤维素、赛璐珞、硝化甘油等在空气中自行分解,分解热引起自燃,

积热自燃3.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第四类:遇湿易燃物品(substancesemittingflammablegaseswhenwet)★遇水易燃易爆,金属钾、钠、甲醇钠等★遇氧化剂或酸着火爆炸,★自燃危险性,★碳化钙(电石)、磷化钙(或铝、锌)、三氯硅烷遇水反应分别生成乙炔、磷化氢、四氢化硅等有毒气体,毒害性和腐蚀性3.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第五类:氧化剂(oxidizingsubstances)★

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盐或过氧化物如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钾)等氧化性极强,强氧化性★氯酸盐、硝酸盐、有机过氧化物对摩擦、撞击、振动极为敏感,

受热被撞分解性★硝酸胍、硝酸脲、四硝基甲烷等具有可燃性

高锰酸钾与甘油或乙二醇接触、过氧化钠与甲醇或醋酸接触能自燃起火,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性★过氧化钠、高锰酸钾与硫酸接触,氯酸钾与硝酸接触反应剧烈,

与酸作用分解性

过氧化钠或钾等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遇水或二氧化碳时使可燃物燃烧并爆炸,与水作用分解性★

铬酸酐、重铬酸盐有毒性,活泼金属过氧化物有较强腐蚀性3.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第五类:有机过氧化物(organicperoxides)★

有机过氧化物结构极不稳定,对摩擦、撞击、振动极为敏感,

分解爆炸性★易燃性★

有机过氧化物对眼睛有伤害作用,对角膜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人身伤害性3.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第六类:毒害品(poisons)★毒害性★89%具有火灾危险性,遇湿易燃性、氧化性、易燃易爆性等如甲基三乙氧基硅烷、2-氯乙醇、氯甲酸异丁酯、羰基镍等。3.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第七类:放射性物品(radioactivesubstances)★放射性★硝酸铀、硝酸钍等遇高温分解,遇有机物、易燃物能引起燃烧,并形成放射性灰尘,易燃性★氧化性3.2.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第八类:腐蚀品(corrosives)★腐蚀性★氢氟酸、溴素、五溴化磷等是剧毒品,毒害性★冰醋酸、醋酸酐、苯酚等遇明火易燃,约83%具有火灾危险性★

高氯酸浓度超过72%时遇热极易爆炸,性爆炸品,浓度低于72%时遇还原剂、受热等也会发生爆炸,氧化性3.2.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类别,它们的标志设主标志16种和副标志11种

