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性发展_第1页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性发展_第2页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性发展_第3页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性发展_第4页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性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与可持续性发展——应用电化学研究所二、国内外能源发展概况三、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源发展趋势2.中国能源发展所取得的成绩3.中国能源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新能源发展的未来2.新能源重点行业发展态势3.云南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与可持续性发展一、序言谁来拯救我们的空气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区域和全球环境问题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环境问题的核心。

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是我国应对当前严峻的能源、环境形势的需要,保障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需要。一、序言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比2000年翻两番。2007年10月,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从这一重要的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非常关注能源与环保问题,将其置于高度的战略地位。

胡主席在G20会议上向世界作出了庄严的承诺:承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当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到15%;在2020年以前我们要增加4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来增加碳汇;承诺我们要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能耗。

胡主席在G20的讲话和期间会见主要各国国家领导人的时候,他至少提到了两点:一个是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一个是增加核电的比重。

2009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G8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峰会”上郑重提出了中国能源安全主张:

各国应该“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不应该把能源问题政治化”。遵循这一框架,解决国际能源问题应该着眼于国家间的互利合作,着眼于通过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创造新能源,着眼于为全球能源安全创建和谐的国际政治环境。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欧洲演讲时指出,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方针是:

要坚持立足国内,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化解能源供求矛盾。

从上述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中,不难得出结论:决策层已经正视目前的能源困局,中国能源战略正在经历嬗变。

气候峰会召开中方阐立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9年12月7日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拉开帷幕。包括中国总理温家宝、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在内的191个联合国会员国领导人将参与会议,共商全球2012年至2020年的减排安排。先期到达的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通过凤凰卫视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这次气候大会。他认为会议成功的关键在于各方能找出共同点,进行有前提妥协。哥本哈根大会2009年12月7日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而在11月2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宣布,中方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美欧日或联手施压中国

据美国媒体报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在气候大会上承受极其巨大的压力。美欧日分别公布各自减排目标,美国承诺2020年将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17%;欧盟承诺2020年比1990年减排20%到30%,日本则宣布2020年比1990年减排25%。针对发达国家施加的压力,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日前发表声明,称就减排立场问题达成一致,将坚持现行《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共同而有区别”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减排指标,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预计双方将就此问题在大会上展开激烈的论战。中国面临减排难题1、技术和资金障碍成难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邹骥称,目前中国的减排技术,如在低碳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在减排体系所需的60多种关键技术里,40多项需要国际合作或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除技术难题外,资金问题也是一大障碍。据测算,中国要达到既定减排目标,每年需支出780亿美元的增量成本;同时为实现控排目标,额外付出的成本大概将占2020年当年GDP的1.2%。此外,不少投资机构对节能项目缺少耐心,造成类似项目融资困难。这都将是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具体障碍。2、社会减排认知还需提高评论人士表示,投资机构不看好节能减排项目的问题,体现了社会对气候问题认知的缺乏。而且,不仅是投资机构,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存在这种“认知障碍”,在政绩或者经济效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忽视可持续发展。此外,公众的消费模式和观念也需改变,如不要再追逐“SUV热”,注重小排量汽车;重视绿色消费品,促使商家制售更多此类商品等。评论人士表示,只有政府信息更加公开,在气候问题上向社会传达更多积极信号,社会对气候问题的认识度才能不断上升,进而实现减排目标的达成。3、减排承诺倒逼结构调整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潘正彦表示,尽管困难重重,但减排目标的提出对中国经济而言也是难得的契机。因为“减排承诺”或成一种倒逼机制,将促成或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能源消耗却占世界能源消耗量的15%,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应抓住这次机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尽快从粗放型向可持续集约型转变。这对中国而言,无疑更具转折性意义。

2008年世界能源问题是仅次于经济问题的新闻头条。因此,我们有理由思考我们今天稳定繁华的生活,也有理由计划我们的子孙后代稳定繁华的生活,更有理由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家庭——地球将来能持续的稳定繁华而未雨绸缪。拯救能源,拯救地球刻不容缓!能源的分类第一类能源: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第二类能源:地球自身蕴藏的能量。第三类能源:地球和其他天体引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能量。按能量根本蕴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成:能源还可以按相对比较的方法来分类:能源分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燃料能源非燃料能源根据能源消费后是否造成污染又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

