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_第1页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_第2页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_第3页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_第4页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他的南北两側,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月()・秦岭一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月()・C等温线;80()毫米年等降水:!一▼厂M;;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亳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离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2、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而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o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农作物:小麦、玉米、髙粱、甜菜等。温带水果:苹果、梨、桃等©矿产:煤、铁、油等主要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著需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而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橡胶、椰子、咖啡、剑麻等九矿产:有色金属数量较多。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特殊的“鱼米之乡“的景观得益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位置温度降水矿产资源糖料作物油料作物耕地类型农作物主食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小于or400-800nun煤铁石油甜菜花生旱地小麦面食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大于(TC大于800mm有色金属甘蔗油菜水田水稻大米气候类型: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南方: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髙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方主要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南方的经济特区5个:厦门(福建)、珠海(广东)深圳(广东)汕头(广东)海南省3、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而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农作物:直理、豌豆、小麦、油菜。主要的牧区:轻生-宗教:藏传佛教布达拉宫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淇藏、中尼等。由于地势高,是太阳辐射最多的地方,羊八井地热、太阳能是主要的新式能源4、西北地区:而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包括新疆、内蒙古,甘肃大部分和宁夏,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矿产资源:稀土矿、煤、石油。新疆瓜果甜的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类型),晴天多,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地形“三山夹两盆”邙可尔泰山一准葛尔盆地一天山一塔里木盆地一昆仑山)自东向西地而植被的变化: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C原因: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海陆因素)5、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差异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主要地形区西部;“三山夹两盆”青蔑高原东部:内蒙古高原柴达木盆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温差大,全年降水少特征:冬寒夏凉,降水少区域特征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寒(海拔高)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源头自然资源煤、石油、天然气(西气东输)太阳能,水能,地热能(拉萨“日光城”)畜牧业三河牛、三河马(内蒙古牧区)耗牛、藏绵羊(青海牧区和西藏牧细毛羊(新疆牧区)区)种植业特征灌溉农业(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河谷农业(湼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绿洲农业(盆地边缘和高山山麓)谷地)主要农作物长绒棉青棵代衣建筑平顶屋(甘肃)和晾房(新疆),蒙古包布达拉宫、碉房其他特色坎儿井饮食:青棵酒;衣饰:藏袍第六章认识区域一、东北地区1、 位置范用: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2、 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呈“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点。中部是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由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西、北、东三而环山:西面-大兴安岭,北而-小兴安岭,东而-长白山土壤:肥沃的黑土地(沃野千里)3、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结冰期长,降水集中7-8月,南向北气温越低4、 河流:黑龙江(松花江是最大的支流)5、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主要作物是春小麦、甜菜等,耕地类型是早地.作物熟制一年一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6、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丰富的矿产资源,交通便#利,基础好;工业存在的问题:资源枯竭,污染严重,设备陈旧,产业结构单解决的措施:发展新型产业,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二、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1、 自然环境: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沛)2、 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河海交汇处,水网密布,港口众多,水运发达。“黄金水道”,可以联系广大内陆地区。3、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城市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主要城市有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上海是核心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对周边城市有辐射带动作用。4、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一沪宁杭工业基地一发展的有利条件: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大,科技力亘雄厚,工业基础好等。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能源不足(矿产资源缺乏)〉解决措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5、发达的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历史文化古都(南京、杭州、苏州),水乡风貌(周庄、乌镇等)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服务设施完善。三、珠江三角洲1、 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2、 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主要发展外向型经济,与港澳地区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毗邻港澳东南亚,有利于吸收外资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交通便利;侨乡。3、广东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福建也是著名的侨乡)。四、香港和澳门香港1、位于珠江口东侧,与深圳相邻,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2、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3、 经济支柱:对外贸易。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中国大陆.香港是中国大陆进岀口商品的重要转口港。在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中,祖国提供资源、土地、劳动力和市场。香港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4、 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京九与京广线和内地相连,5、 香港旅游业发达,被称为“购物天堂”。6、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设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制度。澳门1、位巻和范伟I:位于珠江口西侧,与珠海市相邻。由澳门半岛、函仔岛和路环岛组成,是我虫人口最少、面积最小的省区。但是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2、经济支柱:鯉、旅游、工业、建筑业等。素有“海上花园“之称。主要的旅游标志是-大三巴牌坊3、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4、 港澳都具有人多地少的特征,为扩大城市建筑用地采取的措施是“上天”(建毬髙层建筑)和“入海”{填海造陆)。港澳都不适合发展的是重工业,五、 北京市1、 城市职能:苴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教厅中心。2、 地势特点:东南低、西北高。海河河流自向北向东南流。位于华北平原北部。3、 气候特点: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4、 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人类文化遗止、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八达岭长城等。5、 环境问题:①自然环境问题:沙尘暴天气严复(沙尘主要来源于内蒙古高原)、淡水资源匮乏等。②人文环境问题: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水污染严重、住房紧张等。六、 台湾省1、 位置和范围: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组成,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我国第一大岛。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海域2、 地形:岛内]/3为平原,分布在西部,2/3为山地,分布中部和东部地列东高西低。最高峰是玉山,最长河是浊水溪,最大平原是四部平原,最大湖泊是日月潭。3、 气候: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4、 经济发展特色:“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进口工业原材料和能源,出口工业制成品。台湾的美称有“东方甜岛”“森林宝库”“海上粮仓”“楝脑王国“等,樟脑产量世界第一。5、 主要城市①台北一一最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②高雄一一最大港口,重工业基地、最大的工业区。台南市一一最早兴起的城市,重要食品工业基地。著划古迹赤嵌楼在此。6、 人口: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居民以汉族为主,大多数人祖籍在福建,通用闽南语,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主要景点是阿里山的日月潭"七、 新疆(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1、 地形轮廓特征:“三山夹两盆”(主要识记“三山”和“两盆”的名称)2、 自然特征:壬呈、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都很大。全年多晴天,日照特别强。3、 绿洲农业:绿洲是本区的主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甜菜和瓜果。新疆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哈密瓜、吐鲁番葡萄更是闻名全国。干早严重制约着新疆农业的发展。特色:坎儿井八、 黄土高原黄上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上沉积区。黄上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是黄上结构疏松,缺乏植被保护,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呈现出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黄上高原的輕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马车、驴车是传统的交通工具。目前,国家采取了植树造林、种草、打坝淤地、拦蓄泥沙等整治措施,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提髙。黄上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是地,如山四、陕西煤炭与油气基地在全国占摇突出地位。

福建地理概况行政区划福建省简称闽,现辖九个设区市和一个综合实验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九个设区市: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徳。综合实体。九个设区市: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徳。综合实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中心:福州。人口与民族福建的人口3689万(2010年)。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疑其它民族。地理位置纬度位置:位于低纬度、亚热带。海陆位置: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地形特征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四北髙东南低。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枳的80弔以上,平原而积狭小,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两列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最长的山脉是位于与江西省交界的武夷山脉:戴云山脉为福建第二大山脉,山脉横贯福建中部地区素称“闽中屋脊”。福建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福建的海岸线漫长,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气候特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复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或自沿海向内陆)增加。河流福建河流众多,大多自四北流向东南,水量丰沛,水力资源丰富。最大河流闽江,发源于武夷山脉,在福州注入东海(台湾海峡)。自然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朋塌、水上流失等。(因为福建多山地丘陵,由于地面植被破坏,挖矿修路等破坏了地表,加上夏季多暴雨造成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洪涝、干旱等。&农业生产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雨热同期,热星充足,水源充足,降水丰富,上壤肥沃不利条件:山区多,耕地少因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