标志1

爆炸品标志底色:橙红色图形:正在爆炸的炸弹(黑色)文字:黑色标志2

易燃气体标志底色:正红色图形:火焰(黑色或白色)文字:黑色或白色标志3

不燃气体标志底色:绿色图形:气瓶(黑色或白色)文字:黑色或白色标志4

有毒气体标志底色:白色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文字:黑色标志5

易燃液体标志底色:红色图形:火焰(黑色或白色)文字:黑色或白色标志6

易燃固体标志底色:红白相间的垂直宽条(红7、白6)图形:火焰(黑色)文字:黑色

标志7

自燃物品标志底色:上半部白色,下半部红色图形:火焰(黑色或白色)文字:黑色或白色标志8

遇湿易燃物品标志底色:蓝色图形:火焰(黑色)文字:黑色标志9

氧化剂标志底色:柠檬黄色

图形:从圆圈中冒出的火焰(黑色)文字:黑色

标志10

有机过氧化物标志底色:柠檬黄色

图形:从圆圈中冒出的火焰(黑色)文字:黑色标志11

有毒品标志底色:白色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文字:黑色标志12

剧毒品标志底色:白色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文字:黑色标志13

一级放射性物品标底色:上半部黄色图形:上半部三叶形(黑色)下半部白色下半部一条垂直的红色宽条文字:黑色

标志14

二级放射性物品标志底色:上半部黄色图形:上半部三叶形(黑色)下半部白色下半部两条垂直的红色宽条文字:黑色标志15

三级放射性物品标志底色:上半部黄色图形:上半部三叶形(黑色)下半部白色下半部三条垂直的红色宽条文字:黑色标志16

腐蚀品标志底色:上半部白色,下半部黑色图形:上半部两个试管中液体分别向金属板和手上滴落(黑色)文字:(下半部)白色标志17

爆炸品标志底色:橙红色图形:正在爆炸的炸弹(黑色)文字:黑色标志18

易燃气体标志底色:红色图形:火焰(黑色或白色)文字:黑色或白色标志19

不燃气体标志底色:绿色图形:气瓶(黑色或白色)文字:黑色标志20

有毒气体标志底色:白色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文字:黑色标志21

易燃液体标志底色:红色图形:火焰(黑色或白色)文字:黑色或白色标志22

易燃固体标志底色:红白相间的垂直宽条(红7、白6)图形:火焰(黑色)文字:黑色

标志23

自燃物品标志底色:上半部白色,下半部红色图形:火焰(黑色或白色)文字:黑色或白色标志24

遇湿易燃物品标志底色:蓝色图形:火焰(黑色)文字:黑色标志25

氧化剂标志底色:柠檬黄色

图形:从圆圈中冒出的火焰(黑色)文字:黑色

标志26

有毒品标志底色:白色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文字:黑色标志27

腐蚀品标志底色:上半部白色,下半部黑色图形:上半部两个试管中液体分别向金属板和手上滴落(黑色)文字:(下半部)白色3.3案例分析3.3.1620#航煤组分油罐火灾事故事故经过某年10月16日5:00开始向620#罐进油,13:07停止进油。油槽员关好阀门,约5分钟后上罐检查,油高由390mm升至5860mm。化验工采样,先采上部油样,把200mL油样倒入瓶内,余下的600mL油倒回罐内。把采样器放入罐内拟采罐底部油。当棉纱绳放到罐内4~5m(采样器进入油面约2m)时,感到有一种作用力在撞击油罐,并听到“哧哧”声音,随即罐顶鼓起,将采样器取出。向上拉时,看到距采样口67cm处的罐边裂开67cm长的口子,并向外冒气。化验工下罐后,罐顶又发生了第二次爆裂声。罐顶沿边缘焊缝裂开,罐顶下塌,继续燃烧,直至消防人员赶到。3.3.1620#航煤组分油罐火灾事故事故技术评析1、620#油罐是拱顶钢罐,带入前油面和罐顶相距1.2m,其空间充满可燃气体。2、现场没有明火和人为的其他因素。3.3.1620#航煤组分油罐火灾事故事故技术评析1、航煤组分油在输送过程中经管道和玻璃纤维过滤器进入油罐,易积聚电荷。2、停止进油后,油品只静置5min就上罐检查、采样,估计静电荷未消散掉。3、第一次采样后,剩余600mL油品倒回罐内,由于喷溅、冲击,再次产生了新的静电荷。4、检尺口内径为140mm,有1根直径6mm补气铜管,经检尺口进入罐内,两端接地,采样器直径为60mm,上下提拉时,采样器和补气铜管最近处不到10mm,最远处也不超过20mm。5、化验工身穿涤纶裤、的确良白大褂、塑料底鞋,人体易带电。3.3.1620#航煤组分油罐火灾事故事故原因1、油品闪点高于28℃,当时油品温度53℃。经模拟试验发现当时可燃气浓度为4%(正好在可燃气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之内)。2、第二次采样器用棉纱绳系吊,浸油后棉纱绳成绝缘体,吊着的油品取样器成为带电孤立导体,当它与补气管靠近时,两金属体间放电,或是取样器与油面放电而造成燃烧爆炸事故。3.3.2二氧化碳气瓶混装氧气造成燃烧爆炸事故事故经过1997年9月26日晚17:50,某氧气厂充装间正在充装一组氧气瓶,当充装压力达10.11MPa时,1只钢瓶瓶阀安全膜片突然爆破喷出火焰,充装工随即采取紧急切换措施,瞬间火焰即熄灭,未造成人员伤害和其他损失。3.3.2二氧化碳气瓶混装氧气造成燃烧爆炸事故事故特点1、瓶阀阀嘴处及喷出的残余杂质有强烈的柴油、炼油气味,检查瓶阀体外表有油污;2、钢瓶外表漆色均已磨光,呈现金属锈色,从外观上已无法辨别是何种气体钢瓶,只有瓶肩处可隐约看出有铝白色;3、发生强烈燃烧的时机均在充氧压力达10MPa以上,而且瓶阀安全膜片均首先被冲破喷出火焰。3.3.2二氧化碳气瓶混装氧气造成燃烧爆炸事故原因分析二氧化碳具有不助燃性质,并可作为灭火气体和保护气体;氧气是助燃气体,但本身不燃烧;纯氧与纯净二氧化碳气相混合,绝不会发生燃烧。那么引起燃烧的物质是什么?3.3.2二氧化碳气瓶混装氧气造成燃烧爆炸事故原因分析根据燃烧爆炸后炭黑和喷溅残余物有强烈的柴油气味这一线索,检查了多只钢瓶,在个别二氧化碳钢瓶中倾倒出一种有强烈柴油味的黄褐色液体。经鉴别为可燃的轻质油。国家标准《工业液体二氧化碳》GB/T6052-93规定液体二氧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G810621-89化碳中均不应部颁标准《焊接用二氧化碳》HG/T2537-93