煤炭和石油等是污染型能源水力、电力和太阳能是清洁型能源

一次能源污染的不是我们煤炭工人的脸,而是我们共同的家。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二、国内外能源发展概况过去100多年世界能源结构以及消费变化图1.过去100多年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图2.过去100多年世界能源消费的变化参考:詹金斯:石油经济手册(第五版)1.能源发展趋势-3-10246810世界北美中国1.652.46.87.7602007,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参考:BP世界能源统计20082007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2.4%1.4-2.87.2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1.4%2007年2008年2008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和水电—增幅为1.4%,是2001年以来增长最为缓慢的一年。

非经合组织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首度超过经合组织国家。

亚太地区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87%。煤炭连续第3年登上一次能源消费增幅榜首。

中国的能源消费增长连续第5年减缓,但仍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四分之三。能源出口地区的消费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中东和非洲的增长均高于平均水平。

美国的能源消费下降2.8个百分点,实现该国自1982年以来的最大减幅。2008年,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长放缓,各类化石燃料的消费增长也是如此。能源消费的净增长均来自于迅速工业化的非经合组织国家,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达到全球增量的近四分之三。非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消费在08年首度超过经合组织国家,煤炭消费连续第6年占据增长头名,对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明显影响。

2008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保持着迅猛增长的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尽管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仍比较小,但在一些国家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实质性影响正在显露。风力发电石油2008年,全球石油消费下降了0.6%,即每日42万桶。这是自199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也是27年来的最大跌幅。其中,经合组织中发达国家的石油需求连续第3年下降,日需求量减少了150万桶。而经合组织以外国家的需求增速减缓,每日微增110万桶。石油平均产量却上升了0.4%,即每日38万桶。2008年010203040506070100世界石油消费量石油平均产量OPEC以外产量384142575413OPEC产量100100下降0.6%上升1.1%2007年万桶/日上升0.4%下降0.2%上升2.7%90下降0.2%60下降1.4%23截止2008年底全球原油剩余探明储量1.26万亿桶按2008年的年开采速度计算,可开采42年

参考:BP世界能源统计2009

备注:石油的探明储量通常是指--通过地质与工程信息以合理的肯定性表明,在现有的经济与作业条件下,将来可从已知储藏采出的石油储量。2008年1-10月,中国原油累计产量为15824.7万吨,同比增长2.0%,增速比1-9月减缓0.1个百分点,比2007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2008年1-10月中国石油产量及增速参考:国家统计局

2008年天然气消费增长了2.5%,低于十年的平均水平。美国天然气消费上升0.6%,其天然气现货价格依然远低于油价。

世界天然气需求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是中国,达到15.8%。英国天然气消费增长了3%,占到英国全部一次能源消费的39.9%——远高于24.1%的全球平均值。

天然气

2008年全球天然气产量上升了3.8%,高于3%的十年均值,其背后的动力来自于美国有史以来最高的年天然气产量的增长。增长主要是由于美国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使其产量增长了7.5%,十倍于其十年平均增长率。其次,由于卡塔尔输气管线增加向阿联酋的天然气出口,使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天然气增产国。欧洲天然气产量整体呈现上升,因为丹麦、荷兰和挪威产量的增长大于英国和德国的减产。参考:BP世界能源统计2009

截止2008年底全球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185.02万亿立方米按2008年的年开采速度计算,可开采60年

2008年1-10月,中国天然气产量累计为565.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0%,增速比1-9月减缓0.9个百分点,比2007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2008年1-10月中国天然气产量及增速参考:国家统计局2008年煤炭3.1%的消费增长速度低于十年平均值,煤炭依然是连续六年来全球消费增长最快的燃料。中国占全球煤炭需求的43%,消费量上升了6.8%,占全球煤炭消费增长的85%。中国以外地区的需求增长较弱,微增0.6%,这反映出自由市场中煤炭价格上涨高于其他化石燃料的事实。煤炭

英国的煤炭消费下降了7.6%,达到十年新低,部分原因是由于欧盟排放交易项目中二氧化碳交易价格的变化所导致的燃料选择的转变。截止2008年底全球煤炭剩余探明储量826001百万吨

