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_第1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_第2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_第3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_第4页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天赋)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5.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7.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8.以君为长辈,故不错意也(错:通"措")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1.蚓无帮凶之利(帮凶: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帮凶)2.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1.木直中绳,輮认为轮(輮:使动,使曲折)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文言句式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7.輮认为轮(省略句)够已(已:停止)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抵达)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取;备:具备)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并且)④吾尝整天而思矣(修饰,连结状语和中心语)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结状语和中心语)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①突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老婆邑人来此绝境(间隔,隔断)③认为妙绝(极)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②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强健)赐百千强(有多)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牵强)借)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眺望)②昼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希望)③先达德隆望尊(声誉)④适冬之望日前后(阴历每个月十五)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听见)②博闻强志(见闻,知识)③不可以称前时之闻(声誉,声誉)子輮使之然也译:有学识有涵养的人宽泛地学习,并且每日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有涵养的人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异,擅长借助外物罢了。点词语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说经书的著作)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从)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素来(介词,自)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稍微痛惜,可译为"啊")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①师不用贤于弟子(介词,比)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问语气)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依靠、手段)②贤人之所认为圣,愚人之所认为愚(的原由,表原由)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认为耻)2、吾进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贤人;愚:形作名,愚人)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修业的人;今义:学术上有必然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所以,因果连词)3、吾进而师之(古义:随进并且,今义:目的连词)4、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古义:不用然;今义:不需要)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余(被动句)4、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翻译。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所以不论尊贵仍是卑贱,不分年龄大仍是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译:不知道文章的逗留,有的人就去求师学习,不可以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却不求师学4、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点词语1、既望:七月既望(阴历十六。既,过了。望,阴历每个月十五)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4、凌:凌万顷之茫然(超出)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据有)10、下:下江陵(攻陷)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终归;消减和增加)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14、狼藉:杯盘狼藉(纷乱)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词)①抱明月而长终(永久,副词)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④于是喝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②歌曰(歌词,名词)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腔调或节拍)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呜咽)2、佳人:望佳人兮天一方(①古义:心里所思慕的人,先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今义:侮辱。)4、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②今义:儿子)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3、彷徨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5、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9、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10、现在何在哉(宾语前置)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12、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译茫然译:我们任凭小船任意飞扬,超出那茫茫万顷的江面。固一世之雄也,现在何在哉?译:况且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打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①六王毕,四海一(数作动,一致)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③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全,都)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形,专一)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形,一体)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惜)③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同情)④晋陶渊明偏爱菊(喜爱)①何如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强抢)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④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②士医生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属)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①骊山北构而西折(表并列)②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却)③谁得而族灭也(表递进,并)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表并列)⑤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表递进,并且)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于拒秦(语气词,不译)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句首语气词,表示议论,不译)③予观夫巴陵胜状(代词,那)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作动,一致)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名作动,坐辇车)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作状,在清晨,在夜晚)4、燕赵之珍藏,韩魏之经营(珍藏、经营:动作名,采集保留的金银珠宝)异义的词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构造优秀;今义:各专心计,相互排挤)人。)3、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定语后置)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民(介宾短语后置)1、秦人不暇自哀,今后代哀之。后代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代而复哀后代也。译:秦国人没有悠闲可怜自己,后代人来可怜它;后代人但是可怜它却不以它为鉴,也又来可怜后代人。点词语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由于)3、盖:盖失强援,不可以独完(由于)4、固:固不在战矣(自然)5、举:举以予人(拿)6、但是:但是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7、判:故不战而强弱输赢已判矣(确立,判断)8、固:至于推翻,理固宜然(原来)9、得:此言得之(对)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12、既:五国既丧,齐亦难免矣(已经)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致使)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于)16、诚:堪称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三、一词多义①六国幻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②实迷路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可以)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③或认为死,或认为亡(有人)④则输赢之数,生死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也许)①秦以攻取以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取)②此得之(正确)③诚不得已(方法)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然,应当)①当与秦相较(指对方)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③贵爵将相宁有种乎(相国)①有这样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