含有任何油分3.3.2二氧化碳气瓶混装氧气造成燃烧爆炸事故原因分析江苏泰兴黄桥地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天然二氧化碳气田,所产天然二氧化碳中含有5~10%(含量不稳定)的碳氢化合物杂质,杂质的主要成分是:煤油约占70%,柴油和机油占30%。如果天然二氧化碳未经提纯净化或提纯净化不达标准,那么1只钢瓶充装此种天然二氧化碳20次,瓶内可积聚柴油、机油(不能随二氧化碳挥发)0.6Kg左右。3.3.2二氧化碳气瓶混装氧气造成燃烧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结论1、部分液体二氧化碳生产厂和充装站确实存在购买未经提纯净化(含油份较多)的液体二氧化碳分装充瓶销售的情况。2、二氧化硫充装厂(站)在充装前对气瓶不作任何检查,气瓶外表漆色较为混乱,有红色、黑色、天蓝色、铝白色等。3、二氧化碳钢瓶混装氧气发生燃烧的原因是钢瓶内油脂与高压氧气接触产生剧烈氧化反应,达到一定温度后发生自燃。4、事故钢瓶内油脂量不多,瞬间燃烧完毕,造成压力升高,击穿瓶阀爆破膜片,迅速释放了瓶内高压气体,未造成钢瓶爆炸。3.3.3某棉纺织厂原棉2号库火灾事故事故经过1、1997年2月28日21:03某棉纺织厂原棉仓库2号库发出焦糊味,有浓烟。2、值班人员将库房门锁砸开用泡沫灭火器灭火。3、随着大量空气进入库房,闷热的棉花被炸燃。4、一直到凌晨3:00才将火扑灭,火灾经济损失达86万元。3.3.3某棉纺织厂原棉2号库火灾事故事故可能原因1、电气发生短路;2、明火引燃棉包;3、库房发生雷击;4、棉包仓库通风不良,久储的棉包有可能自燃;5、有人纵火;6、汽车进入原棉库,排气管排出的火星(未戴阻火器)引燃棉包;7、棉包入库前曾有棉包着过火,虽扑灭,但还可能阴燃着,入库堆垛后,会继续阴燃、蔓延,变成明火酿成大火。谢谢观看/欢迎下载BYFAITHIMEANAVISIONOFGOODONECHERISHESANDTHEENTHUSIASMTHATPUSHESONETOSEEKITSFULFILLMENTREGARDLESSOFOBSTACLES.BYFAITHIBYFAITH安全注射与职业防护PART01一、安全注射二、职业防护主要内容安全注射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健康报》

别让输液成为一个经济问题有数据显示,是世界最大的“注射大国”。2009年我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平均水平。我国抗生素人均消费量是全球平均量的10倍。因此我国被称为:

“输液大国、抗生素大国和药品滥用大国”。2016年国家十五部委重拳出击

遏制细菌耐药《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2016-2018年)》专项工作指导方案量化指标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环境、设施条件、器具配置等合格率100%医务人员安全注射培训覆盖率100%规范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实施注射100%(硬膜外麻醉、腰麻除外)医疗卫生机构对注射后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率100%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安全注射质控覆盖率100%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95%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操作依从性≧90%医务人员注射相关锐器伤发生率较基线下降≧20%相关内容基本概念安全注射现况不安全注射的危害如何实现安全注射意外针刺伤的处理

基本概念

注射

注射是指采用注射器、钢针、留置针、导管等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体内,达到诊断、治疗等目的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输液或注射、牙科注射及使用以上医疗器械实施的采血和各类穿刺性操作。

基本概念

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对接受注射者无危害;对实施者无危害;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不安全注射发生率东欧:15%中东:15%亚州:50%印度:50%中国:50%对我国某地3066个免疫接种点的调查表明:一人一针一管的接种点为33.5%一人一针的接种点为62.1%一人一针也做不到的接种点......