按2008年的年开采速度计算,可开采122年

参考:BP世界能源统计2009

2008年1~10月,中国煤炭产量达221798.13万吨,原煤产量共计完成221593万吨,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12.7%。2008年1月-10月中国煤炭累计产量2007年煤炭消费主要行业分布参考:国家统计局

2008年世界核电发电量连续第二年下降,降幅为0.7%

全球水电的整体增长同样可归因于中国20.3%的增长,这是中国十年平均增长率的近两倍。水电在中国以外的区域则下降了0.4%。可再生能源依然呈强劲增长,风能和太阳能装机总量分别上升了29.9%和69%,双双超过十年平均值。其它能源参考:BP世界能源统计2009

秦山核电站2.中国能源发展所取得的成绩1)能源供给能力由弱变强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从1949年的2334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8年的26亿吨标准煤,增长110倍,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大庆油田2)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从1952年到2008年,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从95%下降到68.7%,

石油比重上升了14.6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和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比重提高了11.7个百分点。

参考: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报告全国水电装机达到1.72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风电连续三年翻番增长,装机容量达到1217万千瓦,居世界第四。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超过1.25亿平方米,年产能4000万平方米,均居世界第一。

核电已建成运行11个反应堆,总装机容量910万千瓦;核准在建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54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3)能源资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把节约能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30年来,实现了全国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一个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逐步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4)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大大提升

2008年出口发电设备1452万千瓦。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超过80%。陆地石油钻机、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千万吨级炼油设备实现自主制造。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基本形成了适应我国能源发展的技术和装备体系。

中国石油石化5)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在新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政府能源管理部门从过去的煤炭、电力、石油等多个部级机构,精简组建为今天的国家能源局,能源宏观管理体系基本形成,能源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政策、规划、标准在能源行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国际能源合作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能源事务的话语权大大提高。担任世界能源理事会副主席国(WEC)。与3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合作机制,与22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多边合作机制。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管道项目合作。2009年10月12日中俄能源合作获实质进展,合资公司获俄气田。中俄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收购俄罗斯松塔儿石油天然气公司51%股权,从而取得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两块储量达600亿立方米天然气田的勘探开采权。

3.中国能源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能源资源不再地大物博,人均占有量较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目前仅列世界第14和第17位。由于人口众多,各种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图3.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2)能源建设需要有长远眼光,能源效率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翻了一番多。中国以能源消费翻番,支撑了经济总量翻两番。但也要看到,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能源生产和使用仍然粗放。2003--2005年,单位GDP能耗上升;2006年以来加强了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有所下降,但要实现持续下降,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中国GDP与能源消耗年度增幅(参考:国家统计局)3)能源生产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压力明显在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下,中国能源生产增长很快,煤炭增长尤为迅速。煤炭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资源回采率低、浪费严重,安全事故多发、死亡率高,对地表生态和地下水系破坏大。图4.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2排放情况

图5.近百年全球气温变化

图6.150年来大气CO2浓度变化

参考:BP世界能源统计回顾;美国能源信息署4)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能源结构需要优化2008年中国产量达到14.14亿t,约占全球产量的40%。消费增长占了世界煤炭消费增长的85%以上。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2008年达到7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平均只有21%左右。

5)能源需求继续增加,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我们一直自诩的地大物博的“博”已经变成“稀”。2008年,我国石油储采比仅为11.1,远低于世界42的平均水平,石油探明储量为155亿桶,占世界总量的1.2%,排在世界第14位。而我国的人口13亿占了全世界人口的1/4,人均占有量那就少之又少,排在100位以外。

根据中国的能源消费需求和能源生产情况可知,中国能源供应前景堪忧。

(1)能源资源总量少,人均占有量更低,中国能源资源总量约为世界的10%,但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的40%;

(2)优质资源少,保证程度低,煤炭剩余储量的保证程度不足100年;石油剩余储量的保证程度不足15年;天然气剩余储量的保证程度不足30年;

