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省质检地理 试题分析及复习启示_第1页
09年省质检地理 试题分析及复习启示_第2页
09年省质检地理 试题分析及复习启示_第3页
09年省质检地理 试题分析及复习启示_第4页
09年省质检地理 试题分析及复习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年省质检地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启示

☆难度0.55~0.6为区分考生的最正确值☆稳中求新:稳〔保持题型、难度、赋分等根本稳定,防止大起大落。连续性、稳定性:目标要求、分值比例、题型结构〕新〔试题“保鲜〞:原创性、有变化、有新意、选材及设问角度新〕过去知识立意为主导记教材以考核知识记忆与理解的数量为主现在能力立意为主导用教材以考核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质量为主以能力立意►尽量防止对知识的考核,因而直接考查记忆性内容的题越来越少,从而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题越来越少。►既然考察能力,用什么材料并不重要。即使用到教材中的材料,也应该给出。不求覆盖面►文综单科题量有限,不可能求覆盖面►试题内容相对集中►从考察能力看,涉及什么内容〔材料〕并不重要►考试范围:高中必修、选修和初中►内容及要求≤课程标准►呈现方式与课标不同考试说明依据考试说明►分析解决问题所用到的根本概念和根本原理必须是考试说明中要求学习的,否那么视为超纲►所用材料可以是考试说明中没有的,涉及没有学过的概念、原理、公式等,可提供。

一、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包括地理三个必修模块和3大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海洋地理、环境保护〕以及初中地理的有关内容,题目数量有限,因此更加强调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省质检地理试题分析考查内容题号分数地理信息技术14分工业区位24分气候3、48分大气运动(地理探究)54分等值线6、7、8、37(2)18分区域生态问题9、108分昼夜长短及太阳周日运动11、l28分区域定位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37(1)11分影响降水空间分布的因素37(2)6分交通区位37(3)8分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37(4)12分选修模块40、(A)(B)(C)各l5分二、注重图表的考查,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注重了图表的考查。整份试卷几乎无图不成题,试题注重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三、试题难易适度,力求平稳。题号平均分得分率题号平均分得分率12.730.68112.260.5723.270.82121.520.3832.820.737⑴4.120.3741.650.4137⑵⑶5.600.4052.360.5937⑷5.310.4462.820.713715.030.4173.040.76409.80.6582.860.71卷I29.880.6292.630.66卷II24.830.48101.920.48全卷54.7154.71反映出学生“区域空间定位〞能力、“区域特征〞根底知识、有效获取图表信息能力以及地球、地图和时间计算等较薄弱。四、表达新课程理念,注重探究性、开放性题目的设计

①做再多的试题,碰到原题的概率几乎是零,试题总是“出人意料〞;②即使是把教材带进考场,开卷考试,分数也不会有太多的提高,发现大多问题无法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对当前复习备考的启示1.按考试说明系统复习,重视主干知识,加强理解和应用性训练。2.稳固区域地理背景框架,关注重点区域的地理特征。3.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表达能力。4.加强读图训练,提高信息获得和分析能力。1.按考试说明系统复习,重视主干知识,加强理解和应用性训练。明确主干知识:▲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大气受热过程〔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开展的意义〔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一轮复习决定高考的成败。要从记忆、理解转到思考和应用。例如:晨昏线不仅仅限于懂得概念,还要思考和经线、纬线的关系,和昼半球、夜半球的中心线的关系,晨昏线和纬线的关系。应用概念就要和实践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做现成的成套的练习题。