目前情况

不安全注射

没有遵循上述要求的注射常见不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不必要的注射注射器具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污染或重复使用手卫生欠佳注射药品污染不当的注射技术或注射部位医用纱布或其他物品中潜藏的锐器常见不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减少不必要的注射是防止注射相关感染的最好方法据调查,从医疗的角度来说,有些国家高达70%的注射不是必须的应优先考虑那些同样能达到有效治疗的其他方法口服纳肛不安全注射-对实施注射者采血技术欠佳双手转移血液不安全的血液运输手卫生欠佳废弃锐器未分类放置不必要的注射双手针头复帽重复使用锐器锐器盒不能伸手可及患者体位不当不安全注射-对他人不必要的注射带来过多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废弃锐器置于锐器盒外与医用纱布混放放在不安全的处置地点—如走廊中容易拌倒废物处理者未着防护用品(靴子,手套等)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最佳注射操作注射器材和药物注射器材药物注射准备注射管理锐器伤的预防废物管理常规安全操作手卫生手套其他一次性个人防护装备备皮和消毒清理手术器械医疗废物二次分拣2023/7/6Dr.HUBijie862023/7/611/05/0986锐器盒摆放位置不合适,放在地上或治疗车下层头皮针入锐器盒时极易散落在盒外,医废收集人员或护士在整理过程中容易发生损伤不正确使用利器盒绝大部分医务人员对安全注射的概念的理解普遍仅局限于“三查七对”,因此安全注射的依从率也非常低。安全注射现况滥用注射导致感染在口服给药有效的情况下而注射给药临床表现、诊断不支持而使用注射治疗

由于滥用注射,导致感染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安全注射现况注射风险外部输入风险:注射器具、药品、材料等产品质量;非正确使用信息,非正规或正规培训传递错误信息,非合理用药及操作习惯等。内部衍生风险:注射的“过度”与“滥用”、非正确的注射、未达标的消毒灭菌、被相对忽略的职业暴露、不被关注的医疗废物管理。

安全注射现况

当前院感注射途径传播的高风险因素使用同一溶媒注射器的重复使用操作台面杂乱,注射器易污染注射后医疗废物管理欠规范---注射器手工分离与二次分捡

对患者的危害-------传播感染

是传播血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不安全注射的最主要危害。注射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不安全注射的危害导致多种细菌感染,如脓肿、败血症、心内膜炎及破伤风等。败血症破伤风心内膜炎脓肿不安全注射

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针刺伤:每年临床约有80.6%-88.9%的医务人员受到不同频率的针刺伤!原因:防护意识薄弱、经验不足、操作不规范、防护知识缺乏。

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拿捡来的注射器当“玩具”

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如何实现安全注射三防:人防、技防、器防四减少:减少非必须的注射操作减少非规范的注射操作减少注射操作中的职业暴露减少注射相关医疗废物

如何实现安全注射

重视环境的准备警惕锐器伤正确物品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操作规程执行手卫生安全注射