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煤炭130年、石油42年,天然气60年。必须指出的是,能源资源保证程度是以中国目前能源消费量计算的,若按照2020年中国的能源需求预测量估算的话,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保证程度,则分别下降到煤炭30年、石油5年,天然气10年。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能源危机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奈以生存资源利用过度环境问题生存问题经济发展无动于衷《后天》?因此未来我们应该: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的消费,倡导低碳经济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改善环境。节能减排,从点滴做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强对非化石类能源的研究,降低研发和使用成本。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经济发展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三、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是指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外,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或地球内部所产生热能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认为,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能。地热发电我国海洋发电全景我国将加快可再生资源的发展中国将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使得发展新能源成为刻不容缓的选择。(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正在举行……)尤其气候变化是与能源使用最关联的,目前最为紧迫的环境问题。因此把握世界新能源的未来我们应该:1.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根据国际能源署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已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43个国家制定了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30多个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财政补贴或其他优惠措施,32个国家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强制上网政策。

(一)新能源发展的未来2.使新能源进入能源市场成为现实根据统计资料显示,风电是近几年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年增长率达27%。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也已接近或达到大规模商业生产的要求,为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推广利用奠定了基础。

表1.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现状及成本特点分析(参考:REN21《全球可再生能源报告》)能源消费方面,预计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和大水电)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总比例将达30%。

大水电核电3.加大对新能源领域投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显示,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在2007年创下1480亿美元的新纪录,与2006年相比增长超过60%。投资向发展中国家传导,但仍偏重发达国家。

当前,大约180个投资基金控制的180亿美元资金正对可再生能源虎视眈眈。可再生能源市场正在日益全球化,流动性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成为资本投资的热点。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本特别是私人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

(二)新能源重点行业发展态势1.风能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石油相比,风能不受价格影响,也不存在枯竭的威胁;与煤炭相比,风能没有污染,是清洁能源;最重要的是风能发电可以减少C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据统计,每装一台单机容量为1MW的风能发电机,每年可以减少排2000吨CO2、10吨SO2、6吨NO2。

2007年全球风能累计装机容量为94123兆瓦,新装机容量达到20076兆瓦,较之于2006年的装机容量增加32.1%。预计未来的两年内,风能装机容量迅猛增长势头依然保持,2008将达到118812兆瓦,2009年突破140000兆瓦大关。全球风能装机容量(参考:国家统计局,中咨公司能源评价中心)在2007年风能装机规模中领先的三个国家是美国、中国和西班牙,分别新增装机容量为5244兆瓦、3449兆瓦和3522兆瓦,三个国家新增风能装机容量超过全球当年总装机容量的60%。

全球风电装机分布

(参考:BP世界能源统计2007)中国风力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千瓦。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千瓦(以陆地上离地10米高度资料计算),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山东、辽宁沿海及岛屿的沿海风带和内蒙古北部、甘肃、新疆北部及松花江下游的内陆风带。2020年以后随着化石燃料资源减少,成本增加,风电将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会发展得更快。2030年以后水能资源大部分也将开发完,近海风电将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将来风电装机可能达到2亿千瓦。2050年煤炭资源受到更大的制约,风电装机可能达到5亿千瓦。2008年,我省大理者磨山风力发电场的建成投产,云南电力产业长期由火电、水电垄断的格局被改变,云南没有风力发电的历史结束了。

大理者磨山风力发电场靠风电供电的电信塔2.太阳能根据《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1999白皮书》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各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928-2333千瓦时/平方米,中值为1626千瓦时/平方米。我国大多数地区年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太阳能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千瓦时/平方米天以上,西藏最高达7千瓦时/平方米天。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和美国类似,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人们通常提到的太阳能产业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伏两个产业。

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量是欧洲的十倍,无论是从生产量还是保有量上来看,都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约为1千兆瓦,占世界的1/4,仅次于日本和欧洲,位居全球第三,年增幅达200%,产能达2千兆瓦(含薄膜电池)。

亚洲最大太阳能发电站落地云南石林云南拥有全国优质的太阳光能资源。昆明是仅次于西藏太阳能资源最好的地方,昆明全年平均日照在2400小时以上,每年太阳传达给昆明的能量规模相当惊人。昆明太阳能辐射年均5461兆焦/平方米,也就是说,昆明每一平方米土地一年所获取的太阳能相当于1500度电所产生的能量。