2.稳固区域地理背景框架,关注重点

区域的地理特征明确区域定位----地理位置和地理要素的定位。题号错因分析1较多学生错选A,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应用没有理解。2正确率较高。3较多学生错选A,审题不认真或对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没有熟练掌握。4得分率较低。较多学生错选D和B,“区域空间定位”能力较弱,“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原因”缺乏足够的理解掌握。5较多学生错选B和D,对降水(露水)的形成原理在这里没有得到迁移6较多学生错选D,等值线判读失误。7较多学生错选D,等值线判读失误。8较多学生错选B,对太阳能和风能季节性互补难以理解。9较多学生错选C,不会计算或中国区域地理没有熟练掌握。10得分率较低。土地覆盖概念不清,对首次出现的新图看不懂。11较多学生错选B和D,地球运动规律没有熟练掌握。12得分率较低。时间计算没有掌握世界关键的经纬线和“坐标系〞00400N300N300S900W600W0030060090012001500亚马孙刚果马六甲墨西哥湾苏伊士运河波斯湾雅鲁藏布江长江三角洲阿根廷南非大分水岭五大湖地中海黑海里海塔里木渤海900E900W1200E1200W600W600E3条“对称〞的关键经线:联系比照中国东部沿海美国西部沿海俄罗斯中部美国中部北半球亚欧大陆中轴线南半球南美大陆中轴线2条“对称〞的关键纬线300N300S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长江密西西比河巴拉那河墨累达令河北美洲的关键“3线、2点〞300N400N900W南美洲的关键“3线、2点〞300S00600W非洲的3个关键点300S300N300E00大洋洲的2个关键点1500E1200E300S北亚的1条关键线和3个关键点600N600N600E1000E1400E中东地区的2个关键点500E300E300N欧洲的4个关键点500N400N00100E中亚的1个关键点600E400N900100011012001300340N23026′N300N400N500N800中国区域的几个关键点确定区域地理位置1.根据经纬网和大陆轮廓的经纬度位置定位。2.根据河流水系分布特征定位。特别是中国的区域定位,可以根据长江、黄河各河段的水系形态特征确定区域位置。3.根据地形分布特征定位。在比例尺较大的小区域定位时,地形分布特征,包括地形类型〔海拔〕、地势分布、地形单元分布都可以作为区域位置确定的依据。4.气候特征、省区轮廓、交通线路分布特征也可以作为区域位置确定的辅助依据。自然地理分析模型1、晨昏线判读模型2、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分析模型3、气候分析模型4、气温分析模型5、降水分析模型6、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模型7、等值线分析模型8、水文要素分析模型3.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表达能力。气候因子分析模型气温平均气温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冬夏季风、下垫面性质、洋流年太阳辐射量纬度、地形〔海拔〕、降水〔云量〕气温交差纬度、海陆位置、季风、降水、地形降水降水量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和季风〕、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大陆轮廓降水变率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等高线的判读气温垂直分布逆温层及其影响人文地理分析模型1、工业区位分析2、农业区位分析3、城市区位和城市规划分析4、交通区位分析5、旅游区位分析6、商业区位分析7、区域治理与开发的分析8、环境问题成因、危害、治理的分析人文地理分析模型要与区域地理的案例性素材紧密结合。1.气候特征的描述2.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3.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4.水文特征的描述建立答题模型……5.等值线分布特征的描述河流水文特征要素:1.补给水源〔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2.流量大小、水位变化情况〔汛期时间、长短〕3.流速、水能大小〔上中下游〕4.含沙量大小5.结冰期〔有无、长短〕6.凌汛〔哪些河段?〕河流水系特征要素:1.长度、流向〔发源地、入海口〕2.支流多少、形状3.流域面积大小4.弯曲度、平直度5.河床状况〔高度、宽窄、形状〕自然环境与河流的关系河流对两岸局地小气候有调节作用;河流上游形成峡谷地貌、土壤贫瘠;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州地貌、土壤肥沃。河流特点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气候地形植被土壤自然环境水量水位结冰期流速含沙量水网密度长度流向水系形状注意对三类地图的读图技能训练1、等值线图2、地理图表3、区域图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1、获得信息的能力2、分析问题的能力3、表达能力4、加强读图训练,提高信息获得和分析能力。题号错因分析37⑴得分率最低。“区域空间定位”能力低,区域认识方法没有很好的掌握,区域地理特征不了解,导致答题错误。没有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答题不全面。许多学生不能从气候、地形、自然景观、河流与湖泊、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问题,不能通过石油、天然气图例等信息来得出水资源缺乏、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结论,导致得分低。审题能力较薄弱,如要求学生简要归纳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而有的学生却写成特征的成因,或将特征、成因混在一起写。又如将自然地理特征写成人文地理特征。37⑵⑶审题不仔细,答非所问,读图识图能力有欠缺,不能据图文提炼有用的信息。如分析“影响C地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时,学生不能应用影响气候的“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基础知识进行分析。不能从图文材料中找出“南溪”管道过河、入海、穿山、线长、途经多国等各种显、隐性信息。37⑷

有效获取地理图表信息能力以及综合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