如何实现安全注射

进行注射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活动。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应在指定的不会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干净区域里,进行注射准备。当进行注射准备时,必须遵循以下三步骤:1.保持注射准备区整洁、不杂乱,这样可以很容易清洁所有表面2.开始注射前,无论准备区表面是否有血液或体液污染,都应清洁消毒。3.准备好注射所需的所有器材:-无菌一次性使用的针头和注射器-无菌水或特定稀释液等配制药液-酒精棉签或药棉-锐器盒重视环境的准备手卫生之前先做脑卫生!观念的改变非常重要!安全注射,“手”当其冲!认真执行手卫生工作人员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洁;注射后应洗手。操作前的准备注射前需确保注射器和药物处于有效期内且外包装完整。操作前的准备给药操作指导单剂量药瓶——只要有可能,对每位患者都使用单剂量药瓶,以减少患者间的交叉污染多剂量小瓶——如果别无选择,才使用多剂量药瓶-在对每个患者护理时,每次只打开一个药瓶-如果可能,一个患者一个多剂量药瓶,并在药瓶上写上患者姓名,分开存储在治疗室或药房中-不要将多剂量药瓶放在开放病房中,在那里药品可能被不经意的喷雾或飞溅物污染药物准备给药操作指导丢弃多剂量药瓶:-如果已失去无菌状态-如果已超过有效日期或时间(即使药瓶含有抗菌防腐剂)-如果打开后没有适当保存-如果不含防腐剂,打开超过24小时,或制造商建议的使用时间后-如果发现未注明有效日期、储存不当,或药品在不经意间被污染或已知道被污染(无论是否过期)药物准备给药操作指导具有跳起打开装置的安瓿瓶——只要有可能,就使用具有跳起打开装置的安瓿瓶,而不是需要金属锉刀才能打开的安瓿瓶如果是需要金属锉刀才能打开的安瓿瓶,在打开安瓿瓶时,需使用干净的保护垫(如一个小纱布垫)保护手指药物准备准备好注射所需的所有器材:-无菌一次性使用的针头和注射器-无菌水或特定稀释液等配制药液-酒精棉签或药棉-锐器盒注射准备对药瓶隔膜的操作步骤在刺入药瓶前用蘸有70%乙醇棉签或棉球擦拭药瓶隔膜(隔层),并在插入器材前使其晾干每次插入多剂量药瓶都要使用一个无菌注射器和针头不要把针头留在多剂量药瓶上注射器和针头一旦从多剂量药瓶中吸出药品并拔出,应尽快进行注射注射准备贴标签多剂量药瓶配制后,应在药瓶上贴上标签:-配制日期和时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配制浓度-失效日期和时间-配制者签名对于不需要配制的多剂量药品,贴上标签:-开启日期和时间-开启者名字和签名注射准备皮肤消毒剂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落实皮肤消毒的操作流程(以注射点作为中心,自内向外,直径5cm以上)。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禁止重复使用。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使用同一溶媒配置不同药液时,必须每次更换使用未启封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抽取溶媒。必须多剂量用药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次使用。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红圈标注地方绝对不能碰触!××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皮肤消毒后不应再用未消毒的手指触摸穿刺点!皮肤消毒后应完全待干后再进行注射!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现配现用药液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疑有污染或保存不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妥善处置。

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

2小时内:——输注类药品;

24小时内:

——溶媒启封抽吸后;

——灭菌物品启封后(棉球、纱布等)提倡使用小包装。每周更换2次:

——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等,容器应灭菌。

7天内:——启封后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药品保存:——应遵循厂家的建议(温度、避光)——不得保存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区域。——疑有污染禁用。应注明开启时间物品管理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传递利器禁止用手分离注射器针头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随意丢弃锐器,随时入锐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抓取医疗废物

操作时保证充足光线、空间宽敞

操作时从容不迫

操作时尽可能采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锐器六禁止三操作警惕锐器伤耐用,防穿透,防渗漏。大小合适,锐器可以完整放入。可能产生锐器的地方均配,不需二次分捡。放置的位置醒目且方便使用,治疗车要放在上层的侧面。一次性使用、禁止徒手打开、清空或清洗重复使用。禁止放入其他杂物。到达3/4时及时封闭。在转运过程中确保密闭,避免内容物外漏。

规范使用锐器盒

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其他04年7月23日,广州某医院在一次急诊抢救意外伤中,9名医务人员均直接接触了出血较多的重伤员。当时病人血肉模糊,鲜血喷到了当班急诊医生的身上、脸上和眼睛里,另一名医生在为病人清创缝合时被扎破手指,麻醉科医生带着受伤的手指为病人进行麻醉。当时参与抢救的多数医务人员的白大衣、口罩都被病人的鲜血染湿了。3天后这位病人被检测出是艾滋病人,HIV抗体反应强阳性。半年后有2名医务人员血液检出艾滋病毒抗体阳性,造成一起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悲剧。“艾滋惊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