石林66MWp并网光伏电站试验示范工程(效果图)

太阳能产业发展仍存三大瓶颈1.核心技术依赖进口2.无序竞争导致恶性循环3.观念落后是最大瓶颈太阳能电话3.生物质能在国际原油价格走高的预期下,生物质能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在各国能源结构中的份额逐年增加。2007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约为5315万吨(156亿加仑),其中,美国占据了近一半的份额;排名第二位的是欧洲。

燃料乙醇的生产则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和中国,2006年三国的产量占全球份额的85.46%。

全球各国家、地区的乙醇产量

(参考:招商证券研究所)中国可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十分丰富。2003年我国主要生物质能资源可获得量当量值约为31350万吨标准煤,近期每年可以利用的生物质能源总量约为5亿吨标准煤。

我国主要生物质能技术开发利用的前景量预测

(参考:中咨公司能源评价中心,中经网)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预计,到2050年生物质发电量可达到5900亿千瓦时,按当量值计算相当于0.72亿吨标准煤,按等价值计算相当于替代了2亿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需求总量的4.4%)。生物燃油的意义更为重大,到2020年、2030年、2050年分别贡献我国石油需求的6.8%、14.2%、30.2%,可为我国的石油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水能目前,水电是应用最广的可再生能源。世界上大约2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的水电,而其他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总和还不到1%。

世界上具备水能资源条件的发达国家,水电平均开发度已在60%以上,其中美国水电资源已开发约82%,日本约84%,加拿大约65%,德国约73%,法国、挪威、瑞士均在80%以上。

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的总规模是6.89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是4.93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是3.95亿千瓦。

我国水能资源可利用情况

(参考:中国水利学会编《命脉———新中国水利50年》)

中国小水电可开发量约8700万千瓦,约占全国水电资源可开发量的23%,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全国已有1600多个县开发小水电,近800个县以小水电供电为主,建成了600多个初级电气化县。我国水电装机容量情况

(参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虽然现在我们水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72亿千瓦,在整个电力装机当中它大概占24%,但是由于水电发电小时没有火电那么高,所以在发电量当中所占的比重只有16%。中国现在水电的开发比重是非常低的,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水能资源开发比重已经超过了70%、80%,像欧洲的冰岛、挪威这些国家,水能资源利用比例达到90%以上。中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比重还不到30%。像美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包括田纳西州流域的开发、著名的丹佛水库,这些都是当年罗斯福新政的时候建设的,他们在六、七十年以前就做了我们现在做的事情。

5.核能据国际原子能局(IAEA)2007年10月中旬发布的《至2030年的能源、电力和核能发电》报告最新预测指出,在今后几十年内,核能发电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将会继续存在。

英国的原子能发电站拥有核能发电的30个国家中,核能供电所占份额变化较大。法国核能供电份额高达78%,比利时为54%、韩国为39%、瑞士为37%、日本为30%、美国为19%、南非为4%和中国为2%。核能发电示意图2006年,中国核电机组运行势头良好,总发电量548.45万千瓦时,上网电量为518.08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3.3%和2.9%。2007年田湾核电站1号、2号机组分别实现并网,使中国核电运行机组增加到11台,装机容量达到906.8万千瓦。中国在建和投运核电机组情况

(参考:中金网)

中国的核电发展指导思想和方针是:统一技术路线,注重安全性和经济性,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核电站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自主化,形成批量建设中国自主品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综合能力。

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并有1800万千瓦在建项目结转到2020年以后续建。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从现在的不到2%提高到4%,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万千瓦时。

6.地热能中国地热资源丰富,据国土资源部的资料,全国可开发利用的地下热水资源量每年约67亿立方米,折合3282万吨标准煤。目前,年利用地热能约为4.45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而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

阿里地区地热田冰岛地热

目前全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为32.08兆瓦,其中88%集中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已经稳定运行了近30年,羊易乡地热电站也将开始兴建。地热的直接利用要求热水温度相对较低,地热资源遍布全国各地,主要用于采暖、洗浴、温室种植等羊八井地热电站2006年中国地热资源的直接利用方式

(参考:中经网)

地热发电原理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据初步估算,全国主要沉积盆地距地表2000米以内储藏的地热能,相当于2500亿吨标准煤的热量。

预计到2010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标准煤,2020年达到800万吨标准煤左右。预计2010年地热发电装机100兆瓦,2020年0.5-1千兆瓦。

海洋能是海水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可再生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

7.海洋能各种海洋能的蕴藏量是巨大的,据估计有750多亿千瓦,其中波浪能700亿千瓦,温度差能20亿千瓦,海流能10亿千瓦,盐度差能10亿千瓦。

《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我国海洋电力增加值已达5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7%。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初步测算,我国海上可开发风能储量为7.5亿千瓦。随着陆上风机总数趋于饱和,海上风力发电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2007年我国首个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海上风电场——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计划于2009年建成投产。地处渤海辽东湾的中国首座离岸型海上风力发电站,于2007年11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更是标志着中国发展海上风电有了实质性突破。江厦电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潮汐电站,已正常运行近20年。目前总装机为3900千瓦,是世界第三大潮汐电站。

我国海洋能利用与研究基本与世界同一步伐海洋能要得到长足的利用还必须改进两点:海洋能发电原理第一,经济效益差,成本高。第二,一些技术问题还没有过关。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存在的问题1.全社会对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意识不够。2.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3.相关科学研究滞后。4.资金短缺。5.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低。云南小湾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三)云南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快培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加大污染综合治理力度。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争做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推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力争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形式多样、符合省情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2009年5月17日,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在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作专题报告,提出要“大力开发清洁新能源”,积极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资源和垃圾发电,把云南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新能源产业由此被提到了“努力打造云南产业发展新优势”中六大重点产业之一的高度。

6月4日,秦光荣省长在召开的生物产业发展大会上为云南生物能源指明了方向:“积极争取把我省生物能源产业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的战略规划,大力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与云南得天独厚的资源有关系

云南省绝大多数地区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4500-6000MJ/m2,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5000MJ/m2的地域占全省面积的90%。元谋、永仁、宾川、丽江等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超过6000MJ/m2,最高值达6667.1MJ/m2。云南省多数地区的年日照时数为2100-2300h,其中有94个县超过2000h。

云南省处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714亿t标准煤。

生物资源丰富。云南省能源林木、能源作物、水生植物、各种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非常丰富。云南省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人均森林蓄积为33.96m3,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倍。全省宜林荒地286.7万hm2,速生树种量居全国前列,仅在城镇周边植树就达6亿多株。云南省耕地面积296.7万hm2时,农作物桔秆年产量约2277万t。云南省风能资源丰富,而且风向较为稳定,利用条件较好。全省有效风能密度大于150w/m2、有效利用时数在4000h以上的地域,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0%。云南省位于滇藏高原地热带的南部,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蕴藏了丰富的地热资源,是我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水温高于25℃的地热露头有931处,占全国温泉总数的1/3,全年热水流量为2.5×109m3,其能量相当于120多万t标准煤。

腾冲地区是我国少有的高温地热区之一。瑞滇、热海、热水塘等3个地热田可安装发电机组20万kW以上。

云南省新能源产业已如雨后春笋发展,五大电力集团相继在云南投资新能源。大唐集团云南分公司与宾川县签订了长坡岭太阳能开发协议。

国电云南电力有限公司将在元谋县投资5亿元以上,建设两座5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华电有限公司和云电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昆明石林大型并网光伏试验示范电站。

中电投南方分公司进军云南的第一份开发协议——《云南省富民县风电资源开发协议》早在2007年12月就已正式签订。

华能有限公司也在红河州也有风电开发项目。

除了行业巨头,其他投资商也纷纷涌入云南新能源行业

2006年号称“亚洲最大规模高纯多晶硅生产项目”(设计年产能1万吨)落户曲靖。

香港侨威集团公司准备投资20亿元开发昭通市硅矿。

美国环球特种金属公司、昌宁盛吉硅业有限公司与保山市政府签署了在保山市投资建设10万吨金属硅和5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项目的合作协议。

云南鼎兴新能源公司拟投资40亿建该省最大太阳能发电厂,项目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

中国究竟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